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8100000007

第7章 构思(1)

学习指导和要点提示

构思,从广义上说,是指营构一篇文章,从取材到立意,从谋篇到表达的整个思维过程。从狭义上说,是指对一篇文章总的谋划和设计,主要是材料的选择、开掘和截取,酝酿表现技巧,打腹稿、列提纲等一系列行文前的准备工作。这里讲的就是狭义的构思。

本章第一节构思的重要意义。构思是写作的起步和入门,是最重要的写作环节。第二节构思的基本要求,讲两个方面,一是要殚思竭虑,成竹在胸。二是要运思谋篇,紧扣主题。

文章怎样进行构思?涉及的问题很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构思中的材料处理,包括题材(写进文章中去的材料叫题材)的选择和开掘,材料的截取。文章不是生活的照搬,必须对材料进行选择和开掘,要从小处着笔,善于截取,防止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这是第三节要讲的问题。二是构思中的主题表现。介绍正面直取、侧面烘染等四种主题表现的方法,这是第四节要讲的问题。

本章第五节讲常用的几种构思方式。其中之一是列提纲,初学者要养成列提纲的写作习惯。

构思的重要意义

构思是一篇文章写作的通盘规划和总体设计。刘勰论构思(《文心雕龙》叫“神思”)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王汶石认为构思是真正进入创作世界的分界和关卡,构思对任何人的任何一次创作,都是决定性的战斗。的确,一篇作品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构思。一个人会不会作文,懂不懂作文的门道,也能从他文章的构思上明显地反映出来。作家们的文章写得快,写得好,这跟他们敏于和巧于构思有很大关系。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一书中讲到,契诃夫曾对格罗连柯说:“您看您这桌子上摆着一个烟灰碟。您若高兴的话,我马上给您写一个烟灰碟的短篇。”巴乌斯托夫斯基说:“他当真会写出来的。”清代的李渔说写文章要“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也是强调要在构思上下功夫。有了动笔前的“袖手”思考,才会出现握管“疾书”的写作佳境。文章肤浅,松散,章法乱,疵病多;从写作来看,首先是由于作者不会或者不善于文章构思。清代文章家崔学古说过:“作文须先闭目静坐,理会题旨。思本题中有几层意思,孰为正意可用,孰为旁意可删。一篇体段,及文之光景,具在胸中,然后下笔,则文理贯通,自成一家高手。若只逐句杜撰,文必不工。”(《学海津梁》)“逐句杜撰”,就是想一句,写一句,胸无成竹,贸然着笔,结果就是“十步九回头,不断走弯路”,文章一定做不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指出:“一般人作文往往不先将全部想好,拈一张稿纸,提笔就写,一直写将下去……想一句,写一句,想一段,写一段……文章‘不通’,大半是由这样来的。……这样做成的作品,就整个轮廓看,总难免前后欠呼应,结构很零乱。”(《作文与运思》)作文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劳动,运笔前的构思工夫一定不可少,“要是没有把应该写的东西经过明白而周到的思考,就不该动手写。”(车尔尼雪夫斯基)这应当成为我们严格遵守的一个写作信条。

构思的基本要求

一、殚思竭虑,胸有成竹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从看竹、思竹到画竹,这是郑板桥总结的绘画的创作规律。“胸中之竹”就是一般说的“胸有成竹”。“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苏轼),文章的构思也应当是这样——胸有成竹。所说构思要胸有成竹,就是要求作者集中全身的感情和精力,对所要反映的对象,殚思竭虑,反复酝酿,“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直到人物、事件、事理都有了清楚,透彻的把握,整篇的层次、脉胳已经铺排就绪,恰当的表现形式也已考虑成熟,总之是,在动笔之前,文章在作者的心目中早已是规模初具、胞胎已就了。如许多大作家所说的那样:“一部艺术作品必须在艺术家执笔之前,先在他的灵魂里酝酿成熟。对于他说来,写作已经是次要的劳作了。”(别林斯基)“当他还没有成为我的老相知之前,当我还没有看见他,还没有听到他的声音之前,我是不会动手来写的。我就是这样地写所有的人物,……其余一切,只不过是技巧的事情,那就轻而易举了。”(屠格涅夫)正是这样,许多作家在动笔之前,都花很长时间苦心构思,不到瓜熟蒂落,决不肯卒急拈毫。相传西汉时的杨雄因构思用心过度,写完了《甘泉赋》,困倦而卧,梦见自己的五脏都掉出来了,只好用手收进去,醒来遂大病。东汉桓谭作赋,由于用心太苦而成疾。东汉的张衡作《二京赋》,构思达十年之久。当代作家吴强的《红日》,从构思到写作用了十五年。郭沫若文思敏捷过人,他的历史剧《屈原》写了十天,《蔡文姬》只写了一个星期,但孕育的时间却有二、三十年之久,作品的构思始自青少年时代。冰心有篇八百字的散文《一只木屐》,这一只木屐却在她“脑海里漂了十五年”。十五年前从日本回国时,看见海上漂着一只木屐,触动了她的创作欲,但长时间写不出来,“我就老放着,不是放在纸上,而是放在脑子里。”直放到十五年后,有了这木屐的声音。“正是……日本劳动者的脚步,给我踏出了一条光明的思路”的成熟构思,才落笔成篇。(冰心《谈点读书与写作的甘苦》)写作的构思也很象蜜蜂酿蜜,而“最好的蜜是从蜂巢中自动流出来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了成熟的构思,一篇好文章就是“风行水面,自然成文”了。

有人主张写文章要先热后冷,“热”就是要有写作热情;“冷”是指在有了写作欲望和冲动之后,还要有一个冷静构思的过程。契诃夫就这样说,“要到你觉得自己象冰一样冷时,才可以坐下来写。”郭沫若写《凤凰涅槃》时:“全身都有点作寒作冷,连牙齿都在打颤。”写作为什么要先热后冷?写文章是一个复杂艰难的创造过程,对于感觉到的东西,眼前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往往是有所激动而缺乏深刻理解,只有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和冷静思考,才能真正把握其神貌和实质,达到“成竹在胸”、“了然于心”的地步。这正是海涅所说的:“春天的特色只有在冬天才能认清,在火炉背后才能吟出最好的五月诗篇。”(《论爱祖国》)莎士比亚也这样说,一样东西只有在失掉之后,才会“格外夸张它的价值,发现它还在我们手里的时候所看不出来的优点。”(《无事烦恼》)先热后冷,这就是我们要遵循的构思的基本规律。许多作家都告诫我们,写作一定要在构思上下苦工,决不可“急就章”。“万勿以敏捷自豪,求速度只是傻气,你说你笔头很快,一篇诗连笔而成,这不说明你多才,只说明你欠精审。”(布瓦洛《诗的艺术》)茅盾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说:“我从来不把一眼看见的题材‘带热地’使用,我要多看些,多咀嚼一会儿,要等到消化了,这才拿出来使用,这是我牢不可破的执拗。”(《我的回顾》)先热后冷,先快后慢,呕心沥血,殚思竭虑,胸无成竹不动墨,“不到火候不揭盖”,写作就应当有这样“牢不可破的执拗”劲。

二、运思谋篇,紧扣主题

材料既是提炼主题的基础,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如何通过材料把主题圆满地表达出来,达到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这就是构思的任务。构思,实际上就是对主题思想表现过程的谋划。因此构思的基本要求就应当是以主题思想的表现为出发点,构思的诸方面都必须服从主题思想的需要。

构思要紧扣主题,时刻不忘主题在文章中的核心作用。法国十八世纪思想家狄德罗说:“主题思想如果有力而清楚,它就应该对其他思想处于专制地位。这是一种机器的发动力,它象推动各种天体使它们循着轨道运转的力一样,是和距离成反比的。”(《绘画论》)构思文章就应当始终让主题处于“专制地位”,让它成为构思机器的发动力,推动着构思的各个环节“循着轨道运转”。文章的一切思想、事物和人物,每个场面、细节的选择和布局,都要自觉地接受主题的“专制统治”,不允许脱离主题“闹独立”。初学者常离开主题去结构文章,法捷耶夫批评说:“我见得多,搜集了许多材料,现在只要把这一切随便凑合一起写出来就行了。岂不知这是一个大错,不论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里,特别是在戏剧中——我们不论涉及主人公的和生活的各个侧面也好,插进一个补充的,甚至是第十等的人物也好,——我们都应抱着一个目的去做,应完全清楚地想象到,用这个事件或这个人物将要表现主题思想的哪一侧面。”(《论作家的劳动》)构思就是要在主题的制约下,对生活素材进行大胆的取舍。符合主题要求的就取,详细地、突出地写;不符合主题要求的就舍,尽量少写或不写。这就叫“剪裁”,好比缝纫衣服要把衣料照一定尺寸剪断裁开。一个工艺低劣的裁缝,纵有绫罗绸缎,也做不出好衣服;同样一块布料,在能工巧匠手里,转眼间就可以做出一件漂亮的衣衫。正是陆游诗中所写的:“天织云锦为我用,剪裁妙处非刀尺。”可以说,构思的艺术表现就是靠精妙的裁剪来完成的。

文章要放开写,才能具体深透地表现主题思想,但必须主意在握,不枝不蔓,文章的每一段每一节,以至每一句每一个词,都要为表现主题、刻划人物尽职尽责。长篇要展开写,但也不允许脱离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巨细无遗,海阔天空。《红楼梦》反映的生活可谓细和广,游园,划船,下棋,对诗,放风筝,说笑话,剔剔牙,瞪瞪眼,以至于一只螃蠏,一盘鸽蛋,但又无一不统摄于作品的主旨。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评《镜花缘》:“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己。”《镜花缘》也是古典名著,由于作者有意炫耀才学,有不少内容脱离人物刻划的需要,理所当然地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批评。为文常常是“私于自是”,不肯割爱,因而造成了文章的松散臃肿,影响了主题思想的表达。作家费礼文曾在《要写得精炼,突出主题》一文中谈到自己创作《一年》的经验,开始由于没有紧扣主题来写,面面俱到,结果写得“罗罗唆唆,只是一堆材料”。编辑对他说:“你是个工人,当你拿到一个毛坯做零件的时候,你一定会通过车、刨、铣、磨等各道手续,把不属于零件部分的东西全部丢掉,使它做得又准确,又光洁……反过来,假使你拿了个毛坯,东舍不得车,西舍不得刨,结果毛坯还是毛坯,你的技术成绩谁也看不见。”以后费礼文就对稿子进行车刨铣磨的艺术加工,把一、三、四节都删去,只保留第二节,这样才写成了优秀的短篇小说《一年》。

构思中的材料处理

一、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和开掘题材

构思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选择什么题材。

面对沸腾的现实生活和大量的写作材料,究竟要选取什么样的题材来表达主题思想?这里最重要的是要从自己熟悉的确有感受和见解的日常生活中选择和开掘题材。有人问高尔基学习写小说从哪里开始,他回答说:“应当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起”。契诃夫这样说:“我只会凭回忆写东西,从来也没有直接从外面取材而写出东西来。我得让我的记忆把题材滤出来,让我的记忆象过滤器那样只留下重要的或者典型的东西。”有的同学叫苦“生活太单调,找不到可写的题材”,要写就只是反映一些生活现象,甚至是脱离实际,编造故事,无非是什么老师带病上课,深夜备课,同学刻苦读书,助人为乐。应当说,学校生活也是丰富多采的,朱晦庵的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面塘鉴(“鉴”作镜子讲),校园也同样辉映着社会上的“天光云影”,社会主义时代的春风春雨,吹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滋润着每个大学生的心田。只要留意寻觅,细心追求,就会有永远写不完的题材。但生活不等于题材,泡在生活之中,不等于熟悉和了解生活。要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珍贵的写作题材,必须对生活有仔细的观察和深切的体验,善于对日常生活进行开掘、提炼。有个同学写了一篇题为《琐事》的作文,她写自己从小在父母的溺爱和姐妹们的谦让中长大,从来不做家务活,进了大学以后,洗衣、缝补,铺床……一齐向她压来,她就有些招架不住了。白衣服洗成了花的,衣服脱了线自己不会缝,针尖总是往手上扎。但她又是个倔强的姑娘,咬着牙把这一切都承担下来,学着干,抢着干。为了磨炼自己,星期日回家把家里多年不用的洗衣盆找出来,把家里该洗的衣服都找来一件件洗干净。还让妈妈教她炒菜做饭,跟嫂嫂学针线。妈妈逢人就夸奖她说:“俺闺女上了大学变能了!”这的确是些琐事,但这个同学却能从平凡中看出其中的生活乐趣,感受到了这普通生活中的“无上的甘露味”。她最后写道:

啊,大学,你不仅给了我知识,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人,而且还教我初步学会了生活。现在我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处理各种琐事了。在紧张而平凡的劳动中,我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甜蜜和其中无穷的乐趣。

这是琐事,却又是极可贵的写作题材。有人赞扬契诃夫,说他是“一位不惧怕平常事物的诗人,一位魔术家,他能把日常生活的矿石变成宝贵的金子”。只有深入生活的内里和人物的心灵深处,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取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从而获得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深刻见解,这才有可能把“生活的矿石变成宝贵的金子”。生活如同一座宝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珠宝,但它只属于辛勤的开掘者,而对于那些生活的懒汉们,却不会有丝毫的慷慨。

从生活中开掘题材,还要善于开掘生活的诗意美和人物的心灵美。文章不是生活的翻版,也不能只满足于写一般意义的题材,要尽量挖掘出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美的闪闪发光的题材。我们社会主义的新生活是无比丰富崇高的,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的:“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包含着共产主义,都离不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因素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都是共产主义实践者”。生活的闪光,共产主义的光芒,不仅映照在如雷锋、王杰、蒋筑英等突出的英雄模范人物身上,也同样闪耀在千百万普通劳动者的心灵深处和日常生活中。法国大艺术家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琐事》就是通过生活琐事,展示了新时代大学生活的诗意美。还有个同学写了篇叫《照相》的作文。他看见有人在校门口照相,就心有所动。因为早在上中学时他就多次想,如果有一天能上了大学,一定要照一张,并且要照上校牌:“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在填写志愿时,更加强了这种想法,甚至想好了要摆个什么姿势,然后寄给妈妈、亲友、同学……可万万没想到校牌上竟是“师专”,毕业后当个中学教师。入学后,学校对新生进行了一系列专业教育,原中学老师来信劝慰、鼓励,想到时代赋予的使命,使他的认识逐渐有了转变。文章最后写:

照一张,就自豪地站在这“师专”校牌前……等三年后再照一张,那应该是在某个中学的门前,照片上也不再是我自己一个,而是有许多可爱的中学生簇拥在我的身旁……

同类推荐
  • 唐诗万象——唐朝风情面面观

    唐诗万象——唐朝风情面面观

    本书从唐人尚诗、盛世风趣、仕进多途、文士风流、佛道盛行、女性风采和开放兼容等七大方面,较系统构筑了唐代社会的文明画卷,并且通过对相关唐诗的研读来展示这一文明。
  • 中国式谱文化

    中国式谱文化

    摆谱,从表面看是一个泛泛的话题,既不敏感,与社会热点也并无多少交集,但是深挖其内涵不难发现,它是每个人冥冥之中注定不可逃避的行为,是隐藏于人们灵魂深处的一种本能。
  •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真的,“回报”是幸福的。她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丰富,人性光芒的闪烁,人生经历的厚重。我们生活得快乐健康或许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秦汉建制、隋唐盛世、宋元之治,一直到明清之际,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中国文明延续发展至今,不但创造了丰厚富足的物质文明,还创造成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这一切成就不但泽被了华夏子孙后代,而且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 援疆干部看哈密

    援疆干部看哈密

    如同候鸟,如同大雁,在共和国的版图上,以哈密为原点,一批批广东、河南援疆干部从南方,从中原,落脚在东天山脚下。从1998年开始,十五年间,换了无数的队员,但以哈密为终点的雁行,从未中断;以哈密发展为己任的援疆工作,接力向前。人过留名。如今的哈密大地,随处可见援疆的丰碑;哈密的各族群众,正在品尝着援疆事业结出的硕果。雁过留声。结集在这本散文集中的文章,是援疆干部在援疆事业之余,写下的喜怒哀乐,唱出的游子心声。援疆干部的散文,或高亢,或婉转;或热情澎湃,或哲思缜密,所倾诉的对象只有一个——哈密!
热门推荐
  • 皇上别太冷了

    皇上别太冷了

    一次意外的追杀,她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原以为会掌握一切,却不曾想她来到的是一个无历史记载的朝代,在这里遇到了王者一般的他,那便只能“赖”着他了,无论她多么的和颜悦色,而他永远只会淡然相望,当发现相爱时,却一切已经物是人非,当她伤心欲绝时,他却用他的身份囚禁她。永远,永远......终究是爱情的错过,是真情的流逝,是烟花的绽放。他们能否相守.
  • 少爷出嫁

    少爷出嫁

    这个端木宗颢好生奇怪,初次见面就语出惊人,——要定他!就算他“乡下人”皮厚不知羞耻,但他堂堂颜三少的脸面要往哪搁?偏生人家救了自家好兄弟一命,让他不得不答应他的一月之期,可一月已过,他为何还不放过他,好在娘亲有先见之名,留下心愿——此生唯愿之子于归!
  • 明星公主爱上我

    明星公主爱上我

    她是风靡全球的舞蹈女王。他们是新一届亚洲人气王。那年夏天,她在飞机场里与他们不期而遇,他们擦出火花!“宝贝,我爱上你了,怎么办?““她是我的,你瞎掺和什么!”舞台上绚丽夺目的他们,舞台下张牙舞爪的他们。“你韩梦凌这辈子只能是我的!”他霸道告白,她考虑考虑。
  • 薰衣草恋爱语

    薰衣草恋爱语

    一望无际的大海,那里会有我的落脚之处吗?对不起,尽管我很爱你,但这不代表我能接受一切,所以,我不会再回去了,不要来找我,更不要来挑战我底线了!
  • 神谕魔诀

    神谕魔诀

    玄轻谕,21世纪最出色毒医兼杀手,不想遭亲妹妹毒手。玄轻谕,陨神大陆第一废柴,虽是嫡出,但因不能修炼神力的原因,常常被庶出的姐妹欺负。当杀手玄轻谕重生到废柴玄轻谕身上,她发誓要为前世的废柴轻谕讨回公道。然而,在这漫漫复仇路上,她的身世之谜也慢慢揭开……
  • 一吻误终身之我不要穿越

    一吻误终身之我不要穿越

    一觉醒来,惊觉自己竟然“穿越”了,殊不知这竟然是一个滔天大谎…当真相层层揭开,她被伤的体无完肤,他亦追悔莫及。她开始思考,当时救他到底是不是正确的。他开始后悔,当时制造一个“楚门的世界”是否真是为了她好?被骗的不止是她,还有她…
  • 续红楼梦新编

    续红楼梦新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苏亚的秋天

    苏亚的秋天

    苏亚,一个美丽而乖巧的女孩儿,时间在她的人生轨迹上错了位,令她与众不同,她的童年和校园生活也因此非比寻常。这是苏亚的光阴,也是你我的光阴,当视角变换时,画面又将如何呢?
  • 通杀三国

    通杀三国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史书,都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而胜利者所书写的史书,一定是以胜利者为标准的。我们说不清历史是个怎样的故事,唱不尽那悠悠万里的过往岁月。暮然回首,却听见那曾经的绕梁余音:“仗剑纵行天下,无技何必自夸,功名过作浮华。挡者通杀,三国为尊指拈花。游子沦落他乡,威风气势不长,鞘中志向尽藏。宝剑独仗,柳绿红尘心难伤。”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美女的特种房客

    美女的特种房客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