登陆注册
14132600000035

第35章 歧路亡羊

[壹]

似仲则这样的痴人,要么喜欢他,要么讨厌他,很难有折中的观感。

初至朱筠幕中,虽然深受器重,又有洪亮吉、邵晋涵等人朝夕共语,但仲则总摆不脱“人生尽如寄,不如沙上禽”的感觉;如果离去,为生计所拘,他又心中矛盾。去留两难,早在乾隆三十七年的一首《春暮》里已经曲尽其意了——江南三月雨,零此千花色。

啼鹃劝人归,啼莺复留客。

归既不得归,留亦安可留?

闲云及江水,浩荡相与愁。

春风吹百草,草深没行落。

草青客南州,草枯在何处?

人生尽如寄,不如沙上禽。

更听隔溪管,能伤日暮心。

如果说,在《春暮》里他还算掩藏了情绪态度,只是曲尽其意的话,乾隆三十八年春所作的《悲来行》就真的是狂态毕现,直言不讳了——我闻墨子泣练丝,为其可黄可以黑。

又闻杨朱泣歧路,为其可南可以北。

嗟哉古人真用心,此意不复传于今。

今人七情失所托,哀且未真何论乐。

穷途日暮皆倒行,更达漏尽钟鸣声。

浮云上天雨堕地,一升一沉何足计。

周环六梦罗预间,有我无非可悲事。

悲来举目皆行尸,安得古人相抱持。

天空海阔数行泪,洒向人间总不知。

《悲来行》其实更像一篇态度鲜明、言辞激烈的檄文,是一个愤怒青年对现实的征讨。它不同于古人那些托物言志、兴寄深微的“感遇”之作,违背传统诗学所提倡“哀而不伤”的含蓄美感。

当中有两个典故的运用值得重视,“我闻墨子泣练丝,为其可黄可以黑。又闻杨朱泣歧路,为其可南可以北。”典出《墨子·所染》:“见染丝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及《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

墨子看到质本洁白的丝被染得五颜六色,悲从心起;杨朱看到歧路太多,感伤人生难以抉择而落泪。这两个典故都意在感慨环境和现状对人造成的影响。当然是不好的环境,不然何用悲戚?

这四句是说,人在时事中彷徨,面前歧路交错,可以往南,可以往北,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本色的素丝,可以染黄,可以染黑,很快就失却了本来面貌。

至这四句而下,悲怨再不遮掩,一泻到底。

“嗟哉古人真用心,此意不复传于今。今人七情失所托,哀且未真何论乐。穷途日暮皆倒行……悲来举目皆行尸……”这种种愤世之语,读来触目惊心,且不说清代诗坛,就我所见诗文中愤世嫉俗、灰心厌世,未有过于此者。

阮籍的《咏怀诗》也不过借“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开笔,定下悲慨的基调,往下就转为“揖让长离别,飘飖难与期”——这转折虽显生硬,却也符合魏晋时人看似张狂大胆,实则谨慎避祸的作风。

虽都是借古喻今,对现实有极深刻的认知和体味,然,相比于阮籍顾左右而言他、有意为之的隐晦迷离,仲则直斥时弊,用词要犀利精准得多。连“倒行逆施”、“行尸走肉”这样的词都奉上了,十足的愤青范儿。

如陈子昂所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天地悠悠,我心纠纠。这时代叫人癫狂,颠倒梦想令人绝望。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时代奉行利己、实用主义,所有与之背道而驰的理念,都显得不合时宜。

游走在世面上着意表现忠诚的人,往往所图不纯;有操守的人,内心清醒却只能冷眼旁观,既不能改变现状,有时还不得不屈己从人,充当尴尬的角色。一念及此,自然是既悲且泣了。

我是从检点仲则一生经历的角度去看待他的,在意的,不仅仅是他诗作的艺术水准、思想和照见现实的深度。私人感情上,我更在意理解他的幸与不幸,剖析其一生潦倒的内在成因。

在结党营私、尔虞我诈、追权逐势的世风面前,洁身自好的人必然格格不入,备感压抑失落。似这样不平则鸣,作为诗作自然叫人击节赞叹,如以《汉书》下酒,当浮一大白,可对他个人处境而言,实在是弊大于利——他既感到无限的绝望,又忍不住心存希望,求之不得,弃之不舍。是以,终是进退失据。

因个人的不如意而否定整个时代,我始终觉得是欠妥的。人不能脱离自己所生存的时代,就像不能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所以我更喜欢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通往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时代有光明的一面,就必然有黑暗的一面,生活在其间的我们,注定无法逃离。任何脱离自身所处时代的对比和考量都是无意义的。好坏的标准也常常莫衷一是,因人而异。

面对纷乱世态,批判、对峙、抗争必须有,但需要在客观冷静的尺度之内,内心保持距离和判断。若说康乾盛世已叫人不疯魔不成活,那康乾之后直至清末呢?现在乃至以后呢?

我跟清代那些和仲则同时代的文人态度类似——赏其才,惜其志,可以理解,却不能全然认同仲则的愤世嫉俗。他在诗中极言古时之好,赞古人之真璞,须知古人也是这样想和看的,一代代人朝前看,往后想,总觉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日子还是不动声色地过去了。

厚古薄今,“过去的总是好的”和“得不到的总是好的”,是一体同源的消极,于事无补。

[贰]

我不知仲则在朱筠幕府中,目睹了怎样的黑暗和龌龊,令他激愤于心,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不过这也不重要了。

因为这年的春天,朱筠得到了乾隆皇帝谕旨:“朱筠学问尚优,着仍以编修用,在四库全书处行走。”他奉召赶赴京师,仲则因母亲年事已高不能同去。但想来朱公是深知仲则性格的,所以也不作强求。

仲则太单纯,单纯到只适合做诗人。倘若在地方上,如此用心回护,他尚且不能适应,那么,身在京城那样的大官场,更容易招惹是非,因言获罪。

朱筠不能再给予仲则庇护。这两年的相处,彼此眷恋也罢,解脱也罢,宾主一场,到此时,缘分尽了,各奔前程。

告别了朱筠之后,仲则在杭州和徽州浪游了半年。虽然在诗中写尽空闲,但他其实不是闲人。多年来四处奔忙,杭州是他来往各地的必经之路。武林如故里,西湖如旧友,他前后写下不少诗。这些诗都很美,害我念念不忘,每到西湖边,就会想起。

昔慕林和靖,平生亦爱梅。

绕庐三百树,一一手亲栽。

霜冷月孤落,山空我独来。

耳边犹鹤唳,残梦已飘回。

——《梦孤山》

渔舠歌舫寂无踪,梦醒湖山第几重。

卷幔水风能破醉,钩帘斜月正窥侬。

暗中草气兼秋气,烟外湖山似病容。

若为幽人伴遥夜,一僧楼上自鸣钟。

——《湖楼夜起》

远山如梦雾如痴,湖面风来酒面吹。

不见故人闻旧曲,水西楼下立多时。

——《湖上杂感》(其一)

水寒成阵怯衣单,落拓愁怀遣倍难。

薄负才情合憔悴,可怜闲煞好栏杆。

——《湖上杂感》(其二)

寂寞楼台锁冻云,闲踪惟我最殷勤。

西湖与尔坚相约,一过钱塘一访君。

——《冬日过西湖》(其一)

湖上群山对酒尊,无人无我旧吟魂。

不须剪纸招魂去,留伴梅花夜月痕。

——《冬日过西湖》(其二)

彼时仲则写于杭州的诗,几乎可以单列一个章节出来,远远不止我上面所引的这几首。这些诗,和他十九岁初至杭州时所写的《吴山写望》、《雨后湖泛》相比,已是两种境界。此时少了许多泛泛之思,多了许多不能言说的沉静。也许这就是岁月沧桑加诸他心上的,磨砺的力量。

在仲则笔下,到来和离开从来都不是轻率的事情。不会像我这样,早上还在北京,中午就已经到了杭州。来去过于自如,反而不容易写出情深义重的文字了。

在古老的时代,文人笔下的城市,是寄托了梦想、情怀,值得托付和信任的所在。长安、洛阳、广陵、武林,每一个流光溢彩的城市有着根系不同、属性各异的基因密码。人们世世代代在其间繁衍生息,留下的,就是历史,演绎的,就是传奇,不会像如今这样标榜日新月异。日新月异,多么乏味、无韵的词。

有时坐在湖边看书喝茶,日暮湖山,极目望去,西湖颇有烟水迷蒙之美。水声拍岸清幽,落叶簌簌而下,随波而去,咫尺之遥,便染繁华。时见画舫溢波而来,虽耳无管弦之声,亦叫人心有曲意。

蓦然想起仲则的“不见故人闻旧曲,水西楼下立多时”,没有因由地,它像一簇烟花在记忆中猝然绽放,还没回过神来,已留下伤感的余烬。

有些诗句的好处,是可以用语言去形容的,而更多的好诗,无法用语言去品评,只能凭心境去体味,要人同此心才可意会。就像我此刻无法准确地告诉你,他在思念什么,为谁而惆怅。

这种情绪慢慢游走,它似一条河流,变化多端,又似一颗种子蛰伏在心底,等到时机成熟才肯宛转相见。

仲则写诗,遣词造境有其极为独到之处。“立”字是他用得极为传神的一个字。无论是“为谁风露立中宵”,还是“水西楼下立多时”,似写尽了不可言说的孤独之感、隐忍之情。寥寥数语,即能勾起无尽惆怅之思,叫人心意低回。

“立”字又很陡峭,仿佛是立于悬崖之上,背后是万丈深渊,全无退路——是他孤寒心意的写照。

他曾写过一首《寄蒋耘庄》:“踪迹吟场半载同,水西楼下别匆匆。清狂好占溪颜月,寥落应怜泽畔鸿。屐齿青余三迳草,泪珠红入半江枫。酒痕检点春衫在,聚散浑疑一醉中。”中有“水西楼下”之语——“不见故人闻旧曲,水西楼下立多时”应与此呼应。

“酒痕检点春衫在,聚散浑疑一醉中。”想起他的诗,我总是忍不住悲,触目生泪。

他总是默默地难过着,像很多说不出为什么难过的人。有些痛无法与人诉,连自己都无法准确捕捉。

如梦在侧,形影不离,他的万种愁心,也许并不为谁,不为具体的事,只是不能遏制地,久远的悲伤再度袭来。

别人在赏丽景繁华,他眼中湖山犹带病容。我多希望他能快乐一点,可惜不能。

他总是借酒浇愁,身内,焚心如火,身外,万仞寒绝。护持着先天破碎的希望,举步维艰。将来,终是不敢预设的。

遥望孤山,我忍不住会想,如果他像林和靖那样梅妻鹤子、孤独丰腴地过完一生,其实都算得偿所愿,不枉此生。他,却是浮生不堪醒,残梦已飘回。

百年后,吟魂犹啼血,只剩,这心血词章,像烟花一样掠过红尘。

同类推荐
  • 往事与怀念

    往事与怀念

    这本回忆文集从作者的童年经历写到青年求学,从作者一生的学术追求写到命运的多次坎坷。书中的那些往事,特别是关于翻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回忆,体现了共和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在残酷历史年代里的命运沉浮。回溯的视角更增添了理性的视野。作者那种历经坎坷,却对理想矢志追求的情怀令人感慨而感动。
  • 童心百说

    童心百说

    在这本《童心百说》中,刘再复先生赋予每一个字生命,将此生命之书献给我们这一代人,也献给他的同一代人。本书如天籁,似清泉,洗涤了我们的心灵,斥责了道之假;作者的细微观察和深入思考,引导我们回归童心,回归质朴,回归最本真的自我和纯真的天籁世界。
  • 薄命是红颜

    薄命是红颜

    历史似乎只是由男人写就的,女人们偶尔参与其中,身影也往往被夹在了缝隙中成了—枚标本或书签。《薄命是红颜》选取了近20位历史上的女名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
  • 红楼止梦

    红楼止梦

    作为资深媒体人,崔志刚借助其理工科背景和新闻从业理论及实践经验,第一个从逻辑、法理、传播的角度,对目前纷繁复杂的“《红楼梦》研究”进行评析解读,在客观肯定“《红楼梦》研究”现阶段成果的前提下,详加解剖出现于公众视野里的各种“奇说怪论”,理智而严肃的系统提出应该阶段性停止“《红楼梦》研究”的独家观点,倡导把“《红楼梦》研究”转向与时代契合的步调上来。作者文笔犀利,论证有据,同时不失风趣,可读性极强,此书不但是一本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研究性作品,更是一本对于诸多“《红楼梦》研究”爱好者们来说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
  • 生活的颤音

    生活的颤音

    《浙东作家文丛(第10辑):生活的颤音》是生活给我的馈赠,也是我对生活的感恩和回报,[美是生活],我信奉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一命题。
热门推荐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启迪青少年科学幻想的故事

    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启迪青少年科学幻想的故事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穿越之嗜雷

    穿越之嗜雷

    地球上的一个华夏小伙因为和朋友探索遗迹,不小心穿越了,更狗血的是连他的朋友们也穿越了!!!
  • 倾城倾国之全系召唤师

    倾城倾国之全系召唤师

    做为杀手的魅影,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自己的伙伴背叛,遭遇了死亡,穿越到了丞相家的废物四小姐身上,废物?那自己天生的橙色斗气是怎么回事!没有召唤兽?超神兽算不!没有晶石?不好意思!那边儿堆成山的晶石全是我的!丹药师稀少?对不起!她正好是!!且看她如何玩儿遍整个大陆!!
  • MARY BARTON

    MARY BART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倾本佳人:夫君太冷酷

    倾本佳人:夫君太冷酷

    落难才女,薄情官人,一见彼此误终生,不见彼此终生误。她曾说:大官人放心,一入楚宅,妾自本分,不慕荣华,不慕君心。可后来,妻妾倾轧,她只能以虚情,谋他真爱,以他滔天财势,复她心中血仇。而他明知她无心无情,却还是将一腔信任,倾情相付。最后,当他用匕首抵着她的颈,哭诉:“庭深与绾心不能生相守,那便死同心,绝不受生离之苦!”最后,当她流出血泪,浸湿他的衣,他终究是划破手指,用血写就一封休书。绝对宅斗,斗的凶猛,谋生谋情,不输宫斗。绝对情深,步步为营,此情至深,深不可解。
  • 冒牌嫡女重生记

    冒牌嫡女重生记

    堂堂营千总家的嫡长女,却因不得宠,和母亲一起被姨娘逼迫致死。大不了重生再来,前世的柔顺美娇娘,这世偏要学那男儿郎。却不曾想,自己竟不过是个冒牌货,一夜之间成了那换走太子的狸猫儿。一口怨气咽不下,且看她,翻手反排名格,覆手复立乾坤,定要用这再世之身,做那添乱不添香的红袖娘。
  • 魂卫之麒麟三塔

    魂卫之麒麟三塔

    游弋灵魂,鬼怪仙神。割据纷争,强者独尊。异士突生,茕茕孤坟。麒麟三塔,能否纵横?在这个异世大陆上,仙神鬼妖人,相互分离又相互融合,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皆有灵魂。主人公年纪轻轻,身份神秘,背负使命,却身怀绝技,身手不凡。本来平静的生活被一个帝国公主的到来打破了,怎样的冒险在等待着他?--------------这不是成长文,而是冒险文,希望大家喜欢。新人不易,感谢支持。
  • 七分养三分治文化养生经

    七分养三分治文化养生经

    探寻博大精深的国学养生之道;体会经典古典文学中的养生奥秘;思考饮食文化中的养生结晶;品鉴本草巨著之养生妙方。让文化中的千年养生密码成为你身边最可爱的健康大使.最理想的养生方式,尽在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