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5500000008

第8章 繁简之间(1)

上大学前和父母住在一起时,家中一日三餐是雷打不动的,虽是粗茶淡饭,但总是正经八百地有饭有菜。近些年来,回去探家时发现,格局已大变。父亲在外奔波,母亲中午一人在家,往往是一碗面条,或一碗水饺,甚或是一碗稀饭就打发过去。晚上若是父亲和弟弟一家回来,就认真地做一顿饭,都不回来的话,则简单依然。

我多次劝母亲不要如此将就,长此以往,身体怕是吃不消。母亲则说,面食稀饭一样养人,营养亏不了。再说,一人起火太费事,菜量也不好控制,浪费了可惜。我劝不动她,心里却觉得没有必要那样节俭,如今条件好了,身体健康第一,浪费一点怕什么?

我对三餐一直是非常认真对待的,特别是女儿正在成长发育中,需加强营养,所以我每顿饭都做得非常用心。今年秋天,女儿上了初一,住校,平时不回家,周末回来。妻每天要上班,中午不回来。我赋闲在家,想一个人吃午饭必也清静。

起初,我像往常一样清晨买菜,十点多钟做饭。坚持了几天,就发现了问题。果如母亲所言,一人开伙太麻烦,买、洗、淘、炒一道程序不减,但量很难把握,做少了划不来,做多了吃不掉,上顿吃不掉下顿热热再吃又为营养学所不倡,真是犯难了。

一个人无声无息地扒拉着碗中的饭粒时,终于发现,独自开伙的问题还不在于浪费、麻烦与否,而在于无趣,在于寡味。往昔一家三口围坐一桌,谈谈一天见闻,品评饭菜质量,东拉西扯,有说有笑,那顿饭才吃得有滋有味。虽然孔子提倡食不语,寝不言,但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习惯于全家团圆着,说笑着吃饭的。一个人闷头吃饭,才知道什么叫“兴味萧然似野僧”,才知道这一家子人缺了谁都不成其为真正的家。

这才惊觉,母亲对午饭的简单对付,哪里是光要省几个钱?她也是无心去经营繁复的饭菜啊!从一个完整的四口之家,到我和弟弟上大学后的两口之家,老俩口的午餐甚至晚餐,多半是将就过去的吧?现在,中午只剩母亲一个人在家,冷清如斯,她又哪里会有心情去烹炸煎炒?只有当丈夫和儿子都回来,她才有心去建构丰盛的一餐啊!

我的午饭现在也变成面条一碗了,多数的时候,我和妻的晚餐也变得非常简单。我发现女儿不在家,她吃得也不是那么饶有兴味了。去学校看女儿时,听到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多吃点,吃好点。而他们自己呢?无意中听到好几个家长说家里基本不开伙了,都是在外面随便吃点什么,孩子回来时再好好做两天饭。这和我们家现在的情形是一模一样。这才了然,天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样的。

有时中午和母亲通电话,互问吃什么,答案往往一致:吃面条。于是,又互相劝吃好点。其实,彼此都心知这是白劝。都说,只有自己当了父母才知道父母的不易。而我更要说,其实,我们永远无法知晓父母所有的不易。往往是,经一件事便了解了父母在这件事上的不易,随着岁月的推移,在为儿女操心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经历多少未知的事呢?到那时,父母的千百般不易,又会怎样一层层地揭晓呢?

而纵使明白了父母在每件事上的不易,我们也永远只能得其表皮,父母婉转缠绵、九曲回肠的心理,我们又怎样知晓呢?他们牵挂孩子、坐卧不安的情状,我们又怎能设想其万一?是简单对付一顿,还是复杂营构一餐,从在家中盘算开始,到进菜场择菜,到下厨房烹调,他们又有怎样的情感活动呢?也许,思虑再三,总是割舍了自己的喜好,而买儿女喜欢的菜却从不犹豫?也许,买菜时想着儿女在外吃不好而眼眶潮湿?也许,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样孩子爱吃的菜又折回?也许,想在自己的面条中砸一个鸡蛋,思量过后,觉得不必,又放回冰箱?也许,孩子回家前几天就忙着备菜,在把菜塞满冰箱的同时也涌起满心的挂牵?也许,切菜时念着儿女而走神,不知切到过多少回手指?也许,不知已倚门望了多少回,为你祈祷了多少遍才等回晚归的你?一粥一饭的简繁之间,有多少令人低回、幽隐曲折的父母情愫,都留在漫漫岁月的深处而无法一一破译了。

我们的爹娘啊!

火上波澜

某种生活经验的调动常常不是自发的,而是触发的。比如,此刻,当我正读着林语堂《秋天的况味》,没有被他对秋日的描绘所打动,击中我的,却是那句描写俗世生活的句子: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这种俗得不能再俗的厨事,在林语堂的笔下竟有了诗一般的意境。“熏黑的陶锅”象征着一种稳定持久的家庭关系,“慢火”让人想到家居生活的从容笃定、不慌不忙,而“徐吟”既使锅内的高汤有了形而上的格调,又会令我们想象主人的雍容典雅,有条不紊。这是千家万户都会有的寻常景象,但却有几人心中起过微澜?

那只熏黑的陶锅从林语堂的文中走出来,走到了我童年时家里那与人合用的狭小厨房里。准确地说,我们家用的是一只陶缸,褐色的,年复一年的使用,使它局部有些发黑了,但正是这悠久的黑所寓示的绵长和执著,让人心头油然升起脉脉温情。每天早晨母亲上班时,把米饭盛在缸里,一碗菜放在饭上,然后把缸放在一只加了些许水的铝锅里,煤球炉炉门开一小条缝隙,饭菜便这样在炉上温着,等我和弟弟中午放学回来吃。微弱的热量绵恒地向铝锅传递,锅中的水就发出非常微弱的响应声。陶缸在水中左右晃动着,但铝锅的口径限制了它,有限的自由度使它不致倾得太厉害,更不会侧翻,就那样轻轻与锅相碰,发出细微的撞击声。与水声和锅碰声相伴的,便是从锅盖边沿袅袅上浮的热气。如今忆去,那水声、锅声兀自发大,格外清晰,撞击着我的记忆之闸。

回忆的浪花翻卷里,这只熏黑的陶锅又变成了我同事那只同样熏黑的砂锅。刚参加工作时,一个冬天的中午去同事家送材料。他住在集体宿舍,简易的煤气灶就架在走廊里。我去时,他正在灶边忙着,走廊的上空全是蒸腾的热气。他很兴奋地揭开砂锅盖给我看,里面正炖着一只蹄骨旁——那时候也不是天天都能吃到蹄骨旁的!水的四周几乎毫无动静,只有中间快乐地开着一朵小小的浪花,不时有正变得越来越饱胀温软的黄豆从水下浮出,或是在水中游来戏去。我同事几乎是流着口水对我说:蹄骨旁就是要这样用小火煮,这样才烂。小火煨蹄骨旁!这差不多成了我这个单身汉那个冬天全部的生活理想。

以后自己进了厨房,并厨艺日高,才知道那个同事的土哟!什么小火?烹调书上那叫文火。一字之差,意境大不一样。“文”有柔和、舒缓之意,“小”则不免小气和直白。“文火”炖出来的东西,仿佛也更有雅致的形状、色泽和香味。文火之好处,在于所煮之物可以酥烂,但它需要人的耐心去等候,一只老母鸡往往要煨三四个小时,就是排骨也要煨一个多小时,没有耐心的人常常会用高压锅。知道高压锅煮的东西为何味道远不如砂锅炖出来的吗?锅的质地不同是一个原因,钢的冷硬永远烹制不出陶的笃实温和。时间不够也是一个原因,不少食品特别是肉里的营养只有文火能使它全部释放,汤味才能极其鲜美。更重要的是,高压锅的速成里,缺的恰恰是掌勺人对家人一份如文火般持久耐心的爱。

厨龄渐长,对汤汤水水就愈加熟悉,才知晓锅中东西不同,火力不同,水中波澜是何等各具其形,各异其景。烧肉制品时,一般先要用旺火断生。水沸时,将肉放入,再沸时,翻滚的水从四周向锅心步步紧逼,又从锅心向四周扩张,犹如滔天的白浪,这时将浮沫撇尽,加入葱姜酒等各种佐料便可转文火烹调了。火力一俟转微,温柔均匀传热间,锅中翻滚的巨浪便渐渐转成平静的细流,将热气从砂锅盖的小孔中绵绵不绝地传送出来,仿佛告诉我们,文火中,它仍有对等的温情。而有时,锅内细微波浪积聚出的热量会将锅盖微微顶开,那“扑扑”的声音仿佛在对火的恒久热情鼓掌致谢。

假如是煮米饭,水滚沸后即转中火收干,米粒渐渐饱满圆润地凝结,水即将转成另一种形态融进饭粒时,它们仍争先恐后从米的间隙中挣扎而出,锅里便满是晶莹的水泡,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吟唱着对火的依恋。假如是煮稀饭,水沸时,无数的米粒旋转翻腾,仿佛在欢快高蹈;转入文火,锅盖露一角盖于锅上,锅内微微泛着涟漪,渐次胀开的米粒上下翻舞,那时发出的声音真是林语堂所谓“徐吟”了;再用大火收汤时,米粒已黏稠得无法再独舞,而是成群从中央向四周翻落,宛如一朵接一朵绽放的洁白花朵。假如是煮元宵或水饺,水便成浑雄的波浪,煮江鱼则成雪白的乳汁,煮面条则成银练般的波纹,煮银耳则成稠密的浪花……锅中承受着炉火热力的水,就是这样展现出自己所有曼妙的形态和色泽,来回应火的情谊。

火与锅的亲密接触,让世人享尽多少美味佳肴;火与水的情感呼应,也让我们遐想不尽。只要火给水热量,它决不吝啬自己的付出,假如是旺火,水则以汹涌的波涛来高歌;假如是文火,水则以细柔的微澜来低吟。旺火的激情让水感动,文火的坚守让水沉醉。而那一辈子在拧开旺火的父母,那漫长岁月里守候文火的爱人,何曾让你感动?当他们的剪影日复一日地映在厨房的窗格上,你的心可曾如花绽放?你的情可曾如浪翻卷?锅中的肉酥烂时,锅中的饭松软时,锅中的粥浓稠时,你可闻见爱的香醇馥郁?给我旺火,我一定让心沸腾;给我文火,我一定让心酥醉——这是熏黑的陶锅里欢歌徐吟的水对火的酬唱,也应当是我们对亲人和爱人爱的诗行啊!

学子归心

正是一月下旬,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我去火车站买回家的票。原以为会一派萧条,谁知车站已是人潮涌动,川流不息。久离校园的我方悟到,此时正是学生们放寒假、踏上归程的时候。车站内外,到处是身形已挺拔、神情尚稚嫩的莘莘学子,让人瞬间恍如置身大学校园。他们或只雁孤旅,或双雁齐飞,或群雁成行。他们急切地等候在卖票的窗口,他们仔细盘算着回家的时间,他们沿着通往候车室的旋梯徐徐而上,手里大大小小的旅行包装满了游子的万斛情思。他们交织着喜悦和期待的表情,预告着春的消息,他们旋转的脚步搅醒了玄武湖的滚滚春潮。这幅学子归图,让人心头骤暖,眼前的,身后的,四周的,充盈天气间的所有寒冷的空气都化作了缭绕升腾的氤氲热气。

蒸腾的热雾中,时空交错的恍惚中,在这幅图卷里,我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多少年前,我,还有我的同学们,不也是一个归心如焚的学子么?那时候的票何其难买,学校多少天前就开始提前预订,回家的春意早早地就洋溢在校园。到后来,便会有稍有经济头脑、也有点门路的同学贴出告示,帮助购票;也会有学生寻求同路,团购毕竟便宜,青春作伴,路上也不致寂寞。岁末,除了考试,回家便是学子热议不休的话题,便是他们反复吟唱的心曲。

一票难求,一座更难求。那时候,车都是慢车,票都是站票。从南京到我的家乡无锡,行程近4个小时,站着尚可支撑,路途远的同学,就要经受十多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站立和拥挤,其辛苦可以想见。听从北京回无锡的同学说,车厢里挤得水泄不通,洗手间里、行李架上、座位底下,到处都是人,近二十个小时的旅途,他们就是这样足无立锥之地、手无伸展之隙地忍受过来的。今天回头去想,当时那么不发达的铁路交通,是如何能够承载这么多学子的拳拳归心?是如何用超至极限的负荷,将他们一一平安送到日思夜念的家乡?这或许就是乡情创造的人间奇迹?在学子们,不管路途多么遥远艰难,不管是站是坐是趴,不会更改的坚定意愿,就是一定要在春节前,回到父母的身边,去复原一个团团圆圆的家。冷硬的铁轨,老旧的车厢,也被这份殷殷之心感动了吧?

对学子们来说,回家,是对在外漂泊的补偿,也是对父母思念的偿还。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这是几千年前那个封闭时代的规则。而现代社会,远游,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但远游也必然对父母无法晨昏侍奉,是代价中的代价。所以,这一年一度的归家,这飞雁的归巢,便是对父母的莫大安慰。人到中年的我,现在则更深地感到,这归家,蕴含着儿女对父母与生俱来、永不更改的依恋,而涉世不深的我们当年尚不能有这样的体味。“2004年下半年,我一位同学的爱情与事业都遇到了挫折,他极度地抑郁与灰心。那一段时间,他总是想他父母。终于有一天,他没打任何招呼,他独自一个人开夜车从广州赶到岳阳乡下的父母家。一千多里的距离,敲开门时已是凌晨。父母看着这个风尘仆仆的孩子,没有多问一句话,第二天收拾好东西就随他来到了广州,陪了他一个月,陪着他走出了那段抑郁。”这是我从报上读到的一篇文章,它的标题温情地点明了父母在游子心中的位置——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当一个个学子完成学业,当我们工作、成家、生子,忙碌于事业、奔波于生计的我们,回到父母身边的次数也许会少了。但每当疲惫的时候,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想起的,一定是父母慈祥的面容和亲切的叮咛。而当我们的儿女长大成人,每当我们翘首盼望他们的归来,每当他们向我们倾诉思家之情,父母的伫望,我们的盼望;儿女的脚步,我们的步履,便重重叠叠,闪回幻化,分不清今昔,辨不清彼此。而那时,也许在周峰咏唱的家乡梨花树下,已是空空荡荡,再也听不到母亲纺车的声音,我们已经迈出的脚步,是回也回不去了。故乡,只有和父母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可触可摸的倦鸟归飞的地方啊!

那么,趁着年少,趁着行囊轻轻,趁着高堂犹健,趁着天堑已变通途,何不归去,何不归去?想远在千里的地方,离家时,母亲的针线是密密缝补;看近在咫尺的站台,归去时,学子的脚步也是密密急行。此时,没有任何地方,像车站这样悠久回荡着萨克斯《回家》的旋律,父母的音容比任何时候都在心屏凸显。游子归心似箭,列车箭在弦上。今天,列车将御风疾行;明天,我也将乘风归去,只为看我倚门而望的爹娘。

父亲的“艺术人生”

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节目收视率颇高,或为艺人谈艺术生涯,或为名人谈生活艺术。其实,普通人也未必没有自己的“艺术人生”,只要他真诚地生活着。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浇灌着生活之花,用自己的智慧给他人带来欢乐,他就是诗意地生活着,就有着普通百姓的“艺术人生”。

父亲是有自己的“艺术人生”的。

同类推荐
  •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七个才子六个癫

    七个才子六个癫

    《七个才子六个癫》是一部中国古代才子(主要是明清两代)的趣闻故事集。材料选自古代丰富的笔记小品、笔记小说、联话与诗词故事及有关的人物传记、民间传说,并用流畅生动的白话文改写而成;一小部分作品为了保存原作中的韵味,使用半文半白的文体。全书分四章:睿智、谐谑、讥讽、什锦,共250余篇,选编的着重点是在思想健康前提下的趣味性,其次是知识性。文字简洁,故事生动,饶有妙趣,老少咸宜。既可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兼具欣赏与收藏价值。
  • 快乐不快乐全在你自己

    快乐不快乐全在你自己

    本书是一部以和谐社会建设为题材的系列朗诵诗集,这是一部以平民为视角,唱给市民百姓的系列朗诵诗集。全书有诗二十五首,都是关乎人生的理想追求、价值理念、精神的和谐……
  •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相遇、分离、等待、回忆,最终释然。本书是一本温暖人心的青春文字,书写了当下年轻人感情的各个横切面,与《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青春书籍,一起掀起“怀念青春,回味温暖”的热潮。四十八篇独具个人风格的温暖爱情故事,是作者的故事,也倒映着每一个用力爱过的人的影子。值得纪念的时光,与幸福有染,与憾恨无关。
  • 骗局

    骗局

    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热门推荐
  • 你曾经对我,温润平易

    你曾经对我,温润平易

    “初鹤,我想过一百种我们见面的方式……”“初鹤,我希望将来你越来越好,我也越来越好,然后我们一定要再遇到,别忘记我……”活在当下的我们,都有过人生最灿烂的大好时光。是否也憧憬,即使结束了大好时光,也许过愿,希望有一个帅气英俊的人,爱上大好时光时的你,而不离不弃……这是一个曾经很优秀的女孩,在经历大社会环境愈来愈平凡的故事。故事里,有一个对她不离不弃的男主角,总是在温暖治愈着,就像我们,依稀普通,却仍旧希望,我的世界里,有一位王子。他会守护我一辈子
  • EXO你与我的爱

    EXO你与我的爱

    一个只有十一岁大的女孩被家里赶了出来,某一群人看到了这个被赶出来的女孩,就把这个年幼的小女孩带回了他们十二个人家。他们对这个女孩更是欢喜不已,疼爱.......这篇是宠文。我不定时更新,因为现在是为学业重要。
  • 秦关三千

    秦关三千

    穿越秦朝,励志做一个逍遥皇帝,却天下所有人不肯放过自己
  • 谈判口才

    谈判口才

    当今的世界是张巨大的谈判桌,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接不接受,你都是一位谈判者。上街买菜的讨价还价,同生意人洽谈生意,同下级或同事商量做出一个决定,同妻子商讨经济开支计划,以至求职时跟单位或部门负责人谈论工作条件等,都是谈判。至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上的谈判,更是司空见惯。
  • 美女恋爱史

    美女恋爱史

    中国有形容美女的常用词汇,比如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还说美女要柳叶眉丹凤眼鼻若悬胆樱桃小口一点点。这些,她,都具备。现代人要求的人的三维,她,也毫不逊色,也够标准。这样的美女,追求者肯定很多吧?的确如此。她也经常降格以求,以期在追求者当中选择一个一起生活。可是,她的爱情却并不顺畅,可以说是历经坎坷。
  • 富有的小气公主

    富有的小气公主

    我做我自己,就是最精彩的世界,没有想到突然有一天我的父母变成了养父母,而我的亲生父母结果都是死于非命,原因是因为这个飞来的外公,要原谅吗?看着他可怜的看着母亲的照片,我选择了原谅。大学的生活是那样的美好,都是最让我幸福的是我遇见我一生最爱的人。哪怕我的生活并不是向表面的那样华丽。这个坚韧的丫头总是牵着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因为她的一举一动而跳动着,也许当初觉得只是一个变身的小麻雀,现在看来,变身也是要有资本的,而眼前的这个丫头绝对有这样的资本,因为就算没有那个富可敌国的外公,就她自己的小手段,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也可以创出自己的一片天。此文原名《富有的小气公主》请喜爱公主文的亲们不要生气,因为妞妞也是要为了让大家看的更加的舒服才要将名字稍改一下。请亲们谅解。
  • 爱熔浓浓恨

    爱熔浓浓恨

    一日梦友夺夫,却不料现实亦如此。心灰意冷时,父母相继亡。他日路上行车,意外车祸,面容毁。重整容貌,复仇归,惊天阴谋,现水面......
  • 宫杀之美人心计

    宫杀之美人心计

    后宫美人如云,心计,城府深。。。会发生什么呢?会有真的感情吗?
  • 古今性疾病验方选萃

    古今性疾病验方选萃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介绍的方剂取材容易,制作简便,疗效确切,实用性强,适于基层医务人员、临床医师、医学生、中医药爱好者和性疾病患者阅读参考。
  • 美人长殇

    美人长殇

    她自一片火海和漫天恨意中出生,一出生便丧父失母。被忠心的家仆带出逃生,却不曾想被仇家找到。坠落悬崖后幸得好心人相救,从此养在一处名门正派中。本想此生大概就是如此安稳宁静地度过,却在十五岁那年突生异变。名门正派的小公主突然变成了杀手、暗夜魔教的嗜血女王。双重身份本应该隐藏的很好,没想到原来是一场布局。朝廷动荡,前朝旧事突然被揭开,身世之谜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