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丽江县石鼓镇、距离丽江县城约50公里的地方,奔腾而下的滚滚长江被海罗山崖阻挡,不得不急转一个"Ⅴ"形大弯,折头向东北流去,这个"V"形大弯就是闻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湾。
风光揽胜
石鼓镇背靠青山,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忽必烈南征,便是在此渡江。有关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长江第一湾一带的金沙江河谷地区,是当年大禹治水的地方。石鼓镇历来是藏区与汉族地区交易的重镇,藏民把皮毛和中草药带来这里出售,又买回茶叶、盐巴、布匹等日用品,平均每3天赶一次集。石鼓镇西侧有个忽见江湾的山坡,是拍摄长江第一湾的较佳位置。另外,在石鼓镇政府办公大楼的楼顶,也能一览全湾。石鼓至塔城约100公里的公路,全线紧依在金沙江西岸,进入这条线,首先是走进如画的江湾风光,而沿江两岸遍布的古迹、古渡,又让你看到一条历史文化长廊,一种厚积感会贯穿整条游线。
这里水流很急,但由于江面宽阔,看过去江水平缓如镜。江湾两岸绿柳依依,白云蓝天下群山隐隐,不远处就是整齐划一的田畴、炊烟袅袅的村镇,在这样一片高原上竟有如江南水乡一般的景致,让人啧啧称奇。
逸闻趣事
在长江第一湾旁的山冈上,有一小镇名为石鼓镇,因镇上有一面汉白玉雕刻的鼓状石碑而得名。石碑直径15米,厚0.7米,有碑亭保护。是目前丽江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碑之一。相传三国时候诸葛亮在石鼓附近“五月渡泸”,平定南中后建此碑以镇诸夷,鼓的侧面有一裂缝,民间传说,世事动乱,鼓自裂开,太平安定,鼓又自己闭合。民间传说不愿西嫁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位姐妹,瞒着父母,偷偷从家里跑出来。美丽聪明的金沙姑娘邀约两位姐姐投奔东海而去。父母得知三位姑娘逃跑后,非常生气,派玉龙和哈巴两兄弟挡在她们去东海的路上。怒江和澜沧江在沙松碧村望见了两位拦路的哥哥,认为自己敌不过他们,不敢前走,于是改变主意,不去东海了。她们选择了南去的路,却劝服不了金沙姑娘,只好怒而冲去。金沙姑娘眼望两位姐姐远去了,心中去东海的决心依然不变,毅然转身直冲哥哥的拦阻之地,最终想法冲破了阻拦,汇入了东海。她转身的地方,就形成了著名的“长江第一湾”景观。
历史渊源
丽江石鼓镇坐落在江湾转角处,因镇内有明代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丽江土知府刻制的鼓形汉阳石褐而得名。纳西语称这里为"刺巴",意为虎啸处或虎族之花,《元史·地理志》等史书中写作"罗婆",是元代茶罕章管民官及丽江路宣抚司的最早驻地,也是古代南下大理、北进藏区的战略要津。253年忽必烈分兵三路偷袭南宋后方,西面兀良合台一路,即在巨甸、石鼓一带革囊渡江。1936年4月,贺龙率领红二方面军,在这里渡江北上,现建有红军长征纪念碑、文物陈列室和石鼓红军长征渡江雕塑,被列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