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4500000052

第52章

文化的力量

——中地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刘国平的企业文化情结

题记:企业需要精神家园

2011年10月18日公布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我们的党提出了一个最有时代感最有号召力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中央的公报中有一句话是格外振奋人心的,那就是我们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在我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发生巨变的现实生活中,资本与物质的旗帜总在头顶上高高地飘扬,企业和企业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拼搏奋斗,我们还有精神家园么?我曾采访过诸多企业界人士,深深理解他们面对现实的迷茫与困惑。然而我历来认为,真正能称为企业家的人必须首先站在时代的思想前沿,能在思考中回答巨变现实中的许多文化内涵较深的问题。比如:资本与人的关系在怎样变化?你用何种手段应对这种变化?这种变化怎样影响你和你属下员工的情绪与生活?你和你的员工精神归宿在哪里?简言之:企业需要精神家园。没有文化的企业,必然是短命的企业。

刘国平,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时年48岁的他自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便投身中地海外事业,前后在国际承包工程海外一线工作将近15年。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特色很鲜明,即带有浓重的外交色彩和浓重的中华文化印记。所以,历经沧桑的刘国平十分懂得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的作用和价值。他有一句话十分经典:“文化是企业的基因,能决定企业的成长。”他对待事业的态度,本身就充满企业文化的意味。刘国平曾对我说:“要把中地的事业当成信仰一样对待,才有可能跟企业一起发展。你要是不信,你怎么可能全心投入汗水和青春?你要是不信,怎能引导别人献身于这项事业?”刘国平先后曾任中地几内亚一马里经理部总经理、中地北非经理部总经理,他领导下的两个经理部不仅现在都是中地在海外的重要产业,而且都是中地集团公司独有企业文化的极富特色的支脉。

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阶段,这个道理或许在理论上获得企业家们的公认,但如何将管理上升到文化层面就并不是大多数企业能够做到的了。道理很多,集中概括应当是一个核心:人们需要精神归宿,企业需要精神家园。是为记。

前传:追求文化就是追求理想

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想象力,是对未来的想象,也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马克思曾经这样论述过:再蹩脚的工程师也有比蜜蜂高明的地方,因为工程师在建造房屋之前已经有了对房屋的想象,而蜜蜂建蜂房是出于本能。所以,文化总是指向未来的,总是让人们努力创造的。佛教讲的来世,基督徒追求的复活,就像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以及柏拉图向往的“理想国”一样,基本都是虚幻的想象,然而却成为千百万人追求未来的精神动力。

刘国平至今珍藏着一张高中时代自己写下的字条,写的是“一定要考上大学”这样7个字,可以说那就是他青少年时代追求文化、追求理想的信物。采访中,刘国平真诚地对我说:“恢复高考制度改变了我的命运。没有邓小平,我肯定还是在家乡当农民。”他写下的“一定要考上大学”,的确是一种想象,而中国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巨变,才使想象变成了现实。

1963年7月3日,刘国平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县拖乡市双河村一户农民家庭。在他只有两岁的时候,父亲便不幸去世,所以对父亲基本没有什么印象。刘国平的母亲终生未再改嫁,独自拉扯着5个孩子艰难地在乡间生活,直到将他们抚育培养成人。刘国平是老四,上有三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从小知艰识苦。刘家出身上中农,在农村就算成分高,家境又是孤儿寡母,刘国平说“从小得学会夹着尾巴做人”。母亲没读过书,但是自尊自强,在村子里享有很高威信。母亲教育儿女们的基本道理就是:靠别人不行,一切要靠自己。大姐吃苦最多,默默地帮母亲干活,毫无怨言地照管着弟弟妹妹。为了能照顾家庭,大姐嫁在了本村,当了一辈子农民。母亲和姐姐在刘国平心中有着最崇高的位置,觉得她们都是伟大的中国女性。他曾经暗暗下过决心,有朝一日环境变好了有能力了,一定报答母亲和姐姐的大恩。然而,1999年母亲因病去世时,刘国平却远在非洲马里施工,未能赶回国尽孝,竟成终生遗憾与愧疚。母亲没有遗嘱,也没有正式的遗言,只留给刘国平一句最平常的话:“把人做好。”

刘国平很要强,勤奋并且不怕吃苦。虽然小学、初中都是在村里读的,但是高中却考取了县办南河中学,高中三年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全校第一名。那时候他的理想很简单,就是要考上大学后当一名“国家职工”。1980年参加高考,刘国平的高考成绩超过重点线几十分,填报的第一志愿却是武汉地质学院探矿工程系。他觉得搞工程一定能做一番事业,而专业说明中对考生数理化要求比较高,这也符合个人情况。1980年9月,他走进大学校门,成为武汉地院探工系钻探专业的一名学生。对于地质与钻探,他原来几乎一无所知,进入陌生学识领域肯定有个过程。他悟性高,学习刻苦,学习成绩很快进入班级前列。这阶段的理想仍然比较模糊,只是想多掌握些专业知识,将来在工作中能发挥点作用。1984年大学毕业,他接着报考了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的硕士研究生并被录取,考取的仍是钻探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是“液体冲击器性能和工况研究”。三年硕士攻读大大开阔了眼界,使刘国平在学识和人生思考上都有了质的飞跃。研究课题涉及许多钻探新技术、新工艺,并且是应用电脑程序化管理,专业知识收获广泛,特别是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前沿知识。最重要的是读研那种“老师提思路,路子自己走”的教学方式,使科研与社会、生产结合起来,极好地锻炼了刘国平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处世判断、沟通交际、经济核算等方面的能力,从而自主学习、认识社会、敢于创新的水平渐渐有了提高。经过读研阶段,刘国平脑海中的理想变得比较明确了:到生产实践中去,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作出成绩报效祖国。

1987年7月,刘国平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再次面临选择,有几家专业相关的研究所表示可以接收他,而主要承担国际承包工程的中国地质工程公司也决定要他。最终,他选择了中地,还是愿意到海外生产第一线去经风雨、见世面。刘国平说:“没想到我一生的命运就与中地海外事业联系到一起了。”当年大学毕业考研时,武汉地院探工系两个班学生中,只有3个人考取了硕士。至2011年,一个在美国,一个在加拿大,留在中国国企的只有刘国平。他笑着说:“我痴心不改。”

中传:价值体系是文化的精髓

中国人历来很讲气节,如文天祥的“有志肝胆壮,无私天地宽”,如岳飞的“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等,均感天动地,万世流芳。其实,气节就是价值观,是人生价值的核心。任何时代,人民的价值体系都是兴国之魂,都是文化的精髓。

刘国平是中国地质工程公司成立后接收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领导很注重对他的培养锻炼,他自己进入角色、适应环境也比较快。1991年7月他就被派往尼日利亚,担任了钻探打井项目的工程师,后又担任总工程师,出国施工两年多熟悉了国际承包工程施工程序和各项不同于国内的要求。1993年9月至1998年2月,他在公司总部非洲部先任副总经理后任总经理主持非洲市场经营开拓,从宏观上深度认识了非洲市场的布局、潜力和拓展方向、前景。1998年2月,刘国平出任中地几内亚一马里经理部总经理,从此开始了在海外十多年的征程。从中地总部到海外市场,历练十余年后,刘国平感受最深的是中地集团公司渐渐积蓄起来的企业文化。2000年他还在几一马经理部总经理岗位,已经敏锐觉察到文化感染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理解到在海外施工时远离祖国和亲人职工的情绪和人心向背决定着许多事的成败。在写于2000年的一篇题为《谈市场开拓的影响要素》的文章中,刘国平已经这样讲:“中地与其他公司不一样,可能就是价值观念、团队氛围、企业文化不一样。”他明确认为:“中地人有了追求事业第一、追求物质第二的正向价值观,中地文化激活了中地全速向世界一流企业行列迈进。”价值观决定人生走向,正向价值观必能增添团队凝聚力,刘国平因势利导率领团队在几内亚、马里屡建奇功。中地进入几内亚市场的第一个工程是芒加拉360眼井项目,刘国平从投标开始至施工结束全程参与了项目的实施。拿下这个项目就是挺进新市场,取得项目的过程也有文化含量。此前,中地在几内亚毫无影响,刘国平为夺标制定的“全方位商务战术”,其实拼的就是文化。不只是几内亚的部长、局长等高官需拜会恳谈,刘国平曾亲自与几内亚一个处长长谈四、五个小时。谈中地的实力、谈中地的文化、谈中地的诚意,不要求对方偏袒中地,只希望业主坚持公平、公正,我们就一定能拿下并优质干好这个项目。战略分析、把握时机、竞争谋略、营销手段……这些统统都是商场竞争的熟知术语,而中国文化不是讲“攻心为上”么?芒加拉360项目在几内亚打响了中地的牌子,马里20眼深井项目旗开得胜,短短几年过去后几内亚和马里便成为中地在非洲的主要市场。那一阵,刘国平最爱唱的歌是“爱拼才会赢”。

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企业文化体系的建立是同等重要的。一个初创企业,如果只有种种看似科学的规章制度而没有文化建设跟进,绝对很难正常运转。文化建设在于引导,价值体系塑造更需要从细微之处着手,刘国平深悟此道。2002年3月,在中地北非经理初创期,在中地取得第一个项目SIDILAHCENE工程现场营地里,总经理刘国平为中层干部和生产骨干作了一次长篇演讲。我说演讲绝不过分,因为几个主题都不是单讲施工,分别是“历练与修炼”、“要有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体会别人的感受”、“对人对事的判断原则”等等。就在这次会上,刘国平告诫全体中层干部:“你的员工需要什么?感受是什么?困难在什么地方?你能提供什么样的关怀和帮助?如果这些都不清楚,我们如何领导自己的团队?”他告诉同事们:“不同的文化、知识、智慧、经历、阅历、思维方式在一起碰撞,总会有新的东西出现、新的火花产生,这些东西就是能量交换。”2004年12月,在中地北非经理部市场开拓稳健,已经取得较好业绩的时候,刘国平总经理又在中层干部工作会议上作了一次长篇演讲。这回真是演讲了,因为讲稿题目就叫做《人生的长征路》。刘国平把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比喻成当代的《资治通鉴》,以红军长征为背景,就人生的目标、意志、思想、胸怀、境界等展开论述,洋洋洒洒万余字的篇幅。他告诉共同在北非奋战了几年的弟兄们:“如果一个人没有人生的目标、理想和追求,就不可能有长久的快乐和成功。你的品位不高,你的生活质量就不会高。一个企业的品位不高,就不可能成为一流企业。”最后,他明确指出演讲的主旨是:“一个人要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才能不被时代淘汰;一个企业要想经得住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冲击,就必须把基础打牢,这样大厦才不会倾倒。”在几内亚、马里、阿尔及利亚等国工作的中地员工都曾多次听过刘国平充满激情充满哲理而又结合生产实际的讲话,刘国平亲自与大批的中层干部、技术人员、普通员工非常诚恳非常认真地谈过心,这种氛围贯穿于刘国平所在经理部的发展全过程。这种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刘国平一语道破:“企业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我们曾经崇尚思想政治工作,其实刘国平所倡导所实践的是一种符合时代需求的文化管理体系的创建,而文化管理说穿了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公司光靠招牌是不行的,公司的血肉、骨架、精神必须与外包装一致,具有强大的内涵,才有可能在市场中取胜。刘国平领导的几内亚一马里经理部、北非经理部像中地其他海外企业一样,也都制定了各项严格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刘国平认为强调制度神圣没有错,而制度并不能解决经营管理中的所有难题。在海外施工,环境错综复杂,情况千变万化,现场决策的关键是人。文化管理就是一种正确精神的渗透,就是一种价值体系的塑造,就是为海外团队提供最良好的人文空间,也就是为企业增添了持续发展的后劲。有个最典型的例子,或许能最鲜明地证实刘国平营造团队文化氛围突破困难局面的努力和成果。在中地北非经理部市场领域扩大、在建项目增多、施工紧张繁忙时,中方外方施工人员成百上千,因各种原因矛盾不断发生,各项目经理和工地负责人都曾一度为复杂局面困扰。除了深入实际做调查研究与细心指导外,刘国平写了一张别具一格的“公告”,张贴在经理部总部,上面用大字写着:“你们干过不少项目,功劳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可能在管理中有许多委屈……请记住:男人的胸怀正是由委屈撑大的!”试问,总经理给下属的这种鼓励与提醒是不是高于任何口号?

在采访交流中,刘国平回顾了许多在海外施工遇到的生动感人经历,逐一述说了那批跟自己共同在海外征战十余年的弟兄们的表现和业绩,然后非常理性地说:“管理是手段,更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千万别把管理意识完全物质化,物质化管理必然产生物质第一的价值观。企业价值体系的建设,说到底就是人心的塑造。文化是企业的基因,能决定企业的成长。价值体系是企业的灵魂,能决定事业的成败。”对此,他十分肯定地又说:”只有提升整个团队的思想境界,我们才能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后传: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阶段

中外企业无论强弱大小,能够走向成功之路的道理大抵只有一条,那就是科学谋划与敢于创新。企业经营团队不管资质高低,员工在团队中的幸福感与工作效率成正比,这是铁的事实。

同类推荐
  • 诗心如莲

    诗心如莲

    本书是诗集,分“幻影随心”“真迹如铭”“桃林杏苑”“心香一缕”和“雨湿尘埃”等辑。
  • 亲子共读唐诗300首

    亲子共读唐诗300首

    本书用晨诵、午读、暮省的编排方式,对唐诗进行新的解读,点明唐诗对培养孩子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作用及对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使孩子会背唐诗,更会用唐诗。
  •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
  • 熟骨头:一个王牌记者的战争伦理

    熟骨头:一个王牌记者的战争伦理

    《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当炸弹飞过头顶,当AK47指着肚皮,当狙击手瞄准脑壳,他仍然沿着炸弹的轨迹奔跑。《完美风暴》作者荣格尔的悲惨人间之旅,在死亡中体验生命,在生命中体验死亡。他是一名战地记者。他热爱和平,却总在寻找着战争和灾难。他在炮火现场,以生命为赌注记录着每一个细节,将战场上的流血与牺牲、杀戮与灾难直接呈现给远隔万里的人们。他雕刻着人们对世界、战争和自身的认知。他的伤亡概率高于战场第一主人公——士兵。
  • 文学双桅船:理论与批评

    文学双桅船:理论与批评

    山西是文学大省,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历史上出过许多成就卓著的大作家,也出过不少大评论家,比如唐代司空图,就写过文学评论经典《二十四诗品》等作品。近现代山西文学史上,同样有过一些影响很大的评论家,比如李健吾等。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我省创作的繁荣兴盛,文学评论发挥了引导和推动创作的重要作用。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批评家》杂志为核心,凝聚和培养出一支在全国评论界令人瞩目的评论家队伍,成为“晋军崛起”中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些评论家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砺,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理论素养越来越厚实,评论视野越来越广阔,写作成就越来越突出。
热门推荐
  • 浮尘梦—缘影劫

    浮尘梦—缘影劫

    “不要怪自己遗忘了这个世界,因为你本就不属于这个世界。”“信任么?信任可是世间最脆弱的感情!我从不信任任何人,甚至也不信任自己!”“都说平淡是幸福的!但是人类总归是贪婪的!我总是在幸福的时候想要再幸福一点点,再幸福一点点……而最后,却连仅剩的平淡也弄丢了。”“我用尽所有的力气去靠近着你,直到伤痕累累才发现,我已经没有了放手的力气!”“月言,陌隐,澜澜……那些都是出现在我人生中的人,一个,一个,都是那么美好。”
  • 傲娇王爷别得意

    傲娇王爷别得意

    都说,命运天注定,凡事顺其自然,但最终换来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伤害。我既已重生,便无人能欺,但是面对他,自己败了?不!傲娇王爷别得意,咱们走着瞧好了。
  • 江湖:魔主

    江湖:魔主

    十年前,世家传言:谢家有子,儒雅风流,温良如玉。十年后,江湖传言:魔教有主,茹毛饮血,闻风丧胆。瘸腿才子,金榜题名,断案如神,皆是为了十年前的一场算计猛鬼面具,杀人如麻,深谋远虑,皆是为了百载前的一场冤屈一滴笔墨抹命无数,百年古刹佛像杀人,皇宫凤殿鬼魂游荡……十年前的夺位还牵扯出了什么悬案?猛鬼面具枯骨盈山,华清浮尸口吐人言,泰山脚下巨石镇妖……百载前的罪孽还引诱出了多少谜题?谢家的冤魂何时解脱,祖辈的罪孽何时洗尽下一瞬,刀剑相向。
  • 风雨夜归

    风雨夜归

    人世间本就是一场风雨,且看这位叫姚一的少年,如何在风雨中沉浮,成为,他原本想要成为的人。
  • 中华歇后语(第一卷)

    中华歇后语(第一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李元霸异界游

    李元霸异界游

    隋唐第一猛将李元霸被雷劈死后尸骨全无,但命运使然,年仅十八岁的李元霸并未身死,反而穿越到了异界大陆,投身在一名落魄贵族少年身上。在这里他找到了亲情,找到了爱情,找到了他内心深处最渴望一切!
  • 人若有情,天荒地老

    人若有情,天荒地老

    从小被送人的颖儿好不容易走出大山,不料养父母相继去世,出身豪门的林和一起长大的天逸都爱上了这个让人疼得女孩,林的求婚让颖儿不知所措,天逸因给不了她幸福装作若无其事让颖儿伤心无奈,天逸与许昵雅结婚给颖儿带来巨大的伤痛,无奈出国。
  • 父母妙答:好孩子的怪问题

    父母妙答:好孩子的怪问题

    本书是一本专门回答宝宝各种怪问题的书,书内不只提供参考答案,更主要的是,笔者和家长朋友们一起来探索,寻找到最佳的、最适合宝宝的方式。我们相信,有时候学到方法比获得答案本身更重要!本书告诉家长朋友们,点亮宝宝智慧人生,您们可以这样做:回答未必正确,态度必须诚恳。
  • 快穿之云起云落

    快穿之云起云落

    一朝重生,竟身拥系统!苏云汐手劈渣男女开启逆袭之路。纯情白莲花?冰山商界女?重生冷杀手?这都不是事!
  • TFBOYS我们的剩夏

    TFBOYS我们的剩夏

    写小说只是我个人的业余爱好,写的不好,请多指教,谢谢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