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9700000030

第30章 依依墟里烟(一)(1)

嫁接是奇妙的。

从前,老家有棵大苦桃,位于水沟边,主干约略茶杯口粗,枝条异常繁茂,显示出极其顽强的生命力。每年春天,它不仅开花最早,而且花朵密集,千朵万朵,竞相怒放,艳而不妖,独领风韵。花期也长,那些迟开的桃花全谢光了,它仍有零星的花朵坚守枝头。每一朵花都不虚开,碧绿的、毛茸茸的小桃缀满一树。每一颗小桃都不佯结,它们没有一颗掉落。

但是,到了五六月,别的桃子均已熟透,宛如少女的脸颊,绯红、明净,只要轻轻一掰,就能裂开,核归核,肉归肉,甘甜而清脆,而它却依然故我,浑身是毛,浑身幽青,酷似梅子。

有些大人路过时,经不起它的诱惑,毫无过渡,径直伸手拽下一枝,凑近眼前,摆着脑袋,左瞧右看,以为能找到一颗酡然的桃子,结果大失所望—随便摘下一颗,在衣襟上反复摩擦,许多茸毛黏于衣服,而桃子上仍有不少歪歪斜斜的茸毛,噘起嘴巴,使劲吹了吹,许多茸毛不肯离去;皱着眉头,啃它一口,硬邦邦,酸溜溜,吞也不是,啐也不是。

它也引来许多小孩。有时一天会来好几拨儿。他们站在树下,像几只麻雀,缩头缩脑,“叽叽喳喳”,不知是嫌弃桃子,还是有所顾虑,没有下手,散去了。没过多久,不知又从哪里冒出几个,在离桃树稍远的地方,指指划划,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他们分头行动,有的爬上桃树,有的用棍子打,有的用石子掷。整棵桃树都晃荡起来,桃子纷纷落入水沟,铺过沟面一层。他们收获无几,一哄而散。等到来年春天,水沟两旁长出许多桃苗,有的被人移植,大部分则留在那里胡乱生长。

有一年夏天,我去溪南村姑姑家。她家有棵大桃树。每个桃子都跟我拳头似的,尾部仿佛描了胭脂。她摘几个桃子给我,纯净无毛,亦白亦红,白里透红。我大吃起来,脆而不硬,软而不烂,甘甜无比。

于是,我萌生种它的念头。带回几粒桃核,埋在菜园里。

等过春天。等过夏天。等过秋天。始终不见它的动静。坌开一看—不见桃核,想必它们早已烂掉。

我疑惑地问二哥。他说:“这种桃核是不会发芽的。要种它,只能嫁接。”“怎么嫁接?”二哥笑了笑,说:“明年开春,我教你。”

翌年立春的一天,二哥去姑姑家剪回几条桃枝。当天傍晚,他和我来到厝旁腌制番薯叶的水池边。那里有一棵大拇指粗的小苦桃。应该是大苦桃的后裔。二哥把它锯掉,留下高约三寸的砧头。劈刀架在砧头上,右手握住刀柄,左手按于刀背,用力往下压去,切入砧头,轻轻地,左右摆动,刀口裂开一缝,抽出劈刀,削条刀口状的桃枝—接穗,带有两个芽苞。接穗切口朝下,轻轻插入砧头的裂缝,向外侧稍稍挪动,使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又用事先搅拌的赭土黏好。再捏一粒状的赭土,扣在接穗上端,轻轻捏一捏,似冠非冠,那接穗也活像小泥人。最后,用细泥盖住砧头,罩个无底破筥,以防禽畜糟蹋。这就是一棵桃树的嫁接过程,一种桃树和另一种桃树灵与肉结合的过程,远比用竹篮提着自家的母鸭到别人家里找公鸭交配来得复杂与神奇。当时,我真的无法想象,一个优良品种会通过如此神奇的方式传承、繁衍。

大约20天,接穗最初的芽就会从泥土里探出头来,微微的白,淡淡的红,水水的嫩,如同初生的婴儿—若能倾听它的动静,那一定是天底下最美妙的声音。

桃苗茁壮成长。第三年,桃树开花结子。那花朵,那桃子,与姑姑家的一模一样!

疏花疏果

「多余的花,只能结多余的果,该剪的,都要统统剪掉,冇什么可惜。」父亲一边说,一边「咔嚓—咔嚓」,熟练地疏过一棵又一棵。

枇杷是我见过的最喜欢开花结果的一种果树。我家的那片早钟6号枇杷,每年十月,每一棵都会如期绽放很多很多的花朵,结出很多很多的幼果。

枇杷花穗有如成熟的高粱。它含苞待放的时候,每一粒花蕾都裹着灰绿色的茸毛,好像怕冷的人戴着呢帽。花穗由一条总轴和十几二十条侧轴构成,不论总轴顶部,还是它的所有侧轴,全是花朵,一朵紧挨着一朵,一轴连着一轴,一层叠着一层。说它堆砌,有伤大雅;说它簇拥,又词不达意。在鲜花面前,再漂亮的语言,也会失色;再伶俐的口才,也会结舌。我不知该如何描述,只好求助于枯燥的数字。要想站在枇杷树下,不伤害花穗,就能数清一蓬有几条侧轴,有多少花朵,那是很难的。我做过这样的尝试。只好随机剪下一蓬花穗,一轴轴掐下来,一粒粒蕾掰开来,一朵朵花掰开来,逐一清点,终于心中有数:总共12层,33条侧轴,385朵花(花蕾)。如此之稠,真是不可思议。经过数天观察,我还发现花穗另外一些秘密:总轴顶部的小花最早绽放,侧轴的顶花次之,开放次序总是由外而内,规规矩矩,不争先,不恐后;旺树开花早,中庸树、弱树开花迟;顶芽抽生短的母枝开花早,反之则迟……

枇杷“多子多福”的观念根深蒂固。它从来都是开多少花,就结多少果,再小,再难看,也会高挂枝头,自然落果很少,坐果率极高。若不实行“计划生育”,疏去一些花,疏去一些果,最终肯定都是“小不点”。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收益势必低下。

枇杷园里,清风徐徐,幽香阵阵。初次参与疏花,我举着剪刀,面对一树花穗,好比老虎咬棕蓑,真不知如何下手。我拉下一蓬,左看右看,放了它,再拉下一蓬,审视一番,又放了它。回归枝头的花穗频频点头。

“多余的花,只能结多余的果,该剪的,都要统统剪掉,冇什么可惜。”父亲一边说,一边“咔嚓—咔嚓”,熟练地疏过一棵又一棵。

是的,该剪的,都要剪掉,无论它多么漂亮,多么清香。“咔嚓”,“咔嚓”,剪去花穗的上半部分,一蓬蓬落下。每一蓬花穗都是蜜蜂的最爱。蜜蜂追随到地上,久久不肯离去。

待到残花落尽,幼果长到蚕豆大的时候,再来一次疏穗—先掐去多余的果穗,再逐穗疏果—将病果、小果、畸形果一一疏去,只保留品相良好、大小相当、便于套袋的幼果—每穗三五粒就够了。

这样,才有可能结出高品质的枇杷。

那么,一个人身上是否也有多余的“花朵”,多余的“幼果”要疏呢?

奇异的埔李

忍不住了,伸手摘下一颗,咬它一口,伴随着一声脆响,留在你嘴里的,是一种红,玫瑰般的红,红红的肉,红红的汁,红红的甜,如梦,如幻。—若想洞察它的内心世界,那就斯文一些,先轻轻地咬一口,类似于强烈的接吻—再用双手,轻轻一掰,它便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核子给你,利索地给你,净尽地给你,不黏筋,不黏肉。那是它的心,一颗与众不同的芳心。

“嘉列树之蔚蔚兮,美弱枝之爰爰。既乃长条四布,密叶重阴。夕景回光,傍荫兰林。于是肃肃晨风,飘飘落英。潜实内结,丰采外盈。翠质朱变,形随运成。清角奏而微酸起,大宫动而和甘生。既变洽熟,五色有章,种别类分,或朱或黄。甘酸得适,美逾蜜房。浮彩点驳,赤者如丹,入口流溅,逸味难原。见之则心悦,含之则安神。”

这是《李赋》中的一部分,一千七百多年前西晋文学家傅玄对李的礼赞。

我一直记得,当李子还是青色的时候,就跑去李园,摘些回来,置于门枢,一声欸乃,便夹扁一颗,夹出一缕青涩味。夹扁的李子盛在碗里,撒入少许盐巴或白糖、蜂蜜,如果加些蒜瓣或姜末,抖动几下,再蘸酱油,味蕾就会快乐起舞。从未发生“桃肥,李冷,吃杨(梅)钉棺材板”这一谚语所说的,因李子性寒而损伤脾胃的事。

说到李,说到李子,总绕不过一个村庄—梧桐埔埕。

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我说它具有千年历史。能替我作证的,有那被井绳勒得发紫、勒出道道深痕的井口;有林氏族谱的记载:建于南宋丙午年。一条小路,一棵老树,一口古井,一座旧厝,一块残碣,均为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或关于一户人家,或关于一个宗族,或关于一座村庄。

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从西岸看过来,清澈的大樟溪,环绕而过,埔埕如同一只硕乳,袒露在铁券山下,袒露在大樟溪畔。似乎可做这般猜想:埔埕先祖某日驾一叶扁舟,溯着碧波荡漾的大樟溪,一路寻找风水宝地,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抛篙弃舟,筑梦巢于溪畔,揽涛声入怀中,繁衍生息,缔造文明。

这又是一个神秘的村庄。“埔埕十八巷,走来走去走不透。”不知多少人这样感叹。一条条清癯小巷,如同一曲曲元代小令。随便走进一条小巷,你都会感受到它的韵致、温馨与神秘,都会找到关于曲径通幽的最具体的诠释,关于深宅大院的最生动的解说。叮嘱自己,脚步轻些,再轻些,不要惊动这里的宁静与安详,听一听擦肩而过的那些陌生老人,像至亲一样和蔼的招呼声;听一听从榕树,从柿树,从樟树,从龙眼树,从青梅树,从一片片绿阴里,像小鸟一样飞出来的柴扉声;听一听从一口口古井边,像甘霖一样溅过来的吊水声……循着这些声音,或许会找到破译那里地老天荒的密码。叮嘱自己,步伐慢些,再慢些,读一读这个由鹅卵石垒成的世界,读一读成精的铺路石,读一读暗褐色的墙基,读一读爬满薜荔的巷壁,说不定能读出大樟溪的涟漪,能读出游鱼的絮语。叮嘱自己,眼睛睁大些,再睁大些,认一认每条相似的小巷,认一认每个拐弯的标志。那里什么都差不多—差不多的石头,差不多的砌法,差不多的古厝,差不多的构造,没有清晰的路标,只有笼统的门牌,初来乍到,迷路是必然的。即使去过几趟,也会像两眼昏花的依姆,一不小心,抽乱绩里的绩,半天也理不出头绪来。不过,没关系,即使你不好意思开口,只要有人见你踌躇,就会热情地给你指点迷津,说从这里过去,可到某某地方,榕树下、草堂前、莲塘墘;或者说从这里过去,就是某某大厝,井兜厝、旗杆厝、宜良厝。你不无感激地点点头,道谢而去。可你明明遵照人家的指向,走着,走着,却又莫名其妙地狐疑起来,仿佛掉进陆游的《钗头凤》:错,错,错!索性将错就错,继续走下去,庭院如鳞,巷陌似网,百转千回,哦,又从《钗头凤》里摸索出来:莫,莫,莫!

但在埔埕,最为神秘者莫过于李子、李咸。与其说埔埕是鹅卵石垒成的,不如说是李子、李咸堆成的;与其说它是一个村庄,不如说它是一座城堡,是一座迷宫,是一粒大李咸。无论它的纹理如何繁密,如何难以破译,只要轻轻摊开,细细品味,慢慢琢磨,就会走近它的心灵,找到它的内核。

六岁那年,我得知埔埕是父亲的老家。那里有他的生母,有他的兄弟,有很多好吃的李子,很多好吃的李咸……于是,我对这个陌生的村庄,油然而生敬意与兴趣。

李子成熟时,父亲独自去一趟埔埕,背回一祈袋李子。果真名不虚传。埔埕李子比本村的好吃多了。我一而再,再而三,连吃十几颗,仍不过瘾。即使古碌城那棵被我做过记号—在枝丫上夹一块小石头,年年吃的那棵李子也要俯首称臣。

翌年,大约是1970年2月,爷爷带我去埔埕。我好高兴,像小兔子一样奔跑着,把爷爷远远地甩在后面。他追了许久,才把我拽住。他向我噘了噘嘴,示意我爬上他的背,“扛肩膀”—让我一路骑去。

我们都叫父亲的生母为奶奶。

一脸灿烂的奶奶迎出来,跟爷爷打个招呼之后,便走过来,抚摸我的头,叫唤:“囝啊囝,命啊命。”她的一言一行,都让我沐浴在阳光一般的亲切里。

奶奶转身踏上木梯,用衣襟兜下许多李咸。爷爷客气,只吃一粒。剩下的全归我。那清清的甜,微微的酸,淡淡的咸,韵味绵长,吃到最后一粒,核子衔在嘴里,反复咀嚼,舍不得啐掉。

返回时,奶奶兜着衣襟,点着三寸金莲,又喊,又追。她追过几条巷弄,才追上我。她直喘粗气,左手捽着衣襟,右手抔出带有体温的李咸,塞满我的口袋。走起路来,口袋晃荡着。只好用手托一托,时而托托衣袋,时而托托裤袋。走出好远,还听见从转弯处踅来的嘱咐:“囝啊囝,慢慢走哩!返厝乖乖哟!两天再来哦!”那一刻,奶奶那双青筋暴突,因患风湿性关节炎,指头弯曲变形的手,连同她的亲切呼唤,全都刻入我的记忆硬盘。

早在3000年前,李已在中国繁衍。至于它从何处来,我国是否也有过亨利·大卫·梭罗在他的《野果》里所写的那种野生李子,我无从考证。

《尔雅翼》记载:李是树木中能结很多果实的一种,故“李”字从木、从子。由此,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能结很多果实的树木很多,为什么唯独李称木子呢?《素问》替我作了如此解释:李味酸,属肝,为东方之果,而李在五果中属木,故称木子。虽然牵强,也算一说。

至于埔埕的李栽于何时,有如李花授粉,充满神秘。曾有一位县长带领一班人,住村入户,持续一周,遍访李农。许多李农一脸茫然,沉思半晌,只说出类似传奇故事开头的那句老话:很久很久以前……

这次调查级别之高,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对象之多,是空前的。从民间到史料,找来找去,最终也没找到永泰历史上最早的那棵李树的丝毫根须,最有价值的发现,大抵是记载于《永福县志》中的这几个字:“嘉靖三十七年,李树生桃。”

据此推定,李扎根于此至少在452年前,而且那时的李已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否则,这样的“小事”怎么可能写入县志“大事记”?

桃、熟、李、丰这四个字,被刻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嵩口的下坂厝(建于公元1792年)的祝寿围屏。姑且不说那12扇围屏何等精美。它所折射出来的信息更是弥足珍贵—古老的李,早已演绎为一种具有深刻寓意的文化符号,表达人们心中的美好期盼。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随着李子、李咸的出名,埔埕声名远播。谁不知埔埕?谁不知埔埕李?谁不知埔李?埔埕,埔埕李,埔李,成了福州的代名词,永福的代名词,永泰的代名词。更遥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吧。比如清朝,三百多年前,就有海外同胞来函定购李咸。函件只要写上“中国埔埕”这四字,即可溯着大樟溪,找到李咸的根脉。

我一直欣赏古乐府《鸡鸣》那首诗开头的几句:“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李与桃像患难与共的兄弟,更像志同道合的情侣。

真正与李树心心相印的,似乎只有苦桃。苦桃是极平凡的,桃子也不讨人喜欢。直到秋末,叶子尽落,却不见它成熟,试啃一口,苦涩姑且不说,说不定你的嘴唇还会黏着许多毛呢,让人想起一句不甚高雅的歇后语:饿狗扑棕蓑—满嘴都是毛。

不过,苦桃是好样的。它能以母性的姿态,甘做无名的砧木,让嫁接的劈刀,劈开自己处女般的肌体,忍着剧痛,笑纳李的接穗,使自己的灵与肉和李合二为一。

在这里,嫁接是最称职的红娘。选择接穗也是考究的。选母本树,只选正处于青壮年的李树,品种纯正的李树,连续三五年丰产的李树,像选贤任能,既要看体格,看品德,又要看公论,看现实表现。再选择树冠外围中上部当年生的枝条,作为接穗。这种枝条充分吸收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发育良好,嫁接之后,发芽猛,生长快。

精选的接穗与砧木的交媾,出现的必是奇迹:坐果年限大大缩短,不再是常言所道的“桃三李四橄榄七”;连年高产,就像农谚所描述的“桃接李,生到死”;品质优良,就像《群芳谱》所论证的那样:“桃树接李枝,则红而甘。”

卓越的品质需要恒久的坚持。“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读过《晏子春秋》的人可能不多,但许多人对这句名言耳熟能详。橘如此,李亦如此。

同类推荐
  • 海瑞官场笔记

    海瑞官场笔记

    嘉靖三十二年(1553),高考落榜的海瑞来到福建南平县担任教育局局长,从此步入仕途。初入官场,海瑞一没钱,二没人脉,三没背景,四没资源,甚至连张文凭都没有,但就是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年轻人,短短五年时间名扬天下,成了威名显赫的海青天。嘉靖在位时,他荣升国家财政司长;嘉靖驾崩后,海瑞深得隆庆皇帝的信任,仕途再次攀上高峰。本书讲述海瑞当官初期,从一个没钱、没人脉、没背景、没资源、一穷二白的高考落榜生,到深得百姓喜爱、皇帝信任、官运亨通的“海青天”的人生经历。其正直的个人操守,不卑躬屈膝、不献媚逢迎的做官姿态深得世人称赞,亦成为历代公务员学习和效仿的榜样!然而,再正直的个人操守,若没有圆润的技巧和智慧,终究无法在当今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正如毛泽东说:“如果真出了海瑞,我也受不了!”《海瑞官场笔记》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海瑞:他刚直不阿的方形性格下,其实隐藏着诸多圆润的技巧和智慧。只是我们一味地放大他的“正直”,忽略了正直背后的“圆润”,本书将第一次剥开近五百年来一直被误读的海瑞——方形性格下的圆形智慧。【本书出版方只授权部分章节供您免费阅读,请购买正版实体书阅读全部内容】
  • 纳尼亚传奇全集(英文原版)

    纳尼亚传奇全集(英文原版)

    “最伟大的牛津人”、一代宗师刘易斯写给孩子们的奇幻经典。《纳尼亚传奇全集(英文原版)》集神话、童话和传奇为一体,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纳尼亚传奇全集(英文原版)》在英美世界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儿童读物,也被一些批评家、出版商和教育界人士公认为20世纪最佳儿童图书之一。本套装为全英文原版,同时配以全书朗读文件,使读者在享受精彩故事的同时,也能提升英文阅读水平。
  • 畸形爱恋

    畸形爱恋

    每当心理诊所业务空闲的时候,丛昌岷就会赶紧从他的案例档案袋中拿出心理咨询的资料,开始记他的临床日记。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太过于空闲,他会显出疲乏,厌烦的样子;要不然就一下子变得故意讨人喜欢,富于幽默和有魅力的样子。只是在他记日记的时候,才会显示出少有的安静模样。这天下午,当我兴致勃勃走进他的办公室时,他正埋头专注在桌上的资料中,甚至没有觉察有人进屋。
  • 逍遥王爷野蛮妃

    逍遥王爷野蛮妃

    仗剑策马驰骋天下,宫装苏锦庭院深深,她偏偏爱上了吴国未来的帝王,她将顺从还是叛离命运的安排?她从未想到一向洒脱的自己有朝一日会爱上一个坐拥天下的手者。千秋山海之下,自己的爱情显得那般渺小。十年,无数个日夜的叠加,他为吴国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一个她希望看到的盛世,可是身边却没有了她的温度,没有了那娇俏美丽的笑颜。其实她并没有错,只是一切到来得太晚,江湖女子与皇室王子,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她只是在错的时问遇到了对的人,一切不过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纠缠,不甘放弃却又无力反抗。可叹,她生于一个如此不安的年岁;可悲,他偏偏爱上了那个最不该爱的人。
  • 丰情惠韵

    丰情惠韵

    《丰情惠韵》直接以上虞人、上虞发生的事作为小说素材。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除了古城丰惠,还有丁宅、岭南、百官、盖北、章镇等上虞各乡镇(街道)。小说还详细展现了上虞的风土人情、历史演变、自然风光等,是对上虞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来备感亲切。
热门推荐
  • 追云搏电录系列:天骄如梦令

    追云搏电录系列:天骄如梦令

    本文由花雨授权打铁铺的小学徒于梵。生得丰神俊逸,心地纯正,更是资质专佳的练武奇才。他奉令进打造好的“夺魂钉”去客人府上、却被九大凶人“鬼斧神鞭”的小妾夏苹哀求,要于梵带她逃走。于梵一看美人那楚楚可怜的神情不忍拒绝,带她逃出魔府凶宅,却从此落入了被不断追杀的厄运之中……
  •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得失莫叹,随遇而安;忍辱为上,慈悲为怀;佛家的智慧与幽默;欲变其世,先变其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等。
  • 林奇的虚拟世界大冒险

    林奇的虚拟世界大冒险

    我用律令震慑不怀好意的小人。我用流星爆毁灭攻击我的敌人。我用虹光法球守护爱我的女人。我用异界之门弘扬的我的威名。你问我何为这么吊,因为我是一名法师,还开着金手指。
  • 卿本沃若

    卿本沃若

    如果上苍,能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一定要找到你,第一眼相见就爱你入骨,为你付出我的一切一切,哪怕你恨我如斯,我也至死不渝。因为,我爱你。日双更11.55am4.55pm
  • 帝尊神魔

    帝尊神魔

    谨以我手中之剑,碎山河,战神魔。诸天十地我为至尊。、、、、、、、、、、、、、、、以重生之废躯,逆势崛起。看我云洛如何再登巅峰,凌天下。
  • 创世神猿

    创世神猿

    赶超中版的《西游记》盖过美版的《阿凡达》,以超凡的逻辑铸就超完美的剧集,以超级的工笔刻画形形色色的人际,揭开尘封,道破人源仙根。这是一部史诗级的作品,内容不乏浪漫的爱情,王朝的颠覆,权势的争斗,神宗魔祖的降世。且看“挥戈破阵猿崛起,英雄豪情百炼金”。
  • 绝色毒妃嫁给傻王爷

    绝色毒妃嫁给傻王爷

    楼七妹是个出了名的白痴,在嫁给傻子王爷的当天服毒自杀。黑道少女顾小薇跑路太快遂楼而亡,重生到白痴楼七妹身上。天下大乱,傻王服毒假死,跟四王爷起兵造反。楼七妹为了替自己傻子相公报仇进入军营却不知道自己的傻王就在她身边…。
  • 圣灵圣神

    圣灵圣神

    天再高,我欲擎苍奈我何!地再厚,斗转星移依然旧!弱肉强食,强者为尊,弱者为蚁,适者生存!
  • 管教:决定孩子一辈子的事

    管教:决定孩子一辈子的事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养育孩子既不能粗暴压制,也不能溺爱纵容,而要给予正向合理的管教。"开智书坊"创始人成墨初的又一场管教艺术课,以66个教育关键点、约200个管教实例,从儿童心理知识、儿童教育知识等方面教会父母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以激励的方法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需要,做孩子最信任的朋友……让孩子成为健康自信的孩子,使父母成为快乐幸福的父母!一次沟通与训诲的激情碰撞!一部年轻父母们的管教艺术宝典!
  • 盛门名姝

    盛门名姝

    她重生,一步之遥,便是最最美好的现代;她挣扎,盛世豪门,因她而兴还是如往而灭?她步步为营,不愿影响未来,更不愿湮灭于乱世。一个历史夹缝中的名门贵女,怎样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新文上传,求亲们的推荐、点击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