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81100000002

第2章 羊脂玉(2)

七妮就在他家住下了,除了做点家务,还搞刺绣。她不愿让人白养着。在这期间,七妮在晚间偷着去过何家桥,看望小何师傅的老娘。何师傅的娘就是这时候哭瞎了眼的。七妮可怜她,不断送些东西,可到底没敢搬来同住。如果小何师傅在,她敢去,并不怕人议论。可是小何师傅不在,假使搬过去,他万一真的回不来了呢?一辈子守活寡?她还不大甘心。七妮虽然多情,却并不缺少主见。

一年下来,眼看小何师傅杳如黄鹤,俞时周老汉才开了口,想让七妮嫁给他儿子俞二狗。并且说,如果小何师傅有一天回来,决不拦她,还让她和小何师傅成亲。这话入情入理,而且人家有收养之恩,七妮不好说什么了,犹豫几天,终于嫁了二狗。她怕以后变卦,空口无凭,在成亲头一天,向俞时周老汉要了字据,在身上带着。

七妮并不喜欢二狗,但她又不想离开小镇,总以为小何师傅还会回来。她打定主意,只要他回来,就和二狗散伙。

这年冬天,何师傅真的回来了,背来一包袱骨头,老爹饿死在关外了。这一年间,他历尽千辛万苦,寻踪问迹,四处查访,虽然背回来的是一堆白骨,总算尽了孝心。然而阴差阳错,他自己的事儿却耽误了。七妮嫁了人,几乎使他痛不欲生。

七妮比他还要痛苦。何师傅回来,她本来是要按字据离开俞家的,但此刻又下不了这个狠心了。俞时周老汉已经死去,二狗怪可怜的。他夜间伏在床前长跪不起,求七妮不要离开他。七妮的心软了。她愣坐了半夜,长叹一声,取出字据,在灯下烧了。

七妮和街北的姬寡妇要好,就劝说姬寡妇嫁给何师傅。事到如今,小何师傅还能说什么呢?一切都晚了。他踌躇多天,终于同意了。他想借此转移自己的情思,把七妮忘掉。他并不埋怨七妮,怪得着人家吗?

但姬寡妇不同意。她知道自己有肺病,活不长,不愿拖累他。她告诉七妮,他愿意来就让他来,不会拒绝他。就是不愿正式成亲。于是,何师傅就和姬寡妇半明半暗地好了几年。姬寡妇果然不长寿;到底死了。这才是靠山山倒,靠河河干!何师傅更是加倍伤心,人一生,到底该有多少磨难呢?他孑然一身,要多清苦有多清苦。

何师傅本来下决心要把七妮忘掉的,可是,忘得掉吗?姬寡妇一死,他想得更厉害。那一双亮晶晶的大眼,那两片红润而濡湿的唇,那一闪一闪的细腰,老在面前晃动。其实,七妮也没有忘记他。当年送她的那块玉锁,一直贴胸挂着。每天晚上,她都以为睡在身边的是小何师傅,可是伸手一摸,是五大三粗的二狗,正睡得鼻息如雷。

刚解放那二年,何师傅在街上卖蒸馍,七妮便抱个孩子常去。两人见面,心里都有些酸楚。何师傅拿个蒸馍递给孩子:“吃吧,吃完了大爷还给!”七妮扭过脸去就抹泪。她看到,何‘师傅肩上一块补丁,针脚有二指宽,缝得不像个样子。男人家没女人伺候怎么行呢!她一直在悄悄地打主意。终于有一天,她叫俞二狗认他做了师傅。二狗百无一能,整日瞎转悠,这下找到了吃饭的门道,蛮高兴。

其实呢,七妮有七妮的打算。何师傅心里明白。

何师傅收二狗做了徒弟,不久以后,老娘去世了。何家桥一无牵挂,他就搬到二狗家吃住。这也是七妮的主意。俞二狗夫妻住东屋,何师傅住上房,那是原先俞时周住的地方。上房同时兼做蒸馍的作坊,生意也比先前大了。

这时,石碾子巷的人开始说些闲话,有人当面奚落:“哟!何师傅,你现在有人疼了!”何师傅脸一红,低下头就走。回到小院,心里仍乱得很,多少天闷闷不乐。他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在这里住下去。何师傅忐忑了多天,有一天晚上悄悄对七妮说:“我还回何家桥吧!”

七妮沉住脸,盯着他说:“你别听那些人的!各家的日子各家过,关他们什么事!这个小院是我的,我当家!”

“那……二狗兄弟?……”

“没事。你尽管放心。”

的确没事。有时大白天在街上卖蒸馍,二狗说:“师傅,我一人看摊子就行了,你回家去吧!”他怕师傅累着。

何师傅眼皮跳了一下,忙咳嗽一声,回道:“中,我回去喝口水。别算错了账!”

二狗提提裤子:“放心吧,师傅!”

何师傅倒背手,很不放心的样子,走了。走到石碾跟前,还回头看了一眼,这才向小巷深处走去。

何师傅一去半晌不回,俞二狗也不怀疑什么。有人扯扯他的衣服,朝巷口那儿一努嘴:“当心七妮让人拐跑了!”

“放屁!”二狗一提裤带,回头骂起来。他不信七妮会跟人走。他磕过头,七妮也许过愿的,把字据都烧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七妮不会走。他心里有数。

家里多了个何师傅,他觉得自己像在胳肢窝里过日子,有了依靠。何师傅是混过世面的,有心眼,有技术,二狗佩服他,也感激他。家里有了卖蒸馍的生意,能养家糊口,石碾子巷没人瞧不起他了。他日子过得挺舒心。

七妮却遇到了麻烦。石碾子巷不少人认为这个女人下贱,只要有东西,谁都能搞到手。于是不断有人做好梦。有的当面撩拨,嬉皮笑脸;有的暗使功夫,死气白赖,结果都碰了壁。有一次卖狗肉的杨二趁傍晚没人时,给七妮送去一条狗腿。他前脚走,七妮后脚到了他家,把狗腿交给他女人,说:“杨二嫂,杨二哥送我一条狗腿,俺家没人爱吃,还给你吧!”说完就走,声色不露,那女人气得一蹦半尺高,和杨二大闹了一场。石碾子巷的人围了一片。打那,再没人打七妮的主意。

一九六。年春天,小镇上新调来一个公社书记,是个女的,姓夏,就是当年白半县家的那个侍女秋菊。她参加革命后到过许多地方,还没有忘了这个小镇。她来镇上不久,就去石碾子巷看望了七妮。七妮抱住她大哭了一场,秋菊也伤感。七妮哭着哭着又笑了,这才想起让座、泡茶,又叙了半天家常。

不一会儿,何师傅回来了。大家原都极熟的,见了面很亲热。何师傅讪讪的,有些不好意思。秋菊书记倒没有说啥,只开玩笑说:“何师傅,你这么在家待着,不把烧菜的手艺也丢了吗?”七妮忙接过去说:“谁说不是呢,那就烦你给找个事儿做做吧!”秋菊用指头一捺七妮的额头:“死丫头,你倒会钻空子!”说着,几个人都笑起来。

恰在这时,俞二狗用土车子推着蒸馍囤进了门。现在只他自己招呼生意了。困难时期,生意冷得很,而且白面蒸馍也变成花卷了。刚才在街上,二狗就听说新来的书记看望他家七妮去了,高兴得蒸馍没卖完就往家跑,见了秋菊书记,二话没说,摸出两个蒸馍递上去:“你吃!”秋菊书记忙推辞了,笑着说:“也是个老实人!”仅半天时间,她已经知道了这一家的特殊关系。至于何师傅和七妮的情分,早在自家大院时就知道。七妮什么也没有瞒过她。

秋菊上任,忙着组织恢复生产,没黑没夜,没顾上再来看七妮。半年以后,恰逢公社炊事员退休,秋菊提议,让何师傅顶了他的角色。何师傅从此又回到了这个大院。一九六四年,二狗也让他带进了公社食堂,做下手。二狗成了工作人,街上有人眼红:“熊样!”二狗摸摸脖梗儿,笑了:“嘿嘿,沾师傅的光。”

何师傅当了公社掌勺的,大家并不认为是秋菊书记安插亲朋。没那回事儿!何师傅这一手技术,城北半个县没人能比,人家大小场面都见识过,要样儿的席面都会摆弄。什么金凤求凰、二龙戏珠、九牛二虎、瑶池七仙、鸳鸯戏水,什么二十八星宿、七十二变化、一百单八将(样),多啦!至于一般炒炒煎煎,更不在话下。诸般菜肴,色、香、味、形俱佳,同行不服气不行。

他又是出奇地干净,仍是不吸烟,炒菜时话也不说。这一点,又讨工作人员喜欢。

何师傅还是个勤快人。在这个小镇上,粮管所、医院、供销社、机械厂,都有食堂,但都不如公社食堂难办。上级干部来了,大小队干部开会,都要吃饭。加上公社本身的干部下乡,来去没个钟点,一天要开八九次饭。何师傅不厌其烦。有时公社干部下去解决问题,半夜三更才回来。他便让二狗去歇息,自己等着,一晚上到大门口接几次。一旦听到铃声响,赶紧回厨屋张罗。何师傅懂得每个公社干部的铃声。等下队干部把自行车送回宿舍,洗一把脸,来到食堂,一碗热腾腾的羊肉面,鸡蛋汤什么的,已经放到锅台上了:“喝吧!”保你满意。等干部吃罢饭,他洗涮干净,一应炊具放到固定的地点,才上床睡觉。

这么一天天下来,真够累的。秋菊书记常叮咛:“何师傅,当心身体哇!”

“没事。”

通常情况下,何师傅都是让二狗回家去住。每天晚上,由他留守食堂。但每月里头,也有一两天例外。

吃晚饭时,他查查干部都在,料定晚上没事,便解下白围裙,抖一抖干净,安排说:“二狗,今晚你睡这里吧,我有点累,回家歇一夜。”

二狗忙说:“中!师傅你走吧,孩子们都想你呢!”

这是实话。

解放后不搞计划生育。七妮先后生过七个孩子,五男二女,太多了。何师傅都很疼爱他们。依二狗的主意,孩子长大了,都叫他们卖蒸馍。他认定这是个赚钱的买卖。但何师傅不同意,他和七妮商定,都叫孩子们上学。何师傅没什么亲人,每月的工资除去零花钱,也和二狗一样,都交给七妮安排,给孩子们吃饭、穿衣、拿学费。三个大孩子,两个考上了大学,一个考上了中专,如今都在外地工作。家里还有四个孩子。何师傅每次回家,总要为孩子们捎些花生、糖果之类。有时拐个弯,到商店里买些铅笔、橡皮、簿本。孩子们都喜欢这个何大爷。孩子们想他,他也想孩子们。

当然,何师傅也想七妮。到家以后,逗一阵孩子,等他们都睡了,便泡一杯浓茶,坐在小板凳上,看七妮做针线。

七妮的手特别巧,插花描云,飞针走线,能叫人看呆。平日里,何师傅、二狗和孩子们,都穿得干干净净的。晚上做针线时,冷不丁从黑暗飞来一只蛾子,在灯影里乱扑腾。何师傅伸手要捉,七妮一笑挡开,从线筐里取一根绣花针,离有半尺远,甩过去一下,一钉一个准,一晚上能钉十来只。这一手本领,还是当年跟白老太太当丫环时练的。那时没多少事干,看猫儿打架,甩绣花针钉蛾子,玩儿。

每逢这时,何师傅便手捧杯子,呷一口茶,眯眯地笑着,眼睛不离七妮的身子。七妮生了那么多孩子,腰身还是那样苗条,丰满。眼睛还是亮晶晶的,在灯光下,愈显得秋水汪波、眸光粼粼。有何师傅坐在对面,七妮的神采更是楚楚动人。

二狗在家时,她决没有这样的欢悦,但也决不冷慢他。她也疼二狗,那是尽妻子的义务,或者尽姐姐的职责,其间含着几分怜悯。只有何师傅在家时,她才觉得情丝缕缕,自己真正成了一个女人。七妮上了岁数,再不像年轻时那样感情直露了,而是变得深沉、含蓄了。她和何师傅坐在灯下,常常寻不着适当的话题儿,只是温情脉脉,偶尔借捋顺头发的当儿,抬头抿嘴一笑,其意尽在不言中,什么都有了。这样的时刻,似乎比那个少男少女的时代,还叫人忘情、陶醉。

可是,他们毕竟一年一年地老了。何师傅一味地发胖。七妮眼角已有了鱼尾纹,乌黑的头发上,不断长出几根白丝,这使他们怅然。邻居中细心的女人发现,何师傅每次回家以后,第二天,七妮头上的白发便会减少,以至消失。她们说,那是七妮老来俏,自己拔的。还有人断言说,是何师傅不愿意她老,帮着拔的!谁见来?

谁也没见,谁也不去追究这种闲事。只有小镇上的治保主任刘大孩,不断去找何师傅的麻烦。何师傅每回家住一个晚上,刘大孩便捏个皱皱巴巴的字条,到公社住处,趁没人的时候,展给何师傅看:“何师傅,看到吗?人民来信!反映你和七妮有作风问题呢!”

何师傅不识字,脸一红,说:“胡扯!没影儿的事!”

刘大孩一把拉住何师傅:“不承认?好!咱去找秋菊书记!”

何师傅脸更红了,挣开手,尴尬着脸说:“又想喝酒了不是?家伙!来来,床底下有酒你拿出来,我去炒两个菜,行了吧?”说着,赶紧脱身去了。

刘大孩独自在屋里捂住嘴,“扑哧”笑了。他是故意耍他,并不打算真要何师傅难堪。事实上,他也确实不掌握什么实据。那张字条,是他自己乱画的,反正何师傅不识字。

不用说,他白骗了一顿酒吃。

以后,刘大孩只要一犯了酒瘾,便又捏个皱皱巴巴的字条找上门来:“看!人民来信。你咋又和七妮……”何师傅仍是脸一红,赶紧置办酒莱。当然有时候刘大孩自己也提酒来,让何师傅凑个菜两个人慢慢喝。

其实,石碾子巷那个小院的秘密,公社干部全都知道。但不知为什么,他们谁也没过问过,装糊涂。世上的事也太复杂,有时候,难得糊涂。

早些年,何师傅要了七妮一个儿子,叫小明,改俞姓为何姓,也算有了后。何师傅还有个老思想,小明是七妮的第五个孩子,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去年春天,何师傅退休,让他接了班。

俞二狗挺满意。他自己不愿意退休。他说还能干几年。

何师傅和七妮的关系,一直瞒了他几十年,竟毫无觉察。这有点不大可信。所以石碾子巷也有人说,俞二狗其实早就知道。他是装聋作哑,有意成全他们。他知道七妮爱的是何师傅。再说,七妮虽说不爱他,却非常疼他。何师傅也没有亏待他,一辈子像个老长工似的,挣的钱都给他家养孩子了。三年困难,十年动乱,日子那样窘迫,不仅度过来了,而且供养孩子们都上了学。他家的孩子都像七妮一样,个个聪明。一个家庭就出了两个大学生,一个中专生,三个高中毕业生,最小的闺女(酷似七妮),也正在读高一,前途不可限量。这在石碾子巷,可以说拔了顶尖。凭二狗的能耐,他还想什么呢?该知足了。他和何师傅、七妮是风雨同舟。这是一个相依相存的家庭。

这么说,俞二狗并不憨,大智若愚呢。小镇上的人说:“这家伙是个‘憨老刁!”’

同类推荐
  • 最后一次相信爱情

    最后一次相信爱情

    浮城属于亚热带,比南京城更靠近赤道,原以为夏天更炎热难当的,没想到跟胡侃住下来以后,才知道这里的夏天居然比南京城要凉快得多。虽然这里的烈日同样毒辣无比,但生活在这里的人完全感觉不到南京城那种令人窒息的闷热。这里每一日几乎都是凉风习习的,尤其是傍晚以后。如果走在海边,那悠然的海风更会把你吹到天国去,让你不得不对这浮城产生出一种缠绵的爱意。
  • 路上的涔水镇

    路上的涔水镇

    小说由3个故事构成:下岗女工的离婚案情、“我”与丈夫的中年婚姻、梁裁缝的爱情故事。在不同时空的婚恋故事对比中,“我”看到了梁裁缝的感情闪光,这来自故乡的滋养,也映衬出了城市中产阶级婚姻的虚伪、冷漠与隔膜。
  • 脸书杀死我

    脸书杀死我

    《脸书杀死我》,一部法国人网络生活的诙谐画卷,法国最畅销的小说!《脸书杀死我》风趣而且引人深思。
  • 就这么不靠谱地活着

    就这么不靠谱地活着

    人不靠谱一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不靠谱,基本没有什么靠谱的时候。富家千金周同同爱上了无业游民小屠,而小屠深爱的女孩阿然却满脑子都是狂热的电影梦。在阿然的怂恿下,小屠利用同同对自己的感情骗到一笔投资,并纠集了一群乌合之众准备拍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电影。从编故事到筹备工作再到正式开始拍摄,大家从玩世不恭的瞎掺和渐渐变得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小屠无法自拔地卷入了与两个女孩纠缠不休的感情漩涡中,而他身边的朋友们也在经历着各种大起大落的人生悲喜剧。当闹剧般的电影摄制过程进入尾声时,等待他们的却是更加残酷的现实……
  • 樱桃

    樱桃

    电影《樱桃》是旅日导演张加贝与近年来凭精湛演技赢得绝佳口碑的实力派演员苗圃的二度牵手之作。该影片采用纪实主义手法将其搬上银幕,由著名编剧鲍十撰写剧本,讲述了大山深处一个智障母亲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很多媒体被苗圃所扮演的母亲所感动,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不断落泪,并且表示,这是一部可以堪比《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影片,非常值得推荐给一些80、90后的新人类看。
热门推荐
  • 做人的智慧与禁忌

    做人的智慧与禁忌

    在任何时候,做人有智慧和做人犯禁忌带来的结果都有着天壤之别:用智慧的方式做人,领导会器重你,下属会拥戴你,朋友会喜欢你,异性会青睐你,客户会信赖你,而你也会迅速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做人触犯禁忌,领导会忽视你,下属会反对你,朋友会讨厌你,异性会抛弃你,客户会怀疑你,而你也是辛苦一场后才发现徒劳无功。《做人的智慧与禁忌》就是要告诉你,如何远离那些做人的禁忌,用正确的方法获得更大的成功。《做人的智慧与禁忌》由廖康强编著。
  • 做人三敢——敢做,敢想,敢成败

    做人三敢——敢做,敢想,敢成败

    世界上许多伟大的成功者都属于那些敢想、敢做、敢成败的人,而那些所谓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人却因瞻前顾后,不知取舍而终无所获。我们常听说,天才、运气、机会、智慧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但更多的人失败是因为有三件事没有做到位,即:缺乏敢想的勇气,缺少敢做的能力,没有敢成败的决心。
  • 咏天

    咏天

    大世,天才多如狗,则凡世大乱。盛世,神王满地走,则修世祸起。灭乱神,屠邪魔,镇压九天。反天意,只为追寻天背后的秘密。
  • 千金方

    千金方

    《千金方》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又称《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22卷。明代后有按《道藏》经义析为93卷者,内容同。唐代孙思邈约撰于652年。是感于当时的方药本草部秩浩繁,仓卒间求检不易,乃博采群经,删繁去复,并结合个人经验而撰成。卷1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2~4妇科病;卷5儿科病;卷6七窍病;卷7~10诸风、脚气、伤寒;卷11~20系按脏腑顺序排列的一些内科杂病;卷21消渴、淋闭等症;卷22疔肿痈疽。总计162门,合方论4500首。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自《内经》以后至唐初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
  • 诛天神主

    诛天神主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阮东亭,神界界最强神帝。在一次冲击神皇的道路上,惨遭十九位帝神围攻,被破灭元神。一丝神识飘落人间。轮回路,天行道;我并非神,神并非我;待来生,灭杀所有诛我者!但他又怎知现在的人间,已经到现代。一切的一切都让阮东亭感到新奇。直到有位老者来临......
  • 凌战天下

    凌战天下

    凌战天下,不是为喋血求魔,而是为证悟光明。一个普通却自认不凡的少年杜日笙,踏上修仙强袭之路,身边的众天才,只是他的衬托绿叶,称号“无上日君”,屹立仙林之巅,不过是命运的必然。可是,当他有遮天的力量,身逢绝世中的少年,该怎样利用他的力量,看透天地,悟得迷茫中的一点清醒。当你立在天地最顶上,你再抬头,还能看到什么?
  • 刀林舞剑

    刀林舞剑

    仲夏清晨,迎着地平线升起的太阳,两辆马车飞驰在通往龙城的官道上。前辆马车的车沿儿坐着一位中年男子,面色凝重,熟练驾车前行,不时回头查看车厢动静,这赶车之人便是鲜于帅府的总管家——安林!此次奉鲜于庭元帅之命,寻回私逃南下的三公子——鲜于煜,正返回元帅府的途中。
  •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茫茫乱世,英雄逐鹿。纷纷义族,几易其主。在名将如星河般的隋末唐初,为什么他能历事三朝,出将入相,屡经变故屹立不倒,最终成就不朽事功?
  • 秦时雨

    秦时雨

    武周式弱,群雄并起,逐鹿天下,乱世降临。诸子百家,争斗不休,一个稚嫩的少年如何在纷乱的世间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
  • 祛病完全手册

    祛病完全手册

    本书根据人们的常见怯病心理编写而成。内容包括“病由心生,为自己筑造心灵健康盾牌”、“健康一生,穿越病急乱投医的沼泽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