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7000000002

第2章 “政治沙龙”里的少年壮志

1922年3月1日,犹太军团的退伍军人纳赫米亚·鲁比佐夫与爱妻科亨·罗莎在圣地耶路撒冷喜得贵子,这个爱哭的男婴被取名叫作伊扎克·拉宾(Yitzhak Rabin)。此时的鲁比佐夫仅仅是邮电局的一位临时工,而罗莎则是一家木材商行的会计。而这对夫妇却曾与以色列国两位赫赫有名的总理有过难得的缘份,他们也更未曾料到爱子拉宾会成为这个国家的两任总理。

鲁比佐夫在1917年的时候是美国芝加哥一个小有名气的裁缝,他是从乌克兰一个贫穷的犹太家庭只身来到美国的,沙俄政府对他这样的社会民主党罢工积极分子当然是痛恨不已,格杀勿论。初逃至美国,他以卖报为生。后来做裁缝的日子毕竟好些,他还有机会读完了夜大,他还成为了一名左翼犹太复国主义党的成员。在巴勒斯坦重建民族家园的梦想时时萦绕在他眼前。1917年,他在征兵站被犹太军团的检验官拒绝入伍,原因是他有平足,但鲁比佐夫机智地改名为纳赫米亚·拉宾,又参加了另一军官的检验,这位矮个子,宽额角的军官居然并未注意到他的平足,而是被这位高个子年青人的威武折服了,这位军官居然就是以色列的开国总理大卫·本——古里安。“拉宾”这个姓后来就永远取代了鲁比佐夫,再后来又传给了他的儿子——伊扎克·拉宾。

罗莎出生于一个俄国富裕的犹太大家庭,年轻的罗莎20出头就已经是一名精明强干的木材商,十月革命后还经营一家生意兴隆的军需品厂。与当局的一次矛盾使她对在俄国发展失去了信心,于是她便开始打点去北欧的行装。1919年夏季,她站在俄国里海港口熬德萨码头,遥望海边的故土,却被身后的一群又唱又跳的年轻的朋友吸引了,他们都是犹太人,她改变了目标,毅然地与他们一起踏上了去巴勒斯坦的航程。然而最初的基布兹基布兹(Kibbutz),意为“集体定居点”。由1909年一批东欧犹太移民首创。在基布兹里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一切财产与生产资料都是公有的。基布兹成员地位平等,一切问题总要由成员们讨论通过,经选举产生的领导机构对全体成员负责。生活使体弱的罗莎难以承受,她又从加利利海峡只身到耶路撒冷投奔叔叔。1921年,她在街头亲眼目睹了阿拉伯人袭击犹太人的可怕场面,而一位年轻高大的犹太军团战士救了她,她感到一种温暖正融遍全身并毅然投入了这位纳赫米亚·拉宾的怀抱。罗莎供职的索莱尔·博尼赫建筑公司很有名气,她是作会计工作的,而大名鼎鼎的果尔达·梅厄夫人(Golda Meir)——以色列后来的总理当时就是那里的出纳。

伊拉克·拉宾出生不久,家便搬到了特拉维夫市,这时的罗莎是一位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被选为市政委员,老拉宾是金属工会的积极分子,他们家便成为工党各阶层成员的政治沙龙。不久,拉宾的妹妹拉切尔也出生了,两兄妹在父母那里得到的照顾当然是十分有限,而且常常在半夜被父母及工党积极分子无意中放大音量的争辩惊醒,小拉宾比妹妹更感兴趣听大人们辩论,他听不懂更多的东西,但他知道了他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伟大的民族的一员,而且每天家里这些客人都在讨论建立一个国家,一个犹太人自己的国家。于是拉宾总比妹妹更积极地给客人们倒水、送夜宵以及打扫房间、擦桌子。在安息日的时候,客人比较少,父亲会讲在美国的经历给拉宾和拉切尔听,母亲会给小兄妹做可口的点心。然而,没多久拉宾就被送到犹太工总办的寄宿学校里,父母的工作都很忙,这是迫不得已的。拉宾渐渐习惯了那里的生活,因为他总比其他的孩子更能吃苦,特别是他还时常照顾别的同学,老师们十分喜欢他。这是一所集体观念很强的学校,甚至严格得有些过分,绅士模样的校长常常让所有孩子打扫已经十分干净的校园,常常是孩子们的教室一尘不染,而孩子们的校服背上却早已布满汗渍。

小拉宾在一个暑假得知母亲患上了十分严重的疾病,因为家中的客人少了,常来的客人总是格外关心母亲的身体,这使小拉宾变得沉默起来,他没问过父母,因为知道父母或许不会告诉他真相,更多地会感到为难。小拉宾每次离家常把当初妈妈叮嘱他照顾好妹妹的话告诉妹妹,让妹妹照顾好妈妈,拉切尔一直都认为自己有一个十分懂事的哥哥。小拉宾学习更刻苦了,每次罗莎都为儿子的成绩欣慰而笑。罗莎患的是严重的心脏病,随时都可能撒手离去,看见儿子一回家便滔滔不绝地给自己讲笑话,撒娇,还有烤点心给自己吃,她常常噙着泪水搂着他们,吻他们。老拉宾为罗莎治病欠了不少钱,仍不顾妻子的劝阻,来履行从前的海誓山盟。

罗莎一直以为自己有一个有志气的儿子,于是便鼓励初中即将毕业的拉宾报考竞争十分激烈的北加利利卡多里农业学校,30年代的巴勒斯坦犹太移民拓殖方兴未艾,农业技术人员十分匮乏,于是农业学校的热门已不逊于当时中东的“考古学”。罗莎的病情已十分严重,拉宾在此压力之下考试成绩刚刚达到录取线,校方要求加试。拉宾觉得十分对不起母亲,暑假里拉宾没日没夜地复习,开学复试,他的成绩优异得令许多老师难以置信,因为他甚至已超过了初试时所有的名列前茅者。

1937年秋,他终于如愿地踏入卡多里校园。卡多里农校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各种劳动和公益活动常常交替进行。考试时没有教师监考,但从来没有人去试图作弊,老师常常引导学生去读遍不大的图书馆里的全部藏书,而非机械的记下课本上有限的内容。

很久没有母亲来信了,那常常是拉宾壮志的直接来源。拉宾终于被熟识的一位工党叔叔叫回家,罗莎躺在床上,已经说不出一句话,她无限欣慰地望着自己的儿子,而拉宾在母亲眼中也读到了一份期望,拉宾泣不成声……

七天的哀悼活动,拉宾心情一直沉重得很,工党的叔叔阿姨们又到家里来,果尔达·梅厄夫人也来了,她爱怜地吻着拉宾和妹妹拉切尔。

拉宾在一年级结束时,是全班最优秀的学生,然而这时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冲突已经就在眼前了。1938年,流血冲突真的发生了,卡多里农校也被袭击了,师生们不得不停课。拉宾和同学们由于年龄太小,只被安排做一些传令的小差事。不久一位号称“加利利之王”的伊加尔·阿隆来教他们使用武器,阿隆是卡多里的首届毕业生,他勇敢,随和而有威信。他与拉宾很快成为了朋友。学校关闭了,拉宾被分到一个基布兹去锻炼,在那里拉宾白天劳动,在地里干活,晚上做警卫。再过不久,拉宾又成为了具有合法身份保护犹太定居安全的“加菲尔”犹太辅助警察。但10月份复课的通知已发给拉宾,他只好依依不舍地与“加菲尔”道别,回到农校。

复课前夕,二战爆发了,偶尔听到欧洲犹太人的悲惨境遇和二战的进展,常常令他坐立不安。最关键的时候,他又看到了母亲从前写的信,这下子他又能专心学习了。名列前茅的毕业成绩使他得到一笔不小的奖金,更让同学们羡慕的是,老师们还为他争取了一个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水利工程的奖学金名额。在一片祝愿与称赞声中,他却毅然放弃了这次留学美国名校的时机。因为他知道,自己为建国大业可以贡献一份力量了,怎么能走开呢?——这毕竟是父母、还有其他工党的叔叔阿姨们未竟的事业。

初入帕尔马契的小兵

毕业之前,拉宾便已得知海法市的基布兹有一个十分挑战的项目,即让年轻人自己动手创建一个新的基布兹,拉宾很快便投入其中了。

作为伊休夫的秘密武装力量的“哈加纳”一直诱惑着它担负着自卫和联防的任务。二战后,伊休夫的远见卓识认为应该组建一支可以打硬仗的常备部队,这便是“帕尔马契”,帕尔马契由哈加纳抽调产生,在哈加纳指挥官找到拉宾谈话时,拉宾非常肯定地点头愿意成为帕尔马契的一员。“帕尔马契”是犹太人使用的希伯莱语的“突击连”一词的缩写音译,“突击”十分符合强烈报国心切的拉宾此时的一片热情。第二次找拉宾谈话的是一位年轻的军官,拉宾后来知道他就是已小有名气的摩西·达扬,达扬像当初本——古里安接纳老拉宾一样拍板收下了拉宾。

1941年5月,19岁的拉宾成为帕尔马契一名正式的小兵。盼望已久的任务终于下达了,这一次是为了配合英国人先行开进黎巴嫩、叙利亚,以狙击即将进占的轴心国部队。而任务落实到年轻的帕尔马契小兵身上却不过是在边界线上巡逻。6月7日,拉宾欣喜地得知上级让他们潜入黎巴嫩境内去割断敌军的电话线。小伙子们认真、紧张地做好了准备,只待夜深出发。

惨白的月光下,一望无垠的原野让人不寒而栗。拉宾的攀援技术过硬,爬电线杆割电线的任务落在了他头上。拉宾感到有许多枪口已经对准了他,他木讷地爬上电线杆,电话线剪断了,他却重重地掉了下来。战友们以为他中了枪,为他捏了一把汗,但谁也没有听见枪声,拉宾自己发现了其中奥秘,军用的电线杆埋得很浅,电话线的牵扯才使它能够平稳地立在那里,线断杆倒完全是顺理成章的。爬起来,眼前还有一排的杆子等着他,只是他变得机灵了,不再重重地掉下来,“咕咚”声也越来越小,任务安全完成,他一瘸一拐地在战友搀扶下回到驻地。他感到自己简直就是个英雄,因为他自己都佩服自己的勇气,不过他没说出来。

隆美尔的德军并未打到黎巴嫩来,英国人虚惊一场,二战始终没使这支2000人的帕尔马契部队派上大用场,在一场争论之后,伊休夫缩编了帕尔马契,幸运的是拉宾被保留下来,并在1943年成为了一名排长。

拉宾排在一次给哈加纳首长们观看的军事表演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可首长们的称赞却冲昏了他的头脑。他在训练场边的路上发现一发未打响的迫击炮弹,他想到排中的炮手一直唠叨着有炮无弹,便悄无声息地把这枚哑弹带回了海法市。

然而一星期之后,他遭到了连长的一顿痛骂,因为军事法庭认为他偷了炮弹,必须前去候审。这下给拉宾的打击可不小,拉宾这才感到“大祸临头”了。军事法庭上,先是哈加那高级军官约瑟夫·阿维达尔的一顿臭骂,接下来是帕尔马契司令伊扎克·萨德略为温和的斥责,但他们还是听完了拉宾说明的动机与事情的经过。大汗淋漓的拉宾在宣判时,甚至希望自己一下子变成个聋子,因为他太不希望自己被开除出“局”而离开帕尔马契了,令他庆幸甚至惊喜的是他被留了下来,处罚仅仅是一年内不准晋升。一发哑弹为什么会如此兴师动众呢,拉宾后来的回忆录中写下了答案,那发哑弹是帕尔马契剩下的最后一发炮弹了,当然像宝贝一般了。这次还要感谢哈加那首长的爱才心切了。

两年过去了,帕尔马契扩大建制,拉宾当上了第一营训导主任。二战后期,大批的欧洲犹太移民滚滚而来,为此伊休夫把接纳和安置移民做为极其重要的任务。然而英国政府早已看不惯这些,加上英国与犹太办事处的冲撞日益增多,英军竟然武力阻止移民涌向巴勒斯坦,他们把“非法”移民们关进了集中营。1945年10月,盛怒的伊休夫领导机构通知帕尔马契第一营,准备执行“连接战役”行动。拉宾接到命令,脑中依稀浮现的是阿色里特集中营中200名犹太移民的憔悴面容,一个伟大民族的圣殿两度被毁,而重建圣殿的人们2000年来一直都只能是梦想者,一直都倍受异族的欺凌……拉宾抑制住内心的激愤,理智地拿出海法市地图,仔细观察。

阿色里特集中营位于海法市南,集中营内200名犹太人有不少老弱病残,强攻固然不可取,硬拼会激化本已相当紧张的以英矛盾,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已成世仇,阿拉伯辅助警察守备集中营,他们绝不会吝惜向犹太人开枪。拉宾与营长周密计划一番后终于开始施行这一“连接战役”。

拉宾精选优秀的帕尔马契战士200人构成突击队于深夜出发了,逼近集中营时,拉宾亦十分紧张,他第一次执行如此重要的任务,这不异于一次拿200条生命做筹码的赌注。探照灯的白光扫射着集中营的每一个角落,突击队员在拉宾的暗示下悄无声息地剪断电网,队员们神速地通过第一道栅栏。

第二道栅栏前已有拉宾早已安排好的“教师”接应,他们是更老练的帕尔马契战士,已按拉宾的命令偷偷弄断了敌人步枪的撞针。阿拉伯守备卫兵终于察觉了,马上举枪各扣动扳机,然而没有撞针的步枪打响才怪,突击队员们的枪口已逼住了他们。“教师”已经指挥移民们逃离集中营了。拉宾按计划先看住鼾声正盛的英国兵,然后再撤出集中营殿后。

月光与探照灯光里,黑压压的人们像幽灵一般地前行,居然没有一点声音,原野中各种秋虫的吟唱听得十分真切,拉宾看见自己民族的人们团结、互助、一致的场面不禁流下了热泪。仅仅一刻钟,200多名移民便消失在原野的黑暗中了。确信英军已难追及,拉宾等人才撤出,抄近路赶上了移民队伍。然而,这些刚刚逃出苦海的人确实已是心力交瘁,老弱病残已明显赶不上队伍,时不待人,卡车只好先运走了已经上车的移民。余下的由拉宾等汇齐后设法转移至不远的拜特·奥兰基布兹。路不远,但要爬山却难为了可怜的人们,这些移民带着不少并不珍贵但却又不肯抛弃的行李,拉宾和战士们手里、背上都是移民们的大包袱和小孩子,天亮的时刻,拉宾和战士们才终于把所有移民弄到山顶。拉宾后背湿了一大片,原来是一个从集中营恐怖记忆中回过神来的小男孩在拉宾背他时小便失禁的“杰作”。

此时激怒的英军已经包围了拜特·奥兰基布兹,拉宾带领大家从秘密通道“钻”了进去。英军开始撞击基布兹大门,值此危急之机,营长带领数以千计的犹太人赶到山顶与英国对峙,中午过后,山顶山坡山下挤满了犹太人,英国人终于束手无策了,不得不悻悻而退。“连接战役”至此未死一人而大获全胜,拉宾理应成为功臣,然而这“功臣”之名带来的或许并非只有称赞与无尽的喜悦……

祸不单行

英国人在二战时脾气并不好,被小小的伊休夫耍了一下,岂有不还手之理。一段牢狱之苦正向拉宾袭来,更不幸的是在此之前他就饱受了皮肉之苦。帕尔马契司令部交给一营的新任务是再惩罚一下多次与哈加纳作对并心狠手辣的英国“机动警察部队”,拉宾为此还弄到一辆摩托。可刚刚几天,拉宾这位“高速车手”就把车撞到奈希尔水泥厂的卡车上,自己当即失去了知觉,清醒过来时,已在医院的病床上,幸好只撞坏了左膝盖骨,但拉宾仍是沮丧地日复一日地望着窗外的原野发呆。营长和战友们都没少来看他。三个星期一到,他就吵着出院,上级自然还要他呆在家里养伤,于是只好从一位熟稔的战士那里常常了解行动的进展,以解他心中的烦闷了。其实那位战士就是拉宾的女友,她叫莉赫,拉宾一直以为自己是帕尔马契的低级军官,随时都可能丧命,因此他始终都不忍心“连累”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因此,认识两年了,他们的感情并未从起点走出多远。

1946年6月29日星期六,又是犹太人的安息日,已是深夜,马达声、脚步声、敲门声连贯地钻进拉宾的耳朵,一位在海法被称作“白头翁”的英军伞兵上尉破门而入,荷枪实弹的伞兵在其命令下不容分说拖起拉宾并把他押上一辆大卡车,他们搜查一阵毫无所获,便将老拉宾和一位在他家过夜的客人也一起押往附近一所临时充当拘留所的学校里。不久又将他们统统关进了拉特鲁恩集中营。在见到了犹太代办处的政治部负责人摩西·夏里特也在被捕之列时,拉宾认识到这是对伊休夫复仇性的镇压。有人告诉拉宾那天夜里有10万英军和200名警察参加了大搜捕,那天有3000名犹太人被捕,据说名单中也有本——古里安,只是他在国外才得幸免。这就是以色列建国史的一段“黑色星期六”。

犹太代办处作为伊休夫与英方打交道的正式组织是受国联认可的,它的抗议使英方十分尴尬,特别是在英方要求谈判时,他们指出代办处负责官员就在集中营里,使英方更是被动之极。伊休夫一直在广泛地呼吁奔走,顽强斗争以解救他们,然而英方仍是不动声色。

拉宾的身份英国人很清楚,所以在拉宾每次作X光透视时总有双岗防范。7月底,拉宾拆掉了石膏,病腿已有些畸形,而且僵硬得很,11月份的时候,英国政府释放了他们,或许认为报复的目的已经达到。而拉宾却在一片困惑之中了,行动不便使他萌生再去美国深造的念头,慧眼的阿隆阻止了他,因为明智的军人都会预感到二战的结束正意味着阿拉伯人、犹太人的斗争的开始。拉宾的困惑被一项新的任命彻底打消了,他荣升为第二营营长,而且上级还发给他两个应付英军检查的假身份证,拉宾成了罗森·伯格,还有罗森堡。一连串的灾祸使拉宾更快地成熟起来,更加坚强,也更加机智,他已经是一位成熟的军官了,那一年他才24岁。

同类推荐
  • 纵横捭阖——苏秦

    纵横捭阖——苏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撒切尔夫人传

    撒切尔夫人传

    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位本世纪的政坛巨星——出生的年代,正是英国社会比较动荡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虽使大英帝国获得了战胜国的桂冠,但却是以国力大耗为代价的,英国自此明显地走下坡路。在国内,称霸了英国政坛半个多世纪的自由党已衰落下去,由工会创立的工党迅速兴起,政治舞台上出现了英国历史上少有的三党竞争的局面,英国政局处于不稳定状态。玛格丽特出生的这一年——1925年,虽然没有可载入历史的重大事件发生,但这前后却都发生了对英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1924年,英国工党首次上台执政,虽然是少数党组阁,并不到一年就下了台,但这标志着工党的兴起和壮大,是破天荒第一由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政党掌握政权。
  •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本书以沈从文的一生为经,以与之交往的人为纬,由此编织了一幅五彩缤纷、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的历史画卷。
  • 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下册)

    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下册)

    新中国是从他们手中诞生的,在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本书首次公布了中央军委确定的三十六位军事家的名单,完整地记叙了他们的戎马生涯和赫赫战功。以全新的资料,让你感受一代中国的军事家们有血有泪的传奇!你想了解铁血硬汉的柔情吗?你想知道昨日传奇的故事吗?你想缅怀战功赫赫的元帅、将军吗?如果你想——那就让它带你去触摸那一张张从容又熟悉的脸庞!谁?千军万马,镇定自若!谁?一声令下,势如破竹!谁?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他,是他们!共和国的36位军事家!本书以全新的资料,让你感受一代中国的军事家们有血有泪的传奇!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2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2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国家面临灾难之时,不仅朝廷中有挺身而出的大臣,军队中有浴血奋战的将领,尤其是平民百姓,农民起义军中,有更多的爱国志士。他们勇当国难,无私无畏,可惜大多成了无名英雄。只有一些重要的义军首领的名字和事迹,才被历史记录下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大凡把国家、民族的兴衰放在首位,一心报效祖国的热血男儿,早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则为敌军叛党所俘,身陷囹圄。面对威逼利诱、严刑拷问而不屈不挠,最后凛然赴死、慷慨就义,表现了爱国志士的大无畏精神和气节。
热门推荐
  • 阑珊叙

    阑珊叙

    倚湖望月,赏星落万千。执子之手,携轮回百转。如果你生来便命不好,如果注定活不过二十,那还谈什么人生,谈什么理想?曲折坎坷的人生,惊心动魄的故事,鲜活个性的人物,尽在阑珊叙。
  • 没有悬念的谋杀案

    没有悬念的谋杀案

    1964年秋天,他走进了校园。可是小学一年级的功课,对于他这个8岁的孩子来讲却十分的艰难,以至于读完一年级时,他不但一百个数儿数不到头,就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上来;更让人好笑的是,他左右脚的鞋穿对的时候极少,怕同学笑话,他竟然“聪明”地在脚和鞋子上用火炭渣子作标记。班里来了一位当过海军的老师,他长得高大魁梧,对学生很是慈爱。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他,竟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同学们告诉老师:他是个大笨蛋,什么也不会,全班倒数第一。老师说:“你们说他是大笨蛋,可他的眼睛告诉我,他绝不是个大笨蛋……
  • 成长就是将你哭声调成静音

    成长就是将你哭声调成静音

    一个女孩的成长的故事,包含了心酸,快乐。
  • 机甲创世纪

    机甲创世纪

    当他第一次看见从天而降的火团中那件盘坐的机甲时,他提早结束了自己的少年时代,生出了作为王的雄心……
  • 周末怪谈

    周末怪谈

    一部短篇诡异小说集。“恐怖和科幻有时只有一线之隔!”某位不知名网文作家如实说道。
  • 少年股帝

    少年股帝

    一个高校中的股市奇才,拥有强大的惊人异能,带领一支年轻的队伍,驰骋于世界各地的资本市场,在无形的战场上屡遇强敌,但凭其天赋异禀,斩敌于马下。在短短数年间他由一个青年才俊成长为一代资本大鳄,世界财富结构因他而改变,世界前进的节奏因他而不同····
  • 当年那些人

    当年那些人

    此书编辑、付梓、出版之时,我们伟大祖国正经历盛世送别奥运、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迎接建国六十周年大庆、筹办世博会召开。这些举世瞩目的事件都将被一一记录在册,成为永久的历史记忆,成为人类攀登文明高峰的标高。作为肩负着保存历史记忆、传承文化重任的档案工作者,在欣逢盛世、共襄盛举的同时,谨以此书的出版作为献给伟大祖国的礼物,祝愿她更加繁荣昌盛。本套丛书汇编了由上海市档案局主管、上海市档案馆主办的《档案春秋》杂志三年来的精品文章,它们勾勒出一段段“不平,凡人的平凡事,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还原了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那些老档案,第一手的资料,从中挖掘出人生百态、世纪风流,供大众品读。
  • 重生之活出自己

    重生之活出自己

    封陌是一个自卑的姑娘,某一天,她得到一次重生的机会,她便决定要完成自己的美梦。
  • 东方红尘仙

    东方红尘仙

    我本红尘一念仙,怎能无垢话成嗤?岁月沧桑一瞬转,两袖依空观人世。月上,谁和谁的约定延续至今;西行妖树下,多了一副谁的残骸;博丽神社中,谁的残烟渺渺余痕依旧、、、并蒂莲的预示,彼岸花的告终,太阳花的变始、、、、、圣师、妖贤、尊佛、人皇、邪仙、崇圣、、、、、、他曾说,至少也要把希望的种子埋下。而如今,种子已发芽,结果还会远么?蓦然回首,月下花前,本来无酒,对看竟忘忧。PS:一切只是在因果纠缠下,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略带剧透的正经版简介搞定
  • 不眠蜜语

    不眠蜜语

    习惯可以改变,规则可以打破,那就放手好了。不瘟不火的话还是不听,况且他根本就没打算怎么样不是吗?“你失忆了吗?”“算是吧。”“白痴。”“就是我。”决定的事情不要随随便便改动,尤其是感情婚姻这种事。但是生活不会放过她,女人总要学会成熟。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