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渊一笑道:“看看他如何吹法?”
于是刘渊从怀中拿出了十两银子,放在那术士桌上,道:“请先生侧未来。”
那术士拿来银子,看来看成色,掂了掂份量后,道:“请问先生的八字如何?”
刘渊答道:“甲子,庚丑,庚辰,丁亥。”
那术士掐指一算,又仔细看了看刘渊的面像道:“先生天庭饱满,地阔方圆,龙仪虎步,将来贵不可言,看你的八字日主庚金有根,身强持器将来为大将掌兵权,可建不世之功,你日支中有龙脉,屈指算来十二年之后,先生走乙亥大运,可以登上九五之尊。只是这后代儿孙恐有纷争之忧,这也是宿命之所然。”
刘渊听了,半信半疑便又问道:“先生所言在下后代有纷争之忧,请问可有法化解乎?”
那术士听了,故作高深的道:“此天机不可泄漏。”
刘渊又问道:“请教先生大名,日后好来重谢!”
那术士笑道:“老夫长留人士崔懿也,今日有缘为阁下算命,今后山高水长恐难以再见,何谈重谢者乎?“刘渊作揖谢之。这崔老先生又道:“我有一个师弟名叫公师或,此人比我更精于术数之术,你若有心参悟其中奥妙,不妨去襄陵城中求教于他。”
刘渊听了,喜道:“多谢大师知指点。”
于是这刘渊和张宾二人采购完了药材之后,又顺路去襄陵城中寻找高人公师或。
话说这刘渊和张宾二人得到了长留府术士崔懿的指点,一路往襄陵而来。那古人都较为迷信,当时科学还不发达,许多人都相信阴阳五行一说,所以阴阳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也从春秋时代一直发展到后世。古时街头设摊算命之人随处可见,这是时代的产物,既然有在那个时代,也必然会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再说刘渊和张宾来到襄陵城中,一打听找到了术士公师或的家,这公孙或也是一个道士。他一见刘渊,便惊叹道:“朋友你好相貌啊!”
原来这术士也分几等级,只需通过“望”一看就知道来人前程的称为“神士”,通过语言交流知道对方前程的称为“圣士”,通过八字推测而知道对方前程的称为“工士”,通过测字等知道对方前程的称为“巧士”。
这公孙或是一代神士,所以他一看刘渊的气质,外貌,就知道此人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必有龙腾四海之时。
刘渊见了公孙或说道:“我由长留府崔懿先生介绍特来襄陵向公孙先生请教命理之道,还望先生直言相告,为在下指点迷津。”
公孙或听了,笑道:“别听那崔懿瞎吹,本人也只不过是稍通些皮毛而已,我观你之气势,现在暂时是潜龙在渊,将来会得到贵人相助,可成大业。只是你后人有内部之纷争,要小心五行带土之人,比如以石为姓的人,则可。”
刘渊听了,仍有不解,还想细问,那公孙或一摆手道:“此天意属然,非人力所可以随便更改的。”
刘渊见状,也不便多问,便谢过公孙或,和张宾离开了公孙或家,二人走在街上,张宾道:“此术士之言,不可轻信,不必当真。”
刘渊沉默不语,若有所思。此时突见路边有一个黄脸大汉牵着一匹红色的高头大马,正在吆喝道:“卖马喽!上好的西域神驹,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刘渊是个好马之人,听了便来了兴趣。于是他停下脚步,仔细过来看了一下这匹高头大马,只见此马“兔头,浑身上下火炭般的赤色,无一杂毛,从头到尾长达一长开外,从蹄到簇高达八尺,嘶喊咆哮苍劲有力,有腾云入海之势。”
刘渊看过《相马经》,知道这马的头部有:直头,兔头,凹头,?头,半兔头之分。其中以兔头为最贵,好马的标准还在于:高大,骠壮,力强,不易驯服。他一看眼前的这匹高大的枣红马,绝对是一匹产于西域的标准千里马,便过来看了看马齿,判断了一下此马的年龄。便问那黄脸大汉道;“你这马怎么卖啊?”
那大汉一抱拳道:“这卖马也讲究缘份,看壮士仪表不俗,也是一个好汉,那就优惠点,纹银三百两。”
那边张宾见了,便道:“三百两,你抢钱啊!你这马来路不明,不会是偷来的吧!”
那大汉一听,一脸不快的道:“这为朋友怎么这样说话,你想砍价就明说好了,干嘛扯那么远,这也太鬼扯了。”
刘渊听了,又问道:“如此神驹,你为何又要卖掉呢?”
那大汉答道:“本人乃塞外人氏,来晋中作买卖,不想路上碰到了小偷将咱带的盘缠给偷了,现在手头紧,缺钱所以才忍痛割爱卖马,换点路费回家。”
刘渊听了道:“我看你也不像是个盗马贼,那就二百两成交如何啊!”
那大汉听了,一咬牙道:“也罢,咱今天就交你这个朋友,二百两就二百两。”
看来这刘渊还蛮会砍价的,一眨眼就砍掉了100两之多。于是二人谈妥了价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买卖算是做成了。
刘渊又见此人气度不凡,便有心结交这个朋友,便豪爽的说道:“朋友,你我今日有缘相识,不妨去找个地方喝上几杯小老酒交个朋友。”
那人倒也是个爽快之人,一口答应道:“好啊!听说前面城外有一座村庄名叫杏花村,特产竹叶青汾酒,十分清香,不如咱们去一醉方休,咱们AA制,劈硬柴!”
刘渊听了,笑道;“我请客好了。”
于是这几人出了城往城外杏花村而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话说刘渊几人一路来到城外杏花村,只见好一派田园景色,路边几个牧童骑着牛放着羊悠悠而过,远处村外酒旗飘扬,一路上有茂林修竹,有清流激湍,只见“日出而林霏开,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田间之四时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胆见有一座好酒肆,有诗为证:“风拂烟笼酒旗扬,锦绣诗岁月华。最添壮士侠客胆,善解佳人愁闷肠。三垂柳依树外,一竿斜竹杏花旁。名士壮怀生平志,高歌一曲入醉乡。”
三人进入酒肆之中,挑了一个上座坐下。酒保唱了个喏,满面堆笑着走过来问道:“客官,要吃点啥,本店样样美味应用尽有。”
刘渊道:“你处何酒最为上品啊?”
酒保回答道:“本地大名鼎鼎,远销海外的名酒汾酒最好。”
刘渊道:“这我倒也有所耳闻,那就先来二斤汾酒,再来一斤牛肉,一只嫩鸡,一盘花生,再来一碗红烧鲤鱼,外加一只甲鱼吧!”
那酒保答应了一声,道:“客官稍等,马上上菜!”不一会儿,酒菜都上齐了,三人米了口小老酒,觉得这酒还真香。刘渊吃了一个花生米,又撕下了一个又白又嫩香喷喷的鸡大腿,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那边张宾又问那大汉道:“敢问壮士尊姓大名啊?何方人氏?”
那大汉答道:“本人复姓呼延,单名朗,乃是幽燕人氏。”
张宾听了,道:“我祖上也是幽燕人氏,看来咱们还是老乡啊!来来来!多饮几杯!”三人酒过三巡,宴酣之余,又玩起了投壶的游戏。古人在饮酒之余,还喜欢玩这种用箭投壶的游戏,谁投不中就罚酒三杯。
三人玩得尽兴,又觥筹交错,吃喝得酒足饭饱,刘渊叫过店小二,结了酒钱,又问道:“此处还有何好玩娱乐之处啊?”
那店小二介绍道:“回客官,咱本地还有一种皮影戏十分有特色。那边绛州城中有个戏班子,现在正上演皮影戏《赵氏孤儿》,十分卖座,诸位有空不妨去看看。”
刘渊点头称好,于是三人又一路往绛州而来,到了绛州一问,还真有这样一家皮影戏馆在上映《赵氏孤儿》。三人买了票进场一看,这皮影戏还真有奇妙之处,它是由人在幕后操纵几个人物,然后有人在台后唱戏,也有“生,旦,净,末,丑”角之分,和后来的京戏有些联系。据说这皮影戏乃是电影的鼻祖,还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后来德国诗人歌德在1784年过自己32岁生日之时,还搞过一场皮影戏的表演。这皮影戏的道具的制作流程为:选料,制皮,画稿,上色,发汗,烫平,缀接,钉制。其一般是用牛皮制成,用绳子来操纵。
在东汉史学家班固所着的《汉书》中记载:皮影戏是汉武帝时发明的,汉武帝有个妃子叫李夫人,因病死了。汉武帝十分悲伤,茶饭不思。有一个叫少翁的人便发明了此皮影戏,把李夫人的形象活灵活现的表现力出来,汉武帝看了解了丝念之苦,心情慢慢好了起来,于是这皮影戏便流传开了。现在以陕西,山西等地最为多见。
刘渊三人看了会儿皮影戏,觉得还真不错,那呼延朗便道:“这时候也不早了,我先告辞回乡了二位今后后会有期。”
刘渊二人也不强留,便一抱拳道:“前途珍重。”
呼延朗走后,刘渊便对张宾道:“听说晋城中有一个大名士叫做王浑,善长书法,诗赋,不如我们顺路去拜会一下,交流一番,还可去司马迁祠堂一游。”
张宾听了,答道:“这样也好,既然此地离晋城不远,那就顺路逛过去看看吧!真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司马迁的话啊!”于是二人又往晋城而来。
话说这刘渊和张宾二人结伴往晋城而来,这晋城在当时可是北方名城,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是大史学家司马迁的故乡。司马迁的祠堂就在晋城中的黄河岸边。
这晋城当时有个名士叫王浑,据说此人的书法在当时是中原一绝,名气很大。
刘渊二人慕名而来,到了王浑的府中讨教一番。这王浑一看有两个年轻后生来向自己讨教书法之道,心中也十分得意,便铺开宣纸,拿起湖笔,命书童磨好了墨,然后他便挥挥洒洒的写了起来,当时的字体都是汉隶,楷书,行书还没流行,而早年的楚篆,小篆等已经废弃少用了。这王浑在纸上铁划银钩般的写下了“三晋风光”这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刘渊二人齐声喝好,赞道:“王大师果然是好字,这一字值千金啊!”
王浑一笑道;"那里,那里献丑了。”
刘渊又问道:“这书法之道有何诀窍吗?”
王浑答道:“书法之道贵在于气势,讲究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要多看多练,要善养天地之气,所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灵气,有神韵,要达到高的境界,必须对文化艺术有深入的妍究,能触类旁通,创造自己的风格,才足以不朽。”
刘渊听了,道:“看来这书法也要从小就开始练起,我等已经长大了可恐怕再练也练不出来了,我有一子名叫刘聪,来日送来王大师府上,跟王大师练字如何?”
王浑答道:“既然你有心,那就送来学吧!至于学得如何,既要看他是否愿意深入化苦功夫,也要看一个人的天赋和悟性。真正的高手,道法自然,能够一点就透,参悟力极强,方为可造之才。”
后来据说刘渊之子刘聪极善书法,通习经史和孙吴兵法,继承了当时的魏晋风度。而所谓的“魏晋风度”主要表现为:一风神潇洒,不怠于物;二起入玄心,表里秤彻;三旷达傲世,任率自然;四一往清操,天然风雅,五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这魏晋风度起源于竹林七贤,成为了文化史上的一个专用名词,是其他任何时期所不具备的,有不可模仿性。
再说刘渊二人看了王浑书法之后,又出了王府,去黄河边的司马迁祠堂追忆先贤。司马迁的祠堂建在一座土丘之上,长长的台阶直通向土丘之上,站在祠堂前可以看到滚滚的黄河不舍昼夜的向东流去。这条宽广的中华母亲河,孕育了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成为了民族的象征之一。
刘渊在此抚今追昔,仰慕先贤,立志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二人游览之后,便信步下了山,一路回五台山而去。几日之后回到山中,又听说汉中诸葛尚派人来联络已方起事,策应汉中大军。于是刘渊等人便聚在一起,准备在晋中一带起事。张宾建议道:“那五原城中的刘琨乃是刘巴之子,可以相信,不如我们去联络刘琨起事,定能成功。”
刘渊点头称好,便派张宾去五原城联络刘琨。
话说这张宾来到五原城来联络刘琨,这五原城位于今包头和大同之间,为云州,又名云中。此地各族杂处,民风十分强悍,据说吕布就是五原城人。
张宾来到城中见过刘琨,这刘琨是刘舆的弟弟,刘巴的儿子,早年是西晋二十四友之一,在洛阳过着吟诗作赋的生活,后来八王之乱中司马伦铲除贾南风一伙,杀掉了贾氏众人,这二十四友也各奔东西了。当年的欢聚之地金谷园也人去楼空。刘琨在这次八王之乱中芸气还算不错,没有像大帅哥潘安那样被司马伦所杀,也没有卷入司马氏诸王之间的残酷纷争去当炮灰,他跑到五原之后,还被晋朝皇帝封为并州刺史广武侯,以示拉拢,希望他忠于晋室,但是这刘琨毕竟姓刘,晋朝给了他这些表面上的官衔根本得不到他的心,再说西晋江山遍地狼烟,谁会那么傻气做这个日暮夕阳的朝廷的殉葬品。所以这刘琨早就招兵买马准备光复汉室,现在张宾前来联络,他心中大喜便在府中设宴为张宾接风洗尘,在一起谈得十分投机。
第二天风清云淡,二人又相约去城外草原上狩猎,只听得空中数行雁鸿声嘹亮,刘琨对张宾说道:“听说张兄你箭术出众,不如一射让我麾下的将士们也开开眼。”
张宾答道:“这又有何难,看我的!”于是这张宾取出一张雕金画雀抱弓,又取出一支长箭,搭上了箭,拉满了弓,瞄得准确,望天空中只一箭射出去,但见:“雕画弓弯如月,雁翎箭发如飞星。挽手即放离弦甚急,雁排空如长皮鸟,人发箭似展胶竿。影落之中,声在空中,天汉雁行惊折断,英雄雁声喜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