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生下来怎样,我们无法选择,而将来怎样,却完全由我们自己去创造。
一位中学生在作文中写到:
自小我便是父母眼中的天才,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养成了我骄傲的态度和自负的心理。令我烦恼的是,骄傲虽然是我的缺点,可同时也是我成功的原动力。每当我失败落魄的时候,它总是会在我心中激励我,让我奋发向上,不畏艰辛困苦,使我迈向成功。尽管如此,但有得必有失,我也常常因为我的骄傲自负而大意失荆州,棋差一招,最后悲惨的失败。现在我开始觉悟,有了自知之明,因为我了解到“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可是我又在心中不断地询问自己:“是要改变骄傲迎合谦虚,还是保持自负不惧世人。”这个问题已在我心中潜伏了数个春秋,我一直在想寻求答案,解决这个从我懂事开始,便纠缠我的难题。也许要很久很久才能找到答案,但我期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因为它将影响我的一生。我常常想:骄傲的个性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这个少年的困惑,许多同龄的少年朋友也许都有同感。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出现了新的特点。正如该少年,已能日益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及内心的体验,更能独立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和行为,并能运用自己已具备的科学知识独立地分析和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一些复杂的因果关系。同时,由于自我意识的自觉性的进一步发展,又常常不满足于他人关于事物的解释,喜欢独立地寻求和争论各种事物的原因和规律。因此,骄傲究竟是好是坏?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粗心?为什么我总是在意别人的目光?……这一系列的问题对正值成长阶段的少年来说,就成了你们的烦恼之一。在分析这些烦恼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个性?
所谓个性,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对别人、对所在环境的事物,在适应时所显现出异于别人的特色。而这种特色的形成,一方面是遗传造成的,另一方面就是环境交互作用产生的。换句话说,一个人的个性固然有一部分是先天的遗传,但形成的结果,则是逐渐发展累积成的。
正是因为个性的形成是长时间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对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个性上的不成熟、不稳定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些令青少年烦恼的情绪、感觉,并非是自己想像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个体之间的差异。
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要你懂得了转化的方法,换个角度看事物,结果就可能完全不同了,说不定,现在令你烦恼的个性,还是你日后成功的重要保障呢。比如说,有人担心自己爱表现,爱讲话,情绪多变。若换个角度看,爱表现的人乐观活泼,容易为自己创造吸引人的机会,进而好好发挥自己的才华,爱讲话的人,可以看成是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的人,注重人际沟通的人,而情绪多变的人往往充满创意,最适合从事艺术工作。所以,没有任何一种个性是绝对不好的。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的了解你自己的个性。
台湾作家张小凤在她少女时期也经常是烦东烦西,总是想个没完。不过,因为她一直喜欢写作,因此,每当心中烦闷的时候,或有心事的时候,她就尽情地写“日记”,不一定是每天都写,但每次写完之后,情绪就会得到一些缓解。她说:“先承认自己真的很烦,面对它,写下来,找出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再学习处理它。千万不要否认,装做没有那回事的样子。要知道,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个性上有哪些烦恼的时候,其实也正表明我们是有反省能力的人,这对正在成长中的少年来说,是个好现象。”
而被朋友们戏称为犯罪专家的黄富源,少年时代是个爱看书、个性又非常内向的人。幸而他的父亲和他很亲近,总是鼓励他自由地发展。从考上警官学校以后,黄富源就一直是凭着优异的成绩,以公费一路念到博士(他是美国休斯顿州立大学刑事司法学的博士,专长正是研究犯罪)。回首自我成长的过程,再加上他的专业研究与实务经验,他特别指出,少年时期有时害羞不安,有时又好动爱玩,有时渴望独立自主,有时又希望有人呵护关心,这种种矛盾与挣扎,其实都是成长必经的阶段,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个性不正常,甚至自暴自弃起来。他说:“越是烦,就越要充实自己;越是不明白,就越是多谈多问。当你越了解自己的个性,你的成长才越成熟。”
因此,少年朋友们,你的个性,就是你这个人最特别的地方,个性不会是单一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很多好好坏坏的层面,当你越是了解自己,越懂得展现自己的优点的时候,你就会活得越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