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50100000049

第49章 战国时期的货币

中国的货币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到战国时代就已形成了相当完备的货币制度,各国都有自己的货币系统。和今天通行世界的纸币不同,战国时代的货币可谓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有珠玉做的,有金属制的,也有皮革、粮食、布帛、齿角。从这些小小的货币身上,人们多少可以窥探出那个遥远时代的民风、民情。

布币和刀币

要想在兵荒马乱的战国时代做一名出色的商人,除了要有过人的胆识、精明的头脑,还要有超强的记忆力,因为要记清、辨明各国货币就不是一件容易事。单拿铜铸货币来说,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就有不同的形制,大而化之地来看,可以被粗粗归为四大体系,即布币、刀币、圜钱和蚁鼻钱。

布币并不是用布做的,而是用铜,由于形状和铲子很像,又被称做“铲布”。而布币之所以被称为“布”,实际上得自于一种锄类的青铜农具“镈”。据考证,早在殷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布币,人们可以大胆推测,布币就是从镈演变而来。最早的布币和镈在外观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又厚又重,还留有用来安装柄的小孔,又被叫做“空首布”。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布币的流通,它越变越薄,越变越小,越发利于携带,最终演变成薄薄的一片,即“平首布”。在战国时代,布币多流行于黄河中游那些看重农耕的国家,譬如赵国、魏国、燕国和韩国。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空首布还是平首布,都有很多形态。空首布有“平肩弧足”、“平肩平足”、“斜肩弧足”、“耸肩尖足”。平首布有“方足布”、“尖足布”、“圆足布”、“锐角布”和“三孔布”。不管是什么形状的布币,其上面一般刻有文字,人们可以从这些文字上揣测它铸造的年代、地点。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布币携带起来并不那么方便,由于工艺发展的限制,一些布币没有能够用来穿绳索的小孔,那些尖足布币又一不小心就会穿破衣服的口袋。

刀币是“刀化(货)刀币”的简称,从它的名字上就可得知它由“刀”演变而来。早期的刀币没有外廓,后为增强它的坚实度,人们才加上了外廓。刀币通常有刀首、刀身、刀柄、刀环等四个部分。尽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刀币在样貌上各不相同,但所有刀币都不约而同地刀刃朝左。

刀币的历史非常悠久,其起初盛行于兵强尚武的齐国,随着齐国疆域的拓大及战争的频繁发生,燕国、赵国也相继使用起刀币。但这三个地方的刀币都各具特色,所以世人又把刀币按其铸造之国分为“齐刀”、“燕刀”和“赵刀”三大类。其中,齐刀的体形较大,长度一般在18厘米左右,重量在44.5克到55.5克之间,有“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和“六字刀”之分,以“六字刀”最为珍贵。燕国的刀币则受齐国影响很大,比较有特色的是“针首刀”,其刀首细利如针,在长城一代数量甚多,亦被叫做“匈奴刀”。由于在战国时代,燕国刀币上往往刻着一个“明”字,所以燕国刀币又被称做“明刀”。再细分的话,明刀可以根据刀身的不同,分为弧背刀和折背刀。

至于赵国,在货币流通上本以布币为主,其刀币的出现相当程度上得力于和燕国的贸易往来。赵国的“小直刀”和盛行于齐、燕二国的刀币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它十分小巧,刀身笔直,刀首圆润,刀背也没有多余的文字。乍一看形象粗糙,可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的正面镌刻着线条优美的铭文。根据史料推测,战国时期赵国应该铸造了数量丰沛的小直刀,遗憾的是,今天发现的小直刀数量很少。

从货币的变迁上,人们也可以窥探出战国的历史。比如,赵国在战国初期还是典型的布币流通区,到了战国中后期,其刀币的数量就大大增多,刀币流通区的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赵国和刀币流通国交往的频繁。

圜钱

圜钱又叫“环钱”,它的形状和车轮很像,据考证它的原型就是纺轮和璧环,在手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二者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圜钱在秦国和魏国较为盛行,相比有尖角的布币和刀币,圆圆的圜钱很适合随身携带,其上面的孔让人们得以将绳子穿进去,整整齐齐地提起一串。而圜钱正面还多刻有文字,类似于今天打在商品包装上的说明,多为纪年、纪地、纪值。细分起来,秦国的圜钱多以“两”为单位,魏国的圜钱多以为单位,而盛行刀币的齐国和燕国则习惯以“刀”为单位。

圜钱最早出现在经济发达的魏国,魏国的圜钱穿孔大多很小,但钱币本身却很大,极少能看到直径在4厘米以下的,其钱币上多注有“共”、“垣”字样。而相比刀币和布币,携带方便的圜钱不能不说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其诞生后立刻受到了诸国的欢迎,秦国和赵国大量铸造,燕国和齐国也竞相仿铸,不过齐、燕两国铸造圜钱的时间都比较晚。

秦国的圜钱流通广泛,秦人一般不会在圜钱上标注地名,只在上面刻上货币单位。人们可以通过比较秦国圜钱和魏国圜钱的重量来推测这些钱币背后的历史沿革。秦国的一两型圜钱在重量上和魏国那些标注着“共”、“垣”字样的圜钱非常接近,说明它们很可能是在相近的时间铸造出来。而随着国力的强大,秦国的铸钱技术愈发娴熟,货币铸造制度也愈发完善。公元前336年,秦国颁布法令,一改从前由私人铸造钱币的传统,宣布钱币只得由官方铸造。秦国也不再需要模仿魏国的铸币技术,推出了半两圜钱。在那些被秦国占领的魏国地区,圜钱的样貌逐渐渗透了秦国圜钱的特征:穿孔大而钱币小,做工也较为精致。

秦国圜钱中有一种“文信”钱,钱身小巧,直径为2.3厘米,有方型的小孔,据说为吕不韦所铸。此钱的年代在秦国统一天下之前,钱的孔洞旁分别铸有“文”、“信”二字,而吕不韦刚好在公元前249年被封为文信侯。这个权倾一时的秦国名相完全有能力、有胆量在他的封地内自造钱币。尽管受制于年代的久远,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考证“文信”钱的背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但是,倘若文信钱真为吕不韦所制,那么传说中吕不韦野心昭彰、谋求篡位的事也就不是凭空捏造。因为私铸钱币和挑战君权、阴谋坐大完全可以被等而视之,更何况吕不韦还胆大包天地在上面打上了自己的名号。

在已出土的战国钱币中圜钱的数量并不多,从表面上看这似乎说明圜钱在战国时代的四大钱币体系中作用有限。实际上,衡量一种钱币的意义并不在它数量的多寡。圜钱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中正好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它被视作战国中后期各国频繁往来的重要表现,各国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情况完全可以从小小圜钱的变迁中看出端倪,秦国从崛起到统一天下的历程也可以从圜钱的变迁中洞察一二。更重要的是圜钱和后来秦始皇统一货币关系匪浅——被秦国作为国钱的半两圜钱被改为方孔圆钱,在秦统一后,被推行全国。

蚁鼻钱

蚁鼻钱的样子非常奇特,它大致成椭圆形,线条丰富的阴刻铭文就像是爬在人脸上的蚂蚁,所以被称做“蚁鼻钱”。而远远看去,一枚枚蚁鼻钱又像是一张张面目诡异的人脸,所以又有人称其为“鬼脸钱”。

蚁鼻钱流通于地处南方的楚国,以枚为计值单位,它小巧精致,又带有小孔,非常便于携带。但它的铸造却堪称战国四大货币体系中最为复杂的。当时的人在铸造金属货币时先要制好钱范,即钱模子。工匠们将青铜溶液浇铸在钱范上,再用另一块钱范盖在上面,待其中的溶液冷却后就能取出钱币。

通常来说,钱越小、上面的花纹越复杂,对铸造工艺和钱范的要求就越高。蚁鼻钱既小巧又纹路细致,不仅如此,一般而言战国时代人们通常使用陶制的钱范,而根据考古学的发现,蚁鼻钱的钱范竟然有铜制的。古人为了防止铜范在铸币过程中熔化,在铜范外层涂上了一种特殊的材料,该材料就像是铜范的保护膜,将其和高温铜液隔绝开。

用铜范制钱对古代铸币业影响甚大,相比陶制的钱范,铜制的更容易保存。而不管在什么时代,铸造钱币都是相当复杂并极具技术含量的工作,人们也可以通过研究蚁鼻钱的铸造过程从而更好地了解战国时代的科技水平。

同类推荐
  • 罗生传

    罗生传

    一个农村的口头传说,一个家庭贫寒的孩子努力读书的故事!结果......
  • 战国策

    战国策

    《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战国策(最新图文普及版)》又称《国策》,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和辩论的文献辑录,共33篇,490章,记述了从三家分晋到秦二世即位之间240余年的历史。相传为各国史官所作,后经刘向整理编辑后定名为《战围策》。全书为叙事体,以记言为主,以国分类,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尖锐复杂的兼并斗争和谋臣策士往来游说的言行,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之先河。
  • 宋元大商家

    宋元大商家

    他,穿越的时间地点都很囧--再过半年,南宋就要被元朝一脚踩死!得得,不啰嗦了,总之就是猪脚抓住最后时机掘到第一桶金,然后在忽必烈眼皮底下发大财!当大官!拉人马!杀坏人!灭元朝!对,就是灭元朝!让朱元璋提前失业!当然,猪脚还会顺便推倒两三个妹妹,呃,其中一个就是--忽必烈的女儿……还有还有,猪脚会很得意地立在自己的队伍前,大教士兵学唱宋版国歌--起来,不愿意做汉奴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大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已完本100万字VIP作品《神耳侠道》,书号:16716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明末乱世行

    明末乱世行

    太祖起于微末,战于四方。救万民于水火,挽民族于天倾。开不世之皇朝,威名远胜于四方。功超秦皇,远胜汉唐。然与人同善同德,与诸公终身同心,大仁,大德,大智,大勇于一身,实乃千古一帝也。——《大汉帝国太祖实录序》他们把我说的太好了,其实我也没那么好,只是个穿越众而已。
  • 直截了当的独白

    直截了当的独白

    大家都愿意侃历史,而且抡圆了侃,但真正乐意坐下来琢磨琢磨的却不多。历史看来真像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回头率很高!)是个人都想去打扮打扮她,不仅打扮,现在的架势几乎是要给她整容而且换心换肺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家都来侃历史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了历史还是有市场的,因为有人乐意听才激发出一拨又一拨人的侃兴。可惜我们那些历史学家们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会坐在家里抱怨历史已经被“侃家”们糟蹋完了,却依然一门心思只顾写他们一本正经,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人才看得懂的学术论文。其实,学历史或者说研究历史的人也同样可以侃,只要能侃得深入浅出,侃出学问侃出思想,也许同样会有人特别是普通人乐意看的。
热门推荐
  • 恋恋不想忘

    恋恋不想忘

    我第一次见到他时,并没有惊艳,却对他铭记于心,奈何他却不知她的存在。再次相见,他烂醉于泥。我不敢上前,却又不放心他一人在此。第三次相见,她终于可以站在他的面前正式介绍自己,那一刻才觉得时光恰好。如果有人对你说:“初遇漓时,便已将你镌刻在我的墨语之中。”这样一个痴心等待你发现她的人,你舍得不爱她吗?
  • 寂静的轨迹

    寂静的轨迹

    我不想让这个故事就这样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掉,我害怕再过几年或者再过二十年的时候,我再也没有那个感觉去写它了。趁着现在我还有些学生气的时候,趁着现在我还是个年轻人的时候,利用工作之余把它完成。这个故事只是本人的一个虚构,不是亲身经历,还希望大家不要对号入座。
  • 红流纪事:黄埔风波中山舰事件揭秘

    红流纪事:黄埔风波中山舰事件揭秘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
  • 彼岸花墓地

    彼岸花墓地

    “如果有轮回,过忘川的时候,你会喝孟婆汤吗?”岳原问。“我喝。我喝完一碗,再讨一碗来喝,我狠狠地喝上它两大碗。一碗是忘今生的,另一碗,是补上上辈子没喝的。”搞怪公主月·熳珠,前世过忘川的时候没有喝孟婆汤,因而常常梦回前世。她爱上了前世的男人,相隔两世,饱受两世撕扯之痛。她是一朵美丽而绝望的曼珠沙华。
  • 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的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讲课离不开提问、课堂提问的概述、课堂提问的目的、课堂提问的类型、课堂提问的功能、课堂提问要有主体地位、课堂提问要讲究时机、鼓励学生发言等。
  • 凤梨花的春天

    凤梨花的春天

    这是一群在阳光下成长的风一样的少年,他们善良、纯朴,身上飘着泥土的清香;他们坚忍、爆烈,骨子里藏着寒梅、秋菊的执著;他们单纯、快乐,像草原上的野马一样无拘无束。当满月盈照山河,他们快乐地如同出笼的小鸟,当弯月斜照人间,他们在朦朦的雾气里徘徊、踟躇。。。一切皆因心中有爱,对她的爱,凤梨,一个凤梨花一样秀雅、端庄、美丽的女子。在坎坷的情路上,她该如何把握青春,逆转爱情,让圆月高照,月满人间。
  • 武帝魂

    武帝魂

    任何武技功法一学就会,所谓的境界瓶颈对于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事。他曾是无法修炼内劲的废物,可是他最终却踏上了寻求武道巅峰的道路。武破万法,不服者一律镇压!楚枫:“我有一位好老师!”
  • 漆战之碎梦无痕

    漆战之碎梦无痕

    寂渺长河冷而静的暗黄帘幕下,神秘孤独老人身披黑色长袍独守着曾经的失落的墓葬,这深沉背景下不断掩饰着那无尽岁月前懊悔、不甘的往事。当这个破碎时空在离合后即将交结的瞬间,一个不断被未来改变着的过去,正矫正的鲜为人知的命运,从未知晓这一切皆是改变的曾经的人,不断重蹈着一切命运覆辙,当梦境与灵魂在流离的时空缝隙间相遇,那仅一面之缘的相遇,造就了如此凄美的非凡恋情。
  • 曦园语丝

    曦园语丝

    本书是作者多年积累的学术随笔的结集,其中有专题研究笔记,有针对文化现状而发的杂感,有为别人著作或自己主编书籍所写的序言,也有涉及个人经历的回忆文章。因内容的不同和文体的区别,分为数辑,但贯穿全书的是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
  • 坏总裁的坏坏妻子

    坏总裁的坏坏妻子

    亲妈和男朋友即将要结婚,纪精微却是最后一个知道。婚礼当天,纪精微亲眼看着前男友成为自己后爸。遭遇背叛的纪精微,为了掩盖伤痛,开始在事业上发愤图强。却被大BOSS指着文件夹,质问:“纪精微,你好大狗胆,在我眼皮底下,你也敢虚报账目,私自揽财。”纪精微笑着说:“我以为,您从您父亲身边收买了我,这点酬劳,我该拿。”纪精微以为只要自己拿捏好了分寸,一直这样走下去,总会走到康庄大道……当满城传来他要娶豪门千金的消息,纪精微跑去问沈世林,却被他压在办公桌上,语气暧昧又危险说:“纪精微,玩票大的,来吗?”他们之间,从相互利用,各取所需开始,可不知道怎么了,最后竟然会从利益缝隙中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