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01500000003

第3章 科技经济名人

鲁班

(约前507~前444)姓公输,名般,又名盘,因为般和班读音相同,所以又名鲁班,春秋末期鲁国的著名工匠、发明家。鲁班出身于一个工匠世家,鲁班像从年轻时起就跟随家人参加土建劳动,积累了丰富的土木工程的经验。在长期的实践中,他留下了许多种发明创造。在兵器方面,他发明了攻城的“云梯”和水战用的“钩拒”;在建筑方面发明了立体石质九州地图;在机械器具方面发明了机动的木马车、只有用钥匙才能打开的锁等。他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在木工方面的成就。他发明的曲尺、墨斗、刨子、锯子、凿子、铲子等木工工具,将当时的工匠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将木匠工艺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他一直被奉为木工始祖。

扁鹊

(约前401~前310)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医。他年轻时跟随当时的名医长桑君学习医术。学成后不辞辛苦,周游列国行医,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后来当他在秦国行医时,被秦国的医官李醯派人杀害。扁鹊大胆地挑战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巫术可以治病的观念,扁鹊像不断地用高超的医术来揭穿巫术把戏,为使医学摆脱巫术迷信、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首创了中医望、闻、问、切的四大诊法,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诊断体系。把中药制成丸、散、膏、丹、汤剂等品类也是他的创造。他是我国中医发展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医学家,为我国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们把他比作传说中黄帝时代的神医扁鹊,后来的中医都尊他为祖师。扁鹊的医学理论,被后人整理成一部医书,名叫《难经》,是中医学的宝贵文献。

李冰

李冰父子石像生卒年、出生地均不详。战国后期的水利专家,大约在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李冰被任命为蜀郡守。当时的成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地区,李冰到任后,组织了大规模的治水工作。他和儿子沿岷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设计、建造了都江堰,不但消除了困扰成都人民的水祸,而且还巧妙地治理、利用了河道,使之得以灌溉成都平原的农田。都江堰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成都平原十多个县的农业生产面貌,使成都平原变成了“沃野千里”的富饶粮仓。都江堰虽然修建在两千多年前,但它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蔡伦

(?~121)字敬仲,桂阳(今湖南耒阳)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他于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宫为宦,东汉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掌管宫廷御用手工作坊。他总结西汉以前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于元兴元年(105)改进了造纸术。他使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造纸,既解决了过去造纸原料不足的问题,又降低了造纸成本,而且在工艺上也比以往的造纸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蔡伦对造纸术的改革使造纸从此成为独立的行业,纸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为推进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造纸术也因此成为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刘歆

(?~23)字子骏,西汉末年人,汉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学者。他出身于西汉皇室宗亲,其父刘向是历史上有名的学者。汉成帝时,他曾和父亲一同负责整理校订国家收藏的书籍,父亲去世后,他统领校书工作。王莽篡权,刘歆被任命为右曹太中大夫,很快又提升为羲和京兆尹,也就是天文官。刘歆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体现在三统历的编制和《三统历谱》的写作上。刘歆在中国天文学史上首次提出了岁星超辰的计算方法,这是人类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岁星超辰规律的宝贵尝试,为人类在思想上实现天文学从神学向科学的伟大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统历谱》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第一部较完整的天文著作,已经包含了编制历法的理论、基本的恒星位置数据、五星等的常数和位置的推算方法以及节气、朔望、月食等现代天文年历的基本内容,因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

张衡

(78~139)字平子,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他第一次正确地解释了月食形成的原因,并依据当时的天文学知识,肯定了宇宙的物质性和无限性。他继承和发展前人的浑天理论,建造了“浑天仪”,利用漏水转动和浑象联动把天象变化形象地演示出来。他创制了一种叫做“瑞轮荚”的机械日历,同样利用漏水转动和浑象联动来表示日期,显示月亮的圆缺变化。他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地动仪。他的天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灵宪》和《浑天仪图注》中。此外,他还制造过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并著有数学名著《算罔论》。张衡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张衡同时也是汉代知名的文学家,他既擅长散体大赋,又开创了抒情小赋的体制,是汉赋发展史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作家。

华佗

(约145~208)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他精通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针灸科等,曾游学徐州,行医足迹遍及现在的河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后来为曹操所杀。华佗在医学史上首先采用了以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方法,将外科手术的范围空前地扩大,同时也为医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还是体育疗法的创始者,创造了“五禽戏”,通过模仿虎、熊、鹿、猿、鸟的动作而保证血脉通畅,使消化能力、加强,从而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华佗对后世的中国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但在当时被称为“神医”,而且被历来的医家推崇为“外科鼻祖”。

张仲景

(约150~219)名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他自幼便酷爱医学,拜当时的同郡名医张伯祖为师,获得了他的真传,张仲景像青年时代便声名远扬,曾被推作孝廉。张仲景倾毕生之力完成了《伤寒杂病论》。这是我国第一部理、法、药兼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临症诊疗专著,全书共16卷,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张仲景科学地概括了外感发热病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综合症状,系统地论述了外感热性病“伤寒”的病理、诊断、治疗和用药,确立了“辩证用药”的规律。同时,《伤寒杂病论》也对内科杂病以及外科、妇科、儿科、急救等40多种病的病理、治疗作了详细分析。中医学发展到张仲景时,已经具备了诊断、用药的严谨法度。由于张仲景在中医诊断治疗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他被后人称为“医圣”和“方剂学之祖。”

马钧

生卒年不详,陕西扶风人字德衡,三国时期魏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机械制造专家。他简化了当时织菱机复杂的构造,创造出一种只有12个踏板的新型织机,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大大地提升了生产工艺水平。他改革旧的灌溉工具,发明了新的灌溉工具——翻车,不但使用操作方便、快捷,而且能够连续提水,使得引水灌溉的效率大大提高。他还制造过军事上攻城用的转轮式发石机,能够连续发射砖石,可以打出几百步远。由于他在传动机械方面的成就和造诣,人们称他为“天下之名巧”。

葛洪

(284~364)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人,晋代著名的炼丹家。他曾经在东晋建立后立了一些战功,做过一些低级官职,后来便一直在广州罗浮山专心修道炼丹,著书立说,一直到老。葛洪是我国古代炼丹术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古代化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他的著作《抱朴子》是我国现存较早又较完整的一部炼丹术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问题,并记载了铅的可逆性变化。书中记载的矿物质也比前人增加了许多种类,使得化学研究的范围空前地扩大了。他在医学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在《金匮药方》中,对许多传染病如天花作了详细的记述,对肺结核的传染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还记录了治疗狂犬病的办法,初步体现了医学中的免疫思想。此外,他还有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和笔记《西京杂记》传世。

刘徽

生卒年与出生地不详,大约生活在3世纪的魏晋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他在数学发展史上首次创立了“割圆术”,完善了圆周率的算法,为计算圆周率建立了严密的理论,从而开创了圆周率研究的新阶段。他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原理,提出了计算测量高、深、广、远的方法,也被称为“重差法术”。他的著作有《重差》,《九章算术注》、《九章重差图》等。《九章重差图》现已失传,《重差》流传到现在,就是著名的《海岛算经》。这些著作以其精深的见解和严密的论证,对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祖冲之

(429~500)字文远,河北涞水人,生活在南朝的宋、齐两代,是我国古代杰祖冲之像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他在数学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了小数点7位之后。这一成果直到一千年以后才被15世纪的阿拉伯国家的数学家阿尔·卡西和16世纪的法国数学家维叶特超过。他还对球的体积计算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出了“等高处截面积相等,则二立体体积相等”的结论。这一结论比西方也早了一千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创制的《大明历》第一次证实了岁差的存在,并采用了391年加144个闰月的新闰法。这些在历法史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陶弘景

听松图(456~536)字通明,晚年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他幼年受葛洪的影响,立志修仙学道,在37岁时辞去官职,隐居句容茅山,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炼丹修道。他知识渊博,在药物、天文、地理、冶炼、生物、数学方面都有研究。他最大的贡献是在医学方面。在《神农本草经集注》中,陶弘景共收集药物730种,比《神农本草经》多出一倍。他对《神农本草经》中原有的药物仔细作了校订,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把新搜集到的药物用途以及不同的记载进行了逐一的鉴别和补充,而且按照药物的天然来源分成玉石、草木、虫鱼、禽兽、果蔬、米食6类。这种分类法在药物学上有较大的影响。他还规定了丸、散、膏、丹、汤、酒的制作规程,统一细分了秤量药物的斤两标准。这部著作是《神农本草经》之后几百年间药物知识的一次总结,在本草学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郦道元

(约466~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曾经先后在平城、洛阳等地任过御史中尉等官职,还做过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官。他为官执法清明严峻,使豪强惧怕。北魏宣武帝孝昌三年(527年),他在去关中任关右大使的途中被人暗害。《水经》是汉代桑钦撰写的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文字非常简略,也没有把水道的来龙去脉和详细情况叙述清楚。郦道元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并参照古代的地图,在《水经》的基础上完成了《水经注》。这部著作不但详细记述了每条河流的水文情况,而且记述了每条河流流域内各种自然、人文情况,如地质、土壤、气候、物产、民俗、城邑兴衰、历史古迹与神话传说等等,并做了全面的研究。《水经注》不但是一部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地理学著作,而且全书文字优美,笔调清新,也是一部极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贾思勰

生卒年不详,齐郡益都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北魏时期人,当过高阳郡的太守。他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最系统的农业科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之一。这部著作成书于533~544年,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涉及土壤工作、栽培技术、选种留种技术、畜牧兽医、桑蚕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藏、野生植物的经济利用等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并包含着丰富的植物学知识,是对我国农业技术的一次重要的总结和发展。贾思勰在我国农业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重要作用。

孙思邈

(约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杰出的医学家。他一生不图名利,坚持在民间医伤治病,用毕生精力写成了两部医学巨著《急备千金方》和《千金翼方》。在这两部著作中,他第一个主张把妇科、儿科从医学中独立出来,并赋予了相应的内容。他最早重视采药的季节,并把各地所产的各种药材列出来,以供人们按时采集。鉴于他对医药学做出的巨大贡献,后人称他为“药王”。这两部书集当时和前代医学之大成,在我国医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外,孙思邈在化学领域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写的《丹经内伏硫磺法》最早记录了黑火药的配方。

僧一行

(673~727)本名张遂,陕西巨鹿人,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年轻时出家当了和尚,一行是他的法名。唐玄宗开元五年(717),他从隐居的荆州当阳山佛寺来到京都长安,充当唐玄宗的顾问,直到去世。在长安的10年中,他主要致力于天文研究和历法改革,在天文、历法、数学以及仪器制造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大衍历》是僧一行最重要的成就。这部历法正确地掌握了太阳在黄道上运行速度变化的规律,创造了不等距间的二次内插公式。《大衍历》还把过去没有统一格式的历法科学地归纳成7个部分,使得这部历法内容系统、结构合理、逻辑严密,一直到明代都还在沿用。此外,僧一行还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测量地球子午线的活动,并制造了观测日月星辰位置和运行情况的黄道游仪,和用水力驱动模仿天体运行的水运浑天仪。

毕昇

(?~约1051)徽州(今安徽歙县)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统称为“刻版印刷术”,这种印刷术的刻版造价昂贵,而且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宋代庆历(1041)年间,毕昇首创泥活字印刷术,彻底改变了印刷术的现状。他使用胶泥片刻字,一字一印,烧硬后便成为字模。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和了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通过加热使蜡稍熔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便会附着在铁板上,可以像雕板一样印刷。这种活字版可以反复使用,而且造价低廉,比刻板印刷术的木板整版雕刻更加经济方便。活字印刷的发明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大大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沈括

沈括像(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代卓越的科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积极响应王安石变法,作为王安石的助手参与变法,出使过契丹。晚年退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专事写作。沈括的科技思想体现在他的笔记《梦溪笔谈》中,其内容包括数学、天文、地质、物理、化学、水利、建筑、生物等各个领域,非常富有创见性。这本书最早记载了石油的用途,并第一个提出了“石油”这个科学的命名,甚至还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梦溪笔谈》反映了我国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本重要著作。为了纪念他,1979年国际上曾以沈括的名字命名了一颗新星。

宋慈

(1186~1249)字惠父,宋代法医学家。曾任广东、湖南提典刑狱等职务,办案注重实地检验。宋慈墓碑他总结前人在法医学方面的经验,并根据自己四任法官期间从事检验的经验和心得,在1247年写成了《洗冤集录》。这部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全书共5卷、53条,作者结合自己经历的各种死亡情况的检验所见,从宋代关于检尸的法令、检尸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尸体现象、尸体的各种死亡原因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法医学的尸检方法,并对犯罪、犯罪侦查也作了详细的论述。《洗冤集录》已经包含了现代法医学的核心内容,对法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宋慈也因此被称为“法医学之父”。

黄道婆

南宋时期的纺织专家,她出生于松江乌泥泾(今上海华泾)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被卖作童养媳,由于不堪忍受凌辱而出逃,流落到海南岛的崖州。在那里她向黎族人民学会了先进的棉织技术。13世纪末她回到故乡,在黎族人民棉织技术的基础上,制造了新的“捍弹纺织”的棉织工具,创制了一种搅剥棉籽用的车,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当地的生产效率。她还研究了“错纱配色”技术和增强棉花弹力、去除杂质的技术,并把黎族人民织提花被的技术传给人们,使得当地的纺织工艺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从此以后,原本生产落后的松江变成了先进的棉纺织中心。黄道婆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郭守敬

(1231~1316)字若思,元代顺德邢台(今属河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他曾经师从当时的天文、地理学家刘秉忠,并在他的推荐下受到元世祖召见,被任命为都水监,兴复西夏濒河、五州诸渠,后来又兴修了通惠河。1276年,他又受命修治历法,参与编制了比过去准确的《授时历》。这部《授时历》是在大量郭守敬像的天文学实践的基础上编成的。郭守敬认为,治历必须根据实际测量校准,因此他先从事制造天文仪器,创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候报仪、景符和窥几等近20件观测天象的仪器。他还在全国各地设立27个观测站,进行规模巨大的测量工作,重新观测了二十八宿及其他一些恒星的位置,测定了黄赤交角,达到极高的精确度。这部历法推算极为精研,因而得以在中国施行达360年,是中国历法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王祯

字伯善,山东东平人,我国元代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曾任宣州旌德县县尹、信州永丰县县尹等职务。他的科学成就,主要体现在《王祯农书》一书中。这是中国古代一部对农业生产作出完整系统论述的著作。书中王祯对包括农、林、牧、副、渔及水利在内的农业科学作了综合性的总结,并阐述了各种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种植、收获、贮藏、利用等技术知识,并将农作物分为谷、缫丝图蔬、果、杂等6个大类,这已经具备了农作物分类学的初步萌芽。书中还分门别类地介绍了257种农业机械工具,并绘有图谱306幅。正是靠着这些图谱,我国古代的许多农业机械器具才得以保存下来。王祯的《农书》显然是中国古代农器图谱的公认“鼻祖”,而这也正是王祯机械制造大家的标志与象征之一。王祯还是个农业机械的发明家,他创新发明的“水轮三事”和“水转连磨”显示出了很高的机械设计水平。

李时珍

(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湖北蕲州(今湖北蕲县)人,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也是当时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巨匠之一。他出生在一个以医为业的家庭,青年时期考取过秀才,但此后就一直随父亲行医。他针对《神农本草经》分类不科学、名目混乱的问题,经过二三十年的钻研与实践,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分为16部、62类,共收药物1892种,收录药方11096个,并附有药物形态图1160幅。李时珍打破了药物的人为分类方法,对药物重新作了科学的分类。书中除了植物性药物外,还有动物性药物445种,矿物性药物276种。《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经验和成就,极大丰富了我国的药物品种,对我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除了《本草纲目》外,李时珍还著有《浙湖脉学》和《奇经八脉考》,是现在中医学习诊脉的必读书籍。

朱载堉

(1536~1610)字伯勤,号曲句山人,出身明朝皇族,是明代杰出的艺术家和自然科学家。他一生不关心富贵与权力,专心从事数学、历法、乐律研究,一直到去世。麟堂秋宴图他的著作主要有《律吕正论》、《乐律全书》、《律吕质疑辨惑》、《嘉量算经》等。在艺术上,他研究并试验了完全八度和纯五度的和声问题,解决了音乐中的旋宫问题。并发现“新法密率”,系统阐明了十二平均律,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研究“十二平均律理论”的第一人;他还谱写了大量乐谱,描绘历史上最为详尽的舞图和舞谱。在自然科学上,他精确地测量了回归年的长度值,精确地测量了北京的地理纬度和地磁偏角,精确地测定了水银的密度,最早运用珠算进行开方计算,并找到了不同进制的小数换算方法。他是明代一位全能的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在当时就已经享誉欧洲,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科学家和艺术巨匠。

徐光启

(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他一生担任过庶吉士、赞善等多种官职,但他终身都致力于科学研究,是我国16世纪自然科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在农业上,他的《农政全书》系统地从农本、田制、水利、农器、农时、开垦、栽培、酿造等多方面阐述了农业生产理论,是我国古代农业知识的一次大的总结。他尤其重视农田水利的理论,提出的用水五法至今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在数学上,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译本中的许多数学专用名词如几何、点、线、面、三角形、四边形等,都一直沿用到了今天。他还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用数学方法把中西测量方法作了比较。在天文上,他主张改革历法,并借鉴西方历法编定了《崇祯历法》。他为我国科学技术进入中西结合的研究开辟了道路,因而在我国科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徐霞客

(1586~164)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别号,江阴(今江苏江阴)人,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他从22岁起第一次到太湖地区进行考察,直到逝世的30多年间,几乎每年都要外出进行地理考察,足迹踏遍了中国的16个省市。他把自己的考察所得记录下来,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徐霞客游记》。这本书以散文和日记体的形式,记载了徐霞客在游历中所经历和观察到的各种地理现象、自然规律、气候状况、动植物情况,乃至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经济状况等。他特别考察和研究了我国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区域、地貌特征及其发育规律,比西方人的考察早了二三百年。这部著作是我国地理史上的重要著作,在世界地理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徐霞客对我国水文地理学的发展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对长江和盘江作了详细的考察后,写了《江源考》和《盘江考》。这两部书是水利科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宋应星

(1587~?)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明代著名的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1615),他同哥哥宋应升同中举人。崇祯七年(1634),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在此期间,他总结了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方面的经验,写成了《天工开物》。这本书分3卷,从豆、麻的栽培和加工、蚕丝的纺织与染色技术,到陶瓷的制作,煤炭、石灰的开采冶炼,再到兵器的制造和颜料的生产,广泛而详细地记载了当时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具体操作方法。《天工开物》中的化学知识也是相当丰富的。书中叙述的连续鼓风的活塞木风箱比欧洲早100多年,锌的冶炼和铜锌技术是世界上的首次文献记载,发现磷的自燃现象也比德国的布朗特早。这部著作发表的初期轰动了全欧洲,在日本甚至兴起了“开物之学”。即使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仍有许多学者对《天工开物》很感兴趣。

李善兰

(1181~1882)字壬叔,号秋纫,浙江海宁人。清代最出名的数学家。他自小喜欢数学,10岁时就能通晓《九章》,青年时代客居上海从事西方科学著作翻译。御用数学表清太平天国攻陷苏州等地后,他曾投入到曾国藩军中。1868年进入同文馆,担任数学教学的负责人,70岁时死于任上。李善兰著有《则古昔斋算学》丛书,共14种。在书中,他提出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公式,即著名的李善兰恒等式;他阐释了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对数的幂级等数展开式,以及尖锥求级术、判定素数定理等,其中的尖锥求级术已经有了初步的微积分思想。他还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合作翻译了《代微积拾级》、《代数学》、《圆锥曲线说》以及《几何原本》后九卷等西方数学著作,以及《重学》、《植物学》、《天文学纲要》等,为近代中国的科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徐寿

(1818~1884)中国近代化学的先驱者。在洋务运动中,他曾经被曾国藩推荐到江南制造局工作多年,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为中国的造船工业奠定了技术基础。徐寿像后来他致力于西方近代化学书籍的翻译工作,编辑了《化学材料中西名目表》,其中许多化学名词沿用至今。他参与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讲授科学技术的学校——格致书院,并编辑出版了中国近代第一部科技方面的定期刊物《格致汇编》。他与傅兰雅合译的《化学鉴原》、《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等书为西方近代化学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他译定的24个元素名称,如钡、铋、镍、碘、铱、锂、镁、锰、钼、钯、铂、硒等,都已成为标准译名沿用至今。他是把西方化学知识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的伟大先驱。

华蘅芳

(1833~1902)字若汀,号畹香,江苏金匮(今无锡)人,我国清末杰出的机械工程专家、数学家。他与同乡好友徐寿是中国早期掌握和传播近代科技的代表人物,共同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艘实用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并主持制成硝酸和氢气球。此后他主要致力于数学等方面的研究和西方科技著作的翻译。在数学研究领域,他著有《行素轩算稿》、《积较术》、《数根术解》、《学算笔谈》等著作,在开方术、积较术、数根术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他与人合译的《决疑数学》是中国第一部概率论译著,《地学浅释》首次向中国介绍了赖尔的地质进化均变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金石识别》则将近代矿物学和晶体物理学知识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他的翻译工作在中国近代科学启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科技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同类推荐
  • 历史的足迹

    历史的足迹

    我自己走过的路,我的家庭的变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我回首一生走过的路,坎坎坷坷,曲曲弯弯,却一直向前;我们的国家不也是这样吗?她几度迂回,历尽艰险,曾濒临绝境,又浴火重生,走向光明。
  • 穿越之我是吴三桂

    穿越之我是吴三桂

    又名《我不是汉奸》。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明朝末期,成为了少年的吴三桂。他不想再做一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他要改变历史,要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大英雄。李自成没有被他杀死,永历皇帝更被她藏了起来。陈圆圆本来就没有被霸占。他是清朝时期一个另类的王爷,一个不听从中央命令的地头草头王。在偏远又贫困的云南和贵州养活着全国三分之一的老百姓,使他们在那里安居乐业。他是英雄还是罪人?他自己也不知道,一切都要由后人来评说。但他觉得自己已做到了问心无愧了。
  • 遣唐

    遣唐

    唐朝,回到唐朝能干什么?政客,诗人,将军,不。我只是一个剑客而已,凭三尺长剑,提一壶小酒,我走过的都有我的传说!
  • 问鼎逐鹿记

    问鼎逐鹿记

    他穿越了!因为是天生异象吗?要不然穿越后的容貌竟与穿越前一模一样,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难怪梁山好汉浪子燕青要将他混作卢俊义的私生子来糊弄众多好汉,但是玉麒麟儿子和梁山大头领这个身份又使天下多少势力对他窥目,他被迫卷入波澜壮阔的北宋末期风云和诡异惊心的江湖之争中又该何去何从?方腊死后魔教的争权夺利、恩怨情仇;梁山宝藏的惊天秘密,后梁山时代最大的幕后黑手;东京汴梁十大牡丹的辉煌绝唱;道家灵霄派林灵素与佛门五台山僧侣炫目的斗法;北宋末年最耀眼的文武英杰陈东和岳飞夺目的演出;九天玄女门牵动天下的剑宗虞宗、夷门华门之争;这些尽在穿越大剧水浒后传之问鼎逐鹿记。
  • 时代前传

    时代前传

    在魔怪横行、异人无数的某地球平行时空,即使普通人发展出了同样的科技文明,也掩盖不住那些长生种的悠长寿命。这些动辄活上成百上千岁的长生种,他们会不了解几千年前的历史吗?所谓的女娲伏羲、炎黄传说,在长生种的眼中,绝不会是扑朔迷离的怪谈!……故笔者心有所感,泛览古籍,统合中外上古神话,勾勒五千年前的时代背景。——混沌历史,迷茫传说,且看五千年前上古文明演绎!
热门推荐
  • 位面幸运商

    位面幸运商

    谢晟无意中被位面交易戒指认主,W市在那黑色冲击波扫过后整个消失了,第二天W市的消失震惊了整个世界,全世界的科学家记者等都纷纷赶到某市,赞国以及全世界的搜救队在原先是某市的地方只看到了一片平地,只有在低洼处还能发现一些铺设在地下的管道,站在高处看就像是有一把巨大的铲子,然后谢晟开始了屌丝的逆袭之路......
  • 辱妻

    辱妻

    这男人凭什么?不爱她却设计她与他结婚,逼她假怀孕好瞒天过海养他在外的私生子!还动不动就标明她是他的所有物,不许她见其他男人!是可忍孰不可忍,男人,不爱就滚开!
  • 从仙界归来的狂人

    从仙界归来的狂人

    非正式版: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从仙界归来的风骚男人,在繁华都市花样撩妹的故事。正式版本:林逸从仙界归来,在都市修行,为了守护身边的人,一步步变强。战天骄、斗诸圣、脚踩豪门大族、拳打千年世家,一人一剑灭岛国如等闲,杀念一起屠西方众神如猪狗……
  • 民国总统档案

    民国总统档案

    本书介绍了民国时期的八大总统,将他们的人生经历放在那段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凸显出来,包括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等。
  • 斩妖屠魔剑

    斩妖屠魔剑

    身世的迷离,成长的烦恼,感情的纠缠;奸邪的陷害,恶魔的凶暴;欲望的煎熬,名利的诱惑,绝望的前路。善良的本心,热血的身躯;珍贵的友情,温暖的亲情,甜蜜的爱情,远方的希望。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挥舞利刃,杀出一条血路,到达我们心中的彼岸。
  • 情深错流年

    情深错流年

    女主是一位小姑娘,男主是一位腹黑校草,两人因为太深爱,而错过了给对方完美青春的机会
  • 九曲星河

    九曲星河

    九曲星河蜿蜒贯穿大陆,带来无穷机遇与危机,其中九大弯曲河段尤为最,被大陆最强势的几大宗门势力垄断!一次心动,老乞丐兼老流氓将某属狗的小乞丐拉入了修仙宗门。平静的修仙世界,仿佛被一块……巨石砸下,掀起了惊涛骇浪!
  • 我的狂妄青春之三生三世

    我的狂妄青春之三生三世

    看着它就好像在回忆昨天发生在自已身边的事情一样亲切……读我们一路放歌的大学时光,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唯美感觉,很美妙,很微妙,那是很多大学里的朋友都幻想和追求过的……不只是关注故事的结局,而是被召回到那早已远去校园的那片草坪……
  • 狂暴战神

    狂暴战神

    狂暴战神,打爆一切!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一切阻挡我的都会被消灭!狂暴战神,谁与争锋!!!!!每天三更,持续爆发!看得爽才是硬道理!!!!!!!
  • 鸳鸯钟

    鸳鸯钟

    【鸳鸯钟】文案:执笔画沙,画不尽一世芳华。?蒹葭共话,话不尽一世暗哑。?且听风吟,吟不尽一世情深。如果当初知道你的名字背后隐藏这么多故事,我会早点来到这个世界拥抱你,因为我不忍心让你在黑暗的角落孤独这么久,夙风吟,谢谢我还来得及拥抱你。如果当初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你,我会穿越一切阻碍把你接回来,因为我在这个世界上呆这么久就是想找到你,你是与我共华发的人啊。云画沙,谢谢你还愿意拥抱满身狼藉的我。必须说明一下,《鸳鸯钟》这是一首词,不是本人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