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88800000010

第10章 前往克拉科夫求学

1491年秋天,哥白尼以优异的成绩从海乌姆诺中学毕业了。这一年,哥白尼刚满18周岁。

毕业后,舅舅把哥白尼送进了克拉科夫大学。舅舅为培养这个聪慧的外甥,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为了把哥白尼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瓦兹罗德为哥白尼选择了最好的教育环境。

大学生活的开始,是哥白尼一生中的转折点。

当时的交通工具只有马车。从瓦尔米亚主教官邸出发,到哥白尼和哥哥安杰伊要去的克拉科夫大学,路上约花两周的时间。

正值深秋季节,秋风裹挟着树叶,吹落到路边,铺起了一道树叶路。马车车轮碾在树叶铺就的路上,发出“飒飒”的声响。

“哥白尼,你还记得爸爸活着的时候,带咱们去首都克拉科夫的情景吗?那儿有壮观的瓦维尔王宫,有各界的社会名流。这回咱们要去那儿上大学,爸爸要是知道,他该多高兴啊!”哥哥安杰伊既兴奋又伤感手抚胸膛对弟弟说道。

“记得,当然记得。我真想快点到达那美丽的城市,到当年爸爸去过的地方走一走。”

兄弟俩充满了激情,满怀着憧憬一路上观看着沿途的景致,兴奋地交谈着,似乎忘却了旅途的劳顿。过了十来天,他们终于来到了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克拉科夫。

走到街上,看到的是雄伟的宫殿和豪华的民宅,听到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语言。克拉科夫大学当时正值兴旺时期,以其崇高的声誉召集了各地青年。

克拉科夫大学,后改称雅盖隆大学,在当时已经闻名遐迩。当哥白尼进入这所大学时,它已经130多岁了。

1364年,波兰国王卡齐米日·维尔基修建了这所大学。这是继布拉格大学之后,中欧的第二所大学。

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故乡,意大利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的许多国家,波兰也在其列。克拉科夫大学作为中欧的第二所大学,它的建筑规模也都是仿造意大利大学而建设的。

根据罗马教皇的旨意,克拉科夫大学设立了六个民法研究院、三个神学研究院、两个医学研究院和一个人文学院。

学校的管理体制十分民主,大学校长经过教授会民主选举,只有德高望重的大学教授才有选举的资格。

克拉科夫大学在坚持教授治校的同时,实行民主管理,每一位神职人员都有权力提出自己的意见。

克拉科夫大学的教授们很熟悉欧洲大陆上的一切新潮思想和学术动态,对当时的主流思想都有很深刻的把握和理解。

有了自己的大学,不仅给国王脸上增添了光彩,也为国家培养了知识人才。哥白尼的舅舅瓦兹罗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瓦兹罗德之所以将哥白尼和安杰伊安排在克拉科夫大学读书,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的。

瓦兹罗德本身就毕业于克拉科夫大学,在这里有他的导师和同学、朋友,况且他的挚友卡利玛和也在克拉克夫大学教书。这样一来,就能够很方便地拜托他们照顾好哥白尼兄弟。

哥白尼对于舅舅的安排也很满意。一方面克拉科夫大学名气大,学风好,乃是当时波兰最大的学术摇篮;另一方面,他小时候在这里生活过,对于这座城市,他也有着一定的感情。

更何况,哥白尼的二姐还生活在克拉科夫。

马车带着哥白尼和哥哥安杰伊缓缓地停在了二姐家的门口。当年二姐为了减轻姨妈家的压力,毅然选择了嫁给一位有钱的富商,而现在,很多年过去了,哥白尼终于能够再次见到自己的二姐了。

二姐夫果然是个富豪,和当年哥白尼的父亲一样,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人。他的房子很气派,宽阔的大街上,一幢房子耸然挺立,大门的两侧各有两根大柱,显得十分气派。

马车刚在门口停下,早已经接到消息的二姐就飞快地迎了出来,拉住哥白尼和安杰伊,深情地说道:“哥白尼、安杰伊,能够看见你们我真是太高兴了。来,我给你们介绍,这位是你们的二姐夫。”

二姐夫是一个身材很健壮的男人,他微笑着说:“你们两个就是哥白尼和安杰伊吧!快请进吧。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有什么需要就直接和我们说。”

“谢谢二姐夫。”

看得出来,二姐现在过得很幸福,二姐夫也是一个很和气的人,哥白尼和哥哥安杰伊真心为二姐能够幸福感到高兴。

分开几年的姐弟三人终于在克拉科夫市相聚了,但是哥白尼并没有按像二姐所安排的那样住在他们家里。为了安心学习,他们坚持居住在学校安排的宿舍中,开始走上崭新的求学之路。

同类推荐
  • 冯梦龙民间传说

    冯梦龙民间传说

    寿宁在挖掘传统文化遗存过程中,刘春民同志又带领一批文学工作者,搜集、整理、编纂《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一书,这是为研究冯梦龙知寿宁吏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横断面。书中作品对习总书记褒奖冯梦龙为官清廉积极响应,希望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冯梦龙其人、其事,让更多人认知、效学他写书为人民、做官为人民的高尚情操。愿更多的文学工作者能学习冯梦龙“作而行之”的人格魅力,唯有这样,其作品才能成为经典的传世佳作。
  • 海上骑士——尼米兹

    海上骑士——尼米兹

    本书中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尼米兹的军事生涯,特别是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期间,组织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海战,打败曾经猖獗一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做了详尽的描述。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两军在太平洋战场海战中的激烈争夺,以及双方的兵方部署、战略决策、指挥方式和作战经过,反映了尼米兹的作战指导和指挥艺术。
  • 名人武汉足印(丛书)体育卷

    名人武汉足印(丛书)体育卷

    武汉市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烘托这个名城的众多因素中,历史名人在武汉的活动与贡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历史名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多方面。但从民国时期走来的历史名人,很多都已经去世,健在的也已经高龄。记录他们在武汉留下的足印,是方志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保留地方历史的一项抢救性的工作。2010年7月下旬,经过酝酿,地方志党组决定编纂一套以武汉名人为主,以传记形式出现的系列丛书。
  •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在蒙古灭夏、灭金和伐宋的动荡年代里,忽必烈已从十二岁长到二十七岁。在这段时间里,忽必烈是否也参加了灭夏灭金和伐宋的战争,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1252年忽必烈初次被任命为方面军统帅时,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才,说明在此之前,忽必烈不但掌握各种武艺,且精通军事指挥知识,并有很高的指挥艺术。
  • 黎元洪传

    黎元洪传

    他,就是辛亥首义大都督、民国大元帅、两任大总统;坚持共和政体、军民分治,反对军人专权;讲求共和、法治、民主和实业的精神;被孙中山先生称赞为“民国第一伟人”的黎元洪。本书细致地描述了黎元洪的一生。在叙述过程中,编者注意到了趣味性、严肃性与通俗性的结合,着力于吸引读者。文中既有正史的叙述,又有稗官野史的考证,妙趣横生,其乐无穷。适合各年龄段的愿意了解那一段历史和人物的读者阅读。
热门推荐
  • 女人乐活半边天

    女人乐活半边天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包括:生活乐活,玫瑰从来不慌张;爱情乐活,幸福就是有人让你烦;亲情乐活,母亲总是在晴天来;人情乐活,我是你的陌生人。
  • 我的功夫梦

    我的功夫梦

    八零后少年赵常鹏至幼随爷爷习武,在他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振兴中华武术,让真正的国术走向世界,而不是哪些表演套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国之瑰宝!
  • 神灵永寂

    神灵永寂

    从虚幻走向现实,从现实开始新生,从新生跨向永恒,才是神灵。
  • 逆袭绿茶:豪门女配要翻身

    逆袭绿茶:豪门女配要翻身

    安源,因为一层膜你抛弃相守三年的女友,娶个装纯装处的绿茶婊,这就是报应!童佳欣不介意,为最爱的男人化身恶魔,不介意把绿茶的伪装一层层剥开,抢回属于她的幸福。小三活该悲剧,恶魔是她的兴趣。他们相恋七年,因为一个非处的误会,男人放弃真心一头扎进所谓书香千金的伪装里。浪子回头?真情,不是永恒的等待
  • 宠物小精灵星的闪耀

    宠物小精灵星的闪耀

    一个宠物小精灵迷的孤儿,意外穿越,拥有先知能力和牛逼系统的他,一步步走上巅峰
  • 月下之约:这个王妃不好惹

    月下之约:这个王妃不好惹

    被妹妹算计、灵魂出窍......一系列常人难以接受的事情都发生在她身上。傲双大陆,什么鬼?众多后妈,什么鬼?和亲,这又是什么鬼?一个平凡少女遇上诸多不凡事,她又会开辟出怎样的新道路呢?
  • 神兵纪事

    神兵纪事

    手中有剑,方能保护心爱之人,在这个动辄天崩地裂的时代,没有花俏炫丽的魔法,有的只是繁衍到巅峰的兵气!热血男儿,仗剑三千,侠骨柔肠,让我们一起在那个天崩地裂的年代,天上天下,洒血洒泪洒衷肠!各位看官,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无须解释,但是他将会是不同的,他不会一路踩狗屎,不会普天之下皆我妈,不会放个屁都能蹦出个宝贝来,抱歉这都没有,这是一个比较鲜活的人,他不会靠意淫发家致富,不会沉溺于幻想不能自拔,靠装逼牛13闪闪的一辈子,他是活生生的血泪男儿,……
  • 拐着将军闯江湖

    拐着将军闯江湖

    一个冷面赤心的女子,一个保家卫国的护国将军,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走到了一起,共同创造江湖的奇迹……
  • 秘术之太平道

    秘术之太平道

    汉灵帝末年,南华仙人传张角三卷太平要术,普救世人,率众起义,与此同时皇甫嵩盗用鬼玺发号施令,致使太平道教众被鬼军屠戮殆尽,霸业成空。千年之后,一个有着阴阳眼的少年从爷爷的手中莫名其妙地接下了太平要术的残书,走进了那个血雨腥风的鬼怪世界,找寻着太平道的前世今生。
  • 明末之铁血辽东

    明末之铁血辽东

    万历中兴过后的明朝本应是一帆风顺,可偏偏遇到一系列的麻烦,首辅离世导致万历怠政,明朝整体实力下滑。就在此时,在辽东悄然崛起的一支游牧民族却在自己的土地上,上演着一出出的好戏。萨尔浒战役---后金是如何做到以少胜多的。宁远大捷---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中炮伤的皇帝。松锦大战---辽西走廊发生的一场几十万人的大规模战争。一片石激战,农民军如何大败,而清军因何得意入关。。。这一切的一切尽在明亡清兴之铁血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