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8300000062

第62章

食言囚张

十二月二十五日傍晚,蒋介石在张学良的陪同下,偕宋美龄、宋子文、端纳等人由西安飞抵洛阳,一起欢度了圣诞节。气氛之热烈超乎常人的想象。欢宴中,蒋介石再次显露出领袖的威严,当场命令张学良致电杨虎城,将被扣的卫立煌、陈诚、蒋鼎文、陈调元等释放回南京。张学良本着送蒋介石回京的善良愿望,立即电告杨虎城照办。

端纳和张学良有着不同寻常的友谊,他为这位年轻气盛的少帅的安全担忧是理所当然的。他为了防范蒋介石回到南京后反目食言,当着为数不多的记者的面有意地问:“委员长,今天是圣诞之夜,请告诉我,你对汉卿是否会遵耶稣基督嘱咐我们的那样,要饶恕那些对我们有罪的人七十七次?”

蒋介石完全知道端纳问话的真意,他为了不留给国人以背信弃义的恶名,同时又能给自己留下一条处理张学良的后路,说了这句时人皆知的话:

“耶稣基督嘱咐我们,要饶恕那些对我们有罪的人七十七次,在他们忏悔时,我认为应当允许他们开始新的生活。”

宋子文是蒋氏王朝中坚定走亲美路线的代表,他和张学良相交素笃,在西安事变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加之,自西安事变爆发始,中外有识之士就一直存疑——认为是宋子文和张学良合谋的杰作。最近,台湾出版的《宋美龄传》也直言不讳地说:“对于那些自认为清楚政府在内地施政的外国人来说,他们认为整个事件是场狡猾的骗局,可能只是为了统一中国而设下的骗局。”我们权且不论骗局是否存在,但可以佐证宋子文和张学良的确有着超乎常人的特殊关系。因此,当宋子文听了蒋介石这番话以后,又有意地说:“请端纳先生放心,委员长已经答应宽恕汉卿,并同意汉卿飞抵南京以后,住在我的公馆中。”

张学良有意看了看蒋介石那不太自然的表情,遂笑着痛饮了一杯白兰地。

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午,蒋介石和张学良等人分乘两架飞机飞返南京。“国民政府要人空前迎接,场面令人感动。对于西安事变中所出现的众生相,事变后所需解决的问题,蒋是心中有数的。反之,当时曾誓言讨伐的何应钦则惶恐万状,如坐针毡了。此刻,他只得硬着头皮向蒋诉他的一片仗大义、伸国法不得已而讨逆救主的苦衷;对于何应钦,蒋似乎仍抱着过往的态度,但心中已密谋用与他一同受困西安的陈诚取替何应钦的地位。”

蒋介石和张学良到达南京后,都对记者发表了谈话。蒋发表的谈话说:“……现在一切问题应候中央政府解决,余既为军队之最高统帅,对于西安事变,理应负责。此系由于余平时未能维持军队之纪律有以致之;私心至为耿耿……”张学良发表的谈话说:“今日仅愿与诸君见面,无可奉告。此来待罪,一切唯中央及委座之命是从。”

当时可见,西安事变虽取得和平解决,但是从蒋、张所发表的谈话看来,其中还大有文章,耐人寻味。蒋介石对张学良究竟怎样处置?一时便为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所注视。

当时国民党内部,对张学良的处置问题,显然存在两种意见:一派主要是属蒋嫡系的人们,认为张劫持“领袖”,罪大恶极,主张严加惩治。另一派主要是非蒋嫡系的人们,认为张既肯来京待罪,非无可宥,不妨从宽发落。这两部分人的意见,从表现的方式上看,也有所不同:前者到处公开叫嚣,大有非此不可之势;后者多属私下议论,对外却都讳莫如深。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则模棱两可,严加惩治也罢,从宽发落也罢,好像都无可无不可。

当然这些人的意见,无足轻重,不足为凭,只有蒋介石的态度,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然而蒋介石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呢?他又是如何“食言囚张”的呢?当事人鹿钟麟做了详细的记述,为存史实,摘录有关章节如下:

蒋介石对张学良是幕前一套,幕后一套,的确令人眼花缭乱。虽然幕前看到的都像是大仁大义,宽大为怀,可是幕后所干的却完全是另一回事。这固然直接与其为人有关,主要还另有原因,蒋介石对张学良的处置,实有其难言之隐。一方面,在他离开西安之前,宋子文和端纳曾得到他的首肯,保证张学良今后的安全。这项诺言,几为人所共知,情势所迫,难以出尔反尔,不能不装出大仁大义、宽大为怀的模样。一方面,因为西安事变,使他感到个人威信扫地,且受尽惊惶,吃尽苦头,对张学良怀恨很深,戒心很大,极思乘机给以报复。西安事变以来,对张学良的处置,一直就是被蒋介石的这种态度所决定。关于组织高等军法会审的一幕,看来好像尊重法律,煞有介事,揭穿来讲,无非是蒋介石所玩弄的一套把戏,而且这套把戏不久便大白于世了。

蒋介石和张学良到达南京的当天,张即给蒋上了一封亲笔信,原信写道:‘介石委座钧鉴:学良生性鲁莽粗野,而造成此次违犯纪律不敬事件之大罪。兹觍颜随节来京,是以至诚,愿领受钧座之责罪,处以应得之罪,振纪纲,警将来,凡有利于吾国者,学良万死不辞,乞钧座不必念及私情有所顾虑也。学良不文,不能尽意,区区愚忱,俯乞鉴察!专肃敬叩钧安。’蒋旋即根据张的这封信抄同原件分呈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原呈写道:‘谨呈者,此次西安事变,皆由中正率导无方,督察不周之过,业经呈请钧会(府)予免去本兼各职,并严加处分,以明责任,乞蒙钧察。查西北剿共副司令张学良,代理总司令职务,而在所管辖区内,发生如此巨变,国法军纪,自难避免,现该员已亲来都门,束身请罪,以中正为所直属上官,到京后即亲笔具书,自认违纪不敬之咎,愿领受应得之罪罚,中正伏以该员统军无状,尚知自认罪愆,足证我中央法纪之严明,故该员有尊重国法悔悟自投之表示,理合将该员来书录呈钧会(府)鉴核,应如何斟酌情事,依法办理,并特予宽大,以励新之处,伏候钧裁。’

十二月二十九日,国民党中央为处理西安事变有关事项,首先举行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由居正主席,即席表示欢迎蒋介石平安旋节的意思。蒋遂将西安事变的经过,做了简略的报告。然后就西安事变解决后应行结束事项,做出一系列的决定。最后提出蒋介石的‘为西安事变引咎自请处分,并请免去……本兼各职案’。结果通过了这样一篇充满阿谀逢迎的决议,说什么‘蒋同志驰驱国事,督教三军,昕夕勤劬,不遑宁息,最近两度入陕,即以总理大仁大勇之精神,教化部属,统一军心,此次西安事变,事出非常,更能于蒙难期间,持浩然之正气,昭示伟大之人格,使倡乱者衷诚感动,悔悟自白,蒋同志对此次事变,毫无引咎可言。所请辞职,应予恳切慰留;自请处分一节,应毋庸议。’接着举行政治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仍由居正主席,讨论的主题就是‘中央执行委员会移送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呈为张学良亲来都门,束手待罪,应如何办理请裁夺案’,并未做何讨论,即做出决议:‘交军事委员会依法办理’。当时,席间有不少人争相发言。异口同声地说:‘国家以法令纪纲为重,主犯既同来,应开军法审判,以治其罪。’于是,在决议之外,还做了一项内部决定:推李烈钧为审判长,组织高等军法会审,饬军事委员会遵办。使人很自然看出,这一系列的布置,显然是早就安排好了的;同时也极易看出,这完全是奉蒋介石的‘意旨’行事。

国民党中央散会后,军事委员会即呈请国民政府特任李烈钧为军事委员会高等军法会审的审判长,主持张学良案的审理,并令克日进行工作。接着军事委员会举行会议,由冯玉祥主席,宣布开会理由说:‘西安事变,全国震惊,中央既命组织高等军法会审进行审理,审判长已经任命李烈钧委员担任,审判官二人的人选尚未决定,究应如何办理,请各位发表意见。’何应钦首先发言:‘关于审判官人选,应当尊重审判长的意见。’与会人员一致表示同意。李烈钧在敦促之下,就与会人员中提名朱培德、鹿钟麟二人担任,并且说道:‘朱系云南讲武堂高材生,鹿乃驱逐溥仪为张垣久共患难者,此二人烈钧知之有素,足堪胜任。且二人功在党国,又皆属陆军上将,尤为适当。’冯玉祥即席对李烈钧所提名的审判官人选发表意见,对提名朱培德首先表示赞成,对提名鹿钟麟则主张另推。而李烈钧坚持原议,并且说道:‘此案重大,应使天下之人共见之,必须得北方之贤达参与会审,乃有价值。’经与会人员的一致支持,最后始得通过。冯玉祥所以做如此的表示固因鹿为其旧属出于谦逊,但这与当时他在西安事变过程中的处境也有关,且窥出组织高等军法会审无非是蒋介石所玩弄的一套把戏而已,别人徒供利用。散会后,军事委员会又由该会军法处调出军法官陈恩普、邱毓桢及书记官袁祖宪、郭作民,参加高等军法会审工作。

李烈钧受命后,即开始进行筹备。首约集朱培德及鹿钟麟,商讨了一切应行决定的事项;次召见陈恩普、邱毓桢、袁祖宪、郭作民,指示应行注意之点及所负的责任。此外,复邀前任最高法院院长徐元浩及法律专家学者二十余人,征询意见。其中徐元浩争先发言,说什么‘委员长有伟大功勋于党国,全国人民,莫不景仰推戴,而张学良等在西安,非特不能护卫,竟敢威迫统帅,勿论其为正犯,抑为从犯,其为要犯无疑,斯事异常重大,应请审判长严予处置。’经过这样一来,别人都不便再持异议,纷纷随声附和,即告结束。

李烈钧受命主持这次高等军法会审,不会不明白蒋介石耍什么把戏。因此,他对朱培德保持一种非常慎重的态度,处处表示自己对这个任务的认真负责。他对鹿钟麟则不然,暗中一再露出没有信心。并且偷偷问过鹿:‘瑞伯,这件事您看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好?’鹿曾答:‘问而不审是上策,审而不判是中策,问、审、判全承担下来是下策,我们应该力守上策,不得已适当地兼取中策,下策万不可为。’李一边点头,一边称是。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章太炎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章太炎

    杭州西湖风光秀丽的南屏山麓荔枝峰下,翠竹苍柏间有座高耸的墓碑,上面有“章太炎之墓”5个苍劲古朴的大字。这里就是一代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学者章太炎长眠之所。章太炎,初名学乘,后名炳麟。因羡慕明末清初爱国主义思想家顾炎武的文章道学及为人,故改名号。因顾炎武本名为绛,就改名为绛,自号太炎,字枚叔,又做梅叔。
  • 告诉你一个安徒生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安徒生的故事

    本书从爱迪生儿时的生活写起,一直写到他所创造出的伟大作品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安徒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童话作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并体会他执着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 中国十大文豪杜甫

    中国十大文豪杜甫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始终与国家和百姓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诗现存1400多首,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面貌和动乱年月人民的疾苦,被称为“诗史”。
  • 乔布斯传

    乔布斯传

    苹果教父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年轻人热血创业的偶像。震撼世界的新潮科技之先锋人物。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4位画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4位画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四位画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热门推荐
  • 短发飘飘不及腰

    短发飘飘不及腰

    我不自觉走到一个花园,这里这气氛倒是好,鸟语花香,都有了,我沿着小路走了进来,便看见了一片草坪…………这上面竟然躺着一个人,你的好奇心蠢蠢欲动,你悄悄靠近男生,我走到他身边,因为帽子遮住了半边脸,所以看不见他的模样,就在你悄悄观察他的时候……还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自己进来看吧!
  • 千世缘:雪冰灵

    千世缘:雪冰灵

    千世情缘,等待繁花能开满天际,只愿与你一生行,第一世,她为了他,心甘情愿,义无反顾的跳下诛仙台,而他也为她放弃仙途。这一世,他只愿守她永世,无奈,旧事从演,他说:“你可曾后悔?”她说:“无怨无悔。”双双化为流云飘散在这天地之间……
  • 仙妃在上:高冷邪王,请躺好

    仙妃在上:高冷邪王,请躺好

    (坑,别进来)她的人生就是一条流水线,一直到她大学毕业工作了两年后才有所变化。
  • 痴妃

    痴妃

    她是他的大小姐他是她的管家他可以为她舍弃一切把她捧在手心里小心翼翼的养着对他来说她是他心里的公主干净的不可亵渎可偏偏又是他的爱人任性而调皮活泼而头疼他却从来都宠着她的坏脾气有求必应一场突如而来的大火烧毁了她住的别墅她以为他在里面冲进大火他亦以为她在里面不顾一切的冲了进去二人双双牺牲于火海另一个世界中二人再相遇却已物是人非。
  • 告别玛丽苏

    告别玛丽苏

    这是讲一个女孩成长的故事,一个曾经如我们一般对未来充满美好期待的女孩,在经历了众多磨难之后,终于成为人生赢家。即使家道中落,也不能放弃自我,即使沦为杀手,也要快乐的生活。你以善待我,我必双倍奉还,你以恶对我,莫怪我下手太狠。不是我的,一分不取,是我的,寸土不让!************终于签约了,作为新人,是令人高兴的事情,谢谢亲们的支持,丽丽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写好这部书。请大家继续支持,收藏给个,推荐给个,飞吻!!!
  • 迷城猜想

    迷城猜想

    南国羊城奢靡官场纸醉金迷,北地开封地下宝藏千古之谜。一部书稿蕴含惊天秘密,两枚俊杰夺宝生死缠斗;三级连升官运亨通缘起迷城宝物相助,四回搏杀起死回生只因善恶正邪分明。纵使踏破铁鞋,寻得到开封千年迷城的地下宝藏;哪怕阅人无数,却猜不透羊城官场的腹下黢黑。一部双城记,窥尽不古心!
  • 上等丫鬟

    上等丫鬟

    苏梦瑾,不是穿越,没有异能,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想要为父伸冤的小女子!衙门不通,官差不理,那俺只好卖身侯门另谋出路!本只想帮自己的粗神经大姐寻个好姑爷,奈何又给自己惹了一身的情债,身边是奶奶小姐们居心叵测,面前是美男少爷张臂来迎,话说起,俺到底又该何去何从?
  • 穿越之琴殇

    穿越之琴殇

    真狗血,我穿越到了卫朝?卫朝,一个动荡不安的朝代。不怕,叛乱、反贼,被我几个计谋就搞定。本来想顺便收几个美男,太子不乐意了,还有那啥“丐帮帮主”也捣乱?谁怕,大不了把你们都吃抹干净了,哈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系统在手:还不快到碗里来

    系统在手:还不快到碗里来

    年仅17岁的木乐乐因一次车祸事件穿越了。可能是地府恩赐吧,让她穿越到了一修仙世界,不仅如此,地府还给了她一神级外挂,名曰——系统!某男:“夫人,我想完成世界一大壮举,咱们造人吧?!”某男:“夫人,人家对你一见倾心,你就这样对人家?!”某男:“夫人,刚才那男人是谁?!人家要去阉了他?!”某女:“……”
  •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现在的中国孩子是幸福的一代,千辛万苦的家长为他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他们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爱,可以说什么都不缺。事实上,有很多中国孩子都不快乐,物质上富有的他们在精神上似乎缺少了什么。现在的孩子到底最缺什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做,成为一个千万家长关心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