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8400000042

第42章 秀才朝廷,鼠目寸光 (3)

齐泰,“初名德。洪武十七年(1384),举应天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礼、兵二部主事。雷震谨身殿,太祖祷郊庙,择历官九年无过者陪祀,德与焉,赐名泰。二十八年,以兵部郎中擢左侍郎。太祖尝问边将姓名,泰历数无遗。又问诸图籍,出袖中手册以进,简要详密,大奇之。”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行政秘书人选,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政治才能,是一位对经书学有大成的学者,特别精于礼和兵法。他在洪武帝弥留之际受顾命,以护卫皇太孙和嗣君,被建文帝任命为兵部尚书。黄子澄,“洪武十八年,会试第一。由编修进修撰,伴读东宫,累迁太常寺卿。”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渊博的学者,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并参与国家政事。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如果说齐泰具有行政秘书的才能,那么,黄子澄只能算个大学历史学教授或者社科院的历史学研究者。

方孝孺被召为翰林侍讲,翰林侍讲方孝孺是建文帝身边的主要谋士,幼时就以聪敏机警著称,后师从当代名儒宋濂,诗文为时人所推崇。据说后来成祖入南京继帝位时,怪僧姚广孝怕成祖方孝孺像杀他,为之求情,说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

这三位儒家学者以各种不同方式影响皇帝。三个人变成了皇帝的心腹,用儒家的修齐治平理论教育他。他们都勇敢、正直,但是,但同时又都是书呆子,对于朝廷问题的分析往往限于纸上谈兵,不切实际。这种情况下,文人获得了比以前更高的政治地位,因此他们胆量也大了,对朝政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建文帝忠心耿耿,士为知己者死,中国知识分子最有血气的表现,这也是后来大批文臣甘愿为建文帝殉难的原因。

建文刚当皇帝,连王位都没坐暖,这二位便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主张立刻削藩。更糟糕的选择是,二位居然商量出一个策略,“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以刚猛治国,乱世用重典,法外用刑情况严重。他认为:“法严则人知惧,惧则犯者少,故能保全民命。法宽则人慢,慢则犯者众,民命反不能保。”

建文帝即位仅一个多月,下诏全国行宽政、平反冤狱。洪武时期的一些冤假错案得到了纠正,一批无辜的官吏得以恢复自由,被发配远方的人也得以回到家乡。据记载,建文朝监狱里的罪犯比洪武朝减少了三分之二。

建文元年(1399)正月,建文帝令减轻江浙地区的田赋。明初以来,朱元璋憎恨江浙地区的缙绅当年依附张士诚。因此对江浙地区的田赋征缴明显重于其他地方,另外,朱元璋特意规定江浙人不许担任户部的职位,目的在于防止江浙人偏袒家乡。建文帝认为江浙重赋只是用惩一时,不应该形成定制,既然田赋减轻了,浙东人自然也可以担任户部的官职。

建文帝在安定的生活中成长,接受的是儒家学说的熏陶,缺少对现实的了解,而且他所重用的大臣也多是读书人,因此改革中难免有理想主义色彩。他接受方孝孺的建议,甚至要恢复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他还使用一些《周礼》中的官名,依古制改革某些官职。

在削藩问题上,朝臣本来有着不同的意见。以前军都督府左断事高巍和户部侍郎卓敬为代表的一些大臣主张采用汉代"推恩"的办法曲线削藩。他们建议建文帝把藩王的权力分封给藩王所有子孙而不仅仅是嫡长子一人,而且要异地分封,这样藩王的权力就会逐渐削弱,不会再威胁到朝廷。卓敬更是建议建文帝立即将燕王迁封到南昌,既维护了亲情,又削弱了他的力量。建文帝认为很好,却没有去实行。以齐泰、黄子澄为首的大臣坚决主张削藩,但在具体削藩策略上有所不同。黄子澄认为燕王实力强大,应该先削弱小的周、齐、代诸王,去燕王的羽翼,待时机成熟再削燕王。

齐泰则主张擒贼先擒王,只要先铲除燕王,其他诸王自然无力反抗了。可惜的是,建文帝听取了书生黄子澄的意见。建文帝并未意识到他的行动实际上已经打草惊蛇,燕王朱棣正发展势力,蓄势待发,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建文帝在位的4年,所积极推行的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也是深得民心的,那又为何以失败而告终呢?这与他削藩策略失误有直接关系。他一直视燕王朱棣为最大的威胁,然而他并没有果断地直指燕王而是先削了其他五藩,给了朱棣充分的准备时间。当初户部侍郎郭任认为先削五王在战略上犯了错误,主张尽快用兵燕王:"天下事,先本后末则易成。今南京朝天宫日储粮粟、备军实,果为何者?而北讨周,南讨湘,削燕之举则经年无期,实为舍本而图其末。用兵贵乎神速,锐气既竭,姑息随之,正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臣恐朝廷将坐而自困耳。"郭任这段话在今天看来无疑是正确的,但建文帝当时并没有意识到。

其实,朱棣本人也可能知道礼葬的并不是建文帝本人,但这并不影响举行礼葬仪式,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遮蔽天下人耳目,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坐上皇帝的宝座。朱棣是让胡以颁布御制诸书和访寻张邋遢的名义探寻建文帝的下落,前后长达16年之久。这里所说的张邋遢,就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张三丰。他是个奇人,不修边幅,飘忽不定,据说能一日千里。成祖对胡侦缉建文帝的事情非常重视,不允许他为母“丁忧”的请求。永乐二十一年,胡匆忙赶回北京,恰巧成祖北征驻军宣府。胡赶到宣府时成祖已经休息,听说胡回来后马上接见,二人一直谈到四更。《明史》中说:“先未至,传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看来胡是打听到了建文的确切消息,似乎事隔多年建文帝已经没有重夺帝位的想法了,成祖朱棣由此放心,不在究问建文帝踪迹。

据《明史》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在郑和的船队里,还有一部分是锦衣卫,专门负责侦缉,至于是否探知建文帝踪迹,就不得而知了。

建文最喜欢的是黄子澄,尚未登基的时候就和他商量过未来军国大事,但这位老兄又是个什么货色呢?不但对天下大势缺乏必要的了解,制订了过于激进的政策;而且还乱出奇计,放虎归山;更有甚者,还搞欺上瞒下的手段,在李景隆大败之后为了掩饰自己荐人有失,居然密令小李勿要上奏打了败仗的事实。齐泰比黄子澄好些,至少知道当发动的时候应该发动,如果生逢成祖手下的话,他可以凭记性和计划能力当个非常不错的技术型官僚,可惜却不幸站错了队。齐泰的见识比黄子澄高,但是他们意见相左的时候,建文却总是听黄子澄的。例子很多,比方说应该先削燕还是后削燕的问题,比方说应该把燕王儿子扣下来的问题,比方说是不是该让李九江这位赵括式人物带五十万精锐伐燕的问题。至于方孝孺先生,他做学问当贤哲是非常了不起的,可是治国平天下就差点儿劲了,复古的兴趣上来,居然连井田制都搬了出来。

建文帝即位后,宣布太祖“遗诏”,其中关键内容在最后:“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城)。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惟护卫官军听王”。此诏用意,一是怕诸王以哭临大行皇帝为名忽然带大兵进京夺位,二是明令各藩王属下官吏直接听命朝廷。诏下,诸王不悦。这些人互相之间秘密通风报信,都私下讲是新上任的兵部尚书齐泰从中阻挠他们这些“孝子”进京哭灵。

当时,本来凤阳还有留守军队数万,但守将认为中都不能轻弃,死心眼固守中都。驸马梅殷在淮安也有数万兵,也因消息隔绝,不知所为。

建文帝到了这个地步,惊惶忧郁,天天徘徊殿庭间。不久,他招方孝孺问计。方孝孺只是一大儒,兵事根本非其所长。他只能在朝班上抓住李景隆,说:“坏陛下事者,此贼也。”请建文帝下令杀掉他。群臣班中共冲出十八人,都咬牙切齿,愤怒之下,争相上去拳打脚踢,差点把李景隆当众打死。

把李景隆暴打一顿,火气稍消,方孝孺出主意说:“城中尚有劲兵二十万,城高池深,粮食充足。应把城外居民尽驱入城,并把城外木材全部抢运入城,使得燕兵无攻城之具,日久就会自行撤离。”

不久,户部侍郎卓敬又上密疏,奏请裁抑宗藩。疏入,不报。建文帝留中不发,实际上是正在认真考虑削藩的步骤。虽然卓敬上的是“密疏”,但诸王耳目众多,消息早已传开,于是燕、周、齐、湘、代、岷诸王频相煽动,流言四起,多闻于朝。事已至此,建文帝就把从前的老师黄子澄和兵部尚书齐泰秘密招至内殿,商议削藩大事。齐泰认为燕王拥有重兵,且“素有大志”,应该先拿燕王开刀,削夺他的藩地。黄子澄持相反意见,认为燕王久有异志,一直秣马历兵,很难一下子搞掂,他主张应该宜先取周王,剪去燕王手足,然后再图燕王不迟。

建文对于藩王的基本态度是提防且恐惧,这并非是在登基后才突然产生的,还是皇太孙的时候,他曾经与黄子澄有过著名的东角门对话,允炆说“诸王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奈何?”对曰:“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汉七国非不强,卒底亡灭。大小强弱势不同,而顺逆之理异也。”建文即位之后,很快就找来了他,“先生忆昔东角门之言乎?”子澄磕了个头:“不敢忘。”然后转身去找齐泰商量对策,齐泰的想法是先拔掉各位藩王中最有人望能力最强的燕王,但是黄子澄却觉得应该先从软柿子开始捏起。就当时他们所面临的局面和历史上可参考的例子而论,两种方法很难说哪个更加优秀。特别是考虑到当时其他藩王的行为和燕王的低调。

朱元璋留给建文的帝国还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国家,虽然藩王手中各自拥有一定兵力,但其余的大部分兵权还是归于中央的。如果建文愿意选择怀柔或者干脆雷霆的策略,结果还是很难说的。

建文朝中对于藩王问题有两个基本态度,一个是主张削除,一个是主张亲睦。主张亲睦的人从两个方面考虑问题,一是大家好歹同门,没必要如此对待他们;一是说如果太过高压的话,反而会让不想造反的人逼上梁山。主张削除的人则分为两派,一是怀柔后慢慢削除的曲线派,一是打算雷厉风行的严厉派,齐黄二人都是属于严厉派。

同类推荐
  • 清华财商课

    清华财商课

    本书是以部分清华企业家、创业者创业经历为基础,结合中国国情,其内容涵盖了整个致富流程,从树立致富观念、白手起家,到最后的守业、致富教育、分享富人的思维方式,介绍了如何有效提高个人的财商。
  • 短线狙击手

    短线狙击手

    本书分为6章,内容包括:短线交易之前人之智、短线交易之与庄共舞、短线交易之必备利器、短线交易之买卖技巧、成交量的分析、投资操作风险警示。
  • 识人用人有学问

    识人用人有学问

    识人用人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领导者要团队与成员共同成长,才能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历史上无数的例证告诉今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有做事业的人。识别真正的人才,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善待他们,才能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成就团队的辉煌。当今世界上独霸一方的大企业的经验也在警示着管理者们,“人”是财富,是企业里最大的投资,不要浪费本身已有的人才,发挥他们本身的价值,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惊喜的。识人用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只要管理者有心,就能从这本书中收获许多,从而带领企业由优秀走向卓越,实现基业长青的远大目标。
  • 有一种战略叫集中

    有一种战略叫集中

    本书容入了对中国500强老总的智慧进行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任何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人,能出人头地的人,都一定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全力以赴向目标挺进的人。谁也挡不住,什么也分散不了他的心、他的思、他的行。他们深深坚信:非集中无以立业,非找“点”无以起步!
  • 领导者的工作效率

    领导者的工作效率

    本书由以下四位作者合著:Л·Н·波诺马廖夫(历史学博士、本书责任编辑)、В·П·奇奇卡诺夫(经济学博士,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Г·А·科瓦廖夫(经济学副博士),В·П·马泽林(经济学副博士)。本书综合分析了现代化生产管理体系中领导者工作的各种问题。研究了领导者与劳动集体的相互作用,创造高效率工作的条件及领导方法等问题。在对许多企业的经验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和综合概括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完善经济领导者工作组织和提高其工作效率的建议。
热门推荐
  • 霸道警花之荆棘玫瑰

    霸道警花之荆棘玫瑰

    女人二十一朵花,到了三十豆腐渣。步入大龄剩女之列,求嫁又恐遇渣男。一次美丽的邂逅,见证隔沙般的爱情。爱情手册,你强他就弱。在我的爱情字典里没有失败的婚姻,只有丧夫的独身,你敢娶我吗。不敢,不敢不娶,我怕死。
  • 女总裁的男秘

    女总裁的男秘

    特种兵王栾,因不满婚事离家出走,为了生计,进入一家公司打工,而公司的老板竟是他的未婚妻。
  • 庶女嫡妻

    庶女嫡妻

    穿成了将门庶女?运气还不错,啥,冲喜出嫁?勉强答应好了,可这夫君家里却好似一个大染缸,各房心思谋算,她怀胎十月被人残害失子,你不仁我不义,杀子之仇不共戴天!粉身碎骨?不好意思,您一人先去陪我儿子好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条手链的姻缘

    一条手链的姻缘

    因为夏笙的朋友林芳芳意外得的一条手链,却招来豪门之争,与蓝曦凝有着相同长相的人,意外遇到豪门男子妘宸,能否进入豪门,妘宸是否真的爱过夏笙还是因为手链,谁是手链真正的持有着?深爱着妘宸的蓝曦凝会怎样对待夏笙,而慕容谦是真的喜欢夏笙还是为了让妘宸丢脸,妘宸和夏笙能否生活在一起,他们又有怎样的爱情故事……
  • 错过了还能不能重来

    错过了还能不能重来

    她们小时候聪明、可爱、活泼、开朗但是因为某种原因,而离开了美国,去了法国接受魔鬼般的训练,而十年之后她们又回来了,在学校遇到了五个校草,他们又会擦出什么爱情火花呢?
  • 夏之浮光

    夏之浮光

    少女陈慕雯自小成长环境单纯,性情温和细腻,进入高中后结识了叛逆女孩方晔云,并由此与好友方晔云同父异母的兄长方晔扬开始了一段与校园岁月为伴的爱恋。然而在高考失利、好友自杀、兄弟插足等重重考验下,两人之间也面临着一个又一个与成长、爱情、亲情有关的课题。当昔日的柔弱少女和青葱少年告别校园、踏入社会,当两人久别重逢之后,是否还会再度携手?关于双鱼座女生和巨蟹座男生的夏之浪漫爱情,在这段故事里,我们一起寻找、思念、笑或者流泪,只为找到幸福之光,与我们的人生达成最终和解。
  • 丰碑回忆录

    丰碑回忆录

    “瑞爷啊,你说你怎么也穿越了呢。。””怎么,不行啊“”不是,这穿越大军千千万你赶个什么趟啊。。“”说的跟你没穿越似的“”额。。细节细节,既然都穿越了,那就跟观众老爷说说你的经历吧,瑞爷“”。。。“”怎么了瑞爷?“”额。。大师啊,家里出事了,我得赶回去,你自己看着办吧“”哎。。哎。。瑞爷。。不带你这样的,好吧观众老爷们,瑞爷穿越后那点破事就由我来跟大家说说吧“
  • 两世情缘:爱你,从不后悔

    两世情缘:爱你,从不后悔

    两世的情缘,越爱越深。第一世,他们深深地爱上了彼此,最后不得不以悲剧告终。第二世,他是帝国的王,天下的主宰,她是将军府的大小姐,却是帝国人尽皆知的废物,无法修炼。一次完美的邂逅,他们对彼此产生了感情。可是当他们想起了前世时,知道了自己的使命时,又该何去何从呢?
  • 参商无常

    参商无常

    参商,即参星、商星。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永不相见。参商者,一喻彼此对立,不和睦;二喻喻亲友隔绝,不能相见;三喻有差别,有距离。命不可违,世事无常。生活从来不予人千分顺意,苦辣酸甜全要品尝。若我能在千万的人海中独握你的手,可否让我在漫长的未来里,遇见最美的时光......这是一个别扭的故事,这也是一个走过千山遇见最初的故事,这还是一个拐来拐去最终圆满的故事。
  • 鬼面将军的自恋妻

    鬼面将军的自恋妻

    她,是现代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因一次外出旅游,汽车发生车祸,而来到了这个历史不存在的丰祈国,成了尚书府的三小姐,什么,刚来就要嫁人,还是那个魔鬼将军,不过既然逃不掉,干脆安心嫁人,反正只是换个地方睡觉而已。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