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虽然担负了10亿英镑的战争赔款,但却很快从战胜国那里获得了10.5亿英镑以上的贷款,这使德国经济得以迅速复苏,对外扩张的野心也开始极度膨胀。希特勒的上台,再次将德国捆在了战争的快车之上。
凡尔赛和约
战争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旦开启,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1918年11月11日,持续四年零三个月、造成3600万人伤亡的一战落下了帷幕。第二年,战争中的胜利者——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单方面制定并迫使德国、奥匈帝国等战败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根据该和约的规定,德国失去了1/8的国土、1/10的人口和300万平方千米的全部殖民地,并承担10亿英镑的战争赔款。同时,德国废除义务兵役制,解散德军总参谋部,陆军总人数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不得超过1.5万人,舰只总数不得超过36艘,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艇,不得建立空军,不得建立军校,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坦克和重炮等进攻性武器,拆除德国在西线的军事工事,莱茵河左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德国不得在莱茵河左岸及右岸50千米内设防。德属非洲的殖民地由英、法两国瓜分,德属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则由英、日两国瓜分。
《凡尔赛和约》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战胜国的要求,但在德国国内却被称作“耻辱的和约”,由此埋下了引发日后更大规模战争的种子。即使在战胜国内部,由于分赃不均,使意大利等国对英、法两国感到非常不满,认为受到了欺骗,从此怀恨在心。战争这个潘多拉魔盒在短暂关闭之后将会被再次开启,人类即将面临一场更加惨烈的战争浩劫。难怪法国的福煦元帅在《凡尔赛和约》签署之后这样说道:“这不是和平,只是20年的休战而已。”
战后的德国虽然背上了沉重的战争债务,但由于英、法、美等国在对待德国问题上存在的巨大分歧而使德国获益不少。英国出于保持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的考虑,并不希望德国就此一蹶不振而让法国在欧洲大陆称王称霸。而且此时共产党已在俄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政权,英国十分担心它会在欧洲蔓延,而让德国保持强大则是阻隔其向西发展的有效手段。法国则与英国的想法相反,时刻都在想方设法置德国于死地,如此才能安享欧洲霸主的地位。另外,一战中最大的赢家——美国,出于开拓欧洲市场尤其是德国市场的缘故,非常慷慨地给予德国巨额贷款,同时加大了对德投资的力度。就这样,德国在英、美两国的支持下,不仅逐步减少了战争赔款的支付,还获得了大量英镑、美元的投资,国力开始迅速恢复,战争机器不断获得增强。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的德国国防军下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恶魔登场
希特勒于1889年出生在奥地利与德国接壤的边境小镇布劳瑙,其父是奥地利海关的一名普通职员。少年时期的希特勒性格叛逆,中学没毕业就辍学了,以打零工为生。一战爆发后,已经25岁的希特勒突然发现战争对于他来说是最好的展示舞台,于是自愿加入了德国军队。1918年,德国的战败对于希特勒来说简直就是世界末日,他不能接受强大的德意志民族臣服于英、法等国的事实。这一年,能言善辩的他加入了一个法西斯组织——“德国工人党”,并很快在这个组织中获得了领导地位。1920年2月,希特勒将该党更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并在不久后成为该党主席。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在慕尼黑的比格布劳凯勒啤酒馆发动了暴动,妄图推翻现政府并建立法西斯政权。很快,这次暴动就被镇压下去,希特勒也被判入狱。在监狱服刑期间,希特勒口述、其追随者鲁道夫·赫斯执笔撰写了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一书,详细阐述了征服全世界并建立由雅利安民族领导的世界的规划。在1932年7月的大选中,希特勒极力煽动德国人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宣扬“强权国家是改善经济的前提”。这些激进主张赢得了许多希望德国能走出经济困境的选民的支持,纳粹党最终获得了37.3%的选票,一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为总理。上台伊始,希特勒就加快了德国重整战争机器的步伐,1935年3月5日宣布建立国防军,随后不久就颁布了国防法令,同时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这一系列措施已经从实质上废除了《凡尔赛和约》,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在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尼同样在进行着庞大的扩军备战行动。墨索里尼于1883年出生在意大利普雷达皮奥的一个铁匠家庭,从小就崇尚以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事方式。1919年3月,墨索里尼在米兰组建了一个名为“战斗法西斯”的组织,开始在意大利国内推行法西斯主义。1921年11月,墨索里尼又组建了正式的法西斯政党,并广泛招揽党徒。一战之后,意大利国内经济极度困难,政局也动荡不安,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宣传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他们把墨索里尼当做是能够带领意大利走出困境的大救星。很快,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党的党员达到了150万人,另外还操纵控制了工会和其他社团的250万名成员。1922年10月15日,墨索里尼纠集4万名全副武装的法西斯党徒从那不勒斯出发,向首都罗马进军,企图以武力夺取政权。1922年10月29日,在经历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之后,墨索里尼成为意大利总理,法西斯专政开始在意大利确立。梦想成为恺撒大帝的墨索里尼一上台就显露出了赤裸裸的对外扩张野心,侵略矛头直指地中海沿岸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妄图将地中海变作意大利的内海,并建立“大罗马帝国”。
战争策源地
1924年,意大利以武力威逼南斯拉夫割让了亚得里亚海北岸的港口阜姆,该港在一战后被划归南斯拉夫。墨索里尼于1934年出兵占领了东非国家阿比西尼亚,1935年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次年又和德国一道干涉西班牙内战,扶植佛朗哥建立独裁政权。1936年10月25日,意大利与德国签订了《德意轴心协定》,两国在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问题上达成了一致。11月1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发表演说时兴奋地宣称:“柏林和罗马已形成一个轴心,可以在这个轴心的周围团结所有愿意进行合作和维护和平的欧洲国家。”于是意大利与德国结成了“罗马-柏林轴心”,墨索里尼成为希特勒在二战中的主要帮凶。
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利益冲突也不断加剧。一战结束后,德国和俄国的军事实力大幅降低,这让日本人从内心萌生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感,自认为其实力已经足以与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分庭抗礼了,于是与美国在多个场合发生摩擦。日本的迅速扩张也让英国害怕自己在亚洲的权威会受到挑战。为了抑制日本的扩张,1921年11月,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中国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共同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一公约让日本人极度不满,也让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势力的战争野心开始不断膨胀。1940年9月,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该条约规定当美国为了英国的利益而加入欧洲战争时,日本有为轴心国参战的义务,实际上日本已正式加入了轴心国联盟。至此,由德、意、日组成的轴心国成为了二战的策源地,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大浩劫很快就要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