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0800000018

第18章 糊涂交友有原则

一、交友之道

朋友有两种,一种是有益的,另一种则是有害的。

孔子曾经提出过“益友”的三个条件。首先是直。直不但是心里不拐弯(正直),而且是嘴上也不拐弯(直率)。一般人,做到“正派”并不难,做到“正直”就难一些了。而要能够看到别人的缺点、错误就说出来,尤其是敢于对自己亲近的人(如朋友)直统统地说出来,做到“直率”,就非常之难。难之一在于碍于情面,很难说出口;难之二在于顾忌功利,很难下决心。于人有损(伤了对方的面子),于己无利(自己并无好处),便很难会有人去做这种“蠢事”。然而直言虽然难听,却是出于“真爱”。故如能得一“直友”,实乃人生之大幸。

其次是谅。朋友犯了错误,自己能够“谅解”;或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自己能够“原谅”,这并不算很难。但是,要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予以“体谅”,就不容易了。尤其是他干了公认“不仁不义”的事,直接损害了自己又没有道歉,还能不顾自己背上黑锅而予以“曲谅”,那就真是其难无比!一个看重名誉的人,为了名声而“直”,还不难;一个追求实利的人,要他不顾名声而“曲”,也不难;而要一个人既不顾名声又不顾实利地去“曲谅”朋友,就几乎难得“不合情理”。但只有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朋友。

第三就是“多闻”了。博学多闻的人,当然也是“益友”。相反则是“损友”。“损友”也有三个特点。第一,外表堂堂正正,但说的都是官话、套话、场面上的应酬话,表面上无可挑剔,内心却并不正义,所以是“不直”;第二,只知逢迎讨好对方,甚至不惜附和错误,“指鹿为马”,表面体贴谅解,内心却并无真诚,所以是“不谅”;第三,夸夸其谈,言不及义,表面上能言善辩,内心却胸无点墨,当然不能算作“多闻”。这三种人,颇具迷惑性,其实最害人,所以是“损友”。

因此,君子的交友之道,就有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是“尚自然”。不强交(不强迫别人交朋友),不苟交(不随便和别人交朋友)。真正的朋友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你可以去寻找机遇(寻师访友),但不能制造机遇。轻率就更不好。“生死之交一碗酒”,爽则爽矣,其实靠不住。

第二是“超功利”。因“利”而勾结者,不能叫“朋友”,只能叫“朋党”(狐朋狗党)。这种人,因为唯利是图,所以利相一致时,便狼狈为奸;无利可图时,便作鸟兽散;一旦利害冲突,便反目为仇,互相厮咬,哪里还有“情谊”可言?只有因“义”而结交者,才既可为正义而并肩战斗,也才可能在一方有过时,敢于直言而成为“直友”,或因大义而曲谅其小过,成为“谅友”。

第三是“去嫌疑”。朋友之交,贵在忠信,一有狐疑,便生嫌隙。故曰“识人不可不真,疑心不可不去,小嫌不可不略”。这里最难做到的是“小嫌不可不略”。因为正派人都难免清高甚至孤高,常自诩为“眼里容不得一粒砂子”。对自己固然要求严格,对他人(尤其是那些被认为“有资格”和自己交朋友的人)要求也不会低,而且往往认为那不过是“起码”的要求。于是,小有不满,便课以大罪名,一心只想关系正了又正,友谊纯了又纯。结果,“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最后只能孤立自己。真正的“君子之交”,诚应“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着眼大处,不拘小节,求同存异,才是长久之计。

第四是“多宽容”。宽容是双向的。既要对朋友宽容,也要对自己宽容。不能因为自己做得到,就指责他人有过失;也不能因为自己做不到,就觉得没脸见人。金无足赤,人非圣贤。每个人,都有力所能及者,有力所不能及者,总有做得到和做不到的事。所以,既不必苛求于人,亦不必苛求于己,以免失去了朋友之间的平等。

第五是“有肝胆”。能不能“去嫌疑”而“多宽容”,全在于有无“肝胆”;而有没有“肝胆”,又全在于“超功利”。实际上,君子因为重义轻利,个人的进退荣辱成败得失都无所萦怀,自然胸怀坦荡;小人因为重利轻义,或害怕所求不可得,或害怕所得不能保,或害怕所保不能全,自然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这就叫“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与人交往时,君子襟怀坦白,安详舒泰,从不以强凌弱,仗势欺人;小人则衿己傲物,惟恐失尊,难免盛气凌人,不依不饶。这就叫“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同理,君子求义,只须反躬自省;小人逐利,势必趋炎附势。这就叫“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求诸己者,相互之间没有利害关系,衿而不争,群而不党,自然淡泊宁静;求诸人者,相互勾结,相互利用,少不了吃吃喝喝,拉拉扯扯,说些甜言蜜语,给些蝇头小利。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益友与损友,岂非正是君子与小人之别?

二、交友之情

交朋友,要讲“交情”。

交情有深有浅。交情深的是“深交”,交情浅的却不叫“浅交”,而叫“一面之交”。中国人讲“情面”。见了面,就有情。但毕竟“只见过一面”,交情尚浅,虽然也可以托人情,但往往不大好开口,也不能重托,除非是“一见如故”。“故”就是见面很多、交往很久的意思,又叫故人、故友、故旧、故知,如老同学、老同事、老战友、老邻居。老则深,深则入。即使不能“深入”,“老”本身也是面子,总比“一面之交”来头大。

的确,中国人的交情,一般是与交往时间的长短成正比的。因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而交情一如美酒,越陈越醇。没有经过时间考验的交情,总让人觉得不那么“靠得住”,也难以产生恋恋不舍的“恋情”。故民谚曰:“衣服是新的好,朋友是老的好”;“新婚情烈,旧友情深”。友情不同于亲情,亲情是天然的,比如自己生的孩子,自然疼爱;友情则是慢慢建立起来的,要靠“积累”。积累则厚,厚则深,叫做“深厚”;不积累则薄,薄则浅,叫做“浅薄”。浅薄的人,胸无城府。

表现在交往上,一是“多言”,夸夸其谈,自我炫耀;二是“泛交”,轻诺寡信,不知自重。真正的友谊,应该是“面淡如水,心甘如饴”,就像真正的学问和艺术一样,“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厚积而薄发。

交情虽然以“老”的好,但“故旧”并不一定就是“深交”。反倒是口口声声宣称自己与某某要人是“老交情”者,其交情往往可疑,就像时下某些“青年学人”,专好卖弄古怪涩口的新名词、新概念,把文章写得谁也看不懂,不过是以其艰深饰其浅薄而已。交情老,只不过意味着面子大。“老交情”有事来请帮忙,那么,“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交往多年”的面子上,也不能不有所“照顾”,当然也可能只不过“面”上敷衍,这就全看交情的深浅和事情的难易了。从这个角度讲,“故交”也不一定靠得住。

真正的“深交”,是“知交”,即“知心之交”。要结知交,第一要“诚”,即以诚相待,“我无尔诈,尔无我虞”;第二要“忠”,即忠于友谊,“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第三要“信”,即恪守信义,“言必信,行必果”;第四要“权”,即通达权变,“不拘泥,不苟且”。四者之中,“权”最难。孔子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也就是说,一般人,我们可以和他“同学”,但未必“同道”。因为道路可选择,各人选择的人生道路,未必都一样。可以和他“同道”,但未必“同志”。因为选择人生道路的动机、目的、志向并不一定相同,虽然走在同一人生道路上,说不定只是“同路人”,没准什么时候还要分手。可以和他“同志”,也未必“同权”。因为志是方向,叫“志向”;权是便宜,叫“权宜”。

大彻大悟之人,为了最终地实现道与志,有时不得不略做变通,以为权宜。但这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不忠诚,或不诚信,一旦起疑,也就不再“同心”,所以,非得真正的知交,才可与之同权;而一旦同权,也就真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了。

由此可见,结交“知心朋友”,真是其难无比,故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许多人终其一生,也难得一知己。但是,有一种朋友,虽不一定知己、知心,却最可依赖,这就是“患难之交”,即“同生死,共患难”的人。或是在战场上,救过自己的命;或是在受害时,掩护或救援过自己;或是在危难时,和自己同心协力,共渡难关。这种经历了生死患难考验的朋友,将是最忠实的朋友,是刀架在脖子上都不会翻悔的朋友,所以又叫“刎颈之交”。

道理也很简单,——真正的友谊是超功利的。生死患难,功名利禄,最能鉴定友谊的真假和交情的深浅。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的赞语中说,有个下邽(guī)人姓翟的,起先当廷尉(最高司法官)时,宾客来往极盛,把大门都塞住了,罢官以后,则大门外可以张设捕捉鸟雀的网罗(“门可罗雀”一词即出于此)。后来,翟公又当了廷尉,宾客们又准备前往翟府交结,翟老先生便在门上用大字写下一句话:“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说得真是再透彻也没有了。

三、交友之态

翟公的话,可以说是关于交往之道的至理名言。他不仅谈到了“交情”,而且谈到了“交态”。所谓“交态”,就是结交朋友的意向和态度,也指人世间社交的常态,即“世态”。前面讲到的“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也可以说是两种“交态”,但那只是两个极端。因为世上真正的君子和真正的小人都不多。大多数人,处在君子与小人之间,无妨称之为“常人”。常人的“交态”也就是人世间社交的“常态”。

通常的“交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有目的”。常人交朋友,都是有目的的。这种目的,不一定是小人那种急功近利的目的,也许只是觉得人生在世,不能没有三五友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朋友,就无法自立于人世,也无法做人。所以,就大多数人而言,都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寻找和结交朋友。大体上说来,这些目的又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为了事业,或是寻找事业上的指导者,或是寻找事业上的支持者,或是寻找事业上的参谋者,或是寻找事业上的合作者,如古代大政治家的“广纳天下之士”,或学者诗人的“四方寻师访友”,都属于此类。一类是为了生活,比如工作上有个方便,生活上有个照顾,在遇到紧急情况和特殊困难(如生病住院,购买车票等)时有个帮衬,这些都需要有朋友,否则便寸步难行,投靠无门。还有一类是为了心灵的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这些情感都需要与他人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遭遇,这些遭遇都需要向他人倾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秘,这些隐秘有时也需要向一两个人透露,否则憋在心里会生病的。但是,自己的家人、亲人并非都能充当交流、倾诉和透露的对象。比如夫妻感情不和,就不能向丈夫或妻子倾诉。又比如初恋的秘密,有时就不能向父母透露。这就需要朋友,以便把一些不能对父母亲人讲的话讲出去。中国传统文化把“朋友”和“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一起,列为最重要的五种伦理关系,称为“五伦”,不能不说有其独到精辟之处。

第二是“趋利害”。“趋利避害”本为人之常情,更何况是有目的的交朋友,当然就不能完全没有功利的考虑,也不能一概地斥之为“小人”、“不义”。一个人在选择和开始交朋友时,两人之间,尚无“情义”,如果“趋利避害”,又怎能说“不义”?历史上如信陵君之结交侯嬴,公子光之结交专诸,严仲子之结交聂政,燕太子丹之结交荆轲,都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也都未被视为“不义”,又怎能要求常人之交往,完全不计利害?严格说来,只有那些共患难而不共富贵,为小利而忘大义,卖友求荣,一阔脸就变的人,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也只有那些不顾身家利害,甚至承担着风险,仍要去结交身处逆境甚至困境中朋友的人,才是大义凛然的君子。处于二者之间的是常人。常人在初交时趋利避害,是应予理解的;若能在对方失势落难时仍维持友谊,便更是难能可贵,应视同君子了。

第三是“多离合”。常人交友,既以需要为目的,则需要发生变化,朋友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或加深,或疏远,或转移。所以常人的朋友关系,往往会不断地重新组合,老朋友渐次疏远,新朋友纷至沓来。这既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无妨说是一种“好事”,因为能扩大交往的范围。中国传统伦理观念视朋友如夫妻,一味强调“从一而终”,既不现实,也不尽合理。因为对人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在交往过程中,如发现对方与自己志趣不同,性情不合,道路有异,亦不妨说声“再见”,从此各奔前程。单方面强调“从一而终”者,往往都有一种“霸气”,以一己是非为是非,以一己善恶为善恶,要求朋友处处与自己相同,事事与自己相合,倘有异议,便视为“叛徒”,这其实是“同而不和”。其结果,不是变成“小人之交”,便是变成“孤家寡人”。许多人终身无一知己,道理往往在于此。如果还要以“古来圣贤皆寂寞”来作遁词,便未免阿Q精神了。“古来圣贤皆寂寞”,多因其思想超前,观点独异。但圣贤固然多寂寞,寂寞者却不一定都是圣贤。非圣贤而又寂寞的人,多半是心理过于狭隘之故。狭隘并无好处。因此,我们还是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常态为好。

同类推荐
  • 求变就是求赢

    求变就是求赢

    当你面对不断变化发展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想有所成就,却感觉迷茫无助之时该如何选择?在进与退、输与赢的关口,你当然会选择“进”与“赢”。而本书题为《求变就是求赢》,就是为你指出想赢就必须求变这一成功的先决条件。本书从求变与求赢的紧密联系、求变的重要性、变的方式、变的途径等各方面,辅以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范例,细致分析指明如何追求到“变”这一重要的社会生存技能,为你释疑解惑,拓展成功的思路,打开胜利的大门,让你顺利走向“赢”的彼岸。
  • 一切从微笑开始

    一切从微笑开始

    此书最适合常备案头,能够使你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工作的间隙,休闲的时刻,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随手翻阅其中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心旷神怡之感。
  • 致山姆的信:一位外祖父在轮椅

    致山姆的信:一位外祖父在轮椅

    本书分上、下篇两部分,上篇主要讲解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下篇从人的性格、心态和人格等方面剖析人的心理。
  • 心灵悟语

    心灵悟语

    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涉及生活,第二章描绘人格,第三章关于情感,第四章阐发处世,第五章论及工作,第六章休闲娱乐,第七章温馨家庭,第八章讨论成功。每章通过大约二十个故事展现人生哲理。
  • 一生的忠告

    一生的忠告

    成功只属于坚韧不拔的人。激发斗志,汲取智慧,获得人生的成功,这是我们精心编排《励志人生》丛书的主旨。丛书制作精美,内容精彩,涵盖古今中外的励志经典,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哲理。让每一个有梦想的人不言放弃,坚持到底,最终到达人生的胜利之巅!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良缘

    重生之良缘

    穿越为庶女,家住漏雨屋,出行遭白眼,母女惨戚戚……无妨,女儿当自强。公鸡会下蛋,老狗能生财,大妇来阿谀,老爷须奉承……可是,可是……明明是处女,怎能有儿女,还有众美男,抢着来当爹!?不要啊……
  • 大树讲故事之请叫我鬼先生

    大树讲故事之请叫我鬼先生

    这将是一本全民参与创作的小说,这将是一段大家一起开心,一起玩耍的的故事。这个故事没有主角,或者说人人都是主角,只要你愿意,它会给你无限的遐想,和快乐。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成为讲故事的人,我想恳请请你们跟我一起,开创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新的流派。我希望它能成为大话西游一样的经典,让我们能在若干年以后,想起它的时候,还能发出会心的一笑,而这一切,需要靠你们的努力!
  • 带球王妃别嚣张

    带球王妃别嚣张

    她,是来自千年之后的才女,琴棋书画,吟诗作对,样样精通。他,是千年之前的王爷,冷酷无情,绝情弃爱,可偏偏把心遗落在她的身上。当现代才女,架空历史,成为一个敢爱敢恨的狂妃,当古代冷王,回梦街角,被爱神之箭射中,谁虐了谁,谁又疼了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人们的命途有别,作品的韵味各异。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显示出大唐气派;杜甫的“每依北斗望京华”,反映出其对盛唐的一副衷肠;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以清丽哀伤之景衬托六代兴亡之感,此诗被誉为绝唱;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是通过对昨夜一度春风的抒写,以倾吐对其意中人的怀想。《唐宋诗精品鉴赏》搜集了唐宋大量的经典诗句,包括《在狱咏蝉并序》、《回乡偶书二首》、《夜归鹿门歌》等,对它们一一进行解析和鉴赏。
  • 青涩的青春

    青涩的青春

    想起四年前初遇他那会儿,她脸上不禁泛起一丝幸福的微笑,四年大学青涩的年华,两人的初次相见是冤家路窄,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会成为恋人。
  • 磐龙帝国之鸿轩战记

    磐龙帝国之鸿轩战记

    大陆流传着这样一段传说,人间有五股上古残存的气息,分别是:信仰之息、力量之息、生命之息、时空之息与勇气之息。相传获得其中任何一种气息的人类,都可以拥有毁天灭地的能力。善者得之愈善,恶者得之愈恶,就连灵魂获得,都可以拥有不死之身。本以为这只是个传说,谁曾想几千年后,真的会存在,而被称之为五息最强的信仰之息,竟然被一个名叫金君的将死之人得到,可笑的是,这人生平作恶多端,根本毫无信仰可言。当他在大陆上践踏着最后一寸土地时,唯一拥有本体的时空之息引导着其余三股气息,愤然的投向自己的传承者之体,这些人会在时空之息的手段下,去不同时空强加训练,但他们本身是不知的···
  • 绝世云凰

    绝世云凰

    她,混迹于宫廷之上江湖之中,孤傲狠绝,以倾城之姿傲世天下。他,徘徊于朝堂之上血火之中,翻云覆雨,以王者之尊颠覆天下。宿命使他们相逢却不自知,待到彼此的命运交缠方才醒悟,绝代之人,携手共创伟业。本文正剧,女主为成长型。片段一:他眼中笑意不减,“在下是叫孟温陵,但我姓长孙,名相如。”“长孙相如,字温陵。长孙氏?皇族?”“正是。”她突然笑了。“传言你不是很丑吗?怎么现在看起来......这么帅?”片段二:孟温陵眼睛一亮,“伊舞怎知我最喜欢的其实是澜沧锦?”上官伊舞傻笑,“猜的。”她怎么能说她把她的底细都查完了呢,会挨揍的!孟温陵温和的笑,看不出心里中想什么。“谢谢,我很喜欢。只要是伊舞你送的,我都喜欢。”后半句上官伊舞当没有听到。
  • 古今类传

    古今类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雨七

    雨七

    雨七,淡淡回想,其实我错了。鬼鬼,你还好么。樱花落了。。我们结束了
  • 末世农场主

    末世农场主

    真正的末世是什么?来,这本书,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