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5200000015

第15章 崇明山歌与民间传说(1)

当造物主决定要造一处沙洲,当崇明岛出露、漂移后相对固定于长江入海口时,这一切似乎都是偶然地发生的,但所有的偶然又都指向必然:这是一块由江潮与海浪雕琢的、由无数的泥沙层垒叠高的风景的沙洲,艺术的沙洲;而在这一处沙洲上播种耕耘者所创造的,则是一种艺术的生存。也就是说,农人们不仅要种粮种棉得到起码的物质保障,同时他们还要面对隔绝的孤独及更多的风潮不测,他们需要精神,他们创造文化——口头的民间文化。如果上述的立论大体站得住脚,那么也就找到了我思量再三的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是:为什么崇明农人的口头语言如此丰富?为什么崇明农人普遍地具有想象力乃至诗的素质?

我在新疆、云南的歌舞之乡,我在青海同人的唐卡之乡,我在世界和中国的教堂与寺院中,我在我的故乡崇明岛上较为清晰地看见了生活之成为生动活泼,生命之成为生生不息的物质与艺术的两个要素:物质是基础,如食物与水和安居之地;艺术,则使我们的生活在辛勤劳苦中多少有一点快乐和趣味。农人在春种秋收的同时,也从口语出发,孕育着艺术生存的种子及样式。只要是在这块土地上长大、熟知这里的方言以及民情风俗的人,只要把泥土的清香留存于心间当做生命之芬芳的人,都会切切实实地为农人的语言感动,不是诗人之口而是从农人之口中说出的语言,真正是“向着天空开放的花朵”(海德格尔语)。

农村的一天是从农人的语言开始的,早晨互相打招呼的话语基本上是两句:一句是“上镇去?”崇明农村方圆几里路有一个小镇,天天早上有集市,农民的鸡蛋、青菜萝卜均可以自由贸易,还可以用黄豆换豆腐,有一家百货店、布店、理发店,早先还有茶馆,崇明人说的“上镇”就是到镇上去。另一句是“饭吃了吗?”饭,崇明习俗即指早饭,说是吃饭其实是喝粥,粥分米粥、玉米粞粥、麦粥。农忙时劳动强度特别大,则男人吃饭,女人和小孩喝粥,我小时候乡下几乎没有人家吃白米饭,白米太贵了,农人又称之为“纯纯白米饭”。一般农户吃和米玉米粞饭,和米麦饭,米与杂粮混合的饭,白米很少,可以一粒一粒挑出来吃。

吃过饭要去干农活了,干农活就是种田,农人称种花地,种花地的同时也会有妙语连珠撒落在田地中,成为另一种种子。

冬天的尾声,地里的生泥块还是坚硬的,铁塔敲下去梆梆有声。东宅上的才元好公说:“这叫石头上掼乌龟,硬碰硬。”也有的生泥块在掘出来时便已破碎,坚硬的程度锐减,才元好公又冒出一句:“石卵子烧豆腐,硬的硬、软的软。”今天农人议论的一个话题是,邻村有两户人家因为自留地动手打起来了,有人说这两家从来就是“豆腐渣贴门对——合不到一块”,但义狗好公叹一口气说:“何必呢?本来是‘豆腐干烧毛豆——一块土上长’的!”要说谁有理,这种事情总是“老烂脚挑大粪——两臭!”

昨天刚去县城拍结婚照的惠兵今天有点沉默,婚礼的一大堆杂事儿,够他忙一阵子的。几个伙伴硬说他昨晚和对象住旅馆了,一晚上忙乎得像“猫咪吃百叶——脚踏手揿”。惠兵也不申辩,只是笑着说,“这才叫‘黑洞里裹小脚——瞎缠’”。不过无论如何,一说起对象和婚事,惠兵还是高兴的,“胸口挂钥匙——开心”。

农人妙语连珠时也要看干什么活、在什么场景,拍生泥这样的农活稍显轻松而且不用弯腰,田乱话、歇后语就会多一些。插秧就不一样了,崇明农人称为莳稻,一帮高手一行行站好,莳头行的必定是快手中的快手,然后弯腰、后退,一只手分秧,一只手插秧,一行四棵,分秒必争,水田里只听见分秧声、插秧声、依次后退的淌水声,一块水汪汪的水田不一会儿便是满眼碧绿,秧与秧之间,行与行之间,笔描线直。一行到头,手快的遥遥领先,便在田埂上小坐片刻,有兴致好的还会唱一首山歌:

莳一行来横四棵,

两臂弯弯泥里拖,

背脊朝天面朝土,

手搭仙草唱山歌,

莳一行来横四棵,

棵棵头上结穗多,

稻穗肚里是白米,

莳稻人吃仔唱山歌。

崇明山歌还总是离不开芦荡、江海,正是在江海边缘的芦苇荡中,经年累月的垦拓,才有了崇明这块沙洲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家园故事。当一天刈芦苇、垦生田或者是拾海滩的辛勤劳动结束,便会唱起荡滩歌谣:

初三潮,十八水,

眼睛眨眨没到嘴,

花地白种泪汪汪,

来年只好吃丝草籽。

丝草籽,江海边的一种野生植物,结坚果,籽实小,暗红色,磨成粉以后可煮粥、做烧饼吃。

还有唱芦苇即芦青,也唱拾海人生的:

荡里芦青不怕潮,

没到头顶弯弯腰,

荡里芦青不怕风,

跑海滩人不怕穷……

崇明山歌是从崇明岛的土地中生出来的农民歌谣,它带着土地、天然的所有本色,它是另外一种五谷杂粮。

有一首山歌唱的是一年十二个月中的蔬菜,种蔬菜、吃蔬菜、唱蔬菜,艺术和生存显现出来的是同根同种:

正月荠菜雪里青,

二月菠菜绿茵茵,

三月芹菜水淋淋,

四月生菜吃不停,

五月黄瓜沿街卖,

六月茄子紫晶晶,

七月辣椒满树挂,

八月冬瓜大如桶,

九月茭白水汪汪,

十月萝卜白又嫩,

十一月白菜家家有,

十二月胶菜满地囤。

在这十二种蔬菜中,只有荠菜是野生的,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地里的积雪还未化净,荠菜却已经碧绿鲜嫩地报春了,这个时节家里来了客人要包馄饨吃,所用的馅便是荠菜馅,加一点点的瘦肉末,挑荠菜的任务便落到了小孩身上,走进还没有化冻的地里,找大个儿的荠菜,用一把小斜刀从根部挑出来,荠菜太嫩,用不到挖,是为挑荠菜。倘要问那时候崇明岛有多少野生的荠菜?答曰:田野里到处都是,挑不完吃不完。荠菜馄饨至今仍是上海名点之一。虽说上海郊区乃至江浙都有野生的荠菜,都包荠菜馄饨,但有美食家却断言,最正宗的、一口能嚼出满嘴清香的,还是崇明岛上的荠菜馄饨!

水净地净野菜香。

现在我们能吃到的荠菜,大都是种植的,崇明岛的野生荠菜也越来越少了。野生野种的逐步消失,有时候会让人生出莫名的恻隐之心及孤独之感,一个没有或者缺乏野种的世界,肯定不是美好的世界。

以十二月为序的山歌是这样唱的:

正月正,吃元宵,

二月二,撑腰糕,

三月三,眼亮糕,

四月四,神仙糕,

五月五,三角粽子芦叶包,

六月六,大红西瓜味道好,

七月七,巧果两头翘,

八月八,月饼买两匣,

九月九,重阳糕,

十月十,糯米圆子新米糕,

十一月里雪花糕,

十二月里甜心糖元宝。

崇明农人中来自江南的移民居多,显然正是这些移民带来了江南风味的江南民歌,然后又结合崇明的地域特点,成为崇明山歌。比如唱一个妇女一生辛劳的《十忙忙》:

一忙忙,推开天窗望天光,

二忙忙,揩台扫地进厨房,

三忙忙,小囝吃饭着衣裳,

四忙忙,男人外出要行装,

五忙忙,客人来了烧茶忙,

六忙忙,扫场刮地除草忙,

七忙忙,七岁孩儿上学忙,

八忙忙,男女长大配成双,

九忙忙,公婆死了送葬忙,

十忙忙,一双空手见阎王。

这是一个农妇一生忙碌的写照,忙到最后“一双空手见阎王”,可谓一生十忙,多少凄凉。这种山歌,在我儿时还听见我的朱家寄娘唱过,那是在乘凉的一个夏夜,蝈蝈和蟋蟀在细声细气地叫唤,一众乡亲便忽悠朱家寄娘唱一段山歌,这种山歌似乎更适合比较清幽的环境,而不是田间地头了,寄娘在乡下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她不太会干农活,但爱说笑话、爱唱歌,快人快语。有点“痴头痴脑”,却为乡下农妇喜爱。她最爱唱的便是《一张枱子四角方》和《十忙忙》了,唱到动情处会声泪俱下,这时候夜空低垂,乡野万籁俱寂,只有《十忙忙》余音如缕:“一忙忙,推开天窗望天光”……

崇明历史上的山歌唱的、叹的是农人的辛劳愁苦,虽有夸张,从无掩饰,如《长工歌》:“长工做到三月中/小铁塔一把在手中/高冈转到低田去/刨勒不平粮户骂长工”……“六月日头像火烧/晒得秧苗梢也焦/粮户撑了洋伞埂岸跑/莳稻人热得汗水如雨水浇”……崇明山歌中的另外一类是不乏柔情、坦荡的情歌:

我与情郎婚姻对,

哪怕铁棒打不退,

我与情郎婚姻对,

铁棒越打越是配。

还有一首山歌名叫《打煞黄狗养雄鸡》,岛上农人喜欢狗与鸡,狗是看门护院的,母鸡是下蛋挣钱的。可这一首山歌却为什么要把黄狗打死偏偏只养雄鸡呢?

日落西山渐渐低,

打煞黄狗养雄鸡,

黄昏郎来无狗咬,

五更郎去雄鸡啼。

还有的情歌幽默风趣:

约郎约到屋角头,

一脚踏到扁担头,

娘问丫头啥个声音响,

丫头话,老鼠猫咪勒翻跟斗。

约郎约到灶口头,

一脚踏扁火通头,

娘问丫头啥个声音响,

丫头话,灯台落地狗偷油。

丫头,是崇明方言中对女孩、女儿的统称。火通,是烧火时吹风助燃的竹筒。

山歌在崇明曾盛极一时,这一时之盛的时间跨度虽有待考量,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崇明县文化馆诸公不辞辛苦收集整理的崇明山歌数量、种类之多,便足以为证。有荡滩歌、莳稻歌、织布歌等劳动歌谣以及各种渔船号子,还有劝世歌、风物歌、情歌,等等。《五更天劝夫》唱的是妻子对丈夫的规劝,“一更里劝夫勿要吃大烟”,“二更里劝夫勿要赌铜钿”,“三更里劝夫勿要多吃酒”,“四更里劝夫勿要嫖”,“五更里劝夫勿贪财”,这农妇的五更劝夫词真意切,并且具有不受时间限制的普世价值。推断起来,这一首山歌的出现应在中英鸦片战争前后,鸦片传入崇明的渠道,则是上海无疑。除去这些山歌种类外,还有追述山歌来历、山歌之众、山歌之长的以山歌为题材的山歌,乃至山歌的开场、山歌的结尾、“听仔山歌毛病少”的山歌让人有好心情、少生病等等,都能让笔者感到,崇明岛的农人对山歌的喜爱以及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开掘之深。如果不是经历了叠代相沿、口口相传的至少几百年的历史,则不可能有此规模和成就,也不可能形成源出江南民歌而不同于江南民歌的崇明山歌特色。崇明山歌甚至找到了山歌的老祖宗——与汉高祖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张良,是也不是,不必深究。

山歌不是肚里造,

馋吐不是月半潮,

张良本是老祖宗,

唱了一朝又一朝。

“馋吐”,崇明方言,“口水”是也。

崇明山歌中吐露的另外一些信息也是富有深意的,从山歌唱农人的劳作、生活之艰难困苦,到情爱,到内含的一点历史的信息,无疑,均是山歌内容、题材的扩展与深入,仿佛也能听到历史在波涛与沙洲上留下的足音:

手捧茶壶呷一口,

听我山歌唱开头,

我要唱盘古开天地,

三皇五帝,尧舜让位,夏禹治水,商汤殷纣,春秋列国,战国七雄,秦朝一统,楚汉相争,三国鼎立,南北纷争,炀帝游弋,唐王世民,五代分裂,陈桥兵变,元明大清,一直唱到袁大头!

显然,这一首山歌的出现应在民国年间,袁世凯做总统之后,且很可能是在袁世凯亡故之后,否则大约不敢称其为袁大头。不过也很难说,崇明岛江海相隔,水深皇帝远,言论相对自由。

关于崇明山歌,笔者最后想提及的还是崇明农人的语言天赋和想象力,你听:

四句头山歌两句真,

后头两句笑煞人,

鸭尾巴出翅飞过海,

小田鸡长角要成精。

遗憾的是,时近现代之后,崇明田野上的山歌声渐渐寥落,今已退隐。

笔者在各种资料与典籍中钩沉崇明岛的起源、追思先民的垦拓历史时,让我惊喜不已的除了有据可查的历史资料外,还有不少是无实可证的传说与故事。崇明岛虽然只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是假如追寻长江与海洋的历史,追寻垒叠成崇明岛的任何一粒泥沙的历史,那不就与中国大陆、华夏先民甚至人类的历史一般遥远吗?

传说,是历史的一部分。

崇明县文化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所作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对于崇明岛的文化事业而言,堪称功绩卓著。收集的两千多篇传说、故事,约二百万字,这一数字不包括谚语、歌谣、说唱等。

《崇明民间故事选》中,《怎样生成崇明岛》的传说是这样的:东晋年间,司马家族统治的江南国势式微,只能以长江为界固守,而已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的北方少数民族,不时南下攻城略地。视北方统治者为心腹之患的东晋,举兵北上,因为国库空虚伐树木扎成木排以替代战船渡江。不料渡江之际,江上风云突变,浪涛如排山倒海一般把木排打沉在江底,挟带泥沙的江水奔流入海时水势因而减缓,泥沙纷纷沉积,天长日久之后就成了长江的暗沙。又经过几百年的累积,露出水面,是为崇明也。

在笔者看来这一则传说故事所蕴涵的是崇明岛起源的假设与猜想,岛上的先民在耕作之余,也从未停止过对这处沙洲从何而来的思考。显然,泥沙沉积的判断是在先民观察了解之中的,并非虚言,而司马氏渡江木排沉没之历史真相如何,却大可不必深究了。要紧的是起源猜想,这是人类所有猜想中最伟大的猜想。

“东海瀛洲”的传说,更广为人知。话说朱元璋占领南京后,派兵攻打崇明而未能攻克,崇明乃江海要冲,朱元璋在攻而不克烦恼之际,恍惚间得一梦,梦中到了东海之中的一个桃柳仙岛,有城,城门上书“东海瀛洲”四个大字。梦醒,得知崇明知洲何永孚率众归附,朱元璋大喜,挥毫写下“东海瀛洲”,何永孚带回崇明后刻巨石之上,立于城门口,是此,崇明始有“东海瀛洲”之美名,流传至今。查民国年间《崇明县志》,何永孚确有其人,元至元二十六年为崇明知县,是年十一月降明。

关于“崇明”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一则传说是这样的:长江口的沙洲露出水面之后,来到岛上定居的农人常常会突然得眼疾,双目红肿,疼痛难熬,十天半月之后成为瞎子,岛上人惶惶不安,谁也不知道这种命运会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有一天,岛上来了一个青年郎中,专治眼疾,分文不取。郎中一不把脉,二不开方,只用舌头轻轻地在患者眼部舔几下,即可舌到病除,重见光明。岛上的农人置酒饭以谢,郎中一概婉辞,而且从不留宿,待夕阳西下便翩翩而去。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一个傍晚有放牛娃从芦荡边牵牛回家时,只见那郎中到得海边双脚一蹬跃入波涛之中,海里有浪花飞溅,天上有彩云升起。放牛娃回到村里说起这个奇闻,财主动了黑心,第二天青年郎中进村后,财主称自己有眼病,郎中上前治病时,手下的奴才一拥而上将其五花大绑,并架起柴火烧烤,逼其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只蚌,大蚌、神蚌也。农人闻讯赶来,救出神蚌抬至海边。只听见神蚌发出“砰”的一声,蚌壳中一颗耀眼的明珠直上云天,化出祥云笼罩沙洲,这时候岛上所有失明的农人全都睁开了眼睛,重见天日。为纪念这位青年郎中,为感激神蚌、明珠,人们就把这一片沙洲称为“重明岛”,几经流传之后,便成了“崇明岛”。

同类推荐
  • 世界文明史讲稿

    世界文明史讲稿

    本书以编、讲和目的形式展开,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韵律和节奏。书中的“编”从纵向的角度展示了文明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的进程;“讲”和“目”则从横向的角度提炼出最能代表时代特征的文明要素,勾勒出人类文明机体的立体形象。
  • 四美图

    四美图

    本散文集收录了作者创作的四十余篇散文作品,文字清新流畅,其中有对童年、青春的歌颂,有对家乡的怀念,还有对人生的感怀。
  • 辽宁民间文化

    辽宁民间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了一方文化,一方文化也滋润了一方水土。民间的文化源远流长,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文化——那是哺育我们生命的根源所在。她宛如珍珠璀璨,她的朴实脱胎于质感的生活。从社会分层上看,民间文化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民间文化还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留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她有自娱自乐的属性,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活泼的形式,所自发创造出来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文化形态。
  • 草原文明的见证.阿拉善左旗

    草原文明的见证.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3个旗,30个苏木镇。面积27万平方千米,沙漠、戈壁和绿洲各占三分之一。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党项、契丹、蒙古等众多北方游牧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他们在与中原文化的不断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创造了精彩纷呈、独具特色的草原文明。从旧石器时代延续至清代的丰富的文物古迹见证了草原文明的源远流长,也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融合的伟大历史进程。
  • 惊世预言

    惊世预言

    在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预言到后来成了现实,这就不由得让预言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让我们不得不有些怀疑:说出这些预言的人是不是具有未卜先知的超人能力。除了2010界末日的预言之外,还有哪些令人震惊的语言呢?
热门推荐
  • 赖皮狗和短毛猫的南北战争

    赖皮狗和短毛猫的南北战争

    这是真实的爱情记录,完整的婚姻宝典,她和赖皮狗至今仍然住在上海某小区六十几平米的房子里,没有大富大贵,没有轰轰烈烈,甚至没有海誓山盟,所有的只是争争吵吵,打打闹闹,柴米油盐,鸡毛蒜皮。呵呵,但这就是她们的生活,如此真实,如此可爱。她依然喜欢使用“家庭暴力”,赖皮狗也依然在她暴力后,帮她揉腿捶肩,然后吃过晚饭后,她们手拉着手一起漫步在黄昏的街头,当风轻轻拂过脸面,看着身边的这个男人,她坚定,两个人携手走完的将是一生。
  • 快穿系列吾之香吻

    快穿系列吾之香吻

    符筱亲自谋划了一场初恋,被绿茶婊抢了去......他是谁?从哪个缝里蹦出来的!他腹黑、狡猾、嗜血、装可怜......符筱仰天大吼,我特么招谁惹谁了,怎么就碰上这么个杀千刀的!!
  • 死神的手记

    死神的手记

    大千世界,浮华岁月,有这么一个人,他是一名侦探作家,酷爱钻研形形式式的变态犯罪,他用他那独特鲜明的写作手法来揭露这个世界的丑陋百态,另类的手段侧面批判这个繁华喧嚣世界的另外一面。
  • 玄灵大陆

    玄灵大陆

    一个热血少年偶然间得到一颗改变他命运的珠子,经过一次次的危难,他和他的伙伴们踏上了改变世界的旅途。当他被最信任的同伴背叛时,他是否绝望,冲破层层阻隔,他将蜕变为真正的强者!
  • 贰零妖舞

    贰零妖舞

    超强技能,全能少年。在这片校园,拥有几百年悠久历史的校园,历来人才倍出,你所见到的少年,六十三号人,六十三多种全新技能,魔法斗争,终极高考!她说:“在这儿,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
  • 情有独钟之白蒙蒙

    情有独钟之白蒙蒙

    二十六岁的她,感情上也是个盲区。就在她感到事业和爱情都没有眉目心情不爽的时候,黄光遥出现在了她的生活里。她一看到他的时候,不但眼睛一亮,心里还一动!从此,她的生活和事业,就和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 山寨大帝

    山寨大帝

    不以才华动世人,就以抄袭闻天下。抄到极致,这就是道。大道三千,各有各道。山寨大帝,因抄抄证道。(昨天到湘潭韶山去了一趟,见了毛大大,老兄说我有出息,用实际行动支持我创作,然后亲自给我题的书名,嘿嘿,我,我真的没有乱说话。不过,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认识毛大大的字?这可是名家手笔,收藏一下,值钱的。)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5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5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

    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以信息化、全球化和高科技为特征的新经济浪潮滚滚而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办公自动化是信息化时代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办公要实现自动化,当然离不开办公设备。
  • tfboys之那几年的青春

    tfboys之那几年的青春

    如果你冷,我将你拥入怀中;如果你忧,我替你擦去泪痕;如果你爱我,我要向全世界广播…我只想给你我真实的爱。——王俊凯我习气你的庇护,习气你的调皮,习性你的温顺,习性你的笑颜,习性你的声响,你就是我饿饥外的里包,乌明外的灯泡,你就是我独一的独一。——王源。月光下你温柔的笑容,将我融化在你心中,带着无边的爱恋愉悦走来,将你轻拥在怀,生生世世,此情惟你独钟。——易烊千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