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的一个又一个谜团
在人类发射无人探测器前往月球之前很久,也就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即人类仅凭望远镜来研究月球的时代,有作为的月球观测家们就曾亲眼见到月球出现的奇妙物体。如1843年,一个叫约翰·西洛塔尔的人曾观测到一座直径达11.3千米的环形山有关的令人极难理解的事实。他把这座环形山称为“林奈”。这位德国天文学家在几十年间画了数百张月面地图,有一天他忽然发现林奈环形山正在逐渐消失。过了几年,成了一个被浅浅的白色堆积物包围的小点。西洛塔尔认为月球上存在智慧生物,林奈环形山之谜是这些月球居民的活动造成的。
1871年,英国的天文学家毕尔特为人类留下了月球探测结果报告。至今这资料仍保存在皇家天文学会堂内。报告中谈到许多观测,其中有些至今仍是个谜。比如毕尔特在月球的高原火山口处观测到规则的几何图形移动体及不明光信号。一百多年已经过去了。1968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公布了月亮上的异常细节,包括4个世纪的观测结果。这里拥有不少至今未解的疑团,诸如:移动的发光物体、能消失的火山口、以每小时6.4千米的速度加长的彩色深沟、时隐时现的某种“墙”、变换颜色的巨大圆顶,1956年11月26日还观测到庞大的闪光物体,称之为“马尔泰十字架”等等。
1963年美国亚里桑纳州的福莱克斯塔夫天文台观察到在月球上有巨大发光移动的物体,长4.8千米,宽0.3千米。这种物体总共有31个,它们按严格的几何图形移动。它们之间还有小一些的移动物体,其直径也有约152米。
1966年2月4日,前苏联“月球”9号探测器在月面的风暴洋着陆。所谓“风暴洋”是月球始终朝向地球的一面,它是由灰暗的熔岩构成的圆形月海的一部分。在风暴洋拍摄到的照片显示出极像塔形的物体,它们整齐地排成一列。前苏联天文学家伊万·桑达森博士分析了这些照片后说:“这些类似机场跑道标志塔的物体等距离排列,似乎呈两条直线。”“这些塔状物与地球上的金字塔也许是同一渊源。从事宇宙旅行的来自其他星球的客人,可能为了后来者提供目标方位才建造了这些塔状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塔状物起着‘向导’的作用。”不过他说不清外星人在月球上建造金字塔的缘由。建造一座金字塔是不容易的,而在月球上建造金字塔又没有什么意义。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风暴洋的另一边,的确有一个被认为是通向月球内部的洞穴,它很有可能是进入月球内部的入口。威尔金斯博士认为,在这个入口内部还应开有其他几个洞穴,以便与月球表面的其他几个洞口相连。他曾发现一个名为“卡西尼A”的环形山内部的大坑穴。这个环形山直径2.4千米,是一个较大的环形山,深入月球内部约201米,换句话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长度之和。
前苏联人在月面上发现了“塔状物”,这对美国下至航空航天局,上至白宫政府,在某种意义上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震动。然而。就在同年,即1966年2月20日,美国“月球轨道环行器1号”在执行月球探测任务时,也发现了月面“塔状物”。根据该环行器的观测,美国人称之为“金字塔”。发现的地点就在人类在月面首次留下脚印的“静海”。环行器是在离月面47千米的高度对月面进行拍摄时发现的。拍摄的照片显示,那些金字塔有些像埃及的金字塔。科学家们分析这些照片后得出了结论:这些金字塔的高度约在12~23米。而前苏联科学家对此高度的估计要大得多,比美国科学家估计的要高出3倍,即至少38米以上,相当于地球上一幢15层左右的大厦。地质学家法尔克·埃尔·巴斯博士则证实说,这些金字塔与地球上任何建筑物相比都要高出许多,比月面金字塔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它们相互所处的位置。前苏联空间工程学家亚历山大·阿布拉莫夫也研究过“月球轨道环行器2号”所发回的照片,他认为这些金字塔的排列方式总在发生很显著的变化。他计算出这些金字塔的建造角度,运用几何学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结果令人震惊:这些金字塔与人们所熟知的“埃及金字塔三角”的排列方式完全一样。这很难以“偶然”一词加以解释了。这些金字塔的发现位于月球的静海,而后来“阿波罗计划一所选择的登陆点正是位于静海。这看起来不像是某种巧合——美国航空航天局不会不知道月面金字塔所处的位置。这些金字塔的拍摄时间是1966年,比“阿波罗计划”早三年,航空航天局试图向公众表明,他们并不知道这些金字塔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为建筑,并认为有必要进行研究,然而他们为何当时不公开这些发现呢?显然,“阿波罗计划”的登月点选择静海,便是试图揭开这个谜底。
阿波罗计划中第一次载人登月成功的是“阿波罗—11号”,其载员是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及考林斯。当“阿波罗—11号”到达月球轨道时,机舱内只留下考林斯,而登月舱“猎户星”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送上月球表面,通过双波双通道联系。其中一个主要通道伴有电视传真,第二通道为备用,同时美国航空航天局也可以接收到信号。这些信号澳大利亚及瑞士的无线电爱好者也同时可以接收到。当他们刚一接触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在话筒里就叫喊到,他处在一个大的震荡之中。惟一来得及完成的是打开备用通道,并喊道:“见鬼,我真想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就在我们面前,在旁边有一个火山口,有几个宇宙飞船停放在那里。飞船非常之大,而且在监视着我们。”接着他嘶哑地喊叫起来:“请发令给考林斯,作起飞准备。”再说那位较为平静、不易激动的奥尔德林,他开动了主通道,着陆后抓起无色的月球土壤。他拍下16毫米的彩色影片,记下了所有的情节。奥尔德林用主通道转播了一切,并开动了备用联系通道。在备用通道里他说到:“我看见了某些自内发光的石块。”
“阿波罗—12号”宇航员们注意到跟随他们奔向月球的是火箭“土星”的最后一级,是它把他们推至轨道上的(当时他们是这样想的)。后来休斯敦发出校正指令,使宇宙飞船能调整方向对准月球飞行,“最后一级火箭”也同时调转方向。宇航员在值班日记中写道:至今我们还弄不懂,跟在后面的到底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敌人。不明飞行物在飞船旁边擦过;热浪、光亮冲击了飞船,但飞船仍继续飞行。
美国人拟定“阿波罗—13号”的飞行任务是在月球表面引爆“原于地雷”装置,目的是造成小小的月震,就此获取月球结构的资料。实验已准备就绪,飞船与休斯敦之间热线联系不断。就在此时,飞船上发生了爆炸,氧气罐爆裂开来。虽未导致任何人的伤亡,可是准备好的实验破产了,UFO当时就在飞船旁边。专题学术专家评论说,看样子外星众神预测到月球被我们的核装置毁坏对他们是不利的。根据曾经在月球背面低空飞过的宇航员塞尔南说:他们像是“蜜蜂在蜂房里”一样。
这些现象孰真孰假,也许只有当我们能够直接深入到月球之中,一切谜底将得以破解了。
阿波罗登月计划
美国于20世纪60~70年代初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