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又采纳了亲信宇文述的计策,去请当朝的重臣杨素来帮忙。杨广让宇文述先找杨素的弟弟杨约,因为杨约和哥哥杨素的关系非常密切。宇文述经常陪杨约赌博,而且故意输给他很多的钱,借机将杨广的意图告诉了他:“你们兄弟俩现在和杨勇矛盾很深,如果将来他继承了皇位,那你们也难逃一劫。”杨约赶忙问怎么办,宇文述便请他说服哥哥杨素,顺应皇上已经有的废太子的意思,推荐杨广继任太子之位。杨素兄弟最终答应了杨广的要求。
在杨素的努力下,逐步清除了支持杨勇的大臣,最后使杨坚下决心将杨勇废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为了进一步巩固太子之位,杨广让杨素编造罪名,陷害弟弟杨秀,使他也被杨坚废为庶人。
我现在活着他还这样对待你,哪天我死了我不知怎样害你们兄弟呢。等你父皇驾崩以后,想到你们兄弟得向那个云妃小妖精拜跪称臣,为娘我真是心如刀绞!”杨广闻言再拜,呜咽不止。独孤后也抱持着儿子大哭。接着,杨广乘机人宫在独孤皇后面前痛哭失声,伪称太子勇要杀他。独孤氏大怒,咒骂杨勇如“豚犬”,决意废太子勇。
杨广又贿赂宫室,上下称广“仁孝”。看相的术士对文帝说:晋王广“贵不可言”,嗣皇位者,“皇后所最爱者当与之”。在这一系列假象的蒙蔽下,文帝遂有废勇之意。由此,独孤皇后已经下了废掉杨勇的决心,日夜不停在杨坚面前说杨勇坏话,杨素等大臣也推波助澜,加之杨勇在冬至于太子宫中张乐接受百官朝贺,犯了大忌,老皇上最终也决定废嫡。
602年八月,皇后独孤氏病逝。太子杨广进宫拜见父皇时哀恸气绝,装出万分悲痛的样子。回宫以后,他饮食欢笑,一如常日。为了表示思母过哀,饮食不思,杨广对外声称每天只吃两勺米,在灵前嚎哭跪伏,私下派人精制猪鱼肉脯,装在竹管里以蜡封口藏于袖中,瞧见没人就吃上几口这特制的“压缩干粮”,继续演戏。独孤皇后死后,压抑一辈子的老皇帝终于有机会一畅其情,天天搂着宣华夫人陈氏和容华夫人蔡氏大搞天地一家春。老房子起火,没两年就淘虚了龙体,疾病大生。杨广作为皇太子入居大宝殿,杨素等大臣入内殿侍疾。
大业十四年(618),杨广最亲信的大将字文化及率领禁卫军入宫。杨广逃到一个小房间躲藏,被一位恨透了他的宫女指出所在。禁卫军把他拖出来,杨广还恬不知耻说:“我有什么罪,要这样对我?”禁卫军当面把他最心爱的幼子,12岁的杨杲杀掉。杨广这时才发现当公爵已没有希望,他要求服毒自杀,禁卫军不愿浪费时间,将他勒死,这年他正好50岁。
老三秦王杨俊,少年时代“仁恕慈爱,崇敬佛道”,长成之后,逐渐奢侈,盛治宫室,广敛民财,违越制度。杨俊王妃崔氏虽为大族之女,但和自己的婆婆一样,嫉妒成性,看见夫君好色,很少来自己的房中安寝,便于瓜中下毒,想把丈夫毒死。但心慌意乱之间,毒药分量是没下够,结果把杨俊弄得半残,隋文帝知道消息,征杨俊入朝,觉得这个儿子也太窝囊,免去实官,软禁于京,同时赐死胆大包天的崔氏。病榻緾绵,杨俊颇有悔悟,上表向父皇谢罪。杨坚不仅不安慰要死的儿子,反而下诏“切责之”。惭怖之下,杨俊终于死去。虽不算善终,也称得上是“安死”。杨俊有两子,杨浩、杨湛。宇文化及弑隋炀帝后,杨浩曾经当过数日“皇帝”,后来觉得没用,就把两兄弟全部杀掉;
老四蜀王杨秀,“有胆气,容貌瑰伟,美须髯,多武艺”,不知为何,隋文帝很厌恶他,常对独狐皇后讲:“杨秀必不得好死。我活着的时候他不敢闹事,等他哥哥当皇帝后这小子肯定要造反”。杨秀自己也不捡点,在蜀地“违犯制度,车马被服,一拟天子”,真是关起门来做皇帝。大哥杨勇疲废,二哥杨广成为皇太子,杨秀“意甚不平”。杨广闻知,指派杨素向老皇帝进言,搜集罪状,说四弟有异心,把杨秀征还京师,锁进大牢。盛怒之下,杨坚愤言:“当斩杨秀于市,以谢百姓!”杨广也火上加油,派人做两个小木人,分别写上杨坚和汉王杨谅的名字,“缚手钉心,令人埋之于华山下”。然后,杨广又指派杨素等人把偶人挖出,诬称杨秀所为。杨坚暴怒如狂,马上废杨秀为庶人,禁锢终身,诛杀他手下数百僚属。炀帝继位,仍维持对四弟“无期”徒刑的原判,巡行各地时总把杨秀押在队伍之中。宇文化及弑逆,杨秀与诸子也被杀。
老五汉王杨谅,特为杨坚宠爱。开皇十七年,出任并州总管,老皇帝亲自出宫饯送。“自山以东,至于沧海,南拒黄河,五十二州皆隶焉”。大哥杨勇被谗废后,杨谅“自以所居天下精兵处,居常怏怏,阴有异图”,并以防突厥为名,缮治甲兵,大发器具。杨坚死后,隋炀帝征杨谅还京。杨谅在南陈旧将萧摩诃等人协助下,扯旗造反。可惜的是,杨谅无远谋,无胆识,又不听手下文臣武将的谏劝,很快就被隋炀帝派来的老将杨素击败。穷蹙之下,只能出降。押送京师后,隋炀帝还假意说自己兄弟无多,饶杨谅一命,“除名为民,绝其属籍”于是,炀帝任命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大使征讨谅。临战前,杨素先杀军士三百余人,然后进军破谅于晋阳,谅被囚禁而死,所部吏民坐谅死徙者二十余万家,杨素平谅之时,炀帝派约送手诏嘉奖,“公乃建累世之元勋”,忠心可鉴,有隋之周勃、霍光。素上表答谢日:我建立功勋并非由于才能,而是“伏惟陛下照重离之明,养继天之德,收臣于疏远,照臣以光辉”。随后,炀帝就把这位五弟幽禁,活活饿死。杨谅只有一子杨颢,宇文化及大杀宗室时也遇害。
因此,史官叹道:“高祖之子五人,莫有终其天命,异哉!”
在遗诏中说:人生子孙,谁不爱念,既为天下,事须割情。勇及秀等,并怀悖恶,既知无臣子之心,所以废黜。古人有言:“知臣莫若于君,知子莫若于父。”若令勇、秀得志,共治家国,必当戮辱遍于公卿,酷毒流于人庶。今恶子孙已为百姓黜屏,好子孙足堪负荷大业。此虽朕家事,理不容隐,前对文武侍卫,具已论述。皇太子广,地居上嗣,仁孝著闻,以其行业,堪成朕志。但令内外群官,同心戮力,以此共治天下,朕虽瞑目,何所复恨。也就是说,他自己认为,杨勇不堪重用,只会贻害后世,而杨广仁孝,能够担当大任。对于这一点,后世史家当然眼睛明亮了,毫不客气地给予批评,慨叹道,隋文帝听信妇人的话,受到邪臣的蛊惑,立杨广,废杨勇,结果托付失所,灭父子之道。公元600年,杨勇废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继位布局:
杨广即位后,开始审视古今风流人物,自隋朝上溯,只有秦皇汉武勉强可以入他的法眼。史书记载,杨广“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他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担当更大的历史责任,所谓“奄吞周汉,振古以来,一君而已”,他的目的是实现“日月所照,风雨所沾,孰非我臣”的政治理想,成为“子孙万代,人莫能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只留下了长城,他却将给后世留下功在万代、远比长城更有实用价值的大运河。隋炀帝非常有才,但也相当自负,他经常对侍臣曰:“天下皆谓朕承藉绪馀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矣。
”意思是,世人都说,我是太子才有天下的,呵呵,如果通过科举考试选皇帝,那我也是第一。著名才子薛道衡死后,隋炀帝幸灾乐祸的说道:“呵呵,你还能做‘空梁落燕泥’诗句吗?”王胄死了,隋炀帝也不放过他,调侃道:“‘庭草无人随意绿,多好啊!你再做一首我看看。”为了完成这一伟大的政治理想,一场轰轰烈烈的建设运动在隋帝国开展起来。隋炀帝认为,作为大国的君主,做任何事都要有大国的气派,因此,听不得任何反对意见,还从容不迫的对秘书郎虞世南曰:“我性不喜人谏,若位望通显而谏以求名者,弥所不耐。至于卑贱之士,虽少宽假,然卒不置之地上。汝其知之!”意思是,我天性不喜欢所谓直言进谏的人,都说他们忠诚,但我最不能容忍。你们如果想升官晋爵,一定要听我的话。”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二月,一口气干了八年宰相的杨素,终于老态龙钟了。在过去谋权篡位的过程中,隋炀帝和他同舟共济狼狈为奸,两人结下很好的友谊,合作的非常愉快,杨素如日中天的时候,除牛弘等少数官员外,朝中百官几乎没有一个不遭到他的凌辱践踏。炀帝坐稳江山后,开始思考解决杨素的问题,他的门生故支遍天下,严重威胁着皇位。更疑惧的是,政变黑幕是杨素与他一手策划的,前因后果、细枝末节,杨素了如指掌,杨素可帮助他篡位,也可另立立帝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