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7400000060

第60章 挤迫下的韧与美——读《白豆》

我喜欢长篇《白豆》,是因为它充溢着新疆特有的田野气息和野性之美。一向出言谨慎的《当代》编者,竟称它为“西部经典”。话是这样说的:“一部长篇小说在刊登之前,全编辑部的男女老少传看且都叫好,已很难得;而这部把编辑部男女老少感动得刻骨铭心的西部经典,竟出自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之手,就更其难得了。”读完以后,觉得这并非妄说。诚然,《白豆》的故事框架不算新鲜,它甚至是某种古老模式的重现,但在这个框架中,却蕴藏着许多令人震颤的东西。它像一首悲怆而忧愤的长歌,卷过大漠戈壁,在读者心坎上久久回旋。不管时间过去多久,人们大约不会忘记白豆这个女人了。她是再平凡不过的女人,谈不上什么惊人的豪举,但作为一个鲜活的生灵,她的命运、心思和行为,却别有一番韵味。她像巨石下的一棵青草,或者像一茎质朴的豆花,唯其承受着重压,永不低头,便益发显现出泼旺的生命。像白豆这样的女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她是人性的证明。在这部既不刻意迎合什么的小说中,作者完全忠诚于自然和生活,他只是写他看到的和领悟到的,然而奇迹出现了,它格外饱满地展现着人的魅力。若问《白豆》动人的奥秘何在,一言以蔽之曰靠“人”——人的本色、人的心曲、人的尊严、人的残酷、人的美好。毫无疑问,《白豆》是描绘西部边陲农垦兵团生存状态和人之不屈不挠的优秀之作。

不过,说它出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之手,又不全对。作者董立勃并不是完全不见经传。八十年代初他的一些作品就因其风格的特异,引起新疆本土文学界的注意。当年,我作为《文艺报》第一个踏进新疆的记者,见过他,并且读过他的一些原稿,甚为激赏。我一直认为,他是那种有可能出大作品的人,然而他却一直蛰伏着。现在《白豆》终于来了,尽管来得有点晚,还是让人惊喜。此乃大器晚成也。

读《白豆》,感到惊讶的是,它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简单极了,像一个短篇那样简单。对长篇小说而言,这是不可思议的。我还没见过用这么简单的故事写长篇的。而故事本身,所谓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纠缠,又似乎是某种通俗模式的翻版。从山东来农场的女孩白豆长成大姑娘了,她没有外在的炫目,却有内在的丰盈。车把式老杨和打铁的胡铁几乎同时看上她了。老杨机灵、活络,先提亲,白豆就先归了老杨;但会耍刀子的硬汉胡铁不甘心,他在老杨面前故意摆弄刀子,把老杨给吓住了,使之悄然引退,白豆于是又归了胡铁。这一切都是经人撮合,口头许诺,叫订婚,尚无实质内容。不意,刚死了老婆的马营长忽然看上了白豆。前两位农工当然皆非马营长的对手,于是白豆又归了马营长。白豆眼看就要嫁马营长了。对农场来说,这没有什么不正常;对只图个温饱的单纯的白豆来说,嫁谁不是嫁啊。然而,祸从天降,白豆被一蒙面人在玉米地里夺去了贞操。现场还遗落了胡铁匠的刀子。罪犯似乎只能是老胡了。此前他还找马营长叫板来着,那简直无异于“耗子舔猫鼻梁”。于是胡铁蹲了大狱。破了身子的白豆身价一落千丈,马营长还怎么能要她呢,她遭人唾弃,后来勉强被老杨娶走了。一日,老杨得意忘形,酒后吐真言,说他就是那个蒙面人。这一点被证实后,白豆开始了复仇,老杨狡诈地抵赖着。白豆与从监狱中逃出的胡铁终于以野合的方式抗争了,直至胡铁以挟持人质的极端方式洗刷自己。结尾,洗刷了自己的胡铁并未花好月圆,反倒闹了个生死不明,恐怕不在人世的可能更大,而白豆还在抚育遗孤并痴情地等待着——这不是再简单不过的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吗?三根枝杈托起了一朵怒放的野花。

然而,你是绝不会感到简单和寡趣的。你会感到它是最单纯与最复杂的融合,让人想到克莱夫·贝尔著名的“简化”理论——“有意味的形式”。按照贝尔的观点,所谓形式,是指作品各个部分构成的一种纯粹的关系,只向具有审美力的人展开;所谓意味,是指一种极为特殊的不可名状的审美感情,只有超越普通喜怒哀乐之情的审美者才能领悟。贝尔认为,只有“简化”才能把有意味的东西从大量无意味的东西中抽取出来。他反对左拉式的面面俱到的再现和写实,强调形式感,色彩感和三度空间。倘若不是故弄玄虚,简化其实就是一种抽象化和象征化的过程。在事物的关系上的尽可能地以简代繁,在意味上则尽可能的以繁代简。这里我引述贝尔,绝不是牵强附会。《白豆》的情境确乎相近。我们不妨这样看:白豆是真善美集于一身的美神;胡铁是正义的化身;杨玉顺是邪恶的化身,工于心计,像雅古式的阴险之徒;马营长则是虚荣的或者刚愎自用者的化身;而高高在上的兵团首长老罗,当属权力的冰冷象征了。

在这里,人物被作了类型化、符号化处理。“类型化”在这里决非贬意词,而是为了增大涵盖力的抽象过程。问题在于,在这最简单的结构和舍弃了大量过程化背景化交代的如同民间剪纸的描写中,我们并不觉其单薄,反觉有一种野性的张力在扩展。何耶?因为他们之间那貌似简单的冲突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潜能,每个人都充满了自我冲突,这些冲突不是以政治的道德的层面出现,而是以复杂的人性化的层面出现。胡铁冤深似海,衔冤莫白,若等待法庭洗刷是等不到的,若要铤而走险自我取证,那又是触犯刑法的,于是他在两难和悖论中煎熬。他终于像一把利剑终于冲天而出。车老板杨玉顺怯懦又阴险,这个“真搞了白豆的人,什么事也没有,反把白豆娶进屋子,天天搞白豆”。黑白颠倒,宁有是哉?但他还是不安的,良知会跑出来折磨他,若要他自首则无可能,他于是选择离婚以苟且偷生。马营长是个半路打劫者,却偏要装出公正的模样自欺欺人,白豆被强奸,他并不怎么恼怒,因为他总算找到了一个逃避自我的借口。那位高官老罗呢,也不平静,他何尝不知道衔冤者的痛苦?但他已异化成为一架机器了,严禁一丝一毫的真实情感外泄。万人屏声敛息等待他的“宣判”,这宣判“公正”极了,却也冷酷极了。这样的一些各怀强烈欲望和隐秘动机的人全行动起来,自然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一种畸形的生活逻辑的力量。

应该注意到,白豆这个女人,已逸出了我们的日常经验,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妇,而带有明显的“农垦兵团特性”。她与我们熟知的祥林嫂式的人物相异。她身上逆来顺受的东西自然也有,但骨子里却有了一种反抗性、不妥协性。这是因为,她已离开了传统的宗法文化环境,在一种“革命文化”的氛围中长大,她所生存的群体,既非都市,也非乡土、家族,于是她有别于一般乡土女性。她重视贞操,这是原有的农村生活培育起来的观念,但她在被伤害被挤压的境遇下,懂得抗争,把自由、尊严、诚信,看得比贞操更要紧,这就不能不归结到兵团的环境上了。兵营式的生存无疑具有两面性。迷信或者反抗,白豆被逼无奈,选择了后者。这个“从天刚亮开始弯腰到天黑透了才能直腰,三顿饭全在地里吃,吃的是苞谷发糕和水煮萝卜”的女人,起先给人的感觉是个不觉悟的女性,像个物件似的被人抛来抛去,自己也拿自己不当回事。除了一具活力四射的青春肢体,好像内心空洞无物。然而,她决非没有主见,也决非没有爱憎。当她发现下野地有杨玉顺这样奸诈的懦夫,有胡铁这样真正的男人汉,她便不顾既有的一切,不顾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疯狂地爱上“劳改犯”了。她无畏的探监,狂放的野合,蔑视一切虚伪的律条。所以,这个如芥豆之微的女人,同时是个“让你一辈子都没法忘记的”充满了尊严的人。若是拿白豆与当年一同从山东来新疆的女伴白麦加以比较,将会得到更强烈的印象。白麦经指定,嫁给了兵团的最高首长老罗,被认为是第一夫人,最幸运者。其实,她是附庸,是一只花瓶,是“幸福”的不幸者。人的不自由状态在她身上的再现是惊人的。她与白豆同是受伤害者,不同的是,白豆选择了野性的反抗,她选择了自欺和忍从——靠别人歆羡的目光来麻痹一颗苦涩的心。由此观之,与其说白豆追求的是爱情,不如说她追求的是人的尊严,并不惜付出沉重代价。

阅读这部作品,会被它新鲜奇异的语言风致吸引。那语调和语句,既有点像民间故事或童话的,又有点像武侠小说的,既海明威似的惜墨如金,又先锋派似的有话不好好说。它的语感、节奏,是斩截的、跳跃的、智性的,严格地讲属于一种抒情话语,于是叠句、排句、双关语、象征语,俯拾即是。标点符号方面,句号特别多,肯定语多,独断语多。比如,“胡杨林像是海,树浪哗哗响。两个人进到了胡杨林里,就像两条鱼游进了海里。没有人能看到他们,也没有人能找到他们。”再如写狂热的接吻:“白豆用她的嘴把胡铁的嘴堵上了。牙齿退到了一边。把地方让给了柔软的舌头。舌头和舌头的肉搏,比所有的格斗都要激烈。其实,人的嘴在不说话时,做出来的事,比任何一种语言都动听。”再如写白豆的美丽:“白豆从水中站起来,身上滚落无数颗水珠。大太阳把每一颗水珠变成了小太阳,无数颗小太阳,像无数颗明亮的眼睛,恋恋不舍地盯着刚用泉水洗过的白豆。”以上的话我是完全随意地从某一页里摘引的,可见作者的风格即是如此,可见他在语言上曾下过多大的工夫。

作者笔下那个叫“下野地”的农场风俗画一般野趣十足,写来历历如绘,浑然天成。作者说,其实不去下野地,也会知道下野地是什么样子。散布在天山南北的农场,有几百个,全差不多。从这话可以知道,作者是太熟悉这种农场了。再随手摘一小节:“收工了。人和马和牛和羊一起在路上走。路是土路,好久没下雨,路上有厚厚的浮土,大小的脚和大小的蹄子,把土像雾一样扬起。夕阳落在尘雾里,变得浓厚了,温和了,日光似乎变成了一种橘红色的液体,涂染着黄昏的风景。”多么精练,多么富于意象感和色彩感的句子啊。在现今文坛,能写出这样漂亮的句子的人,不多。看小说看什么,看做爱吗?看吸毒吗?看杀人吗?看保险箱里装了多少美元吗?也许是吧。但那只能叫看热闹。真正耐看的,是语言的腕力和它能撑开来的意境和氛围有多么迷人。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作者对通俗技巧模式比较娴熟的运用,悬念的不断设置与推翻,建构起某种幻象,继而再颠覆这个幻象等等,这一切带来了这本小说的趣味。比如白豆的归属问题一直牵着读者的心,再如眼看皆大欢喜的结局要出现了,转瞬间化为一场新的灾难,都处理得不错。尤其是最后的“裁决”,不失为出奇制胜之笔。但末尾胡铁又耍刀子,还杀死一人,就近乎武侠小说和警匪片的打斗了,不但迷失了原有的风格,且变得轻飘了。我把《白豆》的故事看作一只老船装着读者在江河中起伏跌宕,直到把人引向彼岸,这个故事的船就可以舍弃了,重要的是新岸上盛满人性花草的原野。

同类推荐
  • 我是红岩人

    我是红岩人

    《红岩》是新中国文学史册上最辉煌的篇章,60多年来几乎被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不断地情感化,人们对它并不陌生,以至文学艺术和历史真实交织在一起,大家更愿意接受艺术的感染。我有幸一生与红岩结缘,但我却是从红岩的后面走到红岩的前面。
  • 那段最美的时光,暖到落泪

    那段最美的时光,暖到落泪

    每一段感情,从激情到平淡、从烟花到烟火,若说非要是什么让人得以改变——是相处,是时光,是年华流逝之间渐生的情感,是磨合后心生的感恩。不论是爱情、婚姻还是亲情,都需要我们有耐心并付出时间去探索、去守候、去珍惜。年少的爱情缺乏相互理解,往往被扼杀在平淡之中;年少的我们也曾叛逆得不懂父母的爱。直到长大成熟以后,方知那些是多么珍贵动人的情感,方知幸福一直都在身边。本书精选《读者》关于爱情、婚姻、亲情的情感小说。每一篇故事真情流露,动人催泪。这些平凡的故事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出现,只是我们不曾在意。父母的牵挂、爱人的守候……朴实的文字、感人的故事,值得我们在心底细细回味,在时光中慢慢沉淀。
  •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本书吸取了当今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卓有成效地将其运用到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研究会”的考察中,分别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几方面对“文学研究会”的制度体系进行了探讨,为文学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些为传统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审美研究所忽视的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拓宽与加深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具有启示意义。
  •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介绍了胡适,20世纪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学术大师之一。其文章,开一代风气之先,影响至今;其治学,严谨,实际,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其为人,自由独立,不满足于现状,敢说老实话,认真地做事,严肃地做人。他的笔下,描绘着理想中的家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他的灵魂激荡、影响了中华百年……李慎之说:20世纪是鲁迅的,21世纪是胡适的。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每个人都需要一位“胡适”先生,发出震撼心灵的呐喊,指导并引领我们寻找日渐远去的思想光芒。
  • 民族魂

    民族魂

    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中国篇,第二部分:日市篇,第三部分:韩国篇,第四部分:美国篇,第五部分:中国香港篇。
热门推荐
  • 灵犀之意

    灵犀之意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她是现代才女,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一次穿越改变了她的命运,她会选择留下还是回去?他表面玩世不恭、放荡不羁,事实却是才华横溢。是什么让他如此浪费自己的才能?相隔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们的相遇是偶然还是天意?能够认识他(她),对他们来说到底是好是坏?老天说他们两是天生一对,而他们是否会否定命运的安排?原来一切都因一场恩怨而起,他们最后能否冰释前嫌?
  • 我是蚂蚁我怕谁

    我是蚂蚁我怕谁

    没错,我就是蚂蚁。三只帅呆酷毙,英俊潇洒,蚁见蚁爱,虫见虫惊的蚂蚁。你可以打我骂我拍我的头,我大度,不跟你生气。但是,请别恐吓我。我是蚂蚁我怕谁?蟑螂,天生就是给俺骗的;蜘蛛,天生就是给俺咬的;黄蜂,天生就是给俺镇压的;人类,天生就是给俺威胁的……且看三只蚂蚁是如何耍流氓,泡蚁妞,纵横虫界,上天入地,最终成为一代英虫的。小蚂蚁群:216295311喜欢小蚂蚁的朋友可以进来看看。验证:三位主人公的名字。
  • 昊天武帝

    昊天武帝

    华夏古武修者黄昊,因在一次参与探索华夏起源的考古活动中,偶遇九星连珠天文奇观,引发了地震,一头撞在华夏起源物品上……醒来,一切都变了。群号:289816903敲门砖为书名
  • 中国古典散文集Ⅰ

    中国古典散文集Ⅰ

    读散文要用心来读,用心来体会。当你的心和作者的心达到真正相接的那一刻,你才算是真正地透过散文那五彩缤纷的“形”,体会到它那凝而不散的“神”。此时你所体会到的就是散文灵魂的真善美,那就是作者通过散文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索;那就是能带你通向更远的有着万千风景的世界的道路;那就是可以让你的心灵进入片刻小憩的乐园。
  • tfboys之盛夏的夜

    tfboys之盛夏的夜

    她们来到重庆,就是为了见到他们,一次意外的发生,让他们相遇,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风语桥上等晴天

    风语桥上等晴天

    风语乔初入高中,就遇见了一个欠揍的人,他打不过,把他那变态的朋友请了过来,但他竟然看不起风语乔,某女就狂怒了:“你特么看不起我是吧?你有种,你等着!”这对冤家日久生情她,渐渐携手。但,天不遂人,在他们相爱两年多后,她母亲才告诉是泪煜族的人,不能与人族相爱,八年的爱情,他们还能守住吗?
  • 我们是兄弟姐妹

    我们是兄弟姐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传家宝、水的故事、伟大的爱国者、给志愿军捐战斗机的人、重逢、白衣圣者、月亮母亲、我是孔子的弟子、在航校的日子、生命的接力赛、车祸发生以后、大爱无疆、寻找匿名者、南疆的“国语小学”、“草原保尔”崔志永、牵念的家等等。
  • 西子笑

    西子笑

    西子,莫家女,生时喜鸟云集,灵鹊祥鸣,初啼声响彻行云、洋洋盈耳,果真连绵不绝、绕梁三日,引蝴蝶翩舞蜜蜂朝霞,楞是震落了云城一地桃花。《大青搜妖记之莫家女》言“莫家有女名子西,初生,啼哭穿云裂石、振聋发聩,致乌鸟焦鸣,蝶患花凋,百鸟徘徊逃飞三里。故此女善惑人,魅志骨,迷心智……”月厨娘读后长叹言:我猜中了这经过,却没猜中这结局……莫晓晓,莫子西,谁家的鲜活的大闸蟹是放在案板上的,你这个没良心、缺心眼、馋死了的女人……哀号遍野,连绵不息
  • 二号人物吕不韦

    二号人物吕不韦

    他乱世经营,富可敌国,成为中国最早的红顶商人;他投身政治,位居人臣,掌控秦国权柄十二载……著名作家韩耀旗以一泻千里的酣畅笔法,站在历史变革时期抉择人生道路的时代高度,用恢宏大气而而又丰富细腻的如椽之笔,展示了吕不韦从一个草根商人到秦国二把手的传奇经历。本书描绘了吕不韦商场上惊心动魄的冒险生涯和宦海中惊涛拍岸般的悲喜人生,展现了吕不韦经营四海、布局天下的超人谋略。
  • 我的电车在日本

    我的电车在日本

    提到日本,提及电车,你会想到什么?不要坏笑,你猜的不对。巧的是,庄秋有一辆电车,而且,车还在日本东京!神奇的是,这辆车可以在三次元和二次元之间,来回穿梭!……“庄秋君,早上好!”“欧尼酱!”来自虚拟二次元的萌妹纸,来自现实三次元的妖怪们,都是电车乘客。“喂!这是我庄秋的车,谁也不准乱来!……狐狸姬小姐请你保持端庄,不要吓坏我的乘客!……别闹,现在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还有一批被选中的孩子要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