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08300000025

第25章 在利益和人情之间寻找平衡

我经营新东方,老是在利益和人情之间找平衡点,到今天为止,我还在找这个平衡点。

我发现,企业要干好,关键在于三大块儿,一是利益,二是权力,三是人情。但是,当时(创业之初)我是个体户,我只要抓住两点,利益和人情。权力不用说,就在我手中,用好了就伟大,用不好就拉倒。

我经营新东方,老是在利益和人情之间找平衡点,到今天为止,我还在找这个平衡点。当然,利益要放在第一位,假如我给你的利益,超过了别的地方给你的利益,那么,你留下来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当时我意识到,只要我手下有老师就什么都行。

同时,在给你利益的情况下,我再给你人情,你就会很舒服,你就不会到别的地方去。当时,我的人情比较低级,就是请老师吃饭,喝酒,出去玩儿。我们是哥们儿,是兄弟。我当时就是在这种浅层次上,用利益和人情调整关系的。

——摘自2000年俞敏洪接受媒体的采访

背景分析

2000年,新东方的经营开始发生质的变化。随着新东方的规模一天天变大,精英荟萃。这一年是最考验俞敏洪的管理智慧和耐心的一年,也是新东方以一种近乎地震的方式,终结了长期的“人治”管理模式。

一年前,俞敏洪重新担任董事长,将主管日常教学工作的王强提升为常务副校长,由此点燃了徐小平和王强,徐小平和俞敏洪的排位之争。徐小平和王强在这之后,竟然抛开俞敏洪,直接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一番对峙,惨然相向,两人竟和相拥而泣。俞敏洪的两大伙伴的冲突,无果而终,直接导致他们从沮丧中将矛头指向俞敏洪。

此时的俞敏洪,还缺乏成熟的团队管理经验。至于新东方未来如何才能调和各方,合作向前,俞敏洪还在摸索当中。俞敏洪读了不少管理著作,但他最欣赏的是《老子》、《孟子》、《三国演义》。从传统的“人治”的历史经验入手,俞敏洪一点点的经营合伙人之间的人情和事业、权力与利益。

感情是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走到一起创业的纽带。某种程度上,三个合伙人,是类似于“三人聚义”的“朋友加兄弟”关系。但为了避免冲突,俞敏洪又认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每人分一个领域,泾渭分明,利益冲突少,人情与利益兼顾。

俞敏洪后来回忆说:“我认为好朋友一旦进入利益纠纷状态,就玩完了,所以他们从国外一回来以后呢,我就选择了每人承包一块,自己干的在新东方这个屋底下面,一起干。……就这样干那么三五年,大家觉得干得挺不错。”

然而,当新东方的规模扩大后,人情和利益兼顾的分治原则,已经越来越成为新东方发展的绊脚石。俞敏洪的人情和利益平衡点,也越来越难以把握。此时的俞敏洪以为,不论任何时候,他的同伴,都属于志同道合,思想境界处于同一水准的人,对未来的追求相似,可以在思想的层面谈利益。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自然冲突较小。

大家在思想层面上有共同的利益,也因为感情的关系。“王强、徐小平从来不把我当作上级的,他们都以为他们是我的上级,在管理上不能令行禁止。这就使后来者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俞敏洪承认,在以友情为基础的结构里,命令和指挥是行不通的,只能通过友情来权衡利益和权力。他也相信,通过友情和人情的平衡,自己可以影响管理,整合各方的积极性。

问题是,2001年~2004年新东方的变局,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此时新东方进入高增长期,教师日进斗金,钱多了,诱惑也增加了,俞敏洪情感线牵着的团队利益,也开始出现了松动断裂的地方。

2000年,北戴河会议,俞敏洪随意谈到:《三国演义》看多了,有时候不自觉地用三国谋略来思考和行动。”结果徐小平立刻抓住不放:“我看了三国才知道,导致王强和我发生这样严重的冲突,原来是你使用了曹操使用过的计策,借刀杀人”。

王强和徐小平后向俞敏洪递交辞职书以后,曾经的上铺的兄弟包凡一也跟着辞职退股。2004年,新东方的台柱胡敏、江博相继出走。“盟友”的“造反”,将新东方推到土崩瓦解的边缘,俞敏洪的事业也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

然而,除去和俞敏洪的个人关系外,其他人之间的联系,诸如情感羁绊之类的因素,要少得多。随着新东方一天天成长,扩大,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滋长。在利益分配上的差异和攀比,最终导致了核心成员对俞敏洪的背离。

新东方在经受了股份改造引发的高层危机之后,俞敏洪不得不去处理这种思想层面上的利益关系。俞敏洪意识到,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个新的组织结构出现,只有各归其位,才能把每个人的特长发挥到极致。否则,很可能形成一个矛盾圈和是非圈。

随着新东方的发展,他们不得不将利益又合在一起。因为如果不这样做,事情就没办法继续做下去。而这种利益的结合就形成了股份制的结构改造。

多年以后,在新东方提倡制度化管理的陈向东担任总裁后。淡出日常管理的俞敏洪总结说:“友情上注意分寸,保留一份关心与交流,不要过于求助于友情,让友情卷到痛苦与矛盾中来。”

面对外界的批评和失败,俞敏洪对于人情和利益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看法:“我太注重友情,太注重别人的感觉,我这个性看上去是宽容,过分了就是纵容的感觉。但是我没有办法,改不了,以至于新东方的管理结构没法建立,因为管理结构最重要的就是令行禁止,说一不二,我做不到。”

而靠情感和人情,分配权力和利益,这种近乎人治的管理方式在新东方的终结,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人情和利益的平衡,真正的企业管理实践,远不是《三国演义》中某些策略能够应付得了的。

拓展透析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证明,在创业初期,“人治”模式可能最有效,且最富人情味,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合伙人的积极性。大部分的高科技创新企业,都以同学、同事、朋友合伙的方式建立。共同的理想、志趣,是创业的基础,也是产品创新的天然源泉。

创业公司的规模一般十分小,沟通和决策成本都很低。通常10人之内的微小企业,负责人和团队下属,几乎可以做到面对面、无边界限制的讨论,解决问题。领导者的意志和激励,都能够第一时间传达到下属和团队内部。在这种条件下,既不需要专门的制度和严格的等级约束,也不需要繁杂的规章监督执行过程。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管理幅度,最多不应该超过7个人。

类似苹果、微软、FACEBOOK这样典型的合伙合作制的高科技创业公司,创业的共同基础,大多数都源于团队组织成员间共同的价值观和志趣爱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流的程度,决定了创业的前景和潜力。背景迥异,技术条件差异巨大的团队成员,除去人情外,在其他方面,也很难找到共识。只有综合各方的志趣,团结一致,协调一致,才能维持团队稳定。因此,“人治”模式,自然而然地符合创业初期阶段的管理要求。

但是,创业不可能永远都停留在第一阶段。随着企业的成长,利益和回报率的增加,迫切地需要合理的分配,才能让企业进一步壮大,团队组织的凝聚力,就需要新的共同基础。绝大多数创业团队的衰败和解散,恰恰是在人治模式向制度治理模式转型过程发生的。例如扎克伯格的成员退出,谷歌副总裁的离开,等等。

从根本上说,人情管理到制度管理,本身是一次管理上的质变,任何企业和公司,都要为此付出必要的代价。人治的核心,从根本上是价值观主导的管理方式,一切利益分配围绕关系而定。制度管理,则是价值主导,一切利益分配围绕资本或者权力来源运转。一旦关系和制度不容,冲突必然难免。这当中,我们不得不提及苹果两大合伙人,乔布斯和沃兹尼阿克的戏剧性的创业经历。

乔布斯和沃兹尼阿克两人早期合作十分愉快,两人深受伍迪艾伦的影响,都是辍学生,一直有着很深的友谊。沃兹尼阿克担当苹果技术主要负责人,乔布斯则负责管理和营销。苹果公司在两人的合作下,陆续生产出了划时代意义的两代苹果电脑。但随着上市后财富的暴涨,两人在人情利益分配上的分歧也开始公开化。

1980年苹果股票上市,作为共同创始人的沃兹尼阿克却比乔布斯的资产少一半。这在当时引起了众人的纷纷议论。乔布斯为人强势,着眼于未来,主张以期权激励新人,刺激人才加入公司,拒绝给元老级的员工股份。而作为元老的沃兹尼阿克,更看重人情,他对公司的唯利益导向,命令式的管理,十分反感。

在乔布斯拒绝给一个工程师分股后,沃兹尼阿克则削减了自己的股份,让给这位工程师。沃兹尼阿克认为:“他们对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要,却没有一丁点儿股份。我由衷地感受到,他们就是我们那个充满活力、刺激、激情的团队的一分子,我们一起探索电脑的奥妙,一起奋斗,一起做着十分正确的事情。想想看,如果有人陪你一起熬夜加班至凌晨两点钟,帮助你编写一些代码,还为你们的成果喝彩,‘喔,这真是太酷啦!’这些鼓励的话语对于他们来讲,意义重大。”

但在乔布斯眼中,沃兹尼阿克这是和自己公开唱对台戏。此后乔布斯在各个场合开始限制沃兹尼阿克的研发活动,两人的关系从此若即若离,走向冰点。后来乔布斯成立NeXT公司,沃兹尼阿克则说:“我期待他们能做出伟大的产品,我也祝愿他成功,但是我不信任他的人品。”

正是因为对于未来的前景看法的差别,以及对价值观的看法的差异,导致他们的疏离。在那一次重大的转变中,沃兹尼阿克和乔布斯之间为此付出了一亿美元的财产差别的代价。伟大的公司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了。

优秀的企业家如果不能避开利益人情的“私心”干扰,那将断送企业前程,最好的方式是从一开始就把人情和利益划清。

同类推荐
  • 思考帽与行动鞋

    思考帽与行动鞋

    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终生无所成就,他们都过平庸乏味的生活。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公司都盈利微薄甚至亏损,他们的平均寿命不超过7年。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有钱人都不曾充分享受过财富带来的幸福,他们有的根本不及享受就在疲于奔命中与世长辞,有的在年老时已将财富挥霍殆尽重新做了穷光蛋。这个苠界上的大部分夫妇,他们相爱了3个月,吵架了3年彼此忍耐了30年……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因不在于他们不够聪明,不够努力,而在于他们没有做好两件事,思考和行动。思考谁不会呀?行动谁没有呀?哦,对不起,我在本书里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什么是真正的思考和真正的行动。
  • 《止学》中的80个做人智慧

    《止学》中的80个做人智慧

    对于《止学》,时人鲜闻,但搜一搜中国古代谋略书,赫然在列,细细读来又远胜他书。一般谋略书都是告诉人们要想成功应该去做什么,而《止学》却告诉人们要想成功应该不去做什么。所谓“止”就是在某种情况下,某个时候,停止做某事。当进则进,当止则止。当进则进,这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也是众人推崇的;而当止则止,就很少有人真能践行了,甚至为人所不齿。人们对“止”轻视无知,无限夸大“进”的作用,终将引发种种祸患。《止学》将传统文化中关于“止”的精髓集于寥寥千余言内,道出了“止”是“进”的必要补充和另一种形式,解决了人们究竟“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成败难题,极具实用价值,堪称一部奇书。
  • 有一种能力叫“说话”

    有一种能力叫“说话”

    本书主要从说话技巧方面来解决年轻人面临的上述问题。是一本20几岁年轻人不可多得的为人处世技巧书。书中有作者自己的经历,并运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理论,用真实的案例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学到很多使用的知识。
  • 孙子兵法与商战谋略

    孙子兵法与商战谋略

    本书将《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思想,古典军事理论体系,运用到了管理培训过程中去。内容包括:“国之大事商战谋略”、“存亡之道存乎一心”、“上兵伐谋战略为先”等共6个部分。
  • 你的职场口才价值百万

    你的职场口才价值百万

    本书旨在从职场人士提高口才能力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职场中各种环境下的语言沟通艺术,做出精辟的概括与总结,分别介绍了八十多条鲜活、实用、有效的具体方法,如职场管理中言之有情的说话妙招,职场纠纷时言之有理的说话诀窍,职场会议上言之有物的发言技巧,职场公关中言之有趣的说话艺术等。
热门推荐
  • 血逆神尊

    血逆神尊

    九域之中,以灵为修,最强亦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九域之上,划三界,血逆觉醒,以势破苍穹;天外星空,为其降本命星陨,惊天地;这一生,他只愿血逆成神,以血逆天地,以血战苍穹。
  • 千千美男万万岁

    千千美男万万岁

    该死的七彩琉璃,天天让我做春梦!穿就穿!青楼头牌,我揽!丞相之子,我抢!女皇妃子,我抱!不就是脸上多了道丑疤痕,也不妨碍本殿下穿越古代泡美男!强抢,虐恋!七色美男排排站!今晚轮到谁侍寝?……香袖萦绕,媚眼如丝。半露的香肩,金色的玫瑰印记,顾盼流眸,锦绣芳华倾尽天下!一朝穿越,铜镜里只有自己令人作呕的丑颜……女尊王朝,处处留情,美男后宫,你们,都是我的!
  • 七元真诀语驱疫秘经

    七元真诀语驱疫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Science of Right

    The Science of Righ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乾坤宝玉

    乾坤宝玉

    有笑点,慢热型。主角在辛酸和失望中成长,在绝望中找到希望,在甜蜜中尝到痛苦,在悲愤中………慢慢成长,慢慢崛起。为了希望,为了仇恨,也为了守护…………
  • 二次元的支配者

    二次元的支配者

    命运硬币传说中最接近伟大神力的神灵所锻造而成的创世神器。“谁可以告诉我,为什么这虚拟现实游戏中的东西竟然成为了我的金手指?”莱因哈特看着手中的硬币无奈地说道。扭转剧情可以获得命运之力,拥有命运之力就可以实现任何的愿望。这是一个来自地球的穿越者,在无数的二次元世界中漫游的故事,他注定成为剧情破坏者,成为主角公敌!
  • 重生霸道影后

    重生霸道影后

    ”呵呵,萧默,你以为你能管住我?””嗯”我是影后,怎么可能被你压””啊~~~~~~~!!!你个混蛋!"他邪肆一笑”嗯,宝贝,这不就被”压”了么?”
  • 桐柏

    桐柏

    故事的起点始于八百里秦川之颠,驰骋于神州大地、往来于天地之间,东临沧海、南抵巴蜀、北至传说中的蛮荒之地,西达异域罗马。历史为骨,艺术为翼。中华文明,传承百世。新派武侠,向前辈致敬之作。
  • 六族诀

    六族诀

    异界大陆,地分六族,魔幻世界与现代元素的完美结合。单亲家庭的男主为报弑母之仇,毅然踏上探求武学巅峰的征途。踏出人族,历经艰险,六族之间,暗流涌动,神圣联盟内存危机,男主开始在求学中求生。征服六族的传奇,如画卷般缓缓展开。我握得一掌苍穹,玩转人神妖兽。
  • 地狱比赛场

    地狱比赛场

    这里是地狱的比赛场!人性在这里不堪一击,你们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