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32700000010

第10章 三分天下(1)

容貌奇伟目露精光的孙权十分沉得住气,他相信的政治哲学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因此他总是后发制人,总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也总是笑在最后。

称王不称帝

赤壁之战后,曹操的野心越来越大。

这似乎不可思议。

吃了败仗,野心膨胀,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可惜曹操并不是只讲道理的人。或者说,他有他的道理。他的道理就是:战场上没拿到的,得在官场上捞回来。当然,官场上步步高升,得靠战场上节节胜利。所以曹操又有了三次军事行动,每次都在官场上另有收获。

三次的收获是:西征马超、韩遂归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南征孙权归来,封为魏公,建立魏国;征张鲁归来,由魏公晋升为魏王。

到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四月,曹操的政治待遇登峰造极,礼节和仪仗已跟皇帝平起平坐。

于是,代汉的呼声高涨起来。

带头劝进的是陈群和夏侯惇(读如敦)。陈群说,汉朝早已名存实亡,取而代之有何不可?夏侯惇则说,为民除害就是万民之主,魏王称帝何必犹豫?

曹操断然拒绝。

他说:如果天命在我,那我就做周文王。1

这话曹丕听进去了。曹操去世几个月后,他就逼汉献帝禅位。只不过,他给曹操上的谥号是武帝。

那么,曹操为什么只称王,不称帝?

原因可能很多,有大道理也有小道理。大道理是:世受汉恩,报答之心犹存;信誓旦旦,总不能自食其言。小道理是:出身不好,形象欠佳,怕人笑话。

曹操形象不好吗?

可能。在《三国志》一书中,袁绍、刘表、周瑜、诸葛亮都是一表人才,曹操的身高和容貌却只字不提,可见不敢恭维。匈奴使节来朝,曹操让崔琰做替身,也可见自惭形秽。东汉风气以貌取人,曹操不能不有所顾忌。2

刘备和孙权也是障碍。曹操很清楚,只要自己公然称帝,这两个人马上就会跟着上来,“篡汉”的罪名却得由他曹某来背。何况都称帝,就没有了“中央”,刘备和孙权也就从“地方”变成了“对方”,岂非便宜了他们?

因此,当孙权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上表称臣极力劝进时,曹操便拿着孙权的信对大家说:这小子是要放肆地把老夫搁在炉子上烤呀!3

但,封公,建国,称王,一个不能少。

转折点是封魏公。表面上看,从侯爵到公爵,不过是爵位高了一等。但,封侯只是赐爵,封公却是建国,可以有自己的社稷和宗庙。曹操封为魏公,就意味着他能名正言顺地在魏郡建立一个独立公国。

以后称王,也顺理成章。

后来曹丕称帝,更是水到渠成。

那么,如此重要的一步,是谁帮曹操迈出的?

董昭。此人总是在关键时刻出场。当年帮助曹操迎奉天子的是他,现在策划封魏公称魏王的也是他。为此,董昭东奔西走,上蹿下跳,造足了舆论,做足了文章,终于形成议案,并得到皇帝的批准。4

但,董昭也在一个人的面前碰了钉子。

这个人就是荀彧。

荀彧出身名门,祖父当过县令,父亲当过国相,叔父位至三公。他本人既是名士,又是重臣,在士林中威望甚高,好评如潮,在朝廷官居尚书令(宫廷秘书长),在曹操集团中的地位则相当于萧何兼张良。

显然,如果由荀彧领衔提出封公建国的议案,较之董昭等人,分量要重得多,身份也合适得多。

所以,董昭要以秘密征求意见的方式去见荀彧。

荀彧却泼了一瓢冷水。他对董昭说,曹公兴义兵,除暴乱,平天下,原本为的是匡扶朝廷,安定国家。他秉持的是忠诚,坚守的是谦让。君子爱人以德。你们如果真爱曹公,就该帮他保持晚节。封魏公,怕不合适。

曹操深感失望并大为光火,竟以劳军的名义把荀彧调往东征孙权的军中。荀彧走到寿春(今安徽寿县)就一病不起,不久神秘地去世,享年五十岁。5

荀彧的死因有两种说法:忧郁而死,被逼自杀。据说曹操派人给他送去了一个食盒。荀彧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于是荀彧服毒。这事当时就闹得沸沸扬扬,朝野谣言四起,至今仍是无法破解的悬案和疑案。6

其实,荀彧是死于理想的破灭。

荀彧、鲁肃和诸葛亮,可能是曹操、孙权、刘备三大集团中最重要的人物。他们都有自己的政治理念、行动纲领和战略方针,也都影响了各自的君主。因此他们不能以“谋士”名之,而应该称为政治家。

但,三人的情况却不相同。

鲁肃最简单。他不是名士,孙权也不是士族,没那么多负担。所以鲁肃可以直言“汉室不可复兴”,孙权也可以一会儿反曹,一会儿降曹。因为在孙权那里,反曹与拥汉不矛盾,降曹与拥汉也不矛盾。要对付刘备,就说曹操是汉相;要联合刘备,就说曹操是汉贼。

这是典型的实用主义。然而以东吴之弱小、生存之艰难,恐怕也只能如此。要孙权为理想而献身,那是办不到的,何况他本来就没有理想。

诸葛亮就麻烦一些。他自己有理想,刘备没有。所以赤壁之战以后,诸葛亮便被束之高阁,真正被重用的是功利主义者庞统和法正。但诸葛亮的最大悲剧,却是他的蜀国治理得最好,灭亡得最早,这是后面要说的。

比较而言,荀彧更悲哀。

荀彧是在官渡之战的九年之前,就离开了众人看好的袁绍,追随并辅佐了曹操的。因为他看穿了袁绍“终不能成大事”,只有曹操才能实现他的愿望:兴复汉室。

这是跟诸葛亮一样的想法。

不能说荀彧看走了眼。他来到曹操身边时,三十七岁的东郡太守曹操确实是热血沸腾的爱国将领。在他主张迎奉天子时,四十二岁的兖州牧曹操也还是心系王室的一方诸侯。以后,曹操征袁术,杀吕布,降张绣,灭袁绍,平定北方,在荀彧看来也是应该和必须的。

然而十几年过去,曹操已经不再“乃心无不在王室”,也不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要自己封公建国了。这实在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下一步的发展,必将背离荀彧的理想和初衷。

所以,荀彧不能不阻拦,也知道不会有效果。曹操已经上了自己的贼船,只能一条道走到黑。荀彧也只能与曹操分道扬镳,并选择死亡。也许,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殉自己的理想,对曹操做最后一次劝谏。

何况荀彧也别无选择,他总不能去投奔刘备吧?更何况对于一个有理想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理想的破灭更为痛苦。进退失据的他只有死路一条,尽管他死不瞑目。

曹操则最终没有代汉自立。很可能,他实在无法面对天国之中荀彧那双忧郁的眼睛。

那也是睿智和坚定的眼睛。

当然,这双眼睛刘备是看不见的。

刘备入蜀

刘备的野心也在膨胀。7

原本一无所有的刘备,是赤壁之战的最大受益者。他占有了现在湖南境内的江南四郡,以及现在湖北境内南郡的一半。于是,刘备一方面保留豫州牧的空头支票,另一方面则一本正经地做起了荆州牧。

然而江南四郡却是荆州最穷的地方,刘备的目光便盯住了天府之国益州。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也就是曹操封为魏公的第二年,刘备军进成都,益州牧刘璋开门投降。结果,豫州牧和荆州牧刘备,又成了益州牧。

消息传来,曹操震惊,孙权愤怒。

孙权早就在打益州的主意了。周瑜攻下江陵后,孙权控制了西起夷陵(今湖北宜昌)东至寻阳(今湖北黄梅)的长江防线,并占有荆州的江夏郡,便开始觊觎益州。他的麻烦在于,走北路经安康进汉中,曹操不答应;走南路沿长江而西进,要过刘备的地盘。

于是孙权提出,与刘备联合取蜀。

这显然是如意算盘。孙权在东,刘备在西,两军联合作战,只能刘军先行,吴军殿后。拿得下益州,刘军已成炮灰;拿不下益州,也能把刘备挤出荆州。

刘备当然不会上当。他很清楚,益州的军队在前,东吴的军队在后,自己岂非变成夹在当中的肉馅?何况就算联合取蜀成功,刘备也不愿意,他要的是独吞。

孙权终于未能得逞。

那么,曹操呢?

战后的曹操占有了荆州的南阳郡和南郡的另一半(包括襄阳),当然也想要益州。可惜,他不但未能如愿,反倒给刘备送去了一个机会。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春,曹操为了逼反马超和韩遂,扬言要西征张鲁。张鲁在汉中,马超和韩遂在关中。攻击张鲁,必经马超和韩遂的防地。这就逼得两人揭竿而起公开反曹,曹操也就师出有名地灭了他们。

曹操本是阴谋诡计,刘璋却信以为真。刘璋是益州牧刘焉的儿子,靠着父亲的余荫割据一方。他当然清楚汉中是益州的门户,也很清楚曹操一旦拥有了张鲁的军需和军队,将更加无敌于天下,自己完全不是对手。

刘璋一筹莫展。

这时,一个名叫张松的人便为他出谋划策,建议他请刘备去打张鲁。张松说,刘豫州跟将军是一家子,跟曹操是死对头。有刘豫州在汉中,曹操来了也不怕。

张松这主意吃里扒外,刘璋却另有小算盘。实际上他既怕外敌也怕内乱,正希望有个刘家人帮他看家护院。于是采纳张松的建议,派法正将兵四千,去迎刘备。8

可惜刘璋机关算尽,却没想到张松和法正并不是什么忠臣,他们早就策划好了要把益州献给刘备。因此,刘璋的特使法正一到荆州,就向刘备献计夺取益州。

刘备却犹豫。

犹豫是有道理的。毕竟,人家请他去帮忙,他却趁机把人家灭了,确实讲不过去。刘备还说,我能成功,就因为事事都跟曹操相反。他急切,我就宽和;他残暴,我就仁慈;他奸诈,我就忠厚。这回又岂能失信于人?

这时,庞统又来进言。

号称“凤雏”的庞统在历史上似乎与诸葛亮齐名,其实与“卧龙”不可同日而语,他帮刘备打消顾虑的那番说辞更是强盗逻辑。据一条未必可靠的史料,庞统说,兼并弱小,攻击愚昧,天经地义。将来封刘璋一个大官,不也对得起他了吗?咱们现在不下手,迟早便宜了别人。9

这可真是强词夺理,好在刘备要的只是一个说法。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十二月,刘备留诸葛亮、关羽和张飞守荆州,赵云为后备,自己与庞统率军溯流西上向益州进发,而且入境如归,一路绿灯。

刘璋也从成都赶到涪城(涪读如扶,今四川绵阳)亲迎,还给了刘备大量的资助。此时,刘备“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足以对付张鲁。

那么,他去了吗?

没有。

刘备不是来打张鲁,而是来夺益州的。因此,他走到涪城(刘璋地盘)与阳平关(张鲁地盘)之间的葭萌(葭读如加,今四川广元)就停了下来,然后广树恩德,收买人心,等待机会。

机会说来就来。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十月,曹操南征孙权。十二月,孙权向刘备求救。刘备便装模作样给刘璋写信,说孙权与自己唇齿相依,关羽在荆州也势单力薄,张鲁则不过自守之贼,不足为虑。因此请刘璋再给一万人马和军需物质,让自己回荆州救援。

刘璋对刘备在葭萌的动作本有怀疑,听说他“欲以东行”更有疑惑,便只肯给兵四千,其余减半。张松闻讯大吃一惊,写信给法正说:咱们的事眼看就要弄成了,怎么可以功亏一篑?结果,张松被自己的哥哥、广汉太守张肃告发,刘璋便将他收监斩首。

张松的猴急和刘璋的狐疑,给了刘备伐蜀的口实。当时庞统提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挑选精兵,日夜兼程,奇袭成都;下策是退回白帝,巩固荆州,从长计议。刘备则采纳了庞统的中策,杀白水关(在今四川青川)守将杨怀和高沛,然后反戈一击,攻克涪城。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刘备从涪城向成都进军。第二年五月,刘备命关羽守荆州,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率军入蜀,分兵多路,攻城略地。

这年夏天,刘备攻克雒城(雒读如洛,在今四川广汉北),与诸葛亮、张飞、赵云会师,进围成都。这时,马超也带兵前来投奔,刘璋已成瓮中之鳖。

于是刘璋仰天长叹说:我们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对人民无恩无德,现在又害得百姓吃了三年战争之苦,于心何忍啊!便打开城门,向刘备投降。10

这大约是曹操没有想到的。否则,他不会在两年半的时间内都毫无警觉和动作,反倒向孙权耀武扬威。

实际上刘备的机会都是曹操给的。他扬言征张鲁,刘璋才引狼入室;他当真征孙权,刘备才趁机闹事;他跟孙权鹬蚌相争,刘备才乘虚而入渔翁得利。

据说,刘备攻下涪城后,曾大设酒宴庆功。对此,庞统表示不以为然。也许,他良心发现。也许,他想提醒刘备不要得意忘形。反正,庞统在宴会上大煞风景地说:占了人家的地盘还兴高采烈,恐怕不是仁者之兵。

这时刘备已有醉意,便勃然大怒说: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难道也不是仁者?你给我滚出去!

稍后,刘备觉得不妥,又把庞统召了回来。

庞统也不道歉,一屁股坐下来照吃照喝。

刘备问:刚才谁不对?

庞统说:君臣都不对。

刘备哈哈大笑,照旧饮酒作乐。11

没错,刘备可以笑也应该笑。此前,他五易其主,四失妻子,半生颠沛,一路坎坷,现在总算熬出头了。

孙权却笑不起来。

讨荆州

刘备进入成都后,孙权就来讨还荆州。

荆州是在鲁肃的建议下“借”给刘备的,可惜这个说法却大有问题。刘备本是荆州牧,怎么还要借?荆州一部分在刘备治下,一部分在曹操手中,孙权如何出借?12

刘备“借”的,其实只是江陵。

然而这对于周瑜,却无异于与虎谋皮。江陵是周瑜花了一年工夫才打下来的,岂能拱手让人?因此,周瑜不但不同意,还密谋干掉刘备。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也就是赤壁之战两年后,孙权嫁妹一年后,刘备从公安到京口(在今江苏镇江)来见孙权,希望孙权让出江陵给他做荆州牧的治所,官方说法叫“求都督荆州”。13

于是周瑜向孙权建议:趁机将刘备软禁在吴县(在今江苏苏州)。周瑜说,刘备有枭雄之姿,关、张乃熊虎之将,岂肯长久屈身受制于人?如果得到江陵,只怕是蛟龙得到了云雨,不会再是池中之物。14

周瑜这一招够狠,可惜并不现实。软禁刘备不难,关羽和张飞却多半会杀上门来。即便夺不回刘备,也会结为死仇,给曹操可乘之机。所以孙权并未同意。

不过,此事还是让刘备感到后怕。

有一次,刘备与庞统聊天。刘备问:先生不是在周公瑾手下做过功曹吗?据说孤到京口时,有人要仲谋把孤扣留起来,有这事吗?没关系,在君为君,但说无妨。

庞统说:有的。

刘备长叹一声说:孤那时也是有求于人,只好铤而走险,没想到差点栽在周瑜手里了。当时孔明就一再劝孤不要去。天下智谋之士,真是所见略同啊!15

刘备躲过一劫,周瑜却并不死心。他亲自到京口去见孙权,提出“夺益州,并张鲁,联马超”的战略建议。这个方案,既针对曹操,也暗算刘备。如果真能如愿,长江的上游和下游,还有关中和汉中,便都是孙权的了。

孙权批准了周瑜的方案。不幸的是,周瑜走到巴丘就病逝了,时年三十六岁。临终前,他上疏孙权,一是推荐鲁肃继任,二是念念不忘曹、刘。周瑜说: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万万不可粗心大意!16

周瑜始终是把曹操和刘备当作最大敌人的。

鲁肃的想法却不同。他接替周瑜之后,便立即调整了政策,说服孙权把江陵让给刘备。

实际上鲁肃早就有此主张。刘备来京口时,鲁肃就建议孙权,姑且把江陵借给刘备(权借之)。鲁肃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共同对抗曹操。因此听到这个消息,正在写字的曹操十分震惊,竟落笔于地。17

这就是“借荆州”说法的来历。

同类推荐
  • 穿越缉捕者

    穿越缉捕者

    穿越者:“上天让我再活百年,我要轰轰烈烈!我要完成霸业!”苏云:“你给我歇歇吧!上天就在我戒指里,还霸业呢,回你时间线待着去!”穿越者:“我要青史留名!后宫佳丽三千!享尽荣华富贵!”苏云:“种马滚!”……历史一旦改变,时空将完全崩溃,必须把所有穿越者消灭!苏云:“其实我也是被逼来的……”
  •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中华上下五千年名流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名流趣话

    人类有记录的历史大多是由名流的事迹形成的,因为史学家们所记载和人们流传下来的也多是名流的事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中名流辈出,群星璀璨,他们影响了各自的时代,加速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他们的生平事迹或传说被人们品评或学习,并流传至后世,他们所做的事迹及展现出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敬仰和怀念。读他们的故事,让我们能汲取到做人处世、做事用人、社会交往、创业经营等各方面的营养。
  • 哥萨克帝国传奇

    哥萨克帝国传奇

    关于一个程序猿的电脑炸了以后穿越成哥萨克酋长的故事。。。。。
  • 唐獠

    唐獠

    曾今的大唐,国鼎盛,民锐意,四夷宾服,泱泱之气浑然!如今的大唐呢?在外,南邵弹丸之国敢破成都,西域汉遗民受尽屈辱,在内,皇权无为,民反如潮,烽烟四起,国碎梦泯!举国暮气沉沉,仿佛枯木将朽!幽幽叹息:还有几年,那个‘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私盐贩子就该起兵了,任由他‘冲天香阵透长安’?任由他‘我花开后百花杀’面露狰狞:不,绝不!敢犯汉家,不待秋来九月八,吾带唐獠尽诛杀!注:獠民,泛指西南诸夷!唐獠,起于西南!
热门推荐
  • 绝世通灵.吾小姐倾城

    绝世通灵.吾小姐倾城

    【宠文】从前有个美男宗,从上到下皆妖孽;有个呆萌叫小悠,包子包子吃包子。“师兄,我要吃包子!”“好。”“师兄,我要吃包子!”“哦。”“师兄~”某男果断上身:“我饿了,要吃你。”
  • 万里冰封

    万里冰封

    天既然无情,何须存在!人既然无情,何须热血!我欲化作这世界最寒冷之物,冰封这世界!
  • 冷面首席别跑

    冷面首席别跑

    他是锦天帝国的总裁,人称“冷面”的亦正亦邪的男人。有人说他手眼可通天,势力到底有多大?他说试过了自然知道。她是豪门里的公主,却也是个爹不疼没了娘的小太妹。一个不知道爱为何物的小女人,对爱的渴望有多深?她说关你屁事,你是我的谁?寻寻觅觅,她终于沦陷在他的温柔中。当他和未婚妻手挽手的出现在公众面前,她第一次觉得自己竟然是那样的可笑。“辛若天,不爱便不贱了吧,那好,我把你的心还给你,省的你日日夜夜躺在另一个女人身边时,感觉心里空荡荡的。”三年后,她挽着未婚夫强势回归,面对媒体高调宣布他们的订婚消息,他却再一次出现在她面前……
  • 兰伶醉

    兰伶醉

    一束幽兰,一世情长。她只是一只小小的幽兰精,因七劫未渡游荡人间,成了名扬四海的优伶人。一曲长相思,一手悬丝傀,红妆倾世,素衣倾城,却不想在洛水之畔撞上了画中人。帝皇殿上,她淡淡笑着,美的凄艳。“尺尺箫声何时断,空余幽兰泪难干。似海情深又何妨,最是无情帝王家。”阴晴圆缺,梦碎梦圆,在兰香幽静中遇到你,是我最美的缘分。
  • 腹黑美男送上门

    腹黑美男送上门

    她爱上了他的温柔,他却变得冷漠。“苍黛你这个笨蛋认错了人,那个荧儿不是我。”不过为了他,她在所不惜,她愿为他成为五行者,甚至当他利用的工具。为了找寻他心底深处的情谊,她穿越到他的记忆中,不料也是乌龙般逆转,就连苍黛也分不清楚到底谁才是他真爱的“荧儿”。既然苍黛你已经迷茫,我就带着你去寻对自己的心,我要与你永生永世不离不弃。
  • 穿越之倒霉公主变王妃

    穿越之倒霉公主变王妃

    一位现代律政佳人姚瑶在一次车祸中灵魂穿越到了古代,穿越到一个倒霉的公主——木易瑶身上,被绑架,还被蒙面黑衣人刺杀。故事喜剧而离奇,姚瑶会逃出去吗?后来她在古代混得咋样呢?
  • 无题

    无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级霸气系统

    超级霸气系统

    高考考场上莫名陷入昏睡的陶弈,不幸落榜,体内却多了一个能用霸气值换取能力的霸气系统。本以为自己与大学无缘,没想到一次见义勇为被聘请为美丽校花的贴身保镖,于是他奉命陪伴校花上大学。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就这么降临到了陶弈身上。这是一个穷小子霸气逆袭的故事。纯属YY。欢迎大家阅读、收藏、点评。
  • 姑娘,不怕怕

    姑娘,不怕怕

    凌少天气的咬牙启齿,面对这个百里家的大小姐,还真的无可奈何,如果要是欺负了她,后果相当严重,可是在这么多同学的面前,被她弄得下不了台,以后在学校里还怎么混,心中暗暗发狠,百里红燕老子迟早让你付出代价,我要让你躺在老子的胯下‘浪声’不断,想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阴邪的微笑····
  • 网王之冰羽

    网王之冰羽

    她是二十一世纪理科高材生,IQ200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天才美少女,因为救一只猫被卡车撞死;他是冰之帝王高傲自信不可一世,拥有凡事都可贯彻始终的强韧精神力和对网球非同一般的执著。当他遇上她:她说“迹部君,我知道我很漂亮所以你不用暗恋我。”他说“本大爷会暗恋你这只不华丽的母猫?你不觉得本大爷更好看一些吗?”她摇摇头“见过丑的,没见过这么丑的。乍一看挺丑,仔细一看更丑!丑也就算了,居然还学人家卖弄风骚……”他忍无可忍“越前冰羽你这个该死的女人!”她歪头“啊咧?居然不是母猫,迹部君成长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