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人的竞争,会体现在各个方面,但是归根到底,什么竞争的根源都是人才的竞争,只要在人才方面能够占有优势,那么就一定能够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用人方面又是有很多技巧的,除了上面所说的要认清各个人才不同的能力之外,给予人才的报酬方面,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大家出来混,说白了,其实最重要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可以多赚几个钱,可以养活一家老小,解决自己和家人的生存问题,其他所谓实现价值,实现梦想之类,都必须在生存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才有可能考虑和实现。因此,在工作的时候,员工才会那么在乎自己的薪酬有多少,这是无可厚非的事。管理者和领导者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注意并重视这个方面。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各方面的人才当然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发掘,得到重用,能获得自己应得的那份报酬,并且当然,越高越好。
很多能力较高的人才在别人为自己开出较高的薪金时选择“跳槽”,这或许不是什么丢脸或者无情无义的事,这无可非议,因为有人更能够重视他的才华和能力,并愿意给予更好的条件聘请,没有什么不去之理。当然,有情有意能够不忘自己的老东家,并且不为更高的利益而离开的人才,当然值得人敬佩,但是这不代表别人离开就是错误。因此,作为管理者,人才的这个心理一定要掌握,要想招揽更多的人才,并且能为自己所用,就要学会从报酬这方面下工夫。
胡雪岩这样一个如此会用人的人当然也透彻地明白这个道理。胡雪岩在用人方面,出手向来很阔绰,从不小气。因为胡雪岩知道,谁也不欠谁,要想让别人死心塌地地为自己出力做事,并且能够不变心,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利益来打动对方并拴住对方,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钱的问题处理好了,让手下的人满意了,他们没有理由不为自己卖力做事,只有大家都抱着这种心理来做事,才能真的将生意做大、做强。
胡雪岩是个会赚钱的人,也是个会花钱的人,他办事或结交朋友、对自己的手下人,向来出手阔绰,银票大把大把地散,银子大笔大笔地花。但是,胡雪岩的精明之处在于,他所花的这些钱,也是在为他赚取更多的钱在作准备,日后这些花出的钱自然又会“生”出许多钱来,再次回到胡雪岩手上,而那时就是他赚钱的时候。
胡雪岩自己的阜康钱庄刚刚开张的时候,各方面的人手都不够,需要他自己寻找。当时,他最需要的是一个“档手”来协助他管理好钱庄的业务,让胡雪岩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经过一番观察和了解,胡雪岩看中了某个钱庄中的一个普通的伙计刘庆生。刘庆生虽然在那个钱庄只是一个普通的伙计,但是胡雪岩在办事的时候和他有过几次交往,觉得以他的能力和机灵劲儿,只当一个普通伙计真的有点大材小用,他完全可以干好一个“档手”的工作。于是,胡雪岩决定用重金将刘庆生挖到自己的钱庄里来。
按照当时杭州人的生活水平来算,刘庆生一家一年下来所用的花销也不过一百多两银子。但是胡雪岩在找到刘庆生以后,开口就许诺每年给他二百两的工钱,而且在年终的时候,还会另有分红。这么好的条件把刘庆生惊得目瞪口呆,这远远超出了原来他在那个钱庄时的工钱,这么好的事他就连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会想到发生在自己身上了。而且胡雪岩马上就提前付给了刘庆生一年的工钱二百两银子,让他先在杭州买一所院子,把父母妻儿都接到杭州来和他一起住,这样就不用再惦念他们了,也能更好地照顾他。
胡雪岩如此慷慨的举动,让刘庆生感激不尽,自此死心塌地地跟着胡雪岩,为胡雪岩效劳。钱庄交到刘庆生的手上之后,果然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几乎不用胡雪岩再操什么心,刘庆生基本上就能处理钱庄上的大小事情,胡雪岩只需大致掌握一下就好。在刘庆生的精心照管下,阜康钱庄的生意一直很好,胡雪岩就可以腾出身子去做更多的生意。
胡雪岩的这一招果然够灵,如此大方的结果就是让能力很强的人才能够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卖力。也不能完全将这种行为称做“高薪笼络”,笼络这个词语多少带有点贬义的色彩。胡雪岩这样做,其实体现的是他对人才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不能单单靠嘴上说说或者对其态度诚恳而已,而是还需要一些物质上的证明,最简单的当然就是给真正的人才以高的工钱,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让他看到老板对他能力的赏识和重视,这对人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感觉到被真正地尊重,他们才会甘愿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伯乐”,付出自己所有的努力。
胡雪岩对人才的这种重视和出手大方,其实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得到重金报酬后,大家自然愿意更加用心卖命地工作,这样就能使胡雪岩的事业获得更大的成功,从而每个人所分得的利润就会很多,看到了这样的好结果,大家做事的劲头又会更足,如此循环往复,才是有利于生意发展的一种健康模式。
但是,现在的很多领导者没有学会胡雪岩的这个用人方法,很多领导者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只是斤斤计较着自己的所得所失,赚到了钱先给自己,然后再分远远少于自己的一份给职工。还有的是根据自己所得的多少来决定给员工多少,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赚到的钱少了,那么不论员工曾经多么辛苦,不论他们付出了多少,都只是分给员工很少的一点,无论怎样都想着先让自己拿到更多。
或者干脆有的吝啬老板,不论赚多赚少,都只分给员工一小部分。这些领导者的行为会让员工心灰意冷,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不被重视,只是被老板当成了苦力,因此十分不甘心。被这种不甘心的心情左右,员工当然没有那么高昂的精神去全力做好手头的事,这就使工作的运转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没有人愿意真出力,当然就赚不到钱。一旦陷入这个恶性循环之中,那么离关门歇业就不远了。
应该像胡雪岩一样,即使在他做完第一笔生丝生意之后,算下来是赔了钱的,但是他应给伙计们的分红和工钱却每个人一分钱都不少,即使是从自己的私人钱财中拿出钱来垫付,他也毫无怨言。这一点,让手下的伙计们敬佩至极。有了这样的老板,赔本和财务紧张只是一时的,从后来胡雪岩的各个领域的生意的兴隆状况来看,我们就能知道他这种做法的真正长远的意义。
在用人的时候,只有真诚恳切,将心比心,舍得重金,才能觅得真正的人才,真正让人才为自己全心付出,这样,无论做什么,都能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