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9300000041

第41章 默多克(1)

大学毕业前的默多克鲁伯特·默多克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全球传媒帝国,半个世纪以来,他一直处心积虑地扩张着自己的疆域,包括平面媒体、电视台、有线网以及出版公司,他坚韧的决心,过人的胆识和不懈的努力使他无往而不胜。

1931年3月11日,凯思·鲁伯特·默多克出生在墨尔本。而他并不是澳州人,其祖父在19世纪中叶从英国移民到澳大利亚,从此便开始艰辛的创业。其父亲凯思·默多克是一名记者,工作勤奋,极富精明的头脑。经过他的奋斗,《论坛报》办得十分出色。母亲伊丽莎白·格林,出身于贵族家庭,1926年6月被凯思·默多克感动并很快结婚。

随着凯恩·默多克在报业的成就与日俱增,默多克从很小就注意到父亲的权力、荣誉也随之自然增长。当父亲出现时,绝对让人感到一种紧张的气氛。凯思爵士经常带他的儿子到弗林德尔大街《论坛报》的办公室去玩,默多克每次都很兴奋。新报纸散发浓浓的油墨气味,印刷机发出隆隆的响声,整个报社的气氛高度紧张。小默多克随意地走动,总能发现新奇的事情。默多克置身其中,感觉非常非常的好,简直是妙不可言。凯思要花费许多气力才能劝说他回家。每当回到家,默多克就向他的姐妹炫耀他的经历,眉飞色舞地描述报社的情景,并充满向往地说:“出版商的生活是全世界最好的生活。只要小孩子接触它、了解它,无疑都会被它所吸引。”引得他的姐妹们经常抱怨父亲偏爱他,缠着父亲也要去报社玩。一到周末,他喜欢躺在他父亲的床上,看他父亲认真地读报纸,做标记,评出好的和坏的文章。在他日后的报业生涯中,他学习父亲的好习惯,也喜欢做标记。

几十年以后,默多克女儿的朋友尼古拉斯·柯瑞奇在他自己写的一本书《操纵言论自由的人——纸老虎》中,一开始就谈到他第一次去鲁伯特家的经历。那是一个早晨,尼古拉斯被鲁伯特·默多克的女儿请到家吃早餐。默多克坐在饭桌的另一端,翻看着当天的一大叠周日版的报纸,默多克突然问尼古拉斯:“你看过今天的报纸了吗?”尼古拉斯点点头,鲁伯特·默多克继续问,“你认为今天报上最有意思的3则报道是什么?最无聊的3则报道是什么?”就此可以看出默多克的看报习惯。

默多克的父亲优秀而又孤独,不善长夸奖别人。1989年默多克有一次接受电视采访,主持人问他:“你父亲认为你是一个很棒的儿子,还是一个笨蛋?”他没有思索,脱口而出:“是一个笨蛋。”

1941年,在10岁的时候,默多克被送到基隆语法学校读书。

在学校里,马斯特曼、克拉克和赫希菲尔德这3位教员成为鲁伯特的良师益友。畏避父亲并正在寻找自我的默多克得到了他们的鼓励和支持。默多克同马斯特曼的友谊最初是通过马斯特曼的妻子玛格丽特建立起来的。她为他修改作文,默多克一直很受老妇人的喜欢,玛格丽特就是一例。一次,马斯特曼要外出休假,默多克赶到他们家,表示为他们干最脏、最累的活,说着便打扫起洗澡间和厕所。克拉克使鲁伯特对历史产生兴趣,这种师生关系延续了数十载。克拉克后来一直是《澳大利亚人报》书评专栏的自由撰稿人。赫希菲尔德把默多克引入艺术和戏剧的殿堂。1946年,默多克在他导演的《暴风雨》中扮演艾里斯。

在这几位老师的影响下,默多克开始参加校园活动和学生社团,并逐渐成为令人瞩目的风流人物。他担任了校报《科利欧信使报》的编辑。1947年,默多克完成了他在基隆语法学校的学业,但他留下多学了1年,并成了一个报人。他创办了他的第一份刊物《假如复生》,作为原文学社团刊物《如果》的续刊,这本杂志在10年前还很流行。默多克的宗旨是:让所有人畅所欲言。《假如复生》的撰稿人多为学生中的精英,文章题材广泛,包罗万象。杂志刊登有关“教育免疫”的专论,有介绍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坦的论文,有倡导现代艺术的评论,有批判白人种族歧视主义政策的文章。在前两期刊载的专题中,有一篇未署名文章《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在学校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这篇文章可能是他的手笔。杂志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由于他优异的成绩,他荣获“德兰西传播知识奖”。

从基隆语法学校毕业后,默多克在《论坛报》做了一名见习记者,专门与警察局和法院打交道。这时父亲的朋友为他在沃瑟斯特学院争取到一名入学名额,父母听说后十分高兴。凯思爵士希望他的儿子默多克去牛津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对外面的世界多些了解,学成归来后投身于报业,继承自己的事业,开创新的报业生涯。

为了儿子适应英国生活环境,凯思爵士便让儿子到英国伯明翰的《伯明翰新闻报》当实习记者。

默多克在《伯明翰新闻报》报社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报社让他主持“闲话栏目”,他没有感到特别困难。工作之余,他热衷于参加跑狗比赛。在当时,跑狗比赛是伯明翰最流行的体育活动,全城男女老少都对它着迷。他经常看见人们仔细阅读报纸中对跑狗比赛的报道。逐渐地他注意到体育版是这家当地小报最受欢迎的版面。日后他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积极从事体育报道及转播就是深受这个小发现的影响。

1950年10月,默多克离开伯明翰,去了沃瑟斯特学院。二战中,英国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毕业就去军队服役,然后其中的一些人重新回到学校学习,社会的磨练使他们成熟了。对于这个离开学校不久、年轻的澳大利亚人来说,与他们交谈、总是话不投机,似乎彼此之间缺乏共同语言。默多克认为他们之间太乏味了。与默多克共同毕业于基隆语法学校,又一起来到牛津读书的罗德·卡内基对此表示赞同,他也认为大部分英国人对远离家乡的澳大利亚人“一点也不热情”。

在牛津读书期间,父亲把有关他们家报纸的发展情况陆续地写信告诉默多克,希望能引起他的兴趣。而这段时间,凯思爵士对他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担心,总感觉自己的日子不多,因而极其关注的是安排好身后的一些事情,给他的妻子和儿女留下一大笔钱,足够她们日后生活,尤其是要给默多克留下一个初具规模的报业帝国。事实上,在他生命最后的4年中,他商业上从事的每一笔交易,都与这个目的直接相关。

最让凯恩不安和放心不下的就是鲁伯特,他一直担心鲁伯特不负责任,在牛津浪费时间。有一个学期,鲁伯特的学习不用功,考试成绩相当糟糕。凯思听到后,生气了好几天。后来他和妻子商量,告诉她,决定把鲁伯特叫回来,让鲁伯特在澳大利亚的报社工作,他自己来管教鲁伯特。妻子反对凯思的这个决定,母亲的支持挽救了鲁伯特。

这时这个小伙子突然做出了一个决定:自己要自由地生活,远离监护人的关心和照顾。然而不幸的是1952年10月2日父亲在墨尔本去世。默多克花了3天时间飞回家,他精疲力竭、情绪极度低落。他的母亲没有因他而推迟葬礼,凯思爵士在10月7日安葬。

回到牛津后,默多克恢复了与里维特的通信,但整个的语调和关心的事物惊奇地改变了。他少了一分轻浮,多了一分成熟。突然,他对阿德莱德《新闻报》的财政细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信显示出他对金钱和权力有一种本能的感觉,及如何使用它们的天份。

1952年初的几个月,默多克仍旧担心家庭公司的财政情况以及阿德莱德《新闻报》如何才能在与阿德莱德《广告商报》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阿德莱德《广告商报》是墨尔本先驱集团公司的分支机构,有强大的信息来源。与此同时,学校的期终考试也逼近,在这紧张时刻,亚瑟·布里格斯伸出援助之手,他尝试每天填鸭式的教默多克,帮他准备6月份的期终考试。

在他获得学士学位后,于1953年飞向澳大利亚,此时他只有22岁,就接管了他应该继承的财产,开始他一生与这个世界较量的第一篇章。

踏上辉煌历程凯恩爵士生前的商业运气一般,他留给默多克的遗产不多,只有一笔昆士兰新闻公司的股票以及克鲁登投资公司,后者是一个控制布里斯班《信使邮报》和《新闻报》两家小公司股票的家庭公司。在默多克回到阿德莱德镇前,他母亲伊丽莎白把布里斯班《信使邮报》的股票卖给了墨尔本先驱集团,原因是他母亲担心他的家庭无法支付他们的运营费用。据说,这一举动曾使默多克感到灰心丧气,也许当初谁也没有想到,靠着这点儿家底儿,默多克把它建成了一个庞大的媒体帝国。

在《新闻报》小小的白色办公室里,默多克受到了里维特的热烈欢迎。里维特在到阿德莱德《新闻报》报社后的最初两年,日子也很不好过。当时《新闻报》滞销,利润下降,里维特在这两年的困难时光里拼命工作,使报纸发行量上升到约75万份。后来处理凯思爵士的遗产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接替凯思·默多克出任先驱和时代周刊集团董事长的哈洛·德·杰迪是指定的遗嘱执行人之一,而他却是《新闻报》当时的竞争对手《广告商报》的一个主要股东。

默多克来到报社后,第一个主要面对的是比他更强大的阿德莱德的《广告商报》,该报属于他父亲的老公司墨尔本先驱集团。当默多克到达阿德莱德时,他父亲的影响已经烟消云散了。这时,先驱集团试图吞并凯思爵士留给默多克的小帝国。随着默多克年龄的增长,他想到的事情越多,发现的问题越多。而凯思爵士的遗产管理人一直对他的母亲施加压力,迫使她出售布里斯班的《信使邮报》。

先驱和时代周刊集团之所以盘入《信使邮报》,是因为它们估计该报不久会火并布里斯班的另一家报纸《电讯晚报》,3年后事情果然如此。另一方面,默多克需要钱偿还父亲欠的债,然而保留《新闻报》则是明智的选择。默多克当时的处境是:一个默多克家族拥有的小报,要同由凯思·默多克建立但不拥有的大公司——先驱和时代周刊集团的分支《广告报》团展开竞争。默多克饶有兴趣地接受了这一挑战。

先驱集团不断对默多克家族施加的威胁主要来自劳埃德·杜马,他是所谓白色爵士之一。这些爵士们的财富和地位使他们对澳大利亚社会和政府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杜马是阿德莱德《广告商报》的董事长,先驱集团拥有《广告商报》45%的股份。

《广告商报》的这个威胁仍然存在,它比《新闻报》及其星期日刊物《邮报》的规模更大,并拥有一个更大的组织机构,更畅销。杜马的目标是使默多克家族出售《新闻报》,他向默多克夫人报价15万英镑购买这个公司。

1953年下半年,默多克从英国回国后,当即向世人表明他是自己的主人,令那些不习惯公开谈论财产情况的阿德莱德人大吃一惊。11月10日,《新闻报》发表“独立宣言”说:“先驱和时代周刊集团昨天从已故凯思·默多克先生的遗产中,买入昆士兰报业控制有限公司以及布里斯班《信使邮报》和《星期日邮报》的多数股权。”这篇报道接着指出,两名先驱和时代周刊集团的董事同时也是《广告商报》集团的董事,但《新闻报》的发行人与墨尔本的公司无关,其所有董事均居住在阿德莱德。

《广告商报》集团董事长劳埃德·杜马爵士于1953年10月24日推出《星期日广告商报》,与《新闻报》的周末刊《邮报》抗衡。《广告商报》销量为167万份,远远超过《新闻报》的102万份,但《邮报》销售量高达17万份左右。杜马期望将其日报读者也争取为周末刊的读者。但《邮报》根基深厚,主编罗恩·博兰又是一个精于挖掘大众新闻的老手。

新闻公司的星期日版的《邮报》设计很漂亮,是双面印刷的大幅报纸,非常具有新闻价值。《邮报》的主编罗恩·博兰对《星期日广告商报》形成巨大的压力。他们在阿德莱德的报业市场上采取各种手段,争夺有限的读者。

两家周日报刊严酷的竞争持续了两年。竞争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广告商报》建议默多克作出让步或合并,默多克毫不犹豫地说“见鬼去吧!”最后,劳埃德·杜马爵士败下阵来。1955年,两家周报达成合并协议,两家各持有新报纸50%的股份,但默多克说:“《周日广告商报》不是合并而是被迫消失。”所以,竞争实际以默多克的胜利而告终。1955年12月,这两家周末报正式合并,双方各持一半股金,但新闻公司赢得了有利可图的印刷合同。这次合并可以称之为默多克的第一次胜利。

默多克的活力使《新闻报》的职员大吃一惊,他对报纸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在阿德莱德,人们对他的印象是一个精力充沛而又有点自负的青年,毋庸置疑,他对印刷、广告、报纸经营等具体环节都有研究,这为他今后的奋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当与女士相处时,他又显得腼腆而拘束,若真心喜欢,却专一而执着。通过介绍,他认识了帕特·布克。布克生在悉尼,墨尔本长大,书香门第。1956年3月1日,他们结为夫妻,婚礼在当地一个长老会教堂举行,默多克当着众多亲友的面对着上帝发誓,永远爱她,无论发生什么,永不变心。也许这些誓言只有上帝才会相信。10年以后,他又把上述誓言对他报社的一名实习记者安娜重复了一遍。

默多克对事业的过分执着,使他根本无暇顾及家庭生活,因此,他们的婚姻在开始不久就蕴藏着危机的种子。

然而,此时默多克的注意力根本没有放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上,他和里维特都在关注着阿德莱德的政局。二人对州总理汤姆·普莱福德都抱有一种喜恶各半的矛盾心理。普莱福德是一个非常精明强干的官员,从二次大战时开始,他就使阿德莱德实现了工业化,并在市郊建起了卫星城。为了招揽投资商来南澳大利亚,他还建立了州建房信托基金,为日益壮大的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大军提供住房。因此在默多克和里维特眼里,每一个新的定居者都是一个潜在的报纸读者,《新闻报》不能反对普莱福德。

只是默多克和里维特不可能尽心尽意地支持普莱福德,普莱福德虽然有才干,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成了阿德莱德实际上的独裁者。自1938年出任州总理以来,普氏逐渐将全州置于他牢牢的控制之下。至1954年,选举区域的规定使1张农村选票相当于3张城市选票。农村选票大都被普莱福德的自由乡村联盟党赢得,买《新闻报》的阿德莱德新移民在投票时的作用显得微乎其微。当政府的势力如此强大时,报纸很难对选举施加影响。这种局面是任何一个媒体大亨所无法容忍的,更何况是雄心勃勃的默多克。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小公子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小公子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树人:银川市实验中学德育文集

    树人:银川市实验中学德育文集

    本书汇集了银川市实验中学50多位教师对教育的反思之作,有20载耕耘感悟,有10年师道领悟,也有新秀对师德的感知,使该校老师沉淀了教师经历,思考了育人活动中的得失,从而提炼了育人的真谛,同时也搭建了一个师德交流的平台。
  • 世界经典平民百姓童话故事

    世界经典平民百姓童话故事

    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相信美好的精灵的存在,我们相信花儿会说话,鸟儿会歌唱,我们相信各种各样的奇迹的出现。我们总是盼望着自己能够拥有一盏神奇的“阿拉丁神灯”。童话世界是一个简约的、纯净的、美好的世界。只要愿意,每一位父母都可以为自己的孩子打造一片美好的童话天地。夜晚到了,小孩子们又可以赖在妈妈的身边听故事了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海港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海港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系列丛书,是一套介绍全世界自然人文地理的丛书。内容包括世界遗产、公园、城堡、瀑布、广场、剧院等。该丛书图文并茂,分类详细,更加方便学生的阅读,是一套很有实用价值的阅读读物。
  • 新课程与教育智慧(教育篇)

    新课程与教育智慧(教育篇)

    本书集济南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优秀教师在教育与教学两方面的心得与成功经验为一体,为其他学校及教师在教学和教育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指导。
热门推荐
  • 异世人的游戏人生

    异世人的游戏人生

    当你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游戏场后扶老奶奶过马路能获得经验世界中莫名其妙钻出来的传送门可以参加副本甚至可以自创新的职业与技能你会想要干什么?感谢贴吧@花家小落落落老大制作的封面
  • 三言二拍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二刻拍案惊奇

    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4)。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 冰火召唤师:逆世妖娆妃

    冰火召唤师:逆世妖娆妃

    【女强宠文】百年前,神玉从天而降,惊动天下。百年后,豁然睁眼,生于异世。生于废柴之身她,成为了人人口中的废物。她手握乱世神玉,银发轻狂,一柄银枪,一手药鼎,御神兽,反天下,拥有威震一方的强大势力。前世凌驾于无数人之上,今生又怎能受人任意屈辱,她本是天才,锋芒毕露,且看她一代废柴如何逆天。她惊动天下,某男却不以为然,邪眸充满了霸道:你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无比自信的说完,却迎来一个白眼。灿金色的眸子一眯,直接打横抱走!
  • 倾世妖妃乱天凌

    倾世妖妃乱天凌

    她,曛浛沫是为了复仇而重生的人,是不为人知的魔女,却将死时穿越异界。是因为她突如其来的求生欲望,还是一切皆为命中注定。神魔,妖鬼,世界观早已被彻底颠覆,但那又如何,不过是杀死一个比较强大的敌人罢了。如今的她,早已不再惧怕鲜血了。只是当这一切都结束的时候,她还能如当初那般心如止水么。当低存在感的腹黑呆萌女现于异世,将卷起什么样的风浪呢?“我只是存在感比较低而已”“没关系,存在感再低,就算化为空气,我也能找到你。”
  • 超神帝尊

    超神帝尊

    你还用神识传音?对不起,我有苹果手机!你还用武技攻击?对不起,我有导弹,我会让你怎么死的都是不知道!我乃超神帝尊,坐拥超神系统,天上地下,唯我独尊!问这茫茫苍生,何人敢与我一战?
  • 一笑倾城:邪凤归来

    一笑倾城:邪凤归来

    “被人封住修为了,怪不得被人说是废物,你怎么知道我是另一个魂魄?”“小爷我是谁,空间守护者小陌诶,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天下什么东西我不知道,论谁懂得多,小爷我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见面前的这个孩子摇头晃脑,一口一个小爷,慕雪鸢忍不住用她修长的手指给了小陌一个爆栗。“你个小屁孩,一口一个小爷,老娘不替你爸妈好好教训一下你,岂不是丧尽天良。”“救命啊,你个二十岁的女人,一口一个老娘,不和我一样!”小陌见势不妙,双手抱头,大声嚷嚷道。“我是大人,你是一个小屁孩,能一样吗?能一样吗?”慕雪鸢见身下的人还敢顶嘴,又加重了力道。“谁说我是小孩了,论修为我比你高,我活了五百年了。”
  • 通天罪

    通天罪

    天道昌,人道亡。诸如这漫天的神佛,也都为吃人的妖魔。若天道有罪,终生修仙以征天。奈何天道苍苍,修仙一途,万里尸骨。父亲,一方人杰,征天未归。母亲,一代天骄,追随父亲至今杳无音讯。爱人,一掌将自己推下万丈深渊,如今也早已经成为了一方霸主!试问,天有多高?道有多长?若今生不死,必登天问罪!
  • 万域之王

    万域之王

    太古时代,有擎天巨灵,身如星辰,翱翔宙宇。有身怀异血的各族大尊,破灭虚空,再造天地,有古炼气士,远渡星河,教化众生。不知因何原因,一个时代悄然终结,万域隔绝,太古巨擎一一销声匿迹。时隔多年,少年聂天,通过一滴鲜血,重回太古。
  • 班上只有我一个男生

    班上只有我一个男生

    在这个拥有着高度文明的科技世界中存在着一种神奇的异能力,奥义!每个人都有奥义,但也有例外。叶世,一个被上天遗弃的宠儿,一个喜欢搞笑吐槽的家伙,却有着一颗不服输的心!可为什么,班上却只有我一个男生?!全是女生的班级,真的存在吗?!
  • 绝情守候

    绝情守候

    爱太难了解了,真是的,这一切都是我咎由自取,说爱我,那只是一个玩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