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17000000007

第7章 论修行(2)

诸比丘当依四法。何等为四?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如是四法应当证知。……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槃。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常住不变。若复有言如来无常,是人不知、不见法性。若不知见是法性者,不应依止。……依义不依语者,义者名曰觉了。觉了义者,名不赢劣。不赢劣者,名曰满足。满足,义者,名曰如来常住不变。如来常住不变义者,即是法常。法常义者,即是僧常。是名依义不依语也。……依智不依识者,所言智者,即是如来。若有声闻不能善知如来功德,如是之识不应依止。若知如来即是法身,如是真智所应依止。若见如来方便之身,言是阴、界、诸人所摄食所长养,亦不应依,是故知识不可依止。若复有人作是说者,及其经书,亦不应依。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犹如婴儿无所别知。是则名为不了义也。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随于自心,无碍大智,犹如大人无所不知,是名了义。又声闻乘名不了义,无上大乘乃名了义。若言如来无常变易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常住不变是名了义。声闻所说应证知者,名不了义,菩萨所说应证知者,名为了义。若言如来食所长养,是不了义,若言常信不变易者,是名了义。若言如来入于涅槃,如薪尽火灭。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入法性者,是名了义。声闻乘法则不应依,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声闻乘,犹如长者教子半字。善男子。声闻乘者,犹如初耕未得果实,如是名为不了义也。是故不应依声闻乘。大乘之法则应依止,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于大乘,是故应依。是名了义。如是四依应当证知。

摘自(印度)《大般涅槃经》卷6

行者见一切法皆破坏相。若著色为我,是色败坏,知是败坏相故,则离我心,受等亦尔。如人为山水所漂,有所揽捉,皆断脱失,行者亦尔,所计为我,见此物坏,则知无我。是故于无我中修无我想。问曰:“修无我想得何等利?”答曰:“修无我想者,能具苦想。凡夫以我想故,于实苦中不能见苦。以无我想故,于少苦中尚觉其恼。又,于无我想故,能行舍心。所以者何?以我想故,畏我永失。若能实知,但失于苦,无我可失,则能行舍。又,以无我想能得常乐,所以者何?一切无常,是中若生我、我所心,则谓我当无,我所亦无,则常有苦。若作是念,无我、我所,诸法坏时则不生苦。又,行者以无我想故,心得清净。所以者何?一切烦恼皆从我见生,以此事益我,故生贪欲。此事损我,故生嗔恚。我命终后,当作、不作,即生见疑。如是皆以我故,起诸烦恼。以无我想故,诸烦恼断。烦恼断故,心得清净。心清净故,能等金石、栴擅刀斧,称赞毁骂,心离憎爱,安隐寂灭。故知无我想者,心得清净。又,除无我想,更无馀道能得解脱。所以者何?说有我者,若知无我、无我所有,能生如是决定心时,即得解脱。”

摘自(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13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菩提道?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六种波罗蜜多,不得身业及身麁重,不得语业及语麁重,不得意业及意麁重;不得布施波罗蜜多,不得净戒波罗蜜多,不得安忍波罗蜜多,不得精进波罗蜜多,不得静虑波罗蜜多,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不得声闻,不得独觉,不得菩萨,不得如来。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菩提道。何以故?以菩提道于一切法皆不得故。

摘自(印度)《大般若波罗蜜多》卷8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引发六神通波罗蜜多。何等为六?一者神境智证通波罗蜜多。二者,天耳智证通波罗蜜多。三者,他心智证通波罗蜜多。四者,宿住随念智证通波罗蜜多。五者,天眼智证通波罗蜜多。六者,漏尽智证通波罗蜜经。

摘自(印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9

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六种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由毕竟空,无去来故。无布施,无悭贪,唯假施设故。无净戒,无犯戒,唯假施设故。无安忍,无忿恚,唯假施设故。无精进,无懈怠,唯假施设故。无静虑,无散乱,唯假施设故。无般若,无愚痴,唯假施设故。是菩萨摩诃萨不著趣人,不著不趣入;不著已度;不著非已度;不著布施;不著悭贪。不著净戒,不著犯戒。不著安忍,不著忿恚;不著精进,不著懈怠;不著静虑,不著散乱;不著般若,不著愚痴。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当于尔时,亦不著布施者,不著悭贪者;不著净戒者,不著犯戒者;不著安忍者,不著忿恚者;不著精进者,不著懈怠者;不著静虑者,不著散乱者;不著般若者,不著愚痴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当于尔时,于著不著亦无所著。何以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达一切法毕竟空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当于尔时,不著毁骂,不著赞欢;不著损害,不著饶益;不著轻慢,不著恭敬。何以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达一切法毕竟不生。无生法中,无有毁骂赞欢法故,无有损害饶益法故,无有轻慢恭敬法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当于尔时,不著毁骂者,不著赞欢者;不著损害者,不著饶益者;不著轻慢者,不著恭敬者。何以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达一切法皆本性空。本性空中,无有毁骂赞欢者故,无有损害饶益者故,无有轻慢恭敬者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当于尔时,于著不著亦无所著。何以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永断一切著不著故。

摘自(印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9

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如实觉名假施设,法假施设。善现,是菩萨摩诃萨,于名法假如实觉已,不著色,不著受想行识;不著眼处,不著耳鼻舌身意处;不著色处,不著声香味触法处;不著眼界,不著耳鼻舌身意界;不著色界,不著声香味触法界;不著眼识界,不著耳鼻舌身意识界;不著眼触,不著耳鼻舌身意触;不著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若不苦不乐,不著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若不苦不乐;不著地界,不著水火风空识界;不著因缘,不著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缘所生不法;不著无明,不著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欢、苦、忧恼;不著有为界,不著无为界;不著有漏界,不著无漏界;不著布施波罗蜜多,不著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方便善巧妙愿力智波罗蜜多;不著内空,不著处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不著真如,不著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不著四念住,不著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不著苦圣谛,不著集灭道圣谛;不著四静虑,不著四无量、无色定;不著八解脱,不著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不著空解脱门,不著无相、无愿解脱门;不者陀罗尼门,不著三摩地门;不著极喜地,不著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不著五眼,不著六神通;不著佛十力,不著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不著大慈,不著大悲、大喜、大舍;不著三十二大士相,不著八十随好;不著无忘失法,不著恒住舍性;不著一切智,不著道相智、一切相智;不著预流果,不著一来、不远、阿罗汉果、独觉菩提;不著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不著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著我,不著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不著异生,不著圣者;不著菩萨,不著如来;不著名,不著相;不著严净佛土,不著成熟有情,不著方便善巧。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无所有,能著、所著、著处、著时不可得故。

摘自(印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3

是一切相智非取相修得。所以者何?诸取相者皆是烦恼。何等为相?所谓色相,受想行识相,乃至一切陀罗尼门相,一切三摩地门相。于此诸相而取著者,名为烦恼。……不取色相,不取受想行识相,乃至不取一切陀罗尼门相,不取一切三摩地门相。何以故?以一切法自相皆空,能取、所取俱不可得故。

摘自(印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7

云何瑜伽师地?谓十七地。何等十七?嗢拕南曰:

五识相应意,有寻伺等三,

三摩地俱非,有心无心地,

闻思修所立,如是具三乘,

有依及无依,是名十七地。一者,五识身相应地。二者,意地。三者,有寻有伺地。四者,无寻唯伺地。五者,无寻无伺地。六者,三摩呬多地。七者,非三摩呬多地。八者,有心地。九者,无心地。十者闻所成地。十一者,思所成地。十二者,修所成地。十三者,声闻地。十四者,独觉地。十五者,菩萨地。十六者,有馀依地。十七者,无馀依地。如是略说十七,名为瑜伽师地。

摘自(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1

彼无害牟尼,常调伏其身,到达不死境——无有悲忧处。恒常觉醒者,日夜勤修学,去向于涅槃,息灭诸烦恼。

摘自(印度)《法句经》忿怒品

智者常坚忍,勇猛修惮定,能晚得安稳,证无上涅槃。奋勉常正念,净行能克己,如法而生活,无逸善名增。奋勉不敌逸,克己自调御,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

摘自(印度)《法句经》不敌逸品

修定莫敌逸,心奠惑于欲,莫待吞铁丸,烧然乃苦号。无慧者无定,无定者无慧,兼具定与慧,彼实近涅槃。

摘自(印度)《法句经》比丘品

什么是非行处?兹或有人,行于淫女处,或行于寡妇、成年处女、黄门(阴阳男女及宦言)、比丘尼及酒肆之处,或与国王、大臣、外道及外道的弟子等俗人作不适当的交际而住,或与那些对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无信仰、无欢喜、不供泉水(如无水之井不能供给所需)、骂詈谗谤,不欲他们得利益、不欲其适意、不欲其有瑜伽安稳的俗人相依亲近往来者,名非行处。什么是行处,兹或有人,不行于淫女处……不行于酒肆之处,不与国王……外道的弟子等俗人作不适当的交际而住,或与那些对于比丘……优婆夷有信仰、欢喜、能供泉水(可以满足需求的)、爱袈裟的光辉、喜比丘等出入、欲比丘等得利益……欲其有瑜伽安稳的俗人相依亲近往来者,名为行处。能够具足、正具足、达、正达、成就、正成就、圆满这样的正行和行处,所以称为。正行与行处具足”。

摘自(印度)觉音著《清净道论》说戒品第15—16页

(行道清净)(1)称为五盖的烦恼群是禅的结缚,当在安止生起的时候,其心从彼结缚而得清净。(2)因清净故离于障碍,得于中奢摩他相而行道。中奢摩他相即平等的安止定。在安止定以前的(种姓)心由一相续而转变进行于如性(即安止的状态),名为中奢摩他相行道。(3)由于这样行道进行于如性,名为跳入初禅。如是先在以前的(种姓)心中存在的(三)行相成就,在于初禅生起的刹那而显现,故知为行道清净。

(舍随增)(1)如是清净了的禅心,不须再清净,不必于清净中作努力,故名清净心舍置。(2)由于已达奢摩他的状态,不再于奢摩他行道,不于等持中作努力,故名奢摩他行道心舍置。(3)因以奢摩他行道,已不与烦恼结合,而一性的显现,不再于一性的显现中作努力,故名一性的显现心舍置。如是当知以中舍的作用为舍随增。

(喜悦)其次如是舍随增时(1)于禅心中生起了称为定慧的双运法,是互不驾凌的作用(行相)。(2)因信等(五)根解脱种种的烦恼,是解脱味一味的作用(行相)。(3)瑜伽行者进行于禅——即互不驾凌与一味随顺的精进乘(行相)。(4)他的禅心的修行于灭去的刹那作用的行相,此等一切行相的成就,是在以智见杂染之过及净化之德以后而如是喜悦清净与洁白。是故当知由于诸法互不驾凌等的成就——即清白之智的作用成就为喜悦。

于此(修习心)由于舍而智明了,故说智的作用为喜悦而称为后,即所谓:“以善舍置于心策励,于是从舍有慧而慧根增长,由于舍而心从种种烦恼得以解脱,于是从解脱有慧而慧根增长。因解脱故彼等(信、慧、精进、定等)诸法成为一味(作用),于是从一味之义为修习(而有慧而慧根增长)”。

摘自(印度)觉音著《清净道论》说地遍品第133—134页

在“念与正知”一句中,忆念为念,正当的知为正知。这是指人所具有的念与正知而言。此中念以忆念为相,不忘失为味,守护为现起。正知以不痴为相,推度为味,选择为现起。

摘自(印度)觉音著《清净道论》说地遍品第143页

“正直其身”——是上半身置之端正,使十八脊椎骨之端与端成为整列。这样坐的人,则皮肤,筋肉、腱不致于歪屈。不会生起因骨等歪屈而刹那刹那生起的苦痛。彼等(苦痛)不生之时,则心得专一,不退失业处,且得增长而至圆满。

摘自(印度)觉音著《清净道论》说随念处品第244页

(安般念的十六事)此中(一)“出息长”即维持长的出息。“出息”(assāsa)是外出的息,“入息”(passāsa)是内入的息——这是根据毗奈耶义疏说的。然而诸经的义疏则所说相反(即以assāsa为入息,passāsa为出息)。在此(两说)中。一切的胎儿从母胎出来之时,最初是内部的息先外出,然后外面的气带着微尘而进入内部,(更外出)触口盖后而灭(故依律的义疏说为正当),当如是先知以上的出入息(之义)。其次当知那(出入息的)长短是依时间的。譬如展于空间的水或沙,而说长水长沙,或短水短沙,如是一片片的出入息,在象与蛇的身中,徐徐地充满他们长度的肉体,又徐徐出去,所以说长(的出入息);急速地充满犬兔等的短度的肉体,又速速地出去,所以说短(的出入息)。在人类之中,有的出息与入息,依照时间长如象与蛇等,有的则短如犬兔等,所以对于他们(的出入息)是依时间的,长时间的出与入为长(出入息),短时间的出与入为短(出入息)。

摘自(印度)觉音著《清净道论》说随念处品第245页

“云何彼于长出息时,知‘我出息长’,长入息时,知‘我入息长’?(1)长出息于长时出息。(2)长入息于长时入息。(3)长出息入息于长时出息入息。长出息入息于长时出息入息者(于彼)生起(善)欲。(4)由于欲而比以前更微细的长出息于长时出息。(5)由于欲而比以前更微细的长入息……乃至……(6)长出息入息于长时出息入息。由于欲而比以前更微细的长出息入息于长时出息入息者生起喜悦。(7)由于喜悦而比以前更微细的长出息于长时出息。(8)由于喜悦而比以前更微细的长入息……乃至……(9)长出息入息于长时出息入息。由于喜悦而比以前更微细的长出息入息于长时出息入息者,(他的)心从出息入息而转去,而生起舍。以此等九种方法(彼)于长出息入息的身与现起的念及观的智——身为现起而非念,念为现起与念——(彼)以那念及那智而观身。所以说‘于身修习身观念处’”。

摘自(印度)觉音著《清净道论》说随念处品第245页

如是(出入息——即身行的)粗细与安息当知如下:即如这比丘以前未修出入息之时,则他的身心不安而粗。身心粗而不寂静时,财出入息亦粗,成为更有力的,甚至不能以鼻(出入息),须以口出息入息。如果他的身心已修(出入息)时,则身心寂静,寂止。他的(身心)寂静之时,所起的出息入息很微细,到了有无(出入息)亦难辨别的状态。

摘自(印度)觉音著《清净道论》说随念处品第247页

身心热恼的时候,

起了很粗的(出入息),

身(心)没有热恼的时候,

起的很微细。

同类推荐
  •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该书探究西方近现代一些知名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的独身现象,包括尼采、叔本华、萨特、卡夫卡、金斯伯格、凡高、安徒生、乔治·艾略特、简·奥斯丁、波伏瓦、梭罗、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他们因着孤高的精神向度,特立独行的生命选择,对存在的根本性的探求,最终选择了独身,这种生存方式的选择,诠释着他们毕生的道德观、伦理观和价值观。该书即从他们的独身问题出发,探究这些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秘密。
  • 启蒙年代的秋千

    启蒙年代的秋千

    《启蒙年代的秋千》描述的是1980-1990年之间的中国内地文化。对1980年代文化时段里那些有代表性的切片,或善或恶,或喜或悲,都在“当代文化的演进”这一大前提下,给出的个人评价。人们习惯上,把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始阶段的整个1980年代,称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启蒙年代’”。本书所记述的,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与事。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交通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交通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思想课堂-修身笔记

    思想课堂-修身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中国创造中华美食(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中国创造中华美食(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中国是传统的制造业大国,在世界历史上,中国古代的制造业非常发达,其中不少都对当时的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热门推荐
  • 惑

    年少时,为了痴狂的偶像独自来到陌生的他国,一头扎进了五光十色的娱乐界。是是非非早就了凉薄的个性,
  • 回到过去,只是希望能够改变一切

    回到过去,只是希望能够改变一切

    苏小玲,从小就一身厄运,父母在她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在高中的时候遇到了林皓,两人在一起直到大学毕业,但却在林皓向苏小玲求婚后,回家的路上出车祸而抢救无效离开人世苏小玲想回到高中时期,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 一剑争世

    一剑争世

    一念生,一念死。一念花开,一念永恒。一剑却只为……争世!若世道不公,那我就一剑争之!
  • 焚天情

    焚天情

    传说,世间有一个古老的诅咒:千年之后,血雨洒世,世间将会被邪恶所占领,黑暗之下,万物俱灭。太古神器:焚天剑、天凤鸣血琴、鸿钧塔、紫霄印各守一方,守护世间一片安宁。然而,千年之后,异变突发。焚天剑出现变故,导致平衡被破。最终,一切还是发生了······
  • 缥缈凌仙

    缥缈凌仙

    宋朝之时,神州浩渺,人杰地灵。正值修真鼎盛时期,那天地之间,便诞生了许多能人异士;又有许多身怀大法力之前辈高人,各自在钟灵俊秀的崇山峻岭之间,开辟出一个个洞天福地来,以收授门徒,传教自己毕生心血,望之发扬光大。那海外蓬莱“飞仙阁“便是这一世鼎鼎有名的一处。而这个故事,便是自这”飞仙阁“上开始的。这世间,钱财,权力,武力等,一切一切,皆不过是虚妄,生既不带来,死亦不带去;而最珍贵之物,莫过一个“情”字。偏偏这世人之心,却最善痴心妄想,对于钱财武力等身外之物趋之若鹜,却将情义二字,视若草芥,肆意践踏……
  • 烈焰男团之拽丫头变凤凰

    烈焰男团之拽丫头变凤凰

    转校第一天,季夏夏就得罪了恶魔校草季洛辰,不但被他强吻,还要面对超级粉丝团的围堵!“季洛辰!大坏蛋!放马过来吧!季夏夏是不会屈服的!”
  • 吞天练地决

    吞天练地决

    来自修真界的凌天在生死之间被神秘戒指救下来到现代,他会发生什么故事,大家拭目以待。
  • 终极武尊

    终极武尊

    叶小临VS方微,这是他们间的热血传奇!人人都向往那个巅峰,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主宰?
  • 大千武圣

    大千武圣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无数位面各有千秋。古人有云:得双瞳者,得于天命。在这强者傲于天地之间,弱者俯首称臣的大陆之上,一个异命双瞳的少年将谱写一段传奇。天若压我,打破这天;地若欺我,踏破这地。弑神诛魔,万世无双,他手持金枪,跨马走大千;诛魔屠妖,决胜天荒,他手握天命,看破万千红尘。他——即将以潜龙出渊之势,君临天下,那些所谓的强者——你们准备好了?
  • 重生之我要和你在一起

    重生之我要和你在一起

    楚郁家从政,白昭家从商,白昭很爱楚郁,楚郁却只爱南兆文,可是南兆文的心里却只有莫千千。可惜迷乱眼的楚郁并不知道这两个人在她背后做过的事情,也从未想过那一天会被他们俩推下海,在她奄奄一息的时候,只看到那个人拼了命的朝她游过来,可是她撑不住了,如果有来世,她想,她要好好爱他。可是,还有来世吗?坑品保证哦~~~木有存稿了~一周三更,一更3500字以上!男女主角以前是写的古代小说里面找出来的。。。还有一篇古代重生和动漫BG文正在构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