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4400000012

第12章 爱的学习(10)

前几天就听家人说,兰州出现了一件怪事(为什么这样的事老是在兰州出现?),一位28岁的姑娘林娟为了要见自己的偶像(不是见,而是要嫁给她),逼着父亲要去卖肾,继而,这位“慈祥”的父亲找到了当地的一家报社。当这则消息传出去之后,几天之内,海内外所有的媒体纷纷飞到林娟家,并联合起来给刘德华写信,为这样一位“弱势”者声援。刘德华不久听到消息(明星往往在听到这样的消息时都表示出惊诧,然后就是冷漠,当然人们说是理性)后痛骂林娟,说林娟不孝,希望她能孝敬父母。林娟听后似乎有所动。

今天,甘肃卫视的一位记者打电话要采访我这件事。时间定在下午三点之前。我上网查了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真是哭笑不得。

在网上我看到有很多评论,有为这位女生特别是那位慈祥的父亲打抱不平的,说刘德华应该见一面林娟,还批评艺人们的种种不是;有分析艺人与追星族之间的关系的,痛斥艺人喧宾夺主,颠倒艺人与上帝(粉丝们)的关系;也有批评媒体的,说女孩是疯了,那位父亲也疯了,但媒体怎么能跟着疯呢?

最后,这种批评可以说是对当下媒体缺乏理性的痛击,但是,我竟然没有看到一篇批评那位父亲的文章。何也?

一是这位父亲是为完成女儿的心愿,愿意卖肾,这样的举动被视为了不起的父爱;二是人们以为,这样一位女生12年来一直爱着一个人,且矢志不渝,这样的爱情被很多人想当然地赞赏;三是有些记者认为,这样一对父女是弱势群体,应该给予道义上的支持;四是人们都相信那位父亲的话,只要林娟见了刘德华,她的心病也就好了。

于是,许多人团结一致,干了一件傻事。直到刘德华表态时,人们才醒悟过来,一些媒体赶紧发表一些反面的评论。

这件事应该如何评论呢?

其实很简单。从目前的种种描述来看,这位女孩子是有一些偏执狂心理疾病,属于妄想的那种。患上这种心理疾病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她的神经系统可能天生地与常人有些不同,根据巴甫洛夫的研究,这样一些人比起常人来说,较难控制自己,容易兴奋,但也不易面对挫折。巴甫洛夫认为,造成这方面的原因很可能来自于遗传。林娟父亲的表现其实与林娟本人有相同的特点,都有点“疯”,这是不是与巴甫洛夫说的遗传有关呢?二是与她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关。现在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学校教育的问题,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但是,家庭教育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12年前,当林娟16岁时,如果林娟的家人,特别是父亲能够正确引导并有效抑制女孩子的这种妄想症的话,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但是,这位父亲做了些什么呢?

当一位心理教师问那位父亲:“孩子的痴迷行为长达12年,难道家长没有做劝阻工作吗?”她的父亲回答:“看到孩子受折磨,家长非常心疼,只希望孩子见到偶像后,能够好转。”这说明林娟早在12年前就已经得了强烈的妄想症。1997年,刚满20岁的林娟要见刘德华,父亲便筹借资金使她到了香港,但那一次她未能见到华仔。应该说,那一次以后,做父亲的就该好好地反思一下女儿的这种行为,思考一下女儿的这种心理,可是,他怎么做的呢?

当心理教师问他:“家长从来没有拒绝过孩子吗?”林父说:“因为担心刺激孩子,基本没有拒绝过其要求。”可想而知,这位父亲怂恿了女儿的妄想症,使她一步步地踏上了偏执狂的道路。

从20岁到27岁,做父亲的没有意识到女儿得了精神上的疾病。这是目前中国社会绝大多数家长的盲点。我曾经说过,中国绝大多数家庭的教育是失败的,原因来自于我们对人的精神现象的忽视。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在这七年中,林娟的父亲意识到这是心理疾病,也及时地进行治疗,那么,林娟也许早就摆脱了阴影,甚至可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不幸的是,在2004年刘德华北京演唱会期间,林娟的父亲为了了却女儿的心愿,双双去了北京,仍然未能如愿。2004年国庆节,父女两人再次去了香港,甚至在刘德华的别墅门口守候,但还是以失望告终。应该说,该结束了,可是,长时间的心理暗示和亲人的怂恿使这位姑娘的病根人心入肺了,已经难以治疗了。作为父亲,如果没有想让刘德华成为自己女婿的妄想的话,早就应该觉醒了。

可是,为了追求刘德华,他们低价出售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住房,同时还背了沉重的债务。今年1月份,林娟办好了港澳通行证,准备再去香港寻找刘德华。为了费用,父亲想到了卖肾。

一位28岁的姑娘,她的心理年龄却如此地幼稚,她不仅患上了严重的偏执狂心理疾病,还使自己的家人也跟着发狂;一位父亲,在12年来,不,从现在看来,而是28年来,一直娇惯和纵容自己的女儿,不但没有得到女儿的爱,相反,已经快到家破人亡的境地。

媒体上已经开始讨论子女应该如何尽孝道的问题了,也就是说,人们的注意力仍然在女儿林娟的身上,但是,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林娟的父母,尤其是父亲。

独生子女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也是个“独生子女”现象,这是无可奈何的事。独生子女也就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生的这一代人,他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与传统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改变了。传统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是一种家长制关系,也就是,父母是绝对在上的,子女是绝对在下的,孝道是存在的。可是,在独生子女时代,这种上下关系变成了下上关系,父母从子女童年时期就变成了“小皇帝”的侍从,慢慢地,因为只有一个子女,父母把所有的希望与情感部寄托在这一个子女身上,把他当成了“家”,他到哪里,父母就跟到哪里(很多父母现在因为子女在外地工作,所以退休后也去了子女工作的地方)。现在是父母在为子女尽“孝道”。林娟与她父母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这种心理现象可以说在当今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非常普遍。

既然尽孝的不再是子女,而是父母,那么,作为子女的林娟也就在心理上养成了想当然的接受,时间长了,她就失去了独立的自我,失去了应有的作为成人的判断能力和控制能力。

所以,我要说的是,林娟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样一种偏执狂,大都是父母的教育失败而造成的。应该着力批评的是这位父亲。

不,不仅仅是林娟的父亲,还有中国千千万万的父母亲。林娟的不幸告诉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应该赶紧重视了。

但是,事情远没有批评一下和呼吁一下这么简单。现在,还有一件事在等着林娟、林娟的父母和关心他们的人们去回答:林娟能从阴影中走出来吗?

我的回答首先是,林娟的父母应该先清醒起来。

第28讲:中国人姓氏的没落

与自由意识的崛起

一位名叫“野马”的博友给我留言道:“夫可以随妻姓吗?”

我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便点击到他的博客上,发现他最新的文章就是这个题目,原来是很明确的。他说:“反思历史,从古到今,都对母亲的妇女做了些什么?举不胜举,辛酸不安。男人的惭愧。夫随妻姓是还历史上对妇女的欠账。给伟大母亲的妇女一点点安慰,虽然远远不够,但是良知的开启。”

联想到最近看过的一些言论和行为(有人鼓吹,中国人的姓氏是不能乱的,有奥妙存在,说姓氏是中国人DNA的遗传密码,不能乱。有人又在开始重修家谱;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姓名案件越来越多,等等),在这里想谈谈我对姓氏的认识,以便与朋友们交流。

“姓”与“性”是有秘密关联的

非常可笑的是,今天的有些人,一听说要把什么与“性”相联,马上就会跳起来,把你的祖宗骂个遍,孰不知他在骂我的时候,开始给我们理清了一个再清楚不过的逻辑,即我们的血脉与性是一致的。

中国人的姓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姓氏,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了。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起源于中世纪,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虽然它不能说明现在的中国人比欧洲人有什么优越,但它能说明古老的中国人比欧洲人对性的觉悟要高得多。古希腊的神话中乱伦的情景是那样多,但这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几乎没有。中国人对性是警觉的,在中国,你很少能看到像印度、欧洲那样多的性崇拜图腾,但并不是说儒家文化对它的禁锢和“文化大革命”对它的破坏,而是在先秦时,这种警觉就已经很自觉了口相较之下,中国古代对性的研究和成果远远地超过了其他各国。

中国人的姓氏也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产生的。孔孟总是强调,我们经历过一段“人不知其父”的时代,但是,中国人又有“男女同姓,其生不繁”的性文化理念。这就是中国人姓氏起源的一个重要的来源。

“姓”,从“女”从“生”,意思有两个,一是人部是由女性生育的,二是姓是从母亲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类经历过一段没有明确的婚姻家庭制度的时期,即在父系社会产生之前,人都是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的,所以都一律跟母亲的姓。如,我们的始祖黄帝姓“姬”,炎帝姓“姜”。而给人姓氏当时主要是一个氏族与别一个氏族区别,这就是伟大的“祖母”这样一个在各民族都出现的文化原型。女子在这氏族中是具有神圣的地位的。她在年轻的时候可以是母亲,当她老了的时候,她就是众多子孙们的祖母。在一个以经验为生的社会中,她便是先知。

同时,这样一种区别不仅仅在于有一种秩序,同时还与性的存在有关。唐家健先生认为,“由于古代同姓不婚,所以娶妻必先知其姓。如果买妾而不知其姓,就要问卜。可见姓的最初作用是代表氏族并区别婚姻。”

父系社会的到来,可以说改变了这一传统。可以大胆地想,女娲是一位先知,也是传说中造人的神,并具有补天的本领。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她就是我们先祖中最后一位或母系社会中最有名望的“祖母”呢?而伏羲也即我们祖先中第一个从母系社会转向父亲社会的先知。传说伏羲与女娲是兄妹。这一传说尚不能证明,但可以说,他们两人是中国人的始祖。他们的传说其实也证明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文化与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正处于交融的时期。

如果说伏羲的出现代表着中国社会父系社会的诞生,那么,黄帝的出现其实已经代表着以男性为中心的父系文化社会早已形成。黄帝时,父亲的身份已经非常显要了。他有25个儿子,其中14人被分封得姓。这14人共得到12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蒇、任、苟、僖、佶、儇、衣。自从父亲开始演绎姓氏开始,姓就不再以母亲的姓为主了,就开始了分化。

夏、商、周三代,姓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但这时候出现了“氏”。氏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由此可见,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

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

所以说,那位叫野马的博友大概是不知道中国姓氏的由来才想呼吁的,其突,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更不知其三也。

姓氏制曾经成为礼教的帮凶

在独生子女时代,子女跟谁的姓一直成为中国人家庭的一个重大矛盾。它一方面是妇女争取平等的表现,另一方面仍然表现了古老的中国姓氏礼教的影响是深人人心的。

我姓徐,夫人姓张,有人就开玩笑地说,你们的子女就叫“徐张绅士”(虚张声势)。我的一位同事姓陈,她的夫人姓何,人们就开玩笑地说,他们的子女应该叫“成何体统”。虽然是玩笑,但其实是一种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和男女平等的文化在进行较量。但到底是我们的子女还是姓徐和姓陈了,也就是说,这仍然是一个男性为中心的文化社会。

然而这种争论在中国古人那里足不可思议的。

自从秦以来,姓和氏的区别越来越小。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这其实是一次融合。家谱是中国传统家庭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标志,它不仅显示这一家族是从哪里传来,到现在是多少代,还简单地记载了各代人中的一些优秀的人物和在礼孝等道德传承方面做出的贡献,带有浓厚的家教色彩。所谓“子不孝,父之过”,就是说的家教的意思。中国家谱是从帝王那儿开始的,但在司马迁时还没有见过真正的家谱。他的《史记》其实带有浓厚的帝王和将相家谱的意味。

同类推荐
  • 诱惑者的情书

    诱惑者的情书

    本书是著名文艺理论家、比较文学家刘介民创作生涯中唯一近乎小说体裁的作品。它描述人生中各种美感的生活方式,对美的生活有特别鲜明多彩的描绘。可以说是刘介民预见未来人文艺术的原理。他用巧妙的笔调,描写一个在爱情心理上逼人透视力的人物;不断发现新观念的刺激源,表现出美感生活的极致。
  • 恋爱成就寺

    恋爱成就寺

    恋爱本该是甜蜜的,而现实中的恋爱,却经常要陷入自我爆炸的痛苦。在本书中,小池以回答读者咨询的形式,通过一个个真实具体的案例分析,以修行高僧的视角,以男人的心理解读为出发点,解读恋爱中的男女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教会你如何审视自己,正视恋爱中的种种痛苦,并在这种自我解剖自我反思的过程中缓解那些消极情绪,积累正能量,从而成就一段美好的恋爱,收获爱情的硕果。本书是第一本修行禅师谈论爱情的书,也是一本可以让爱情最有效开花结果的智囊书。全日本炙手可热的新锐僧侣用最洞彻心扉的语言,解答现世年轻男女的恋爱烦恼。
  • 做世界上最优秀的好太太

    做世界上最优秀的好太太

    这本书针对婚姻中的诸种问题,以大量的个案给读者恰到好处的、正确的解决方法,富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看别人看不到的真相,说别人说不出的道理。希望这些文字能成为您找寻婚姻幸福的一把钥匙,给您添加更多的智慧,把握更幸福的生活。本书由陶雅慧编著。
  • 恋爱心理学

    恋爱心理学

    人类一直在从不同角度探索爱情这个亘古常新的主题,本书从80后男女心理学的角度诠释了恋爱心理。比如,了解女人心,快速获得爱情;了解男人心,做最美恋人等8大主要问题。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爱情”的挑战?这个世界上到底还有没有真正的爱?关于爱情,他(她)的心里到底是如何想的?本书将逐一讲述爱情背后的心理因素。
  • 小荒唐

    小荒唐

    这是部讨论两性关系的散文集。男人有无数个理由让女人不爱,可女人仍然无怨无悔地爱着男人,女人亦有无数理由让男人不爱,但男人却始终离不开女人。作品围绕男女两性间话题,阐述了在婚姻、爱情和性的问题上,男人与女人各自所持有的不同态度、不同的价值取向以及责任感。对于男女之间的情爱,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别样的审视态度。作品语言风格幽默、犀利,行文间充满着两性哲学与生活智慧,道透情感问题本质,至击情色男女底线,解读了男人与女人各自的爱情密码,演绎出新两性时代的爱情观,堪称为一部"当代都市男女的爱情宝典"。
热门推荐
  • 冰奶茶时光

    冰奶茶时光

    冰奶茶是夏天中最好喝的东西,那么她的人生也像冰奶茶一样,这个夏天,注定不会平凡!
  • 戏鸥居词话

    戏鸥居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之问鼎后宫

    穿越之问鼎后宫

    无故穿越到羽国后宫成了皇甫康然最宠的妃子,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陆语曼得知自己得宠并不是因为皇甫康然真正的喜欢。本无所求的她,必须为了生存而开始进行一次次的斗争。暗杀——看语贵妃如何化险为夷;嫁祸——看语贵妃如何反败为胜。争后位不为权、不为宠,只为生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辰光大陆之无敌战神

    辰光大陆之无敌战神

    杀手东方子豪遭人算计,穿越到辰光大陆,开始了他的奇幻之旅
  • 我的菜刀能斩鬼

    我的菜刀能斩鬼

    “玉女喜神治鬼方,奇门十八问子房。此间已为过去物,杨公双卷覆阴阳。”——《杨公玄术》卷首语。我本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高三学生,却因为一次神秘的冥婚卷入了一场惊天的阴谋。我本是与人为善助鬼为乐的优秀青年,却因为一本诡异的秘术成为了一个醉心邪术的巫师。回家路上的拦路女鬼、爷爷的离奇死亡、小村里接二连三的灵异事件……以上种种被我一一破解后,我才发现,其实从一开始,我心里就藏着一只猛鬼!ps:本书名字应为《心有猛鬼》,但是60天之内无法再改书名,只能先用这书名凑合了。
  • 做最好的保险推销员

    做最好的保险推销员

    没有谁生来就是一个很棒的推销员。“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靠推销保险来成就自己人生的辉煌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我们不仅需要公司传授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永不服输的心态、顽强的斗志,非凡的智慧。
  • 开始我的灿烂人生

    开始我的灿烂人生

    我不愿相信我的人生只是这样,所以我做出了另一个选择,创造我另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我不信命,我宁愿去相信那个心底里的另一个我......
  • 血战在前线

    血战在前线

    一个享受了国家福利待遇的边防兵,在睡觉的时候,穿越到了华夏的抗战时期,在这里他靠着金手指,开始在战场上驰骋,为了祖国的解放而努力的奋斗。实在不会写简介,就这样吧,一切都要看书。
  • 心理健康三年级(上)

    心理健康三年级(上)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 刀剑风流

    刀剑风流

    故人归来。肩落漫天白雪,且看我如何轻轻拂去。——-看惯了升级打怪,品够了yy无限,来一杯作者为您诚恳砌成的茶可好?茶水不烫,喜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