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82600000020

第20章 五星红旗感召着国外藏胞(1)

在中尼边境,许多尼泊尔背夫终年盘行在山路上,每人负重在40公斤左右,货物用绳子捆住,背在脊背上,以经营小额贸易为生。老弱的边民则每天过境到中国,通过背负从尼泊尔到中国的登山组织或是游客的行李物品来赚取劳务费。

绵延的群山、郁郁葱葱的林海和远处皑皑的雪山,不禁让人们遥想起两千多年前佛教东传的坎坷之路,释迦牟尼的弟子们,背负佛经,从这里跨过喜马拉雅山,越过青藏高原,进入中国腹地进行佛法传播。而在中尼之间起着枢纽作用,承接着中尼友谊与文明传承的,就是雪山下的这座横跨中国和尼泊尔的友谊桥。

远眺阿妈啦国旗

该桥于1964年建成,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桥宽8米左右,长约40米。桥身两侧筑有低矮栏杆,在奔腾的河水和密林掩映下,显得更加庄重大方。在中方桥头的一侧建有友谊室和八角亭,亭旁草坝中央,建有一男童乘骑白象的石雕,形态生动,逼真可爱。

它以桥中间为界,越过了红线,就算出国境了。

东边为中国的领土,用中尼两种文字写着友谊桥三个字,一侧修有威严的国门,身着军装的威武军人站岗把守。桥西为尼泊尔的领土,仅有一个非常简陋的木头房屋。从尼方向过来的人大都趿着拖鞋,男人穿着里长外短,女人则穿颜色鲜艳的纱丽,多为前来省亲、购物。而从中方过去的,则大部分是旅游团队。强烈的对比折射出两国经济实力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悬殊差异,同时也成了尼泊尔人向往樟木的一个实实在在的理由。

大凡来樟木口岸谈生意的尼泊尔商人,都有一个小小的心愿,一是想看看大桥上矗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二是再想远远望一眼对面山坡上阿妈啦院子上空飘扬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国富则民强,国衰则民弱。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大经验。

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尼泊尔人,都希望自己的祖国腾飞发展,都希望自己的祖国国泰民安;都有着对国家的自豪感,也有着对国家的深深牵挂。在尼泊尔人眼中,强大的中国之所以有如此快的发展,是因为像次仁曲珍等这样的许多中华儿女,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并把祖国的发展和崛起视为自己最大的快乐、生活的最大动力。

只上了两年学就辍学的罗布支书,他前些年在尼泊尔首都和巴尔比斯小镇上做过生意,一度和尼泊尔人交往,最让他感到自豪的一点就是,中国人到了尼泊尔旅游或者做生意都会受到格外的尊重。为什么呢?无外乎有两种原因。第一是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在世界上也是一个强国;第二就是自己是樟木帮村人,好多尼泊尔人都知道帮村有位受尊敬的国旗阿妈啦。

常年在樟木镇做工或是做生意的尼泊尔边民中,有好多人向阿妈啦问道:“老妈妈,你升国旗为了什么呀?难道为了升官发财,看起来也不像呀?究竟为了什么?把我们也弄晕乎了!”阿妈啦是这样回答的,是谁让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毛主席,是共产党。升旗就是为了感谢党!好啦!说多了你们也不懂。弄得几位尼泊尔边民回家后,百思不得其解,一晚上都睡不着觉。只有私下窃窃私语,中国那边发展如此之快,原来是他们对共产党的忠贞,对自己国家有着高度的认同感,连一位阿妈啦都如此执著,更不用说广大中国人了……五十余岁的扎西班单在热索桥中国边境定居了三十多年,目睹了这儿边贸发展的点滴。刚来的时候,两边的人们都非常穷,供边贸交换的商品极少,更谈不上有多少工业品了。仅把尼泊尔的辣椒运到聂拉木交换青稞和盐巴等,做一些小生意。而且这里地势平坦开阔,方便经商,日子有盼头。最初的友谊桥也很简陋,仅以木材搭建而成,通不了车,人走过也是摇摇晃晃,很危险。

中尼两国又两次修建友谊桥,现在交通好多了,车、人分别通过,既安全又快捷。更让扎西班单惊奇的是,有一天早晨,他刚起来,就无意中抬头望了一眼对面山坡上的小村庄,发现一面十分耀眼的红旗在屋顶上高高飘扬,无比显眼。而且风雨无阻地准时升起,有着无比的震慑感。到了后来才知道,那就是次仁曲珍阿妈啦升起的国旗,从此,让他敬仰不已。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不仅让扎西班单这些商人高兴,也让定居在尼泊尔的藏胞欢欣鼓舞,他们纷纷办理手续回国参观考察。当他们一回到国内探亲,路过樟木口岸时,首先向樟木镇上居民询问的是:“你们宣传的国旗阿妈啦次仁曲珍是不是真的?”回答的话相同:“当你亲眼目睹了阿妈啦升旗的场景时,你就明白了。”一位藏胞还这样说道:“樟木口岸都开放了,很多人做边贸生意发了财。在樟木,要说有人做生意赚了几十万或几百万,我信!但是像次仁曲珍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如果不是阿妈啦在国旗下亲眼所见,谁都不会相信。”

是呀,当阿妈啦的那面国旗徐徐升起来的时候,一股热流就撞击着藏胞的心房,刺激着他们的眼眶,撼动着他们全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曾经凝结过的无奈与伤感,在此刻就如坚冰遇到太阳,一点点地、慢慢地在融化,化成一股股强大的力量在体内翻滚沸腾。

在异地他乡,许多海外游子藏胞始终有着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相随、伴随终身的恋国之情;有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亲切;有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欣喜;有着“一身豪气闯天下,五湖四海皆兄弟”的真诚;也有着“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的感慨;更有着“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即亡”的思考……或许背井离乡,或许彼此隔离,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会将心紧连在一起。对祖国的爱,早已深深地刻在心上,流在血里,这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

一钩月牙在天上飘移,云雾弥漫的山坡静如一潭死水。有时,阿妈啦做完活路,就独自坐在山坡上,看看天空中灰色的云雾、忧郁的大地。想她曾在这块土地上奔波了几十个春秋,想她一些年轻时的事。那会儿,她有许多在尼泊尔的朋友,其中就有还没有成亲的格桑和珍珍,他们一起背盐巴,从樟木镇出发,迈着踉跄的步子,一直走到天亮才到巴尔比斯镇,他们之间建立了很深厚的异国友情。一转眼,都交往了几十年,可有一点没变,到如今,每当定居在巴尔比斯的藏胞格桑和珍珍夫妇回到樟木镇看望次仁曲珍阿妈啦时,第二天他们就一定会一起升国旗。夫妇俩如果来不了,就会给次仁曲珍捎带一些生活用品。比如,1998年2月16日一大早,罗布支书就接到一个朋友从巴尔比斯镇打来的电话,对面那边是街上吵闹的来往车辆的声音,里面掺杂着陌生小商贩的叫卖声。隐隐约约地传来朋友的声音说,近日准备到樟木镇送一批货物,还将给国旗阿妈啦带去格桑和珍珍夫妇的问候和一大包日常生活用品。

那时候,也有许多尼泊尔边民到樟木镇来,主要以搬运、背负物品和泥瓦匠打零工为生。他们家里大都很穷,偶然碰上亲人得了病,急需诊治时,他们就手足无措了。阿妈啦看着眼前这些一张张挂满泪水的脸,就像被雨水打湿的花朵。心疼的阿妈啦就会想到这句“轻舟可以救溺,濡幕可以济焚”。拯救一个人,视野就会从这里扩张。就会想办法资助他们,有钱直接给,没有现金就借钱,也要帮他们渡过难关。把点点滴滴的爱,传递给异国的乡民。其中的尼泊尔人美拉和两个小伙伴就是多次受到过阿妈啦的资助,才让他们一次次渡过了难关。后来,他们就常年留在了夏尔巴民俗文化度假村里打工,负责为游客做尼泊尔咖喱饭。

他们也会时常结伴去看望阿妈啦,每一回,阿妈啦都会对待亲人一般给他们端上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常常给他们讲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与关爱,人要有感恩之心:“松树虽长百年,一把斧子可以砍倒,河面虽然宽阔,一叶扁舟可以渡过。”

友情,没有性别、年龄、职业、名位、地域之分。它远离了世俗的禁锢与制约,也褪去了尘世间那张虚伪的面具,还原了一夏尔巴民族文化度假村一角份真实与自然,多了几分亲切、熟悉、信任与和谐。

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漫旅,遇见了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位朋友,因为那是可以让漂泊的心驻足的地方。

有时会因一句话久久不忘,因为真诚;有时会为朋友的一个微笑而流泪,因为动情;有时会把回忆当做习惯,因为思念;有时会不经意发个信息打个电话,因为牵挂。

关爱可以穿越时空的,几十年的时光,足以水滴石穿,几十年的时光,足以使天地见证容颜的失色。然而,爱在时光的流逝中,却能如陈年老酒,愈久愈香。

帮村的傍晚,太阳尚未落入高耸的群峰,却被一片悬浮在空中的暮云遮挡,云层下只漏下无数道赤红、金黄的光柱,渐渐剖开暮霭,穿透云彩,投射到青翠的群山之上。本来已被黑色敷严的岩石,忽而变成了金色,闪烁生辉,倒似神秘的王宫。而高拔挺立的古松,密密簇簇的针叶却放着耀眼的银色光芒。

这时,所有的一切都沉浸在了奇特而肃穆的夕照中。阿妈啦的心境充实而祥和。

头顶上的这片蓝色天空,曾给予阿妈啦无限的遐想;脚下这片深厚的土地,她和伙伴曾经纵情地奔跑其上;那朵在路旁静静绽放的黄色小花,让她顿悟出了生命的美妙……心里面融进了阳光,成了立体的空间,清澈、干净、亮堂;漂亮的光泽,渲染着若隐若现的花香,很含蓄,恰似明媚的春光。山上长满绿树,就跟童话一样,一片叶子讲述一个故事,娓娓道来。充满了想象,还因为遥远而宁静,因为宁静而神秘,因为神秘而唤醒了很多的向往……第九章能否送我一面国旗

有一天,阿妈啦起得很早。天边现出鱼肚白,小镇显得十分安静,所有人家的门窗紧闭,街道上空无一人。

在田间忙碌的人们,从播下种子到收割,延续着农民多少世代的活力与生机。农闲时节,或编织,或砍柴;或者串门聊天,拉拉家常。经过那么多动荡,承载了那么多的忧伤,他们的血脉不曾断流。

迟缓、质朴、鲜活的乡村啊!

我到了巴桑德吉家后,在她的引领下,来到阿妈啦家,正巧碰上聂拉木国税局(驻扎在樟木镇)的米玛副局长带领代连杰和范超两名税务干部送来一袋面粉、一条棉被、一些生活用品看望慰问阿妈啦。问他们为什么要送这些东西时,他们显得很谦虚,说是快到节日,略表心意而已。其实,每到节日他们都会来。

国税局自从1997年开始就年年如此,岁岁不间断,十几年如一日。不管国税局的领导一批接一批地轮换,一轮局长接过一轮局长,好像已成传统。

1997年,聂拉木县国税局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开始实施对口帮扶工程。经国税局对帮村进行认真全面的考察研究后,生活在帮村的这位八十余岁高龄的孤寡老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当时,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敞开的窗户上,玻璃在夕照中披上了玫瑰色的晚霞,光彩四射;流行歌曲拍打着街头的鼓点;整个樟木似乎生活沸腾,暖意融融,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唯有阿妈啦的木头房子不仅破旧不堪,而且有好几处漏雨,四处通风。她平常靠种点蔬菜、包谷、土豆来维持生活。考虑到她家里没劳力地又少,身边既无子女又无亲人,实在有些困苦。国税局想给她解决一些具体的实质性的问题,可财务上又没有这笔资金,经研究讨论,局领导只好号召广大干部职工捐款,筹集了大约2万元资金,决定给老人家盖两间新房,让她搬出来舒舒服服地安享晚年。确定一名副局长亲自负责,经协调,建好约二十多平方米新房,当时在帮村算最好的住房。

阿妈啦搬家那一天,国税局的全体职工都来了,和村里的人们一起热热闹闹为阿妈啦举办了迁新居仪式。阿妈啦别提有多高兴,一脸的喜色,眉开眼笑,乐得合不拢嘴。大家纷纷把洁白的哈达敬献给她,把醉人的青稞酒端给她,把切玛端到她的面前,她就像孩子似的哭出了声来,热泪盈眶地说道:“在那万恶的旧樟木税务干部给阿妈啦送国旗社会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不说白白送给你房子,连住一住都得求主子,还要重重地收取高额房租,就像是一个让你往下跳的坑,永远也交不清房租,今天这费,明天又会变花样收取那个税!没完没了!我今天能住上新房,过上幸福生活全靠共产党,我感谢党!感谢领导哪!”

国税局平措局长考虑到阿妈啦已几乎没有自理能力,准备给阿妈啦雇一个保姆帮助老人做一些日常家务,所有的费用由局里承担,但被阿妈啦婉言谢绝了,说自己还能劳动,自己能照顾好自己,不愿给组织添麻烦。平措局长想既然阿妈啦不愿意也就作罢,让局长吃惊的同时,也多了一份对阿妈啦的敬意。后来阿妈啦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她自己的自理能力。

又有一次,国税局的帮扶人员来到阿妈啦的家里,给她带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当工作人员帮阿妈啦清理干净屋里屋外卫生,收拾好家中衣物、器具,给窗台上的几盆花也浇了水,接满水桶里的水,给菜地松完土,一切安顿妥当后,又环视了一遍家里,感觉不再缺什么了,但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向老人问道:“还需要什么?”让所有在场的人始料未及的是老人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她慢条斯理地说道:“我在经济上没有困难,在其他方面也无别的要求。你们帮我看看,我的那面国旗用了很多年,也就是我每天挂的那面国旗已经很旧了,你们如果方便的话就送我一面国旗吧!这也是我唯一的小小心愿。”这个要求让在场的同志们面面相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等确认了,他们在诧异之余,暗思,帮扶了这么多贫困户、孤寡老人,不要扶贫款、物品,唯独钟情于国旗,听到要五星红旗的还是第一次。

等他们走出房间,来到小院子里仔细端详着阿妈啦院中那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时,发现确实有些旧了。让他们深深地体会到这国旗虽然有些斑驳,但在边陲小镇樟木老人家的小院里,依然鲜艳夺目。为此,税务局的领导感动万分,被眼前这位平凡的阿妈啦的言行所震撼。回到局里后,立马让人买了好几面国旗送给了阿妈啦。这回着实让阿妈啦高兴了一回,眼看着老人那股高兴劲,把国旗紧紧抱在胸口,露出好似小孩子一般天真无邪的微笑,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从那以后,阿妈啦爱国旗的事很快传开,敬仰、慕名前来者,或是樟木镇对口帮扶阿妈啦的单位,只要去看望她,一定给她带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如今,次仁曲珍老了,身边没人陪伴,使她孤独起来,生活上的压力也使阿妈啦变得有些孤僻,本来就有些好胜心强,很少与邻里乡亲交往,这样的人独居时间长了,积攒了脾气,甚至有点神经质也很正常。但在她身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对党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颗火热赤诚之心,升降国旗是她每天要做的必不可少的功课。

公安部边防局文化宣传处盖金东副处长看望阿妈啦

同类推荐
  • 沙石50年

    沙石50年

    这是一本用文集形式记录作者创作轨迹的书。它通过几十万字各类作品的汇集,向人们提供了一部浓缩的作者业余创作史,也展现了作者五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不同时期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以及他与时俱进的个人成长过程。
  • 修辞理论和语言应用研究

    修辞理论和语言应用研究

    语言学的教科书都这样写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在人类世界中,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它的重要性就如同水、空气、食物一样重要,也许没有语言人可以维持生理、生命的延续,但决不会有精神世界。没有了精神的世界,也就不会有人类社会,也就意味着不会有今天的人类进步和社会繁荣。正是因为语言和水、空气、食物一样之于人类太重要了,而且习以为常了,理所当然了,以至于人们反而又不以为然起来。人的心理往往就是这样,当你习惯了某样东西,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只有当你真正失去的时候,需要它的时候,才会觉得它的可贵。
  • 黑白斋序跋

    黑白斋序跋

    本书收入作者为40多部文学作品写作的序跋。包括“好汉不提当年勇——序刘林小说集《桃子脸,弯弯眉》”、“魅人的梦想:星空乡愁与航天文学——序李鸣生长篇报告文学《飞向太空港》”等。
  • 大刀红

    大刀红

    本书是由一个个小故事构成的,分为神农架记事、传闻及野史、当代聊斋进行时构成。作者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所听所闻,将以前听到的故事,重新演绎,用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其实,生活就是一个故事,当你理解他,他便会馈赠你。
  • 戏里戏外看甄嬛品古诗词的意境

    戏里戏外看甄嬛品古诗词的意境

    本书整个故事,从人物到景致,从情节到细节,都暗藏诗意。本书通过细致的研究和提炼,找出蕴含在故事中的诗词,并结合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历史背景、人文底蕴等进行了彻底的剖析,再对所有关于《甄嬛传》的评论等等资料进行整合,最终成就了这一本以《甄嬛传》小说为主导的衍生诗词文学作品。这一个静好的秋日,且让你我在《甄嬛传》古色古香的文学风韵下,品一茗茶、燃一熏香,悠然而闲适地寻觅藏在那字里行间的唐宋风韵、古言风采,书中选出的六十二首古典诗词,句句出彩。每一首诗,都因为《甄嬛传》而韵味更浓,每一阙词,都因为《甄嬛传》而隐喻深深。
热门推荐
  • 黄金心

    黄金心

    只有被神看中的心脏才能拥有神的能力,只有拥有神的能力,才能在这乱世妖域中存活下来。
  • 魔法协会

    魔法协会

    本书为神魔类小说。有着三只眼的修奇为了解开身世之谜,和朋友斗珍兽,遇狼人,等一系列的奇幻冒险故事。
  • 黑腹竹马:小萌甜妻抱一抱

    黑腹竹马:小萌甜妻抱一抱

    夜冷轩无语,本来和同学约好去打篮球,非要被爸妈拉来参加聚会。参加聚会就参加聚会吧,我一脸高冷的坐在旁边。“哥哥,哥哥你好帅啊”夜冷轩看了半天没看见人。一低头,哎呀妈啊,一个到自己大腿穿着公主裙的女娃抱着自己的大腿说着萌萌哒的话。只好领着这女娃找妈妈,这一找可好,给自己找了个媳妇,赖着自己不走了。夜冷轩开始泪崩,后来看着这丫头软绵绵的心理泛起了粉红的泡泡。最后,缘定终生。{本文轻松可爱,是宠文哦,有的地方不好请多指教~}
  • They and I

    They and 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鬼情未了

    人鬼情未了

    一世穷神金三文,为了生计,敲诈勒索,结果被吸食人血的鬼道人追杀,只好和二柱子亡命天涯,逃进大山之中。大山之中遭遇一段奇遇,不但接连受到白蛇妖女和三眼魅狐的魅惑,差点丢掉性命,而且误入青面鬼王所在的兰若寺中,青面鬼王要吸取两人的阳气,成为不死之身,为难关头被女鬼小修所救,一人一鬼暗生情愫,展开了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鬼爱恋。
  • 分手日记

    分手日记

    当她提出分手,他只觉得自己的心整个被掏空了。他整夜辗转难眠,无法入睡;他知道,今后得一个人过了,再也没有让他牵挂的人。下雨天,不必担心谁会淋湿,感冒;吃饭时,不必老想着另一个有没有吃饱;忙到没时间睡觉,不必要对谁感到愧疚;什么都不用担心了,什么都不用牵挂了,他自由了——他真的自由了吗?还是坠入另一个相思如麻的深渊呢?
  • 悲催的穿越:风流小太监

    悲催的穿越:风流小太监

    他不知道有没有真的爱情。别人对他的情是理所当然,他没有必要百分百的回报。可在一次救人的意外中,他莫名的穿越了。他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一个小小的太监,可这个太监却混的风生水起。皇帝、太子、贵妃都刮目相看不说,还有红颜知己们的真心真意,让他最终明白真情时,却……
  • 魔兽争霸之战鼓永鸣

    魔兽争霸之战鼓永鸣

    远古的世界中,生存着各种奇特的生物。其中勇猛好斗的兽人族与充满慧的人族矛盾尤为突出。大陆的天才之一乌瑟尔成为极具荣耀的白银圣骑士的时候,人族同兽族的战争再次打响。乌瑟尔一手创建了白银之手圣骑士军团与曾是奴隶的南部兽人部落的领袖萨尔开始了艰难的对战!
  • 活不过今夜

    活不过今夜

    不知道什么时候,小区里面来了个要饭的怪老头。很奇怪给他的钱,他不花,居然烧掉或者毁掉,直到有一天楼下的大妈被烧死,卖猪肉的惨死,我才幡然醒悟。原来他不是要饭的,而是要命的!!
  • 婚前婚后

    婚前婚后

    婚前一片旖旎,婚后才发现,之前种种百般柔情不过一场假象。像如那平静湖面,谁能得知,其下却有波涛暗涌?婚前婚后,他或她,故事正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