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5300000024

第24章 附录(3)

真诚,胸怀广阔,忍受孤寂,接受诗歌带来的荣辱甚或灾难……这种精神上的要求,比诗歌技艺本身更重要。这是终生的追求。注定要经历无数的考验来证明,要看在有限的创作过程中,是否将自己的心灵完全打开和释放。考验有时候是显性的,有时候却是琐碎而无形的。《干妈》等作品的成功,使叶延滨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本土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这给他带来了荣誉,但也带来了压力。当个人的创作,被上层建筑的旧有标准潜意识中影响时,它必然妨碍更深地切入现实,而在不自觉地寻求着一种内外的平衡。北岛可以决绝而去,远离这种影响,但叶延滨无法逃避,他们是不同道路上的诗人。叶延滨需要的是对生活之现实的深入了解,便于从中寻找支撑诗歌的基石:爱。这样的生活选择,要保持独立的诗歌品质,需付出同样甚至更多的努力,只不过,北岛需要克服的是乡愁和虚无的浸透,而叶延滨需要克服的是琐碎和世俗的分解,因为时至今日,爱与美、同情与人性,生命的讴歌,并不是诗歌必然的选择,而是许多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这些,实际上诗人也很早就意识到了,而且更深刻:那是有关理智与感觉,美与道德,生命与时间之间的冲突和矛盾。1981年,诗人在陈爱莲的舞蹈中看出了那无法藏匿的《生命之火》的喷涌,那《在紫光下》蛇舞的诱惑。也正是在《生命之火》这首诗中,诗人显露了对节奏的杰出把握能力,以及对现代诗歌大师诗艺的借鉴。不错,在这首描写观看陈爱莲跳的《西班牙舞》的诗中,我看见了洛尔迦的影子,那镶嵌的、不断重复的“让时间停下来”,那急促的喘息、呼吸,让我听到了洛尔迦那句“在下午五点钟”这确凿无疑的声音。而《在紫光下》,那充满活力、诱惑的美,将诗人“永远地攫住了”。

但诗人积藏在心底,酝酿成熟并不断掏出的芬芳,是那些小型叙事诗。这些诗篇,除《干妈》外,还有《囚徒与白鸽》、《“达尔文”的故事》等。这些诗歌,生活底蕴深厚,笔致简洁,思绪饱满,将小型叙事诗的写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其中相关形象的塑造,语句简洁的程度,使人想起博尔赫斯和但丁的高妙手法。这类诗歌,后来衍生出了一些物象诗和叙写、追忆人物的诗,让人玩味再三,爱不释手。这是对生命的至诚赞颂,是爱的记忆在现实中的复苏。

诗人也没有固守和满足在自己的高地。虽然洛尔迦带来的影响,仅仅局限在有限的题材中,但快速的节奏、简洁明快的语言,在他此后的作品中不断闪现,如同一块块不断打磨但仍然棱角分明的石头,值得品味。生活的飞速变化,撞偏了诗人的视线,客观上也扩大了诗人的视界。当北岛用不断的搬迁来缓解内心的孤独时,叶延滨也在祖国的名胜山川和外国的古迹留下身影。北岛“提着中文这惟一的行李”,在用自己的散文思考的同时,诗歌语言被“中文”所迷惑,在“简单”中透露出更加复杂的人生信息。而叶延滨除了散文,用一篇篇的诗歌在记录经历的同时,向我们展示了心灵的苦苦探索,有感悟的快乐,也有迷茫的挣扎;从历史人物到现代战争,从文化遗迹到自然风物,从古老生活传统到现代化介入因素,题材更加广泛,语言日趋淡定,晓畅与透明。当读到《盗版的叶延滨》、《丘吉尔请叶延滨替他向元首们说的几句话》时,我知道,叶延滨是自由的。似乎在这时,诗人与这个世界终于达成了和解,用说出真相的方式:

不要害怕垃圾箱和废纸篓

它们存在证明生活正常进行——

不要希望人们给你的只是掌声和鲜花

只有躺进坟墓里的人

才有权利要求只接收鲜花和赞颂……

而在广大国土的一隅,“土地母亲”,还在身后注视着渐走渐远却清晰的少年;他的路就是从这儿开始的,这是人生的出发点:

我害怕,我就高声地唱——

“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打烧酒!”

——《归鸦的翅膀》

这时,我们发现,叶延滨的诗歌去除了铅华,像一个人终于去除了外在的困扰,转而专注于内心的感悟;像一个人走得累了,坐下来看山看水时,看见了自己的年少时;从这时起,鸦群的翅膀开始让位于满天的星星。那些外在的事件,大的小的,都纳入了诗人的心底。他去除的是琐碎、具体,保留下来的是平和的心,但带着穿越历史和人世的苍茫;他的道路,延伸到了人的心里:

你可品出我的这颗心

从这尘世滚滚沸水中带来的心

几分苦?几分涩?几分芬芳

可够上当一世知己,半世知音?

——《在天姥山重阳宫逍遥楼品茗》

道路,就这样奇怪地在时光中交叉,有殊途同归的恍惚;就这样,惊异地发现,被这段岁月打磨过的人,不论身经何处,都奇怪地变得异乎寻常地冷峻,年轮泛着坚硬的光。这是时代密林中的一棵树,又一棵树,还有更多的树,他们沿着不同的方向去寻找那使自己不再害怕的东西,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心里。现在,没有官方与民间,没有在堂与在野,只有诗人。

只有这样一种诗歌,在启示着我们:关于人生的诗歌。

这诗歌里面,可以有生活,可以有政治;可以经历岁月沧桑的打磨和海水之盐的浸透。无论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当我们老了,当我们蓦然回首,虽然有种种的缺憾,但这澄明和透彻,仿佛岁月赐予的一颗心,“这颗心让我感受到一个完整的人生”。在人世的旷野中,我们都举着头,看那满天的繁星。

一颗流星划过了夜空

头上的星空还那么璀璨,仿佛从来如此

永远没有星子走失的故事

2008.9.30-10.8

原载于《绿风》诗刊2009年一期

(古马:当代实力中青年诗人,多次在国内获奖)

四:

叶延滨:藏在时间背面的摄像师

刘全德秦彬

某些时代注定是诗歌的时代,否则,便无以完成这个时代;某些人物注定是诗歌的寄主,否则,便无以完成自己。1968—1978,一个制造另类诗人的中国时间,叶延滨成为这个屏风背面的摄像师。离开延安十年后,他才开始写诗,遥远的大学校园催生了他的成名作《干妈》。彼时,那个陕北的老妈妈却已溘然离世。

对诗人叶延滨的生命意识而言,上述事件与记述该事件的文本之间的时间错位(某种滞后言说的特性),具有严重的象征色彩。这种进入生命宇宙的特有的时间性延搁,使叶延滨的诗性心灵得以捕捉到他本人才能持有、持存的悲怆旋律。迟至二十多年后的2005年7月,他终于说出自己获得通灵的秘密,这就是令人吃惊的一首诗歌——《一个音符过去了》。

“一个音符过去了/那个旋律还在飞扬,那首歌/还在我们的头上传唱”。“一颗流星划过了夜空/头上的星空还那么璀璨,仿佛从来如此/永远没有星子走失的故事”。这里所抒发的感喟是深入肺腑的惘然,俯首大地仰观天象时突然惊醒的生命体验如此缠绕萦回,几至于悲从中来。那苍凉的感动来自于生与死两大苦味,涩酸无尽。回望来处的姿态,承担了沉实抑压的时间重负。叶延滨回荡在心灵深处的宿命式的意识,便内含一层焦虑感——置自身于前进的时间场域而不得不奋力追赶——这是“现代性”迫近时一种民族性的焦虑。

“一根白发悄然离去了/一只手拂过额头,还在搜索/刚刚写下的这行诗句——//啊,一个人死去了,而我们想着他的死/他活在我们想他的日子/日子说:他在前面等你……”一切事物都活在永恒之外,一切曾被视为永恒的物像最终只留下一抹烟一般飘渺的微痕:一个音符、一滴水、一根松叶、一只雁翎、一盏灯、一颗流星、一根白发。惟有记忆在对抗着永恒的时间,而这对抗时间的东西又被死亡所征服,消融在新生的命运里。因此,这首诗指向的目标有二,一是生命的痛苦,二是死亡的欣幸。这是一首欣幸大于痛苦的诗歌,也是一位败给时间的抗拒者自谑自审的诗歌。叶延滨统贯一生不同时期的精神矛盾,便显露无遗地滑行在这种悖论中。

孕育叶延滨这一代诗人的历史海洋,是波澜壮阔的,对“宏大”事物的关注延展了他们的视域,却遮蔽了细碎琐屑的日常。这一代人所开挖的情感,是在广阔无垠的题材横截面上搜索到的。他们触及了几乎所有当代现实问题,浓烈的“问题意识”在那时被视为英雄主义的时代担当。他们把现实当做历史的理性发展的必然性“高峰”,历史深层的涌动从来都确证着宏伟现实里的新芽所隐喻的生命前景,一种象征化言说的热情弥漫人间。1968—1978,恰如一个寓言式的时间故事,流注其间的传奇令人昂奋神往。这个时代使诗歌的浪漫无坚不摧,这个时代的诗人曾质疑和反思过自身及其现实困惑,但决不会否定自己已身临其境的历史遭遇。执于一端的信条,造就这一代诗人的发言权利。一个广阔的时代,带来一批广阔的诗歌。叶延滨在如此背景下获致的时间性深度,便尤为难得。本质上,他是个属于宽阔的诗人,但又完成了一种特有的深邃。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鲁彦作品集(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鲁彦作品集(1)

    她在丁老荐头行的门口,已经坐了十四天了。这十四天来,从早到晚,很少离开那里。起先五六天,她还走开几次,例如早上须到斜对面的小菜场买菜,中午和晚间到灶披间去煮饭。但五六天以后,她不再自己煮饭吃了。她起了恐慌。她借来的钱已经不多了,而工作还没有到手。她只得每餐买几个烧饼,就坐在那里咬着。因为除了省钱以外,她还不愿意离开那里。她要在那里等待她的工作。
  • 萤火集

    萤火集

    牛汉自述说,他三四十年来,喜欢并追求一种情境与意象相融合而成形的诗。这种诗,牛汉笔迹对于现实、历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经过长期的沉淀、凝聚或瞬间的升华和爆发,具有物象和可触性。诗不是再现生活,而是在人生之中经过拚搏和一步一滴血真诚的探索思考,不断地发现和开创生活中没有的情境,牛汉说他每写一首诗,总觉得是第一次写诗,它与过去任何一首诗都无关系,怀着近乎初学写诗时的虔诚和神秘感。
  • 老舍与都市文化

    老舍与都市文化

    本书是2011年10月中国老舍研究会、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老舍与都市文化高峰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此次会议聚集了关纪新、吴小美、舒乙、舒济、杨剑龙等老舍研究界的知名学者,探讨了老舍与北京、青岛、济南、大理等各城市之间的密切关系,拓展了老舍研究的视阈,推动了老舍研究的发展。本书所选论文从不同角度对老舍与都市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厘清了不同城市文化在老舍作品中的呈现与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拓宽了老舍研究的视野与方法,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范例作用。
  • 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陈祖芬在她写的小说里要成立爱与快乐研究所,简称L&J。孔庆东教授说,这部小说是她的原形毕露,如果不是看到她的名字,一定以为是又一个少年作家新鲜出炉。他会对北大有关人士讲,要注意这个人,少年班招生时,如果差50分,也招来。张颐武教授说,是这个时代,提供了寻找优雅、寻找纯真的机会。那天席间轮到抽签游戏了,季羡林先生抽到的是:“看见你知道什么是美丽”。汤一介先生抽到的是;“仁者寿”。王蒙夫人瑞芳抽到的是:“你坐上了爱情幸运号”。陈祖芬抽到的是:“这也好那也好,因为你是青春宝”。
  • 病了的字母

    病了的字母

    不仅有许多文章是反常规的写法,还有一大创新就是用了一百多方各具药理的中草药名来补白这个我看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所以杂文也不光是板着面孔的它是形式多样的它需要良好的方式。让观点和思想插上艺术的翅膀它们的影响自然更大生命力自然更强。
热门推荐
  • 口袋妖怪之神宠穿越

    口袋妖怪之神宠穿越

    怪力少女和穿越伊布,奇妙的缘分组合的排挡。伙伴们一个接着一个相遇,穿越的现象,连接着另一个阴谋。一步一步走近神奇宝贝大师的距离,成为逆天的传奇。
  • 一笑倾城绝世妃

    一笑倾城绝世妃

    她是一个不受宠的庶女,他是绝世无双的王爷,她隐藏多年,他风华绝代,三生池旁,他说:愿为美人醉,愿为你而死。她嗔怒:你称霸一生,我伴你一世,你不许死。
  • 戴望舒作品集(6)

    戴望舒作品集(6)

    一九二八年,戴望舒从法译本《西班牙的爱与死的故事》中选译十二篇小说(另有《良夜幽情曲》和《夏娃的四个儿子》二篇为杜衡所译),分别于当年九月和十二月,以《良夜幽情曲》(收入小说七篇)和《醉男醉女》(收入小说七篇)为题,分作上下两集在上海光华书局出版。上集有译者的《题词》,下集收录孙春霆所作《伊巴涅思评传》。一九五六年七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根据译者遗留的改正稿,并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润,以《伊巴涅思短篇小说选》(共十二篇)为题印行。本辑收入的十二篇小说和译者《后记》,即依据这个版本。
  • 英雄联盟之征战瓦罗兰

    英雄联盟之征战瓦罗兰

    一次平常的经历,使一个平凡少年穿越而去,一片神奇的大陆——瓦罗兰大陆,他的人生将会变得灿烂起来。符文大陆,势力群立。群雄争霸。他的到来将改变这一切,面对无数英雄,他以一颗坚定不移的心最终成为一代枭雄,称霸瓦罗兰大陆。
  • 再忙也能做个好爸妈

    再忙也能做个好爸妈

    一年五十二周,周周都是爱。这本书适合所有准父母、父母、祖父母和孩童教育者,它是您的育儿方法的源泉。我希望您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去读这本书,当然最后的分析和决定都取决于您,只有您自己才能决定为您的家庭使用何种育儿方法。请自由地从书中选择您觉得适合自己的模块,正如一位家长说的那样,“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余则忽略。”
  •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通天修仙记

    通天修仙记

    一滴血;一粒神奇的种子;一个消失了上万年的不朽传承;将伴着一名少年,走出一条前无古人的修仙之路。
  • 火影之那些年那些人

    火影之那些年那些人

    火影伴随着我们长大,火影结束了,我们的青春好像也结束了,大学毕业,工作,辞职,创业,一切好像都那么无奈,所以写下这部小说,纪念我们逝去的青春
  • 轮回梦境之归途

    轮回梦境之归途

    只因一场异变,林柒玥进入了无限梦境的世界,生死决斗,法术能量,他会得到什么?是活下去回归原来的世界,还是永远地留在梦境之中?“我想离开这里,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官方交流群:611902286,期待你的加入!
  • 龙傲神州

    龙傲神州

    军人的天职让他不忘民族国家的命运;沉重的使命让他不能依附于任何国家;两者是冲突,还是能够兼容;伴随着庞大的经济帝国、穿插着众多的美女靓妹、一切只为一个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