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距离开普敦约六十公里,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其实,好望角是一个突出的小山岬,过去曾被称为暴风角,因为这里的天气恶劣,昔日不少航船都在此处遇险。但在印度洋航线通航后,闻说当时的葡萄牙王便把她改名为好望角,因为登上角点,可以眺望到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壮大景色。好望角为太平洋与印度洋冷暖流水的分界,气象万变,景象奇妙,耸立于大海,更有高逾二千尺的达卡马峰,危崖峭壁,卷浪飞溅,令人眼界大开。
风光揽胜
游客前去好望角到多是冲着“非洲最南端”“两大洋交汇处”的名号而来,可是这却恰好是人们所犯的一个美丽误会。非洲的最南端事实上是距她147公里的厄加勒斯角,而两大洋的实际交汇处也在这两大海域中间地带上,而非就在好望角。但是这也不能成为人们遗憾的所在,因为好望角除了这些虚名外,他还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这里分布着许许多多的低矮的灌木丛和一堆堆盛开的鲜艳花朵,羚羊、斑马、鸬鹚、黑鹰等稀有动物及飞禽都在这里幸福的生活着。在好望角凭栏而望,可以看见远方的海天一色,也可以看见脚下的浪花飞溅,可谓气象万千。好望角作为非洲的一个标志,是每一个非洲旅游爱好者必到的地方。俗话说,到南非不到开普敦,等于没来过南非;到开普敦不到好望角,等于没到开普敦。这就好比中国的北京,北京的长城,是旅游必到的圣地。
逸闻趣事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奉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之命,率两艘轻快帆船和一艘运输船自里斯本出发,再次踏上远征的航路。他的使命是探索绕过非洲大陆最南端通往印度的航路。迪亚士率领的船队首先沿着以往航海家们走过的航路先到加纳的埃尔米纳,后经过刚果河口和克罗斯角,约于1488年1月间抵达现属纳米比业的卢得瑞次。船队在那里遇到了强烈的风暴。苦于疾病和风暴的船员们多数不愿继续冒险前行,数次请求返航。迪亚士力排众议,坚持南行。船队被风暴裹挟着在大洋中飘泊了13个昼夜,不知不觉间已经绕过了好望角。风暴停息后,对具体方位尚无清醒意识的迪亚士命令船队掉转船头向东航行,以便靠近非洲西海岸。但船队在连续航行了数日之后仍不见大陆。此时,迪亚士醒悟到船队可能已经绕过了非洲大陆最南端,于是他下令折向北方行驶。
历史渊源
“好望角”一名的由来有着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有两种:一说为迪亚士1488年12月回到里斯本后,向若奥二世陈述了“风暴角”的见闻,若奥二世认为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希望到达梦寐以求的印度,因此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另一种说法是达·伽马自印度满载而归后,当时的葡王才将“风暴角”易名为“好望角”,以示绕过此海角就带来了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