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83600000002

第2章

胡敬天,河北省文安县人。从他往上捯三辈儿,清一色的“泥腿子”。

胡敬天小学毕业,十三岁起,跟着家里大人下地务农,土里刨食。成人后,娶了邻村的一个姑娘。这姑娘是个文盲,除了钱上印的,就认识自个儿名字那仨字。婚后连着给他生了两个丫头。

这两口子都很勤快,加上这些年人没病,天没灾,一家人有吃有喝,日子过得说上不上,说下不下。农忙时,胡敬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里场上一通忙活。冬闲时,糗在家里“猫冬”。偶尔,也和村里的几个闲汉,喝喝小酒,斗斗纸牌。就这样,浑浑噩噩,一直混到三十好几。

别看胡敬天文化不高,但人很机灵。杀猪宰羊,给牲口瞧病,种地盖房赶大车,干啥像啥。而且,他还有个好记性。特别是对数字,过目不忘。像村里、乡里的电话号码,汽车牌号,某某去年挣了多少工分,哪块地里打了多少粮食之类的,听一遍就能记住。这个人脾气挺浑,“四六”不通,加上还有点儿“鸡贼”,恐怕别人占了他的便宜。在当地“人头儿”不怎么样。他从不交朋友,是个房顶上开门,上炕认得老婆,下炕认得鞋的主儿。所以,虽说是个能人儿,可三十出头了,也没见混出个名堂。

文安距北京近在咫尺,胡敬天来过几次。他从小就不甘心过这种“一脑袋高粱花子,一脚的牛粪渣子”的日子,可老天不公,把他生在了乡下。他向往城里人吃商品粮、挣活钱儿的生活。只是那年头儿苦于没有关系、熟人,始终走不出这庄稼院。

直到三十二岁那年,他有个在军队里当官的远房叔叔,恰好调到北京一家军队办的文艺单位,在后勤处营房科当了个副科长。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农村人正悄悄地向城里运动。凭着这层关系,胡敬天上应“天时”,下借“人和”,只身来到北京,闯荡天下。

起初,胡敬天的叔叔在营房科后面的仓库旁找了一间闲置的小平房,把他安顿下来。想在单位里给他安排个烧锅炉、勤杂工啥的差事。没承想,胡敬天不是池中之物,他此番来京,压根儿就没想着给人家当临时工。他有自己的“雄心大志”,他要把自己变成北京人。

胡敬天先是带着从老家凑来的钱,弄些瓜果梨桃、蔬菜土产,摆摊儿开了个小买卖。但没试几天,他就觉着干这个没意思。他认为,这小打小闹的营生,挣个仨瓜俩枣的,到头来,还是老农练菜摊儿,没啥折腾头儿。可除了这,干什么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切新生事物刚露头角。各行各业,五花八门儿。好干的不好干的,正规的不正规的,做啥的都有。简单的,挣不着大钱;能挣钱的,他又不懂。想往里硬插一手儿,谈何容易。在这灯红酒绿、流光溢彩的繁华都市,村子里的大能人胡敬天,一时间有点找不着北了。

晚上,躺在那间简陋的小平房里,胡敬天翻来覆去地“折饼”。实在睡不着觉的时候,走上大街溜达。看着那万家灯火,车水马龙,他心里的那份儿“羡慕嫉妒恨”,都占全了。

要想在城里生存下去,必须得找个冷门儿!

渐渐地,胡敬天的目光投向了收废品的行当。他发现在这一行中,有些人专门收购废旧塑料。其中,有不合格的塑料件被破碎后的“粉碎料”、生产过程散落在地上的“扫地料”、注塑机升温时吐出的“机头料”和报废的塑料制品。这些人把这些用“废品价儿”收上来的废塑料、废塑料制品,集中起来,经过挑选、分类、粉碎,加工成颗粒。然后,重新包装,变成一袋一袋的“二次料”。再然后,把这些“二次料”,以略低于同类原料的价格,卖给塑料制品厂。这中间的价格,竟然翻了好几个跟斗。

塑料,简单地说,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每一种里面,又有许多类型。行话统称它们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家电行业、汽车行业以及日常用品中的塑料件,绝大多数,都是由“可回收”塑料制成的。这种塑料,在生产塑料制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品、废料,可以粉碎了重新造粒。这种通过粉碎、造粒后的塑料,叫“二次料”。当“二次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掺入同种类型的原料,混在一起可以反复使用。而且,用这种“混合料”生产出来的塑料制品,与用纯原料做的制品相比,在强度和韧性方面,并无太大的差异。

正是这个原因,所有的塑料制品厂,想降低制品成本,都在如何使用材料上打主意。那时,塑料原料的进货渠道没有现在这么多,价格也不稳定,甚至有断货的时候。由于“二次料”价格低于原料,所以原料、“二次料”混合使用,是降低塑料制品成本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胡敬天凭直觉认为,这是个买卖儿!于是,他开始跟着这些人“串”塑料制品厂,了解常用的塑料共分多少种?怎么区分?哪几种塑料可以混在一起使用?哪几种相互之间又决不能搞混?加工废料的作坊如何运作?个体运输的价码是高是低?这些废料多少钱进?加工成“二次料”后多少钱出?加工过程到底需要多大费用?利润如何?……

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胡敬天上上下下摸了个底儿掉。本来,这买卖就不复杂,没有三天的“力巴儿”(北京土语“外行”的意思)。凭胡敬天的脑袋瓜子,这里面的道道儿,很快就弄了个八九不离十。

“地在人种,事在人为”。胡敬天主意拿定,说干就干。他回到老家,收拾出两间旧房子,买了台粉碎机,支起个简易的加工摊子,转身又杀回北京。“收破烂儿”用不着办营业执照,他买了辆平板儿三轮,找来几根铁管,焊上一圈儿一米多高的“槽帮”,兜里揣足了现金,蹬上车直奔注塑加工厂。

头一天,胡敬天就在一个小塑料厂开了张,拉回“岗尖儿”一车废塑料壳子。他把“货”卸在自己住的小平房门口,看着这一座小小的“塑料山”,心里既兴奋又不踏实……兴奋的是轻而易举就收上来废塑料,不踏实是因为要把这东西变成钱,还远着呢。

这天晚上,胡敬天没有在文工团职工食堂吃饭。他溜出大门,走进一家小饭铺。一个“小二”,两份炒肝,一大碗卤煮火烧,他狠狠地犒劳了自己一把。

干收废塑料这行,有两个条件是必须要具备的——一要脸皮厚,二得能吃苦。

收废料,脸皮薄的不行!不管大厂小厂,只要你是上门收废料的,人家先把你归为“捡破烂儿”的一类。言语之中,多少带有不敬。赶上个势利的,保不齐还会往外轰你,拿话“呲得”你。脸皮薄的,受不了这份儿气。

胡敬天不在乎这个。大丈夫能伸能屈。他那狗脾气,这个时候踪迹皆无。虽说他肚里没啥真货,却有的是心计。进得门来,见人下菜碟儿,什么样的人,吃哪一套,“老头儿得请,小伙儿得捧”,这个脉,他把得一清二楚。有时,需要点头哈腰,递烟点火。有时,必须梗着脖子,胸脯拍得山响。这火候儿,胡敬天拿捏得恰到好处,可谓炉火纯青。胡敬天不容易呀,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从看门儿的到主事儿的,胡敬天谁都不敢得罪。但是,无论他表面上如何谦卑,如何装模作样,心里却总是暗暗地骂:

“孙子!你爱怎么牛逼,就怎么牛逼吧,只要你把废料便宜卖给我就行。等老子挣着钱,看你们谁还看不起我。娘了个逼的。”

胡敬天最高兴的就是这些塑料厂的上级检查、客户认证。因为,检查、认证之前,厂里必先大搞卫生。这时,胡敬天一定会出现在这些厂里,“碎催”似的忙前忙后,帮着归置。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厂方着急腾地方,摆样子,价格上没工夫跟他较真儿。一番折腾过后,好的赖的,全归他了。

没用多长时间,远近大大小小这些塑料厂管事的人,被他“摩挲”得顺顺当当。

干这个真的太辛苦了。严冬酷暑,春秋两季,胡敬天顶风冒雪,日晒雨淋,蹬着辆“改造”的三轮,一家厂一家厂地转悠。后来,业务大了,三轮车不够使的。他先蹚道,后雇卡车。砍价、过秤、装车、卸车,一个人练“全活”。

他一趟趟地奔波于塑料厂和自己的暂住地之间,日子一长,小平房周围快成破烂场了。文工团领导觉着太“影响市容”,一气之下,吩咐门卫,不让他的“破烂车”进。没法子,他只得搬出文工团大院,在郊区租了个小院,把收来的废塑料,堆在这个小院内。等凑够一定的量,再雇辆大卡车,运回老家。

每当收回的废料运到老家,胡敬天都亲自率领媳妇、妹子一群娘儿们,手把手地教给她们,如何把拉回的废料进行挑选、区分。这些常用的塑料,有些可以互相混在一起使用,有些则不能,必须把它们区分开来。鉴别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燃烧。观察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散发的气味和熔化的状态。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根据它们的密度不同来区分。胡敬天用一个大盆,里边倒入多半盆盐水,然后把废塑料放进去,根据塑料在盐水中漂浮或沉底的状态,来判别它们的密度,区分它们的类型。这是个需要细心的活儿,搞不好,把不能混在一起的料弄混的话,这批料,就真成废料了。

这个工作干完,还需要把这些区分好的料,重新粉碎造粒。他们把大块的锯成小块,小块的直接扔进粉碎机里。粉碎机开起来“嘣嘣”地山响,不光噪音巨大,还“暴土扬场”。震得人耳鸣心跳,呛得人喷嚏连连。在它旁边干一天,晚上吃饭都恶心。时间长了,除了吸入大量的粉尘,听力也严重下降。

甭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整天在盐水中搅和,他家那几个娘儿们的手,惨不忍睹,伸出来一看,跟老鸹爪子似的。众娘儿们叫苦连天。胡敬天不管这套,“想要过好日子,就得先遭这份儿罪”。这道工序,辛苦、麻烦,还缺德!泡完塑料的盐水,他们直接倒进村里的河沟、池塘。赶上今天挑选的量大,明儿早晨起来,河沟池塘里的青蛙都不叫了。

“天道酬勤”。没两年的光景,胡敬天成了气候。

私企老板如何对付,国企经理怎么拉拢,胡敬天无师自通。不论是卖废料的上家,还是买“二次料”的下家,每个渠道,都被他捋得十分通畅。其中,几家很有规模的塑料厂,专门让他来收购本厂的废料,还指定他为“二次料”的进货供应商。

老家的加工作坊,不光添了设备,还雇了几个远亲。泡盐水的大盆,换成不锈钢焊的水槽子。粉碎机、造粒机,昼夜不停地响着。买卖的“动静儿”,越来越大。每月收上来的废料和加工出的“二次料”,都在一二十吨。

此时的胡敬天,已不是刚来北京时的寒酸相了。他退了堆放废料的农家院,在市里租了个门市,有了营业执照。他开着辆二手桑塔纳,手里攥着大哥大,腰里别着BP机,正儿八经地办起了公司。像上门收废料、回去加工挑选这类的“糙活儿”,交给小舅子、堂兄弟们打理。他只管伺候上家,联系下家。他们整卡车、整卡车地从塑料厂把废料直接拉回老家,再把加工好的“二次料”,重新一袋一袋包装好,装卡车,整卡车地发往京津地区。

胡敬天有钱了。在老家新盖了五间大瓦房。原先加工废塑料的小作坊,变成个有模有样的小厂子。除了他爹妈,村里很少有人叫他“小儿”了(胡敬天小名叫“小儿”),都称他“胡总”。

到这儿,这个人算是在北京城里站住了脚。生意越做越红火。慢慢地,胡敬天开始注意起自己的形象。他西装革履地把自己“捯饬”得很像个“业余大款”。他努力纠正着自己的河北口音,生人面前,从不说自己是河北文安人。每当有人问起,胡敬天总是含糊其辞地告诉人家——“廊坊地区”的。他原本从不交朋友,但为了商业目的,结识了不少私企老板、国企经理。接长补短,和其中一些老板经理们出入饭店、酒楼、歌厅……

胡敬天学会了应酬。他酒量不大,“花活”却不少。酒席宴上,胡敬天“灌”人有一套。不仅“感情深,一口闷”,“俩腿一站,喝了不算”之类的套话,运用娴熟。就技巧而言,他还有“绝活儿”。每次与人喝酒,胡敬天总是端着酒杯和人家轻轻一碰,胳膊往回一收,就在酒杯快送到嘴边时,手腕向旁边一偏,微微一抖,把杯中的酒擦着腮帮子泼将出去。然后,飞快地把空酒杯扣在嘴上。这一连串动作,真好比打闪穿针,瞬间完成。他这招屡试不爽,从未失手。

直到有一次,胡敬天请一个买他“二次料”的大客户的几位主管吃饭,他们去的酒店挺高级。当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胡敬天故技重施,又玩儿出这招儿。可是他忘了,这是家高档酒店,每个客人身后都站着一位服务小姐。胡敬天这回玩儿“现”了,满满的一杯酒,一点儿没糟践,全泼在了身后站着的服务小姐胸上。

虽然胡敬天表面上风光无限,但他的内心深处,总有那么点儿“纠结”,总觉着自己和这些老板们有点儿差距。虽说自己已不是早先那个土里刨食的“社大爷”,但是,所从事的这个行当,总是和“捡破烂儿”的难脱干系。钱虽然挣到了,却没有成就感,没有得到应得的尊重。时间一长,胡敬天不满足了。他觉着,就靠这个,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出息。总这样下去,不行!

要想真正出人头地,必须再开个别的买卖,彻底改变自身形象。

同类推荐
  • 走出非洲

    走出非洲

    《走出非洲》是卡伦·布里克森的一部自传小说,《走出非洲》描绘了1914年至1931年“我”在非洲经营咖啡农场的生活故事。作者匠心独运,将众多的人、事、景、物融于一炉,字里行间流露着对非洲这块热土及其在繁衍生息的人民的纯真热爱。作品的“我”既有男子汉创业的魄力和冒险精神,又有女子的软心肠和经得起挫折的韧劲。这种刚柔并济的性格使她在事业上勇于进取、不畏磨难,在生活中又富有人情味、重友情。作者以同情的笔触描写了当地人愚味、落后的一面,更赞扬了他们吃苦耐劳、质朴真诚、乐于助人的一面,并真实地再现了欧洲人民在非洲这一特殊环境中的生活面貌。
  • 六指狼女猎杀日寇:狼煞花

    六指狼女猎杀日寇:狼煞花

    一个左手六根手指的“狼女”,一个眉间一颗红痣的“煞星”。山匪黑煞神的残忍屠杀,赖家老爷的无理追杀,让两人带着巨大的悲痛背井离乡。途中遇到做贩私盐生意的伙计,被带回冠豸山竹林寨,得到师父吴天成的收留。时过境迁,几经磨难,煞星红点当了国军参谋长,狼女六爪成了六顺商行的当家。此时,日寇进略闽地,企图从沿海地区深入闽西北地区,红点的部队奉命狙击,依托土楼坚固的防守支撑,迫使日军放弃了深入闽西北的战略企图。战斗中,红点英勇牺牲,六爪女随后不知所踪。从那以后,日本军官接连被暗杀,每个暗杀现场都留有一个血红的六爪掌纹,暗杀一直延续到日寇投降……
  • 刘副教授

    刘副教授

    娜彧,女作家,南京大学戏剧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江苏省作协会员,江苏省70后签约作家,曾在《收获》《花城》《人民文学》《十月》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部分入年选。
  • 试图与生活和解

    试图与生活和解

    《试图与生活和解》这部小说时间跨度比较大,从主人公安亦静的知青生活到现在的生活,其间,美丽的安亦静两次被强暴,一次是被权利,一次是被欲望。如果把它看作是苦难小说,那么在这两次强暴的期间,安亦静和韦冰甜蜜恋爱和结婚,女儿小矾的早夭造成安亦静精神恍惚,安亦静那惊天动地的母爱,韦冰和有权势父亲的事业,韦冰的精神外遇,安亦静被强暴后生子,安亦静和韦冰离婚,强暴者马甲和戴刚的丑陋,儿子安心的畸形身心对安亦静的打击。。。。。。小说情节充满奥妙交错,人物命运激荡着不可解释性的神秘。
  • 上位

    上位

    在仕途中,雪梅和雪荣是人前显赫的姐妹花,现任领导班子等待上位的一对双星。虽然人情世故处处陷阱、步步惊心,但她们依然能够顽强应对,而且总是博弈中的赢家。在生活上,她们却是最平凡的女子,渴望家庭温暖,渴望收获爱情,然而人在高处、有苦难言的命运让她们有着道不尽的辛酸……
热门推荐
  • 吸血鬼:蝶面公爵的情人

    吸血鬼:蝶面公爵的情人

    他,兰斯特——吸血鬼顶礼膜拜的黑夜王者,左颊面具,艳若蝶翼,水晶棺里干枯的郁金香,掩藏着隔世情殇。一心追寻遗失的爱,却惨遭这蹩脚杀手恶整。她不但整日追着他的血族子民狂杀,一早起床更将他所有蔽体衣服都剪碎,敢将他的王者尊严踩在脚底碾碎?她简直吃了雄心豹子胆!"
  • 德鲁克思想的管理实践

    德鲁克思想的管理实践

    德鲁克是伟大的天才,贡献卓著,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卓越才能在于他能看到事件背后的本质及其对世界管理科学的意义。我很幸运,因为课堂上他是我的良师,课堂外他是我的益友。不论我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人们都会问我这样的问题:“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不是真如大家传说的那么聪明?”“他的教诲在当今是不是仍然有效?”对于后两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千真万确”!至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想你可以从这个系列丛书之一《德鲁克的十七堂管理课》中获得对他的充分认识。此外,我肯定,他的思想会和中国古代先哲孙子以及当代其他伟大的思想家的很多作品一样,永葆价值并普世有效。不仅如此,德鲁克的研究涉及管理学的方方面面。
  • 星光不及你倾城

    星光不及你倾城

    首次见面,周霆深指着广告牌上叶乔的裸背海报,称赞她漂亮,他的声音性感,“漂亮”这个词突然横生出百转千回的暧昧勾引;再遇见,她被他的爱犬咬伤,叶乔感谢他陪自己输液,提议请他去酒店吃饭,谁料他满脑子都是吃豆腐;后来,她得知他有着深不可测的背景,就连自己这颗移植的心脏都和他有关,更让她出乎意料的,就是这样一个闷骚强大爱撩人的男人,让她沉寂的心重新澎湃。初遇时,他说:“你很漂亮。”热恋时,他说:“首次次遇见你,我就想吻你。”
  • 胖妞

    胖妞

    她是傲娇的胖妞。他是腹黑的总裁。本该毫无交集的两人,却因为一场联姻而绑在一起.....
  • 圣皇传

    圣皇传

    修道之谛在悟,这周而复始的奴隶神道佛道不过众生羁绊。苍茫世界,武魂万千,他于神道之中劈开所修神通,踏破天道羁绊踏上漫漫证道之路。要修,便修炼逍遥大道!
  • 天天炫斗之混沌世界

    天天炫斗之混沌世界

    一个叫艾尔·布鲁的中美混血儿,十分爱玩天天炫斗,因为他很像游戏中的布鲁,可是2150年因打雷玩天天炫斗,意外穿越了,就这样开始了他的炫斗之旅。
  • 跨千年与你再爱

    跨千年与你再爱

    在现代遇到车祸相爱情侣她和他同时身亡,却又同时穿越到同一朝代。她一朝明君的贵妃,他一朝明君的左右手将军。他们是否会打开在21世纪记忆的大门,一起相守到天老。一朝明君是否会放弃她,会把自己心爱但又不爱自己的女人一心拱让给别人,是否会让曾经是自己的女人幸福呢?人物简介:【女主】陈夕露性格开朗,温柔如水,千男为她弯腰,倾国倾城【男主】沐炫尘性格好强,对于敌人心狠手辣,千女为他守身,帅气逼人【男配】宗政羽康有时专情,政治开明,文武双全,数女为他沉迷,神圣不可侵犯【女配】研希善解人意,不与人争宠,从小身体弱,绝美的脸蛋,苗条的身材
  • 从前没有情人节

    从前没有情人节

    从前没有情人节,那时的爱情却似乎更加简单纯粹,也格外浓烈。那个时代的爱情,通常是源于手写的情书,一支笔,几张雅致的信纸,再将一股浓浓的深情流经笔端化作墨迹,化作一个个溢满爱意的文字,便造就了一封情意缠绵的情书。而五四时期的情书更是因其肆无忌惮的缱绻缠绵,让第三者读来要掉一地鸡皮疙瘩。其中的痴、傻、肉麻、撒娇是中国人压抑了两千年热情井喷般地爆发。历数中国文坛,这样的代表性人物更是繁若星汉,鲁迅和许广平、巴金与萧珊的,徐志摩和数位红颜,沈从文和张兆和……这些情书或狂热直白、或真挚朴素、或诙谐幽默。它们记录这些爱人间真挚的情感,也一再提醒我们那早已模糊的爱情原本的模样。
  • 天涯明月刀之剑荡八荒

    天涯明月刀之剑荡八荒

    一样的江湖,不一样的天刀背景。再续天涯情。不忘初心。且看10年太白重回巅峰。
  • 双生智能

    双生智能

    别人的终站,将会是你的开端。双生姐妹,人工智能;可爱萝莉脸,凶狠冷酷心。主角的运气是不错~杀人,晋级;杀人,晋级!阴谋,仇恨;斩断,重生!看窝囊主角如何大战双生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