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常数死而复生
在发现了宇宙膨胀这个事实后,爱因斯坦就急急忙忙把他方程中的宇宙常数项去掉了,并认为宇宙常数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随后,宇宙常数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然而造化弄人,几十年后,宇宙常数又像鬼魂般的复活了。这次宇宙常数的复活要归因于暗能量的发现。
1998年,天文学家们发现,宇宙不只是在膨胀,而且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向外扩张,所有遥远的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越来越快。那么一定有某种隐藏的力量在暗中把星系相互以加速膨胀的方式撕扯开来,这是一种具有排斥力的能量,科学家们把它称为“暗能量”。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各种的观测和计算证实,暗能量不仅存在,而且在宇宙中占主导地位,它的总量约达到宇宙总量的73%,而宇宙中的暗物质约占23%、普通物质仅约占4%。我们一直以为满天繁星就已经够多了,宇宙中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它们呢?而现在,我们才发现这满天繁星却是“弱势群体”,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我们知之甚少或干脆一无所知的,这怎么不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呢!事实上,早在1930年,就有天体物理学家指出,爱因斯坦那加入了宇宙常数的宇宙学方程并不能导出完全静态的宇宙:因为引力和宇宙常数是不稳定的平衡,一个小小的扰动就能导致宇宙失控的膨胀和收缩。而暗能量的发现告诉我们,爱因斯坦那作为与引力相抗衡的宇宙常数不仅确确实实存在,而且大大扰动了我们的宇宙,使宇宙的膨胀速率严重失控。在经历了一系列曲折后,宇宙常数正在时间中复活。
宇宙常数今日以暗能量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所产生的汹涌澎湃的排斥力已令整个宇宙为之变色!暗能量和引力之间的角力战自宇宙诞生起就没有停止过,在这场漫长的战斗中,最举足轻重的就是彼此的密度。物质的密度随着宇宙膨胀导致的空间增大而递减;但暗能量的密度在宇宙膨胀时,变化得非常缓慢,或者根本保持不变。在很久以前,物质的密度是较大的,因此那时的宇宙是处于减速膨胀的阶段;现今的暗能量密度已经大于物质的密度,排斥力已经从引力手中彻底夺得了控制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宇宙膨胀。根据一些科学家的预测,再过200多亿年,宇宙将迎来动荡的末日,恐怖的暗能量终将把所有的星系、恒星、行星一一撕裂,宇宙将只剩下没有尽头的寒冷、黑暗。暗能量的发现,也充分地体现了人类认知过程又走进了一个“悖论怪圈”:即宇宙中所占比例最多的,反而是最迟也是最难为我们所知晓的。一方面人类现在对宇宙奥秘的了解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我们所要面对的未知也越来越多。而这日益深远的未知又反过来不断刺激着人类去探索宇宙背后的真相。暗能量是怎么来的?它将如何发展?这已经是21世纪宇宙学所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之一。
暗能量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长期以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公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认为宇宙暗能量事实上很可能就是真空。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暗宇宙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称,通过观测数十亿光年以外爆炸的超新星,研究人员非常精确地描绘了宇宙的膨胀历史,并据此推测出到底是何种神秘的力量在加快宇宙的膨胀。丹麦科学家称,天文学家们早就观测到宇宙一直都在膨胀,并且没有任何减速的迹象。科学家过去数年间共收集到60余颗超新星爆炸的数据,证实爱因斯坦的宇宙理论并没有差错,他提出的宇宙恒量可以解释奇异的膨胀加速度。此前有一种理论认为暗能量也许是现有理论存在的漏洞,但观测结果却显示宇宙暗能量很可能就是真空。丹麦科学家称,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暗物质和暗能量相继被证实存在对人们的观念是一次极大的冲击和突破。当年哥白尼仅仅将宇宙的中心从地球搬到太阳,就引起了全世界的轩然大波,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在宇宙中所扮演的角色。天文学上的发现不断地突破人们刚刚建构的关于宇宙中心知识体系,直到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后,人们才发现宇宙根本没有所谓的中心。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同样是以前人类无法想象的事情,但它们真的就存在于整个宇宙中,并占据了整个宇宙能量的70%左右。暗能量是一种不可见的、能推动宇宙运动的能量,宇宙中所有的恒星和行星的运动皆是由暗能量来推动的。之所以暗能量具有如此大的力量,是因为它在宇宙的结构中约占73%,占绝对统治地位。暗能量是近年宇宙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性的重大成果。支持暗能量的主要证据有两个:一是对遥远的超新星所进行的大量观测表明,宇宙在加速膨胀。按照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加速膨胀的现象推论出宇宙中存在着压强为负的“暗能量”;另一个证据来自于近年对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精确地测量出宇宙中物质的总密度。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通常的能量、重子和冷暗物质,压强都是非负的,所以必定存在着一种未知的负压物质主导目前的宇宙。
暗能量的存在意味着什么?科学家才刚开始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暗能量对宇宙整体的作用泄漏了它的行踪,而人们逐渐意识到,暗能量不仅对整个宇宙有影响,似乎也能操控宇宙的居民,指引恒星、星系和星系团的演化进程。虽然以前并没有意识到暗能量对这些结构的影响,但天文学家们几十年来一直在研究它们的演化过程。
讽刺的是,暗能量的无处不在,反而让人们很难意识到它的存在。暗能量与物质不同,它是均匀分布的,不会在某个地方聚集成团。不论是在你家的厨房,还是在星际空间,暗能量的密度都完全一样,约为10~26千克/立方米,相当于几个氢原子的质量。太阳系中所有的暗能量加起来,与一颗小行星的质量差不多,在行星的“舞蹈”中,几乎起不了作用。只有在巨大的空间尺度上和时间跨度上,才能体现出暗能量的影响力。
宇宙常数
1917年,爱因斯坦利用他的引力场方程,对宇宙整体进行了考察。为了解释物质密度不为零的静态宇宙的存在,他在场方程中引进一个与度规张量成比例的项,用符号Λ表示。该比例常数很小,在银河系尺度范围可忽略不计。只在宇宙尺度下,Λ才可能有意义,所以叫作宇宙常数。1929年,哈勃发现星系红移的哈勃定律,确定静态宇宙模型与实际不符。但有些学者,如爱丁顿、德西特、泽尔多维奇则认为宇宙常数可能有新的物理意义,不宜轻易抛弃。目前,学者们对宇宙常数的看法并不一致,有的认为是正值;有的认为是负值;有的认为是常数;有的则认为它随时间而变化。但多数倾向于取正值,其物理意义可能代表宇宙真空场的能量——动量张量与可能存在于物质之间的斥力。估计宇宙常数的上限为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