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能力是一种人性善行。善行能得到众人的认可,知识能博得人们的尊敬,沟通则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其实,沟通能力是人性在精神轨道上对外的“宣言”,更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一个在家里善于和父母、兄妹、亲属沟通的孩子,日后走上社会也一定善于和同事朋友及领导沟通。沟通是交换思想、表达意识的工具,沟通的境界是善为,沟通的目的是共赢,沟通的前提是心态,沟通的技巧是倾听,沟通的基础是人性。和下级沟通需要关心和支持,和同级沟通需要谦虚和畅言,和上级沟通需要视野和胆识;和平辈沟通需要理解和包容,和晚辈沟通需要慈爱和引领,和长辈沟通需要倾听和尊敬。
一个性格孤傲、自私、自大的人,是很难与别人沟通的,而一个没有耐心、没有修养、没有品格的人自然就会产生沟通的障碍。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基本的需求,关心别人需要沟通,被别人关心同样也需要沟通。沟通是做事的基本能力,也是让人认可的必要手段。
现在的父母往往有一种习惯,就是面对孩子的成长既寄托以无限希望,又语重心长。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因此时时叮嘱孩子“要好好学习”、“要争气”、“不要让爸爸妈妈失望”,这样的沟通让人感到语言空洞、情感干瘪。父母这种无理性深刻的“唠叨”,不仅没有让孩子学会有效的沟通,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焦躁情绪,甚至引出“不听话”、“出走”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今天的孩子是在“声、光、电”的文化环境中成长的,是在充斥着各种信息的语境中长大的。今天的孩子之所以懂事早、接受新事物快、知识面广,就是因为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到来而促使其视听开阔的结果。今天的孩子可以一边用耳塞、MP3听着音乐,一边享受着电视闪动着的画面,又一边写着作业。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具备了多视角、多接点、多种爱好的文化熏陶,自然对事对人都有独到的见解。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召唤“不好使”。其实,这并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由于父母修为的欠缺,在人性上面所表达的“智性”的落后所造成的。
沟通不只有语言的沟通,还要学会没有语言的沟通,没有词语的沟通。沟通需要共鸣和共识,需要心心相印,需要了解,让孩子领会沟通的必要,理解沟通的技巧,是父母的职责。
因此,我们编撰了《善于沟通的孩子更优秀》献给广大的父母和孩子,希望你们从中找到自己的切合点,对症下药,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