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5500000032

第32章 间关莺语花底滑(2)

读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的第一堂课上,老师让每个学生花5分钟时间给假如已经去世的自己写一份悼词。结果是,没有一个人写自己是美国三大电视网的主持人,有一半人写了自己是受人尊敬的好记者,而几乎所有的人都写了自己是个好丈夫、好妻子、好朋友、好兄弟、好姐妹。老师总结说:这些自拟的悼词表明,很少有人希望别人记住他生前的财富和显赫的职位,更多的人希望自己死后有亲友想念、受别人尊敬,希望自己的存在曾给他人带来快乐。所以,通过自写悼词,人可以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自己活着时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

掩卷深思之余,不禁想起张晓风的散文《生命的滋味》。她自述某一年在日本富士山的山寺前看到一张寻人告示,内容是说两个月前有个60岁的男子登山失踪,他身上靠腹部的地方因为动过手术,所以有道伤痕,请发现者告知警方。敏锐感性的张晓风不禁大恸,她猛然悟到,原来人一旦撒手,所有的学历、经验、头衔、丰功伟绩等等都一概不相干了,真正属于此身的特点,竟可能只是一道疤痕。

此中有真意啊!当我们告别人间后,显赫的地位和财富,甚至都不如身上的疤痕更能体现我们生命的特征,它们是真正的身外之物啊。而人们所铭记和怀念的,恰恰是那些与地位、财富毫不相关的最平淡也最温情的东西。

可悲的是,我们所追逐的东西,与我们所认识到的东西,往往背道而驰。

从“流行语”看一种堪忧之风

有人撰文说,近年来,中国出现了许多新的流行语,比如“末位淘汰制”、“核心竞争力”、“360度考核”等等。令人深思的是,这些流行语大多是西方人提出的,但它们在西方的流行程度远远不如中国。更令人深思的是这些流行语在中国社会的三个表现,其一是几乎每一个人都对这些词耳熟能详,其二是多数人对这些概念背后隐含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只知皮毛,其三是人们会把这些概念推广到极致。

作者举“学习型组织”为例,当这个词在中国热门后,几乎每一个企业管理人员都词不离口,但没有几个人懂得它真正的内蕴。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会”甚至“学习型中国”这样的词,令人目瞪口呆。然而,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读几本书,又有多少单位会为员工的学习和进修买单呢?

接着这篇文章作者的思路,我以为,这些语词的流行还有第四种表现,就是言行不一,学用脱节;光喊口号,不见行动。这其实反映了一种实堪忧虑的风气,一种高呼口号为表、束之高阁为里的形式主义之风,一种蜂拥而上、大轰大嗡的虚假浮夸之风。这种风气之所以能在我们国家盛行,与市场经济初始阶段人们的普遍性浮躁有关,更与千年封建社会的遗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造就了臣对君、民对官的俯首顺眉。当社会组织中的上一个层次提出口号、政策措施时,下一级表面上是绝对服从,不敢说半个“不”字的。但他心里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码想法。就像鲁迅先生说的,表面上对后宫娘娘顶礼膜拜,回过头却又亵渎娘娘,想和娘娘吊膀子。所以,在实际执行时,为了各自的利益,就会下瞒上,小瞒大,一级唬一级,这才会有许多虚假的政绩和夸大的报表统计。你可以看到,并不是任何流行语都可以流行起来的,只有政府提出的口号,或虽是国外提出、但却经国内要人、权威、专家提倡的口号,才会流行得如此之速。但是要付诸行动,则要扎扎实实地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要触动一些利益。这许多人就不干了,不过是嘴上喊喊,实际不动,最后报个材料敷衍了事。这种恶劣的风气不消除,构建学习型社会也好,建设和谐社会也好,都只能是一句空话。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应邀到我国讲课。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听完课后,认为他讲的内容并不新鲜,问他:你讲的我们都懂,但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那么大?他回答说: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是国民素质的差别啊!

卡列宁和咪咪

我相信,卡列宁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出现,绝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

托马斯在娶特丽莎时,送给她一只小狗,是圣·伯纳德种狗生的一条小母狗。他们给它取名卡列宁——与《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同名。无论是在布拉格还是苏黎世,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卡列宁都忠实地陪伴着他们。

卡列宁是他们生活的计时器。在布拉格,它跳到床上向他们问候早安,上午陪特丽莎逛商店。在苏黎世,它也很快建立起了它的老程序和日程式。当他们最后居住到乡村时,发现卡列宁得了癌症。

在卡列宁生病的日子里,特丽莎猛然悟到,联系着她与卡列宁的爱,要比她与托马斯的爱好。人类的男女之爱对于人与狗之间存在的友爱来说,预先就低了一等,后者完全是一种无我的爱。我们总是要从爱人那里得到什么东西,试图改造对方。但对卡列宁,特丽莎一开始就赞同他狗的生活,没有幻想用什么去改造它。最重要的是,没有人能给其他人一种牧歌式的礼赠,只有动物能这么做,从来不知道有什么冲突,有什么怒发冲冠的情景,有什么发展演变。对卡列宁来说,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求。而人做不到,所以人不幸福。

在这样的描述中,米兰·昆德拉既给了我们一种牧歌式的友爱场景,又借卡列宁这一形象指出了人类的贪得无厌和自私。人与人竟然不能做到人与狗那样和谐,狗对于幸福生活的满足,真要令欲壑无边的人类汗颜。

那么,季羡林先生以情深的笔触写他的咪咪,也不是小题大作。咪咪是一只混种的波斯猫。全身白毛,长得非常逗人喜爱。它特别粘主人,夜里经常睡到季先生的床上。在季先生看书写作时,它一定要跳上书桌,趴在书上或稿纸上。它甚至常跟着季先生散步,因此成为朗润园一景。到了八九岁的时候,它现出了下世的光景。终于有一天,它永远地消失了。据说,猫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到了此时此刻,它们决不呆在家里,让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悲伤。它们总是逃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难找的角落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季先生不由想到,哲学家和宗教家们谈生死的文章虽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何如咪咪们这样临终时的所作所为能给人启发呢?它们这样处理生死大事,是何等干净利索,让花花世界的人们不见猫尸,用不着落泪,照样做着花花世界的梦。

人总是觉得自己是万物之灵,聪明才智为万物所不能比拟。然而,一切生命的存在总有其因缘,一切生命的身上也总有能给人类启示的长处——哪怕仅仅是出于它们的本能。卡列宁的幸福观,咪咪的生死观,它们和人类的和谐相处,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呼唤“学术气度”

北师大教授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论语》心得,颇受受众欢迎。但也有论者对于丹说《论语》提出异议,或认为她所讲的不过是《论语》篇章的十分之一,会使人对《论语》的要旨发生误解;或指出她词句解释上的错误;或认为她的解释许多是为了配合所宣讲主题的需要。甚至有人指出她是曲解《论语》。我以为,正常的学术批评从来都是应当提倡并鼓励的,比于丹古典文学底蕴更厚的学人,以吾国之大,当然还大有人在,于丹的理解也会有必须校正的不准确的地方。一切的批评只要是善意的,都应当引起人们包括作者的注意。但批评归批评,讨论归讨论,提出“把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似乎已超出学术批评的范畴,而有了贬低人格之嫌。看来,用更开阔的眼界、更宽阔的心胸来对待学问的不同做法,培养宽宏的学术气度,构建和谐的学术批评,是愈来愈紧迫和必要了。

同类推荐
  •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本书是作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第六部文学评论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作者的一部文学评论选集。这部文学评论选集,也可以看作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从事文学评论活动的一个小结,一个小小的展示。收入这部评论集的四十三篇文章,一半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版的五部评论集之中,一半则选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表的长长短短的上百篇文学评论。按文章的评论对象和性质,分为四辑:第一辑,是关于文学思潮的论文或某一专题的评论。这方面写得不多,只收入七篇,聊供参阅;第二辑,是关于文体学研究与文体批评的文字;第三辑,是关于长篇小说的评论;第四辑,是关于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或青年作家创作活动的评论。
  • 地方地名故事

    地方地名故事

    《地方地名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丛书之一。该丛书中的民间故事记录了口述者、记录者、翻译者的姓名,保留了最初讲述者所使用的通俗而生活化的俚语,原汁原味。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地方礼仪、服饰和饮食的描绘,让人们领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对长期生活于新疆大地的读者更有着阅读的亲切感。
  • 震撼世界的十天

    震撼世界的十天

    本书以时间为序,综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十夭中发生的主要事件,尤其是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件。震级为里氏8.0级的汶川大地震是近一个世纪来中国发生的最大地震,其破坏程度及造成的灾难震惊了世界;而中国军民和中国政府在巨大灾难面前英勇顽强、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也震撼了世界;同时赢得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无私援助,期间,以大地震发生后十天中的事件最为惊心动魄,也最为感天动地。这十天中发生的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足以载入史册,留芳千古。
  • 那

    当代诗歌的进程中,70后诗人的山场,随之而来的迅姑崛起,确乎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枓,不仅诗歌读者感到意外,而且诗歌界内部也感到意外。对冇些诗人来讲.由于70后诗人的登台,原先似乎清晰可辨的当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变得模糊起来,甚至变得无从把握。原来设想的从始于1970年代的地下诗,延伸到朦胧诗,再转换到第三代诗歌,并进而扩展到后朦胧诗的这一当代诗歌的谱系,本来就在上世纪90年代的诗歌中遭遇了离析,但在诗歌史的评述上似乎还有折中的办法。而70后诗人的星火燎原,则彻底捻灭了人们对修复原先的当代诗歌谱系的动机和可能。
  •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这是一本当代最为传奇的诗人海子的诗传,主要讲述了诗人海子的一生,从他生命的开始讲到最后留有许多疑团的自杀。里面穿插了海子的诗,增加了此书的可看性和收藏价值。是每一个海子迷不可错过的传记。
热门推荐
  • 三界战仙

    三界战仙

    修仙问道求长生,一剑斩去红尘事!三界八荒我做主,自在由心向天歌!
  • 中国十大文豪——杜甫

    中国十大文豪——杜甫

    杜甫(712—770),我国唐代伟大诗人。他出生在河南巩县一个叫瑶湾的地方。杜甫从小体弱多病,但勤奋读书,十四五岁时便显露了非凡的文学才能。从20岁起,他先是游历了江南各地,后又漫游了山东河北一带。这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呆萌狐狸犬美男

    呆萌狐狸犬美男

    这是狗?不对,好像是狐狸……也不对啊!这个红红毛茸茸的东东到底是什么啊?真倒霉!逛个宠物店,都能买回一只狗不像狗,狐狸不像狐狸(狐狸+狗=狐狸犬)的‘变异综合体’的东西回来!花我了整整三个月的零花钱啊!哦买噶!它还可以变成人!!让我喷鼻血的场面!太萌了!等等……喂!!你当我家是动物园啊!不要碰那个!那是煤气炉!!放手!不准拿!这是菜刀!!啊————!!我受不了了!这只爱耍萌又腹黑的臭狐狸犬!!“白夙玺!你给我站住!不想上天国就给我听好了!第一:不许乱耍萌!第二:不许乱耍萌!第三:还是不许乱耍萌!!”某狐狸犬乖乖的点点头,随后萌萌一笑~~啊——!!!都说了不许乱耍萌了啦——!!
  • 逆转随心

    逆转随心

    问天何在?问武是为何物?举手间,动天地。刹那间,惊鬼神。朋友以逝,独自一人,自为挣脱天地束缚。
  • 你曾经那么爱我

    你曾经那么爱我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和友情的故事,也许,你会从中找到你的影子,也许,这就是你的故事,在那放肆活过的青春里,我们哭过笑过,从一开始我们一群人轰轰烈烈闯天下到现在我一人品尝人间冷暖,亲爱的,我还记得,你曾经那么爱我
  • 困龙锁

    困龙锁

    卧龙出世,世间生灵涂炭。横行的丧尸,可怖的实验室,食人的血婴……世界陷入了无尽的混沌。巨龙的枷锁,又能否制止住这场人间浩劫?……
  • 超脱不死

    超脱不死

    天地桎梏,万物皆受其限;命运轮盘,世人难逃其缚;蝼蚁角逐、诸神并起、万灵争渡,喋血碎骨。这一切的一切,只为寻那最后一丝超脱……
  • 斩赤红之瞳之双璧

    斩赤红之瞳之双璧

    这是斩瞳的世界,年少的相识拉近了两颗不一样的心跳。她,面容俊秀,性格严谨一丝不苟,却将所有的温情都给了她;她,残酷嗜血,冰冷孤傲,却唯独对她笑的甜美。她叫娜洁希坦,她叫她娜洁;她叫艾斯德斯,她叫她艾斯。时间流逝,残酷的现实将少年时的信念一次次磨灭,去追逐信仰的她要如何才能将黑暗中的她救赎?相爱相杀又究竟是开始还是终结?.......简介无能,亲们自行脑补,欢迎入坑
  • 狼牙破空

    狼牙破空

    据史书记载,世间有一种奇怪生物,身如云而色呈墨黑,见到这种生物的,都会被吞噬无一存活,此物称作天乌,是整个世界最为可怕邪恶的东西。这一年,天降石书落在西唐帝都。这一年,少年随父入京。
  • 恶魔殿下的独宠:黑玫瑰契约

    恶魔殿下的独宠:黑玫瑰契约

    “你知道我的立场,对吗?”“嗯……但是……”“没有但是,就算你父王阻止我们。”“可是你……”“等我,一千年之后,我会找到你!”契约开始,禁锢了两个逐渐靠拢的灵魂,恶魔的契约,代价是灵魂,黑玫瑰绽放之际,恶魔的气息慢慢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