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5700000003

第3章 改变世界的发明

硅谷的崛起

提到电子计算机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问世,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美国的“硅谷”,这是微电子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是近几十年为世人所瞩目的高科技发源地之一。

硅谷在哪里?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处于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50千米长、16千米宽的狭长地带。在1950年时,那里还只是美国著名的杏梨之乡,以生产罐头和食品加工为主。它后来能成为高科技开发区,是与晶体管发明人之一肖克莱在这里的开发、研究工作密切相关的。

自从第一个晶体管问世以来,半导体工业以飞快的速度朝前发展,采用晶体管为元件的产品,包括计算机在内,层出不穷,而且它的体积越来越小巧,它的价格却由于可以批量生产而日益下降,半导体行业出现一片繁荣景象,而它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肖克莱作为晶体管的发明人之一,既十分了解晶体管的功能,又预见到它的发展前途未可限量,决定自己建立半导体公司。

1955年,肖克莱在自己的故乡加利福尼亚州的阿尔托建立起“肖克莱半导体公司”,公司聘用了一批精通半导体技术的科技人才,以便不断开发晶体管产品,改进晶体管的性能。当时肖克莱半导体公司在这里还是新出现的第一家半导体公司,可后来,聚集在肖克莱公司里的人才不断脱离肖克莱公司,在它的附近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半导体公司,下面我们将要介绍的集成电路发明者之一的诺伊斯,他也是从肖克莱公司脱离出来后创建了自己的“仙童半导体公司”。

进入70年代以来,这里已集中了数以千计的微电子工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信息社会的先驱和范例。而这些企业的产品几乎都是用硅制作的半导体器件,因此人们把这一地区称为“硅谷”。而“硅谷”也以它发达的电子工业而驰名世界。

鉴于肖克莱在微电子学方面的贡献以及他率先开发硅谷的业绩,人们把他尊称为“硅谷之父”。

硅谷在发展中最有特色的,也是给它带来巨大财富的产品,当然首推集成电路。由于集成电路对微电子工业,特别是对人类信息产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人们又把它称为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

相互独立的发明

集成电路的发明,是多项技术不断发展的综合结果。

最早提出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思想的,是从事雷达研究的英国科学家达默。他在1952年5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由于现在晶体管的出现和半导体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可能制造单块形状的电子器件而省去连接线。这种器件由多层绝缘材料、通导材料、整流材料和放大材料构成,在各层中去掉某一部分就能使器件具有某种电功能。”

达默的上述设想很有意义,可惜他本人未能使之付诸实施。进入50年代以后,军事工业和宇航工业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功能更强、能实现更加复杂功能的半导体器件,而且还希望这种器件越小巧越好。

在社会需要的刺激下,那些早期来到硅谷开创电子工业的一批年轻的微电子工程师们,很自然地把研究方向瞄准到上述目标上。他们设想把一些晶体管及一些元件在新的形式下组合成一种更复杂的线路,而不是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这种线路称为集成电路。从外形来看,它们就是小小的硅片,因此人们也把它们称为芯片。至今,在各种计算机、计算器及各种电器设备中处处都可以看到这种芯片。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人就已设法把油墨状的电阻材料和镀银金属片印在陶瓷基片上,做成电阻和连接线的组合体;而印刷电路工艺的发展和晶体管的发明,都为集成电路的发明做了必要的技术准备。

现在人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集成电路,是1958年由美国物理学家基尔比和诺伊斯两人各自独立地研究发明的,为了认定这项发明的专利权,他们两人所属的公司之间曾为此引发了一场为时不短的争执,因此,回顾一下他们各自的发明过程,是很有意思的。

基尔比于1923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杰斐逊市,1947年毕业于伊利诺大学,1950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硕士学位。

1958年5月,基尔比进入得克萨斯仪器公司还只有3个月,他被安排去进行电子设备微型化的研究。当时电子设备应用了电子管,后来逐步使用晶体管,但体积庞大。

按照国防部的要求,基尔比的任务是研究如何通过采用较小的元件、更细密的接线,使电子设备体积缩小,更加紧凑灵巧。

在这一年夏天,当基尔比的同事都去度假时,他却在宁静的环境中,坐在办公桌前苦苦思索解决微型化问题的办法。他在想出新办法前,屡次碰壁,后来才想到,所需用的全部电路元件包括晶体管、电阻、电容在内,可以用同一种半导体材料制成;这些电路元件必须绝缘,因此能单独起作用,彼此没有干扰;而全部电路元件都焊接在半导体圆片的基片或附近,从而可以利用先进的半导体技术手段使电路相互连接,不必担心元件在连接的地方会出现短路。当时基尔比把这种电路称为固体电路(现在有人称为微型电路)。1958年9月,基尔比的第一个安置在半导体锗片上的电路——“相移振荡器”取得了成功。

诺伊斯于1927年出生于美国衣阿华州的一个小镇。他对现实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十二三岁时就同二哥先后制造过一架硕大的滑翔机,装配出一辆汽车。他在大学同时学习物理、数学两个专业,对晶体管及其应用也很感兴趣,在晶体管方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1949年考取博士研究生后,仍选修一些有助于晶体管基础研究的课程,而在学术活动中,又有机会见到晶体管领域著名的专家肖克莱等人。

诺伊斯在1953年取得博士学位后,宁愿到待遇低的小公司任职。他认为:“越是小地方,就越能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有利于发挥作用。这样既便于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研究,又能成为企业家。”

当1955年肖克莱在硅谷创建“肖克莱半导体公司”时,诺伊斯就是其中被聘请来的优秀科技人才之一。在肖克莱半导体实验室成立的第一年内,诺伊斯和他的同事们竭力鼓动肖克莱把研究重点转向硅晶体管,但肖克莱执意要搞四层二极管的研究。由于认识上的分歧,1957年,诺伊斯和公司的另外7名年轻人一起离开了肖克莱公司,自己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成为硅谷的第一家专门研制硅晶体管的公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诺伊斯早年想当企业家的愿望果真实现了。

当时,仙童公司在生产晶体管中首先使用一种“平面工艺”。主持技术工作的是赫尔尼,他是当时硅谷最有才干的科学家之一。他提出的平面工艺法,是通过各种措施把硅表面的氧化层尽量挤压,直到压成一张扁平的薄片为止,使器件的各电极在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只要预先设计出晶体管的电极结构图,通过照相制版的方法,把它精缩成掩模板,就可使立体形状的晶体管制作成平面形状的晶体管。于是,结构无论怎样复杂和精密的晶体管,都可以用这种平面工艺压缩在一片小小的半导体硅片上。

平面工艺法的提出,使仙童公司科学家的思路豁然开朗,他们一下子看到了令人振奋的应用前景,他们意识到,不只是几个晶体管可以放置在一块硅片上,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百万个晶体管都可以放到一块硅片上。

平面工艺后来很快就应用到集成电路的制造上。仙童公司的科学家发现,运用照相平板印刷技术,可以在硅的表面上,把同样的晶体管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地排列,同时又使这些晶体管彼此相连。仙童公司的副经理诺伊斯与他人共同提出了制造集成电路的平面工艺法,并主持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块用半导体硅制成的集成电路。

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基尔比当然也认识到平面工艺法的重大价值。在诺伊斯之前半年就在制造“相移振荡器”时成功地实现了把电子线路安放在锗片上的设想。但诺伊斯制成的硅集成电路比基尔比的锗集成电路更实用,更容易生产。

当后来回忆自己在32岁发明集成电路的情况时,诺伊斯风趣地说:“我发明集成电路,那是因为我是一个‘懒汉’。当时曾考虑,用导线连接电子元件太费事,我希望越简单越好。”

而基尔比在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发明了后来称为集成电路的“固体电路”后,立即得到该公司负责人的重视,他们意识到这种新电子器件的重要性,并预计它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大力推广。

1959年2月,基尔比为他本人的“固体电路”申请了专利。不久之后,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宣布,他们已生产出一种比火柴头还小的半导体固体电路。而仙童公司的诺伊斯,虽然在此之前已使用平面工艺制造出半导体硅片集成电路,但并没有及时申请专利,直到1959年7月,诺伊斯才想到要去办专利申请手续,但时间已比基尔比晚了半年。

此后上述两家公司为集成电路的发明权长期争执不休,就是因为基尔比比诺伊斯申请专利的时间要早一些。基尔比先取得专利,但他的设计思想未能实现;而诺伊斯的平面工艺技术后来成为微电子革命的基础,但他却是在基尔比之后才申请专利的,更何况这一项技术在仙童公司并不是由他一人独自发现并加以完善的。

最后经法庭裁决,集成电路的发明专利权属于基尔比,而关键的有关集成电路的内部连接技术专利权属于诺伊斯。从1961年起,两人的专利使各自所在的公司都得到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他们两人也都因此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发明家及微电子学的创始人,两人还一起获得美国科技人员最渴望得到的“巴伦坦奖章”。

发明家的感受

在集成电路发明20年后,基尔比回忆起他发明的这一段经历时说:“有时候,发明的念头就像灯泡亮起来一样,只是出现在一瞬间”,“我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某一项发明会有哪些用处的,在我生活中所经历过的一切,都使我确信,事物的发展总是有阶段性的。当你在寻找例证和建立基本原理时,是处于很模糊的阶段。然而它们之间的关系会在你的脑海中渗透,时间长短不一定,也许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然后形成概念,得到启发,开始进行创造发明。”

基尔比接着说:“但是,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你能不能创造出来’,而是在于你是否能够使创造出来的东西的价格被人们乐意接受,可以说,工程学中包含着经济学。”

基尔比认为发明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发明家也许开始时先设想满足某种需求,然后寻找技术和设计工艺,以实现预定目标;也许早先已有现成的技术和设计工艺可用,发明家只要利用它们来开发新的用途就行了。

基尔比说:“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出现一个重复交叉的过程,在需求、技术和设计之间,需要经过多次交替往复的考虑。直到你找到了自己认为是有用的东西,而且用现有的技术或经过开发的技术,把新发明的东西制造出来,最终以便宜的价格推销出去之后,你才能确定原先的设想是否真有价值。”

1966年,基尔比还研制出世界第一台袖珍计算器。

诺伊斯在谈到自己以往的经历时说:“我想,我只不过是在做我认为是最简单和最有趣的事。我推想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感兴趣的事容易做,容易做的事也容易使人感兴趣……正如老生常谈:‘你能做好你所喜欢做的事,你喜欢做的事就能做好。’”在展望集成电路的发展前景时,诺伊斯说:“集成电路的发展,如果可能达到极限的话,技术至少要比现在复杂上千倍。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我们还有20年的饭可吃。然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提,不在于我们能不能做到,而是要看社会有没有这种需要。”

集成电路和后来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各种设备实现了微型化,这对此后航空、通信、宇宙航行、家用电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60年代以后技术出现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几乎都离不开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这一项发明确实使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把它称为改变世界的发明,是理所当然的。

在20世纪60年代的10年间,由于集成电路可以批量生产,产量增加了40倍,价格却不断下降,60年代初30美元一片的集成电路,到1970年就只值1美元了。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1958年制成的第一个单块集成电路,只包括一个晶体管,两个电阻和一个“电阻—电容”网络。随着集成电路工艺日趋完善,集成电路所包含的元件数量以每一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部分电路元件都以集成电路的形式出现。至今,在指甲那样大(1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可以集成上百万个电子元件。集成电路从外表看来它们只是一块小小的硅片,因此人们常把它称为芯片。

集成电路的发展还促使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它在电子时代举足轻重,就像金属加工业在过去工业革命中所起的作用一样。

1964年4月,最早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计算机系列IBM—360问世,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与晶体管相比,集成电路的体积更小,功率消耗更低,可靠性更高,成批生产的集成电路造价很低。集成电路的这些优点,使它在问世后迅速得到发展。1960年,第一块数字集成电路研制成功,1962年、1963年又先后研制出DTL(二极管—晶体管逻辑)集成电路和TTL(晶体管—晶体管逻辑)集成电路……这些为集成电路计算机的问世创造了条件。

计算机由于采用集成电路,计算速度进一步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到上千万次,内存容量达几百K(1K为1024位),可靠性也进一步提高,体积大大缩小,价格不断下降。机种多样化,各机种的相互兼容性强,结构实现了积木化,生产达到了系列化。磁芯存贮器被速度更快、价格更低、体积更小、功耗更低的半导体存贮器(大规模集成电路)取代。

由于应用了集成电路,计算机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即计算机小型化。功能虽较少,但可靠、价低的小型机得到很大的发展。小型机的价格只及大型机的几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但功能却与低档通用计算机不相上下,而且维修简便,于是计算机进入了一个空前的高速发展阶段,计算机开始普及到商业管理领域、自动控制行业和一般的科学单位等。

计算机事业出现上述兴旺的局面,都得益于集成电路的发明,而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印刷电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集成电路的问世作了必要的技术准备。

同类推荐
  • 地球消失记——大地母亲的叹息

    地球消失记——大地母亲的叹息

    本书讲述了目前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土壤污染严重的状况,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以及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重点培养青少年对环保的认识和对土地资源的珍视。
  • 科技名家生平(下)

    科技名家生平(下)

    本套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深化对于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创造激情;也有助于培养博大的学术胸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 探秘——世界未解之迷(动植物篇)

    探秘——世界未解之迷(动植物篇)

    与太阳适度亲密的距离、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种种机缘使地球成为了生命的摇篮。目前,地球上人类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30万种,植物大37万种,每一种都有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在这些植物中到底蕴藏着什么样令人着迷的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
  • 沙漠动物探索大百科

    沙漠动物探索大百科

    本书有针对性地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沙漠动物辑录成册。全书分为五个章节,将沙漠动物分为哺乳类、鸟类、爬行类、昆虫类等,介绍了沙漠动物的习性、觅食特点、繁殖方式等知识。
  • 走进科学丛书:无奇不有的世界

    走进科学丛书:无奇不有的世界

    如果我们从地球上的各个地点,对准北方一直向前走,最后大家总会在一个地点见面,这个地点就是地球的最北端,我们称它为“北极”。有人把北极叫做“世界的顶峰”,以这个顶峰为中心,向南画一个大约2500千米长为半径的大圆圈,这个大圆圈就是“北极圈”。北极圈可不是什么铁丝网或木棍所围起来的实在的圈子,而是地理科学工作者按地理特点在地图上画出的纬线圈。
热门推荐
  • 遇见

    遇见

    四年后的再次遇见,让叶小桐明白,即便是躲藏到天涯海角,只要他们遇见,那么所有戒备所有自以为是的阻碍,便会溃不成堤。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生一世不离不弃。叶小桐,你以为这只是说说而已吗?
  • 执情成魔

    执情成魔

    轮回百世,执情成魔,只为你。仙道不灭,吾道不屈!一个现代只会玩游戏的小宅男,穿越到先秦时代,遇见了一生挚爱。机缘巧合之下,得修炼之术。且看木挽香如何从一个凡夫俗子,一步一步,登上至尊巅峰。执情成魔书迷讨论群:458524616
  • 都市之轮回者

    都市之轮回者

    何谓轮回者?穿越时空而来的英灵,即谓轮回者!他们拥有前世的记忆、感情甚至是力量,他们穿梭于都市的黑夜与白昼,守护着人类最后的港湾!而他们之中的最强者,可摘星拿月,移山填海,我们称他叫……
  • 火爆萌妻:傲娇国师宠妻无度

    火爆萌妻:傲娇国师宠妻无度

    现代捉鬼女天师穿越成为北燕的无能废柴女太子,一不小心摸了只皇家贵鸟,从此生活天翻地覆。前方万丈悬崖,身后万千追兵,国师大人笑得云淡风轻:“太子殿子,该回朝了。”“你别逼我,你再逼我我就从这里跳下去!”“你胆子那么小,敢么?”顾惊鸿欲哭无泪:“不就是不小心摸了你那里吗?至于这么赶尽杀绝?”国师神色未变:“我素来讲求礼尚往来,不摸回来心有不甘。”身后千万追兵面面相觑,国师这是、这是在追男人?!
  • 皇后不好惹

    皇后不好惹

    她莫名其妙的穿越了,穿越就算了,还是穿越到了一个不受宠但是有身份的皇后身上,一觉醒来,看到自己的丈夫跟他的宠妃在滚床单,全高清播放,还没有马赛克,比爱情动作片好看多了。让皇帝吃憋,恶整贵妃,修理嫔妃,调戏王爷。等再次穿越回来,却发现,心空了。当她在现代喜欢的人跟她表白,她又该何去何从?回去?还是留下?
  •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落实这一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深化理论武装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 宠妻成瘾:医冠教授温柔点

    宠妻成瘾:医冠教授温柔点

    (这是个大灰狼扑倒小白兔,后被小白兔反扑的甜宠文故事!)
  • 冥氏记

    冥氏记

    上古时期,女娲赐神鬼之力于冥氏一族。冥氏现任族长自幼看遍人情冷暖,与一神棍相依为命。后又知其父母下落,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她是否能担得起冥氏一族的使命?一切仍是未知数
  • 鬼声尖叫

    鬼声尖叫

    自从被老头子赶出棺材铺叶辰的人生就丰富了起来,像是醒来之后发现自己睡在乱坟岗之类的事情变得更多了。
  • 修真专业

    修真专业

    现代社会发展过快,很多宗派已经和社会格格不入。为了不和世俗界脱轨,五大宗派在五所大学开设古文化专业。江天,轩辕大学古文化专业的第一批学生。看我用炼制驻颜丹的废弃丹液开个美容院。看我用炼制强身丹的废弃丹液当保健品卖。看我。。。。。精彩的人生,浪漫的爱情,我都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