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5200000033

第33章 学宫与学校(3)

一千多年来,崇明限于地理环境,总体的经济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如同人在岛上时岁月的脚步也格外从容一样,但有两件事从来不甘人后:一是农人的精耕细作,二是岛上的学校教育。笔者在查阅清宣统二年即1910年时崇明小学名录时,发现其特点是:光绪帝1905年诏令办学堂后,崇明岛闻风而动,以一年的时间办师范传习所,大部分新的小学均开办于1906年、1907年,可以说,1906年、1907年至1910年是崇明岛历史上无论贫富,广及村里,全民办学的一年,此种办学的速度及热情,依稀仍能让人感到当年那一股长河一般新潮推进之急迫,也是隔绝江海中的崇明岛人的对新知、学问的渴求。我在整理这些资料时又发现,当时所办的崇明岛上不包括外沙的五十四所学校,不含王清治等创办于1902年至1903年的崇实公学等四所,大多是私立,或先私立改公立。校址均在庙宇、祠堂,更多的是私宅,而宅主均是读过私塾粗通文墨的农人,他们便成了创立者,教师也是校长,左邻右舍的孩童的即是学生,教材应由县里提供,但办学之初肯定很仓促,国家或省统一印发课本非一夕之功,很可能先读的是“《三字经》、《千字文》之类”,但,崇明岛的乡村田野有了更多的琅琅书声了:“人之初,性本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更让后人惊讶的是,在这开崇明岛近代教育之先河的二十世纪初叶的浪潮中,同时还创办了女子学校共三所,尚志女子小学、开文女子小学、敦行女子小学,时间分别在1906年,1907年、1908年。到1919年时,尚志女校又附设开办了崇明岛上第一个幼稚班,为崇明幼教之发端。到1937年前后,城东、城西、城北、桥镇、西城等五所小学各附设一个幼稚班,每班收幼儿四十名。

史料载:

1920年,全县有小学195所,学生10000名,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

1929年,全县学龄儿童48000名,入学者20812名,占43%。

1937年,有小学188所,学生总数20329名。

1948年,崇明有小学149所,学生25334名。

1965年,崇明的部分人民公社创办耕读小学,大部分全日制小学也开设耕读班,是年全县共有小学395所,其中农场10所,学生83217名,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5%。

1976年,全县共有小学365所(农场21所),学生78528名,入学率为96%。

1979年起,崇明县重点加强,整顿小学教育,1980年规定6岁半到15足岁的学龄儿童必须入学,到1982年,崇明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读满5年的巩固率为85.8%,合格率为80.5%。

1984年,崇明县共有小学304所(农场21所),小学生总数为63692名。

崇明县立中学为本县第一所中学,由邑人严师孟、吴钟麒,曹炳麟创办于1915年秋,地址在城东南儒学署,设1个班,有学生62名。

1916年秋,县立尚志女学添设初中1个班。

1925年秋,施丹甫、杜少如、姚锡舟创办私立民本初级中学,1个班,30人,在南堡镇。

1926年秋,施显涣、汤颂九、施象秋创办私立三乐初级中学,1个班29人,在猛将亩镇。

1928年秋,施补经创办私立敦行女子初级中学,在城内董家弄,1个班50人。

1928年秋,朱开敏创办私立闺训女子初级中学,1个班,10余人。

1929年秋,龚亚虞创办私立启明女子初级中学。2个班,60人,在此堡镇。

1932年秋,苏钟冕、陆养浩创办的私立海滨农职校,这是崇明岛上的第一所职校,1个班,50人,在桥镇地藏殿。

1937年秋,杨颂凤、杨士清创办私立凤阳初级中学,1个班30人,在凤阳镇。

1938年春,黄丹创办私立崇明中学,初高中6个班,254人,在新河镇,可惜当年即停产,不知何故。

1939年2月,黄淡曾、施馥桂创办私立大新初级中学,1个班30人,在新河镇。

1939年秋,杨祖绳创办私立育英初级中学,4个班,160人,在庙镇。

1939年秋,刘伯彰创办私立长庚初中补习班,1个班,18人,在三光镇。

1939年秋,黄熙平创办私立湘滨初级中学,3个班,70余人,在大椿镇。

1940年,顾思昌、祝郁如创办私立育人初级中学,1个班,30余人,在协兴镇。

1941年秋,施成章创办私立汲浜初级中学,1个班,10余人,在汲浜镇。

1941年秋,施宇明创办私立海滨初级中学,3个班150人,在桥镇东小港。

1941年,施侠恢复私立宏达初级中学,2个班,80人,在下三星镇。

1941年秋,张家琪创办私立广明初级中学,1个班,30人,在大新乡。

1941年秋,施依人、施超创办私立兴邦初级中学,1个班,30人,在竖河明强小学内。

1942年秋,刘应、祝隆等创办私立扬子中学,高中3个班,90人,在北门城濠。

1942年至1948年创办的初级中学还有:崇光、培德、协进、宏仁、育英(补习班)、进修、聚训、进德,存中、达人、陈家镇、培德、民新,北堡,三英、崇北、育新、树民、新民等。

在解放前,崇明便以教育闻名江苏。从经济而言,崇明一直被列为江苏省的三等县,教育却从无争议地名列二等县,甚至更佳。1949年,崇明解放,江海之交的这片沙洲将要书写新的历史篇章时,岛上已有县立崇明中学,私立扬子、民本、三乐、宏仁、正义(原海滨)等六所完全中学,以及十四所初级中学,总计七十八个班,二百三十七名教师,二千三百六十名学生。不妨说,这些学校,这些教师和学生,是饱受连年战争之累后留下的宝贵的文化复兴基地,及薪火传承人。一如崇明办学的传统,极大部分均为“私立”,是崇明岛上一代又一代文化教育传播者,含辛茹苦的构建与创造,崇明岛地偏海隅,男耕女织,斯时也,却能安贫乐道,以耕读传家,长宜子孙传世,坊间有办学之士,村野有诵读之声,此非人文魅力乎?

人说崇明中学在今日崇明岛之地位,相似于北京的北大、清华,但我更想说,崇明中学是崇明岛千百年耕读传统、有识之士孕育和创造的代表与精华,崇明中学的历程,某种程度上说是崇明岛近代以来追寻文化、教育之大美,而于艰难困苦中自强不息的典型。

前文已经写过,崇明中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15年的崇明县立中学,建校之初只有一个班,招初一新生六十二名。校址原在儒学署,此种选择也许出于无奈,办学总得有教室场地,但也是历史的必然,假如不是崇明自古以来的学风之盛,人文积淀,怎么会有后来的一切?1917年夏,县里拨款添建校舍,1924年改为三年制初级中学。1927年夏,与县立师范学校、女子师范学校、尚志女中、商业学校合并,改为县立初级中学,附设一年制师范班及实验小学,分男女两部。1938年,崇明沦陷后,日军强占校舍为军营,校址迁往旧试院,更名为上海市第三中学。1942年增设高中班,与扬子中学一起,是当时崇明仅有的设高中班级的学校。抗战胜利后,仍复称崇明县立中学。1949年时,全校有初、高中十个班,学生五百七十六名,教职工三十五名。自创办初中至崇明解放,学校共三千名初中生,二百名高中毕业生。

1949年夏,崇明县立中学更名为苏北崇明中学。

1952年,又改名为江苏省崇明中学。

1959年,再定名为上海市崇明中学,因其教育质量之佳,高考录取率之高,而闻名上海滩。

仅2003年至2007年,崇明中学进入北大、清华的学子为二十三人。近几年的高考录取率为98%。

崇明中学之外,还有扬子、民本、大新、崇西四所完全中学,分布在崇明岛的中部、西部与东部。

所有这些带着崇明口音离开崇明岛的学子,大学学成之后乡音不改,可是因为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回乡者寥寥无几。自此,其中极大多人才成为崇明的游子,从而也成为崇明人的骄傲,崇明有天下沙,天下有崇明人。

从学宫初创,屡迁屡建,到如今崇明岛的学校楼宇昂然,遍布城乡;笔者难以用文字描绘这一与沙洲、波涛如此波澜壮阔的连接的过程。而只能说这一过程,总会使人想起崇明岛成岛之初,之后的沙的累积,是江海深处的不可思议的累积,是历尽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再周而复始神圣奇妙的累积,这个时生时灭,似梦似幻的过程,不知始于何日,却始终持有自己的方向:露出水面,成为崇高,闪耀光明……

同类推荐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瑞士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瑞士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保生大帝信俗;“送王船”民俗活动;“蜈蚣阁”游艺活动;“抗大龟”民俗活动等。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中国传统道德论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中国传统道德论卷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华喜事大观

    中华喜事大观

    喜——是百姓生活的福气标志;有喜——就有了生活中的居家之祥气;民间有喜——就有了极力向上的如日中升之瑞气。喜,是民间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志。喜,是一种好日子、好心情、好时光、好前景。喜,是一种民间传承明光的文化。喜,总是异彩纷呈:大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五节、清明节等,诸多时节,百姓都会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歌舞蹁跹。喜,是艺术作品:喜字、喜花、喜联、喜礼仪、喜乐、喜歌、伴嫁情歌、祝颂寿诞、喜寿星座、剪纸泥塑、匾额壁挂、绣品礼花等等。喜,无处不在,是一种吉祥文化。
  • 中华茶道(第四册)

    中华茶道(第四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热门推荐
  • 这样便好

    这样便好

    再见,一场分别。再见,一次重逢。不求你聪明,你傻,我不嫌弃,你找不到路,没关系,我牵着你。你还在我身边,这样便好。
  • 新诗观止

    新诗观止

    收胡适、鲁迅、郭沫若、李大钊、藏克家、俞平伯、柔石、艾青、流沙河等作家诗作200多首。
  • 亲亲我的妈妈

    亲亲我的妈妈

    在十岁之前,男孩赵安迪从来没见过他的妈妈。在爸爸葬礼那天,他的妈妈从天而降,而赵安迪也从被爸爸、姑姑宠爱的“安宝儿”,变成了妈妈口中的“弟弟”,并跟随她离开家乡的小城,来到繁华的南京城,开始全新的生活。渐渐地,弟弟发现妈妈有很多秘密……
  • 阳光渐近

    阳光渐近

    乔雨光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会和一个当红男星相识,更没有想过会和这位男星恋爱。恋爱过程虽不艰辛但也算不上顺畅,好在结局圆满~杨辛亦+乔雨光=杨光=阳光
  • 未知的家族

    未知的家族

    上古家族的许多世家在世俗界的人来看他们如同神一样的存在。由于他们拥有练秘籍。古鑫这个被古家看做废材的人却意外获得了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超能力。他通过超能力并把他所有认为他是废柴的人踩在了脚下,并学习武学走上了的世界巅峰。
  • 唯一系统

    唯一系统

    在这个世界里.....别人有的,他有。别人没有的,他也有。
  • 拯救大汉族之杀胡令

    拯救大汉族之杀胡令

    他曾和胡人进行过六次血战: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六战又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他的一纸《杀胡令》挽救了濒临灭亡的大汉民族,他就是鲜为人知的民族英雄冉闵!
  • 如果重新来

    如果重新来

    刚结婚没多久却发现自己的丈夫出轨,出轨对象竟是自己的闺蜜,离婚吧!渣男!爸妈给自己找了个合租房,天啊,居然是……
  • EXO之冰冷女王

    EXO之冰冷女王

    撕下脸上的面具.你和我.也许会变成朋友吧.恋人.我们也许是不可能了吧.?
  • 魂帝

    魂帝

    宇宙中没有了神皇,也没有了邪尊,只有一位魂帝,人类迎来了永久的和平,而陆帅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与闵佳,胡灵儿,紫萱,姬紫月,还有小莲等众人生活在重新祭炼的仙宫中,过着神仙般的逍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