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26300000067

第67章 男女之间

叶曼女士:

多年来本人一直都是您的忠实读者,也由于看了您的文章,受您的启迪而接触了佛法,深觉佛法的究竟与对人生的了悟。每次听完经后,都感到一股绝对的安乐,真可谓法喜充满。

唯独有一个很深的疑问,在我心深处萦怀,挥之不去。翻开佛经对于女性多所贬抑,甚至经云:“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地狱。”撇开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的社会环境及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男女关系,放观自有“文字历史”以来到现在所发生的战争有多少是“女人”所发动?

就算是因女人所引起的也寥寥可数。殊不知男人的世界里崇尚竞争、霸权、人定胜天的反自然现象,是女人所唾弃的。因为没有一个女人喜欢战争,在战争中她的丈夫、儿女都死了,而她们被强暴了。

根据近代人类学家的研究,母系社会是一个祥和、温暖、平等的社会,找不到任何迹象是足以证明这种社会有战争的行为。再从生物学上研究,男性荷尔蒙远比女性荷尔蒙具有攻击性,这更可解释,为何暴力的制造者几乎都是男人?请看那些一人面兽心的枪击要犯、辣手摧花的色情犯,小到家庭里殴妻的先生。为什么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地狱呢?

曾在您的文章中看到,您来世要做一个男人(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您说女人的苦远比男人多,这些束苦之中,除了生理性的身体之苦、生育之苦外,女人遭受奴役之苦、贬抑之苦、经济上依赖之苦及其他暴力之苦,大部分都在于社会资源掌握在男人的手中,他们几乎不曾以女性的立场来考虑女人的处境。

以佛法的观点来看,身为女人是业力所牵,所以要好好修行,来世可望变成男人,这句话是没错,这是较出世的看法。如果再从积极人世的看法来谈,我们要以同体大悲的情怀来看待女人,她有那么多的苦,我们要同情她们,不要贬抑她们,毕竟她们也是“人”。

愿普天下的男人都能疼惜女人,让她做个自由、自主的“人”,而女人更要爱女人。不知你的高见为何?

林沛莹上

沛莹女士:

接到你的来信后,我就决定将它发表,供大家参考。

你的见解很对。即使是佛教,虽然视来生一律平等,但是当佛的继母、妻子和族中女人也恳求出家时,佛硬是不肯。她们站在道场外请求数日,不肯散去。佛的弟子,也是佛的堂弟阿难替她们苦苦哀求,佛才准许她们加入僧团,但是戒律比男众多了百分之五十,而且必须对男众尊敬。于是僧团内有了比丘尼。阿难因此曾被舍利弗责备,并称佛教中,有了比丘尼,会提早500年灭亡。

东方琉璃光药师佛的第八大愿是:他的佛土之内没有女人。

当然,在佛法的最高境界中是没有男女相的。但是在俗世中,我们就事论事,心平气和地加以检讨,自有其原因在。

原始社会,是母系为主,孩子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从“女”旁,像姚、姬、姜等都从女旁。

当人和自然与野兽的争斗渐渐消失后,部落间便相互争斗起来,膂力较强的男性,自然比生儿育女还要哺乳的女性,地位日益尊重。加之征伐的结果,敌方的男性被杀戮,妇女被俘虏,为了自求生存,女俘虏对于男性征服者便百般谄媚;逼得本族的女人也自贬身价地对男人奉承,于是男人坐大了。

兼并越多,便由部落而族氏,而诸侯,而王,而帝。男人在靠着膂力取得天下之后,更有闲暇发展文化、创造文明,女人则沦落到主中馈,侍巾帚,成为生育的工具。于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七出,都是男人套在女人头上的枷锁。

为了争取男人的宠爱,所以“妒”、“嫉”、“媚”等字都从女旁。男性中心社会历时数千年,亡国之君多半沉湎酒色,历史不责怪男人,却称女人为祸水,谁让历史是男人所写呢!

时至今日,虽然教育平等了,但是在许多方面都还不平等。尤其是女人,也应该自省检讨。有关女性的书报,不是情,就是爱,不是化妆,就是服装、首饰。选美、性感、护肤,依然是女人的最爱。有妇女节,可是没有男人节。女人情愿做二等国民。

女性生理的束缚,是无法去除的。数千年的积习只有靠女人自己去解除。现在有一个很可喜的现象,女人的求知欲高过男人。将来的世界,不再凭膂力,而全凭智力。那时将是谁的天下就很难说了,也许下辈子我还是愿意做女人。

叶曼答

同类推荐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本书是收录了《了凡四训》的原文并进行了译解,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
  •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左欢右爱

    左欢右爱

    这部都市爱情小说集,通过一个个或美丽、或忧伤、或浪漫、或缠绵、或惊悚、或酸涩的爱情故事,令人怦然心动、摧人泪下。提示了当下社会粉红都市中的爱情万象,读后让人掩卷长思——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爱情还有没有海枯石烂的永恒?我们到底还需要什么样的爱情,又有什么样的爱情值得我们去捍卫?
  • 月下清婉歌微凉

    月下清婉歌微凉

    她是被勾错魂的杀手,她选了不该选的命运,上天赐予她最好的最爱的,却在最后夺走一切,她前世被信任的人所杀,今生却又被最爱的人拔剑相向。她一生她想保护的人全都弃她而去.......
  • 婚礼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

    李东文,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写给女人的忠告

    写给女人的忠告

    本书告诉女性读者保持生活幸福的秘诀,以及如何做成功男人身边不可或缺的好妻子。
  • 爱约十年

    爱约十年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在爱情里,两个人的坚持才是幸福,如果只剩下一个人坚持,那叫做痛苦。
  • 每天学点读心术全集

    每天学点读心术全集

    知人难,知人心更难。有人说世界上最善良的是人,世界上最残忍的也是人,世界上最不可理喻的还是人……总之,对于人的看法,人们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大家是达成共识的,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动物。
  • 回到千年前只为遇见你

    回到千年前只为遇见你

    穿越到千年以前的时空,遇见了他们,究竟是我的幸运,还是他们的不幸。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这是我的幸运。他,冷酷寒王,从来没有正常人的情绪。却因为我变成会哭会笑的正常人一样。对我处处留情。第一次见面,他冷冷的杀了一个要杀我的人,我害怕的问他为什么,他冷冷的说:“不杀了他,他就会杀了你。”进宫前,他温柔的说:“不怕,万事有我,”他,玉如风,外姓王的幼子,有名的花花公子,为了救我却差点失去性命,第一次见面,他打扮得风情万种的说:“风月场所就是男人寻欢作乐的天堂。”我理解过来骂他:“骚包。”在酒楼他说:“蝶舞,为你,什么都甘心情愿。哪怕是死。”说得无比认真。为我受重伤时他说:“蝶舞,我真的爱你。”
  •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之缘

    穿越之缘

    她是平息狐妖之灾的“法器”,一颗草药使他与她相识。她当着她的面杀了他。她痛苦,她怨恨,忘记了一切。她又与他相逢,踏上了寻找冰风火幻虚无的路。在青楼,她找到了最后一个元素火后,被遇见的赤月狐唤醒记忆。风月狐、巫女,她到底是谁?
  • 乱世之变

    乱世之变

    在这个世界上人是最复杂的生物,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一个社会,而在这个社会中的变动让人的性格有所改变。这个社会让人们有了幸福,快乐,浮躁,抱怨,美丽还有丑陋,让人们有了追求有了欲望和野心,也有了争夺和较量,为了人们自认为至高无上的尊严和荣誉。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愤怒抱怨命运不公的,欲望为了个人野心的,还是愿意为了民族尊严而战,大爱于天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