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5500000002

第2章 汉口路的思念(1)

南京,一个陌生的城市;汉口路,陌生城市的一条陌生小街。18岁时一个很偶然的选择,把我的一生与这两个陌生的地方紧密相连。经年累月,汉口路22号这绿树掩映、草木葳蕤的所在,差不多成了我乡愁的发源地和归宿,就像古诗人心目中的“长安”和“洛阳”——也是思念。

与汉口路的情缘是这样结成的。我读中学的时代,还是一个一切听命于老师和父母的时代。读的是英语班,可语文老师说我作文写得好,读了英语可惜,我便依着老师的意愿改读了中文。填志愿时,一心想读北方的大学,到离家远一点的地方去实践“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情。可是,南京大学来招生的丁柏铨老师锲而不舍地坐在我家门口做我父母的工作。他也是无锡一中的毕业生,是我的学长。我父母本来就不愿我离家太远的那颗不舍的心,终于在丁老师绵柔但力量远大于强硬的进攻下溃不成形,我把南京大学中文系填作第一志愿,而让北大、复旦作了不得不填的陪衬。

慢而又慢的列车,就这样把我带到了南京,我从此在汉口路行走了整整6年。而在列车早已提速的今天,我的心却永远停留在了汉口路这个小小的驿站。

汉口路是一条界河,把校园分成了北园和南园,北园雄伟,南园诚朴。此刻正在南北园之间穿梭的学子们,也许正匆匆赶去教室,也许正悠闲下课归来,一如当年的我们。上下课的当口,汉口路上总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仿佛过节般地热闹。回眸望去,这人流如织、摩肩接踵的庸常画面却最易拨动心弦。边往嘴里塞着肉包,边喝着酸奶,边提着书往北园疾行,那样的日子,纵使紧张,纵使单调,纵使清贫,可哪一天不是青春的节日?恨只恨,当年的我目光没有更聚焦,脚步没有更匆匆,对与汉口路相伴的分分秒秒未能足够珍惜,到如今两鬓微霜,学无根底,书剑无成,恰如墙上芦苇、山间竹笋、水中浮萍。“如果再回到从前,所有一切重演,你是否会明白生活重点?不怕挫折打击,没有空虚埋怨,让我看得更远。”张镐哲的这首老歌常常让我陷入对青春往事的恍惚迷离。我只有在惰性滋生、空虚袭来时,去向汉口路寻找坚定的支持,去把握今天的生活重点,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多羡慕正幸福地在汉口路上穿行的学子们啊,请你们切记“流光瞬息驹过隙,莫把青春枉抛掷”,莫到了我这个年龄空叹息,徒伤悲。

学生的生活总是简单得如同直线,汉口路日日就是这样人影憧憧的景象。但天天的重复便成就了深邃,直线的组合也可成立体的图案。年复一年,寒来暑往,在汉口路上的履印越覆越厚,是传道授业的老师携手引我们前行。总支书记朱家维老师即之也温,观之也诚,真蔼然仁者也。辅导员朱怡中老师如兄长一般对我们百般呵护,于宽严间执中而行,每当怀想,总觉怡然。徘徊在北园的教学楼前,高志青老师“等待戈多”那夸张的声音依稀传来,而他已去了遥远的天堂,他会有寂寞的等待吗?金定銮老师“自行车上装个小马达就是生产力”的形象比喻一直在同学中流传不衰,从这位严肃的老师那里拿“优”可真不容易。鲁国尧老师对古汉语词汇释义的引经据典常使我们觉得枯燥乏味,殊不知,严谨的学风就这样在我们心中培植。吴新雷老师用浓浓江阴话讲授的《红楼梦》别有风味,他说:我的江阴话听不懂怎么办?没有办法的,只有多听。说完,他自己先大笑起来,我们就在一路笑声中慢慢认可了说着江阴话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艺术的打击力量”是王兆衡老师常用的语汇,当这几个字从她口中缓慢而有力地吐出时,真仿佛击中了我们心中某个柔软的部位。当以后我们在半山园同住部队大院,才发现她还是个和蔼可亲的邻家老太太。吴翠芬老师的古作品欣赏常让我们在艺术殿堂流连忘返,一篇《春江花月夜》自是孤篇横绝,吴老师的精美赏析也是丝丝入扣,字字珠玑。同是讲老庄,廖开飞老师逸兴遄飞,神采飞扬,考试时竟也秉老庄精神,将试题手书于黑板,自己不知跑哪里去“逍遥游”了;而周钟灵老师却是形容枯槁,好半天嗫嚅出一句话,或抄一句老庄语录于黑板,又陷入长久的沉默,眼睛也不看学生,似是注视着庄子时代的“人间世”,考试时只要抄完《道德经》便是及格,写一篇读后感便可以得优良了。真不知他俩谁更得老庄精髓?或许各示一面吧。

那时的汉口路是一条狭窄的小街,不要小看这条路面不甚平整的街,你也许不经意间就会遇到大师。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常常拄着拐杖,提着一个布袋,从汉口路52号的住所到22号的南园来买馒头。他常年穿着一件灰色的中山装,装束与普通的老叟无异,但他却是中文系的元老,古典文学研究的名家。也许我有许多次与他擦肩而过而未识泰山,所幸我终于有缘成为他最后的弟子。我知道,对汉口路的思念,其实很多时候是对王气中先生的怀念。因为他,我的脚步才从汉口路的这一端延伸到那一端;因为他,我的知识才渐有所长,思想才日趋成熟。无数次迎着朝阳,沐着风雨,踏着落叶,到那一个住满了大师的幽静小院,去先生的寓所听课。耄耋之年的先生,已不能长时间讲经了,多半是散谈,谈学问,谈他的人生。而正是从这些漫谈中,我学到了远比学问重要得多的东西,那是乐观、豁达、超脱、坚强。先生那鲜活的思想,永远和时代一起脉动;先生那爽朗的笑声,永远在我心中回荡。思想要年轻、处世要通达,是先生留给我的最宝贵的遗产。

在汉口路52号那座绿意盎然的小院里,我也曾亲承程千帆先生的教诲。这位在武汉曾奉命自愿退休的“街道居民”,当他成为汉口路的居民后,却以他忧国忧民、治学不辍、诲人不倦的情怀,使这条小街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在汉口路52号那所不事雕琢的小院里,我也曾亲聆卞孝萱先生授课。这位自学文史书画的大家一字一句反复推敲的学问,使每一个走在汉口路上的学子都禁不住问自己:求知之路上,我们该留下怎样的脚印?

哦,又看见气中先生拄杖而行,心疼相伴几十年的老妻啊,买馒头这样的家务活还是自己承担。又看见千帆先生在陶芸先生的搀扶下走来,他脸上永远洋溢的春风告诉人们:大师是这样的人。而当年行走在汉口路上的那些清俊飘逸的博士硕士们,如今都已是学术界的栋梁。在新华书店看到《莫砺锋诗话》,我毫不犹豫就买了下来,眼前浮现的是莫砺锋这位我国第一个古典文学博士给我们上古典文学史课的情景。那一天我们真可以说是屏息等待,在我们看来博士是多么地神秘啊!而莫老师开门见山、简洁明快、没有一句客套话和废话的讲课风格,一下就抓住了我们,大家惊叹:真不愧是千帆先生的学生,真不愧是博士,严谨!博学!在出版社工作的同学卞惠兴给我寄来程章灿教授的新著《旧时燕》,让我欢喜不尽,我当年还曾依吴翠芬老师之嘱向这位博士生学长请教过学习方法。寻常汉口路,留下了多少风流才俊的足印,传颂着多少名人雅士的佳话啊!在我的心中,汉口路就是北大的未名湖啊!未名湖边的漫步固然诞生了许多无价的哲思,汉口路上的独步又何尝不影响着国家、民族和学术的走向?

汉口路,这普普通通的汉口路,又岂止是一条寻常巷陌?

今天的汉口路已经拓宽,中间是郁郁葱葱的树,两边各是一股车道。面貌虽改,但我仍能穿过现状,透视当年的景象。长桌围绕,标语高悬,迎接新生的目光犹炽,接过行囊的双手犹温;高汤浸润,青葱点缀,辣油馄饨的香味依然,同学递过的肉包温热不减;灯火阑珊,开水正沸,晚自习归来同吃的这碗汤面,把同窗的情意无限拉长;月笼小楼,今宵无眠,有分别的这杯酒垫底啊,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年少的欢笑如风,吹遍街头;年少的忧愁如雨,洒彻路面;年少的缠绵如雪,落满枝芽。做新生时住得靠近广州路,读研时便是真正住在汉口路上了。新建的研究生楼临街而起,独立寒窗风满楼,俯瞰汉口路,风光尽收眼底,幽情常生胸怀。而透过当年的画面和今天的影像,我仿佛看到,这条由情感铺就的汉口路,正被一个长镜头慢慢拉长,渐长渐宽渐远,愈长愈宽愈远,一直通向无穷的尽头。

汉口路承载了太多的过往和情谊,因而也仿佛隐藏着指引前路的密码。路走不下去时,来到汉口路,不会一无所获的。那一晚,到金陵中学接刚出考场的女儿。繁华的广州路上,竟找不到一辆出租车。情急之中,我对女儿说,到汉口路去看看吧。我并不抱多大希望,私心只不过是想到这条路上走走罢了。谁能料到,几乎没有行人的汉口路上,在昏黄的路灯下,竟命定似地停着一辆出租车,仿佛是神明为困厄者预先安排的通衢,又仿佛是高人为途穷者事先备就的舟楫。谁能说,这简单的画面,不是一种深刻的昭示?拊我畜我,顾我复我,惟汉口路!

思绪低回时,远处正传来一首老歌:“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猛然想到,明年就是我们毕业20周年的纪念了,于是,对汉口路的思念,便在这秋日的雾霭里弥漫开来,渐浓渐重,终汇入这无法化散的深雾中去了。

总是书声

“南京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949年以前的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和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上述两院合并,并调入浙江大学部分系科,成立南京农学院。1984年7月改称南京农业大学。”走进位于卫岗的南京农业大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2002年5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为该校百年校庆而铸的一座巨鼎,铭文上这样介绍着学校的历史。这段简短的文字让我感到分外亲切,因为这所全国闻名的农大与我的母校南京大学同出一源——中央大学。

流连在农大校园,无处不飘来熟悉的气息。那画梁飞檐的教学楼,那青砖灰瓦的学生宿舍,无须DNA的检测,就印证着农大与南大的血脉亲缘。即便是百年校庆时新建的楼群,也刻意延续了原有建筑的风格,昭示着农大人对校园传统薪火相传的良苦用心。校园分成了南苑和北苑,恰如南大分成了南园和北园。系科当然是迥异的,生命科学、农学、资源与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园艺、食品科学,对我来说都不甚了然,但大学的精神总是相通。我注意到农大设有人文学院,橱窗里介绍着一位教授整理农业典籍的杰出贡献,这让学古典文学的我感到熟悉而亲近。中央大学,一座创办于1902年、始称三江师范学堂的古老学府,因为情愿或不情愿的分分合合,却成就了子息繁茂、人丁兴旺的局面,即使“儿女”们异处而居,大学的生命之树却是愈发郁郁葱葱了。

徜徉在农大校园,最喜听的莫过于是琅琅的书声。藤叶蔽日的长廊里,垂柳依依的小河边,满目青翠的草坪上,书声成为最抒情的校园歌曲。“园艺业指园艺生产,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果树、蔬菜、西甜瓜以及观赏植物的生产。现代园艺生产又是人们休闲娱乐、文化素养和精神享受的一部分”,一个清丽的女声传来,不觉恍惚起来。我的耳边响起一个男声的画外音,那是青年的我,在南大的林间小路上诵读诗文。原来,不独是我熟悉的诗三百篇和古文观止是应当反复吟哦的,园艺学这样的内容,在虔诚的学子那里,也同样可以发为美妙的声音。我为书声的这种前后相继、彼此呼应而沉醉了。

思绪飞翔里,女生的读书声模糊了,虚幻了,放至最大音量的,却是遥远的书声。传说中唐虞以前的五帝时代,就已有名曰“成均”的学校。而周代青铜鼎的铭文告诉我们,到了西周,则有了更完备的“庠”、“序”、“小学”和“辟雍”等等,以供人们习礼乐诗书,中国最早的书声是从那里响起的吧?春秋战国,群雄混战,王道式微,官学衰而私塾兴,于是,我们听到了从鲁国的孔府里响起的书声。

在我看来,一部《论语》,其实就是孔子弟子们追记的课堂笔记和师友杂忆,读之,仿佛亲承圣贤謦亥欠。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从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要求学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自然是要大声朗读的。他有教无类,不管是谁,只要能带上十条干肉,他没有不教的。批林批孔时,说孔子是大地主,居然要学生送干肉,过着这样腐朽的生活。那时年幼家贫,鲜闻肉味,于是觉得孔老二着实可恨。后来才知道,这十条干肉是学生拜见老师的极菲薄的见面礼,孔老夫子是用这种不收学费而又不失礼的行为,想尽可能多地扩大招生呢!有教无类里,恰恰体现了一种坚守和执著。在那样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不就是要用他的山东话领读诗书,将“仁”广而告之,将“忠恕”推己及人,将一种中国文化和精神传下去么?七十二弟子的读书声,一定是他听来最悦耳的声音。

社会在变更,朝代在兴替,但读书的声音从来不绝于耳。陶渊明在南山下读他的诗书,每有会意,辄欣然忘食。山外,是一片纷争的乱世;山内,则是一方清静的桃花源。有书相伴,荣利何慕,得失皆忘。遭贬而郁郁不得志的韩愈,于读书明德却从未松懈。再度做了国子博士的他,写下一篇《进学解》,向学生说明进德修业的道理。学生笑他“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却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命与仇谋,贬谪南夷,落得儿寒妻饥,头童齿豁,至死无补。遭到学生挖苦的韩老师依然苦口婆心地劝他们业精行成才是根本,不要计较禄利的有无、官职的高低。他仍然坚持对诗书“手披目视,口咏其言”,仍然孜孜于传道授业解惑。他口不绝吟、手不停披这种师表行为的本身,传达的不就是一种“道”么?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不变的却是“士”的坚韧。从公元十二世纪至二十世纪八百余年间,岳麓书院七毁七建,无论是金兵的焚毁,还是日军的轰炸,都没有灭绝书院重振人文的精神。当金戈铁马的元兵攻打长沙,书院师生毅然荷戈登城,肉搏强悍,不惜横尸城墙。书生的文化情结竟可以决绝如斯!这种坚韧在西南联大师生那里发挥到了极致。“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了永恒的西南联大。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怎样的一个奇迹啊!师生们常常是在日军的空袭中边跑边教,边躲边学。更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使中国没有“最后一课”而奔赴抗日战场。支撑联大人的,是“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坚贞节气。枪弹,打不断琅琅的书声;炮声,驱不散民族的灵魂!你细听从久远的过往,从寂寥的边城传来的历史回声,枪炮声是那样地胆怯,胆怯得微若游丝,而读书声却是那么地雄壮,雄壮得响遏行云!

同类推荐
  • 王蒙说—艺文味道

    王蒙说—艺文味道

    说到底,王蒙对文艺的把握就是对生活的把握,对生命意味的把握,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经验的人对于艺文味道独到的见解和体悟。《王蒙说:艺文味道》分三个专辑:艺术味道、文学味道、经典味道。涉及文学、音乐、美术、电影、戏曲、广告等方方面面,智趣幽默、才情横溢,极富见地。如此分主题地编选王蒙的散文随笔集,于作家也是首次。
  • 十年救赎生命如花

    十年救赎生命如花

    14岁时,她不幸患上一种被称作“不死的癌症”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被迫辍学,瘫痪在床。18岁时,为了不连累家人,她选择割腕自杀,但死神没有收留她。经历了死亡之后,面对年轻又黑暗的人生,她暗暗发誓要打破重重枷锁,要用自己残疾的身躯寻找一片自由的天空。他通过网络求职就业,自食其力,帮家里还债,供妹妹上学,筹集医疗费,还帮助病友,和他们亲如一家……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本书讲述了一个重残女孩自我救赎的心灵历程,她用十年的时间使自己的生命达到了另一个高度。
  • 纳兰容若与饮水词

    纳兰容若与饮水词

    《纳兰容若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纳兰容若与《饮水词》的有关内容。
  • 小心轻放的光阴

    小心轻放的光阴

    这是一本慰藉广大年轻学子的疗愈系散文精选书籍。书中精选唯美、治愈、感人至深的散文和故事,有如花絮般纷繁的青春思绪,有灿若繁星的友情天地,也有朦胧羞涩的初恋情怀。每一篇都能触动年轻学子们的心弦,让他们懂得小心轻放锦缎般华美的青春时光,让青春在时光中飞扬。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雨巷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雨巷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热门推荐
  • 何为今生

    何为今生

    美丽的蝴蝶要承受破茧的苦难;轻飘飘的蒲公英种子随风飘荡,落地为家;我只是这忙碌俗世中的一粒尘埃,追随着爱人的气息,我这样一个渺小的尘埃,终该怎样落定呢?
  • 安全教育六年级(下)

    安全教育六年级(下)

    《安全教育》系列编写的是孩子安全教育的图书。本书主要讲述的是自我保护能力是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只有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我们的孩子才能拥有幸福,享受美好的生活。
  • 超能高手在校园

    超能高手在校园

    一个学生的不一样的生活!所谓走一步,看三步,而他却是走一步,看全局,到最后不知不觉中连自己陷了进去都没有发现,这就是当局者迷!学习,篮球,爱情,家庭...不是不想快乐,而是根本就快乐不起来,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命运,人们所谓的狗娘养的命运。——所谓浅唱,就是爱一个人爱的欲生欲死,到头来却发现这只不过是命运给自己开的一个玩笑,而自己想笑却笑不出来,只能自己一个人哼着自己写的歌曲在人生路上醉生梦死,这就是浅唱。PS1:巴尔扎克再他的手杖上刻下了“我将粉碎一切”的豪言,而上帝却从他的嘴里吐出了这么一句话:“我将粉碎你们的爱情。”PS2:许一个你此生最想实现的愿望,然后把它放进时间的框架里,抓把理想的土,将它存放多年后,它将教你学会什么是绝望……
  • 死亡山谷

    死亡山谷

    死亡山谷是作者初学写作时的产品,经过一些修改,发表出来,由五篇中篇小说和一篇长篇小说构成。
  • 韶华倾覆三生长梦

    韶华倾覆三生长梦

    春蚕丝阡陌桑离人月墙角霜故人依稀坡上望拈野花天苍苍掬泉溪路茫茫如何能相忘巴山蜀水长总角携晴芳笑言梳妆傍解语轻扬朝夕成双萌思雕撰绿篁寄愿穹苍丹心如浪韶华逐清江……——《竹梦令》
  • 大明恶贼

    大明恶贼

    本想做个布衣小民,却不想做成了刁民,且看大明朝的小刁民如何掀起一场惊天风暴,力挽狂澜,左手江山右手美人,傲视天下!
  • 唯我道缺

    唯我道缺

    世界之初大道之始,无数天骄豪杰问鼎巅峰,征战天外,为人族开创生息之地。域外魔物打爆大道,从此道失,人族从此式微,至强已逝。从此仙盛,武缺。
  • 龙浮屠

    龙浮屠

    龙石啸,万骨枯;苍天灭,浮屠出……一场灭世灾难;一个惊天阴谋,最终,谁能傲然于天地,谁将不朽立苍穹!
  • 恋爱双子星

    恋爱双子星

    双胞胎的静羽与筱雅一起在网游里寻找各自喜欢的男生,因为长得一样,被叶隐当成了一个人,现实中是筱雅,而游戏中却是静羽,叶隐时常被她们截然不同的性格弄得莫明。渐渐喜欢上叶隐的静羽终于得到了叶隐的告白,却无意中发现姐姐筱雅喜欢的也是叶隐、并为他不断付出……这么说叶隐很可能是因为认错人才对自己告白,那么,她是该选择成全姐姐的爱情还是争取自己的幸福……
  • 冷面总裁呆萌妻

    冷面总裁呆萌妻

    片段一:“七七,欢迎回来。”说完就在机场众目睽睽的情况下,抱着她就开始往她唇上啃。片段二:“旭尧哥,你确定要今天领证?”对面的沈旭尧肯定的点点头表示同意。苏沐曈看着他点头立马抱走,她往着车外人从民政局门口一直排到大门那边,丢掉以往的呆萌乖巧开始暴走,对着他大吼“今天虽然是5月20日,你今天带我来领证表示你很爱我,可是要是因为你好多女性同胞都决定不结婚了怎么办!”看商界冷面阎罗遇到了呆萌小可爱怎么沦陷,智商丧失变成妻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