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99400000020

第20章 抗日战争中的新华社

新华社的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最早创始于1931年,1937年1月更名为新华通讯社,成为抗日战争中的战斗号角。

从“红中社”到新华社

新华社的前身是红色中华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通讯社,最早创始于1931年。这年春天,由当时中央宣传部部长张闻天领导,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工人通讯社,对外曾挂过时间通讯社的牌子。在第一次反“围剿”的战斗中,先后缴获了张辉瓒和谭道源的一部半十五瓦电台及几名报务员,成立了以王诤、冯文彬为首的第一个红色电台,主要是抄收国民党中央的新闻电讯及国民党内部通报,供领导机关参考。第二次反“围剿”战斗中,又缴获了国民党公秉藩师的十五瓦指挥电台,设立电台的基础逐渐成熟。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正式建立了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对外播发新闻的呼号是CSR(CHINESE SOVIET RADIO),即中华苏维埃无线电台的缩写。主要任务是:播发新闻,红军革命战争和革命根据地的消息,上海和各革命根据地都可以抄收到。同时还抄收国内外新闻。它最初播发的新闻就是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当时的领导人是周以栗,周以栗积劳成疾后,由王观澜接任。

1933年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张闻天为书记,直接掌握党的新闻工作。1936年12月,红军长征到陕北,中央决定秦邦宪兼任红中社社长后,立即召开了工作会议,决定由廖承志负责国外电讯部分,向仲华负责《红色中华报》。

西安事变发生后,秦邦宪来到西安,决定成立红中社西安分社,由李一氓负责。1937年1月,中央从保安迁往延安,红中社也随之迁往延安。为了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央决定,于1月25日将红中社更名为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

1941年11月,新华社社长向仲华因工作调动,党中央决定由秦邦宪(博古)兼任新华社社长,吴文焘担任副社长。新华社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成就,动员全国人民促进全民族的大团结,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时还搜集国内外重要消息,为党中央决策提供参考。新华社在秦邦宪的领导下,排除困难,各项工作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早在中央苏区时,为了工作的需要,《红色中华》就建立了通讯员的队伍。1933年1月27日,中共苏区中央局与有关单位发出“关于红色中华的通讯员问题”,规定了通讯员的五项任务,特别强调“这一通讯员,须是实际的,而不是挂名的”。通知发出后,收效甚好,一个遍布苏区各地的通讯发行网络迅速建立起来了。

抗日战争中的号角

按照党中央所提出的意见,新华社一方面将各地通讯社改为新华社的分社,直接加强对各分社的领导,同时将各地具有全党、全军、全国性质的新闻发稿权集中到总社,这样做不仅使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正确及时的贯彻,也使全党对外的宣传口径保持一致,防止出现不应有的纰漏。另一方面,统一领导有利于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使新华社的工作质量再迈上一个新台阶,使《解放日报》与新华通讯社真正成为党的喉舌,成为抗日战争中的号角。

到1942年,新华社已拥有五个分社,较大的分社也已经发展成为总分社。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华社的工作质量,秦邦宪带领全社同仁采取一系列措施统一指导敌后各分社工作。利用通报台与山东、晋西北、冀中、晋察冀等分社联系,认真研究各分社发来的电报。这些措施促使分社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1943年初,秦邦宪已经初步摸清了不同地区广播效果的规律,于是提出了新华社的工作概要,指出,新华社文字广播要根据对象不同分成三类:一是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播,每天五六千字,包括国内新闻、文件、重要论文和社论;二是对边区广播,每天1500字左右,只发新闻;三是对重庆等地大后方广播,只发根据地新闻、通讯及若干论文摘要。

根据各地分社和报纸反映“发稿太多,容纳不了,希望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要求,总社调整每日电讯稿的播发数量,以四开小型的隔日刊报为标准对象,以两版刊载本区新闻,一版刊载国内国际,一版刊载解放区消息计算,拟每日发稿5000字左右(社论、文件、中央负责同志讲话等不计在内),包括国际新闻1500字,沦陷区和大后方新闻1000字,解放区新闻2500字。

1945年8月,随着国际局势的迅速发展,日本侵略者战败投降已是意料中的事,秦邦宪深感分社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于是以总社名义致电各分社,要求:一、整个新闻工作,应适应形势,作适当转变和部署;二、目前各分社应集中报道日寇要求投降后引起的影响;三、创造新的作风,立刻派遣所有记者随军行动,加强电务工作,密切与总社的电讯联系。新闻报道要快、短、确实。

日本投降后,8月26日,新华社播发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宣言中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秦邦宪根据中央的精神。要求全社一方面宣传做好对付敌人进攻的准备,迎击国民党反动派的一切进犯;另一方面宣传积极争取和平,寻求一切避免内战的方法。并在31日的编委扩大会上强调,应更多研究人家的宣传及自己的宣传,我们善于不留余地的批评,但不善于涵养一些的批评,宣传者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威服人。

1945年12月16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抵达重庆,准备出席政治协商会议。27日,中共代表团向国民党政府提交一份书面建议,要求无条件停战,以利于政治协商会议的进行。面对这种复杂的政治形势,如何正确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1946年1月8日,总社及时向各分社发出关于国共停战命令的报道。指出:“日内国共双方即将发布停战命令,在该命令出来后,各地应多报道我方诚心诚意执行停战令情形,同时对国民党军在停战令后,犹继续向我进攻,随时加以揭发”,但“材料必须十二万分确实,其部队番号、行动日期均需查明清楚(发给总社时发两遍),不必丝毫夸大,尤不能道听途说”。

这种根据当前形势的变化及中央的方针政策的调整,及时向分社进行通报,使新闻报道更具有及时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了舆论的指导作用。

开对外报道先河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事业是从1940年开始的。早在抗战开始时,中共中央就想办广播电台,由于受到日伪军的封锁和国民党的包围,想搞到一些广播器材十分困难。1940年5月,周恩来从苏联回到延安,特地带来了一部广播发射机,中央决定筹建广播电台,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中央军委三局局长王诤、新华社社长向仲华等为委员的广播委员会。延安的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制造出各种必须用的器材。缺少动力设备,就用旧的汽车头改装成发动机带动电动机供电,当时电台发射功率大约有两三百瓦。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终于在延安城西北的王皮湾村山沟的窑洞里,建成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2月30日开始试播。这是我党第一个口语广播台,也是新华社第一次口语发布新闻,呼号是XNCR,X代表中国,NCR是英语新华广播电台的编号。

在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群众把新华广播电台看做是“茫茫黑夜中的灯塔”,是因为我们的广播能够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所以当时的广播工作者起着号兵的作用。

1942年2月,在南方局的周恩来要求建立对重庆及南方各地的专门广播。但是由于发射功率太小,发动机又经常发生故障,播出的声音时高时低,就这样坚持了两年多,到1943年3月,因发射机发生了严重故障,不得不停止播音,进行大修。

经过技术人员的努力,重新改装了发射机,改造了动力设备,到1945年9月5日重新恢复了播音。开始为试播,11日正式播音。《解放日报》刊载“延安广播电台,即日起开始中国国语广播”;“时间每日11时至12时13分,与18时30分至19时30分(上海时间)。播送节目有时事新闻、解放区消息、时评及名人讲演等。尚有纪录新闻一类,以便各地抄收”。

对外进行新闻报道是为了争取国际上道义的物质的援助,争取世界各国人民对解放区的全面了解,这是国际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争取抗日斗争伟大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英文台成立前,为了扩大对外宣传,1940年10月,中宣部成立了国际宣传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宣部部长张闻天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包括美籍大夫马海德、印度大夫巴苏华、越南人黄正光、印尼人王大材、华裔印尼人毕道文,肖三及德国籍夫人叶华等,研究对外宣传问题。听取大家意见后,决定办一个英、俄、法三种文字的刊物,取名为《中国通讯》,每月一期,确定新华社副社长吴文焘具体负责,稿件由大家分别撰写。刊物由内部交通带到重庆,再由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分发给外国记者,由他们转发国外。宋庆龄在香港主持的“保卫中国同盟”重庆办事处曾将一些文章刊登在同盟的刊物上,以便扩大影响。1941年3月出版的一期,以皖南事变为主要内容,刊登了五篇文章。社论是马海德用英文写的,吴文焘用英文写的报道,其余三篇分别由肖三(俄文)、巴苏华(英文)、黄正光(法文)执笔。这是一份32开毛边纸的油印刊物,每期200份,字迹工整。每月开会组织稿件,都是由秦邦宪主持。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由于国民党封锁,发行更加困难,出刊10期就停刊了。

不久,有一批从重庆来延安参观的外国记者,其中有爱泼斯坦,周恩来在重庆就与他相识,所以把他留了下来,传授如何向外国人进行报道的经验,还聘请了原英国文化处的官员林迈可为英文改稿专家。

周恩来从苏联带来的广播发射机出现故障后,经技术人员努力修复终于可以使用,便用来做英文文字广播,并用在晋绥缴获的日本火车头发电作为动力,于1944年9月1日正式播出,定向是美国旧金山,呼号为CSRDEXN-CR。一天可播五六条消息,相当于中文1800到3000字左右。这标志着新华社对国外报道的开端。

新华社英文广播台的播放,在国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时英国、美国报纸有时发的消息,就是从新华社英文广播台中收到的。

(作者吴葆朴李志英)

同类推荐
  • 毛泽东正值神州有事时

    毛泽东正值神州有事时

    立体展现毛泽东非常岁月,深度解析大事件后果前因。聚焦历史长河还真貌,回溯变幻风云写春秋!此书时间跨度从1964至1969年。主要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最为动荡时期毛泽东的重大政治活动和个人生活。作者参阅大量史料,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在生动翔实地还原“文革”发生、发展整个过程的同时,也探究了动乱发生、发展的原委和过程。书中载入的一百余幅毛泽东“文革”岁月珍贵照片,分为彩色黑白两种,百分之九十属于首度曝光面世。整部书稿集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集收藏价值、欣赏价值于一身,弥足珍贵。
  • 做最好的团员

    做最好的团员

    这是一本自身建设手册,再现了中国共青团光荣历程中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和优良传统,饱满热情的诠释了有志青年的光辉形象。
  •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形象”问题是一个伴随终身的大问题,它不但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党的生命。因为共产党员形象是党的形象的具体体现,党员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所以,在党员个人修养中,应该而且必须始终注重“形象”这个问题,真正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本书就是一本专门探讨“共产党员为什么要重视自身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塑造并提升自身形象”等问题的专著。
  • 中国基层政权建设概论

    中国基层政权建设概论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已成为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完善居民自治,推进基层社会民主;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拓展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搞好社区治安,促进社会稳定;切实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会进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青春映沃土

    青春映沃土

    本书分为四章,内容包括: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工作总结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理论研究大学生村官工作思索大学生村官工作实践。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极品教授

    重生之极品教授

    当混世大佬化身成年轻教授,事情会变得怎样的有趣?一代大佬,名震地下世界的执刀者,却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重生到了国内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身上。于是大戏开罗了……野蛮与斯文的碰撞,擦出的火花注定是要光彩夺目的。
  • 实用中医临床技能教程

    实用中医临床技能教程

    中医临床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临床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中医临床教学的重要?容。临床技能培训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掌握中医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融会贯通的本质?涵,这是中医本科生进入临床实习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实用中医临床技能教程》的?容包括中医四诊基本要求、病历书写规范、体格检查、针炙推拿技法与治疗。书中?容编写符合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切合临床实际,简明实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 娇妻来袭:将军难伺候

    娇妻来袭:将军难伺候

    穿越?OK!这年头没看过几部穿越的小说或者电视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现代人。可是,有她这么倒霉的穿越吗?不是皇墙后宫,不是豪门大户,竟然是男人扎堆的……军营?整天灰头土脸的不说,还得装男人?不仅没有美衣美食美男,连这条小命都有随时报销的可能?还有,还有,这个一脸高冷的将军又是怎么说?她可是他的救命恩人呢!他竟然进她房,睡她床,脱她衣,摸……人前忒内敛,人后不要脸,白天是战友,晚上成“战”友。靠!本姑娘不伺候了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君子

    大君子

    神州大地经久不息,自古便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而英雄的最高称呼则被无数的神州子民称之为“大君子”这一代他历经千辛万险,终成当代大君子。而每一任大君子的口号便是:“守护神州九地,守护天朝不息……”我希望有朝一日大地神州上的每一个子民都可以成为人们心中的“大君子”
  • 帝君镜之灵犀

    帝君镜之灵犀

    传说天界有一仙镜,名曰帝君镜,拥者得天下。此时古灵精怪的妓女姬君月却在无意中得到一面古镜。在一次危机之时,姬君月偶然发现手中帝君镜的不凡——里面居然封印着一个没有记忆的银发男子(白帝瞑),而与此同时,野心勃勃的离锐王(轩辕流觞),心机深沉的夏以朔都得到了帝君镜消息,烽火连三月,姬君月的命运会如何?古灵精怪的她,是否又像白帝瞑所说,天生魂魄不齐,一生注定无“情”?
  • TFBOYS少女与王子

    TFBOYS少女与王子

    因父母关系,年仅15岁的她被送往父母朋友家住,就在她刚进屋里时,发现了......(moon先卖个官司,不告诉你们!)
  • 行舟逆水

    行舟逆水

    生来无知,却与你相遇,从此难相忘;得修大道,竟逆水行舟,无你易往回;证道长生,欲执剑天下,愿你我不分离;少年壮志不言愁,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 离我远一点

    离我远一点

    头一次见到西装笔挺、气质出众的郁致升,赖霈洁凭着直觉,将他归类为──整天只会坐在办公室签名,理想抱负永远超过自己能力的“理想男”!对于这种外型过于俊俏的男人,她向来看不顺眼也不感兴趣,没想到他却在上工安课的时间,公然的玩起“踩地雷”?!
  • 名侦探柯南之黎明到来之前

    名侦探柯南之黎明到来之前

    基德吃下了APTX-4869,新的篇章也再次拉开帷幕,一切一切的真相,牵连在黑暗中的两颗“银色子弹”上,整个事件,也终于走向高潮………
  • 那年我们正青春南山记忆

    那年我们正青春南山记忆

    用文字记录青春,用文字记录生活。首部青春校园纪实暖文系列-南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