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准备考专业考试的同学们都在加紧着专业方面的训练时,这时学校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高雅艺术进校园》在蒋校长的盛情邀请下,这场别开生面的《交响音乐会》来到了四十八中。这可是在中学的首次演出啊!
考艺术类的同学更是兴奋不已。在音乐课上老师也在给同学们复习着《交响乐》的知识。年轻漂亮的音乐女老师用自己甜美的声音优雅地问着同学们:“请问《交响乐》最初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以什么形式出现的?”
丁妮想到这是自己的强项,急忙抢着回答:“交响乐最早出现于18世纪上半叶,为歌剧的管弦序曲。现代意义的交响曲是指一种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器乐套曲,是一种相当复杂,从创作到演奏都需要很高技巧的音乐表现形式,长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
“还有补充的吗?”音乐老师微微地笑着继续问。
梦俐对音乐老师笑了笑说道:“我说吧!在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曼海姆乐底在序曲的创作中开创了主调音乐的手法,提高了乐器的表现和音乐的戏剧性,并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板的终曲。这就是形成乐章器乐套曲的雏形。后来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把古典交响乐发展到成熟的阶段。由此,交响乐进入了黄金时期,贝多芬更是把交响乐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之后,欧洲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们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华,将音乐的见解、形式、乐队编制乃至标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这个时期,交响乐的形式更为自由、丰富,表现手法也更多种多样。20世纪后,交响乐仍在不停的发展着,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被添加到交响乐中。气势恢宏,感情细腻,表现力无限丰富的交响乐拥有大量坚定的爱好者。”梦俐说着停顿了一下环顾着大家接着补充着说道:“在这里我顺便说一下,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呢!”梦俐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还有几个男同学在附和着争先恐后地声明说:“我也是、我也是的呢!”
音乐老师赞叹地说道:“很好啊!这么多同学喜欢《交响乐》,大家听了这两位同学对《交响乐》的介绍后,你们想再聆听感受一下这艺术的圣殿吗?”
同学们欢呼起来、高兴地说:“那当然啊!”
音乐老师说:“那好!我这里有今天的票,就在我们学校的多功能大礼堂,但是你们是高三的学生,如果觉得功课紧,不愿去的就不勉强了,我建议考艺术专业的同学都去听听。”
于是同学们都拿着了票,但是班上还是有十来个同学忙着要做作业没去,这其中包括学习委员李志。
当夜幕降临时,学校的礼堂师生们座无虚席,精致典雅的节目单上印着曲目,美妙绝伦的音乐会在慷慨激昂中开始。从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红旗颂》,到表现延安革命根据地人民欢天喜地的《春节》,又到《匈牙利舞曲》、《卡门》、《蓝色多瑙河》,还有我们大家都家喻户晓,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主题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在委婉、柔和、动听的《威廉?退尔》序曲中结束。每一首旋律的不同,总是把大家带到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国度去领略音乐的魅力。
在中学生们学习过于紧张,压力过大的这个时候。是省委的宣传部、教育厅、文化厅、歌舞团和学校为他们换了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去倾听和欣赏这美妙的音乐,去获取精神财富,接受着素质教育。
是啊!同学们都说:“在这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都说我们这一代是伴随‘快餐文化’长大的,只喜欢流行音乐、言情小说、卡通动漫、网上游戏。其实我们也有审美需求,我们想听……想看这样的音乐会。由于现实条件和各种因素,较少有机会欣赏到高水平的艺术作品,这场高雅艺术走进校园,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甘露似的艺术熏陶,使我们从中感觉经典艺术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乃至蕴藏着深刻的内涵意义。对高雅艺术产生一定的共鸣,乃至发生超越时的对话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最后,学校蒋校长上台向演员们握手致谢时激动地说:“高雅艺术以平民化、大众化的姿态走向师生,有利于音乐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艺术可以启发和丰富思维,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精神指南,可以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雅的艺术品位,尤其是其中蕴涵的团结与和谐,更是学校教育要唱响的主旋律,号召全体师生向艺术家们学习,学习他们对艺术的不懈钻研执着和齐心协力追求的精神。”
是啊!这也是别开生面的另一堂课,所以说蒋校长是教育家呢!他可以利用任何一个有典型的机会,开导和启发学生学习,进行着素质教育和应式教育的完美结合。高三(3)班的同学们更是其中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