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杨炯“点鬼薄”
明代冯梦龙《笑史》载,杨炯写文章时,习惯把古人的名字选用写成对偶、排比句,如“张平子之略谈,陆士衡之所记”,“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长统何足知之”,张平子(张衡)、陆士衡(陆机)、潘安仁(潘岳)、仲长统这些人都作古变成鬼了,当时的人把杨炯的文句叫做“点鬼簿”。
杨炯在四川盈川任县令时,每次见到朝中那些靠谄媚取宠谋得官职的人就不叫他们的名字,而是用修辞借代法给他们“换名”,称其为“麒麟楦”。别人不解,要他解释,杨炯说:“现今店铺里喜欢摆弄假麒麟,他们刻画出麒麟的头角,并粘上皮毛加以装饰,再盖在驴子身上,然后对别人说,这就是麒麟,这样的驴子不是楦头又是什么呢?”
植头是鞋匠用以楦鞋子的光滑模型,杨炯在这里用它作比喻,是说那些以谄媚而得官者就像楦子一样光滑,虚有其表,其实是蠢驴一个。
滑稽优人黄幡绰
有一次,玄宗命人将黄幡绰扔进池子里。好一会儿,黄幡绰才爬上岸来,他苦着脸道:“陛下,臣刚刚一掉进水里,就跟屈原撞了个满怀,差点儿没把头给撞坏了。”唐玄宗以为他又要讲什么笑话了,忙问:“然后呢?”黄幡绰道:“屈原取笑我说:‘我是因为楚怀王无道,才跳江自杀而死,你呢?你又是怎么回事,落得与我同样下场?”’这下子,玄宗再也笑不出来了,为什么?因为黄幡绰话中有话,用的是委婉暗示式修辞,他把唐玄宗比作楚怀王了。
安禄山作乱,黄幡绰被俘。两京收复后,玄宗回京,贼党就擒,黄幡绰也被押到玄宗御前。当时有人报告:“黄幡绰忘恩负义,他曾为安禄山圆梦。安禄山梦见衣袖长到阶下,他奉承说:‘当垂衣而治之兆也。’安禄山梦见殿中桶子倒了,他说:‘此革故鼎新也。’如此寡廉事贼,多不胜举!”
黄幡绰辩道:“为了有朝一日能再侍奉陛下,我不得不曲意事贼,其实臣为贼解梦时,已推知今日能再见皇上了!”
玄宗问:“你怎么知道?”
黄幡绰道:“逆贼梦见袖子长,是‘出手不得也’;梦见桶子倒,是‘胡不得也’。”
玄宗大笑,赦其无罪。
黄幡绰强词夺理,但其对“物语”及“事语”之解说也是合理的,玄宗念及自己出走时没告知下属,他们被俘自己有责,故不杀黄幡绰。
唐开元十三年,玄宗偕百官去泰山封禅,丞相张说被任封禅使,其女婿郑镒,本九晶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升迁一级,惟郑镒迁为五晶。一日,玄宗大宴群臣,见郑镒身着五品朝服,便问其中缘故,郑一时不知如何说好。站在一旁的黄幡绰说道:“此泰山之力也。”众人皆笑。笑什么?黄幡绰语出双关,一日:是泰山封禅之力助其连升四级;二日:因其岳父(泰山)之权力,帮他连升四级。
贺知章请皇上为儿赐名
贺知章,以诗文著名,他的《回乡偶书》,家喻户晓,诗云: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位玄宗时的秘书监,要告老还乡了,临行时叩见皇上。贺知章请皇上为儿子赐名。皇上说:“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卿之子必信顺人也,宜名之曰:孚。”贺知章拜谢而归。过了些时日,贺知章觉得此名不妥,心想:“皇上为什么戏弄我呢?家乡的人都说‘孚’是‘爪下子’,这不是叫我儿为‘爪子’么?”他又想:“谁都知道,‘爪子’是人们常说的‘不慧之子’,‘孚’字拆台为‘爪子’二字,也是尽人皆知的。将如何是好?”
贺知章因皇上为儿子赐名而喜,但又因“孚”字之名而忧,可谓啼笑皆非。正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子人见不相识,
笑问“爪子”何处来,
聪慧过人的苏颋
苏濒,是宰相苏环的儿子,自幼聪慧过人,后来与他父亲一起同掌枢密,同为宰相,传为佳话。
有一次,京兆尹要考苏颋的才智,便对他说:“你用我这京兆尹的‘尹’字写一首诗如何?”
苏颐稍作思考便做了一首析字诗,诗云:
丑虽无足,
甲不全身,
见君无口,
知伊无人。
这首析字诗围绕一个“尹”字展开,极尽字形分拆之妙,笔画增减之能。“丑”字加笔则成“尹”,“甲”字减笔则似“尹”,“君字无口”是个“尹”,“伊字无人”便成“尹”。从其分拆“尹”字的功力,足见其才气过人。
又有一次,有人送给苏环宰相一只自得耀眼的兔子,苏环把兔子挂在走廊上。当日,有客造访,见有兔子挂在走廊上,便指着兔子,请小苏颞以此为题做诗一首。苏颋向来有指物做诗立马而就之功夫,便执笔做白兔诗:
兔子死阑殚,
持来挂竹竿。
试将明镜照,
向异月中看。
前两句写实,直言兔子命尽。“阑殚”两字同义,为“尽”。“持来挂竹竿”亦无诗意。苏颠的诗才表现在后两句中:如果将此白兔照一下明镜,这白兔就像悬挂在月中一样了。这样一写,死兔变活兔,而且转换成神话中的兔,成了用典修辞,使人浮想联翩。这样,这两句诗便富有浪漫色彩了。
王维因诗免死罪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绘画、书法、音乐都很出名。
王维十九岁时,得岐王的关照参加了一次音乐会,因他一表人才,引起了九公主的注意。当王维用琵琶弹了一首动听的新曲之后,九公主就更喜欢他了。九公主问他有什么新作,王维便背诵他的《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聪马,侍女金盘脍鲤鱼……”接着又诵读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公主一听,这都是她能背诵的诗,她以为那是什么大诗人的杰作,没想到是这位十九岁美男子的诗。在这次音乐会上,王维在岐王的帮助下,与九公主谈到科举考试事。不久,王维因得九公主的推荐而中解元。十三年后,王维又考中状元。
安禄山造反,王维不幸当了俘虏。王维服哑药,使自己变成哑巴,以免安禄山逼他做官,但安禄山还是逼他当了“哑巴官”。有一次安禄山宴客,玄宗时的乐师、艺人都被迫唱歌跳舞,王维便以此为题做了一首诗:
万户伤心生野烟,
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落叶空宫里,
凝碧池头奏管弦。
后来,安禄山的叛乱被平定了,王维因此诗而赦免。
王维这首救命诗,在修辞上是用尽心机的。前两句是暗示自己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因为当了俘虏而伤心,但每日都盼望朝拜天子。后两句是描绘在“凝碧池头奏管弦”时的凄凉,这就更能衬托他盼望“再朝天”的心情了。皇上也因他有此诗而再录用他为官。
李白的高傲和拍马屁
有一次,李白到李林甫的相府去见这位权相。他手持一块长形木板,上面写着“海上钓鳌客李白”,他把这木板交给门口的仆人,叫他通报宰相。这仆人见李白身着青衫,脚踏童鞋,腰佩长剑,好生奇怪,便进去告知宰相。李林甫也觉得奇怪,使命李白解剑进府。李白面对这天下第一奸臣,仅以拱手为礼,李林甫不快,便问:“你就是海上钓鳌客——李白?”
“正是。”
“你李白要卧沧海钓巨鳌,用何物作线?”
李白道:“我以天上七彩虹霓为线。”
“你又以何物作钩?”
“我以天上之明月作钩。”
“你知鳌是庞然大物,你以何物为饵?”
“我将以为非作歹、无仁无义之人作饵!”
“你钓巨鳌要达到什么目的?”
“我临沧海钓鳌,目的无它,是要以海中之风浪来高扬我的情操,以辽阔的天地来纵展我的宏志。”
李林甫听出李白是在玩弄修辞术,不过是夸张、比喻那一套。其目的则是影射、暗示,无非表明那巨鳌就是他自己。但李林甫又不能在李白面前承认自己是奸佞之喻体——巨鳌,只好说:“人们都说李白是狂人怪杰,名不虚传,请用茶。”李白则谢茶告别,昂首而出。
李白的狂傲还体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力士脱靴”那个故事中。
其时,唐玄宗重用李白。李白冬天起草文件,结了冰的笔不能写字,唐玄宗命宫中妃嫔十数人,围着李白,各人手中持着毛笔,不停地呵气,使笔尖不至于冻住。写好文件之后,玄宗还设酒宴招待李白。李白与皇上一起举杯,心情特别好。此时,高力士替皇上把靴子脱下来,换上便鞋。皇上对李白说:“你也把靴子脱了吧!”李白觉得好玩,便对高力土说:“我实在设法弯腰,高内监,麻烦你也帮我脱脱这靴子!”高力士深以为辱,当然不干。皇上说:“李白醉了,你就帮他脱吧!”高力士只好乖乖地为李白脱了靴子。
这两个故事,写的是李白捉弄权贵,人们对李白的狂傲风骨十分赞赏,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人们和李白一样都憎恨奸臣。
但是李白也有不光彩的记录,这就是他自己创造的马屁比喻。《开元天宝遗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明皇召诸学士宴于便殿,因酒酣,顾谓李白曰:“我朝与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门,国有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儿市瓜,不择香味,’惟拣肥大者;我朝仕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者。”明皇笑曰:“学士过有所饰。”
评论家说,关于李白的“屁颂”,无论唐明皇态度如何,李白都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假使唐明皇听了很开心,这证明李白“屁颂”比喻高明,效果很好,李白便可获得“屁喻”头奖;假使唐明皇听了不高兴,或像《开元天宝遗事》所言,唐明皇认为,李白的话可信程度不高,那么李白岂不是弄巧成拙、自讨没趣么?总之,唐明皇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李白总是不好,有损他自己的形象。
李白这段话提及当朝“仕人”的比喻是“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者”,其中的当朝“仕人”包括李林甫吗?包括高力士和杨国忠吗?按逻辑,李白的判断是全称判断,应当把高力士、李林甫、杨国忠包括在内,那么,李白捉弄李林甫、高力士的行为不是自打嘴巴了吗?
所以,李白的“屁喻”,香了皇上,却臭了自己。
苦中作乐的杜甫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多写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所以叫人读了就笑的诗很少。但杜甫的童年生活却是充满乐趣的,有诗为证:“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干回。”
杜甫是神童,“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杜甫勤于学习,善于做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也不失孩子的天真。成年之后,杜甫考进士落第,有点悲观,不过,在游览中使他胸襟逐渐开阔起来。《望岳》中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与生活浪漫的李白交朋友,“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这给杜甫带来了许多快乐。
关于杜甫的快乐人生,历史上有不少传说,但这不是历史事实。虽然是虚构的故事,却也能说明杜甫还有快乐的一面。
传说杜甫有客人来访,因为家穷没有好菜招待,只好开开玩笑,来个“穷开心”。他叫妻子买两个鸡蛋、一把韭菜和一碗豆腐渣回来,并吩咐妻子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第二天,客人来了,都是一些骚人墨客。一番寒暄之后,杜甫请客人上桌吃饭。这时,杜甫高喊一声:“上菜!”只见妻子端来一碗韭菜,上面摆放两个蛋黄,杜甫指着菜吟道:“两个黄鹂鸣翠柳”,客人哈哈大笑。接着,妻子端来一碗韭菜清汤,汤上漂浮着一溜儿蛋白,诗人唱道:“一行白鹭上青天”,又是一场欢笑。紧接着,妻子又端上一碗豆腐渣,诗人诵曰:“窗含西岭千秋雪”,客人连声叫“妙”。之后,夫人又端上一碗清汤,清汤之上漂着蛋壳,诗人说道:“这就是‘门泊东吴万里船”’,客人们都陶醉在欢乐之中。
这是文人在开玩笑。诗人运用“示现”法,把现成的诗句,在特定情境中使用,使人觉得风趣而幽默。
《白话笑史》记了这样一个故事。长扛西陵峡的山道中,有一处题诗,为杜甫所写,诗用“天”字韵,高高地镌刻在山梁间。从唐至宋,几百年过去了,没人敢与杜诗相唱和。后来有一个作监司的小官斗胆和了一首“天”字韵的诗,写在杜诗旁边。再以后,就有人同样用“天”字韵做诗来嘲笑大胆的“监司”,那诗的最后两句是:“想君吟咏挥毫日,四顾无人胆似天。”
“胆似天”的“天”字,一语双关,既指这监司胆敢用杜甫的“天”字韵和诗,也骂他与杜甫唱和是“胆似天”,可谓绝妙修辞。
据《白话笑史》载,杜甫曾把自己的名篇《戏作花卿歌》和《姜楚公画角鹰歌》给郑广文看,郑广文说:“足下此诗,可以疗疾!”他日,郑广文妻子病了,杜甫对郑广文说:“你别紧张,你只要念我的诗句‘观者徒惊帖璧飞,画师不是无心学’即可,如若嫂夫人病未痊愈,再念‘昔日太宗卷毛骟’等诗句她就会百病消除了,倘若我的诗还治不了她的病,恐怕扁鹊来了,也无能为力了!”
这个故事,用的是“断取”“曲解”修辞,杜甫“断章取义”是用的曲解法。
由此可见,苦了一生的杜甫,亦有苦中作乐的时日。
裴度用计寻官印
裴度,唐贞元间进士,官至宰相。关于裴度,有不少传说故事。
裴度任中书令时,有一次,他的官印不翼而飞了,他的下属非常着急,裴度说:“各位不要慌张,只作平常无事一般。明日,我要举办宴席,各位都要来喝酒。”
第二天,酒宴上,大伙儿酒兴正浓之时,忽有小吏来向裴度小声报告:“官印有人悄悄送还原处了。”裴度听了也不答话,举杯劝酒。
后来有人问裴度,官印丢了,您怎么还有兴致大摆宴席?裴度说:“这正是我找回官印的妙计。这官印,外人不可能盗走,必是小吏拿去给书卷盖印留念,我若急着下令寻找,那小吏害怕,必将官印投入水火之中。我办宴席,目的是给那偷印者还印的时机。”
此事传出,人们无不赞佩裴度的智慧。
还有一则故事:裴度修福先寺时,想请白居易写篇碑文,判官皇甫湜大为嫉妒,对裴度怒目相向,说:“我皇甫湜的诗文比白居易差么?你为什么舍近求远,从今天起,我不在你手下做事了!”
裴度只好请皇甫湜写碑文,并给他价值千缗的财物,没料到皇甫湜嫌少而大发雷霆,说:“我写的碑文有三千字,难道我写的每一个字不值三匹绢吗?”
裴度无法,只好送给皇甫湜三千匹绢。
皇甫湜得到三千匹绢,非常高兴。几天后,皇甫湜觉得碑文有不妥之处,要求加几个字。裴度说:“阁下写的碑文,美妙绝伦,一个字都不能加了。”
皇甫湜道:“这是修辞之必须。”
裴度说:“一字三匹绢,我都要卖田卖地了,你再来个修辞加宇法,我可要倾家荡产了。”
张籍酬诗朱庆余
张籍,字文昌,今苏州人,贞元十四年进士,曾任太常寺太祝,后来做过水部员外郎,世称张水部。
唐代,应试的举子有向名人呈送诗文的风气,目的是希望名人向主考官推荐。著名诗人朱庆余应试时,曾以《闺意》诗献给水部郎中张籍。诗云: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此诗收入《唐诗三百首》,题为《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把自己应试比作新娘子初见“舅姑”,他的“处女作”是不是“人时”呢?他希望张籍能赏识自己,并向主考官推荐。所以,这首诗是比喻、暗示诗,而“画眉深浅人时无”一语双关,妙不可言。醉翁之意不在“画眉深浅入时无”,而在他写的文章“深浅人时无”。
张籍读诗中委婉曲折之语,深悟其意,便也同样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写了一首《酬朱庆余》诗: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张水部把朱庆余比作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他用“时人贵”三字委婉地表示朱庆余的文章是“合乎时”的。张籍还把朱庆余的考试文章比作“越女”的一曲菱歌,非常动听而感人,可说是价值连城的。
张籍与朱庆余都是大诗人,他们以诗传递心声,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柳宋元的柳州情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柳州。为什么柳宗元叫柳柳州?他因王叔文案被贬官广西柳州,在柳州做了四年刺史,郁郁不得志,最后病死柳州衙内,柳州人感念柳宗元为官清正,在柳州罗池为他建庙,岁时致祭,因此后人称他为柳柳州。
以地名为号,是修辞的借代形式之一。历史上很多名人都借地名为号,如韩愈号昌黎、苏轼号东坡等。
柳宗元的朋友吕温州曾作《戏柳宗元》诗:
柳州柳大守,
种柳柳江边;
柳馆依然在,
千秋柳拂天。
这首诗用同字修辞(又叫重出修辞)写成,着眼于一个“柳”字。柳宗元对柳州人民充满情意,他死在柳州任内,体现了他的柳州情。他种下无数柳树,使他的姓与种的柳合而为一,人们见柳树而思念柳宗元,可见,这个“柳”字表义双关,是充满情感的。
“柳州牧”,“牧”字是“支”部,《说文解字》:“牧,养牛人也。”柳宗元为柳州的“养牛人”,确实值得后人怀念。古人以州官为“牧”,这修辞上的比喻是颇有深意的。不过,历来贪官太多,“牧”字名不副实,然而柳宗元为“柳州牧”,的确名实相副。
杜牧的故事诗与诗故事
杜牧,字牧之,陕西临潼县人,是宰相杜佑的孙子,可见其家世之显赫。但杜牧并未凭这种特殊关系进入官场,而是走的读书——考试——做官这条道路。杜牧考中进士后,得到宰相李德裕的赏识,官运不错,当过御史、刺史、中书舍人等。
杜牧工于书法,又是“兵法”专家,但最著名的是写诗,文学史上有“小杜”之称。评论家认为,他以高妙的技巧,写出“高华绮丽”的诗。他的作品,既有荡气回肠的艳体诗,也有描述时事的写实诗、深得风人之旨的讽喻诗、别具新意的咏史诗。杜牧考进士时就拿着自己的诗文去见主考官崔郾,正是这个崔主考读了他的《阿房宫赋诗》后,就大笔一挥,保举他为进士。
其一:为禅僧笑语献诗
杜牧中进士后,和友人到寺庙去玩,只见庙中禅僧拥褐独坐,听其所言,似乎句句暗含玄机。当禅僧看到风流倜傥的杜牧时就问:“这位公子是谁?”旁边的人争相告白:“他就是刚刚进士及第名震京师的才子杜牧。”那禅僧却不以为然地笑道:“我怎么就没听说过呢?”
杜牧听禅师这么一说,若有所悟,便题诗曰:
家在城南杜曲旁,
两枝仙桂一时芳。
禅师都未知名姓,
始觉空门气味长。
杜牧有所悟,悟出了人生的一些什么道理呢?
杜牧怀古诗《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怀古诗记录了惊天动地的故事,诗人回想起三国“赤壁之战”,曹操建好了铜雀台,准备消灭东吴后活捉大乔、小乔为妾,可是由于孔明借东风成功,这就使周瑜的火攻取得成功,曹操失败了。杜牧的这首诗说,古战场的旧时武器埋在沙里,我们把它挖起来可以看到前朝的战争情景。
这首诗极尽修辞借代之妙,“戟”是武器,借代战争,是历史的见证。二乔亦有借代之义,她们是“战利品”,代替胜利。
其二:十年一觉扬州梦
牛僧儒当宰相时出镇扬州,特请杜牧当书记官。其时,杜牧少年英俊,而且风流潇洒,常常混迹花街柳巷。牛僧儒派人跟踪,并要求跟踪者每天写出杜牧行踪记录。牛僧儒把一箱字条让杜牧过目,字条上写的内容都一样:“某日某时,杜书记在××妓院,一切安好。”
牛僧儒这种派“特务”跟踪和打“小报告”的行径,用现代的语言来说是违反人权的,但在那个时代,却是牛僧儒关心人的一种举措,所以杜牧流着眼泪向牛丞相表示感谢。后来牛僧儒去世时,杜牧写墓志铭,极尽赞美之词,他离开扬州时写了一首感怀诗,其中有一句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是杜牧对这段历史的感怀之作。
其三:落花犹似坠楼人
杜牧有感于美女绿珠在“金谷园”跳楼身亡之事,便作《金谷园》诗以纪念: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花落犹似坠楼人!
绝妙的诗必有绝妙的修辞,“逐”字之用,“怨”字之设,是比拟修辞的妙笔;这历史的香尘和眼前的落花,是借代修辞的替换形式。“花落犹似坠楼人”是明喻,也可看成是互喻,落花似人,人似落花,互为喻体。
其四:忽发狂言惊四座
杜牧在司徒李愿家做客,见到歌妓紫云生得很美,便对李愿说:“这么美的紫云,你应当送给我!”李愿低头而笑,并不责备杜牧荒唐,还说:“吟得好诗便把紫云送与你。”杜牧吟道:
华堂今日绮筵开,
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四座,
两行红粉一时回。
杜牧吟毕,便引紫云归去。
真是“狂言惊四座”,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当时杜牧为御史,分司(管)东都洛阳,他参加宴会是为红粉而来。
“红粉”,借代美女。
皮日休的“皮”字幽趣
唐代诗人皮日休是湖北襄阳人,自号醉吟先生,是咸通八年的进士,著有《皮子文薮》十卷传世,他的《橡媪叹》反映民生疾苦,揭露了贪官的盘剥,对下层人民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皮日休与友人归仁绍经常互相赠诗戏谑,有一次,他写了一首咏乌龟的诗送给归仁绍:
硬骨残形知几秋,
尸骸终是不风流。
顽皮死后钻应遍,
都为平生不出头。
这首咏龟诗没有一个“龟”字,但从字里行间可以寻找到龟的影子,如“硬骨”“顽皮”“不出头”等都是“龟”的特征,就像一个“谜语”。为什么说归仁绍是龟?因为归氏有一种不喜欢出头的性格。诗的“谜底”是“龟”,“龟”与“归”同音,所以这首谜语诗的影射义是富有探意和乐趣的。
归仁绍读了“咏龟诗”后,用同样的手法写了一首“闲气诗”送给皮日休,拿他的姓开玩笑。
八片尖皮切作球,
水中浸了火中揉。
一团闲气如常在,
惹踢招拳卒不休。
这也是一首谜语诗,谜面上有“八片尖皮”,制造方法是把皮“水中浸了”后又在火中揉;“一团闲气”,是它制成皮球的条件,而皮球的用途就是让人拳打脚踢的。其修辞特点是“暗示”皮日休心中有“一团闲气”,诗中的“皮”字与皮日休的“皮”同字,这是借音法。归氏的诗写得戏谑诙谐,而且“一团闲气”语义双关,耐人寻味。
唐代选拔人才,相貌是录取条件之一。据说皮日休其貌不扬,长相“不得体”,因而在考进士时被大幅度扣分,只能是最末一名。给皮日休打分的人是礼部侍郎,这个司礼者特别重视外表,他对皮日休挖苦说:“你皮日休才高八斗,可惜有只眼长得不好。”皮日休回答道:“莫因学生一只眼,连累你两眼都看不清。”皮公的俏皮话,在修辞上是一种“以眼还眼”返射法。
皮日休虽然中了进士,却由于他的外表不美而被同事取笑。有一次,皮日休喝得酩酊大醉,躺在床上睡觉,那床上有几个不怎么好看的皮箱、皮包。皮日休的仆人要叫醒主人,有个叫崔昭符的进士对皮日休的仆人说:“不要叫醒他,他正和‘族人’聚会哩。”时人传为笑谈。
皮日休的“皮”不怎么好看,落个“解名尽处是孙山”的结局已叫人寒心,当了官以后,那些同事仍拿他的“皮”字开玩笑,把他的外表看做破旧难看的皮箱一样,那就更令人伤心了。不过,崔昭符说皮日休跟那些破旧皮箱、皮包是“族人”,既有谐音、同字之趣,也有类比和双关之妙。
罗隐的隐情和诗趣
罗隐,唐末诗人,字昭谏,《唐才子传》说他“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但他一生怀才不遇,在科场上屡试屡败,因此改名罗隐。
隐者,藏也,潜也。一个“隐”字,深藏不满之情。
椤隐的作品《蜂》,透露了罗隐的“隐”情。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前两句大赞蜜蜂“占尽风光”之能,后两句却骤然转折,蜜蜂一生辛苦却什么都没得到。这在修辞上叫衬跌。蜂的辛苦,应有所得;然而,到头来却什么也得不到。罗隐辛辛苦苦地读书,就像蜜蜂一般勤奋,可最后呢?屡试屡败,一无所获。当然,罗隐《蜂》诗着眼点不在自己,矛头是指向夺取蜂蜜的人。
据《鉴戒录》载,罗隐赴京赶考,在钟陵结识了歌妓云英,他们成了恋人。过了十二年,罗隐进京考试又落第了,在路上遇见了这位情人。那云英见到罗隐十分吃惊,说:“罗秀才,你怎么还没有脱去白衣服?”
罗隐听了此言,恨不得“隐藏”起来,真是羞死了!白衣服是当时考生穿的服装,投考的举子未能高中便脱不掉那套白衣服。云英的话就像针插进他的心房一样难受。这里的“白衣服”是借代式,等于说:“你还是考生旧?你还要考到什么时候?”云英话中有话,是一种曲达修辞,将罗隐讽刺得无地自容,因此罗隐吟了一首互讽诗:
钟陵醉别十余春,
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这首诗写出了罗隐无可奈何的心情。“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既讽刺了自己,也讽刺了云英,话说得委婉幽默,亦谐亦庄,情趣盎然。
据《西湖志》载,钱锣称霸东南,自称“吴越王”,罗隐曾在“吴越王”府中做事,他对一些政策不满,如“使宅鱼”政策,他就很反对。所谓“使宅鱼”,是指凡在西湖打鱼的人每天都要交纳一定数量的鱼给王府,所以很多渔民都逃往他处谋生。有一天,罗隐与钱谬闲聊时,看到壁上挂有一幅《硒溪垂钓图》,画的是姜太公钓鱼的事。当时钱锣请罗隐为此画题诗,罗隐欣然命笔,诗云:
吕望当年展庙谟,
直钩钓国更谁知。
若教生在西湖上,
也是须供使宅鱼。
后两句是批评钱汙“使宅鱼”政策的,罗隐不直说“使宅鱼”法是害民法,而是通过诗句,委婉地暗示:如果吕望在西湖钓鱼,“也是须供使宅鱼”的。钱汙读罗隐诗后,便宣布取消“使宅鱼”法,罗隐也因此得到渔民的拥戴。
杨志坚的离婚诗
杨志坚乃唐朝抚州人氏,他读书读得相当好,但考了几次进士却都落榜了。为了考进士,他三十岁了都未结婚。
当时正是开元天宝年间,天下富庶,人才辈出,杨志坚对继续考进士越来越没信心。他以前曾下决心:不考上进士不结婚!现在只好放弃这个念头了。正好他家附近有一美女,年不足二十,知书达礼。杨志坚便托人求婚,真没想到这个美人儿竟答应了,两人便结了婚。婚后妻子希望丈夫继续读书考进士,于是杨志坚继续攻读,为了爱妻而孜孜不倦,学识也大有长进,可是命运之神并没降临到他身上,他进京考进士又落榜了。由于进京考试是靠卖田卖地筹的经费,那是孤注一掷的。结果,家道因此衰落,其妻要求离婚。
在唐代,离婚是合法的,女子离婚再嫁也是合法的。杨志坚只好答应离婚,并写了一首七律诗当作离婚文书。诗云:
当年立志早从师,
今日翻成鬓有丝。
落托自知求事晚,
蹉跎甘道出身迟。
金钗任意撩新发,
鸾镜从他别画眉。
此去便同行路客,
相逢即是下山时。
读此离婚诗,让人感到,可怜兮兮的杨志坚如在眼前。“当年立志早从师,今日翻成鬓有丝”,写他读书读到头发都白了,可谓时间之长,但却功名无望。这时的杨志坚,“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迟”,“落托”和“蹉跎”勾勒出其悲惨命运。结果是“金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他的爱妻要走了,“金钗”“鸾镜”是美女的用物,他的爱妻,用金钗“任意撩新发”,一个“新”字让人辛酸,因为妻子为嫁别人而打扮,“鸾镜从他别画眉”,可说字字是泪。“鸾镜”是画眉用的,如今她画眉是为他人了,妇女用的“金钗”“鸾镜”常用作借代修辞式,代替女子。这里,杨志坚不说“爱妻”任意撩新发,也不说“爱妻”从他别画眉,而用“金钗”“鸾镜”借代爱妻,是爱人爱物合而为一的结果。“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是“同意离婚,立此为据”的同义形式。
后来,杨志坚到军队过军旅生活,成为文官,转到地方后当丁州司马,此时,他又想起前妻来丁。此时的杨志坚虽不是“仕宦而至将相”,但当了小州长亦积蓄了不少钱财,他决定寻找前妻复婚。可是,事隔十年,其妻已经嫁人。也算“富贵而归故乡”的杨志坚,满怀信心,以为前妻见到他定会旧情复炽,然而,他们相见如同行路人。尽管杨志坚背诵着离婚时写的“相逢即是下山时”诗句,以为“富贵而归故乡”,便是“下山时”,然而相逢归相逢,下山归下山,女方看着自己与他人生的儿女,爱情之火燃不起来,拒绝了杨的请求。
杨志坚快疯了,他不时念着“金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的诗句,感叹着“金钗”“鸾镜”胡不归,而在漫长的痛苦中死去。
滑稽优人李可及
唐朝咸通年间,有位著名滑稽演员李可及,他自称通晓“三教九流”之精义,无论是儒教、道教、佛教,还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都在他掌握之中。有一年的延庆节,要演滑稽戏,只见李可及“褒衣博带,摄齐以升坐”。他先讲三国时的祢衡,上通天文地理,下晓三教九流,而他则自称是祢衡托世,是研究“三教九流”的天才。此时,与李可及坐在一起的演员问道:“你既然博通三教,释迦如来是什么人?”
李可及答曰:“金刚经云:‘敷坐而坐’,这释迦如来如果不是妇人,为什么说:夫(与‘敷’谐音)坐而后儿(与‘而’谐音)坐也?”
此时,皇上捧腹大笑。
又问:“太上老君是何人?”
李可及曰:“亦妇人也!”
“我不明白,太上老君为什么是女人?”
“《道德经》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如果老子不是女人,怎么害怕有身(孕)呢?”
皇上又是哈哈大笑。
又问曰:“文宣王是何人?”
李可及道:“文宣王,妇人也!”
“文宣王也是妇人?”
“你没读过《论语》吗?孔子曰:‘沽之哉,待贾者也。’你说说,文宣王若不是妇人,为什么‘待嫁’呢?”
皇上大笑。
这个笑话记载于《群居解颐》(笑话集)中。从前的皇帝要娱乐,便养了一些优人,以说笑话为职业。李可及讲的这些笑话,用的是谐音手段,对《金刚经》、《道德经》、《论语》中的片言只语加以“曲解”,以达到搞“笑”的目的。
滑稽演员敬新磨
后唐庄宗李存勖带领大队人马打猎,把老百姓的庄稼践踏得一塌糊涂,当地的县官实在看不过去,便跪请皇上爱惜庄稼。皇上发火了,下令砍掉县官的脑袋。
皇上要杀人,谁敢吱声。惟独滑稽演员敬新磨却斗胆把这杀人的严肃主题变成一出滑稽戏。只见敬新磨气冲冲地走到县官面前骂道:“你这糊涂官太糊涂!难道你不知道皇上喜欢打猎吗?你应该把这块地空出来,让皇上追打野猪,为什么偏要让老百姓种庄稼呢?难道你想到老百姓饿肚子的事就忘记了皇上爱打猎的事吗?皇上打猎事大,老百姓饿死事小,难道这个理儿你也不懂吗?”
庄宗听了敬新磨的“反话”恍然大悟,便把县官放了。敬新磨的“反话”具有滑稽诙谐的效果,同时又具有讽喻的效果,这便是“倒反”修辞的作用。
李存勖在宫中养了许多恶狗,大臣们上朝个个提心吊胆。有一天,敬新磨进宫,突然一条恶狗向他扑来,敬新磨在魂不附体的情境中也要幽上一默。他在逃跑的时候大叫:“皇上快来救我,你的儿女要咬我了!”
李存勖的祖先是狄人,以狗为图腾。敬新磨这么一叫喊,等于揭李存勖的老底,李存勖自然火冒三丈,便张弓搭箭要射死敬新磨。敬新磨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大叫:“陛下不能射死我,我与陛下两者一体,射死我也等于射死陛下。”
李存勖听此话觉得奇怪,便要敬新磨讲两人同体的理由。敬新磨道:“陛下开国时改元为同光,‘同’与‘铜’谐音,而我敬新磨的‘敬’与‘镜’谐音,‘铜镜’两者一体,皇上万万不能打破‘铜镜’。”李存勖听了大笑。
敬新磨利用汉字同音手段进行“诡辩”,修辞学上叫“诡谐”,即诡谲型的诡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