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90600000022

第22章 从父亲的老照片说开去

2008年8月29日,《宁波晚报》刊登了宁波人民银行原工会主席胡祖荏,退休20年来一直在寻找他1957年参加全国工会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时与中央领导同志的合影,终于在当年7月从中央历史档案馆拿到了这张珍贵照片的新闻。我父亲看到这个新闻后,对我说,他也参加了这次大会,也希望能够拿到这张照片。于是,我从写这个新闻的记者那里要来了胡祖荏老人的电话,联系上后,去他家拜访了他,听了他讲拿到这张照片的曲折过程,并且在他那里要到了当年拍摄这张照片的照相馆——北京大华照相馆的电话,回到办公室后,立即与对方联系上了。

那天与胡老伯聊得很愉快。临告别时,老人突然想起来,说家里还有3张他当年在北京开会时,与宁波地区的其他几位代表游览北京的一些著名景点时拍摄的合影,不知道里面有没有我父亲的形象。我说快让我看看。他从箱子里拿出一本笔记本,翻开来,里面夹着3张名片一样大小的老照片,是七八个人的合影。尽管这些照片拍摄于半个多世纪前的1957年,尽管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生,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我的父亲。这些照片真的是太珍贵了,我十分激动,因为我看到了父亲51年前的“光辉形象”。我马上把这些照片送到照相馆去扫描放大,把它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送到父亲手里。父亲也很高兴。他说他自己还从来没有看见这些照片过呢。

半个月后,北京大华照相馆把这张拍摄于1957年9月2日的合影寄到了我的手中。这张合影宽22厘米,长212厘米,有近2000名代表参加了合影,当时的中央领导悉数在场,确实是一张珍贵的历史老照片。

我在第一时间把照片送到父亲手里,他十分激动,连忙在书房的写字台上展开老照片,戴上老花镜,仔细地寻并欣赏着觅自己在照片中的“光辉形象”。看着父亲的一头银丝,再端详一下父亲的专注神态,我的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当我写下以上文字时,关于父亲的记忆,一一浮上心头——

父亲出生于1930年。作为长子的他,10岁起就去地主家里做放牛娃,自己养活自己。1946年,父亲16岁时,他的舅舅荐他去上海五洲化工公司做学徒。五洲化工公司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化工企业。1949年上海解放时,父亲已经学徒3年满师,成为制皂车间的小师傅了。就在这时候,老家开始土改,要分地到户了。我的一辈子未做过农活的爷爷(新中国成立前他长年在轮船上做水手,足迹踏遍世界各地),担心家里的地没人种,几次三番要求父亲回家来种地。父亲是一万个不愿意。那时,他白天忙工作,晚上上夜校学文化,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完全可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工人阶级的一分子,这也是他最想要的生活啊。后来是爷爷亲自去上海把父亲押回了老家,让才20岁的他担当起支撑全家人生计的大任。

1951年底,当时的宁波地区为引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开始筹建国营农场,向社会招收职工时,父亲第一个报名。这样,父亲就成了农场的第一代员工。与生俱来的组织能力和不怕吃苦、会动脑筋的素质加上在上海的工作历练,让他很快地就在单位里脱颖而出,成了农场的骨干。当时的农场领导,都是老资格的南下干部,他们都十分器重我父亲,第二年,就让他担任生产大队长,主管整个农场的生产工作。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正打得热火朝天,父亲热血沸腾,报名要求参军赴朝作战。体检合格了,军装也发下来了,要动身前,中央鉴于已与美方签订了临时停战协议,形势相对缓和了一些,于是就命令这一批新兵暂缓启程,在原地待命。这一等,几个月没有动静,最后是不了了之,发下来的军装被收了回去。

没有当成志愿军,父亲为此感到十分遗憾。他后来常常感慨地说,要是当年上了朝鲜战场,要么血洒疆场,要么就可能成了战斗英雄。

1953年,鉴于父亲一贯的良好表现,组织上决定把他作为调干生,保送他去当时的浙江农学院深造。考察表都填好了,政审也通过了,就在我父亲陶醉在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的时候,想不到我奶奶却出面来阻止了。因为她听说,父亲将来从学校毕业后,要面临全国分配,很可能会被安排去外地工作。她怕这样一来,以后会看不到自己的儿子了,因此要求组织上别送他去学校读书。我父亲是个孝子,母命难违。我奶奶的这个不可理喻的举动,就这样彻底改变了我父亲的命运,把他一辈子拴在了农场。

1956年,父亲当选为浙江省人大代表,这在当时是一个很高的荣誉。1957年8月,父亲作为宁波地区的8位代表之一,出席了全国工会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了当时中央领导的接见。于是就有了今天收到的这张有近2000名代表与中央领导合影的照片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的前7年,是父亲一辈子最辉煌的时期,好运连连,荣誉多多。但是,人生从来都是祸福相存相依相互转化的。在他还沉浸在事业的顺利、爱情的甜蜜,而对灾难完全没有一丁点思想准备的时候,命运对他露出了狰狞的一面。

1957年底,反“右”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父亲因言获罪。血气方刚的他在宁波地区“四农单位”(农场、农校、农科所、农机所)党委扩大会上,为一个农校老师受不公正批判而仗义执言。结果是,那个老师仍被戴上“右派”帽子,而父亲也戴上了“右倾分子”的帽子,被撤销党内职务,受到留党察看一年、行政降级的处分,直接从主管业务的副场长降为一个生产队长。

这个打击对父亲是致命的。尽管一年后,组织上撤销了他的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复出后担任了农场副场长兼畜牧分场的场长。但是实际上,这个变故留给他的后果很严重。他的未婚妻、一个美丽的小学老师终于承受不了家庭的压力,离他而去。两年后,父亲娶了东钱湖畔的一个“成分”相对较高的人家的女儿为妻,那就是我的母亲——这是后话。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四农单位”很快就成了“重灾区”。因为“四农单位”有大学生、有产业工人、有技术干部,人员构成复杂,而且来自五湖四海,“革命性”和“战斗性”都特别强,特别是农校的大学生成立了造反组织,他们和宁波市区的造反派相互联合,兴风作浪,踢开党委闹革命,今天斗“反动学术权威”,明天打“走资派”,把好端端的一个单位搞得乌烟瘴气。父亲就成了造反派的批斗对象。

1967年5月5日,这一天是立夏,父亲带团去绍兴的东湖农场参观学习,在宁波南站候车时,他的一个老同事突然气喘吁吁地赶来,告诉他单位里的造反派联合市区的“工联总”要来车站揪他回去进行批斗,让他赶快躲避。父亲连忙嘱咐另一位负责人仍按原计划带大家去绍兴,他自己则从火车站趁乱脱逃,从此隐匿人间半年多,连我的母亲都不知道他去哪里了,到底是死是活。后来,父亲告诉我,这半年多时间里,他在数十个亲友家里呆过,长则两个月,短则一两天,直到武斗高潮退去,他才“重现人间”。

父亲的一生经历跌宕起伏,极具故事性,甚至富有传奇色彩。他的身上有着太多令我着迷、令我感动的东西,让我常常感慨不已。

我总结了一下,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是这样的一个人——

首先,父亲是个性格豪爽的人,朋友遍地,江湖上声名远扬。父亲有正气、有义气,也有一点匪气。他的热情好客是出了名的。从小到大,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们家里的客人特别多,三教九流的朋友们都愿意跟他交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物资短缺时代,买东西都要凭票,烟酒更是限量供应。那时,我们全家都吃食堂,每每家里来了客人,打老酒就成了一件大事。父亲就把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我。其时我才是一个十来岁的孩童,可是早就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学会了向亲友、邻居“征集”这些票证的技巧,能保证来我家的客人都能喝上酒。因为我知道,家里来了客人是父亲最开心的时候。说到这里,我特别要感谢我的母亲,她性格开朗,善解人意,为人真诚。父亲的客人到家,她都热情接待,毫无怨言,给足了父亲面子。现在,熟悉我的朋友们也评价我热情开朗,为人和善,这方面确实是缘由我父母亲的言传身教。

父亲的热情好客也给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召集相关人员在行政楼开会研究生产工作,会开到一半,行政楼突然被造反派包围,造反派要冲上楼去抓父亲这些“臭老保”,父亲立即组织与会人员自卫,一边用会议桌堵死楼道,抵抗造反派的冲击,一边用热水瓶、玻璃杯、墨水瓶、桌椅板凳作武器,狠狠地反击造反派的进攻。父亲更是身先士卒,一直站在最前面,保护其他的被围人员。据同时被围的父亲的老同事后来跟我说,那天,有两个造反派突破父亲他们的“封锁线”,冲上了行政楼,与我父亲纠缠,双方开展了肉搏战,结果,我父亲一发力,把其中的一个抓住后,举起来,像扔垃圾一样,把他狠狠地摔下了楼道。另一个见状,吓得连滚带爬逃了下去。就这样,行政楼被围困两天两夜,双方僵持不下。这个情况恰好被第三天来我家看望我父亲的一个朋友看到,那个朋友立即回去,通知了我父亲的众多农民朋友,那些朋友们组成一个救援队伍,拿着扁担锄头等农具,浩浩荡荡地冲过来,驱走了这些造反派,把父亲和这些“臭老保”救出来,护送到我父亲在东钱湖山岙的一个朋友家里保护起来。如果没有好人缘的基础,凭父亲敢于如此对抗造反派的这一做法,肯定成了造反派的棍下鬼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传奇,但是却真实地发生在我父亲身上。

其次是,我父亲十分的精明能干。这种素质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什么工作都拿得起做得好,而且是样样比人做得好,不得不让人折服。他的眼光很独特还很毒辣,看什么问题都能看到根本。初次跟他打交道的人,都有一点怕他,怕他的眼光尖锐,怕他的言辞犀利。尤其是父亲有杰出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天生有群众领袖素质。这个素质体现在他的言谈中,他的口才一流,有演说家的天赋。很小的一件事,从他的嘴里讲出来是那么的有趣、生动。他的老同事都知道,常常是父亲只在火柴盒上写几个字,就能上台作两个小时的报告,而且绘声绘色。那些群众熟悉的方言土语,一到他嘴里,特别生动,真正地化腐朽为神奇。生活中有些人能干而不善谈,有些人善言而不能干,而我的父亲是既能干又善谈,这一点,着实令我骄傲。

父亲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十分好学。他这辈子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一生都对自己有要求。退休后,他每天都大量地读书、看报,还做学习笔记,关心天下。这种精神令我感动,也正因为此,他的精神状态一直非常好,思路清晰,思维敏捷。父亲的记忆力超群,几十年前的往事,现在说出来,就像昨天才发生的那样,时间、地点、当事人、事情经过,一点都不会记错。前些年,他的一个老领导要写回忆录,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记不清楚了,专门把父亲请到他家,请我父亲帮助他回忆回忆,父亲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后来对照史料一查,没有一点误差。

而最让我敬重的还是父亲的心胸豁达。父亲这辈子受到过这样那样的挫折,但他从来没有对生活失去过信心。他为人真诚,乐于助人,坚持正义,宁可自己吃亏,也要保护别人,具备了一个男人的完美品质。记得“文革”结束后,清理“三种人”时,当年那些要斗他打他的造反派,在他面前痛哭流涕,请求他的宽恕。我父亲一点不记他们的仇,还实事求是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面临的困难。他重感情、讲义气、有担当,坚持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因此他的群众威信高。大家有事都会找他,请他帮忙,求他出头,他总能仗义执言,为大家争取正当利益。

父亲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发展,对不正之风深恶痛绝,抨击社会丑恶,依然肝火旺盛。尤其是父亲对人对事始终保持自己的看法,不唯上,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

当然,毋庸讳言,父亲身上也有缺点。他的同事都认为他比较主观,甚至是有一点霸道的。工作上,他自己拿定的主意,不会因为别人的意见而改变,也就是说,他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喜欢我行我素,这个缺点贯穿了他的一生。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听到他的老同事还是老朋友评论他,总是在褒扬他的同时,最后会提一下,他什么都好,就是太主观了。而且父亲还是一个话题控。如果跟他在一起聊天,那你基本上只有听他滔滔不绝的份,旁人很难插上话。而在我的眼里,父亲还有一个很大的毛病,那就是急性子。从正面看,可以说他的执行能力很强,无论做什么事情,现在能做的,不会说等一等再做;今天能够做的,绝不会拖到明天做。这往往会让他的同事疲于奔命。而且父亲肝火旺盛,脾气火爆。从小到大,我经常看到他发起火来呈雷霆万钧之势。记得我十来岁的时候,有一次不知道做错了什么惹他发怒了,一个巴掌甩过来,我从屋内直接就跌到了屋外。以至于当我写这段文字时,右手会不由自主地去摸自己的右脸,那个巴掌的痛楚还留在我的记忆里。

父亲也抽烟,他坐在办公桌前,左手握拳,右手抱着左手,食指勾着香烟,烟雾在他的眉前轻绕,他微闭着眼睛,双眉轻聚,作沉思状,在我的眼中,这个时候的父亲,最帅了。

父亲的形象也很酷,年轻时浓眉大眼,血气方刚,声如洪钟,特别有型。岁月不饶人,父亲老了,80多岁了,满头银丝,牙齿开始脱落。但他的身体尚好,腰板仍然笔挺,两眼依旧炯炯有神,思路仍然相当清晰,一点没有老人常有的那种“背”态。只是他现在显得孤独,他的那些老朋友纷纷凋零。他不打麻将不玩扑克,周边的那些老人大多与他说不上话。所以我每周五中午去看他,陪他喝一点酒,做他的听众,听他说两个小时的话,这个时候就是他最快乐的时候,我就用这样的方法尽孝。

今天中午,我又去看望父亲了。下午我要告别出来的时候,他让我买好明天去杭州的火车票,说要去杭州看望近九十岁的老领导(一位三五支队老领导)。我知道,他的老领导想他了,而他也又要与老领导一起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了。

2008.11.29

说起阿三的变化,村里人一致的评价是,阿三娶到了一个好老婆。这真的是又印证了那一句名言:女人是男人最好的老师……

同类推荐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塞万提斯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塞万提斯

    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够游历世界的各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采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它将帮助青年朋友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学的素养。
  •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经典力作,分为散文、书信和诗歌三部分。“散文篇”精选了《巴黎的鳞爪》、《我所知道的康桥》《天目山中笔记》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书信篇”精选了与陆小曼所写的信件,记录两人不为人熟知的情史。
  • 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思考

    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思考

    本书为陈祖芬的中国故事系列丛书,共十六本,在这十六本书里,有作者的生命脉络,这是读者朋友们能触摸得到的。本书收录了“女孩”、“世界是由不安分的人创造的”、“让我糊涂一回”、“生活向你提供信息”等20余篇文章。
  • 十年非常语文梦:孤舟话语

    十年非常语文梦:孤舟话语

    十年磨一剑。这是一位血液里流着语文热情和激情的青年教师的智慧结晶。全书不仅记录了春来老师十年的追梦心路历程,而且全面展示了春来老师对语文的解读对语文问题的思考和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诠释。
  • 故乡他乡:上海青年支边往事

    故乡他乡:上海青年支边往事

    他们,是一群有着共同经历的人;看上去已经不年轻了,脸上印着沧桑,有的生出白发,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支边青年”。那么,他们究竟是新疆的上海人,还是上海的新疆人?究竟是支边青年,还是知识青年?究竟是应当扎根边疆,还是应当落叶归根?这一连串的话题,将会成为历史的过去,却依然是留到今天的记忆。
热门推荐
  • 傲世衍天

    傲世衍天

    他是鸿钧无上法诀‘衍天秘典’的唯一传人!他是一呼百应的黑道教父!他是娱乐圈的王牌经纪人!他是世界100强企业排名第一的‘龙天’企业的幕后老板!他是修真界中异军突起的小门派‘衍天宗’的创派祖师!他是个极度专一却又众美缠身的英俊少年!他叫做‘傲方’!
  • 末日逐生

    末日逐生

    无超人,无异能,无飞天遁地。在这个丧尸肆虐的时代,我只想......活下去!(书群14556190,来了的顺手收藏下~*~)
  • 薰衣草之恋

    薰衣草之恋

    刚回国第一天就被老爷子嫁了出去,逃婚还撞到了第一校草,不光如此他竟还神经病的要我做他的GF!挖靠,你以为你是B.Z老大又怎么样?我们走着瞧啊!
  • 不死妖姬:邪王的爱妃

    不死妖姬:邪王的爱妃

    最初的相遇,再一次的轮回。他等她,他恋她,他视她若珍宝。他是绝色冰冷的战神,她是微笑着屠杀的天神。强大到不老不死,不伤不灭的两人互相执手,绝望末路中等待希望的救赎。佳人在怀,谁又去理天下动乱?他的心里只有她,伴她生,伴她死。眼前明明是无尽的悬崖,却不畏惧,伴她前行。笑望着,待情修成正果。
  • 曾经的你,现在的我们

    曾经的你,现在的我们

    曾经,现在是否会有不同。你,我们终于再次邂逅,一段漫长的时光,我们执手不放!
  • 温公续诗话

    温公续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遵命!Master!

    遵命!Master!

    罗贝贝身为千金小姐,在逃婚过程中被一个红发大叔所“救”,然后厚着脸皮呆在别人家里白吃白住,还打扮成村姑的样子去上学。结果认识了大名鼎鼎,性格恶劣的大明星左柏银,后来不小心弄脏了他的衣服,被迫要做牛做马,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罗贝贝!帮我把衣服上的扣子定好!”“遵命,Master!”
  • 古鼎

    古鼎

    重器古鼎在河南安阳悄然出土,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各路人马蜂拥而至,可出土的古鼎却踪影难觅。正当各方势力绞尽脑汁之际,巨鼎又不费吹灰之力地呈现在众人眼前。是谁在背后玩障眼术?巨宝又将花落谁家?
  • 清净

    清净

    在当今社会,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生活要能事事如意、不受外界干扰,实在很不容易。既然人世问有这么多不如意的环境要面对。不如先自我净化,让内心世界保持清净。《清净》通过大量的禅宗故事,从慈悲心、平常心、随缘、舍得、放下、活在当下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使尘世中忙碌的人们在禅的智慧中修清净心。只有内心清净,才不至被各种境遇所牵引,才能远离烦恼,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清净》由孟阳编写。
  • 霸道皇后重生之恶毒王妃

    霸道皇后重生之恶毒王妃

    “自古帝王无情”以前以为自己不可能遇到,可没想到偏偏落到自己身上,当年爹娘也劝过我,哈哈哈,这一切都没关系了,既然上天给了我一次重生的机会,那我绝不会放过你们俩,我会慢慢折磨你们!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