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96800000035

第35章 五台山

“五顶嵯峨接太虚,就中偏称我师居。毒龙池畔云生懆,猛虎岩前客过舒。冰雪满山银点缀,香花遍野锦铺疏。展开坐具长三尺,已占山河五百余。”当我一脚踏入五台山,就被古人诗中所描绘的清凉环境和磅礴气势所惊叹折服。

这是一座清凉秘境

五月下旬的太原,与我家居的南方一样,似乎一同携手走进了炎夏。午间走在大街上,虽已穿短袖,但不需多长时间,就汗流浃背了。然而,当驱车北向赶到230公里外的五台山时,气温却骤然下降。我们一行人穿着原先的衣着下车,不料个个被冷得直打哆嗦。到了宾馆,赶紧添衣加裤。说“骤然”,其实用词不当,因为我们不了解五台山的地理特点:一是纬度高。地处东经113°29′~113°44′、北纬38°50′~39°05′之间,属偏东高纬度地带。二是海拔高。五台山地区方圆500里,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三是山峰高。东台望海峰,海拔2796米;西台桂月峰,海拔2773米;南台锦绣峰,海拔2485米;中台翠岩峰,海拔2895米;最高的北台叶斗峰,海拔达3058米,被称为“华北屋脊”,自古就有“躺在北台顶,伸手摸星星”的说法。五座山峰恰似五根擎天巨柱,近距离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围成了一个小盆地,将南侵而来的热气挡在山外,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小气候,冷气不出,热风难入。即便在盛夏,平均气温也只有摄氏17.9度。

此外,较之其他区域,五台山的降水量相对丰沛,年达400多毫米,利于许多植物的生长。据统计,五台山的植物种类多达600余种,这在黄土高原同纬度地区是极为罕见的。更为奇特的是五座山峰虽高耸峻峭,然而座座峰顶却平坦如台(五台山由此而得名),远远望去,排空山峦,如浪拍天,似澜逶迤。高山峻岭之上,不仅有层次分明的植被带,诸如接连天际的草甸、与时盛开的花事、苍茫碧翠的树林,在山阴古洞还能见到“千年冰,万年雪”等奇观。《清凉山志》就十分真实而形象地记载了这里的独特风貌:“雄据雁代,盘礴数州,在四关之中,周五百余里。左邻恒岳,秀出于峰;右瞰滹沱,长流一带;北陵紫塞,遏万里之烟尘;南拥中原,为大国之屏蔽。山之形势,难以尽言。五峰中立,千障环开。曲屈窈窕,锁千道之长溪;叠翠回岚,幕百重之峻岭。岿巍敦厚,他山莫比,故有大人状焉。其间,鸣泉历历,万壑奔飞。嘉木森森,千峦弥布。幽涵神物,蓄泻云龙。萦纡盘踞,无非梵行之栖;隐显环匝,尽是真人之宅。虽寒风劲冽,瑞草争芳。积雪夏飞,名花竞发。白云凝布,在万里之澄江;杲日将升,见一陂之大海。此其常境也。”如此险要而舒展、壮美而典雅之地,岂是一般山水可望其项背。

优越的自然环境与佛教提倡的“心静则凉”梵语奥秘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组合,就诞生了这样一座名满天下的“清凉秘境”了。

这是一个佛国圣域

历代以来,五台山与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华山、浙江的普陀山被称为佛教的四大名山,而五台山又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宏大的规模荣居榜首。

历史上,曾经有个“感梦求法”的记载,说是东汉时期的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端坐祥云,从西方飘然而来,知是有佛感应,随即派遣大臣向西寻访。使臣在大月氏恰遇正在当地传教的天竺国(今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便邀请到中国。东汉永平十年(67),一行人以白马驮载经卷和佛像,辗转到了洛阳。刘庄一见释迦牟尼塑像,与其梦中所见一样,从此越加崇信佛教。于是下令修建洛阳白马寺,让两位高僧进驻传播佛教。次年,二位高僧到了五台山,看到这里山水特异,知是一方传教胜地,就开始广募资金修建显通寺。从此,五台山飘起了第一声悠扬的经声佛号。到了北魏孝文帝时期,更是在这里大兴土木,广建寺庙,掀起了五台山佛教盛事的第一个高潮。后虽遭“周武灭法”的打击,但大隋开运,正教重兴,寺庙复修,又现生机。到了大唐,每代帝王更是崇佛有加,五台山佛教达到空前鼎盛,成了世界驰名的佛教圣地和佛教交流中心。进入宋代,太宗及之后的几位圣主都“眷思灵峰,流光五顶……”使之与时又盛。元代诸帝,不仅信奉佛教,尤尊喇嘛,藏传佛教就此进入五台山。明代帝王,都想借佛教化愚导顽,辅助王威,崇佛尊僧,蔚然成风,自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清代诸帝,为了怀柔蒙藏,稳固江山,更是大兴黄教,将藏传佛教推向了高峰,促进了五台山佛教的再次繁荣。

据有关资料统计,五台山从汉明帝时始建,到北魏时有寺庙30座;北齐时有寺庙200余座;唐代最为繁盛,寺院多达360余座;宋代时72座;明代时104座;清代时有100座;民国年间,有寺122处;现存寺庙94处,古寺庙遗址153处。如此庞大的寺庙群落集于一山,自然是其他三座佛教名山不可比拟的。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使五台山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佛国”。而要名扬天下,当然少不了传播者的努力。这就不得不说到文殊菩萨。佛教传说文殊菩萨是般若的化身。在佛经中,般若即智慧,所以文殊是主司智慧的大智菩萨。还说文殊是为了拥护释迦牟尼主动入世化生人间,协助佛祖弘扬佛法的,是释迦牟尼的上首大菩萨,大乘空宗的奠基人,佛教的祖师之一。在佛教经典《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有载:“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一万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而《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也说:“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言‘我灭度后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间有山号为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这“大振那”指的就是中国,而五台山不仅位于当年唐都长安的东北方,也处古印度的东北方。这样,经文指向与实地状况的惊人吻合,就无须争议地把文殊道场的位置明确了下来。在佛教中,文殊菩萨的般若智慧被喻为能劈开一切蒙昧、斩断一切烦恼、断除一切魔障的锐利武器,是一种追求绝对平等的根本智慧,是体现“空”与“不二法门”的思想理论,在佛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文殊道场被越来越多的外人传知,文殊菩萨的形象也不断高大起来,直至上升为“七佛之师”、“三世诸佛以为母”,成了各民族佛教信徒最崇拜的佛教神,五台山也随之被称为“金色世界”、“清凉净地”。

正是由于中国历代帝王的莫名崇佛与高僧的佛法弘扬,引来了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韩国、日本、越南、缅甸等国的僧人纷纷慕名而来传法取经。使五台山成了“万圣朝五台,祖师创宗派”、“天下学佛道者,多宗皆于五台”的中国佛教“首府”,国外信徒留学听经的“高等学府”。如今,在台怀镇的腹地,又新建了一所“女子佛教学院”,以期五台佛学香火永续,这就让五台山真正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佛国圣域了。

这是一处文化硅谷

在五台山,一抬头、一睁眼可谓处处都是文化。

一是规划设计文化。五台山现有遗存中,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八个时期的建筑,七个朝代的彩塑,五个朝代的壁画和无数石、木、玉、铜等雕刻的作品。在近200个景点寺庙中,有国保单位6处,省保单位15处。这些遗存,大到院落建筑,或依山就势,或独立旷野,或傲然峰巅,或隐形山坳……比肩离合,错落有致,布局精妙,堪称一绝;小到壁画雕刻,尺幅比例,安放位置,处处讲究,得体醒目。不愧为中国古代建筑规划的示范宝库。

二是建筑文化。在五台山无数的寺院中,建筑风格迥然不同,各具特色。如堪称与河南洛阳白马寺势成双璧的显通寺,是五台山建筑群落最集中的著名古刹。院落虽多,但每座建筑按位置、功能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材料建造出风格迥异的瑰丽殿宇。大雄宝殿是全寺的主殿,占地1.1亩,面宽34.4米,进深21米,构架为上四阿顶,下四出廊,由108根上等木柱环周围建,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无量殿则全用灰白色的磨砖建造,面阔明七暗三,28.2米;进深4间,16.2米;高两层,20.3米。采用重檐歇山顶,二层上饰檐廊,殿内由3个拱洞构成,拱壁为上墙,墙上有拱门,串通三洞,四壁全用青砖砌就,殿内无大梁、无立柱,壁上有走廊一圈,有梯道可上,在走廊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看清全殿面貌;殿外无廊檐,正面每层都辟有7个拱洞,显得巍峨敦厚,雄伟壮观。而铜殿(也称万佛殿)因地处山坡,规模较小,则采用50吨铜修铸,殿宽4.7米、深4.5米、高8.3米,外观为两层,内部却为一室,造型优美,结构严谨。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塔院寺里的大白塔。大白塔为喇嘛塔的造型,状如覆钵,高75.3米,周长83.3米,塔刹、露盘和宝珠均为风磨铜制成。铜顶高5.3米,铜板边缘吊着36块铜制垂檐,塔身为砖砌,须弥座为石建。塔的垂檐和束腰上均挂风铃,上下共计252个,清风吹起,铃声叮当,悦耳动听。据说释迦牟尼圆寂火葬后,印度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阿育王,曾用五金七宝铸造了84000座塔,每座塔内供一枚舍利子,分布到大千世界,五台山大白塔就是其中一座,下有佛祖舍利,至今尚未发掘。是否真有舍利暂不探究,仅就这座造型奇特、气势恢弘的大白塔在明永乐五年(1407)的当时条件下是如何重建而成的,就足以让人望塔兴叹了。如此完美的巨型佛塔,自然要成为五台山的象征与标志了。

三是经音艺术文化。五台山现存有经书达3万多册,既有汉传佛经,也有藏传佛经,不仅是世界佛教经典的密藏之所,也是研究汉、藏佛教和平共处、交融和谐的典范之地,对于研究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历史的借鉴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此外,还有佛教音乐。在各种佛事活动中,僧人们都要吹奏“佛曲”。因为五台山有青庙(汉族寺庙)和黄庙(藏族寺庙)之分,音乐也就有了青、黄之别。青庙音乐以笙为主,管、梅(一种古老的平均孔笛子)辅之,以汉曲为主旋律,哀怨幽雅;而黄庙音乐则以管为主,笙、梅辅之,以藏曲为主音调,雄浑淳朴。每当大型佛事,两种音乐交融在一起,那旋律和着淙淙泉水、阵阵林涛飞扬而起,恰似天籁之音,给人不尽的静寂轻松、安养清心的审美享受,现代音乐创作不也可以从中得到启迪和灵感么?

四是书法艺术。在五台山,随处可见历代文人墨客在牌匾或石柱上留下的墨宝,意境隽永,笔势苍劲,风格各异,大观荟萃,让人仿佛置身在历史举办的书法大展的长廊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菩萨顶。清乾隆皇帝曾6次朝拜菩萨顶,不仅留下了山门外木牌楼的“灵峰胜境”和文殊殿前石牌坊上的“五台圣境”的御笔,还在文殊殿的正梁上题写了“人天尊胜”的墨宝。更为难得一见的是在东禅院的两座高3米、宽1米的四棱碑石上,他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刻写的碑文。其语句信手拈来,纵横捭阖;其笔势酣畅淋漓,高山流水,不愧为书法的稀世瑰宝。在占地面积仅9160平方米的菩萨顶上,能留下一代圣君如此洋洋大观的墨宝,实属难见。

无论你是建筑学家、音乐家、书法家还是佛教信徒,都能够在这里获取到前所未有的文化震撼和心灵的感应,直至身心都让不同的文化元素激活起来。

这是一方传说的摇篮

盛名人事,传闻必多。踏入五台山,视觉与听觉始终都被导游所述说的传说萦绕。其中有些带“谜”的人物最叫人难忘。其中一位是康熙。他的父亲顺治皇帝(1592~1643),在位时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为完成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就是这样一位蛮有治政能力的皇帝,不知什么原因离家出走了,给历史留下了谜团。康熙为了寻其踪迹,遍访天下。一次在五台山,碰到一个老僧正在寺院扫地,总觉得他仪表堂堂,气宇轩昂,非凡人应有之相,便主动上前与之搭话。可问了许多问题老僧就是避而不答。他觉得这是一个怪僧,自找没趣,准备离去。此时老僧说了一句“八”后旋即离去。康熙苦思冥想后突然醒悟,这“八”相加不就是“父”字吗!原来老僧就是自己苦苦寻找多年的父亲。他立马尾随而去,但一转眼已不知去向,之后再也不见踪影……这就是康熙为何对五台山情有独钟而多次上山的谜底。另一位是毛泽东。1948年春天,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夜,毛泽东率领中央领导机关在转战陕北、东渡黄河、向北平进行战略大转移时,路经五台山,在塔院寺的方丈院住过一夜。在与方丈的交谈中,毛泽东询问了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方丈始终听而不答。到了第二天凌晨,他带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行到菩萨顶的文殊殿前让他们自寻答案。毛泽东在殿前稍看了一会儿,就会心地笑了。搞得其他人一头雾水。毛泽东得到了答案:因为他看到了文殊殿前有一块檐瓦,水滴不断地滴落下来,把檐下的一块雕龙汉白玉滴成了蜂窝状,他明白“滴水穿石”的寓意了。毛泽东,字润之,“泽”、“润”都饱含着水;蒋介石,一顽石尔,终要被水滴穿,答案昭然若揭。离开前,方丈还给毛泽东口授一组数字:8341.也许毛泽东觉得方丈是一位高人,从此就把自己的警卫连改成“8341部队”,一直到他逝世。他生前是否知道自己能活到83岁,执政41年,这又是一个永远的谜了。

“文殊造像起崔巍,八部天龙顶札来。古刹风光归饱览,华严楼阁得重开。曼陀天雨呈奇彩,法界真源助辩才。最上清凉诗在眼,高台闻呗一徘徊。”我和诗人虞愚一样,在五台山这座集自然、人文与宗教精髓于一体的境界中,目能所及,耳能所闻,心中能会无诗么?只是他吟了,而我却吟不出。

同类推荐
  • 烟台婚礼指南

    烟台婚礼指南

    该书由烟台婚礼大纲、烟台婚礼风俗“99个为什么”、烟台婚庆行业服务谈、烟台婚礼趣谈、烟台婚礼服务指南等几大部分构成,是其经历5年时间,在潜心研究烟台婚庆文化的基础上写成。该书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引导读者们从物质社会的层面上剖析了婚庆行业的发展变化,同时,在精神文明的层面上解读了胶东半岛婚礼中民俗民风,以及其中蕴含的内在文化。
  •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就将这些流传于天津民间的各类老俗话汇集起来,在记录其内容的同时,深入发掘每句老俗话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写出俗话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特别是与其相关的动人故事。
  • 给孩子讲点国学精粹

    给孩子讲点国学精粹

    本书囊括的国学精粹,包含经、史、子、集四部的经典及发展,也收纳了古代科学、艺术、文学方面的精华,以及影响中国的12位历史人物。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1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1

    本书经由学术明星钱文忠教授在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同名讲座演讲稿整理而成,四字一讲,共21讲。涉及《百家姓》前80个姓的起源和演变、迁徙路线,关于各个姓的文史典故、名人轶事等等。内容信息量大,知识面广,语言风趣幽默,通俗易懂,内附三集同名讲座光盘,值得珍藏。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字谜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字谜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热门推荐
  • 魏宫二三事

    魏宫二三事

    谁说我大魏无八卦?寻人启示:《乡党名族任氏女,为何被遣之后销声匿迹?》邺城纪实:《沉鱼落雁美甄姬,一嫁袁绍子,二嫁曹操子,为何最终命丧黄泉?》今日头条:《倾国倾城女博士,足智多谋女中王,谁是曹丕心中最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中国梦

    我的中国梦

    刘平生于1955年,1967年时,不满12岁的她成为一名红卫兵,至2005年成为CEO,38年间,她曾是红卫兵、大学生、工人、教师、政府官员。5次身份更迭,7次超前抉择,9种可贵品质,成就1位CEO。刘平曾当过红卫兵,童年时经历一个接一个的运动,少年时恰逢上山下乡运动,青年时感受改革开放浪潮的洗礼,中年时在国企与政府部门打磨沉淀,最终走出体制——这个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全过程的中国妇女,可以在地球任何一片大陆上当一名成功的CEO。这正是她的传奇经历的真实写照。
  • 美女的贴身大盗

    美女的贴身大盗

    尤物女总裁给他揉肩,纯情小萝莉帮他捶腿,黑丝警花非他不嫁,看身怀绝技的昔日的“神偷侠盗”今日如何游戏花丛,建立通天权势,打造热血王者路,都市中写尽风流。
  • 都市邪恶帝王

    都市邪恶帝王

    从零开始,征战八方,激情刺激,武林追杀,血海黑道,货币战争,长生传说尽在成王之路。校园才子,神秘的金融掌舵人。他拥有着玉玺守护之身,但却因玉玺碎片阻挡经脉而无法修真;他拥有着帝王般的才华,但却被金融大亨视为威胁,必当除而后快;他拥有着传说般的武功,但却被武林人士追杀,誓要喝其血以求长生!
  • 欢寐:七嫁傲妃

    欢寐:七嫁傲妃

    她是公主,却是七嫁克夫公主。一顶雪白的花轿,他娶了她。成亲前,他在她面前杀了自己的侍妾,她负责拖尸。成亲后,他与小妾欢爱,她入棺而眠。小三,小四来袭,她笑得云淡风清……为何七嫁新娘,却能引得王爷、帝王、丞相的竞折腰?当一个惊天的秘密被震憾揭开,这份爱如何继续?
  • 异界神级亡灵法师

    异界神级亡灵法师

    光明是正义?黑暗是邪恶?不,只有胜者才是正义。失败者就是邪恶。林顿,只因看上校花,而被班里有钱有势的富二代打死的他,看透了世间的真正邪恶的他,穿越到了异界,以一位亡灵召唤师的身份看待世间一切。在他眼中,死亡,才是那些恶人,最好的归宿。
  • 真气还元铬

    真气还元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南海卫士:一号保镖

    中南海卫士:一号保镖

    一名传奇警卫超凡脱俗的风流史,一位中华英雄在世界掀起的强烈风暴,一个热血男儿在花花大都市里的快意纵横。多少俏美佳人为他芳心荡漾,多少英雄骄子为他两肋插刀……一位中国顶级王牌特卫的神秘传奇,带您领略中南海保镖的绝世风采。
  • 井中的天

    井中的天

    本书包括“悟性如光”、“人生境界”、“欲望陷阱”、“成功路标”、“一路花香”、“现代语言”、“见微知著”、“爱暖心扉”八部分。
  • 疯狂的医院

    疯狂的医院

    五名驴友结伴到五顶山旅游,一位中途下山,另外四位返回市区后却身染怪病,几天后即不治身亡,死状极为恐怖。半个月内,凡是与这四名驴友接触过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感染神秘病毒:护士、医生、病友、电视台记者、公园老人、饭店食客、幼儿园老师……可怕的病毒像链条般迅速感染更多人,以至于不得不全城疏散。几百名疯狂的患者住进了隔离的医院。病人们都明白,他们感染的这个神秘病毒比非典、艾滋病还可怕,这将意味着死亡,而且会死得非常痛苦。一群即将死去的人住进了疯狂的医院,他们将失去自由,失去一切!活着痛苦,死了又不甘。绝境之下,他们心理上会有怎样的变化?在毁灭之前他们会做些什么?而这一切是意外还是人为,又是谁在幕后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