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9300000004

第4章 孔子(3)

作为老练且务实的政治家晏婴,对孔子的思想有更深入的认识。孔子只能是一位在政治上充满理想主义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并不适宜当时齐国的社会情况。所以晏婴在孔子的任用上,投了反对票。

其后,景公就在对孔子官职任用上持模棱的态度,只是偶尔请孔子参与一睚政事。同时,孔子的先进思想损害了部分士大夫利益,因此齐国的大夫要杀害他,他不得不离开了齐国。

孔子参政孔子回到鲁国后,公元前510年(鲁昭公三十二年)被赶出鲁国的鲁昭公在晋国去世。鲁定公顺理成章地继承王位,然而他也只是一个傀儡,政权仍由季平子把持着。

可世事难料,公元前505年(鲁定公五年),季平子逝世,他的儿子季桓子继任,可季桓子还是没有斗过家臣阳虎,于是,鲁国成了阳虎的天下。

此时,政局不稳,各派势力都想拉拢孔子以壮大自己的势力,但都被孔子拒绝了,阳虎亦阴谋造反。

阴谋造反之事败露后,季桓子联合孟孙氏和阳虎展开战斗。

双方战斗得死去活来,后来阳虎有些力不从心,败下阵来。

鲁定公派武将申句须和东颀各带兵车100乘,前去追杀阳虎。经过几次拼搏、追杀,终于将阳虎的士兵击溃。阳虎扑灭三桓的阴谋破产了。

阳虎单枪匹马,逃到齐国。定公九年,鲁国派兵讨伐阳虎。阳虎又奔齐、奔宋,不久逃到晋国,被赵简子收留。

阳虎事变之后,鲁国政局仍然十分不稳。鲁国统治者为了稳定国家的政局,发展国家,聘请了孔子做中都宰,后任司空,再后来任大司寇,直接参与内政外交,代行相国职务。

孔子就任官职后,锐意改革政治,极力实施礼治政策。

孔子的礼治政策实施之后,成效卓著。鲁国的社会风气焕然一新,犯罪行为日益减少,百姓们礼貌且文明。其它国家听到这件事后。也都纷纷效仿,改变治理国家的策略。

孔子为官虽然为期不长,从鲁定公九年到十三年前后不过4年,但却是孔子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一段日子。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这段美好的记忆之中吧!这还得从鲁国政府为什么要聘用孔子,请孔子出仁说起。

当时鲁的相国是季桓子。正当季桓子踌躇满志出任之时,他遇到了阳虎事变,几乎命丧黄泉。死里逃生的季桓子需要物色贤能之才,辅佐他处理内政外交的事务,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想到了孔子。

季桓子从心里想聘用孔子。委以重任,于是他向鲁定公提出了这个想法。

鲁定公早已听说孔子是一个有学识的君子,而孔子到齐国两年,深得齐景公的信任,但最后还是没有得到任用,可见他的政见不怎么高明。犹豫之下,经过一番推敲,便决定先到地方上试试,如果确有雄韬大略,再提升到朝中任用不迟。就这样,鲁定公委任孔子为中都宰。

中都是鲁国西北部的一个城邑,离曲阜不远。中都宰是中都邑之长,相当于现在一个县的县长。虽然职位不算高,但是孔子还是挺珍惜这次实践自己愿望的机会,决定尽心竭力把事情办好。

孔子上任之前,带了子贡、颜回等几个弟子深入民间,体察民风民情。只见中都城外一片荒芜、杂草蔓延,人们纷纷出城讨饭,路旁饿死鬼的白骨成堆,好不悲惨啊!孔子简直是痛心疾首。

进入中都城内,城墙四处倒塌,房屋矮小破旧,街道狭窄泥泞。街上游民流荡,乞丐成群。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都的民情,孔子先后拜访了三老、乡绅和当地名流,探询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详尽的调查和研究,孔子开始制订治理的措施和方略。

孔子首先召集书史差役开会。告诉他们,全体留用不动,以1个月为期限,在这1个月内办事公正认真、为人廉洁诚实的留下,偷懒消极、贪赃枉法的除名。孔子还宣布了6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1发动全邑农民,加固堤防,开渠凿井,预防水旱灾害。

2设立多个工场作坊,安置无业游民和乞丐。

3以仁德教民,改良地方风气,组织人员到下面讲仁、讲义、讲礼、讲德,讲居家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

4劝导工商小贩做生意买卖要诚实守信。

5提倡节俭,要求衙署役吏一律穿布衣,戴布帽,出外一律步行。

6在金邑四乡添建学堂,让少年一律入校读书。

孔子这6条措施实行了1年以来,收效显著。中都迅速从百废待兴,发展到百业兴旺。百姓们过上了温饱的日子。社会治安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们讲究礼仪,知廉耻,上敬老,下爱幼。社会一片祥和、安定的局面。中都大治的消息像春风一样传遍鲁国内外、中原大地。

一天,孔子正执行公务之时,一纸差令打断了孔子的聚精会神。展开绢帛一看,上面赫然写着:

“孔卿,政绩卓著,寡人欲委以重任。即返都城,速速勿误。”

孔子喜出望外,收拾行装,踏上回归曲阜的行程。

他刚走出自己的屋子,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只见门外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男女老少。他们当中有与孔子共事的差役,有富甲一方的乡绅,更多的是普通的黎民百姓。他们你推我挤地往前拥,手捧着自己珍爱的礼物,争着要给孔子送礼物。

孔子站在屋前,涕泪纵横。

回到都城后,孔子马上进宫见鲁定公。

鲁定公对孔子的政绩非常满意,又见孔子对自己的雄才大略十分自信,便委任为大司寇。

大司寇是鲁国的最高司法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司法部部长。大司寇是跟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位同卿大夫。孔子作为一个非贵族出身的平民,被提升为如此高的职位,这在当时是极其罕见的。

刚刚上任大司寇的孔子,面对着堆积如山的案件,不急不慌,有条不紊地清理长期未了结的官司。

古时候的春秋时代,法律条文规定得并不明确,长官只是凭借个人主观意志判定案件。可是孔子当司寇,却一改往日旧的常规。每次在判决之前,总是详细了解案情——向有关此案的人征求意见。孔子根据大家的意见,做出最后的裁决。孔子这种民主办案的精神,真是难能可贵啊!

孔子执法,虽然对触犯刑律的人加以惩罚,甚至处以重刑,但更重要的是以仁德,以礼教教化人民。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对,怎样做符合“礼”,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

孔子任大司寇期间,待人谦恭,与大臣们紧密配合,使政通人和,全国上下对孔子十分满意。

孔子任大司寇以来,鲁国发展迅速,邻国争相仿效。这给齐景公称霸的梦想以沉重一击。

一天,齐景公遇到太宰黎且献计夹谷结盟。于是黎修下一封国书。邀请鲁君于6月15日,在夹谷(今山东省莱芜县)举行友好大会,永结两国盟好。

做为弱国的鲁国收到齐景公的国书,搞不明白齐景公为什么会有如此举动,事关重大,马上召集大臣商量对策。

对于此事,季桓子、叔孙州化、阵孙何忍和孔子都发表了不同观点,最后决定按孔子的想法去办。鲁定公并邀请富有学识、勇敢、机敏的孔子一同前往。

孔子踌躇间想到:如何避免齐国的威逼要挟,为鲁国保全声誉,确实难度极大。会盟也可能是一个大大的陷阱,名为两国盟会,实则暗藏杀机。但是身为国君重用的大臣,应以社稷为重,哪能只考虑个人的安危与否?荣辱与否?既然大家如此信任我,就接受命令吧!思考到这里,孔子向定公及大臣们施礼道:

“微臣感谢主公、各位大臣的器重。臣领命!”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6月15日,申句须和乐颀率领战车500乘,经过两天的跋涉,护卫着鲁定公来到了夹谷会场。

齐国方面的代表,是齐景公和宰相黎。

齐景公和鲁定公朝南落座,其他代表也都各就各位。

互相行礼后,齐国的司仪便出来向景公报告说:“请奏四方之乐。”

景公点头说:“可以。”

乐声一停,两国国君各自烧上3炷香,齐君以东道主身份致欢迎词:

“齐鲁两国,世代友好。齐欣闻鲁国大治,国泰民安。特聚会以示祝贺。并约请鲁国永结同盟,亲如兄弟。齐国有难,鲁国相救,鲁国有难,齐国也不会袖手旁观。天地作证,决不毁盟。”两国相礼登坛,祭拜天地,卫士准备好祭酒,歃血为盟后,将酒饮尽后又重新入座。

黎:“齐鲁会盟是两国盛事,不可无乐无舞,臣已备好乐舞前来助兴,请两位国君观赏。”

于是,附近一群莱人手持旗旄以及矛、戟等兵器鼓噪而至。他们一个个手持剑戟、族旄,在定公面前摇来晃去,如群魔乱舞,奔走咆哮,吓得定公面如土色,浑身颤抖。

孔子一看,觉得情形不对,怒发冲冠,双目圆睁,也顾不得礼仪,三步并作两步跃上台去,登上台阶说:

“两国君主友好相会,而裔夷之俘用武力来捣乱,您齐国国君一定不会用这种手段对待诸侯吧?周边地区图谋中原,夷人扰乱华人,俘虏侵犯盟会,武力威胁友好,这对神灵是不祥,在德行上是失义,对人是无礼,您齐君不会这样做吧?”

齐景公听了孔子这番有理有据的谈话后,自觉心虚理亏,不能作答,连忙命令莱人立刻离开。

盟会结束后,景公设宴款待定公,但孔子很是不放心,担心齐国另有图谋,可能在宴会上拨弄一些是非也未可知。因此,孔子立刻对景公的近臣说:

“齐国和鲁国的旧典,您难道没有听说吗?事情快要结束,而又设享礼,这只能使办事人员徒劳。而且牺尊、象尊这些礼器不宜拿出国门,钟、磬等嘉乐不能在野外合奏,在此设享而动用这些东西,是很不合礼法的,这也有辱于贵国君主的名誉。所以,依我看来,这宴会还是不要举行的好,请您向景公谏言。”

景公听到孔子传来的话,不觉得有点惭愧,决定把宴会取消了。

晚上,景公君臣二人默默相对,终于,景公开了腔:“我怎么责怪你才好呢?你看,孔子是遵循古人礼仪引导他的国君。而你为什么只知道用夷狄之道来向我建议?让我尽失颜面?”

黎仍默不作声,今天输了的,明天一定赢回来,想着想着,他一拍大腿,说:“有了。”

第二天,是齐鲁双方正式订阅盟约的良日,盟约初稿共9款,是由齐国一方事先拟订好的。初稿交到鲁定公手里,他逐行细看,突然发现有这样一款:

“齐国出征时,鲁国须出兵车300乘相随,否则是破坏盟约。”

“这分明要鲁国自己接受齐国附庸国的地位!岂有此理!”孔子不住地在颤抖。

会上,孔子一再要求齐景公对这一款做出解释。齐景公自觉理亏,憋了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齐鲁既已结盟,就应来相助。”

孔子赞许地说:“这道理讲得好啊!那么,同样,过去齐国侵占我鲁国的土地,若不归还鲁国也是破坏盟约。”

齐景公无言以对,被迫答应把过去侵占鲁国的全部土地归还鲁国,并且把它写到盟约之上。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夹谷会盟”。

夹谷会盟的胜利,不仅与孔子的博学多才有关,更体现了孔子政治家、外交家的才智。

夹谷会盟为鲁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他受到了鲁定公的重用。

鲁定公十二年的夏天,孔子在政治上已有相当的基础。他想利用这阵和煦的春风,进行大刀阔斧的内政改革。

他进一步想,要使鲁国政治走上正轨,必须削减三大夫政治权势。

在孔子看来,当时鲁国最大的弊病就是鲁定公有名无实,只有虚位。卿大夫“三桓”专政,掌握实权。而三桓又被他们各自的家臣控制,三桓对他们的家臣也都无可奈何。因此,整个鲁国的统治集团,名与实颠倒,这就是“君不君,臣不臣”,这就是礼崩乐坏。而这种混乱局面,突出表现在“三桓”势力过大。

要想彻底改变鲁国政治的混乱局面,必须“强公室”,就是要树立国君(公室)的绝对统治权;必须“抑三卿”,要削弱季桓子、叔孙懿子、孟孙何忌这三家世袭大夫的实力,要他们(尤其是季桓子)严守臣道,不得超过君臣之礼。总之一定让鲁国循着周礼,按着贵族等级制度治理国家,使人民安定。然后以“仁政”、“德治”的鲁国为基础,推而广之,扩大影响,尊天子,服诸侯,统一天下。这就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也是他一生追求奋斗的目标。

但是,公开提出“强公室”、“抑三卿”无异于引火烧身,以卵击石。三桓是断断不会同意的。

颇有政治智谋的孔子深入分析了鲁国各方面的力量,他抓住了三桓与各自家里之间的矛盾,决定从这里入手解决问题。

春秋时期,国君为了奖赏诸侯、大臣,实行分封制度。诸侯各国的卿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称为“邑”,或称“采邑”。这些卿大夫连同他们的家属都住在都城,他们把采邑派给家臣管理。在他们的封地内建立城堡,组织起武装分队,有的城堡还发展成规模很大的军事要塞,鲁国季民的费邑,叔氏的邑,隈氏的成邑就是这样的要塞。

三桓费尽心力地经营三邑,本来是为了加强实力,但结果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原想受其益,乐得清闲,不料反受其害,被一些野心勃勃的家臣所利用。一些家臣以城堡为据点,扩张实力,以至发生叛乱。虽然一些叛变事件被平定,但家臣势力仍很大。

根据三卿与各自家臣这种尖锐的矛盾,孔子续密地制订了“拆三都”的计划。

“拆”是拆毁的意思,三都指季氏、叔氏、孟氏三家大夫的家臣所盘踞的三个城堡。“拆三都”就是要拆毁被三卿家里分别盘踞的费都、都、成都三个城堡。孔子思忖再三,决定以“贬家臣”为名,进行“强公室”、“拆三都”的实际活动。

这些计划孔子一直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向鲁定公禀明,并赢得他的支持。

一天,鲁定公召孔子进宫问政。鲁定公看了看孔子,满意地说:“寡人有爱卿辅佐,如今的鲁国可以说是既无外忧,又无内患,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孔子故意提高声调说:“居安思危啊!鲁国当前的政局依然很严峻,可以说已经是危机四伏了。”

鲁定公不以为然地说:“爱卿不必危言耸听,故做惊人之语。”

孔子严肃地说:“三桓的家臣势力越来越大,他们飞扬跋扈,犯上作乱早有预谋。随着他们实力的扩张,其兵马越来越多,城墙越筑越高。三桓扶植的私人势力,与公室分庭抗礼。主公,您不会忘记当年的阳虎之乱吧?这些家臣的贼心不死,这些祸患不除,国家就没有安宁的日子。”

鲁定公说:“那么,应该怎样防备才好?”

孔子说:“按周朝的古制,‘大臣家不藏甲(甲指军队),大夫没有长度超过300丈、高1丈的城邑。现在,费都、都、成都的城墙早已超过了规定。这些城池坚固,家有甲兵之藏,最危险的事,臣的叛变,大都是由此而起。最好是把城池拆掉。”

鲁定公不听则已,一听吓得目瞪口呆,重复着孔子的话,问道:

“拆毁三家城邑的城墙?那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肯定不答应。”

孔子说:“不答应,但他们最后会同意的,理由有二:

第一,城墙太高,违背周礼;第二,这是更重要的,目前盘踞费都的公山不狃,盘踞都的侯犯正蓄意与季孙氏、叔孙氏为敌。主公此时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联合三家,一起发兵,制止叛乱。三家求之不得,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鲁定公听完之后,心虽放下了一半,但仍惴惴不安地说:“如果他们不听命,如何是好?”

孔子斩钉截铁地回答到:“那我们就派军队强行拆毁。”

孔子“计拆三都”的计划终于得到了鲁定公的支持。与此同时,季桓子和叔孙风正急于消除叛逆的家臣,因此也积极配合这一行动。

“计拆三都”这一宏伟的计划分三大步骤实施。

同类推荐
  • 青少年最该读的经典地理故事

    青少年最该读的经典地理故事

    本书精选了100多个奇妙无穷、耐热寻味的中外经典地理故事,这些故事横跨地理学所涉及的天文、生物、地质、气象、历史、考古等多个领域。
  • 开阔眼界的文学故事

    开阔眼界的文学故事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再现。文学既可以揭示生活的本质,又可以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人类如果没有文学,其生活就会枯燥无味。因此,伟大的文学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一千零一夜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一千零一夜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假想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

    假想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

    本书介绍了假想游戏及其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让读者了解假想游戏,提示读者正确观察假想游戏,更进一步,向工作在幼儿园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大量日常行动方案建议。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歙砚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歙砚

    歙砚,全称歙州砚,因产自古代歙州而得名。其石质结构为板页岩层状,石品众多,质地细腻。其中石色大多为黑色,还有少量的黄褐色等;其石品有金晕类、金星类、还有眉纹类、罗纹类、鱼子类和彩带等多种,如要细分,则又可细分出数十种石品。如金星类就可分为雨点金星、雨丝金星、粟米金星、谷粒金星、绿豆金星、凤眼金星、葵花金星等等。以之为砚,不但砚体多布有眉纹、金星、罗纹等各种石品纹理,极为美观,而且石质细润,抚之犹如孩儿面、美人肤,手感滑嫩,易于下墨,且发墨如油,养毫利笔,故而历代文人多有赞誉。柳若芍编著的《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歙砚》叙述了歙砚历史发展轨迹、文化渊源、雕刻技艺、古砚的收藏与保养,以及四大名砚。
热门推荐
  • 代嫁冷妃:傻王别心急!

    代嫁冷妃:傻王别心急!

    "她丞相府有名的废柴千金,却被嫡姐和嫡母算计,活活吓死。重生而来,她一改草包面貌,变为惊世天才,风华潋滟。亲姐狡诈阴险,嫡母陷害不停,父亲嫌弃厌恶,竟她代嫁给一个惊世骇俗的傻子。但是那傻子……?还懂入洞房?嫁入皇家,欧辰辰翻身复仇,爽歪歪的虐渣。至于她的傻王老公,既然给了休书,那我是不是可以再嫁?某男气的要死,咬牙切齿道:“欧辰辰你是嫌弃本王没有喂饱你?”……"
  • 幻天榜

    幻天榜

    他是一个抛弃的家族长子他是如何强势回归,面对爱人和亲人的背叛有是如何应对。他有一句属于他的话"我的东西永远都是我的任何人都那不走,包括我的亲人”
  • 灭生决

    灭生决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传承的喜悦时,为人所不知事实是那么的阴暗与恐惧,今时今日的荣耀却是来日枷锁。这世间谁才是主宰,谁又能真自由。为爱挣扎,为理想薄命,我的自由不受束缚,我的天地没有悔恨。年少鲜衣怒马,挥斥方遒。大好男儿,当洒热血!(ps,本书第一卷多为伏笔,如不喜欢,可直接跳至第二卷)
  • 玄家弃少

    玄家弃少

    被戒指带入异世,成了玄家的废物。忍不了,这绝逼忍不了。看着曾今的废物崛起,闪瞎他们的狗眼!
  • 起创星宇

    起创星宇

    天地初开,万灵初始,人类刚刚站稳脚跟。无数强大妖兽荒兽横行,三界三重天,一天一世界。看得到天地传承的小乞丐,如何带领人类立足三界之巅,登上霸主宝座。
  • 落寞深秋

    落寞深秋

    此文集纯爱,虐爱,商战,扭曲,人格分裂以及同志为一体。莫西说:原本以为陪在你身边看着你幸福就够了。老天却给了我一次选择的机会,只要能救你,陪着你,我是谁并不重要……骆然说:你就是我的解药,思甜也好,莫西也好,我爱的就是你,现在的你!
  • 当最后我们失去所有

    当最后我们失去所有

    一场分离,拆散了一对天真的童恋,长大后的他们都不再天真,变得冷酷,而又认出了彼此。但同时,彼此都有了很多追求者,家庭也不会同意,最终还是违背自己的心,答应了与一个不爱的人在一起,但又不愿意答应,因此他们从此失去了所有……
  • 综漫:进攻吧,少女

    综漫:进攻吧,少女

    ——【深海鱼文学社,[审核]群:467391483,审核过关可入社】“即使你忘了我,即使你不见了,即使你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我也会把你找出来的。”她,是一名平凡的少女,同时又是一个特别的少女。一次突如其来的身份转换让她措手不及,本以为持着从前一样的态度就能如初,少女却发现是她错了。陌生的时空,陌生的世界,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她只能像只小刺猬一样无助的缩成一团。少女游走在人间各处,早已懂得人情冷暖,许是因为恐惧,少女将整颗心用一层厚冰包裹起来,不被外人窥探。当少女消逝之际,眸光不经意落到那名少年身上,透明的泪滴悄然而落。无论怎样都无法逃避自己的心意——明明是爱着他的!
  • 钱眼

    钱眼

    历史上富人发家的方式有很多,但李家可谓独树一帜!大家族的传奇铸就了“讨债鬼”的不平凡:为求当家,他代替大伯坐牢;为谋发展,他开始了多元经商之路;为求官位,他从商人爬到道尹;他开炉房,开钱庄,办报纸,修铁路。
  • 我与妻子的十年生活

    我与妻子的十年生活

    反映当但草根阶级的生活状态,主人公从结婚的心酸到结婚后的大男人主义导致离婚,离婚后的重新认识自己而复婚的故事情节。根据现实生活改编,希望女主角可以出现告诉大结局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