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46500000008

第8章 战萨尔浒

抚顺城的失陷和追击军的覆没,震惊了北京城。

首辅大臣方从哲捧着从辽东发来的战报,大清早就跑到万历的寝宫等候。老太监何世良告诉他:皇上中午才能起身,要他到朝房等候。

万历皇帝九岁登基,从明穆宗手里接过大位,这年已五十四岁了。一开始,宰相(明朝不设相位,以首辅大学士执掌内阁,位置相当于古时的宰相)张居正替他执掌政权,叫做辅政。张居正励精图治,下令丈量全国土地,实行“一条鞭”法,并治理年年泛滥的黄河。使政治逐年清明,大多数地方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张居正死后就不行了,太监和权臣互相倾轧,及至他成年亲政,大局已经混乱不堪了。他曾想整顿吏治,干一番事业,可是面前的太监和权臣横加阻止,他看看没有办法,也就冷下心来。蹲在宫里两耳不闻宫外事了。如果真是这样倒还好些,可是他有个癖好,就是大肆营建陵墓、宫苑、园林,到处开工,耗费巨大。张居正时的一点积存也被他挥霍殆尽了!

这样的皇帝没有强大的财力是不行的,他令大臣们去想办法充盈国库,那些书生出身的臣僚不仅不听,还反过来磨破嘴唇地对他一再劝谏,弄得他烦厌不已。于是万历听从太监们的挑唆,给了他们“税监”、“矿监”的头衔,让太监们到地方上为他大肆搜刮。这样,钱是弄到了,太监们也一个个脑满肠肥,成了横行不法的恶霸,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万历的另一癖好就是贪恋女色。他已经册封了几十个皇后,贵妃、淑妃、玉嫔等,可是,上有所好,下必奉焉。那些看着皇上脸色行事的太监臣僚怎不为他大肆搜罗?最近他又迷恋上一个小姑娘,年方十七,生得天仙似的,弄得万历神魂颠倒。几天之内,就给她加了一系列的头衔。到底万历对她封了些什么,她自己也忘记了。宫里的人叫她娇妃。

方从哲大清早等候的宫殿,就是万历与娇妃同眠的地方。

方从哲起初坐着,后来再也坐不住了,他就在朝堂里走来走去,不停地搓着手。老太监给他送来了茶,劝他稍安勿躁。太监良说:“皇上不到中午是不会起身的,没有人敢去打扰他。如果有要紧的事,可以先去办理。”

“啊,老公公,哪有比这件事更要紧的事呀!”

“方大人,您是说……辽东那边的事吧?”

“是呀,是呀,努尔哈赤已经夺了抚顺城,前去追剿的几营也全军覆没了呀!”

老太监也知事情紧急了,他把拂尘一甩说:“那,我再去看看,再去看看……”

方从哲是两年前被当时的首辅大臣叶向高推荐上来的。

叶向高,福建福清人,进士出身。时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位居首辅。这个人十分耿直,他屡次上书,反对皇上派遣太监到各地任税监、矿监,可是皇上不听,反而斥责他多事,更受到太监和权臣们的打击。于是,他再也不愿在这个什么事也不能做的朝廷上任职了,再说他也五十多岁,心力交瘁,即上书辞职。

回乡前,皇上问谁人可以代替他?叶向高想:自己虽思归隐,可是实在对这个风雨飘摇的朝廷放不下心来,他走后,若是上来个卑鄙之徒,国事岂不更糟!他把满朝的文武逐个考究了个遍,最后想到了那个在朝廷任事多年,但不耐日渐激烈的党争而比他更早隐退的方从哲……

“皇上,方从哲可任此职。”

“方从哲,他行吗?”

“舍此,老臣无人可荐。”叶向高说,“方从哲忠贞刚正,敢于任事,皇上应该是知道的。”

“可是他却离开朕了!”

“皇上,那是因为他实在无法忍受日甚一日的党争呀!老臣斗胆奉劝皇上,立刻采取严厉手段结束党祸,对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给以应得的惩治……”

叶向高还没有说完,皇上就不爱听了,他向叶向高摇摇手。

几年前,万历自觉身体日衰,一次朝罢,在下御座时竟仆倒在地。几天后就有人向他提议:应该为将来着想,考虑册封太子了。起初,万历非常恼火,后来他想:自己已经做了四十几年皇上,实在不耐其烦。儿孙中成人的也很有几个,找个人来为他撑撑门面也不是件坏事。于是,就召集群臣,把立嗣的大事交给大家议论。谁知因为这事,却引起了直到他死去也没有结束的党争。

哪个皇子继承大统?那本是皇帝的家事。可是自古以来大臣们却为此议论纷纷,甚至拼死谏劝,有的还丢了性命。万历晚年的朝廷也是这样,两派互相攻讦,势如水火。弄得日常朝事也无法进行。说到底,两派中没有几个人是出于公心的,大部是为了眼前或将来的私利着想。

叶向高曾多次上书请皇上罢黜党争整顿吏治。他言辞激烈,态度端严,有时和皇上争得面红耳赤。所以他这次提出致仕,万历很快批准,大概他也想让自己清静一下了。

“好了……”皇上懒洋洋地说,“爱卿安心养老好了,朕会记住你的话的。”

叶向高回乡后,首辅的位置空了好久。这在明朝晚年也是不足为奇,朝廷六部和许多地方官空缺不少,有时一个大臣要兼任几个官职。为这事,叶向高和别的大臣也上言过多次,皇上不闻不问。晚明的朝廷像一台破烂机器,正一瘸一拐地走向它的灭亡。可是没有首辅终究不行,这时,万历又想起叶向高的话来,于是下诏要方从哲立即来京赴任。

方从哲回朝后,发现朝廷的情况比之过去竟好了很多。首先,皇上在埋头宫闱几十年后,开始临朝了,于是朝中大臣都上本庆贺,一时大有振兴之势。方从哲也上本颂扬说:“君之尊犹天也,臣之有所祈于君,犹之祈天也!其为斋心而祝,披悃而陈者,视三农之望雨,不啻过之……”他说皇上您就是头顶上的苍天,臣子们希望于您的就像有求于天一样。把这比方成三农之望云雨,不算过分。他接着说:如果我们做臣子的为国事累得身心俱疲,甚至疾呼痛哭而皇上您却不闻,连篇累牍的表章送上去了,您却好像看不见,那国事就不堪设想了!

他的言辞是十分恳切的,并一连提了许多急办的事,求皇上次第举行……

皇上表扬方从哲忠心可嘉,可是他所提的事却一样也没办。

即使这样,方从哲和他的同僚们也觉得有些希望,因为他们毕竟能够和皇帝面对面地说话了。

直到过午皇上才睡眼惺忪地走出了寝宫,老太监何世良急忙把相国要见他的事上奏了,并说:方从哲从早上起就在朝房里等着他召见。“他又有什么事?”皇上问。

“他说……他说……辽东那边抚顺城失陷了!”

“那是前几天的事,朕听说李维翰已派兵讨伐了。”

“可是,可是……”老太监见皇上满脸不耐烦的样子,说话有点嚅嗫,“可是他说前去讨伐的军队已经全军覆没了!”

“什么?你说什么?”皇上站住了,他回过头晃动着两只发红的眼睛。

老太监又把刚才的话说了一遍。

“你把方从哲叫来!”

“是。”

可是老太监刚走了几步,万历又叫住了他:“事已如此,也不必急了,你去告诉方从哲,午后未时一刻朕在中和殿等他们。”

“皇上,是说的他们?”

“你要方从哲把阁臣们都叫来吧!”

“遵旨。”

就这样,方从哲等了整整半天也没等到皇上,还要到下午才能御前廷议,即使这样,他也很高兴,尽管肚子里饥肠辘辘,他也忙不迭地马上去通知阁僚们去了。

未时一到,阁臣们齐集中和大殿。等了些时候,皇上来了,群臣跪倒三呼万岁。万历要大家平身。“方大人,”他说,“你把辽东的事说给大家听听吧。”

说实在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对待大臣们的态度还是谦和的。大多时候他对他们从不直呼其名。有时一般地称他们“大人”,有时,就称他们“爱卿”或他们的职务。

方从哲站了出来,把得到的来自辽东的火急奏章读了一遍,然后又加上自己的分析和认识。

他说:抚顺是国家辽东重镇,努尔哈赤竟不顾天朝至尊,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夷为平地,其气焰竟如此嚣张!他追忆说:我朝百多年来,对东北蛮夷一直采取绥靖政策,恩威并施,使其安居乐业。即使对那些悖逆之辈也从不赶尽杀绝,总是剿抚并用,使其幡然醒悟。

接着他说到努尔哈赤。他说努尔哈赤从年轻时就心怀叵测。觊觎我大明国土。几十年来,他忍辱负重、养精蓄锐发展自己的势力,表面上委曲求全,背地里秣马厉兵。几年前他就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在虎尔哈河、松花江和辽河之间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后金国,与我大明分庭抗礼!就在几天前他在赫图阿拉誓师,并发布了他的所谓的“七大恨”,接着就起兵进犯我辽东抚顺……

说到这里方从哲有点激动难抑,他看了一下两边的大臣说:十几年前,负责任的大臣们就一再地上奏:辽东已酿成肘腋之祸,请求朝廷一举荡平建州“努贼”,可是朝廷总是寄希望于辽东抚臣的经略而不采取彻底的措施。那些位居要津的衮衮诸公又总不以国事为念,一味地斤斤计较于一派一己之私,因循苟且,才拖延成今日的不堪局面……

方从哲这样一席慷慨激昂的言语,使皇上觉得很不安。过去,有朝臣提起辽东之事时,他总是说:“那不过是疥癣之疾,无须为虑。”不想现在已病入膏肓了!

他瞥了一眼面前躬身侍立的大臣们叹了口气,一时说不出什么话来。方从哲原以为他的“一块石头”会激起波浪千层,可是没有,宫殿里出奇地安静。

皇上等待着臣子们说话,事情到了这样的光景,他们难道没话说吗?

阁僚们呢,他们大多是方从哲指责的“位居要津而斤斤计较于一派一己之私”的“衮衮诸公”,他们这时说话会“惹火烧身”,怎么会不把嘴闭得紧紧的呢?

这样的冷场,方从哲也是受不了的,他抬头看看皇上,只见他满面灰黄,正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一会,万历的两嘴终于翕动了:“方爱卿说的很对,他言辞激切也是应当的。如今的国事也该痛下针砭了……辽东覆军陨将,建州势焰益张,边事已经十分危急,大家不要再相互指斥,那无济于事,所有过错就由朕来承担吧。希望各位把平定叛贼的良策拿出来……”

皇帝的话一落音,大家知道谁也不会指责他们贻误边务的过失了,日子还是照常过。于是大家活跃起来。

看到皇上要下决心讨伐建州反叛的“努贼”,出来说话的就多了,戎政尚书薛三才、户科给事中官应震、户部尚书李汝华都发了言。他们先把辽东的善后事宜议论了一番,说起李永芳的变节投敌,无不切齿痛恨,说起张承荫等的壮烈殉国,人人赞许有加。以后又对辽东巡抚李维翰的损兵失地义愤填膺。

议论的结果是:请旨诏逮李维翰到京交刑部严加议罪。追赠张承荫少保左都督,立祠为“精忠”,以下如薄世芳等死难将校皆有追赏。当然这主要是做给活人看的。但当时却对正在执行边务的将士很有鞭策和鼓舞作用。

下面就开始讨论具体的平叛之策了。头一条是该派谁出任领兵的主帅?议论来议论去没找着合适的人。武将文臣都不愿到辽东去冒险犯难,谈到人选时,谁都畏首畏尾、推三阻四。气得方从哲把脚一跺说:“那么,我去吧!我已经五十多岁了,蒙国恩、食君俸禄,对国家边事却从未立过尺寸之功,为臣虽不谙用兵,可也愿意为这事充当前驱!”

他虽说了几句恨话,却使殿内群情振奋。

薛三才站出来说:“方大人心昭日月,但他是国家辅臣,皇上是一天也离不开的。臣下斗胆想推荐一个人……”他说到这里望望周围的大臣。

“爱卿请讲!”皇上向他招招手,表示急切地听他说。

薛三才好像最后下决心似的说:“这个人就是杨镐!”

他的话刚一出口,大殿里就静了下来。两年前,杨镐曾因获罪于上,被罢官。只有大胆的人才敢对皇上再次提到他的名字。

看到皇上没有责怪他,别人也没有说话,薛三才继续说下去:“臣下知道杨镐并不是最好的人选,他在领兵戍边时,立过功劳,也犯过过错,但他熟谙边事,就目前来说,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了。”

仍然没有人说话。

杨镐这人,大家是熟识的。他不惮于任事,却常常谋划不周,且好大喜功,无端开衅,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他曾带兵到东南一带讨伐倭寇,立过殊功。后又被派去镇抚辽东,他主动出击破兆哈,谏臣们上书说他无端生事,造成边事不安,皇上罢了他的官。他又提出任用早被罢了官的李如梅为大将,更惹得朝廷议论纷纷,为给事中麻僖等人所劾。杨镐不服,上书自辩,可是皇上为一平息朝野议论,还是想给他处分。他看看没办法了,就上书“乞休”回家去了。

大家对他的印象是不好的。

这事薛三才何尝不知,他是在这非常的情况下提出这非常之人的。

等了一会儿,皇上说:“杨镐勇猛有余,却虑事不周,但对边事是有过功劳的,只要给他几个有能力的谋僚,朕看到叫他去也不是不可以的。堂堂天朝难道看着让人断我左臂?”一句话说得十分激昂,皇上那皮肉松弛的脸上竟放出光芒来。这也感染了阶下的大臣们。

有了大将,下边的事皇上就交给方从哲等辅臣具体计议了。

几天后,皇上下诏,起用杨镐为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带兵去经略辽东。

事情一开始遇到了许多难题。首先是“乏饷及兵”,没有钱也没有人马,这仗怎么打?

方从哲觉得这事容易得皇上的热切关注,可不能让具体事冷了大家的心。他说:“事在人为,只要大家一齐想办法,总能够调集兵马、筹到钱粮的。”

尚书薛三才说:“辽阳处现有兵马八万,还可征调登州兵一千五百名,南京水陆二营兵三千名赴援。至于军饷,下官建议发内库银十万两!”听了他的话,内科给事中官应震说:“十万两银子,内库还是能够拿得出来的。可是里面有五万九千两或黑如漆、或脆如土。那是因为长久不用烂掉了。”

方从哲气愤地说:“这样的银两能充军饷吗?”

官应震说:“当今说不得这些了。如果想速成大捷,就要以朝廷的官符压下使用,这样即可化无用为有用……”

方从哲想:这不是等于强行聚敛吗?可是事情紧迫,也只好如此了。“官大人,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有,当然有。”官应震说,“征收的金花银每岁一百二十万两有奇,嘉靖皇帝规定专门用来供给边防,不许他用。到了万历初年,皇上将此款项移入大内,以致军饷大亏。要是大人能够奏请皇上把这笔款项仍归太仓,那,咱们就宽余多了!”

第二天,方从哲就进宫为此事专奏皇上。

皇上听了以后,久久不语,最后他说:“爱卿就不能想想别的办法吗?朕就是指望这一笔钱才把日子过得像个皇上……”那还说什么,看样子即使努尔哈赤打到京郊,皇上也不会把这笔钱拿出来的。

那只有去掠夺老百姓了。

为了把征辽的这件大事办好,方从哲把回家“乞休”的吴道南叫回来。吴也是大学士,和他一样,位居辅臣,是个很公正、很有谋略的人。目前兵部尚书仍然空缺,经过方从哲、吴道南向皇上再三吁请,才任命黄嘉树到任。于是他们和与这件事有牵扯的部科官员忙了两三个月,终于拿出了个可行的计划上奏皇上。

其大致内容是:

一、遣将。除杨镐外,调往辽东的将军有李如柏、杜松,刘蜒等。

这些将军还是可用的。李如柏是经略辽东几十年的大将军李成梁的二子,骁勇善战,有乃父之风。他曾任宁夏总兵,立功升任为右都督。这时已经派往辽东去代替死去的张承荫了。

杜松,榆林人,是位很有名的将军。他守陕西身经百战,威名赫赫,被称为杜太师。现在他被任命为山海关总兵。

刘蜒,曾在云南、四川等地为将多年,并曾率兵援助朝鲜平定倭乱,很有战绩,与杜松齐名。这人有个毛病,就是爱钱,前几年因贪污受贿等罪被罢为“废将”。可是如今他出头的机会又到了,他被起复,仍为总兵。

李维翰被抓到京都后,关了些日子,经刑部定罪,奏皇上批准,削职为民。他捡了一条命回家了。朝廷便任命周永春代替他为辽东巡抚。

二、调兵。杨镐到了辽东后,清点将士,他手头只有七万人马。他立刻上书朝廷求兵十万。朝廷没有这么多兵马给他。因为这时内乱已繁,朝廷还要留些军队镇压农民起义。方从哲建议调集边兵,兵部先后从宜大征调了万人。登州三营调出一千五百人,令他们速速从海道渡辽。南京水陆二营调拨三千。这仍然凑不足数目。又敕令蓟州先发五千,后又调台兵两千。朝廷又命杜松、刘蜒、官秉忠、柴国柱等将军在赴辽时连自家的家丁也带了去。此外,还从朝鲜调兵一万,连在北关的叶赫女真也被征调,令他们出兵两千相助。为了这场战争,大明朝廷真到了计穷力竭的地步了!

三、筹饷。没有钱是不能打仗的。当初,廷议时,薛三才曾经凑集十万银两。经兵部计算,十万远远不够,得用银三百万!这个巨大的数字,把内阁臣僚们都吓住了。方从哲曾经到皇上那儿要过钱,没有得到批准。为了眼前急用。兵部奏请先发饷银二十万两。皇上允诺。方从哲、吴道南等大臣一天几次地去见皇上,还是为了要钱。后来万历也觉得十万军队,二十万两银子实在是杯水车薪,狠了狠心,又批准发库银五十万两!从他那儿再也弄不到钱了,怎么办呢?那只有向老百姓伸手了!

到了这年秋后,户部请加派田亩税。每亩加三厘五毫。这样,全国增加田赋至白银二百余万两!并规定第二年再加三厘五毫,第三年续加两厘。前后三加增至每亩九厘,每年田赋达五百二十万!如果认真实行下来,老百姓身上的油水可真是轧尽了!

为了解决东征粮饷,朝廷还专在广宁设了“辽东饷司”。

四、更换兵器。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总兵柴国柱提议破“虏”全用火器。可是没有那么多先进枪炮。朝廷只准各营配备一定数量的火药武器。为此,兵、工二部尽发库存的从外国买到的大小佛朗机大将军虎蹲炮、三眼枪、鸟铳、火箭等,还发了盔甲、盾牌等一应防御用具。可是一般兵士不会使用这些火器。只好责成川陕督抚各派三百名甲兵到京演练,然后赶赴辽东军中。

备战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这时,努尔哈赤的人马已发展到五万多了!

其中最让朝廷头痛的是:将官大多不愿到任。他们认为讨伐辽东不过是虚张声势,是做给女真人看的,等到女真人远远地逸去,朝廷会罢兵的。他们瞧不起努尔哈赤,觉得那鞑子只能算是个流寇,只要杨镐在那儿挡一挡也就解决问题了,何劳兴师动众!要说努尔哈赤会打到关内来,他们说就是把努尔哈赤粉身碎骨,他也不会有那样的心思!

所以,他们虽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却迟迟不肯进兵。

另外,打算调集的那些部队,计划上有了,命令也下达了,但只有宜大的兵马有点行动,可也没到辽东。其余的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连消息也没有。

方从哲等阁臣急了,他们把情况如实地上奏了皇帝。

万历大为恼怒,在他在位的四十几年中,没有过什么大的举动,现在事情迫在眉睫了,将士们竟不用命,那还了得!他特赐杨镐尚方宝剑一口,并敕令说:将帅之下,有不用命者,可先斩后奏!

这样一来,各地很快地把应调的人马送到了辽东。杜松也开始行动,领着本部人马向辽东集结。刘蜓仍迟迟不出关,他说要等川兵的到来,因为从四川调来的兵马划归他统属,这不过是个借口而已。朝廷立即命他出关,不必等待,他才领兵慢慢地东行。

兵饷更难筹集。辽东请饷的奏书雪片般地飞到京都,而发下的饷款仍是有限。有兵无饷,使得一些下级军官带领士兵半路哗变,变成土匪。他们沿路抢掠,成了当地的祸害。

刘蜓带兵到了关外,路途所见和所闻,使他明白将来和努尔哈赤定是一场血战,他也坚定了立功异域的决心。于是,他命令驻军杩祭。

他把军队集合在田野上,升起军旗,十头大牛牵在军前,他对军队慷慨激昂地发表了平定鞑虏,报效朝廷的决心。将士们深深感动,呼喝声直上云霄。于是,他拔出佩刀,和副将、参将等军官领头宰杀牲口。

他照一头黄牛砍了一刀,他以为会痛快淋漓地把牛头砍下来。可是,他的刀只砍进了牛脖子的三分之一,那牛瞪起眼睛扛着两只大角向他扑来,而且鲜血喷涌,其状惨烈。刘蜒在全军面前,只好再次上前,在几个侍卫的帮助下,他又挥了三刀,才把牛头砍了下来。他觉得很丢脸,把刀一扔,说:“拿着这样的刀能上战场吗?笑话!”

他是责备自己还是斥骂什么人,谁也不知道!

别的将军也不顺利,没有一人把牛头砍下来,都是弄得气喘吁吁,满身鲜血,大汗淋漓,才完成任务。

祭旗后,刘蜓下令全军修整军备,并上书给杨镐,请他给予更换武器。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冬,征辽的大军终于先后集结于辽东。加上当地原有的军队,能够投入战场的约有十万。

杨镐把将领们集合到辽阳,和他们商议进军之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召开军事会议。他的官衔比起刘蜓、杜松等大不了多少,他们也都是国内有名望的将领,而且个个骄横已久,他们会听他命令吗?

可是杨镐自有办法。

他把皇上的圣谕和亲赐的尚方宝剑供在香案上,率领将领们恭敬地磕了头,然后对大家说:“努贼经营辽东,已四十余年,除了蒙古、叶赫等部,他已统一了整个白山黑水,并且建立了伪金国。现在的确已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

杨镐还说了很多话,目的是为了给大家分析当前形势。

他是个五十出头的强壮汉子,胖胖的苍黄脸,似乎有点虚肿。可浓眉下有一双长长的丹凤眼,使他的面目增添了几分威严。他看看坐在下面的将军们听得还算专心,就继续说下去。他说:“朝廷把这么重大的责任交给我们,我们就应当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地去完成它!不知将军们怎样,本职自任事以来,一直战战兢兢、寝食难安,真不知如何才能报答主上的信赖于万一!我想各位将军也是这样吧……”

接着,他又委婉地说道:来到辽东后,有些不经事的将领可能有些轻敌,这是非常要不得的!在训诫了将军们几句后,他提出当前的任务就是进一步整理军备,充分地秣马厉兵,一旦进剿战起,就应该做到能打硬仗、死仗,从而战胜敌人!那就对朝廷能有所交代了……

他的话有点太长,下面的将军有的轻轻地跺脚,有的咕噜咕噜地喝水,甚至有人小声地窃窃私语。

这时,杨镐忽然立起身来,转身恭敬地把尚方宝剑抱在怀里,把桌案一拍叫道:“把两犯带进来!”

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侍卫拖进两个用铁索锁住的人来,扔在将领们面前。

有几个人认识他们。

他们是清河总兵陈大道和游击将军高炫徇。

在抚顺失守、追兵覆没后,这两个人沉不住气了,就引兵往关内逃跑,半路上被出关的杨镐部下逮住。论其罪过,当时,杨镐就该把他们杀掉。可是,杨镐把他们关了起来,为的是这个当口使用。在狱中押了几个月,他们已被折磨得蓬首垢面、形销骨立、不成人样。

杨镐当着面前的十多位将军把他们的罪名数落了一顿。无非是:国难当头,将兵者就应该为国死节,可是他们却做了贪生怕死之徒,鞑虏未至,却望风而逃。于国法军法,皆不容赦……

数落完了,杨镐喝问:“陈大道、高炫徇,你们知罪吗?”

两个罪犯抬起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大家看到两张惨白的脸,又看到他们的嘴都被铁丝勒着,嘴角那儿已渗出血……

大概是为了使这场面多停顿一会儿,以给将领们更深的印象,杨镐没有命令立刻把他们正法,这使大家都感到尴尬。

杜松发话了:“杨大人,快把这两个可怜虫杀了吧。他们原就该死,还让他们活受罪干什么呢?”

他的几句话把凝固的气氛打破了。刘蜒等人也说:“给他们个痛快的算了,他们和咱们同朝为将,谁也会有个一念之差的!”

杨镐没想到几个将军会这样说话,可他也无可奈何,就喝令把两个逃将推出砍了。

任务明了,血也见了,接下来就该说说进军的部署了。

杨镐先让将军们说话。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一通,就请杨镐拿出自己的定案。杨镐清了清喉咙说:进攻的目标是后金的都城赫图阿拉,战法是分兵合击。具体的部署分为四路口各路兵将配置及进攻路线是:

原任总兵马林为一路。开原兵备道佥事潘宗颜监军。岫岩通判董尔砺赞理。以庆云游击窦永澄督率叶赫部协助。从开原出三叉口,攻其北。称为北路军。

以山海关总兵杜松率领一路兵马。保定总兵王宣、赵梦麟佐之。分巡兵备副使张铨监军。从沈阳出抚顺关攻其西,可称西路军。

以辽东总兵李如柏率领一路人马。分守兵备参议阎明泰监军,推官郑之范赞理。从清河出鸦鹘关,攻其南,是为南路军。

总兵刘蜒率领一路人马。海盖兵备副使康应乾监军,同知黄宗周赞理。还有朝鲜援军一万划归该路军。他们从宽佃出发,攻其东,亦称东路军。

这样东西南北军都有了,即可把努尔哈赤的赫图阿拉包围起来。

四路中,以杜松率领的西路为主。十万兵力中,这一路就占了三万。

因为辽阳是根本重地,以原任总兵官秉忠、辽东都司张承基领兵驻守。总兵李光荣驻广宁策应。管屯都司王绍勋总管各路粮草供应。

杨镐自己却不在辽阳,他以全军总指挥的身份坐镇沈阳。

一切都安排就绪,杨镐却不进兵。转眼进了腊月,辽东像往年一样,大雪铺天盖地的下来了!

内地的人没有见过那样大的雪。那不是雪花,不是雪霰,而是雪团,雪暴,真个像撕棉扯絮。只一个昼夜就把白山黑水全部用雪的殓衣包裹起来!可是它还不停歇,仍旧无日无夜地下着……下着……

这样的天气就是山林中的野兽也不出洞了,它们蜷缩干草窝里,安静地享受着秋天的积蓄。

人可没有野兽们的福分。他们得在雪天里奔波。

杨镐隔几天就向朝廷修书一封,那是“随况汇报”。派几匹快马送到京城。他向朝廷述说这里的情况,描述着这里的大雪。他说:在这样的天气里,是无法向赫图阿拉进军的。另外,他还说到军队的情绪,年关近了,他们都思乡心切。他希望朝廷派大员带着东西、银钱来辽东犒军。

朝廷真的派人来了,而且不绝于途。朝廷也是用的快马,给他送来的却不是犒军的东西,而是命他立即向努尔哈赤进军的敕令!起初,朝廷的敕书还是温和的、体贴的,几封敕书之后言辞就激切起来,甚至是训斥、责骂和威胁。

明朝进军辽东的事,很快就传到了赫图阿拉。金国的满朝文武没有十分着急。他们已经和那个几百年来压在他们头上的“圣朝”打了两次大仗。结果怎样呢?李永芳成了俘虏,张承荫等几员大将都成了刀下之鬼,而他们几乎毫无损伤!他们已经不怕那个“圣朝”了,而且巴不得他们赶紧来,好给他们源源不断地送来金银财宝和他们渴望得到的物资……

即使这样,只要有新的消息。他们还是拥到努尔哈赤的府第来。

可是每次都被努尔哈赤骂跑。

“你们跑来干什么?敌人还远着呢!你们给我把兵训练好,仗有你们打的!一听到消息,你们就随便地拥到我这儿来,还有个高低上下吗?这哪里是大金国的朝廷,简直是长白山上的獐子窝!”

努尔哈赤早就想仿照着大明的规章制定一套制度,可是还没有来得及。

这几天,他足不出户,忙得连饭都没有按时吃,他在干什么呢?

他在和两个汉人密谈。

这两个汉人一个是李永芳,另一个是范文程。

李永芳在抚顺城破投降金国后,一直竭尽全力为努尔哈赤效劳。他是第一位降金的将军,虽然职位并不高,可是,努尔哈赤却视为珍宝。为了使他死心塌地地归顺,竟把七子阿巴泰的女儿给李永芳为妻,这样,李永芳就成了努尔哈赤的女婿。

对于这桩出乎意料的婚事,起初,李永芳是坚决拒绝的。把个十多岁的小姑娘硬塞给他,这的确不合乎汉人的风俗。他说:自己已经有了妻子,不知把这位娇贵的格格放在什么位置才好,还有年龄、身份也极不适当……

努尔哈赤听了哈哈大笑。他说:“你既然归顺我大金,又剃了头,就是满人了!满人可不在乎有多少妻妾,你看我已经偌大年纪了,而且有了十几个女人。要是有机会,也许还要娶上几个!至于她的位置嘛,我的孙女贵为格格,你就看着办吧!”

李永芳仍然犹豫。一旁的人劝他道:这是大汗的赐婚。大汗就是天子,天子的旨意怎能拒绝呢?再说这是求之不得的荣幸,今后,你就是大汗的至亲,就是满身光彩、富贵无比的额驸。你连这一切都不顾,就不想一想后果吗?

大汗的这一恩典,李永芳的元配夫人当然受不了,哭闹了几天,终于明白大汗的旨意是不能违抗的,好在格格虽嫁给了李永芳,但她并不到李家去。李永芳只能到阿巴泰家去当女婿。一月几次地在那儿留宿,就算是夫妻了。李家过去的日子怎么过,现在还是怎么过。

努尔哈赤把投降的汉兵挑出一千人交给李永芳率领,并给了一个总兵的职衔。就是这一千人马,后来发展成为满洲的汉军旗。

不到一年的时间,李永芳为了报答努尔哈赤的收留之恩,带领着这支汉兵活跃在汉族人居住的地区,为后金绥靖地方,征赋拉丁,平叛追逃,巩固边境,做了数不清的事。这些事情只有汉人才能给努尔哈赤做到。

另外,在军队的改革方面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对努尔哈赤说:八旗兵勇猛善战,这不必说。可是,他们没有节制和秩序。攻则一窝蜂地上,退则乱哄哄地跑。这样的军队往往打胜不打败,无法和大明的大军相对垒。他带领自己的一千人马演练给努尔哈赤看,以使他心悦诚服。别的满洲将校却很不服气。他们说:“你既然有这样的本领,为什么还做了我们的俘虏?”

但李永芳进退有据的战术还是打动了皇太极、代善等几个有见识的将军,他们听从努尔哈赤的命令,照着李永芳的样子练兵,大大地提高了满洲军队的战斗力。

现在,努尔哈赤已经对李永芳言听计从了,他希望李永芳能够给他笼络更多的汉族军人。就在这时,一个汉族的知识分子走上了后金的政治舞台。

他就是范文程。

范文程是辽东沈阳人,字宪斗。明朝生员。他本来跟着李永芳做个书吏,抚顺城陷后,他就混入军中,想瞅机会逃走。

当时,努尔哈赤的政策是:可以容忍明朝的将校士兵,但决不宽恕知识分子。他认为明朝最坏的就是这些文人。几十年来,他在关外悄悄兴起,对明朝阳奉阴违、瞒天过海。许多戍边将校都被他愚弄了,就是遮不了那些读书人的眼睛。他们看出了努尔哈赤的鬼把戏,一再地上书朝廷,揭露他的阴谋诡计,指出若不把建州女真中的坏头目如努尔哈赤等剪除干净,早晚会酿成心腹大患!因此,他恨透了那些舞文弄墨的人,只要被他捉住,他就决不心慈手软,坚决杀掉!

努尔哈赤令人把李永芳的降兵细细地筛选,把里边真正的军人一一放过,却把稍微识几个字的人抓了起来。代善把他们押解到赫图阿拉后,请示努尔哈赤把这些人如何处理?

代善之所以有点犹豫,就是因为李永芳曾向努尔哈赤一再地建议:对汉人知识分子不能一概而论,他们中有许多人是可以为大金服务的。

“照过去的老办法,杀掉!”努尔哈赤吩咐道。

就这样,包括范文程在内的十多个人就绑到位于市中心的小广场去了。

也是范文程命不该死,正在这时,努尔哈赤从一旁经过,他看见正在杀人,就走了过去,把犯人逐个地问了一下。走到范文程面前时,他端详了好多时候。

这个仪表堂堂的汉族青年吸引了他的主意。

“你叫什么名字?”努尔哈赤问道。

“我叫范文程。”

“范文程?没听说过……”努尔哈赤的意思是:你是个无名之辈,该死!

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候,只要努尔哈赤离开,他的头就掉了。

“大汗,我的祖上,您一定知道的……”范文程的脑袋转着。

“他是谁?”

“他是宋朝的名臣范仲淹。”

努尔哈赤愣住了。他不识几个汉字,当然也就没有读过范仲淹的文章,但他知道这个人。他几岁时,就跟着父兄到抚顺赶集市,有空儿就到书场、戏园听书、看戏。书中、戏中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深深地吸引了他,也感动了他。在他崇拜的那些忠臣良将中就有这个范仲淹。

“噢,范仲淹是你的先祖……他有两句要紧的话,你知道吗?”

“知道。大汗指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吧?”

“正是,正是!”努尔哈赤高兴地说,“我问你:要是我把你宽恕了,你能够像范仲淹忠于宋皇帝那样忠于我吗?”

范文程立刻跪了下来,一边磕头一边涕泪交流地说:“大汗,那是自然的。我们读书人信守的是:士为知己者死。大汗,您这样赏识奴婢的先祖,如果您也像宋皇帝信任先祖那样信任奴婢,我会为您肝脑涂地的……”

“好了,你起来吧,跟我走……”

范文程跟着努尔哈赤走了不多远,就听到身后噗哧噗哧地响,回头一看,只见那几个汉族小文吏已被砍下了脑袋,那鲜红的血光连天空都染红了。

是努尔哈赤把他从死亡的边沿拉回来的。他哭起来,不知是为了自己侥幸不死还是为了感激大汗的大恩大德……

从此以后,范文程就一直留在了大汗的身边,他死心塌地地跟定了努尔哈赤。

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他做大明的臣民时,孜孜于十年寒窗,一举成名。可是,他翻破了《四书五经》,也没有捞得什么功名。现在好了,他从死亡线上一步走到了大汗的脚下。目前他虽没有什么名分,可是他自忖了一下,位置相当于进士及第后的翰林学士。要是弄得好,将来还会有更大的前程……

他把老祖宗也卖给努尔哈赤了!

现在的范文程已不是一年前刚从刑场上放回来的那种猥琐的样子,他穿一身女真文官的装束,那是比起箭衣来稍微宽大一点的长袍。虽然只有二十三岁,在嘴唇上也留起来一小撮胡须,显得温文尔雅。说话、做事,很有点装腔作势的味道。如果大明的那些正派文人看见他,一定觉得他小人得志,令人作呕。

不过,范文程也真有一套,要不,他不会得到大清几代皇帝的信任,一直做到大学士、太子太傅的显赫职位。

大汗进来了。

“两位先生久等了?”他说,以汉礼捧着手向他们问候。

李永芳和范文程站起来,向努尔哈赤深深一揖。那时候,他们君臣见面也就是这样的礼节,全没有大明朝廷里的繁文缛节。

“坐吧,坐吧……”大汗说。

李永芳、范文程坐了下来,望着大汗。

他们在一起议论时局已经几天了。

努尔哈赤开始改变自己,不再像发布“七大恨”时的骄横了。他和两位汉臣一再地权衡着敌我双方的力量。

大明在他心目中仍是一个庞然大物。的确如此。尽管大明王朝十分腐朽了,好像经不起狂风暴雨,他也曾率领八旗子弟把它的十几个边将打得落花流水,可是,他仍觉得有点怕它,它有着成百上千的文臣武将,有着几十万经过训练、拥有先进武器的大军,还有着幅员辽阔的广大国土……在大明面前,他觉得自己就像那不经事的猴儿,它围着那个巨人打转,有时也搔挠他几下,甚至还能够骑在他头上撒尿。但真的要下定决心撕咬他的时候,它就害怕了。

他觉得要战胜大明,那就得了解它。尽管,他为此做了几十年的准备,仍觉得不够充分。他不愿再听自己的子、侄和大将们的叫嚷了,他要的是冷静的思考和万无一失的决策。目前,汉人谋士就只有李永芳和范文程,觉得他们能够帮助他。

当然,他也不全听信他们。

使努尔哈赤意外的是明军主帅杨镐派使者送来一封战书。内容说:大明军即将发起攻击,领兵的将帅以及监军的文臣业已齐至。四十七万大军定于三月十五日乘月明之夜进剿。并命令努尔哈赤迅速率众投降……

这封不伦不类的战书摆在努尔哈赤书案上的时候,是二月二十六日的夜间。

他端详了好久,不明白杨镐是什么意思。是威胁吗?可这又能吓着谁?再说,出兵的时间大多是秘而不宣。哪有公开地告诉敌人的?这位身经百战的杨大帅,难道连这一点用兵常识也不知道吗?还有,他的将士,他自己早就声称十万,怎么一下子就涨到了四十七万?是吹牛呢?还是又从关内调来了大量援兵?

努尔哈赤又坐了一会儿,还是没有悟出其中的“玄机”,就派面前的侍卫把李永芳和范文程找来。

没多久,大汗就听到有脚步声传来,他吩咐侍卫把火炉烧旺、伺候茶点。

李永芳、范文程进屋来了。

“参见大汗……”他们给努尔哈赤行礼。

大汗抬头一看,见面前站着两个雪人。问道:“下雪了?”

“是呀,雪很大!”李永芳答道。

范文程从不简单地说话,他的话里总是带着点耐人琢磨的东西,显得莫测高深。他说:“上天呵护大汗,派来白甲白马的大军,让杨镐的将士在大雪中跋涉吧!”

“怎么,先生知道我叫你们来的意思了?”

范文程笑笑说:“要不,大汗怎会深夜找我们来呢?”

“是呀,是呀!”努尔哈赤拿起靠墙几案上的拂尘,给他们拍打身上毛茸茸的雪,可刚拍打了几下,就被侍卫们把拂尘接了过去。

等李永芳和范文程在努尔哈赤对面坐定,大汗指指桌上的战书对他们说:“你们看看吧,这是杨镐派人送来的!”

李永芳和范文程伏在桌案上,静静地看了起来。战书并不长,只一会儿就看完了。他们抬起头来望着努尔哈赤。

大汗问他们:“杨镐这是什么意思呢?”

李永芳皱起眉头,范文程竟仰首大笑起来。

“这战表是迷惑人的,不过也太拙劣了!”李永芳说,“他以为是对待三岁的小孩子呢!一个统帅三军的主将,下这一招‘拙棋’,真让人瞧不起!”

“是呀……”范文程抑制住笑声,对努尔哈赤说,“大汗,咱们对杨镐他们已经了如指掌,他还以为咱们什么也不知道呢!竟在咱们面前胡说八道!”

努尔哈赤放了心,“这样说,不用理他?”

“不……”范文程忽地拉长了脸,他说:“我以为他们要立刻来犯了!”

“杨镐说是三月十五日,趁月明之时……”努尔哈赤说。

“那是迷惑我们的!”范文程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就在这冰天雪地的时候?”李永芳有点怀疑。

“对杨镐来说,在这太雪封路的时候,他是一步也不想离开自己的窝巢的,可是万历皇帝不准他!朝廷不准他!”

“范先生,”努尔哈赤恭敬地说,“你认准了他们要在近几天出兵?”

“也许现在杨镐的各路大军已经出动了!”范文程说得更加骇人听闻。

“李将军,你怎么看呢?”努尔哈赤指的是范文程的揣测。

李永芳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他不敢否定范文程的预料。

他和范文程初次交往时,还是在他做抚顺游击的时候。那时,范文程只是一名小文吏。李永芳没有注意他,他也没有显示出有什么才能。一年前,由于命运的捉弄,他们在努尔哈赤面前同朝共事了,李永芳也没有十分看得起这个有点傲气的小伙子,可是,已经几次了,范文程那些看似不着边际的言语却常常应验,李永芳再也不敢小觑这个后生了!

努尔哈赤又待了一会儿,蓦然回头吩咐侍卫说:“你们分头去传,把四贝勒、五大将都给我找来!令他们立刻就来!”

“是!”侍卫们齐声应答,飞奔出去了。努尔哈赤到内间去换服装,自从金国建立后,他的朝廷虽没有大明的规制,可是他每临朝议事。总是穿上特制的大汗服装,那是一种稍微宽大的袍子,紫色,在领口、袖口和大襟边沿镶着金绦,其他的和贝勒们的服装没有大的区别。只是帽子高些,在周围的帽檐上,前后镶着绿玉。

趁这时候,李永芳拉着范文程的手走到一边,小声地问他:“文程,你说明军已经开始向我们进犯,有根据吗?”

“放心,李将军,我没有说差。”

李永芳看了范文程一眼,等了一会儿,看看范文程不想说什么了,就走开去,等待大汗出来。

范文程自从得到努尔哈赤的赏识后,就殚精竭虑地把自己塑造成像三国时诸葛孔明的形象,使努尔哈赤信赖他、依靠他,从而离不开他!为了这,他的一言一行总是摆出个莫测高深的样子,还网罗了一批人,专门为他四处打探消息,使他的每一句话都有根有据。几天前,他就得到消息:杨镐已经被朝廷催促得坐不住了……

作为曾经经略过辽东的将军,杨镐没有做出李成梁那样的成绩,可是他深知努尔哈赤和女真人的脾性,知道敌之所长和我之所短,知道建州一带的山川地理,还明白雪天进军意味着什么。因此,他能拖就拖,他想把进军的时间拖到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是到了那时,他也不会贸然出兵,和努尔哈赤野战。他要像民谣中唱的那样,挖壕建垒,步步为营,把努尔哈赤逼死、挤死……

可是,他虽为主将,却左右不了形势。他的上面有个朝廷,朝廷里有一帮整日喋喋不休、身居要津的大臣。他们每日都上书皇上,责备杨镐“拥兵自重”、“迁延时日”,甚至说他“视敌如虎”、“畏葸不前”,在辽东白白地“空耗粮饷”!朝廷催促他进兵的敕令隔几天就来一封,而且措辞一封比一封强硬,几天前手执红旗的御使也来到了辽东,声称,杨镐若不出兵,他就决不回朝复命!

杨镐当然也不愿坐在沈阳等待,他几次上书自辩,说明辽东的形势,苦口婆心地申述把军队摆在林海雪原上的危险……可是一切都没有用处。

原因是在朝廷看来:努尔哈赤虽被一些臣僚说成是肘腋之患,但在他们的内心中,仍把女真八旗看成是流寇,是乌合之众,是疥癣小疾。只要圣朝出兵,即可一举荡平!所以没人理睬杨镐的叫喊。

终于,朝廷来了绝对命令。

敕书说:如果杨镐再抗旨不遵,朝廷就要收回给他的尚方宝剑,就要把他抓回来交刑部严加议处!

于是,杨镐只有往死扣里钻了!关于上面的这一切,都是范文程的私密消息,他是不会对任何人透露的。

很快,四贝勒和五大将也顶着一身雪花进来了。等把身上的雪花拍落,侍卫把他们拍落在地上的雪打扫干净后,四贝勒和五大将按照早已规定的次序坐了下来,李永芳和范文程坐在努尔哈赤的身后。

努尔哈赤看了子侄和将军们一眼,见他们个个睡眼惺忪,大概是刚从热被窝里钻出来。

“喝杯茶,醒一醒,有大事和你们商议呢!”他说。

听到有了大事,与会者已经大体上知道是沈阳明军那边的事了,他们开始活跃起来,交头接耳小声地谈论着,原来他们也听到了一些风声。

“是这样……”努尔哈赤先把明军的战书读了一遍,下边的人吃吃地笑起来。

“那是吹牛!”

“那是吓唬人!”

“杨镐要是有种,现在就来好了,何必虚张声势地说要等到下月十五日来!”

“你没听清楚吗?上面写着呢,人家要趁着有月亮的时候……”

“好看着自己的头是怎么掉下来的!”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个不休,越说越乐哈哈的。

努尔哈赤把手中的战书往桌上一摔,严肃地说:“别说些没用的了,看样子杨镐一定要来了,据范文程先生估计,他们已在路上了!”

一提到范文程,下面又开始嚷嚷。与会者大多不服气那个从他们的屠刀下逃生的小子。

“他懂什么!”

“叫他抱着他的书本滚到一边去!”

“胜仗是一刀一枪地拼杀出来的,凭嘴皮说不死敌人!”

努尔哈赤拉下脸来喝道:“你们叫唤什么?但凭匹夫之勇,也许能够打一两次胜仗,可是能够建朝立国吗?”

下面没人敢说三道四了。努尔哈赤继续说下去,他讲起刘皇叔思贤若渴,三顾茅庐的故事。“要想建邦立国光靠武功是不行的,那得有智能之士运筹帷幄。什么时候大家懂得这一点了,什么时候我们大金国就可和大明分庭抗礼了!”

果然没出范文程之所料,就在努尔哈赤和他的子侄、近臣凌晨论兵的时候,杨镐已经下令对建州女真进击。

这一次,他没有召集各路大军的将军前来沈阳议论,就下了绝对命令。

“违抗军令者,斩!”

“贻误军机者,斩!”

“畏葸不前者,斩!”

“临阵脱逃者,斩!”

军令上写了一连串的“斩”字。

过去,每逢他要下令进军,就有将军前来阻拦,他们在杨镐面前挺着胸膛叫嚣,说出一大串的理由,要杨镐上报朝廷,延期行动。这一次谁也没敢到沈阳来。

万历四十七(1619年)年二月二十九日杜松率军从沈阳出发,星夜出抚顺关,他想在萨尔浒山下停一下,然后沿着苏子河转向赫图阿拉。

朔风凛冽,大雪扑面,将士连十几步前的景物都看不见。总兵王宣领前,赵梦麟殿后,杜松居中,协调全军,监军张铨和他走在一起。

一出沈阳城,他们就被抛在了冰天雪地中。队伍再也不是一伍一列地前进,爬过几道丘壑就乱成一团。他们不是故意这样,因为大雪蔽地,使人摸不清地形。看似平坦大道,却是一道山沟,看似结实的山脊,却是无底的雪岭,人马滚下山坡、陷进雪谷,有的能够挣扎出来,有的却被埋在沟底,要等明年大雪融化时才能看到尸骨……还没走出多远,各部已经有些伤亡。

萨尔浒,汉译名叫做“碗架”。建州女真中有萨尔浒部落,早几年就被努尔哈赤吞并了。这个地区,在今辽宁省抚顺东大伙房一带。地处浑河上游与苏子河合流处。萨尔浒山西距抚顺七十里,东距赫图阿拉百多里。东北靠近铁背山。铁背山上有天命三年后金在吉林崖上筑的界凡城。努尔哈赤把它当作后金的门户。

杜松觉得过了萨尔浒就算进了努尔哈赤家的后门了。

后金出兵时,雪下得很大,真像是抛撒鹅毛。努尔哈赤冒着大雪送主将于赫图阿拉的西门外,他放眼看了一下,只一会儿,竟看不到几个将士了。

“你的人马呢,孩子?”他问皇太极。

“他们已经出发了。”皇太极指着前面说,“父汗,您瞧——”

努尔哈赤揉揉眼睛,“他们在哪里?”

这时,他听到战马咴咴的叫声,才看到在正前方的山沟里,八旗健儿像宽阔的河水一样,泛着白茫茫浪涛向前流动。原来,皇太极命令军队每人弄一件白袍穿上,没有白袍的就反穿皮袄或者弄匹白布把自己包裹起来,这样,他们一走进雪原,就融入白雪皑皑的山林中了,何况大雪还在一股劲儿地下着呢……

努尔哈赤立刻领会儿子这样做的用意,笑着说:“好好,八旗子弟就是塞北的山林。塞北的山林就是我们,明廷要来进犯,那千山万水都会站起来反击他们的!”

“父汗,您说得很对!”

“皇太极,你要在哪里堵住杜松的大军呢?”

“我想在萨尔浒把他们消灭。”

“好极了,我就站在萨尔浒界凡城的城墙上看你大战明军!要是明军突上萨尔浒山,你阿玛也就成了明军的俘虏了!”

“不会的,决不会!父汗就放心吧!”

“皇太极,你要我在萨尔浒上等几天?”

“一天,最多两天!”

“那,皇太极,你上马走吧!”

皇太极向父汗躬身施礼,回身跃上战马,飞驰而去。

除了留一部分给额亦都统率准备拦截明廷的其它各路人马外,努尔哈赤几乎把八旗大军都给了皇太极,在皇太极麾下集合的八旗,每旗约七千五百人,共六万多人。用这六万来阻挡杜松的三万兵马,可以说绰绰有余。

杜松的军队在离开沈阳后的第三天下午就到了萨尔浒的山下。他下令停止前进,埋锅造饭。他问张铨:“大人,你是分管全军庶务的,咱们带了几天的粮草?”

“五天。”

“那就足够了。”杜松说,“咱们到这里是第三天,明天急行一天就到了赫图阿拉,到第五天一早,咱们就进城去吃女真人的饭了!”说完哈哈大笑,他那黑里泛红的虬髯抖动着。全军中大概只有他的脸庞上洋溢着必胜的信念。突然,就像天兵从天而降似的,东面响起了一种怪异的呼叫声,这声音使人毛骨悚然。

张铨、王宣惊惶地望着杜松。

“是朔风突至吗?”王宣问。

“不,是一群夜枭!”张铨回答,还仰头向天上看。

天上又乌云四合,大雪旋转着下来了。

“都不是,”杜松说,“是女真人来了,你们按照咱们商定的办吧。”

杜松说的极为平静,就好像是说一件极为平常的事,竟使两个总兵没有反应过来。

士兵们大概也是这样,直到女真人的万千铁骑的马蹄击在山石上,迸射出飒飒的火星,他们才喊叫起来:“女真人来了!鞑子来了!”

王宣、张铨跑开了,他们知道自己要去干什么。

明军起初当然是很混乱的,他们没有思想准备。这几天困扰他们的是大雪和寒冷,是大雪底下摸不清的山路。现在女真人来了,好像是从地里钻出来的,他们怎能不混乱呢!

女真人冲破了明军的第一道防线。

可是由于这里是一条山沟,他们的万千兵马根本无法施展他们的威风。所以,头一批冲进山口的女真骑兵约一百余骑立刻失去了作为,勒马仰望着两边的山岭。

“上山,”杜松首当其冲,看到女真的马队后,立刻闪出这样一个念头,他对身边的侍卫叫道,“传令下去,占领两边的山头,快,你们一起呼喊!”

侍卫们呼喊起来。在中军帐周围的都是杜松的本部人马,是十分精悍和训练有素的。他们只是稍微迟疑了一会儿,便明白了主将的意思。于是,他们不顾一切地冲上山头,用弓箭、用石头向女真马队投射下来,眨眼间,就把这批女真马队消灭了。

皇太极没有和大明的正规军队交过手,他以为就像对付张承荫那样,给他们来个迅雷不及掩耳,在他们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就把他们冲乱了,打散了……

可是他的这一招没有奏效。明军的阵地是一字长蛇,三万人的纵深有几里地。你一下子很难冲到底,也很难把它冲乱。

就是在前哨,明军的惊慌也没有持续多久,王宣是个很有经验的将军,他骑马驰到第一线的时候,就喊叫道:“将士们,为皇上效力的时候到了!鞑子是叛贼,大明的子民和他们不共戴天!他们就像一阵风,只要顶住风头,他们就无法施其技了!”

皇太极的铁骑就像一泓泛滥的江水,在这里打了旋儿就把明军几百人吞没了!鲜血洒在雪白的山岭上……

一见到这一滩滩同胞的血,明军的健儿立刻变成了生龙活虎!

本来,这几天的急行军,寒冷、饥饿、疲惫把他们折磨得身疲力竭,他们对横在他们面前的万里雪原,对这滴水成冰的天气,对自己的长官心里都充满了怨怼之气,当女真人真地站在了他们面前,而且杀了他们的同胞,同胞的鲜血一摊摊地在他们面前闪耀时,他们把一切都忘了,剩下的只有一股对女真人同仇敌忾的义愤。

“杀呀,杀女真人呀!”

“杀呀,杀鞑子呀!”……

他们冲上前去,有的滚到敌人的马蹄下,用刀砍敌人的马腿,有的挺着钩镰刀把敌人从马上拉下来,当然他们大多死在了敌人的刀枪下。

这都是自发的抵抗。

在和女真人的战斗中,大明将士很少有人做降将的,除非将领带头投降、逃窜。为什么呢?虽然大明朝廷已经腐败透顶,对他们的压榨、盘剥、搜刮无不用其极,但大汉族的自豪感仍是一种去除不掉的情结。他们自觉地珍视国土的完整,他们痛恨外族的反叛,更加憎恶边疆人对内地的抢掠和骚扰。这就是他们英勇奋战的难以摧垮的精神支柱。大概就是靠了这一点,尽管大明已经千疮百孔,女真人几十年都没有过了山海关!

王宣的挺身而出和他的大声激励,立刻激励了所有人的意志,各级将校开始组织有效的抵抗,前面的阵脚稳住了。

战斗互有胜负,战线犬牙交错,这就对明军大为有利了。王宣把手中的几门铁炮排放起来,立刻对准前面敌人的密集处开炮!

这是女真人没有的强大武器。大炮的火舌照亮了山谷,炮弹在马群里开花……

皇太极一看第一打击没有打出火花来,就对旁边的代善说:“哥,看来要有一场恶战了。过去的一招没用了!”

“杜松不是草包,咱们要认真对付他,”代善说,“我领头再冲一阵!”

他刚要拍马冲锋,被皇太极拦住。“咱们不能在这山沟里和他厮打,咱们要上山去!”

代善明白了皇太极的意思,那就是迅速占领萨尔浒山,使自己居高临下,进退都争取主动。“好,好,就照你说的办,吹喇叭发号令上山!”

与此同时,杜松也发出命令:“上山!”

他的想法和皇太极是一样的,谁在山沟里,谁就要被动挨打。他通令各部抢占萨尔浒!

“上山!”

“上山呀!”

“谁爬得高谁就胜利!”……

山陡雪滑,爬起来不易,但这是生死攸关的事,两军在萨尔浒的山坡上互不相让地开始了爬山赛。明军爬得快些,他们已看见了界凡城的灯火,可是他们上来的人还不多。许多人几次地跌下去又爬上来,也有些人掉进山崖,葬身车沟底了,跌进深雪,也许不至于立刻就死,可是他们越挣扎,就陷得越深,直到深深地埋在雪下……

山沟里回荡着他们的呼救声,凄厉惨绝!

女真人是山林中人,就是大雪天也有人上山打猎,但他们也不愿在大雪封山后在山林中乱闯。现在马的用处不大了,而且成了他们上山的累赘。这时,他们接到了主将的命令,把马放到山林中,轻装上山!

“山林是我们的,马也是我们的,谁也拉不走!”皇太极说。

放弃了马,只带着武器上山,轻便了许多,半个时辰后他们先到了界凡城。

界凡城建在山顶,城不大,但周围城高池深,整个像一大堡垒,努尔哈赤是用它来对付明军的,直到这时,还没有完全修成,城里除了少数女真的贵族外,还有一万多女真的搬运石材的运石工。八旗组织的特点就是军民一体,所以他们也是战士。

其时,努尔哈赤已经到了萨尔浒山顶,他料到萨尔浒山将是两军争夺的要地,他便和自己的一队侍卫把运石工组织起来。

首先到了界凡城的是大将扈尔汉。

努尔哈赤对他说:“这里有一支队伍,你带领他们去占领吉林崖,在那里把明军挡住!”

扈尔汉得令后,便带领自己的本部人马和刚刚组织起来的运石工向吉林崖进军。

他到了吉林崖,明军也扑到那里了,两军在崖上展开了殊死搏斗。杜松激励将士说:“有了吉林崖就可夺取界凡城,大家努力呀!”

明军明白主将的用心,如果在吉林崖站不住脚,他们将被赶下山去,跌进山沟。女真人扔块石头也能砸死他们几个人!扈尔汉也知道吉林崖对女真的重要性,没有了吉林崖,界凡城保不住,所以下死命地争夺。

他们在血战中迎接了黎明。

起初,扈尔汉军抵不住明军的冲击,不一会儿,他们就死伤一半人,扈尔汉自己也受了伤,几乎要放弃吉林崖,就在这时,皇太极派来了援兵,两军的争斗呈现胶着状态。吉林崖上的积雪全被热血染红了。

明军被挡住了上山的路。

杜松可不想在这里被阻住。他和赶上来的王宣、赵梦麟商议,只留下一部分人马,由赵总兵和监军张铨指挥,在这里和扈尔汉部缠斗,他和王宣领大部人马绕过吉林崖去夺取萨尔浒的界凡城。

“努尔哈赤在那里,擒贼擒王,捉住了努贼,敌人就溃败了!”

王宣说:“那会把皇太极的大军吸引过去的,他有我们人马的两倍还多!”

“是这样。但我们无路可退了,只能在这里和他们斗个鱼死网破!”

看到杜松那恨恨的样子,王宣小心地说:“我是想:拔出一部分人马在山下接应,一旦……”

“老弟,没有‘一旦’了。”杜松瞅着王宣说,“要是咱们在这里把努尔哈赤逮住,那是千好万好,如果做不成这件大事,把他的八旗队伍撕烂打垮也好!那可能把咱们的三万人拼个净光……”

王宣抬头望着漫天大雪,眼睛里闪耀着泪光。

“老弟,”杜松拍拍他的肩膀,“有道是将军百战死,咱们弟兄也许今日就把骨头扔在这里了!”

王宣仍不言语。

“别多想了,你看将士们都看着咱们呢!”杜松又说。

王宣回头望着杜松,微笑着说:“将军既然下了必死的决心,我还顾虑什么呢?能和将军一起为国殉职,是件幸运的事,走吧!”

他们的马也大都留在了山下,可是,他们的侍卫也死拉硬拽地弄上了几匹,杜松和王宣上了马,带领明军向界凡城驰去。

北风凛冽,把山上的乌云刮净了。蓝天、白雪、鲜血,互相映照。天气更冷了,可是每个人的身上都热气滕腾。他们把满腔热血继续泼洒在雪原上……

皇太极却没有把自己的人马都赶到山上,他人马多,一半上山去保卫界凡城,另一半留在山下,由莽古尔泰指挥围住了萨尔浒。从整体上看,他已经把明军包围起来了。

杜松和王宣没有到达界凡城。当他们带领人马向山上爬去时,扈尔汉已经把和他缠斗的赵梦麟部打垮,赵梦麟死在乱军中。扈尔汗没有让他的军队稍歇,立刻指挥他们把正在上山的明军拦腰截断,并由上而下地冲杀,和山下的莽古尔泰部实行夹击,近五千明兵挣扎在这把“铁钳”中。

皇太极到了界凡城,见到了在城堡中观战的努尔哈赤。

皇太极向父汗报告了战场上的大体态势,踌躇满志地说:“父汗,大概不用等到太阳落山,我们就把杜松的三万人吃掉了!”

“孩子,我相信你的话,”努尔哈赤说,“但我问你:杜松这块骨头硬不硬?”

“硬,没想到的硬!”

“硌下了几颗牙来?”

“……”皇太极没有回答,只轻轻地叹息了一声。

“孩子,你和你的兄弟们都要记住,决不能轻敌,大明军不是关外的部落!”

“大明朝廷昏庸腐朽,他们的将士还这样为他们拼命……”

“你能想到这一点很好,”努尔哈赤伸手拍了一下皇太极沉重的铠甲,语重心长地说:“他们不都是为那个僵尸一样的皇帝打仗,他们是为了那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国家拼命。他们看不起我们,认为我们就该俯首贴耳地在他们的手掌下面活着,一不听话,连大明的一个小小百姓也会站起来大喝一声:‘不准!’你不是常说要打进关内,征服中原吗?那路程长着呢!”

皇太极琢磨着父汗的话。

“现在没时间让你多想,仗还没打完呢,”努尔哈赤望着远处的雪原,那里闪耀着红光,有时还传来隆隆的炮声。明军正用女真人没见过的大炮轰击……“你不该平均用兵,杜松向界凡城来了,你得在这城下和杜松决战!你只要把杜松的本部兵马收拾了,这一仗就算打赢了。”

“是,父汗!”

皇太极告别了努尔哈赤,上了马,在侍卫的护卫下向战场驰去。

此时,扈尔汉和莽古尔泰已经完成了对明军的夹击,冲上山来。杜松的军队还没有到达界凡城,就被比他们多出几倍的女真兵马团团包围起来。

明军占领着几个小山包,要不是地形对他们还有利,女真人只要一人一箭就把他们消灭了。

几个千总集合在杜松身边,他们没有说话。因为他们都知道最后的时刻已经来临。脸面上都有绝望的神色。

“这就是努尔哈赤的高明处,他知道三路军决不会同时到来,他吃掉我们后,再回头吃他们也不晚!”

“不管那些了……”

“是的,不管那些了!”杜松说,“我们在这里就义后,一辈子的功业就算完成了。”

有个千总伤心地说:“看样子就要死在这里了……”

杜松喝斥他道:“后悔了,如果后悔,你就从这里走出去,向努贼投降吧,他会给你留一条命的,李永芳也就是你这么个官儿……”

听了杜松的话,那千总痛心疾首地说:“将军,你也太看不起属下了!投降?那是比死更可怕的事!

杜松向那位千总拱拱手,“兄弟,我不该说那话,请你原谅!”

沉默了一会儿,王宣说:“咱们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国而死是应当的,可是那些大兵呢?是不是允许他们离开战场?”

杜松想了想说:“现在死到临头了,就不要侮辱他们吧……”

“将军,”几个千总一齐说,“我们怎么死呢?”

杜松说:“不投崖,不自戕,尽量多杀几个贼人,然后看着青天死去!”

“好,我们跟将军去!”

清点人数,这几个山包上的明军还有三千来人,除了手里拿着的刀枪外,还有十多门大炮和抬枪。

杜松激励将士们说:“好,好,皇太极要消灭咱们,他还要洒下五千人的血!”

他和王宣把军队分成两个梯队,火器和弓刀两相配合,组成交叉的反击网,他和王宣也站到了第一线。他们开始轰击靠近的女真人。

可是杜松的打算几乎没有用处。

皇太极看透了杜松的用心,他才不和杜松在界凡城下鏖战呢。这时,他们的战马逐渐地上了山,他一声令下,上千铁骑呼啸着冲杀进来,一阵大杀大砍,杜松的明军就溃散了。

明军曾依靠炮火扫倒了成片的八旗兵,可是,等不到他们装填上第二轮的火药,他们就做了刀下鬼!

杜松、王宣和几个千总抵抗到最后,王宣被冲来的骑兵扑倒,接着被削去了头。杜松身中数箭,仍战斗了好久,直到一刀从他后脑劈进,他才像他说的,仰面倒在雪地里,眼望着湛蓝的青天……但也没有立刻就死。他的鲜血流到身边的白雪里,他抓了一把和着血的雪填进嘴里,说了句:“啊,我好渴呀……”

当皇太极跑到他跟前时,他死了。

杜松军的残余几乎没人向女真人投降,他们且战且往山下退走,在路上又汇合了好几股溃兵,一直杀到浑河岸边。当他们想过河时,被女真人追上,就在那里,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战死了!

女真人没有明军那样好的刀枪,他们下了马,贪婪地捡取死者的武器。他们还翻弄死者的衣袋,除了金钱外,还有许多他们稀罕的小物件,那都是他们珍贵的战利品。

这场大战十分惨烈,《明史》记载……死者漫山遍野,血流成渠。死尸与兵器冲入浑河,如解冰旋转而下!后金兵追杀明军直至硕钦山(辽宁省抚顺县营盘西)下……

同类推荐
  • 达尔文——理性的“选择者”

    达尔文——理性的“选择者”

    《图说世界名人:达尔文(理性的“选择者”)》介绍了,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进行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 曹操十讲

    曹操十讲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既有世家大族,也有草莽豪杰。但是,最后独霸天下的却是曹操。在逐鹿天下的过程中,军阀们有如流星划破长空一闪而过;有的偏居一隅苟且偷生,为什么只有这位乱世枭雄能够越战越强?他是怎样九死一生,又是怎样屡败屡战、反败为胜的呢?拼杀一生的他,既没有像昔日贵族一样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像无赖一样做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垂涎欲滴相,而是默默地走完了他一个汉室“臣子”的人生旅程;他生命的结束,同样意味着一个新王朝开始。但为什么在他手上却不能让那个没落帝国“寿终正寝”,而硬要让儿子演出“禅让”的荒唐剧?
  • 寻找中国的血型

    寻找中国的血型

    本书是广元市公安局人员的文学作品集,是对公安工作的英雄事迹的讴歌。内容健康向上,是公安警营文化的体现。
  • 无路可退

    无路可退

    十年前走出校园,夏桐应聘成功,爱情花开,春风得意。十年里职场之路,却是坎坷崎岖、沉沉浮浮、危机四现。努力与勤奋,令夏桐取得优异的工作...
  • 老子:无为而治的处世哲学

    老子:无为而治的处世哲学

    《老子:无为而治的处世哲学》讲述了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其内容包括道的世界,无为不争、德的教化,道的依循、黄老学说治国、老子和道教、老子的道和修身等。
热门推荐
  • 清宁如风

    清宁如风

    “我应该感谢那年,那段时光恰好遇见你”她轻轻吻上他,他已经很久没有为她笑过了此时他不想在放弃她,不会在放手
  • 仙妃嫁到:腹黑神君心尖宠

    仙妃嫁到:腹黑神君心尖宠

    一个劫难让她来到了低层大陆,莫名其妙惹了一个妖孽,却不知不觉动了心。为了不连累他,她忍痛让他一次次误会,只为让他一点点死心。然而他的骄傲让他忍不了他看上的女人与别的男人“朝夕相处”,于是他强势夺取她的心却次次让她伤心。几句绝情话割断了他们所以的联系。不曾想缘分弄人,为了天下她与他一夜疯狂……“爹地,我和妹妹什么时候能见到妈咪?”“等你们突破天师高境五阶我们就去找你们妈咪。某妖孽的双眸染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你一个低层大陆的蝼蚁不配接近她,更不配与她在一起。”“低层大陆不代表就是蝼蚁,终有一日我会遨游第七大陆,与她携手共创第八大陆。”“呵,无知,创造大陆不是过家家。”“那我们拭目以待。”……
  • 封天蔽日

    封天蔽日

    与天斗,与地斗,与命斗,却斗不过人心。鬼,可怕?更可怕的是人性的贪婪,欲望中产生的罪恶。为红颜,向天夺命。为知己,逆天改命。为复仇,夺天之命.
  • 一个女人的回忆录

    一个女人的回忆录

    这是一个女人的故事,记录的却是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变幻风云。貌似平静的叙述背后,娓娓道来的是一个普通女人在中国新旧交替的历史大潮中,被托起,被摔下;被折磨,被消耗……她个人的悲喜剧中,隐藏的却是整个社会的动荡。本书的文字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个人命运和整个国家的命运是那样的息息相关。与当下红男绿女们的喜好相比较,作家似乎更愿意去回眸历史的浮云,关注我们当代人内心的浮躁不安与惶恐。阅读过去,正是为了更好的迎接未来。
  • 炼器狂神

    炼器狂神

    百年前,古玄阳与天岚峰败尽群雄而去。百年后,为了炼制神兵而闯入葬神之地,埋骨其中。又五年,他于元苍国浮山城重生,再次走上了疯狂的炼器之路。
  • 说话的艺术:最有中国味的魅力口才

    说话的艺术:最有中国味的魅力口才

    《说话的艺术》是一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实用性语言技巧书籍,实用有效的说话技巧及攻心读本。精炼的语言、睿智的话语、全新的理念,带领我们学习中国文化的精彩之处,分享睿智过人的说话之道,探究中国语言艺术的博大精深,领悟其中的为人之道。让你一分钟说到对方心窝里,三分钟打破僵局,离开跟客户成交,跟陌生人成为好朋友。读完《说话的艺术》,相信你一定能成为应对得体,言谈潇洒的交际达人。
  • 嫁个妻主是“废物”

    嫁个妻主是“废物”

    一觉醒来,她成了禹国里名震天下的淮南王夜繁星!不但学贯古今、武艺高强,更是才华横溢、睿智过人!繁星怕了,她什么都不会啊,环境复杂,为了小命着想,于是,她卷了王府里大量的珠宝金银,华丽丽的逃跑了!本想着逛逛江湖、玩遍赌场红楼,谁曾想,竟是悲催的被一个男人很复杂很简单很故意很巧合很聪明很笨蛋的骗了婚,于是,她的苦难开始了!
  • 卡皇

    卡皇

    叶枫是叶氏家族一个混吃等死,负责培育小幻兽的小杂役。最喜欢的不是修炼,而是偷窥隔壁的邻家少女洗澡,制作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幻兽卡片。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收集天下各种各样的美女卡片。每收集一张,就能获得一分上古邪神的力量传承。别人修炼到出窍和夜游境界,是为了夜游千里,驯化强大的幻兽,出人头地。他则那啥,有点不好意思说,是为了更好地偷窥方圆千里内的女弟子。猪头卡、透视卡、封印卡……小小卡片,也有大能量,请看一个小杂役,如何翻身成为一个大邪王!有一天,混吃等死的小杂役突然发现,不仅小幻兽可以养成,原来,美少女也是可以养成的。
  • 蓝靛人

    蓝靛人

    上古时代,失去神之力量的神族,在历史的演变中,最终沦落为无知的人类,终日活在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时至今日,神族之力将再次觉醒,且看卑微、渺小的人类,将如何重新回归神族之耀,解开那一段未知的史前文明。跨越亿万年的阴谋与忍辱,终将在这一刻全面爆发。(*QQ交流群:228530219)
  • 我住高冷男神家:拒爱99次

    我住高冷男神家:拒爱99次

    莫执瞿邪笑,“今天来后入式的?”林若水,“拒绝!”莫执瞿无耻的说,“窗户上也可以!”林若水“拒绝!拒绝!”莫执瞿花样百出,“今晚到客厅?”林若水,“禽兽,拒绝!拒绝!拒绝!”虽然林若水拒爱99次,某人还是夜夜赏欢!小剧场:某天,林若水想约莫执瞿过个浪漫的情人节……林:你最喜欢做什么事?莫:做-你。林:你除了想那些事情之外就没有别的爱好了吗?莫:研究哪个姿势有利于让你怀上宝宝。林翻着白眼转移话题:晚上我们去哪里玩?莫:想找刺激?难道在家里做的还不够多?看来我得多用心了……车内,办公室,电影院,洗手间……都尝试了一次……林苦叫:你能不能节制点?我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