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91000000012

第12章 屯田定边,千古之谋

这一年的秋天,赵充国由于过度操劳,病倒军中。这时的先零,虽然被赵充国击败,退到湟水西岸,但主力犹存,一旦喘息已定,仍有兴兵犯境的可能。宣帝见战事经年未决,而赵充国又“年老加疾,一朝之变(病故)不可讳”深感忧虑。见赵充国按兵不动,就派破羌将军辛武贤去做他的助手,催促他“急因(趁)天时大利,吏士锐气,以(在)12月击先零羌”。

在此期间,羌人已有一万多人相继归降,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人马在负隅顽抗,原先汇集到这里的五六万汉军,继续留在边境只能徒费粮草,而且东方和北方的边防已显空虚,实在没有全部滞留的必要了,赵充国考虑到叛军余部虽不能马上制服,但其土崩瓦解已指日可待,就决定采取“屯田之策”,撤回骑兵,留万余步兵屯田,既可待机破敌,便于持久作战;亦能解决粮草营运困难,压缩军费开支,以减轻国家负担。

屯田之事,始于汉文帝时,武帝、昭帝两朝也采取过这项措施,除了让边塞戍卒在驻地屯垦,自给自足以外,主要是征召农民,从内地迁徙人口,到边郡开荒种植,充实当地经济,利于战时征调。而赵充国采取的“屯田之策”,是在前代民屯,戍屯基础上,让执行作战任务的野战部队,在战斗间歇时从事农耕,以农养战,以战护农,兼收养兵与讨敌的双重效益。仅此一策,既可保证对羌作战的最后胜利,又使汉朝边防得以长治久安,这是军事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

可是,赵充国建议屯田的奏章还没递交上去,却接到了宣帝下达的进兵旨令。中郎将赵邛(赵充国之子)很为父亲担心,就请人去劝赵充国:如果真的大军出击,会丧师辱国,您坚持按兵不动是应该的。但若只是有利与不利的问题,又有什么值得争执的?“一旦不合上意,遣绣衣(御史)来责将军,将军之身不能自保,何国家之安?”听了此言,赵充国十分感慨,他叹息说:“这是多么不忠心的话啊!当初若用我之计,羌人何至如此猖狂?以前推举可去西羌的使臣,我举辛武贤丞相、御使却奏请派遣义渠安国,结果坏了大事。金城、湟中谷米八钱一斛时,我对大司农中丞(大司农,掌管全国粮食租税的官吏。中丞是其属官)耿寿昌说,买进200万斛,羌人就不敢轻举妄动了。耿中丞只申请买进100万斛,实际才买到40万斛罢了。等到义渠安国二次出使,又用去了一半。失此二策,羌人故敢为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兵久不决,四方民族一旦发生变故,乘机起来生事,再有谋略的人也难以收抬局面,难道只有羌人值得担忧吗?”于是不计个人得失,决心犯颜直谏:“吾固以死守之,明主可为忠言”。毅然上书,请求屯田。

赵充国在《屯田奏》中,先从用兵之道谈起,申明军事活动直接关系国家安危,“举得于外,则福生于内,不可不慎”。一个正义的国家,用兵应以“明德除害”为目的,非不得已,不能乱施杀伐。接着又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指出:“难久不决,徭役不息”,连年征战,军需费用庞大,国内百姓难以承受繁重的赋税,战事持续下去难免有后顾之忧。一旦“它夷卒有不虞之变,相因并起”,即使勉强出兵,势必顾此失彼,后果不堪设想。就目前羌军情况看,“易以计破,难用兵碎(碎,击溃)”,更不宜于马上发动进攻。赵充国希望宣帝能够明白,由于这次对羌战争,使汉朝在军事、政治、经济上已明显地出现了不利迹象,恐怕已禁受不起再一次错误,除了屯田,别无良策。

其实赵充国对屯田一事早就做了具体的布置和安排。他先使人察明哪些土地可供屯田之用,而后派将士入山伐木,将六万多根原木放在上游河畔备用,可见他是下定决心要彻底实施这一“千古之策”的。在《屯田奏》中,他详谈了自己的计划:“经过测算,可供军队屯垦的土地,包括汉家公田、羌人弃田及汉民未垦荒地,约2000顷以上。而这一带人烟稀少,又有许多废弃的驿站,条件最为适合。希望能撤回骑兵,留下驰刑犯,征召的士卒及淮阳、汝南步兵与自愿随军的官吏,共计10281人,每月配给谷物27363斛,盐308斛,分别屯驻在要害之处。待来春河开,将原木顺水运下,修缮驿站房屋,疏通渠道,建道桥70座,至鲜水便可畅通无阻。春耕时节一到,每人分配20亩耕地。到四月草生,派郡中骑兵与属国精骑各1000人,每千骑配副马200匹,在水草丰盛处放牧,替耕作的军兵巡逻警戒,到秋将农牧产品充入金城郡,“益积蓄,省大费”两全其美。

赵充国的这一屯田计划,涉及了农业、畜牧、水利、交通、边防等诸多事务,它要求规划者既要通晓建筑营造,更要精通经营管理,本身就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宣帝对赵充国的屯田计划表示赞赏,但是这项计划与早靖边陲是否紧密相关呢?因此他又将信将疑地询问赵充国:“既如将军之计,虏当何时伏诛,兵当何时得决?”命赵充国考虑成熟以后,马上汇报。

针对宣帝的疑虑,赵充国又据理详析:“作为天朝大国所采取的军事征伐,要‘以全取胜’,贵在重视谋略,尽可能减少实际交兵,‘战而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所以兵书上有‘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说法。就伐羌而言,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虽然与我们不同,但他们欲避害就利、爱亲戚、畏死亡的心理,和我们是一样的。如今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肥沃的农田和丰茂的草地,正为远别家园,骨肉离散而愁苦,早已军心涣散了。而今陛下圣明,罢兵屯田,凭借天时地利,以待可胜之敌,羌人‘虽未郧伏诛,兵可期月而望’,全胜的日子不远了。羌人的力量已经瓦解,先后归降已有10700多人,还有70多人答应回去劝降,这全是因为先前分化敌人的策略生效的缘故。”

接着赵充国又全面地总结了屯田的好处,统称“不出兵留田便宜12事’。屯田之策,能使汉朝在军事上“坐得必胜之道”。由于上万人留在边境,使边防力量倍加强大,震慑着羌军,使羌人虽有良田青草,却不敢回来,只好逃窜到寒冷地带,贫病交加,受尽风霜之苦,人人生叛逃之心。汉军不必涉险出击,不用付出死伤代价,仅因自然条件的恶劣,就足以使敌人疲惫不堪,失去作战能力。在政治上,可以“信威千里”。以屯田部队的精良装备向羌人示威,也使其他相邻小国不敢乘机生事。由于暂时停止了军事征伐,大开、小开等处于观望的羌族部落不至于因受到惊动而制造混乱。同时也为控制西域打开了安全通道。百姓负担减轻,国内局势稳定,就可以避免不测事件的发生。在经济上,可以“省大费”,“不失农业”。由于屯田士兵的存在,小股羌军不敢再来骚扰边境居民,使他们可以同屯田部队一同耕作,不误农时。主力骑兵的撤退,减少了大量开支,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屯田部队农闲时砍伐的木材,除满足军用外,运入金城,增加了边郡的物资贮备。

“留屯田得12便,出兵失12利”,赵充国将屯田的诸多益处一条条地排列出来,向宣帝表明屯田势在必行,希望宣帝能打消疑虑,早做决策。

然而宣帝的疑虑还是没有打消,他对这场战争仍然急于求成。在诏书中,再一次问赵充国:“卿所说的‘虏虽未伏诛,兵决可期月而望’,‘期月而望’者,谓今冬耶?谓何时也?”要求赵充国给予明确的答复。随后对敌情提出两点异议:敌人见我休战屯田,必然成帮结伙,攻扰驻军,侵袭百姓,“将何以止之”?大开、小开对汉朝深存戒心,常恐再发生当初义渠安国不分善恶格杀羌人的事,“今兵不出,得无变生,与先零为一”。命赵充国仔细斟酌,拿出对策。

于是赵充国三次上书,对宣帝的质疑逐一做出解答,进一步说明屯田御敌,万无一失,以坚定宣帝的信念。

赵充国先解释了终止战争的时间问题:目前先零的精兵只剩下不到七八千人,而这些人又背井离乡,在流窜中忍饥受冻,叛逃的人越来越多。而罕、开、莫须等部族又经常抢夺他们的眷属和牲畜。这都是因为陛下发布了有罪者相互捕斩有赏的圣明旨令。由于我们的计谋正在发挥着极大的威力,臣认为破敌致胜的最后时刻指日可待,最远不会超过明年春天。所以说“兵决可期月而望”。

接着赵充国又肯定了屯田士兵的防御能力:在北部边塞,自敦煌至辽东11500余里的边境线上,只有几千戍卒守护着烽火台,匈奴几次大举进犯均未成功。现在留下屯田的步兵万人以上,地势平坦,附近又有高山可供瞭望,士兵们高筑寨垒,备足刀枪弓弩,各作战单位遥相呼应,一有情况便可马上进入战斗状态,这种以逸待劳的打法,对我们极为有利。屯田的好处,又在于它“内有无费之利,外有守御之备”,虽撤走骑兵,可是敌人看到我们留万人屯田,做势在必得的准备,他们溃败归降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到三月底,敌人的战马由于得不到适当的喂养而瘦弱,他们怎敢把家属寄放在别的部族中,远涉河山来冒生命危险。又见精兵万人驻守在此,更不敢把家眷带回故地,我们不必出战,就能让敌人自取灭亡。

至于小股敌人散兵侵扰百姓的事,赵充国认为,“其原未卒可禁”,是常有的事,不能因此动用大军。正如兵法上说的“战不必胜,不苟接刃;攻不必取,不苟劳众”。如果出兵的目的仅在杜绝少量敌人侵扰军民,而不是消灭先零,那倒可以出兵惩戒他们。既然我们并非仅以此为目的,就不要放弃制胜的机会,去做兴师动众,得不偿失的事。更何况,大兵一旦开拔,回师时就不能在此停留,湟中也不能空虚,这样一来,又得征发徭役了。而且匈奴不可不备,乌孙不可不忧。眼下前线运输繁重,“倾我不虞之用以赡(供给)一隅”,极不妥当。

在谈到大开、小开局势时,赵充国认为,汉朝已派人带重金前往安抚诸羌,表明态度,他们应当有归顺之意。虽然他们说过“能否乱杀羌人”这样的话,这不能说明就会有别的想法,若因此发兵,出师无名。

最后赵充国表明了自己的抉择:假如臣为个人着想,奉旨出塞,率军远征,完全可以“穷天子之精兵,散车甲于山野”,这样虽然不能立下赫赫战功,总能避开怕战的嫌疑,事后也不必担任何责任。但是臣不能这么做,这种念头分明是“人臣不忠之利(私利),非明主社稷之福”。

赵充国以其非凡的谋略思想和无可辩驳的事实依据,终于使宣帝对这项“千古之策”深信不疑。他在诏书中说:“……今听将军,将军计善……将军强食,慎兵事,自爱!”表达了一个君主对七旬老将的无限信赖、殷切关怀和最终的理解。

由于破羌将军、强弩将军多次主张出战,宣帝不忍拒绝,同时也怕敌军袭击赵充国的屯田部队,于是“两从其计”,同意两将军与中郎将赵邛出击。强弩将军招降4000余人,破羌将军斩首2000级,赵邛斩杀与招降也有2000余人,而赵充国虽未出击,却又收服了5000余人。这时罢兵的诏旨也已下达,大军撤回,只留赵充国执行屯田计划。

第二年五月,赵充国又上奏宣帝,告知目前的羌军人数,已由原来的5万余众,因前后斩杀7600多,投降3.12万,溺河、冻饿而死的有五六千人,最后剩下的残余叛军,最多不过4000人。而这4000人,羌人首领糜望等已保证尽早劝其归降。据此,赵充国认为屯田的目的已经达到,请求撤回屯田的军兵。宣帝准其所请,于是赵充国振旅而还。

这年秋天,罕开的首领若零、离留、且种、儿库合力诛杀了先零大头领犹非、杨玉,糜望与弟泽、杨雕、良儿等人率4000残部归降汉朝,至此西羌叛乱被彻底平定。

赵充国回京后,上疏宣帝,请求辞去后将军之职,回家休养。直至晚年,“朝廷每有四夷大事,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甘露二年(前52年),赵充国病逝,享年86岁。鉴于他一生功高盖世,宣帝赐他谥号为“壮侯”,并把他的形象画在未央宫的麒麟阁上。汉成帝即位后,又命黄门郎杨雄在像傍题颂,表达对前代老将的追念。

作为一名军事家,赵充国冷静持重,富于作战经验和谋略思想,一旦领兵出征,则能“便宜有守”,不为最高决策者的错误主张所左右。他提出的“留兵屯田”千古之策,解除了汉朝的边疆危机,减轻了百姓徭役负担,也为后世的军事、政治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同类推荐
  •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本书为“大唐才子系列”中的一本,评述了实现李白豪放洒脱却又坎坷悲情的一生,书中结合他的诗作,为读者展现了少年意气风发,追求梦想,游历名山大川,广结好友,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狂放不羁,官场失利,报国无门,客死他乡的过程。其间穿插了不少当代人的感慨和反思,不失为一本可读性强的通俗读物。
  • 尼克松传

    尼克松传

    理查德·尼克松,美国第37位总统,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每股总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因水门事件被迫画上句号,而在此之前,他带领的这代美国,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本书为您一一呈现。本书是美国最佳历史类图书奖获得者里克·伯尔斯坦所著,他以惊人的研究和非凡的叙述才能,为我们分析美国分裂的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里克·伯尔斯坦以引人入胜的笔法、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美国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披露了尼克松是如何从政治困境中突围,获得总统要职的。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
  • 一个国民党女兵的日记

    一个国民党女兵的日记

    一本尘封了60年的泛黄日记,揭开一个17岁少女残酷的青春史诗,讲述一个78岁国民党老军人埋藏了半个多世纪的秘密。主人公安琪从17岁开始加入国民党加入国民党文艺团——政工社,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1948年2月到1948年12月的个人遭遇。这是一个时代的存亡印记,更是反映那个时代变迁的珍贵资料。翻开本书,您将从一个国民党女兵的日记回看当年“天下无敌”的国民党“王牌军”如何走向最终覆灭?并见证新的人民共和国如何一步步走向胜利。
  • 梁启超传

    梁启超传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变法通议》是一新文化向旧文化宣战的第一把利剑;他的“小说界革命”的尝试为腐朽的旧文学注入第一支兴奋剂。他力主变法却踏上流亡之路;他推行共和体制却步履艰难;他指挥讨袁护国却遇重重阻拦;他与康有为同为戊戌干将,却最终分道扬镳……
热门推荐
  • 称霸大学: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称霸大学: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曾经迷倒A市的六位女生从国外留学归来,几年不见,重逢是怎样的?生活中她们又是怎样的呢?趣事多多,一起来看看吧
  • 战帝系列(十五)

    战帝系列(十五)

    “人总会是要变的,如果是当年的我,你就没有机会说这么多废话。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九极教在不久的将来,仍将会成为天下第一教,不二法门将从此被取代,就像当年不二法门取代九极教一样……”勾祸得意地笑道。
  • 崛起:末日之后

    崛起:末日之后

    这是一个关于末日后的一个中年男人的旅程,有些奇闻有些轶事,有些感伤有些乐事。末日之后,这个世界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呢?一本平凡普通的书,一段平凡普通的路。
  • 必谈的科技趣闻(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谈的科技趣闻(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不要跟着我

    不要跟着我

    震惊亿万星族的演艺圈内幕让红运当头明星抓狂的话题一部披露明星诡异走红手段的小说高中生游悠因病住院,病房与女明星方艳美比邻,因而偷窥到大明星不为人知的秘密——养童魂。刚出道的方艳美迷信养童魂能让自己在演艺圈迅速蹿红,却在其大红大紫时抛弃了供养多年的童魂阿莲,方艳美惨死。出院的游悠在居住的旧楼里遇到一个诡异的小孩,那个小孩,整整纠缠了她一个暑假。那个穿着黄色雨衣,拍着红皮球的小孩……
  • 娇辣警花爱上我

    娇辣警花爱上我

    失踪八年的段易重现人间,背负着一个个玄奥秘密的他,此次再入都市,又会掀起多大的风波?面对青梅竹马的爱人、霸气娇艳的老板娘、泼辣傲人的警花的美人丛中,他又作何种选择?
  • 灵狐小仙

    灵狐小仙

    胡小仙,医毒界的神话,拥有特异功能,却就治不了自己北枫凛,北国三皇子,战场上赫赫有名的“阎罗王”灵狐苏醒,命运从此改变,一旁辅佐,助他一统天下[小对话]月黑风高寒冷夜北枫凛躺在床上温柔的抚摸着怀中的小女人胡小仙眯着眼享受着“仙儿,天都黑了,我们该做睡前运动了。”北风凛厉诱惑般的在胡小仙耳边吹气“不...行...要...&#@%”胡小仙红着脸结巴的说道还没说完就被北枫凛给堵上了小嘴“禽...兽...啊...嗯...”“我要擒住你这只小兽一辈子。”屋内持续火热升温
  •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要做称职父母,先和男孩成为朋友,男孩可以说天不怕地不怕,没有安分的时候,你可以批评他、教育他,但是千万不要不理他。他们最怕的是没有人做他们的朋友,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帮助、没有人支持。从小就要男孩知道,他是个男子汉,他跌倒了,就要自己爬走来;他犯错误了,就要让他知道,好汉做事好汉当;他不听话了,就要让他知道,男子汉是不会给别人添麻烦的……让你的男孩能力超群,有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落后于别的孩子,一天到晚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其实这种观念并不完全正确。要知道,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比对孩子知识的浇灌更重要,中国有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育孩子时同样要加以借鉴。
  • 凌天位面

    凌天位面

    崩碎的大千世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断地洗炼凝聚萃取,形成大小不一的位面。位面即世界!世界即位面!然而在宇宙法则中,一条法则至高无上。。。那就是弱肉强食!!强者有强者的世界,弱者有弱者的世界。于是,一场历时万亿年之久的位面之争轰轰烈了的开始了,只为了争夺那主宰地位的主位面。。。。。。
  •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懂·健康安全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懂·健康安全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