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高三(3)班的班主任文老师正在教室里上语文课,文老师是一位三十多岁、看上去非常美丽大方,而又有着女教师应有的那种端庄、独特气质的老师,她给人的感觉倍感亲切、是大家都值得信赖的女老师。她的头发总是用别针很随意地夹着,更显得精明能干。文老师在朗读课文时,总是按着课文的内容像朗诵散文诗似地抑扬顿挫的。在讲课时,总能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课文中去。特别是在向同学们提出问题等待回答时,是那样的和蔼可亲,而且还不断地用慈善的眼神鼓励着学生。她的声音总是富于变化、高亢有力、充满激情,令人愉悦。为了保证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她既不忽视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不总叫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总之上文老师的课不仅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很多知识、容易记得牢和灵活运用外,还是一种美的享受,同学们总是分享着在学习中的激情。
看!文老师的这节课是这样开始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诗歌的分类,这节课先学哲理诗。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哲理诗的定义?”
很快,学习委员李志举起了手。李志是个个子偏高,又有些偏瘦,带着一幅深度近势眼镜,看上去就是一幅文绉绉、爱学习的男孩。文老师点头同意他回答后,他站起来说:“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就叫哲理诗。”
文老师满意地说:“很好,能举例说明吗?”李志想了想一时没想着,便用手扶了扶眼镜有些慌乱起来。
这时班长王娜举起手说:“文老师能让我来举例吗?”
文老师说好罢,便示意李志坐下。
王娜站了起来,她留着活泼俏丽的短发,但却不失有着班长的威力。
李志很快用眼神感激着王娜。
王娜用略带贵州音的贵普话朗诵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文老师给予肯定地说道:“很好!请坐下。这是一首古诗,是我国唐宋诗人苏轼作的,名字叫做《题西从壁》。还有谁能用现代诗给我们举个例子?”
班里最漂亮、最有活力的文体委员梦俐站了起来,她是一个有着长发飘飘、忽闪着水灵的大眼、说话时眉眼间神采飞扬、情绪激动起来会满脸漾满兴奋红晕的女孩,她的一切就像一条澄澈而明快的溪流,一眼望去、清澈见底。“我来吧!”她的自信很快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这首诗是现代诗人陈毅作的。诗的名字叫《冬夜杂咏?青松》”,说着她就用与她同样漂亮好听而标准的普通话朗诵道: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话音刚落,班上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夹杂着同学们真棒、美极了的声音。连文老师都有些被梦俐这美妙的声音和梦俐的表情惊呆了,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时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请坐。”
梦俐微笑着向大家说着:“谢谢!”这才坐回位子。
文老师接着说:“同学们听到的这两首诗就是哲理诗。这种诗内容深沉、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诗句中。同学们要掌握好这种诗的定义、形式和举例。在高考中有可能会考到,高考时也许会给你一首诗,让你判断它是什么形式?总之同学们在平常学习中要多听、多看、多练,熟悉每一章的内容,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样考试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文老师就是这样的有亲和力和亲切感,在学习中,总让学生感觉到新鲜,充满学习激情。她既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又是可敬的老师。
文老师看了看手腕上的表,接着说:“现在还有一些时间,我想向大家传达教委的一个通知。主要内容是省教委要成立一个《中学生教育学报》,想在我省的几所示范性重点高中选拔一些学生担任记者编辑。一个学校可以推荐三个同学去参加考试,择优录取。经校领导研究决定,在我们高三(3)班,这个文科中比较活泼和有实力的班中选取。
大家先想想,可以自己到班长那里报名,也可以推荐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下午开班会时,大家根据班长登记的情况,综合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和同学们的意见再作出决定。”
文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只见班上一下沸腾了起来。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只听一个男同学说:“哇塞,太爽了,在学生时代就能当上记者。”又一个女同学:“好什么好啊!高三的学习这么紧,谁还有多余的时间去做这些事啊!”
文老师用眼睛迅速地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请同学们安静一下,听我把话说完好吗?当然这是一个任务,但更是一种荣誉和一个好的机会,它也是为同学们提供的一个素质教育实验基地。本来是否让高三的同学参与,我们老师中也有争议,但这份报有一整版是高三版,它除了刊登一些高三的复习要点外,还要反映一些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对一些疑难问题作针对性的指导。所以必须有一部分高三学生参与,能最直接反映你们高三同学的心声……。”
下午班会上,根据不记名投票,高三(3)班前三名同学的名单很快就出来了,班长王娜,学习委员李志和文体委员梦俐。文老师说:“根据同学们的举手表决,这三名同学将会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考试,最后择优录取成为《中学生教育学报》的记者。大家还有什么意见或更好的建议吗?”
文老师话刚说完,李志就迅速地举起了手。文老师批准后,他站起来说:“文老师,我认为她们两个女同学去参加考试就可以了,反正最终才需要一名记者,何必去三个呢?”
班上的同学们都知道,李志在追求王娜,在关心着王娜的一举一动,随时都在护着王娜。同学们顿时起哄了起来,“是啊!那就一个人去算了。一个人去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了,你说谁去呢?”还没有等李志开口,梦俐就站了起来:“不用说了吧,地球人都知道。李志是想让王娜一个人去的,我本来也想退出的,王娜不仅是你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好朋友啊!我也相信她完全有实力代表我们学校,担任记者的这一神圣职责,但是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竞争的年代。不仅学习上要互相帮助互相竞争,升学也需要竞争,以后就业也需要竞争,既然大家是好朋友,现在就更需要互相鼓励,学会竞争。我们马上就要面临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高考。全国几百万的考生参加高考,不是你一个人让出来,其他的考生就都能如愿以偿地考上的啊!所以我认为如果是真正的好朋友的话,就应该让大家在这种时候心里就要有竞争意识,如果王娜同学不愿意参加考试竞争的话,我也可以不去参加考试,把这个机会让给她吧!”随着梦俐的视线,大家的目光转向了王娜。
王娜的脸微微地有些发红,她缓缓地站起来说:“谢谢你们,但是我相信、你们如果这样做了,就不是真正的帮助我,反而会让我自卑,而我也绝对不会这样去当记者的。还是三个人一起去考吧!这样才公平,而且我相信考下来,谁最优秀,谁才最有资格代表我们班、我们学校,把记者的工作搞好。”
同学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文老师仍温和地说道:“李志你还有什么需要说的吗?”
李志极不情愿地站了起来,脸都被涨红了,他习惯性地扶了扶自己的眼镜慢吞吞地说:“好吧!我绝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期望,我一定尽我最大的能力,作好考试的准备,用最好的成绩向大家汇报。”说完话便不好意思地将自己的头使劲地向课桌靠近。
同学们又再次响起了掌声,还有同学鼓励着说:“好的!李志,我们等着你的好消息啊!”今天的课就这样结束了。文老师赶紧把今天选举出来的同学名单拿到教学处去,由教学处报到省教委。
下午放学后,梦俐和王娜跑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做考试的准备去了。丁妮本想请她的这两个好朋友帮自己出些主意的,见她们很忙,也就没好意思开口了。
丁妮一个人满怀着心事地走在放学的路上,这时付老师骑着单车,从后面跟了上来,在丁妮的旁边停下,不解地问道:“怎么了丁妮?你怎么闷闷不乐的,裙子还没洗干净吗?”
丁妮看见是付老师赶紧调整着自己的情绪和表情故作轻松地说:“不是的,谢谢付老师给我的草酸,裙子已洗干净了,要不那条裙子就报废了。”
付老师不解地说:“那就好了,还这么愁眉苦脸的,遇到什么事了吗?说出来看我是否能帮助你?”
丁妮看着付老师,欲言又止的。身边响着妈妈唠唠叨叨的话语:“世上的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
这时付老师鼓励着丁妮,“我是你的老师啊!就是不能帮你,也绝不会害你呀!”
丁妮的心里依旧是踌躇的,而不动心却又不可能,现在的她像极了站在十字路的孩子,犹豫了半天,却不知应跨向何方。听了付老师的话后,想了想、伸手从书包里掏出了“邀请函”递给付老师并说:“老师我想请你帮我出出主意,看现在能不能去这家传媒公司?”
付老师看完后笑了起来:“啊,这是好事啊!多少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啊!不过这好像对你不太合适呀!你马上就要参加高考呀!”
丁妮心里微微地发热,有着被理解的感动。望着付老师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可付老师我给你讲心里话吧!我参加高考硬考我不一定能考上,如果我参加艺术类的声乐考试,这样的希望要大些,这样也好圆了我妈妈想让我学声乐的梦。”
付老师轻轻地清了清声音、像是在课堂上讲课似的抑扬顿挫地说道:“是啊!高考的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每个同学都能有些特长,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参加专业考试,这样的机遇就大得多了。但是除了专业要拔尖外,文化考试也同样很重要的啊!”
丁妮听了付老师的话后,受到了鼓励便说了心里话:“是啊!老师我知道的,所以我想参加这家传媒公司。这样不仅可以得到一些专业指导和训练,而且还可以挣些钱,以后好上大学用。因为老师是知道的、艺术类的学费要高出一般学费的好几倍,所以我想这也许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付老师说:“据我所知,这种传媒公司如果想挣钱的话,必须要参加很多的商业演出。要耽误很多时间,肯定是会影响你的文化学习。这样吧!你先不忙回答他们,我去打听打听再说罢。”付老师十分友善地对丁妮说。
丁妮感激地点着头对付老师说:“那就拜托老师了,这个对我很重要,谢谢老师费心了!”
付老师是个急性子,便说:“不用,那我这就打听去了,我先走了。”
丁妮望着老师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一股暖流涌来。突然地感到对老师有了一种莫明的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