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9600000006

第6章 守成之君宣宗朱瞻基

1.又一出叔侄相争

不同姓氏的家族之间要争皇位,同一姓氏家族中的不同的家庭之间也要争皇位,同一家庭中的不同家庭成员之间还要争皇位,因为皇位只有一个,皇帝宝座上也只能坐一个人。宣宗朱瞻基与汉王朱高煦的皇位之争是朱氏家族内部的纷争,最后以宣宗朱瞻基的胜利而告结束。

据说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梦见太祖皇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大圭上镌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八个大字。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太祖皇帝将大圭赐给他,说明要将江山传给他。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忽然有人报告说皇孙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有一团英气。他非常高兴,这件事对以后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之役也有很大的作用。

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朱棣册封朱瞻基为皇太孙,并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其老师,还多次指示,皇孙是个可造之才,一定要尽心竭力教诲,同时成祖朱棣也不忘亲自教导。永乐中期以后的远征蒙古漠北,成祖朱棣总是将皇孙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了解如何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这对后来明宣宗朱瞻基的亲征有非常大的帮助。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明成祖朱棣都要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他了解农家的艰辛,让他以后作一位爱民的好皇帝。成祖朱棣对皇孙朱瞻基的精心教导对朱瞻基以后成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很大程度上,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是沾了儿子的光,因此父子俩就成为了皇二子朱高煦等人的眼中钉。青年时期的朱瞻基也被卷入了这场争斗,但是凭着祖父对他的喜爱,凭着他的勇气与睿智,他总是能够帮助父亲化险为夷,最终使世子朱高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皇位还没有座热,十个月之后仁宗就暴病去世了。

当时朱瞻基正在南京,闻讯后当日即动身北归。曾听说他的皇叔、汉王朱高煦要在半途截杀他,然后自立为帝。左右都劝他整顿兵马以作防范。朱瞻基说:“君父在上,谁敢如此胆大妄为?”依然轻身出发,日夜兼程赶到北京。当时汉王朱高煦还没有派人设伏,他没有料到朱瞻基会来得如此之快。回到北京之后,他一方面妥善处理了父皇的后事,一方面加紧北京城的戒备,防止有人伺机作乱,然后从容登基,改年号为宣德,是为大明宣宗皇帝,自此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朱瞻基登基之后,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太祖皇帝留下的外藩问题。这个问题在明建文、永乐、洪熙三朝都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朱瞻基即位之后,马上着手整顿军务,准备迎接来自强藩的挑战。他的皇叔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就战功赫赫,很会带兵打仗,明永乐朝被封乐安之后,就从没有放弃武力夺取政权的野心。机会终于来了,明仁宗病逝,宣宗即位,国家动荡,皇帝年轻,正是谋反的好时机。经过精心的准备后,朱高煦也像他的父亲一样扯起了“清君侧”的大旗,矛头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早已准备就绪的宣宗皇帝在大臣杨荣的建议下御架亲征,在声势上一下子就压倒了叛军,以前同意与汉王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几路兵马见如此阵势,也都按兵不动,明军很快包围了乐安城。汉王朱高煦见大势已去,只得弃城投降。这次战役以明军大获全胜,生擒汉王朱高煦而告终。群臣都劝朱瞻基将汉王朱高煦正法,朱瞻基念其是藩王网开一面,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废为庶人,软禁在西安门内逍遥城。

御驾亲征得胜回到北京后,朱瞻基马上传召给另外一个皇叔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权(当时的亲王都有自己的军队,称作卫)。朱高燧并没有反抗,乖乖地交出了三卫兵马,就这样明朝的藩王问题在宣德朝终于得到了彻底地解决。

2.甩开包袱,撤兵安南

量力而行,有利于朱氏家族的江山稳定和长久。从撤兵安南这件事来看,宣宗的确是一个高明的皇帝。

成祖曾经兴兵8万征讨安南,将其并为明朝的一个省,并设置官吏,加以统治。然而安南并未臣服于明廷的统治,起兵反对明朝的战争时有发生。成祖曾多次派兵镇压简定、陈季守、黎利等人的反抗。成祖死后,安南的情势更加不稳定,而明朝连年派兵攻打,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仁宗时期,朝廷改变了成祖一味剿灭镇压的政策,以招抚为主。宣宗则主张剿抚并用的政策,派兵征讨黎利,其实他内心里更想息兵安南。

宣德元年(1426年)四月,宣宗就曾与蹇义、夏原吉、杨士奇和杨荣四人商议,他“反复思之,只欲如洪武中、永乐初,使(安南)自为一国,岁奉常贡,以全一方民命,亦以休息中土之人”。这种想法是要改变直接统治安南的做法,恢复安南为附属国的地位。杨士奇和杨荣持赞同和支持的态度,而蹇义和夏原吉却反对,担心“若以二十年之勤力,一旦弃之,岂不上损威望,愿更思之”,因此宣宗的这个想法并没有立即实行。其实宣宗是在等待一场军事上的胜利,然后才好招抚、谈判,以体面地从安南撤兵。

宣德二年(1427年),明军击败了黎利,斩首万余人。九月,黎利上书明廷,声称找到了陈氏后人(当年成祖起兵的名义就是为原国王陈氏报仇复国),请求明朝罢兵,册立陈氏后人为君。宣宗有意答应,但是英国公张辅等人认为明廷如果没有合适的借口就答应,天下人会以为朝廷软弱。宣宗召见杨士奇和杨荣,寻求对策。他们二人赞同宣宗的想法,认为这是体恤民情,没有示弱。宣宗在杨士奇等人的支持下,欣然同意,并派特使恢复陈氏政权,宣布撤兵。然而黎利推说陈氏后嗣已死,请求明廷册立自己。宣宗没有理会,派人继续寻找陈氏后人。

宣德三年(1428年),黎利再次进献贡物,请求册封,宣宗仍不理会。宣德六年(1431年),黎利再次请封。宣宗考虑到陈氏后人已经无从找起,黎利署理国事已成事实,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册封黎利为国王。这样,安南再次独立,脱离了明朝的直接统治,但仍然是明朝的附属国。从此到明朝末年,明朝和安南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放弃安南,免除了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也为明朝节省了大量的开支,除去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3.宠爱贵妃,逼妻退位

皇帝虽然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是与百姓一样,他也有不如意的时候。有时,为了子嗣,为了江山社稷,不得不逼妻退位。

朱瞻基的第二任妻子孙皇后,原籍邹平,她天生丽质又聪明伶俐,小小年纪已经名动一城,很多人都对这个小女孩的美丽赞不绝口,最后传到了仁宗张皇后(这时还只是太子妃)的母亲彭城伯夫人的耳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让人将小孙氏带到了自己的面前,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喜欢管闲事的彭城伯夫人立即想到了自己的外孙——皇太子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虽然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尚未长成,但是美人难得,又是自己的同乡,彭城伯夫人认定她与自己的外孙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就不遗余力地向女儿女婿、乃至明成祖朱棣及掌宫王贵妃等人推荐小孙氏为太孙妃。

明成祖听了彭城夫人的话,也不禁好奇,决定召小孙氏入宫。看过之后,成祖对小孙氏确实非常满意,只是鉴于她的年龄太小,成祖便做出了将她“养于宫中”等待成年的决定。小孙氏从此成为仁宗张皇后的养女,与自己未来的丈夫宣宗朱瞻基一起长大。

但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成祖忽然改了主意,决定仍然要另行为孙子朱瞻基选妃。经过一番挑选,济宁人胡善祥成为朱瞻基的嫡妃,而朱瞻基一心想要迎娶的“妹妹”孙氏却只能充当姬妾,成为“皇太孙嫔”。

不用说,在这桩婚姻里,朱瞻基眼里的胡善祥不但是可有可无的人物,更是一个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被丈夫讨厌的人物。婚后不久她就明白了所有的前因后果,从此在丈夫的冷淡中抑郁寡欢,并因此而久病难愈。

8年后,明成祖和明仁宗先后去世,28岁的朱瞻基终于成为大明王朝的皇帝。宣宗登基后的第二个月,便着手册立皇后。如果按照他自己的心意,当然是要册立孙嫔,然而胡善祥是成祖钦定的太孙妃、仁宗钦定的太子妃,是毋庸置疑的原配嫡妻。宣宗没有别的选择,他只得将皇后的凤冠戴到胡善祥的头上,将心爱的孙氏封为“贵妃”。

按照明初的定制,册封皇后时,授皇后以金印金册;皇贵妃以下只有银册印章而没有金宝。然而在册封孙贵妃的时候,宣宗坚决要赌这口气,一定要让孙氏享有与皇后同等的待遇。宣宗的母亲张氏这时已成为太后,孙氏自幼由她抚养长大,对于宣宗和孙贵妃之间的情形,再没有谁比她更清楚。这位被称之为“女中尧舜”的太后,在理政时恪守先朝规制,但在这件事上终于没有忍心让儿子难过,她答应了宣宗的要求。

于是,大明王朝施行了几十年的舆服规制到这里发生了变化,孙贵妃成为明朝第一位得到金册金宝的皇妃。

朱瞻基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后没能为他生下一个皇子,孙贵妃虽然也没能生子,但她想出了一条偷梁换栋的计策。她派人在宫中四处打探看哪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了身孕,就将找到的宫女藏在秘室之中,与外界隔绝,派专人送饭、照看。然后买通御医,对外号称怀孕,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由于当时孙贵妃深得朱瞻基的宠爱,因此没人敢透露半点风声。等宫女产子后,孙贵妃马上派人将孩子抱到身边,秘密处死了宫女,然后派人立即通知朱瞻基,自己则装出一副产后非常虚弱的样子。就这样,这个小男婴就成了孙皇后的亲生儿子,而这个小孩就是后来的大明英宗朱祁镇。孙贵妃也因此得以正位后宫。

接下来,宣宗决定快刀斩乱麻,立即确定孙贵妃之“子”的地位,好让孙贵妃母凭子贵。于是宣宗亲自到坤宁宫,暗示胡皇后主动上表请立皇长子为太子。胡皇后万般无奈,只得主动上表,请求宣宗“早定国本”,尽快册立皇太子。

宣德三年(1428年)正月,宣宗大祀天地,随之而来的二月初六,他下诏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这位皇太子是明朝最小的皇储,入居东宫时虽然号称是“两岁”,并且确实过了一个新年,但实际上仅有两个月零二十五天。因为他实在太小了,所以就连太子册宝都是由他人代领的。

在册立了这位皇太子之后,宣宗废除胡皇后的心情越发迫切。他再次向胡善祥提出了主动请辞后位的要求。胡善祥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让再让,最终将自己逼到了这般境地。然而身为万乘之尊的丈夫一定要偏心,她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她只得公开上表,请求逊位,宣宗当然立即同意。在册立皇太子一个月之后,宣宗发布诏书,废胡皇后,册孙皇后。

紫禁城后三宫全景胡氏成婚十年,为后两载,处处礼让谦恭,从没有做过任何有违规矩的事情,因此她的被废实在是很冤枉。这一点即使是宣宗的亲生母亲、一手将孙贵妃抚养长大的张太后也忍不住要为胡氏抱屈了。

胡氏被废后,张太后经常将她从别院召回,将她安排在自己的清宁宫居住。除了国家典礼以外的朝宴仪礼,张太后都将胡氏的位置安排在孙皇后之上。孙皇后没想到把自己养大的婆母在这件事上却一定要帮胡氏出头,自己做了皇后却仍然像当初做姬妾时那样处于胡氏之下。孙皇后心里自然很不是滋味,但是在彼此相见时她仍然执礼甚恭,不曾违拗张太后的意旨。总之,在张太后的主持下,胡善祥总算是没有陷入其他废后所经历过的那种难堪境地。

然而这一点却成了朱瞻基人生的一个污点,也对他的儿子执政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或许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4.蟋蟀天子,开朱家盛世

与普通人一样,皇帝也有自己的爱好,有时有些爱好甚至是稀奇古怪的。宣宗朱瞻基喜欢斗蟋蟀,当然他并没有因此而不务正业。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繁荣,出现了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朱瞻基自幼喜欢斗蟋蟀,并且达到了极为痴迷的程度,因此被称为“蟋蟀天子”。因为这种缘故,斗蟋蟀在全国风行起来,使得蟋蟀的价格扶摇直上。后来宣宗觉得北京的蟋蟀不好,便派太监四出采办。相传苏州的蟋蟀特别好,宣宗为此还特意敕令苏州知府况钟协助本监采办1000只蟋蟀。上命下达,摊派给了当地的百姓,弄得鸡犬不宁。虽然宣宗爱好斗蟋蟀,但他却不失为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他将明朝推入了被称为“仁宣之治”的黄金时代。

朱瞻基周围有一批著名的大臣,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可谓人才济济。

朱瞻基深知“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而注意体恤民情,爱惜民力,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尤其重视农业,力劝农桑,鼓励垦荒。因此,在他统治期间,百姓安居乐业,生产生活都得到了保障,商品生产程度得到很大提高,手工业得到发展,商路增辟,国内外贸易有所发展,社会财富迅速积累起来,时称“宇内富庶,赋入盈羡”,是明王朝财力最雄厚的时期,出现了继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谷应泰说:“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这样的评论是有一定道理的。朱瞻基有一句名言,叫做“清心乃省事,省事可省官”,应该说这也是他为政治国的指导思想。

宣德五年(1430年)三月,朱瞻基路经一处农田时,看见路旁有耕作的农民,于是下马询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他兴致盎然,取来农民耕田的农具,亲自犁地。没推几下,他便停下来,回头对身旁的大臣说,我只是推了三下就有不胜劳累的感觉,何况农民终年劳作。说完就命人赏赐农民钱钞。回到宫廷后,宣宗有感而发,亲作一篇《耕夫记》,勉励自己与群臣要时刻关心黎民百姓的疾苦。宣德七年(1432年)九月,他又作《织妇词》一篇,并命画师将词中的情景绘成图画悬挂宫中。他对朝臣说:“朕非喜好辞章,然农桑之苦,朕深忧之。为国君者有责任告诫儒者,激励后世,朕所以作词,意在于此。”

宣宗对农民的生活和处境是非常了解的,因此能够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到他们的利益。有一年,京畿地区发生了蝗灾,宣宗派遣官员前去指挥消灭蝗虫。他仍不放心,就特意谕旨户部,告诫他们往年负责捕蝗的官员害民的危害一点也不比蝗灾小,因此要严禁杜绝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还做有一首《捕蝗诗》颁给臣子。宣宗比较注意爱惜民力,反对向百姓强征暴敛以供王室享乐的奢靡之风。在他统治的十年间,曾多次下旨为民解困。宣德元年(1426年)七月,罢湖广采木。宣德五年(1430年)二月,罢工部采木。宣德三年(1428年)十一月,锦衣卫指挥钟法保请采珠东莞,宣宗不但没有同意,还认为他是想用这种扰民的事情为自己谋求利益,将他逮捕入狱。他还多次蠲免税额、积欠柴炭草,免除在京工匠中年老残疾和户内无丁力者的匠籍。有一个工部尚书奏请,宫中御用器物不足,需要到民间采办,宣宗制止说:“汉文帝服御帷帐无文彩,史称恭俭,朕饮食器用,当从简朴。”遂命人从宫中的库藏器物中取用,不再重新购买。有一个和尚自称要修寺庙为宣宗祝福长寿,宣宗认为这是扰民之举,将其痛斥了一顿,赶出宫去。

明商喜宣宗行乐图轴

减免田税,开仓赈粮,这是宣宗对受灾地区人民经常采取的救济办法。史书载:河南有一个知县,没有经过上报和请示,就发放了一千余石库粮救助灾民。朝廷有规定,私自动用皇粮是犯杀头之罪的,宣宗得知后不但没有降罪,反而赞扬这个知县办事机敏果断,是个能够胜任的父母官。

朱家王朝传到宣宗手里的时候,离建国已经半个世纪了,稳定的政局,相对完善的机构和法律,使被元末战争破坏的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政治经济繁荣,朱家王朝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朝第六位皇帝。宣宗死后继位,年号正统。英宗即位时年仅9岁,宦官王振专权擅政。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贵族瓦剌犯明,英宗亲征,王振不懂军事,在土木堡战败,王振死,英宗被俘。在京监国的英宗弟朱祁钰被于谦等大臣拥立为帝,是为代宗。不久,于谦率军战败瓦刺军。1450年,英宗被释,代宗尊他为太上皇,闲居南宫。1457年,英宗复辟,改年号天顺。1464年正月,病死于文华殿,终年38岁,葬于裕陵。

朱祁镇开启了明朝宦官专权的先例,使整个有明一代由早期的强盛转向中期以后的衰败。朱祁镇当政时,始则宠信王振,后则重用石亨、曹吉祥,不仅导致了严重的祸乱,而且给以后的皇帝们形成了极为恶劣的示范影响,由此朱家天下开始走下坡路。

同类推荐
  • 窃国风云

    窃国风云

    一不小心成为广东十虎之一黎仁超的儿子,江湖与官场,他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由社团转为财团的故事,这是一个窃取数国之权柄的故事,东朝南越,西亚北俄,乃至大洋彼岸的南北美洲,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黎家背后的操纵——慢热爽文尽在《窃国风云》
  • 九州烟云

    九州烟云

    历史偏离了它的轨迹,本应功败垂成的黄巢却推倒了晚唐将倾的大厦,建立起新的大齐王朝,而回到这个错乱的时空,面对不可知的历史,且看我:青衫仗剑,任侠快意,荡尽世间不平事朝堂博弈,险波浮沉,砺得七窍玲珑心山河重整,男儿有志,自当千里觅封侯牵情之处,唯系红颜,百年尽在回眸间
  • 权倾大宋

    权倾大宋

    文治错了吗?历史是否可以改变?大厦将倾时谁能力挽狂澜?华夏盛世能否延续?看一名书生从底层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成就不朽的传奇。
  • 调皮小王爷

    调皮小王爷

    在人们的眼中,这个小王爷有些玩世不恭,有些调皮,看似什么都不在意。但是,你却不能说他是个草包,这个小王爷像是一个生而知之的人,知文理,懂古今,能挽救将死之人,又有救国之良策。
  • 夜枭

    夜枭

    特种兵穿越至明代,经历靖难之役,富贵险中求,在多次交手中站得先机,主持的情报工作帮助朱棣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与锦衣卫的交手让他几次死里逃生。虽红颜落花有意,怎奈时势流水无情。天下大定,展鹏飞功勋过大,手下人员极多,朱棣认为人情始易终难,最后要兔死狗烹。在临渊履薄的宦海生涯结束后,展鹏飞选择亡命天涯。
热门推荐
  • 瞿树滋纪念文集

    瞿树滋纪念文集

    本书是纪念瞿树滋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文集,由题词与瞿树滋同志系列照片、缅怀·思念·回忆、挽联·诗词、遗稿选编、书信摘选五部分组成。
  • 鬼夫别这样

    鬼夫别这样

    没事就爱半夜混进女生宿舍,害我一直被鬼压床。我顾小沫到底是作了什么孽,竟然被鬼王给惦记上了?虽然我没女神脸,御姐身,还有一颗想要恋爱的心!但是……月老,你给我红线扯给一只鬼王是几个意思?
  • 与恶魔一见钟情

    与恶魔一见钟情

    如果说做大的过错就是错过,我背负不了这么大的罪过,我再也不想错过你。
  • 混天之棋盘

    混天之棋盘

    苍穹乱,混天出,扰人事,拒天命,出天时,天崩,地裂,空间虚无,火山喷发,空降神兵,拒棋盘于天地之外,棋衡破,棋盘与盘灵,散落大陆,归合时,天地崩裂之时,六界毁灭之日,天中流星划过,天人降世,一纸遗神书,毁神界!!!!
  • 绝色杀手的暧昧游戏

    绝色杀手的暧昧游戏

    亲眼目睹男友被杀,刺激了她的恶魔因素,从此成为一名冷血的赏金猎人。一次任务,进错房弄错对象,惹上霸道的公爵大人,惹祸上身!被夺初吻不说,还要同居?哼,她冷冷一笑,在调教与反调教中相爱,这是一场颠覆世界的游戏,你,敢玩吗?
  • 滑过眼底的忧伤

    滑过眼底的忧伤

    叶新晨是个快乐的孩子吗?她只是一直活在深深的自责中,因为她的任性她的爸爸妈妈弟弟的死了。因为匡亚的出现让新晨脱下了伪装的嫁衣,可是终究是不告而别。大学的生活夏天的出现,跟匡亚极其相似的脸庞。夏天的痴情化解了新晨。最后原来夏天跟匡亚是同父异母的姐弟?他们因为新晨相认。夏天的朋友冷耀和妮可的故事呢?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世界科学技术百科

    世界科学技术百科

    本书是一部介绍科学方面的科普读物,系统地向广大青少年读者介绍了五彩缤纷的科学世界,以此引导青少年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养成关注科学的习惯;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 TFBOYS之专属剧情

    TFBOYS之专属剧情

    当TFBOYS坠入爱河,当女主陷入复仇的深渊,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天启幻想

    天启幻想

    危险即将降临于大地,天启计划的的真相究竟是如何?我在危难中任命,战斗中成长。我身负的使命究竟是什么?命运又将怎样戏弄我?将这一切都抛在脑后,只管着向前走就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