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传统的欧洲大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运输大动脉之一。无数的诗人、画家、音乐家使这条两岸点缀着古老城堡的河谷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中等山脉的火山岩引发了许多矿泉。德国“葡萄酒之路”(Weinstrasse)在法尔茨森林旁通过。该州众多的美丽景色常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到此游览、休假和疗养。
风光揽胜
莱茵河中部(德国城市宾根〔Bingen〕和波昂之间的一段),有像洛勒莱(Lorelei)岩这类的悬崖峭壁和不可胜数的城堡,仍然是美景如画,游客如织。瑞士境内的莱茵河位于阿尔卑斯山区;自巴塞尔以下直至下游的劳特河(Lauter River),莱茵河形成德国西部和法国的界河。然后它流经德国境内远至埃默里希(Emmerich);在埃默里希以下,它分成多股岔流而形成三角洲地段,体现了荷兰特有的景观。在宾根城外莱茵河心的莱茵岛上有一座“鼠塔”。据说它是由罗马元帅德路威斯在公元前8年修建的关税塔。顺莱茵河而下,地处圣·哥阿和圣·哥阿斯豪森之间有个地势十分险恶的狭窄地段,右边有巨石赫然突起,直刺云天,这就是“洛雷莱山崖”。崖高132米、宽90米,陡峭的岩壁像一个美丽的少女亭亭玉立于莱茵河的弯角处。
逸闻趣事
相传公元10世纪时,美茵茨主教哈托二世为人吝啬残暴,他不顾百姓的饥苦,把大量粮食藏在塔中。百姓忍无可忍。将他禁锢在塔中,主教最终成了成群的老鼠的美餐。由此,“鼠塔”成了关税塔的别名并一直流传至今。今天“鼠塔”作为莱茵河上的信号塔指导着来往船只的航行。“洛雷莱山崖”,传说是由铁石心肠的美女变成的。这些奇特的暗礁在落日余辉的照耀下就像少女在梳妆打扮,姿态妩媚迷人。自古已来,这里暗礁林立、漩涡四起,给无数的船只带来了灾难,并由此产生了船夫被妖女洛雷莱的美姿及动人的歌声所迷惑而丧身江水的动人传说。
历史渊源
早在200年前,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诗人和思想家们就被莱茵河的魅力所倾倒,为她奉献了无数美丽的诗篇,因此有“200年莱茵浪漫”一说。公元1802年,克莱门斯·冯·布伦塔诺和后来成为他的连襟的阿希姆·冯·阿尔尼姆共同进行了一次莱茵文学之旅,沿途收集两岸民谣和传说,日后整理成民间诗集“魔术号角”,其中有著名的“魔女罗蕾莱”。罗蕾莱(Loreley),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诗歌的神话传说故事中的女妖。这段河段弯多水急,往来的船只经常出事。相传这是因为有个美丽的女妖罗蕾莱用她甜美的歌声使得船夫神迷的原因。河道旁有披着长发的罗蕾莱的雕像。二十多年后,通过浪漫主义诗人海涅之笔罗蕾莱成为了莱茵河浪漫的象征。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印象派先锋威廉·特耐尔曾于公元1817年带着素描本从科隆一路画到美因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