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03500000006

第6章 中华大地—平原展现

中国拥有广袤的土地,平原类型较多,地貌多样且错综复杂。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也养育了优秀的华夏儿女。中国的平原大致可划分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沿海诸平原、黄河中上游诸平原等等。下面一起走进我国的平原,一睹它的神奇辽阔。

1.迎接太阳升起的“华夏东极”——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的收获季节最让人向往,在广袤的田野上,渠道纵横、农机轰鸣、稻花飘香、麦浪滚滚,一个个领先全国机械化水平的现代化农场,生机勃勃,忙碌而殷实。而冬日的三江平原又是寂静、闲适的,冬季有多么漫长,农闲就有多么漫长。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开始恢复它的欣欣向荣,生活安逸、祥和的老百姓开始梦想着更美好的未来……

三江平原,属于东北平原带,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这里水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倍,在低山丘陵地带还分布有大面积的针阔混交林。

这里虽然纬度较高,年均气温1℃?4℃,但夏季温暖,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年降水量500?600毫米,集中在6?8月,雨热同季,适于农业的生长,尤其是优质水稻和高粮大豆。

乌苏里江边的东方第一哨,是我国迎接太阳升起的“华夏东极”。饶河、同江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赫哲族的集中居住地。历史上,三江平原曾经是以狩猎和捕鱼为生的满族、赫哲族的生息之地,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依然人烟稀少,沼泽遍布,故有“北大荒”之称。现在,三江平原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广大林区、农村和大部分农场的大气质量均属清洁级水平;除部分河段外天然水质良好。天然沼泽湿地面积达1.34万公顷,是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目前已建成六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三个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三江平原——地貌形态

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候,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粘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0.24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湿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草和芦苇等。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是芦苇沼泽。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现在“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

2.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嫩江平原

在美丽辽阔的嫩江平原上,镶嵌着一颗绿色的宝石——依龙镇。它是嫩江平原的骄傲和自豪。伴随着改革的浪潮,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古老而神奇的依龙镇,就像滚滚的双阳河水一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奏出了一曲战天斗地的优美乐章,勤劳而质朴的依龙人民,在新世纪的大潮中翱翔击控,谱写了一部值得世人讴歌的壮丽诗篇,描绘出一幅激动人心的改革蓝图。为嫩江平原增添无数光彩和美丽。

嫩江平原位于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境内。北起嫩江支流古里河,南止高力板鲁北一线的松辽分水岭,西端与西辽河平原相连,东接嫩江平原。是个沿大兴安岭东麓由北向南延伸的带状山前倾斜波状平原。其范围较小,土地面积仅2462平方千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越往东越低。河谷众多,河谷阶地宽坦。地面多起伏呈波状形,起伏甚微。因处在大兴安岭东侧山麓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对大兴安岭山体起屏障作用,故降水丰富,河网密度大,支流多,河床宽阔,水质良好。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且易于开采利用。土壤潜在肥力高,是呼伦贝尔盟、兴安盟的主要粮食产地。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水稻、马铃薯等。平原上大片甸子地植被繁茂,是良好的放牧场。

依龙古镇的发展魅力——城镇新气象

依龙镇位于依安县城南45千米处的双阳河北岸,幅员面积507.7平方千米,是通往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大中城市之要塞,是绿色农业生产基地。

美丽的双阳河畔,是丹顶鹤的故乡,是天鹅生长的地方。这里有平原上最大的水库——双阳河水库。秀美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天蓝水青,林网交错,沃野平畴,稻谷飘香;水草肥美,群群牛羊,点缀其间;各种珍禽或低飞、或高旋,或徜徉或翱翔,好一派田园风光。这里因旖旎的风光,被称为“塞外小江南”,物富民丰,又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如今的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街道宽敞、平坦,商业楼鳞次栉比,商贾云集,四大商业区一派繁华景象,殷实的依龙人民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这一切向世人昭示着,古老的小镇,已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团结务实,发奋图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依龙人凝塑的精神;“依靠科技,以人为本,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是依龙人适时的发展理念;“发挥自然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加速经济增长,实现小康镇”是依龙人新世纪奋进的号角。

“中国白鹅之乡”、“中国紫花油豆角之乡”,构筑了这里独特的生态环境。这里有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区,这里的“绿色”农业产品驰名神州大地,葵花畅销祖国大江南北,芸豆享誉国内外,大豆走出国门,远销欧美,名不见经传的依龙镇现已成为东北农副产品集散地的名镇。

双阳河——母亲河,托起的是依龙人民的希望,圣洁的“双阳河女神”高擎的双臂是对未来的昭示。依龙镇,这个嫩江平原上的绿色宝石,在新世纪的阳光里会更加光彩夺目。

3.“华北明珠”——海河平原

海河平原,中国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是华北地区主要农业区。南临黄河,北至燕山,西邻太行山,东濒渤海,面积约12.8万平方千米。因海河流经此地而得名。平原绝大部分在河北省境内,故又称河北平原。就现行的行政区划包括有: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份,山西省东部,山东、河南两省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的一小部分。平原上的主要城市有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市等,其中北京是我国首都。交通方便,工业发达。盛产粮棉和果品,名胜古迹多,旅游资源丰富。

海河平原位于中国河北省境内。又称河北平原。北起燕山山脉,南到黄河,西起太行山脉,东到渤海。海河平原在华北平原的北部。主要由黄河和海河冲积而成。地势低平,海拔由100米左右降低到渤海沿岸的3米左右。洼地和泊淀面积宽广。比较著名的有山东临清西洼地、聊城北洼地,禹城大黄洼地,河北白洋淀、文安洼、衡水湖等。其中以白洋淀最大,面积约500平方千米,素称“鱼苇之乡”。

整个区域属于暖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乾旱少雨,蒸发强烈。春季旱情较重,夏季常有洪涝。年均温和年降雨量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递减。尤其在夏季季风迎风面的丘陵地带,这种夏季暴雨的现象更为明显,再加上海河本身淤塞严重,因此,常形成洪涝灾害。

海河平原发达密布的水系

整个平原上有海河、滦河和徒骇马颊河等三大水系。其中,海河是此区域最大河流,主要支流有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支流,于天津附近汇聚入渤海。整个海河平原的范围西以山西高原与黄河流域接界,北为蒙古高原,东北与辽河流域接界,南面黄河,东临渤海,流域面积达到31万平方千米。

海河平原是以淀和泊众多而得名,这是因为黄河在历史上曾多次北流,劫夺了海河各大支流河道入海,或者把本来由西向东入海的河流截断,使其集中到北面低处天津附近汇合成为海河,然后入海。所以,今天的海河水系像一把扇子那样,海河是扇柄,五大支河扇形散开。由山西黄土高原流下的河流携有大量沙泥,沿途形成“悬河”或“自然堤”,于是,平原地面实际上是布满不少洪水分流的高河床,形成不少脊状高地和槽形凹地。因此,洪水泛滥,凹地积水便形成了淀和泊。

由水流造就的地域环境

南泊古称大陆泽,相传是大禹引黄河之水的低地,今已淤为平地;史料记载巨鹿古城曾在公元1108年被淹,深埋地下二丈多深处,为内丘到邯郸间九河所汇低地,即在太行山流下沙河等扇形地前缘凹地而形成。北泊即晋宁泊,现亦干涸,洪水期能见到10平方千米水。南、北泊2000年前是相连的。合称“大陆泽”。东淀即三角淀,受大清河泛滥而成,故又称“溢流淀”,由于每年淤沙达1200万立方米,故1958年时已成季节湖了。西淀即白洋淀,由143个小淀组成,低水期还有4~7米水深,为永定河和滹沱河扇形平原间洼地。蓄洪、航运、水产都很出色,有“华北明珠”之美称。

此外,最大的洼地文安洼,正是各河汇流的中心区,故积水面积特大,水深可达8米。这里古代是个海湾,古禹河即入此海。海迹洼地还有黄庄洼,可见海河平原是由三部分组成,即沿海为海积平原,中部为河积洼地,西部为太行山山足平原。

海河平原——复杂多样的地形

(1)太行山、燕山山足扇形平原

沿太行山山足有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扇形平原,主要有三大块组成,即北京所在的永定河扇形平原、石家庄所在滹沱河扇形平原和唐山市所在的滦河平原。

(2)渤海沿岸的沙堤、湖平原

海河平原在海岸上形成了另外一种地形格局,这里不少海湾形成的湖和湖干涸形成的洼地。平原地面上又可见断续相连的贝壳堆积所成的沙堤,今天由天津到塘沽海口有四条贝壳沙堤保存,就是海岸不断推进的见证,表明古代海岸线所在的位置。

海河平原的危机

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等原因,海河流域平原区已发现地层裂缝,主要分布在天津、唐山、保定、廊坊等地区,最长达数千米。

海河流域平原区地裂缝主要由构造裂缝、塌陷伴生裂缝、地面沉降裂缝和脱水干裂缝类型组成。河北省柏乡县地裂缝,始发于1996年,到目前为止,这个地裂缝已长达8000米,可见深度为1.5米,宽度为半米以上,且深度和宽度仍在扩大。其中,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不均匀性沉降,产生地面沉降裂缝;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产生了脱水干裂缝。海河流域地下水超采严重是造成地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超采地下水还带来地下漏斗形成、湿地湖泊干涸、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平原的现在状况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的治理和科学规划。

4.黄河的杰作——黄河三角洲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滔滔黄河,奔腾东流,挟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于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在入海的地方,由于海水顶托,流速缓慢,大量泥沙便在此落淤,填海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

黄河在山东利津县以下冲积成的三角洲。以利津为顶点,北到徒骇河口,南到小清河口,呈扇状三角形,面积达5450平方千米。地面平坦,在海拔10米以下。三角洲顶部和中部土壤脱盐较好,已形成了农耕区。土壤盐渍化强,所以这里大部份土壤仍为荒地。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口门附近淤积,形成河口的沙嘴及其两侧的烂泥湾。浮泥受潮水冲淤漂游不定,鱼饵特别丰富,是鱼类产卵的良好场所。

广义的黄河三角洲指北至中国天津市、南至废黄河口、西起河南省巩义市以东黄河冲积广大地区。

黄河三角洲——自然环境和气候

黄河三角洲地处渤海之滨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所形成,为全国最大的三角洲,也是我国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这片三角洲是黄河挟带的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陆地的海相沉积平原。现在黄河三角洲上地貌有河滩高地,坡地,大型洼地等。黄河尾闾摆动形成的陆地带地势宽阔低洼,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类型独特,海河相会处形成大面积浅海滩涂和湿地,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年平均降水量为551.6毫米,植被为原生性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独特,湿地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保护区内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有80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文昌鱼、江豚、松江鲈鱼等。有野生植物上百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野大豆分布广泛,列为中国候鸟保护协议受保护的达10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白头鹤、白鹳、金雕、大鸨、大天鹅、小天鹅、灰鹤、蜂鹰等,各种鹭类、雁鸭类水禽不但种类多,数量也极为丰富。

黄三角开发规划

黄河三角洲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是一块有待于开发的处女地。建国以后,农林牧渔业有了较大发展,在三角洲上相继建立了一些农场、林场和军马场,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开发了胜利、孤岛、河口等油田,成为我国第二大油田。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东营市,标志着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黄河三角洲是最有开发潜力的肥沃之地。根据2008年山东省政府出台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内容,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现在黄河三角洲已发展新的城市群,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旅游产业上将着力打造黄河入海口旅游区,突出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湿地自然风光,以观海栈桥、天鹅湖温泉度假区和滨海旅游区为重点,开发黄河口入海奇观、漂流、狩猎、骑马、观鸟、科考、温泉等观光与探险旅游项目,打造“新、奇、野、美、特”休闲度假观光生态旅游。

依托黄河百里绿色生态长廊、艾里湖等,开发湿地生态和黄河生态文化观光旅游;开发东营、滨州城市生态旅游。依托观海栈桥和莱州黄金海岸,发展滨海度假旅游;以天鹅湖温泉度假区为龙头,依托地热资源,发展温泉度假旅游等等,促进了三角洲的经济发展。

5.中华民族的心腹之地——黄淮海平原

黄淮海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地,历代逐鹿中原,要争夺这块战略要地。历史上要安邦定国,就要治理这片灾害频繁的平原。它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精华所在。

黄淮海平原是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平原的简称。在流域上主要包括淮河、海河、黄河、淮河等流域的中下游地区,以及源于鲁中南山地的一些中小河流域下游的广大平原地区。普遍意义上认为包括京、津、冀、鲁、豫、苏、皖五省二市等七个省级行政区。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由黄河、淮河、海河共同冲积而成的。

黄淮海平原所包括的地区和范围,各部门、各专业的认识是不一致的,所采用的数据也就各不相同。从地貌学的观点,按照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地表组成物质以及流域水系的变化等原则,划定的界线为:北起燕山山脉的南麓;南抵桐柏山、大别山的北麓,以江淮流域的低分水岭为界;西起太行山、秦岭的东麓,东面包围了鲁中南山地,临渤海、黄海,其总面积为38.7万平方千米。

黄淮海平原——地理位置和大体轮廓

黄淮海平原大的地貌形态上主要包括了山前洪积——冲积扇形平原、冲积平原及海积平原。整个平原以黄河干道为分水渠,北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面则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一个向渤海、黄海倾斜的大冲积平原。

黄淮海平原地势十分平坦,一般海拔不到50米。从山麓到海滨,可以分为山麓洪积冲积扇平原、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其排列大体呈半环带状,三部分的地表物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土壤、植被及农业发展情况都有明显的差别。

以黄河为轴线,向南到淮河,属淮河水系,通称黄淮海平原,这一平原,东北为沂蒙泰山区,西部为伏牛山区。黄河以北,到燕山山麓,西迄太行山麓,属海河及滦河水系,通称海河平原。两个平原自然条件有所差别,但都和黄河紧密相关,因而在治理上是互相联系的。

山麓洪积冲积扇平原,主要分布在燕山和太行山麓,由许多大小不等的扇形地连接而成。其中以古黄河冲积扇规模最大,洪积冲积扇上地下水埋藏深度为4~10米,矿化度小,水质好,水量富,排水良好,土壤不易盐碱化,而且养分高,较肥沃,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冲积平原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这里河流密度较大,并经过多次改道,形成众多古河床和古自然堤。冲积平原多为黏土沉积物质,地下水的矿化度较高,且地下水位较高,夏季多积水,土壤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现象。

滨海平原分布于沿海地带,包括渤海沿岸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地势极为低平,组成物质以黏土为主。由于受海水浸渍作用的影响,地下水矿化度高,土壤为盐土,只能生长盐生和耐盐性强的植物。在沿海闭合洼地,土壤含盐量很高,只能生长盐藻等低等植物。

6.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有风景优美的江南最大湿地风景区——下渚湖湿地。这里港湾交错,芦苇成片,水天一色,白鹭成群,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自古以来就有的“三山浮水树、千巷划菰芦;烟波横小艇,一片月明孤”的美妙景色。

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而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传统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99600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

长江三角洲是由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海拔多在10米以下,其间有低丘陵散布,丘陵海拔在200~300米。

三角洲的自然环境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有水乡泽国之称。土地肥沃,盛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蚕丝、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苏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徐州市、连云港市等。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著名的外贸港口,义乌市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苏州、无锡、常州等是风景游览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

这里海岸线平直,海水浑黄,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三角洲的形成因素——长江的鬼斧神工

三角洲的形成,是由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平面的频繁升降,在最后一次大海潮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而渐渐形成的三角洲。

由于科氏力的作用,主江流向不断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并入北岸。红桥期、黄桥期、金沙期、海门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坝、沙洲,形成今天长江北岸的邗江、泰兴、靖江、如皋、启东等诸县。现在江口附近的崇明、长兴、横沙等沙岛,也是按此规律并入北岸。江口沙嘴也同时向外延伸。

北岸沙嘴延伸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度6~8米。

南岸沙嘴经江阴、太仓、外冈、马桥一线向东延伸,地面高程4.5米~6米左右,与钱塘江北岸相连后达杭州湾。沙嘴内侧的浅水海湾被淤封成为古太湖的前身。此后浅水海湾不断淤浅,逐渐演变为湖荡罗布、河道交错的低平原。南岸沙嘴外侧滨海地区不断淤积形成滨海平原。

三角洲上散布着一些海拔100~300米的残丘,大部份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叠系灰岩构成,少数由燕山期花岗岩和粗面岩构成。

随时间而变化的气候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温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气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其中对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及贡献率最大,对平均最高气温都最小。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趋势和增温率、城市化效应的增温率及增温贡献率与其它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三角洲深刻的含义

长三角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概念,最为常用的是地理概念和经济概念。

地理概念: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陆地。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

工业经济概念: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长江三角洲有的地形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7.“长江万里长,险段在荆江”——江汉平原

“长江万里长,险段在荆江”,一是夏季高水位时,长江水面往往高于两侧平原数米至十余米;二是荆江河段曲流发育,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汉江自古有“曲莫如汉”之说,其洪水量不及长江,但下游河槽呈漏斗状,上宽下窄,每遇洪水,严重威胁两岸,与长江洪峰相遇,威胁更大,这便是汉江平原的隐患所在。

江汉平原是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的平原,位于长江中游,与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西起枝江,东达武汉,北至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接。平原地势低平,除边缘分布有海拔约50米的平缓岗地和百余米的低丘外,海拔均在35米以下。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稍微倾斜。地表组成物质以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湖泊淤积物为主,属细砂、粉砂及粘土,第三纪红层在平原边缘地区露出。

汉江平原凸凹不平的地貌和分布广泛的水系

由于汉江平原是堆积平原,所以特殊的形成因素构造成了独特复杂的地貌。长江、汉江和东荆河沿岸地势较高,一般在20~38米。地貌上可分为两部分:①处于河床与人工堤防之间的堤外滩地,现代冲积作用旺盛,地势较高,大部分在30米以上,土壤多为砂壤质。②大堤以内的堤内平原,一般较堤外滩地低3~6米,向内侧微倾,土壤多为厚层粉砂壤土。

平原内湖泊众多,水网交织,垸堤纵横。江汉平原大小湖泊约300多个,主要有洪湖、汈汊湖、长湖、排湖、大同湖、大沙湖等。湖泊一般底平水浅,是淡水养殖业的最佳基地;又能调蓄江河水量,减轻平原旱涝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好处。

冷空气南下的通道—气候特征

江汉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时间约2000小时,无霜期约240~260天,10℃以上持续期约230~240天,活动年积温达5100~5300℃。平原各地有利于棉花、水稻等喜温作物种植。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1300毫米,较高的气温通常在每年的4~9月,这时的降水量约占年降水总量的70%。汉江谷地为冷空气南下的重要通道,江汉平原首当其冲,春、秋季节常常是低湿阴雨,是早稻及二季晚稻栽种的最好时期;若遇梅雨过长、暴雨多的年份,初夏易遭洪涝;盛夏常为副热带高压脊控制;秋季又多晴朗天气,故容易出现干旱。

经济概况——粮食基地之一

江汉平原的湖区是中国的著名水产区,不仅盛产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鲤、鲫、桂、鳙、乌鳢等鱼类丰富,还盛产虾、蟹、贝类、莲藕、菱、芦苇和水禽。其中多种水产品为重要出口商品。随着水利建设与河湖的综合治理,水产由过去以天然捕捞为主,转而重视发展人工养殖。江汉平原旱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2%,水田约占48%。旱地集中分布于堤内平原,堤内平原的棉田占耕地面积的40%~60%,个别地区高达80%以上。现在已成为中国高产优质棉区之一。水田集中分布于河间凹地和平原边缘,粮食产量高,为中国重要粮食基地之一。湖区大量围湖垦殖,湖田面积增加,粗放型耕作,单产水平较低而不稳定。近年来,部分实现了退田还湖。平原的油料作物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以油菜、芝麻、花生为主。

8.“名茶盛产地”——太湖平原

太湖平原是盛产名茶的地方,苏州的碧螺春和杭州的龙井均产自此平原且是原产地。特殊的水系和地貌让太湖富饶美丽,是中国南方平原中璀璨的明珠。

太湖平原位于太湖流域,北起长江,东抵东中国海,南达钱塘江和杭州湾,西面以天目山及其支脉茅山与皖南山地、宁镇丘陵相隔开,包括浙江省杭州市主要地区、嘉兴市和湖州市全部、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全部、丹阳市和上海市。太湖平原区内河网密布,有长江、江南运河等无数条大小河流通过。水系和水网比较发达,为其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太湖平原地处长江以南,是一个以太湖为中心的碟形洼地。平原上多孤立山地分布。湖荡成群,河川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河道长约4万千米,较大湖荡250多个。太湖面积242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1米。其西面有滆湖、长荡湖,东面有阳澄湖、澄湖、淀山湖等,形成以太湖为中心的湖泊群。有多种鱼类,是我国的产鱼基地,其中有经济价值的40种。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又有较好的耕作措施和机械化条件,可发展双季水稻连种的三熟制。

太湖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油基地,自六朝以来这里就是中国皇室用粮的主要来源。此地又以生产加工丝绸和棉布而闻名,苏州、杭州、无锡、湖州是著名的生丝产地和丝绸加工地点,旧松江府和太仓州是重要的棉花和棉布生产地区。太湖水产丰富,盛产鱼虾,素有“太湖入这里,鱼虾捉不尽”的说法。

9.中国的“水网之冠”——杭嘉湖平原

杭嘉湖平原位于中国浙江省北部,是浙江最大的堆积平原,面积约7620平方千米。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米左右。地面形成东、南高而西、北低的以太湖为中心的浅碟形洼地。平原表层沉积物以细颗粒泥沙为主,属河流湖泊堆积物,其南缘属潮滩相沉积物,土质粗而疏松,地面缺少湖泊、水系稀少,地形相对高。平原内这种地面高、沉积物质和水文状况的差异,对农业生产、水利设施及工程建设等方面有深刻影响。

以杭州、嘉兴、湖州为中心的水网平原,属长江三角洲的一部分。浙江省粮油、蚕茧、淡水鱼重要生产基地,位于北部,介于杭州湾和太湖之间,平原东西长、南北狭,面积达6400多平方千米,由长江、钱塘江泥沙和湖积而成。地势低平,除有零星孤丘点缀外,北部稍低,南部杭州湾沿岸略高。平原上水网稠密,河网密度平均12.7千米/平方千米,为中国之冠。湖泊众多,河流纵横,水域面积约占8%。这里大部分地区的光、热、水资源能满足一年三熟的需要。

杭嘉湖平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以水稻、蚕茧生产为主,粮、油、丝、鱼、畜综合发展的地区。粮食产量占全省1/5以上,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蚕茧产量占全省4/5,主要分布在平原中部湖州、桐乡、海宁、德清、嘉兴、余杭、海盐等县市。丝织业自唐、宋以来即为全国重点产区,尤以织棉工艺驰名中外,主要集中在杭州市和湖州市,其次是嘉兴市、海宁市和桐乡县;淡水鱼产量占全省半数以上,主要分布在西部。羊羔皮是中国特产和传统出口物资,以湖州市、嘉兴市、桐乡和余杭县最多。广阔水面还可植菱、种藕、养草等综合开发利用。此外,杭州湾沿岸棉花种植亦普遍。

平原水陆交通发达,铁路以杭州为起点,沪杭、杭宣线分别贯穿平原东、西部,并与浙赣、皖赣、萧甬线相连结;公路环连杭州、嘉兴、湖州3市,并伸展至山区和海边;水运具有重要地位,航程总长3000余千米,沟通平原500余集镇。以杭州、嘉兴、湖州为中心的水网平原,属长江三角洲的一部分。

浙江省商品粮、蚕茧、淡水鱼重要生产基地,位于省境北部,介于杭州湾和太湖之间,平原东西长、南北狭,由长江、钱塘江泥沙和湖积而成。地势低平,除有零星孤丘点缀外,一般海拔仅3~7米,北部稍低,南部杭州湾沿岸略高。

10.精彩丰富的人文地理——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简称为珠三角,珠江三角洲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南部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原先称为粤江平原,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是西江、北江共同冲积成的大三角洲与东江冲积成的小三角洲的总称,呈放射形汊道形成的三角洲复合体,倒三角形,底边是西起三水市、广州市东到石龙一线,顶点在崖门湾。冲积层薄,一般20~30米。地面起伏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岛屿,占总面积30%。中部是平原,分布在广州市以南、中山市以北、江门以东、虎门以西。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包括广东省惠州、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珠海、佛山、江门、肇庆九个市,以及中国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三角洲的东部的地区如深圳、东莞、广州开发较早。研究中的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江口的东西部,预计可以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珠江三角洲——气候环境

三角洲属于亚热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温21℃~23℃,最冷的1月均温13℃~15℃,最热的7月均温28℃以上。6月~10月,常有台风影响,降雨集中,天气炎热。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多雨季节与高温季节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纵横,有利于发展农业。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在中国名列前茅。热带、亚热带水果有50多种。发展了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立体农业结构形式,成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典范。同时还有制糖、丝织、食品、造纸、机械、化工、建筑材料、造船等工业,有南海明珠之称。

珠江三角洲——自然地理

珠江三角洲是热带性三角洲,即绝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范围。地貌发育上也有此特点,植被景观受其影响,发育为热带季风雨林植被。并且由于三角洲北面为粤北山区,对北来寒流起屏障作用,使热带植被能沿谷地侵入北回归线以北山区。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

珠江三角洲——地貌特征

珠江三角洲热带特征反映在河网上是水量大,含沙量小,分汊放射河道多,宽深水道。但由于发育历史由中更新世开始,下沉量又不大,故它和长江、黄河三角洲最大差别就是形成时间短,沉积物厚度小,而向海湾推进则较快。珠江三角洲是在溺谷湾内的多河道上淤积而形成的,故称为复合三角洲。广州有“三江汇总”之称;面积不大,故发展潜力不如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自然环境

珠江三角洲气候热带性表现在四季不明,三冬无雪,树木长青,田野常绿,霜不杀青。形成热带气候的原因主要是地理纬度的影响,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即大部分属于热带地区。

三角洲地势平坦,雨量与四周山丘相比较少。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种雨季旱季分明正是热带气候的特点,和赤道带长年高温多雨不同,故珠江三角洲不能引种赤道性作物如橡胶树、椰子、槟榔、可可、胡椒、榴莲等作物,只能引种热带性作物如剑麻、菠萝、杧果、香茅等耐旱性作物。春季的静止锋会形成阴雨,长时间阴雨天气可引起早苗烂秧。夏季以雷雨为主,多台风雨,在三角洲地区破坏性不大,因四周有山丘保护,且对秋旱有帮助,这就是热带气候特点,常常形成三角洲雨量第二高峰期。冬季变性寒流经东海入三角洲会有小雨。由于日照强,蒸发量大,会发生旱灾。侵入三角洲台风每年只有1-2次,每次为期只有4天,但带来的雨量正好可缓解秋旱。风灾、寒灾、水灾、旱灾都是三角洲的灾害性因素。

珠江三角洲——动物与植物

珠江三角洲不生长赤道性植被,但热带性植物却不少,虽然人工开垦使天然植被消失,但在一些村前村后的“风水林”和“杂木林”中,仍可见热带树种残存,如格木、土沉香等,表明这里曾经是热带季风雨林植被分布区。在山谷还有海芋、野芭蕉群丛分布,林下灌木、藤本、草本植物亦以热带种属为主,变成优势群落。珠江口红树林中,有秋茄、木榄等,沙滩上有海刀豆、厚藤、海杧果、耐盐植物老鼠等,在东莞、宝安、深圳、珠海均有分布,在三角洲区常见物种达500多种,也反映出热带特点,其中纯热带植物占42%,连泛热带性植物总计则达53%。鼎湖山区热带属占62%,热带种占56%,泛热带属占91%。三角洲是水网区,以沼泽、洼地和低平林为主,故也栖息不少典型热带巨型动物,它们也反映出三角洲原有的热带特点,如亚洲象、马来鳄、孔雀等在古书却有不少记述,更有化石为证。

从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看,如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和动物,珠江三角洲是个热带性三角洲,与黄河、长江三角洲不同,地貌水文上表现为多汊道的良好水网,广宽深水河道众多;气候上热量和辐射丰富;植被生长旺盛,种类众多,动物繁生,对工农业生产非常有利。从类型上看,珠江三角洲与红河及湄公河三角洲等热带型三角洲近似。我国热带地区较稀少,应重视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的热带性特点和发展潜力。

珠江三角洲——经济和社会发展

(1)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8%,不仅高于全省、全国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

(2)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的发展。

(3)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

(4)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很快形成。

(5)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加速城镇化。

(6)社会流动走向健康有序。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外来工聚集地。现在,在该地区就业的外来务工者有数百万,形成了规模庞大、富有特色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群。

同类推荐
  • 昆虫记第4卷:蜂类的毒液

    昆虫记第4卷:蜂类的毒液

    《昆虫记》卷四中法布尔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试验,为我们展示了长腹蜂、切叶蜂、采脂蜂、天牛等昆虫在本能的驱使下所展现出的捕食和筑巢等方面的特性,并与破解出隐藏在昆虫本能背后的秘密。
  • Millions of cats

    Millions of cats

    Winner of Newbery Honor,Wanda Gág's timeless tales tells of an old man who sets off in search of a beautiful cat to bring home as a companion for his wife.But instead of one cat,he comes back with"Hundreds of cats,thousands of cats,Millions and billions and trillions of cats"…
  • 启迪人生(中华美德)

    启迪人生(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五千年,内容博大而精深。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动力。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本书通过故事告诉青少年孝、义、节、礼等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美”。这对外来文化充斥审美和阅读的今天,有着一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华文化,从浮躁到宁静的“回归”的意义。
  • 今天我是升旗手

    今天我是升旗手

    主人公肖晓出身于军人家庭,崇拜英雄,精力充沛,奇想迭出,品学兼优。他心中有一个愿望:当一回学校的升旗手,但愿望总是得不到实现。他没有放弃努力,团结“学习尖子”林茜茜,帮助“追星族”祝小娜,和包郝、马驭等同学智抓“偷猴贼”,积极参加“手拉手”活动……终于,他在临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手升起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 《太空宇航知识篇》(五)

    《太空宇航知识篇》(五)

    科普知识百科全书:太空宇航知识篇能帮助广大读者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结合当前新的知识理论,根据青少年的成长和展特点,向青少年全面又具体重点的介绍了自然知识。
热门推荐
  • 皇叔有疾,卿可医

    皇叔有疾,卿可医

    今上小皇叔,端王殿下身中奇毒,路遇娇俏可人小医女。一眼相中,为求名医,以身相许!白叶表示,小女子怕怕,皇叔请放过!
  • 盗墓人生之敖

    盗墓人生之敖

    盗墓之路的各种恐怖事件...古墓中的惊悚画面...十二个惊世宝物...诡异的法术力量...敖之家族的秘密...巨大的阴谋...悲剧的痛苦...
  • 武逆九天

    武逆九天

    双亲离世,几乎要乞讨的星峰,一不小心,买到了一本《天星化宇诀》踏上了神一般的修炼道路,演化诸天星辰,九亿三千万星辰,新的宇宙,新的开始——
  • 上古伤痕

    上古伤痕

    民国年间追踪僵尸的道士、深陷警匪迷局的警察、血腥争夺街头的黑帮、抢劫毒贩为生的悍匪——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一道自盘古开天地起就蔓延人间的恐怖“伤痕”,所有的罪恶都由它产生,所有的不幸都由它散布。相传能找到“伤痕”的人,就能控制整个中华大地的命运,但每个寻找“伤痕”的人,最终只能落下不得善终的恶果。千百年后,恩仇迭转。由一群袭击旬州城日军的僵尸,引来日本松井财团对于“伤痕”近百年的寻找,与之相应的特工、黑帮、雇佣兵等各类形形色色的人齐聚旬州城内,一场血雨腥风随即展开。
  • 如果云也知道

    如果云也知道

    树欲静而风不止,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离婚100秒:总裁大人快离婚

    离婚100秒:总裁大人快离婚

    楚妍夕为了不让贪财的母亲顺心,嫁给一个油头滑面的老头,在街上随便拉了一个人领了结婚证。可没想到,她拉的人居然是在商业界叱诧风云的总裁。婚后,她各种要求离婚,而他却各种戏虐挑逗:“我要离婚!!!”“还不可以哟!”“为什么?”“因为你还没有和我造人呢!如果你那么想早点离开,那我们今晚就......”“.......滚!”
  • 错爱假妻:总裁请放手

    错爱假妻:总裁请放手

    “嫁给你是给你面子,别以为我会为你养老送终,你以后要是敢生病敢残疾敢直接挂掉,老娘可是要改嫁的。”教堂里,她穿着白纱趾高气昂地看着他。他微微一笑,“牧师,誓词改一下,只问她要不要嫁给我就可以了。”一时间,楚致集团总裁楚梵睿疼老婆的传言甚嚣尘上,作为女主角的林夕却很清楚,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为了奶奶的病,她被迫假扮自己素未谋面的姐姐嫁给重病缠身的他,本以为是个病秧子过几年等他死掉了就好,可是她就没见过这么毒舌骁勇的病秧子。“你装的吧?”她终于忍不住问他。他淡淡一笑,一脸狡黠,“你不也是装的?”
  • 命犯桃花:极品九公主

    命犯桃花:极品九公主

    一夜春风来,满园桃花开他说:跨越千年的鸿沟,下一个轮回,我们还要站在湖畔的山岗上,彼此相望,你说好么?他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他说:人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记自己,不求拥有,不求同行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你。……
  • 但愿泪无痕

    但愿泪无痕

    【原创/已完结】【放心入坑】【内含微腐副cp】想见一眼,惊鸿一瞥,再也无法忘却。坚持了十年,甜蜜无果,她毅然选择离开。再次相遇,他不记得她,她有婚约在身。她接近他,他却心有所悦。她接受,她坦然。他记起了她,十年心悦终于有了结果,白衣翩翩,裙纱飞舞,却是血染白衣,生死两隔。“或许,天意如此,我们本就有缘无分。”
  • 一剑惊心

    一剑惊心

    花开花落,云逝云飞,几朝更替转眼即过,当下已是大明洪武二十六年,正值内忧外患之际,万民生死,皆系一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